每次看完书一定要记得写笔记下来,不然就忘了。这里只纪录看书时觉得不直观的地方和我自己的理解

第1章 向量空间

向量空间

  1. 带有加法和标量乘法的集合,具有6性质
    1.交换 2.结合 3.加法单位元 4.乘法单位元 5.加法逆 6.分配

2.多项式也是一个向量空间,这个向量空间是无穷维的,每个多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子空间

封闭性,包含加法单位元0

直和

不相交的子空间相加

第2章 有限维向量空间

张成与线性无关

1.线性无关组张成V 称之为V的基。有限维向量空间中。每个线性无关向量组都可以扩充成一个基。(这个证明包含了一个隐含的假设:每个有限维向量空间V都可以找到一组张成它的向量,为什么?)
2.有限维向量空间基的长度称为向量空间的维数dim,多项式的维数是
d i m P m ( F ) = m + 1 dimP_m(F)=m+1 dimPm​(F)=m+1

第3章 线性映射

3.1.V到W的映射
T : V → W 记 作 L ( V , W ) T:V\rightarrow W 记作 \mathcal{L}(V,W) T:V→W记作L(V,W)
加 性 T ( u + v ) = T ( u ) + T ( v ) 加性 T(u+v)= T(u) + T(v) 加性T(u+v)=T(u)+T(v) 齐 性 T ( a v ) = a T v 齐性 T(av)= aTv 齐性T(av)=aTv
微分映射
T ∈ L ( P ( R ) , P ( R ) ) T \in \mathcal{L}(\mathcal{P}(\mathbb{R}), \mathcal{P}(\mathbb{R})) T∈L(P(R),P(R)) T P = P ′ T\mathcal{P}=\mathcal{P}' TP=P′
积分映射
T ∈ L ( P ( R ) , R ) ) T \in \mathcal{L}(\mathcal{P}(\mathbb{R}), \mathbb{R})) T∈L(P(R),R)) T P = ∫ 0 1 P ( x ) d x T\mathcal{P}=\int_0^1\mathcal{P}(x)dx TP=∫01​P(x)dx

.线性映射本身构成向量空间
S , T ∈ L ( v , w ) S,T \in \mathcal{L}(v, w) S,T∈L(v,w) 定 义 ( S + T ) v = S v + T v 定义 (S+T)v=Sv+Tv 定义(S+T)v=Sv+Tv a T v = ( a T ) v aTv=(aT)v aTv=(aT)v

3.2.零空间
n u l l T = { v ∈ V , T v = 0 } nullT= \{v \in V, Tv = 0\} nullT={v∈V,Tv=0}
它是v的子空间,它有加法单位元,且运算封闭。
映射T是单的(injective)表明映射是一对一的,映射不会被压缩,即零空间只有0。

值域 r a n g e T = { T v : v ∈ V } rangeT=\{Tv:v\in V\} rangeT={Tv:v∈V}
映射T是满的(surjective),可得
r a n g T = W rangT=W rangT=W

3.3线性映射的矩阵
. . . . . v k . . . \begin{array}{lcl} \quad ..... \quad v_{k} \quad...\\ \end{array} .....vk​...​

w 1 . . . . w m [ . . . a 1 , k . . . . . . . . . . . . . . . . . . . . a m , k . . . ] \begin{array}{lcl} \begin{array}{lcl} w_1\\ ....\\ w_m\\ \end{array} \left[ \begin{array}{lcl} ... \quad a_{1,k} \quad...\\ ... \quad ........ \quad...\\ ... \quad a_{m,k} \quad...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w1​....wm​​⎣⎡​...a1,k​....................am,k​...​⎦⎤​​
T v k = a 1 , k w 1 + a 2 , k w 2 + . . . . + a m , k w m Tv_{k}=a_{1,k}w_1+a_{2,k}w_2+....+a_{m,k}w_m Tvk​=a1,k​w1​+a2,k​w2​+....+am,k​wm​
把源空间的基转到目标空间后,作为矩阵的列得到的矩阵记为M(T, v, w)
比如:
T ( x , y ) = ( x + 3 y , 2 x + 5 y , 7 x + 9 y ) T(x,y)=(x+3y, 2x+5y, 7x+9y) T(x,y)=(x+3y,2x+5y,7x+9y)
那 么 T ( 1 , 0 ) = ( 1 , 2 , 7 ) , T ( 0 , 1 ) = ( 3 , 5 , 9 ) 那么T(1,0) = (1,2,7), T(0,1) = (3,5,9) 那么T(1,0)=(1,2,7),T(0,1)=(3,5,9),因此T关于标准基的矩阵就是
[ 1 3 2 5 7 9 ] \left[ \begin{array}{lcl} 1 \quad3\\ 2 \quad5\\ 7 \quad9 \end{array} \right] ⎣⎡​132579​⎦⎤​

矩阵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向量空间的一个元素
定义加法和数乘
M ( T + S ) = M ( T ) + M ( S ) M(T+S)=M(T)+M(S) M(T+S)=M(T)+M(S) M ( c T ) = c M ( T ) M(cT)=cM(T) M(cT)=cM(T)
下面定义矩阵的乘法,要满足复合映射的规律,即
T = L ( U , V ) , S = L ( V , W ) 定 义 S T ∈ L ( U , W ) 为 ( S T ) v = S ( T v ) , v ∈ U T=\mathcal{L}(U,V), S=\mathcal{L}(V,W)\\ 定义ST\in \mathcal{L}(U,W)为 \\(ST)v=S(Tv), v\in U T=L(U,V),S=L(V,W)定义ST∈L(U,W)为(ST)v=S(Tv),v∈U
所 以 , 按 照 这 个 定 义 要 是 能 有 M ( T S ) = M ( T ) M ( S ) 就 最 好 了 所以,按照这个定义要是能有M(TS)=M(T)M(S)就最好了 所以,按照这个定义要是能有M(TS)=M(T)M(S)就最好了
按照上述的理想状态,矩阵乘法的每个元素的运算规则也就确定了,书中这里推导了矩阵乘法为什么是这样的。

下面是向量的矩阵, 和映射的矩阵不同
设 ( v 1 , . . . . , v n ) 是 V 的 基 , 那 么 v = b 1 v 1 + . . . + b n v n 记 v 的 矩 阵 M ( v ) = [ b 1 . . . b n ] 设(v_1,....,v_n)是V的基,那么v=b_1v_1+...+b_nv_n \\ 记v的矩阵 M(v)= \left[ \begin{array}{lcl} b_1\\ ...\\ b_n \end{array} \right] 设(v1​,....,vn​)是V的基,那么v=b1​v1​+...+bn​vn​记v的矩阵M(v)=⎣⎡​b1​...bn​​⎦⎤​
在 这 样 的 定 义 下 , 设 T ∈ L ( V , W ) , 那 么 M ( T v ) = M ( T ) M ( v ) 其 中 M ( T v ) 和 M ( v ) 是 向 量 的 矩 阵 , M ( T ) 是 变 换 的 矩 阵 在这样的定义下,设T\in\mathcal{L}(V,W) ,那么M(Tv)=M(T)M(v) \\ 其中M(Tv)和M(v)是向量的矩阵,M(T)是变换的矩阵 在这样的定义下,设T∈L(V,W),那么M(Tv)=M(T)M(v)其中M(Tv)和M(v)是向量的矩阵,M(T)是变换的矩阵

3.4 线性映射是可逆的当且仅当它又是单的又是满的
这两个空间是同构的 isomorphic
两 个 维 数 相 等 的 向 量 空 间 一 定 同 构 所 以 每 个 有 限 维 向 量 空 间 都 同 构 于 F n 两个维数相等的向量空间一定同构\\ 所以每个有限维向量空间都同构于F^n 两个维数相等的向量空间一定同构所以每个有限维向量空间都同构于Fn
高能
设 ( v 1 , . . . . , v n ) 是 V 的 基 , 设 ( w 1 , . . . . , w n ) 是 W 的 基 , 那 么 M 是 L ( v , w ) 和 M a t ( m , n , F ) 之 间 的 可 逆 线 性 映 射 , 即 M ( L ) = M a t ( m , n , F ) 设(v_1,....,v_n)是V的基, 设(w_1,....,w_n)是W的基,\\ 那么M是\mathcal{L}(v,w) 和Mat(m,n,F)之间的可逆线性映射,即\\ M(\mathcal{L})=Mat(m,n,F) 设(v1​,....,vn​)是V的基,设(w1​,....,wn​)是W的基,那么M是L(v,w)和Mat(m,n,F)之间的可逆线性映射,即M(L)=Mat(m,n,F) 这 里 说 明 一 个 线 性 映 射 , 一 定 对 应 一 个 矩 阵 , 反 之 亦 然 , 这 要 从 与 F n 同 构 的 方 面 理 解 因 此 d i m ( L ( v , w ) ) = d i m ( V ) d i m ( W ) 这里说明一个线性映射,一定对应一个矩阵,反之 亦然,这要从与F^n同构的方面理解\\ 因此 dim(\mathcal{L(v,w)})=dim(V)dim(W) 这里说明一个线性映射,一定对应一个矩阵,反之亦然,这要从与Fn同构的方面理解因此dim(L(v,w))=dim(V)dim(W)因为矩阵的维数是mn

向量空间到自身的映射称为算子
T : V → V 记 为 L ( V ) 有 限 维 空 间 的 算 子 单 的 → 满 的 → 可 逆 的 T:V\rightarrow V 记为\mathcal{L}(V) \\ 有限维空间的算子 单的\rightarrow 满的 \rightarrow 可逆的 T:V→V记为L(V)有限维空间的算子单的→满的→可逆的

第5章 本征值与本征向量

5.1不变子空间
T ∈ L ( V ) , U 是 V 的 子 空 间 , 若 ∀ u ∈ U , 都 有 T u ∈ U , 则 U 在 T 下 是 不 变 的 T \in \mathcal{L}(V), U是V的子空间,若\forall u \in U,\\ 都有Tu \in U,则U在T下是不变的 T∈L(V),U是V的子空间,若∀u∈U,都有Tu∈U,则U在T下是不变的

特征值:
T ∈ L ( V ) 和 标 量 λ ∈ F , 如 果 有 非 零 向 量 u ∈ V 使 得 T u = λ u , 则 λ 为 T 的 特 征 值 e i g e n v a l u e T \in \mathcal{L}(V)和标量 \lambda \in \textbf{F}, 如果有非零向量u \in V 使得 \\Tu=\lambda u,则\lambda 为T的特征值 eigenvalue T∈L(V)和标量λ∈F,如果有非零向量u∈V使得Tu=λu,则λ为T的特征值eigenvalue
特征向量不能是0向量,特征值可以是0

定理5.6: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书上的证明用的是反证法,假设特征值不同向量相关,那么把相关的向量v投影到最大无关组中(就是把该向量用无关组表出),再对无关组作用T,再减去Tv。
如何理解呢。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线性算子对一条线的缩放作用不能有两种形式。假如特征值不同的特征向量线性相关,那么其中一个向量一定可以被其它向量表出,那么这个向量的特征值也适用的其它向量,因此其它向量在这个算子下,有两种拉伸。是矛盾的。

定理5.10 有限维非零复向量空间上的每个算子都有本征值
怎么理解?书上的证明是用T的幂构造出n+1个向量必线性相关,利用代数学基本定理得出。
我总感觉这个证明很像巴拿赫不动点定理的证明,只是它不是压缩映射,而是值域与定义域相等的映射,所以它的结果也没有那么强,没有得到一个不动点,而是得到了一个不动线。在三维空间中的转动得到的就是转轴,二维上的转动就是垂直到平面的虚轴

线性算子的矩阵,
算 子 T ∈ L ( V ) , 且 ( v 1 , . . . , v n ) 是 是 基 有 T v k = a 1 , k v 1 + . . . + a n , k v n 则 T 关 于 ( v 1 , . . . , v n ) 的 矩 阵 是 算子 T \in \mathcal{L}(V),且(v_1,...,v_n)是是基 \\ 有Tv_k=a_{1,k}v_1+...+a_{n,k}v_n \\ 则T关于(v_1,...,v_n)的矩阵是 算子T∈L(V),且(v1​,...,vn​)是是基有Tvk​=a1,k​v1​+...+an,k​vn​则T关于(v1​,...,vn​)的矩阵是 [ a 1 , 1 . . . a 1 , n . . . . . . . . . . . . . . a n , 1 . . . a n , n ]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a_{1,1} \quad...\quad a_{1,n}\\ ... \quad ........ \quad...\\ a_{n,1} \quad...\quad a_{n,n}\\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a1,1​...a1,n​..............an,1​...an,n​​⎦⎤​​
这个矩阵是对T的描述。注意不要和局部坐标到世界坐标的变换矩阵相混淆,因此坐标变换矩阵并不是描述算子的作用方式,它只是描述变换前后同一个算子的不同表示,算子还是那个算子,因为对空间中的点来说,变换前后那些点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然而这些矩阵都遵从相同的运算法则,可以混合在一起,所以如果我们以相对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坐标系的变化也可以看成坐标不变,而是空间中的点相对变化。因此这么看来又是统一的。

定理 5.13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T ∈ L ( V ) , 则 T 关 于 V 某 个 基 有 上 三 角 矩 阵 设V是复向量空间, T\in \mathcal{L}(V), 则T关于V某个基有上三角矩阵 设V是复向量空间,T∈L(V),则T关于V某个基有上三角矩阵
证 : 由 5.10 , 一 定 有 特 征 值 , 将 其 作 为 第 一 列 , 然 后 不 断 在 子 空 间 上 扩 充 基 , 可 以 保 证 证:由5.10,一定有特征值,将其作为第一列,然后不断在子空间上扩充基,可以保证 证:由5.10,一定有特征值,将其作为第一列,然后不断在子空间上扩充基,可以保证 T v k ∈ s p a n ( v 1 , . . . , v k ) , k = 1 , . . . , n 说 明 每 个 子 空 间 在 T 下 都 是 不 变 的 Tv_k\in span(v_1, ...,v_k), k = 1, ...,n \\说明每个子空间在T下都是不变的 Tvk​∈span(v1​,...,vk​),k=1,...,n说明每个子空间在T下都是不变的

定理5.20
若 T ∈ L ( V ) , 有 d i m ( V ) 个 互 不 相 同 的 本 征 值 , 则 T 关 于 V 的 某 个 基 有 对 角 矩 阵 若T\in \mathcal{L}(V), 有dim(V)个互不相同的本征值,则T关于V的某个基有对角矩阵 若T∈L(V),有dim(V)个互不相同的本征值,则T关于V的某个基有对角矩阵
很好理解,因为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根据定理5.13,那个上三角矩阵可以简化为对角矩阵

命题5.21
T ∈ L ( V ) 的 互 不 相 同 的 特 征 值 构 成 了 V 的 一 组 基 并 且 n u l l ( T − λ j I ) 构 成 了 V 的 各 个 不 变 的 子 空 间 T\in \mathcal{L}(V)的互不相同的特征值构成了V的一组基 \\ 并且null(T-\lambda _j I)构成了V的各个不变的子空间 T∈L(V)的互不相同的特征值构成了V的一组基并且null(T−λj​I)构成了V的各个不变的子空间

5.5 实向量空间的不变子空间
定理5.24 在有限维非零实向量空间中,每个算子都有1维或2维的不变子空间
定理5.26 在奇数维实向量空间上,每个算子都有本征值
如何理解:
想 象 R 2 上 的 旋 转 , 转 轴 是 i , 不 在 R 2 上 , 而 R 3 一 定 会 有 有 转 轴 在 R 3 上 , 所 以 一 定 有 特 征 值 想象\mathbb{R}^2上的旋转,转轴是i,不在\mathbb{R}^2上,而\mathbb{R}^3一定会有有转轴在\mathbb{R}^3上,所以一定有特征值 想象R2上的旋转,转轴是i,不在R2上,而R3一定会有有转轴在R3上,所以一定有特征值

第6章 内积空间

内积

V 上 的 内 积 是 一 个 函 数 , 它 把 V 中 元 素 每 个 有 序 对 ( u , v ) 都 映 射 成 一 个 数 < u , v > ∈ F 只 要 这 个 映 射 满 足 5 个 性 质 1. 正 性 2. 定 性 ( 0 只 有 0 向 量 能 映 射 ) 3. 第 一 个 位 置 加 性 , 4. 第 一 个 齐 性 5. 共 轭 对 称 性 < u , v > = < v , u > ‾ 那 么 都 叫 内 积 。 V上的内积是一个函数,它把V中元素每个有序对(u,v)都映射成一个数 \\ <u,v>\in \textbf{F} \\ 只要这个映射满足5个性质1.正性 2.定性(0只有0向量能映射) \\ 3. 第一个位置加性,4.第一个齐性\\5.共轭对称性<u,v>=\overline{<v,u>}那么都叫内积。 V上的内积是一个函数,它把V中元素每个有序对(u,v)都映射成一个数<u,v>∈F只要这个映射满足5个性质1.正性2.定性(0只有0向量能映射)3.第一个位置加性,4.第一个齐性5.共轭对称性<u,v>=<v,u>​那么都叫内积。 所 以 可 以 定 义 一 种 < ( w 1 , . . . , w n ) , ( z 1 , . . . , z n ) > = w 1 z 1 ‾ + . . . + w n z n ‾ 这 个 叫 欧 几 里 得 内 积 所以可以定义一种<(w_1,...,w_n),(z_1,...,z_n)>=w_1 \overline{z_1}+...+w_n \overline{z_n} \\这个叫欧几里得内积 所以可以定义一种<(w1​,...,wn​),(z1​,...,zn​)>=w1​z1​​+...+wn​zn​​这个叫欧几里得内积
这里为什么是共轭呢,是因为要满足范数是实数的要求,并且把范数平方看作是z和自身的内积
∣ ∣ z ∣ ∣ 2 = < z , z > = z z ‾ ||z||^2=<z,z>=z \overline{z} ∣∣z∣∣2=<z,z>=zz
因此有了共轭的需要,仅仅是为了能给向量比大小。

正交

< u , v > = 0 则 称 u 和 v 正 交 <u,v>=0 则称u和v正交 <u,v>=0则称u和v正交
6.6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 < u , v > ∣ ≤ ∣ ∣ u ∣ ∣ ⋅ ∣ ∣ v ∣ ∣ |<u,v>|\le ||u|| \cdot ||v|| ∣<u,v>∣≤∣∣u∣∣⋅∣∣v∣∣
6.7 三角不等式
∣ ∣ u + v ∣ ∣ ≤ ∣ ∣ u ∣ ∣ + ∣ ∣ v ∣ ∣ ||u+v||\le ||u|| + ||v|| ∣∣u+v∣∣≤∣∣u∣∣+∣∣v∣∣
6.7 平行四边形等式
∣ ∣ u + v ∣ ∣ 2 + ∣ ∣ u − v ∣ ∣ 2 = 2 ( ∣ ∣ u ∣ ∣ 2 + ∣ ∣ v ∣ ∣ 2 ) ||u+v||^2+ ||u-v||^2 = 2(||u||^2+||v||^2) ∣∣u+v∣∣2+∣∣u−v∣∣2=2(∣∣u∣∣2+∣∣v∣∣2)

规范正交基

定理6.24:每个有限维内积空间都有规范正交基
证明:取V的一个基,对它应用格拉姆-施密特正交过程。就得到

定理6.28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并 且 T ∈ L ( V ) , 则 T 关 于 V 的 某 个 规 范 正 交 基 具 有 上 三 角 矩 阵 设V是复向量空间,并且T\in \mathcal{L}(V), 则T关于V的某个规范正交基具有上三角矩阵 设V是复向量空间,并且T∈L(V),则T关于V的某个规范正交基具有上三角矩阵
这其实是5.13的推广,把5.13的基正交化之后,就得到该定理

正交投影与极小化

U 的 正 交 补 U ⊥ U ⊥ = { v ∈ V : < v , u > = 0 , u ∈ U } U的正交补 U^\perp \\ U^\perp= \{ v\in V:<v,u>=0, u\in U\} U的正交补U⊥U⊥={v∈V:<v,u>=0,u∈U}
是由V中与U的每个向量都正交的那些向量的集合。
所 以 V 可 以 写 成 U 和 U ⊥ 的 直 和 所以V可以写成U和U^\perp的直和 所以V可以写成U和U⊥的直和

线性泛函与伴随

V 上 的 线 性 泛 函 是 V 到 F 的 线 性 映 射 , 将 向 量 空 间 映 射 到 一 个 数 V上的线性泛函是V到F的线性映射,将向量空间映射到一个数 V上的线性泛函是V到F的线性映射,将向量空间映射到一个数
定理6.45:
设 φ 是 V 上 的 线 性 泛 函 , 则 存 在 唯 一 一 个 向 量 v ∈ V , 使 得 φ ( u ) = < u , v > , u ∈ V 设\varphi是V上的线性泛函,则存在唯一一个向量v\in V,\\ 使得\varphi (u)=<u,v>, u \in V 设φ是V上的线性泛函,则存在唯一一个向量v∈V,使得φ(u)=<u,v>,u∈V
这个定理很像信号与系统中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研究方法,找到每个信号的特征信号分解,然后把分解代入系统 ,计算出这些特征信号的响应,那么将这些响应按分解的系数相加,便得到原始信号的响应。
这个定理的证明也是如此:
找 到 V 中 的 规 范 正 交 基 , 代 入 线 性 系 统 φ 中 , 得 到 响 应 , 这 个 响 应 就 是 ( φ ( e 1 ) , . . . , φ ( e n ) ) 然 后 按 分 解 的 系 数 相 加 , φ ( u ) = < ( u e 1 , . . . u e n ) , ( φ ( e 1 ) , . . . , φ ( e n ) ) > = < u , ( φ ( e 1 ) ‾ e 1 , . . . , φ ( e n ) ‾ e n ) > 所 以 v = ( φ ( e 1 ) ‾ e 1 , . . . , φ ( e n ) ‾ e n ) 找到V中的规范正交基,代入线性系统\varphi 中,得到响应,\\ 这个响应就是 (\varphi(e_1),...,\varphi(e_n)) \\ 然后按分解的系数相加, \\ \varphi(u) = <(ue_1,...ue_n),(\varphi(e_1),...,\varphi(e_n))> \\ = <\textbf{u},(\overline{\varphi(e_1)}e_1,...,\overline{\varphi(e_n)}e_n)> \\ 所以 v=(\overline{\varphi(e_1)}e_1,...,\overline{\varphi(e_n)}e_n) 找到V中的规范正交基,代入线性系统φ中,得到响应,这个响应就是(φ(e1​),...,φ(en​))然后按分解的系数相加,φ(u)=<(ue1​,...uen​),(φ(e1​),...,φ(en​))>=<u,(φ(e1​)​e1​,...,φ(en​)​en​)>所以v=(φ(e1​)​e1​,...,φ(en​)​en​)
因 此 这 个 唯 一 的 v 就 描 述 了 线 性 系 统 的 性 质 因此这个唯一的v就描述了线性系统的性质 因此这个唯一的v就描述了线性系统的性质
伴随的定义: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发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在哪?这个定义太他妈绕了。我不确定我是否真正理解他的动机,所以把原文抄下来。
设 T ∈ L ( V ) 。 T 的 伴 随 , 记 为 T ∗ , 是 如 下 定 义 的 从 W 到 V 的 函 数 。 给 定 w ∈ W 。 考 虑 V 上 将 v ∈ V 映 成 < T v , w > 的 线 性 泛 函 。 取 T ∗ w 是 V 中 唯 一 的 那 个 具 有 下 面 性 质 的 向 量 : 上 述 线 性 泛 函 是 通 过 与 T ∗ w 内 积 所 给 出 的 ( 上 面 保 证 的 唯 一 性 ) 。 也 就 是 说 T ∗ 是 V 中 唯 一 一 个 满 足 下 面 条 件 的 向 量 : < T v , w > = < v , T ∗ w > , v ∈ V 设T\in \mathcal{L}(V)。T的伴随,记为T^*,是如下定义的从W到V的函数。\\ 给定w\in W。考虑V上将v\in V映成<Tv,w>的线性泛函。\\ 取T^*w是V中唯一的那个具有下面性质的向量:上述线性泛函是通过与T ^*w内积所给出的(上面保证的唯一性)。 \\ 也就是说T^*是V中唯一一个满足下面条件的向量: \\ <Tv,w>=<v, T^*w>, v \in V 设T∈L(V)。T的伴随,记为T∗,是如下定义的从W到V的函数。给定w∈W。考虑V上将v∈V映成<Tv,w>的线性泛函。取T∗w是V中唯一的那个具有下面性质的向量:上述线性泛函是通过与T∗w内积所给出的(上面保证的唯一性)。也就是说T∗是V中唯一一个满足下面条件的向量:<Tv,w>=<v,T∗w>,v∈V
伴随是一一对应的,有一个T就对应了T的一个伴随。它和它的伴随将两个空间中的向量进行映射,以保证它们的内积是相等的。

命题6.47
如 果 M 是 T 关 于 规 范 正 交 基 的 矩 阵 , 那 么 它 的 伴 随 就 是 它 的 共 轭 转 置 如果M是T关于规范正交基的矩阵,那么它的伴随就是它的共轭转置 如果M是T关于规范正交基的矩阵,那么它的伴随就是它的共轭转置

第7章 内积空间上的算子

7.1自伴算子与正规算子

自 伴 算 子 就 是 T = T ∗ 自伴算子就是T=T^* 自伴算子就是T=T∗
写出它的矩阵就是实对称矩阵。打个比方,它就像是复数域中的实数一样。因此它有很多特征类似于实数
命题7.1:自伴算子本征值都是实的。
推 论 7.3 设 V 是 复 内 积 空 间 T ∈ L ( V ) , 则 T 是 自 伴 的 当 且 仅 当 每 个 v ∈ V 都 有 < T v , v > ∈ R 如 何 理 解 , 因 为 T 是 实 的 , 因 此 T v 不 改 变 v 的 共 轭 性 , 所 以 在 共 轭 性 上 < T v , v > 相 当 于 内 积 , 可 以 看 作 v ‾ T T v 的 二 次 型 推论7.3 设V是复内积空间T \in L(V),则T是自伴的当且仅当每个v \in V都有 \\ <Tv,v>\in R \\如何理解,因为T是实的,因此Tv不改变v的共轭性,所以在共轭性上\\<Tv,v>相当于内积,可以看作\overline{v}^TTv的二次型 推论7.3设V是复内积空间T∈L(V),则T是自伴的当且仅当每个v∈V都有<Tv,v>∈R如何理解,因为T是实的,因此Tv不改变v的共轭性,所以在共轭性上<Tv,v>相当于内积,可以看作vTTv的二次型
因 此 为 若 对 所 有 v 都 有 < T v , v > = 0 , 那 么 T = 0 因此为若对所有v都有<Tv,v>=0,那么T=0 因此为若对所有v都有<Tv,v>=0,那么T=0

正规算子
若 T T ∗ = T ∗ T , 那 么 称 为 T 是 正 规 的 必 有 ∣ ∣ T v ∣ ∣ = ∣ ∣ T ∗ v ∣ ∣ 若TT^*=T^*T,那么称为T是正规的 \\ 必有||Tv||=||T^*v|| 若TT∗=T∗T,那么称为T是正规的必有∣∣Tv∣∣=∣∣T∗v∣∣第一次看这里的时候有点懵逼,为什么突然给一个正规算子的定义,后来才知道是为了给后面的谱定理作铺垫。人们总想把矩阵对角化,那么什么样的算子可以对角化呢,只有缩放矩阵是对角化的,那么这样的算子不多,更加通用一点的就是正规算子了。正规算子将一个向量在原空间和它的伴随在对偶空间中作变换,长度不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正规算子正好由一个旋转矩阵和对角线缩放矩阵组成啊。正规算子和它的伴随中的旋转成分,正好是在对偶空间中镜像的,它不改变向量的长度,而对角缩放矩阵是正好是对标准正交基上的缩放,在对偶空间中它对共轭向量长度的改变是一致的。设想如果不是对角矩阵,那么缩放不在标准正交基,那么共轭量的改变是不是一致的(想象复数,如果不是拉伸两个垂直的坐标轴,那么两个共轭复数的模变化将会不一致)

因此,下面这两条推论就自然而然了
推论7.7:
若 v 是 T 相 应 于 特 征 值 λ 的 特 征 向 量 , 那 么 v 也 是 T ∗ 相 应 于 特 征 值 λ ‾ 的 特 征 向 量 。 若v是T相应于特征值\lambda的特征向量,\\ 那么v也是T^*相应于特征值\overline{\lambda} 的特征向量。 若v是T相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那么v也是T∗相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推论7.8:
若 T 是 正 规 的 , 那 么 T 相 应 于 不 同 本 征 值 的 本 征 向 量 是 正 交 的 若T是正规的,那么T相应于不同本征值的本征向量是正交的 若T是正规的,那么T相应于不同本征值的本征向量是正交的

7.2 谱定理

复谱定理
设 V 是 复 内 积 空 间 , 且 T ∈ L ( V ) , 则 V 有 一 个 由 T 的 本 征 向 量 组 成 的 规 范 正 交 基 当 且 仅 当 T 是 正 规 的 设V是复内积空间,且T\in \mathcal{L}(V),\\则V有一个由T的本征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当且仅当T是正规的 设V是复内积空间,且T∈L(V),则V有一个由T的本征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当且仅当T是正规的
这个定理说明了在复内积空间中,正规算子关于某正交基有对角矩阵,而这个正交基正好是算子的特征向量。

引理 7.12
设 T ∈ L ( V ) 是 自 伴 的 , 则 T 有 本 征 值 设T\in L(V)是自伴的,则T有本征值 设T∈L(V)是自伴的,则T有本征值
这个定理是定理5.10的扩展, 5.10讲的是在复向量空间中任何算子都有本征值,7.12这个定理实用于任何向量空间,但把它条件加强了,算子必须自伴。所以这里需要证明的只有实内积空间。5.10的证明在实内积空间不实用,为什么呢?比如旋转,在实内积空间上没有特征值,它的特征值在虚平面上。但如果想要得到实数域的特征值怎么办,那么就需要有类似实数一样的算子,那就是自伴算子。因此这个定理也很好理解。下面这个实谱定理也很好明白了

实谱定理
设 V 是 实 内 积 空 间 , 且 T ∈ L ( V ) , 则 V 有 一 个 由 T 的 本 征 向 量 组 成 的 规 范 正 交 基 当 且 仅 当 T 是 自 伴 的 设V是实内积空间,且T\in \mathcal{L}(V),\\则V有一个由T的本征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当且仅当T是自伴的 设V是实内积空间,且T∈L(V),则V有一个由T的本征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当且仅当T是自伴的

7.3 实内积空间上的正规算子

在处理实内积空间上的算子时,需要算子自伴才能对角化,这样的算子不普适。因此我们也要找一个在实内积空间上类似于复空间上正规的算子。
实内积空间上 的正规算子的矩阵接近于对角矩阵,最多是2x2的分块对角矩阵
[ a − b b a ] − b > 0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a \quad -b\\ b \quad \quad a\\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b> 0 [a−bba​]​−b>0

7.4 正算子

若 T 是 ∗ ∗ 自 伴 ∗ ∗ 的 , ⟨ T v , v ⟩ ⩾ 0 则 称 T 为 正 的 若T是**自伴**的,\langle Tv,v \rangle \geqslant 0 \\则称T为正的 若T是∗∗自伴∗∗的,⟨Tv,v⟩⩾0则称T为正的
这里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Tv,v>是实数,因为它可以和实数比大小。因此T必须是自伴的,它相当于一个正整数的作用。
因此,T有正的且自伴的平方根(且是唯一)
有 算 子 S ∈ L ( V ) 使 得 T = S ∗ S 有算子 S\in \mathcal{L}(V)使得T=S^*S 有算子S∈L(V)使得T=S∗S

7.5 等距同构

∣ ∣ S v ∣ ∣ = ∣ ∣ v ∣ ∣ , 称 S 为 等 距 同 构 ||Sv||=||v||,称S为等距同构 ∣∣Sv∣∣=∣∣v∣∣,称S为等距同构
S 为 等 距 同 构 , 那 么 S ∗ S = I S为等距同构,那么S^*S=I S为等距同构,那么S∗S=I
等距同构是保范数的,又被称为酉(unitary)算子。可以理解为旋转
定理7.37:
V 是 复 内 积 空 间 , S ∈ L V , 则 S 是 等 距 同 构 当 且 仅 当 S 的 本 征 值 的 绝 对 值 都 是 1 , 而 且 V 有 一 个 由 S 的 本 征 值 向 量 组 成 的 规 范 正 交 基 V是复内积空间,S\in \mathcal{L}{V},则S是等距同构当且仅当S的本征值的绝对值都是1,\\而且V有一个由S的本征值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 V是复内积空间,S∈LV,则S是等距同构当且仅当S的本征值的绝对值都是1,而且V有一个由S的本征值向量组成的规范正交基
这是点由谱定理保证了
定理7.38:
V 是 实 内 积 空 间 , 则 S 是 等 距 同 构 当 且 仅 当 V 有 一 个 规 范 正 交 基 使 得 S 关 于 此 基 有 分 块 对 角 矩 阵 每 个 分 块 要 么 是 1 或 − 1 , 要 么 是 2 × 2 的 旋 转 矩 阵 V是实内积空间,则S是等距同构当且仅当V有一个规范正交基使得S关于此基有分块对角矩阵\\ 每个分块要么是1或-1,要么是2\times 2的旋转矩阵 V是实内积空间,则S是等距同构当且仅当V有一个规范正交基使得S关于此基有分块对角矩阵每个分块要么是1或−1,要么是2×2的旋转矩阵 [ c o s θ − s i n θ s i n θ c o s θ ]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cos\theta \quad -sin\theta \\ sin\theta \quad \quad cos\theta \\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cosθ−sinθsinθcosθ​]​
这个旋转矩阵的行列式等于1。

7.6 极分解与奇异值分解

7.41 极分解
若 T ∈ L ( V ) , 则 有 一 个 等 距 同 构 S ∈ L ( V ) 使 得 T = S T ∗ T 若T\in \mathcal{L}(V),则有一个等距同构S\in \mathcal{L}(V)使得T=S\sqrt{T^*T} 若T∈L(V),则有一个等距同构S∈L(V)使得T=ST∗T ​
其中S是旋转,剩下的部分是缩放。
T ∗ T 是 自 伴 的 , 可 以 把 这 个 看 着 是 算 子 和 自 己 进 行 内 积 , 所 以 它 是 正 的 可 以 开 平 方 , 开 完 平 方 后 , 得 到 的 算 子 和 原 算 子 对 向 量 的 拉 伸 作 用 是 一 致 的 其 中 旋 转 部 分 S 和 拉 伸 部 分 T ∗ T 都 可 以 对 角 化 但 是 不 一 定 能 关 于 同 一 个 规 范 正 交 基 , 可 能 需 要 两 组 规 范 正 交 基 T^*T是自伴的,可以把这个看着是算子和自己进行内积,所以它是正的\\可以开平方,开完平方后,得到的算子和原算子对向量的拉伸作用是一致的 \\ 其中旋转部分S和拉伸部分\sqrt{T^*T} 都可以对角化\\ 但是不一定能关于同一个规范正交基,可能需要两组规范正交基 T∗T是自伴的,可以把这个看着是算子和自己进行内积,所以它是正的可以开平方,开完平方后,得到的算子和原算子对向量的拉伸作用是一致的其中旋转部分S和拉伸部分T∗T ​都可以对角化但是不一定能关于同一个规范正交基,可能需要两组规范正交基

奇异值分解SVD
奇 异 值 定 义 为 T ∗ T 的 特 征 值 重 复 d i m N u l l ( T ∗ T − λ I ) 次 而 T ∗ T 身 是 正 算 子 , 所 以 它 的 特 征 值 都 是 非 负 实 数 奇异值定义为\sqrt{T^*T}的特征值重复 dim Null(\sqrt{T^*T}-\lambda I)次 \\而T^*T身是正算子,所以它的特征值都是非负实数 奇异值定义为T∗T ​的特征值重复dimNull(T∗T ​−λI)次而T∗T身是正算子,所以它的特征值都是非负实数 所以对T的特征值的研究转化为对T的奇异值的研究,变成了非负实数
奇异值分解公式
T v = s 1 ⟨ v , e 1 ⟩ f 1 + . . . + s n ⟨ v , e n ⟩ f n 其 中 e 是 T ∗ T 的 特 征 向 量 , f 是 S 的 特 征 向 量 Tv=s_1\langle v,e_1\rangle f_1 + ...+s_n\langle v,e_n\rangle f_n \\其中e是\sqrt{T^*T}的特征向量, f是S的特征向量 Tv=s1​⟨v,e1​⟩f1​+...+sn​⟨v,en​⟩fn​其中e是T∗T ​的特征向量,f是S的特征向量
写成矩阵形式
M ( T , ( e 1 , . . . , e n ) , ( f 1 , . . . , f n ) ) = [ s 1 0 . . . . 0 s n ] \mathcal{M}(T,(e_1,...,e_n),(f_1,...,f_n))=\\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s_1 \quad \quad 0 \\ \quad .. .. \\ 0 \quad \quad s_n \\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M(T,(e1​,...,en​),(f1​,...,fn​))=⎣⎡​s1​0....0sn​​⎦⎤​​

第8章 复向量空间上的算子

8.1 广义本征向量

前面章节分析的算子都是比较良好的算子,它们有足够多的本征向量,可以作为T的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算子没有足够多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那么这种算子应该如何分解呢。
如果我们从不变子空间的角度出发,把目标空间分解为T的不变子空间。那么在不变子空间里处理问题也就变方便了。前面的正规算子之类的,它们的不变子空间就是特征向量所在的那一条线,就是一维的不变子空间。
设 T ∈ L ( V ) , 且 λ 是 T 的 本 征 值 , 对 于 v ∈ V , 设T\in\mathcal{L}(V), 且\lambda是T的本征值,对于v\in V, 设T∈L(V),且λ是T的本征值,对于v∈V,
若 存 在 j , ( T − λ I ) j v = 0 , 则 v 是 T 的 广 义 本 征 向 量 若存在j,(T-\lambda I)^jv=0,则v是T的广义本征向量 若存在j,(T−λI)jv=0,则v是T的广义本征向量
推论:
设 T ∈ L ( V ) , 且 λ 是 T 的 本 征 值 , 则 T 的 相 应 于 λ 的 广 义 本 征 向 量 之 集 为 设T\in\mathcal{L}(V), 且\lambda是T的本征值,则T的相应于\lambda 的广义本征向量之集为 设T∈L(V),且λ是T的本征值,则T的相应于λ的广义本征向量之集为
n u l l ( T − λ I ) d i m V null(T-\lambda I)^{dimV} null(T−λI)dimV

推论:
设 N ∈ L ( V ) 是 幂 零 的 , 那 么 N d i m V = 0 设N\in\mathcal{L}(V)是幂零的,那么N^{dimV}= 0 设N∈L(V)是幂零的,那么NdimV=0

8.2 特征多项式

命题8.18: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T ∈ L ( V ) , 那 么 T 的 所 有 本 征 值 重 数 和 为 d i m V 设V是复向量空间,T\in\mathcal{L}(V), 那么T的所有本征值重数和为dimV 设V是复向量空间,T∈L(V),那么T的所有本征值重数和为dimV
特征多项式定义:
( z − λ 1 ) d 1 . . . ( z − λ m ) d m (z-\lambda_{1})^{d_1}...(z-\lambda_m)^{d_m} (z−λ1​)d1​...(z−λm​)dm​
其中d是特征值重数

8.20凯莱-哈密顿定理: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T ∈ L ( V ) , 并 设 q 表 示 T 的 特 征 多 项 式 , 那 么 q ( T ) = 0 设V是复向量空间,T\in\mathcal{L}(V),并设q表示T的特征多项式,那么q(T)=0 设V是复向量空间,T∈L(V),并设q表示T的特征多项式,那么q(T)=0
这个定理,书上是用数字归纳法证的。怎么直观点理解,其实就是要理解
( T − λ I ) d 这 个 算 子 , 它 的 零 空 间 n u l l ( T − λ I ) d (T-\lambda I)^{d}这个算子,它的零空间null(T-\lambda I)^{d} (T−λI)d这个算子,它的零空间null(T−λI)d
是V的一个d维子空间,这个算子产生的作用是将子空间的数据压缩到0中。因此,如果将所有这样的算子相乘,那么自然就是把所有子空间数据都映射到0中去。自然该算子就是0了。
因此
n u l l ( T − λ I ) d 在 T 下 是 不 变 的 子 空 间 , n u l l P ( T ) 在 T 下 也 是 不 变 的 null(T-\lambda I)^{d}在T下是不变的子空间,nullP(T)在T下也是不变的 null(T−λI)d在T下是不变的子空间,nullP(T)在T下也是不变的
因此定理8.23也好理解: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T ∈ L ( V ) , 设 λ 1 , . . . λ m 是 不 同 本 征 值 设V是复向量空间,T\in\mathcal{L}(V), 设\lambda_1,...\lambda_m是不同本征值 设V是复向量空间,T∈L(V),设λ1​,...λm​是不同本征值
并 且 U 1 , . . . , U m 分 别 是 相 应 的 广 义 本 征 向 量 子 空 间 , 那 么 下 面 命 题 等 价 并且U_1,...,U_m分别是相应的广义本征向量子空间,那么下面命题等价 并且U1​,...,Um​分别是相应的广义本征向量子空间,那么下面命题等价
1. V = U 1 ⊕ . . . ⊕ U m 1.V=U_1\oplus ...\oplus U_m 1.V=U1​⊕...⊕Um​
2. 每 个 U j 在 T 下 都 是 不 变 的 2.每个U_j在T下都是不变的 2.每个Uj​在T下都是不变的
3. ( T − λ j I ) ∣ U j ( 表 示 在 U j 的 不 变 子 空 间 中 ) , 都 是 幂 零 的 3.(T-\lambda _j I)|_{U_j} (表示在U_j的不变子空间中),都是幂零的 3.(T−λj​I)∣Uj​​(表示在Uj​的不变子空间中),都是幂零的

推论8.25:
设 V 是 复 向 量 空 间 , T ∈ L ( V ) , 那 么 V 有 一 个 由 T 的 广 义 本 征 向 量 组 成 的 基 设V是复向量空间,T\in\mathcal{L}(V),那么V有一个由T的广义本征向量组成的基 设V是复向量空间,T∈L(V),那么V有一个由T的广义本征向量组成的基
这个推论注意和命题5.21相比较,5.21说的是T所有本征值互不相同,那么由T的本征向量可构成V的基,这里放宽了条件,可以有相同的本征值,但是相同的本征值对应的本征向量是一个多维空间,由这个多维空间的基,组合在一起再构成V的基。

8.4 平方根

8.30 引理
设 N ∈ L ( V ) 是 幂 零 的 , 则 I + N 有 平 方 根 设N\in\mathcal{L}(V)是幂零的,则I+N有平方根 设N∈L(V)是幂零的,则I+N有平方根
书上用泰勒展开,再待定系数证

8.5 极小多项式

8.6 约当形

8.40引理
设 N ∈ L ( V ) 是 幂 零 的 , 那 么 存 在 向 量 v 1 , . . . , v k ∈ V 使 得 设N\in\mathcal{L}(V)是幂零的,那么存在向量v_1,...,v_k\in V使得 设N∈L(V)是幂零的,那么存在向量v1​,...,vk​∈V使得
a . ( v 1 , N v 1 , . . . , N m ( v 1 ) v 1 , . . . , v k , N v k , . . . , N m ( v k ) v k ) 是 V 的 基 a. (v_1,Nv_1,...,N^{m(v_1)}v_1,...,v_k,Nv_k,...,N^{m(v_k)}v_k)是V的基 a.(v1​,Nv1​,...,Nm(v1​)v1​,...,vk​,Nvk​,...,Nm(vk​)vk​)是V的基
b . ( N m ( v 1 ) v 1 , . . . , N m ( v k ) v k ) 是 n u l l V 的 基 b. (N^{m(v_1)}v_1,...,N^{m(v_k)}v_k)是nullV的基 b.(Nm(v1​)v1​,...,Nm(vk​)vk​)是nullV的基
其 中 m 是 表 示 使 得 N m ( v ) v ≠ 0 的 最 大 整 数 其中m是表示使得N^{m(v)}v\neq0的最大整数 其中m是表示使得Nm(v)v​=0的最大整数
怎么理解:把上面的形式化简一下,说的就是一个向量,交给幂零算子作用m次,只要还没变成0,那么前面每次作用的结果都是线性无关的。为什么这样,我们假设,有一个向量,交给幂零算子作用第m次的结果是前面m-1次的线性组合,那么第m+1次就也可以写成前面m-1次的线性组合,这样可以无穷作用下去,结果就是这个向量让幂零算子作用无穷次还不能等于0。矛盾!

因此,根据引理,幂零算子可以表示成矩阵
[ 0 1 0 . . . . 1 0 0 0 ]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0 \ 1 \quad \quad 0 \\ \quad .. .. \quad 1 \\ 0 \ 0 \quad \quad 0\\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0 10....10 00​⎦⎤​​
就是对角线上方一排1
因此,T可以分解为约当基,即每个分块对角矩阵都是对角线是特征值,上面一排是1

[ λ j 1 0 . . . . 1 0 0 λ j ] \begin{array}{lcl} \left[ \begin{array}{lcl} \lambda_j \ 1 \quad \quad 0 \\ \quad .. .. \quad \ \,1 \\ 0 \ 0 \quad \quad \lambda_j\\ \end{array} \right] \end {array} ⎣⎡​λj​ 10.... 10 0λj​​⎦⎤​​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2.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一)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3. 洛克菲勒的38封信pdf下载_《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 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 ...

  4. 股神大家了解多少?深度剖析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金融界里的传奇,大家是否都对股神巴菲特感兴趣呢?大家对股神了解多少?小编最近在QR社区发现了<阿尔法狗与巴菲特>,里面记载了许多股神巴菲特的人生经历,今天小编简单说一说关于股神 ...

  5. 2014巴菲特股东大会及巴菲特创业分享

     沃伦·巴菲特,这位传奇人物.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的被喻为"股神",巴菲特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 ...

  6. 《成为沃伦·巴菲特》笔记与感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沃伦·巴菲特传记的纪录片 http://www.bilibili.co ...

  7.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嗯嗯管理,通过增进了解眼睛和大脑功能 ...

  8.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开动大脑>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大脑可以进行比我们预期多得多的工作:我们可以最 ...

  9.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思维发展的新概念--放射性思维: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施你的放射性思维,实现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出一种深刻的智 ...

  10. 产品读书《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撰写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相识.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与巴菲特亲密接触,她不仅是巴菲特别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个向巴菲特建 ...

最新文章

  1. TensorRT IRNNv2Layer
  2. Vmware VsPhere下的VM如何安装Hyper-v服务
  3. 直播 | AMP:针对模型参数施加对抗扰动的高效神经网络正则化算法
  4. swf获取当前页面的路径
  5. wordpress4.9服务器迁移
  6. cas 登录之后不跳转_图解JWT如何用于单点登录
  7. 港中文等提出:开放世界实体分割
  8. [Perl系列二-实战] 1. Perl 读取代码的行数
  9. Unity Editor Toolbar 编辑器扩展
  10. Python--JavaScript的对象
  11. uniapp中引入colorUI
  12. 代码评审这点事,元芳你怎么看
  13. 年度盘点 | 安全测试者偏爱的安全测试工具
  14. mock.js的使用方法
  15. 第十七章 再论没有银弹
  16. 分析项目-AQI分析与预测
  17. 图像特征之SURF特征匹配
  18. date类型的时间转换成年月日格式
  19. NFS(网络文件系统)简介及搭建
  20. [转载]modbus通讯协议详解和几张modbus图解 力求通俗易懂

热门文章

  1. FilterConfig接口及其使用方法详解
  2. 使用Servlet作为控制器
  3. Python读取txt文件画Loss曲线图---txt文件转xls文件---xls文件转txt文件--xml文件转txt文件
  4. 思迈特Smartbi数据填报功能
  5. 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人物大比拼
  6. Swift-技巧(五)设置圆角的代码
  7. 数学建模国赛美赛(MCM/ICM)赛前准备及比赛过程节奏分享
  8. python 查找excel内容所在的单元格_python 读取excel中单元格的内容
  9. 基于AVX256指令集和多线程优化的双机计算加速程序
  10. Android输入法官方SoftKeyboard示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