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美国高等学府对于同学们的政策被形容作“宽进严出”(虽然“宽”就已经非常“严”),即拿到了学校的offer、顺利入读了心仪的院校并不代表你最终就一定能顺利毕业。

那么,美国的高校究竟有多严格?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强度究竟有多大?中国学生对国外教育有哪些误区?

今天和你分享这篇来自赴美读研的中国留学生@大西洋船员 的真实留学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做出参考,也欢迎你提出不同的声音。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指本文作者)和大部分国人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可以有很多课外活动和业余爱好。

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学生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而我(指本文作者)到这里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 01 /

做作业这件事

在很多中国学生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只要努力了,做不出来没关系,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会自觉完成,实在不会的就放着。

(指本文作者)刚开始也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估计老师只会在课上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在国内学习养成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写到了半夜两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第一周就写作业到半夜两点半,我当时以为以后不会这样,这只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真的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会傻眼。后来我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入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道题如果你不会做,放着不写或者写错,就不得分,最后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需要在下周上课前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问老师,因为老师不会在课上讲。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而因为不会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由于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最后会一起算总成绩,因此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

我这学期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课,国内教得很浅,以至于我一直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

但是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过程中,我经常在论坛里看到学长学姐们说外国的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我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一堂多课就把前四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开始留作业。

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因为这一部分在本科时没有学扎实,为了做作业,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本科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做作业的时候,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就交了。后来作业发下来,20分满分我得了16分。

80分是什么概念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生各科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而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得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也就是说,美国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80分。

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我学的科目是非常难,作业和考试都很难。所以如果要保证所有科目的平均分都要在80分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我能保持平均分在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我的大部分成绩都是B,而这种情况的话只要有一科成绩是C,那么我的平均成绩就是 B以下,也就是可以走人了。

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成绩核算下来刚好80分,而又恰好有一次作业得了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会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分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得到B以下(或者说C)的成绩。如果恰好其他课的成绩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

如果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意味着这只是刚刚及格,是可以接受的最低分了。因此我以后在作业上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的作业记录而最后失足的情况。

/02/

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我来美国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的课我就傻了——所有科目都有期中考试,而且都不只一次,有的两次,有的三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虽然我在国内中学已经感受过一月一次的考试节奏了,即月考或者小测,但这些成绩是不计入最后的期末成绩的,而且这些成绩也不会影响你毕业,因为最终只看你的中考、高考成绩。

而美国学校很看重每一次考试和作业,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会折算成的总成绩,跟你一辈子。当你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你所受的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平时完全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来美国读研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三门课,以国内本科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的。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

来了美国才发现,其实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并且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只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需要把所有书都看了,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需要想很长时间才能看明白,还要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而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

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需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

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了前7章的内容,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得十分详细。我看我国内本科的教材看了好几天,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内容,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实在太细、太系统了。

粗略算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

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两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美国的数学、微观经济学考试都只有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

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而在美国,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可以想象,需要在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

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

本来开学初我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科目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以为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一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一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来折腾了很久,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写到凌晨5点。原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只得了66分,说是有一个环节论证方法出了问题。我的心都凉了。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的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得很痞子。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就去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那样拍电影只是想表达学生应该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误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03/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每个校园里走路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去系里打印室印讲义,走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的样子——在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

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路上都没有人,有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行走去赶时间学习的学生。有一次,我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了看,想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理想中的好学生聚集地,“美国学生不学习”的场景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的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

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上网便宜,就去那里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而且还要钱。而在国外读研究生时,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同学们全都用它来学习。

我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

接着说美国学生有多刻苦。他们在星巴克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的刻苦学习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在考试前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另一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得太紧,我俩出现极度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就坚决不写,也不看。我发现美国学生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

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堂里,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光这3门课就快受不了了,而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 04 /

我们学的知识的难度

这些数学还不是最难的,主要用的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得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在国外,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

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得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边就把gauss掌握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比如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

美国的老师电脑用得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

美国的教授一般都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

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可能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在国内只要考上了博士,就基本都能毕业。看一个学生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的是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考上了不能保证毕业。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

/ 05 /

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有一次,我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会不会用不用到课堂中学的理论化的东西。

对此我专门问过美国同学,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办法。”

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同学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

我问他,父亲的卖树苗企业有用吗?他说当然有。我问他用不用模型处理日常生活,他说他用,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学生,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

当时我听得目瞪口呆,感觉美国顶尖大学的同学实在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更多的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让自己经营得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

我们国家的人说的“和实际相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

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如果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得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在学完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我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

/ 06 /

多数在美学习的学生都面临很多压力

我在学习的中期,上留学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列举如下:

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那种。前次考完疯赶作业,落下两天的课没复习,还没缓过劲来,又要考了。

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觉得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而已,对我来说全是新的内容。

师兄师姐安慰我说过一个学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试都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只有一两个考试了,适应又怎么样呢?大局都定了。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中期的时候看见的部分留学生的帖子,当时大家都在喊累。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论坛,看见有一个博士得了C,教授建议他退学,他想重新申请:

PhD第一年成绩不好,紧急求助。PhD第一年成绩有了一门C,教授建议我Quit,但我还是希望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想问一下各位前辈转学要如何转?对于去年申请过的学校,还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经读完的两门B的课程的学分转过去?

还有一个硕士2年没有读完:

我的master要延期毕业了……

当时拿的奖学金只给两年,今年8月份以后我就要自费了,我一年前还雄心壮志要读phd,现在连个master都读不明白,每次见到朋友和亲戚,别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延期,我就说课很多,没修完。

实际上,别人都修完了,只有我没修完。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太挫了,只是我没有说出来。

所以说,这种压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国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学校特殊。而且我们学校只是美国排名一百多名的学校,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

而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至少是个以省名命名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

总之,我觉得我们最能控制的,是在整个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过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

我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有一些问题,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有从难、从严来要求学生,导致同学们反而没有中学阶段时学得扎实。也许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是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老师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

所以基础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工作。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认知智能未来机器人接口API简介介绍

  • 认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智能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人类认知体系为基础,以模仿人类核心能力为目标,以信息的理解、存储、应用为研究方向,以感知信息的深度理解和自然语言信息的深度理解为突破口,以跨学科理论体系为指导,从而形成的新一代理论、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 认知智能的核心研究范畴包括:1.宇宙、信息、大脑三者关系;2.人类大脑结构、功能、机制;3.哲学体系、文科体系、理科体系;4.认知融通、智慧融通、双脑(人脑和电脑)融通等核心体系。 认知智能四步走:1.认知宇宙世界。支撑理论体系有三体(宇宙、信息、大脑)论、易道论、存在论、本体论、认知论、融智学、HNC 等理论体系;2.清楚人脑结构、功能、机制。支撑学科有脑科学、心理学、逻辑学、情感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3.清楚信息内涵规律规则。支撑学科有符号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等学科。4.系统落地能力。支撑学科有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

接口申请官网地址:www.weilaitec.com

接口地址(例子):

http://a239p06512.zicp.vip/Web/BuAppJava.bujqrex?apikey="+apikey+"&msg="+msg+"&ip="+ip

用户端消息内容。

String msg ="你在干嘛呀?";

apikey参数。这个apikey就是网站上申请的APIKEY

apikey ="";

//客户端ip,最终用户端的唯一标识(可以是用户端的IP,或者手机设备号,或者微信号或者,qq号码等能证明身份的唯一标识就可以)

String ip ="";

//这里一定要encode转换编码。转成GBK。

msg = URLEncoder.encode(msg, "GBK");

三个参数全部小写

msg参数就是传输过去的对话内容。

msg参数要编码成gbk,不然会乱码。

接口具体代码:

package ai.nlp.jiekou.test;

import java.io.ByteArray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import 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net.URLEncoder;

import ai.nlp.util.changliang.ChangLiangZi;

public class ApiTest {

/**

* Get请求,获得返回数据

* @param urlStr

* @return

*/

private static String opUrl(String urlStr)

{

URL url = null;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null;

InputStream is = 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ull;

try

{

url = new URL(urlStr);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setReadTimeout(5 * 10000);

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0);

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if (conn.getResponseCode() == 200)

{

is = conn.getInputStream();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int len = -1;

byte[] buf = new byte[128];

while ((len = is.read(buf)) != -1)

{

baos.write(buf, 0, len);

}

baos.flush();

String result = baos.toString();

return result;

} else

{

throw new Exception("服务器连接错误!");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try

{

if (is != null)

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if (baos != null)

bao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onn.disconnect();

}

return ChangLiangZi.W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三个参数全部小写

//msg参数就是传输过去的对话内容。

//msg参数要编码成gbk,不然会乱码。

String msg ="你在干嘛呀?";

//apikey参数。

String apikey ="UTNJK34THXK010T566ZI39VES50BLRBE8R66H5R3FOAO84J3BV";

//客户端ip,最终用户端的唯一标识(可以是用户端的IP,或者手机设备号,或者微信号或者,qq号码等能证明身份的唯一标识就可以)

String ip ="127.0.0.1";

//这里一定要encode转换编码。转成GBK。

try

{

msg = URLEncoder.encode(msg, "GBK");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opUrl("http://a239p06512.zicp.vip/Web/BuAppJava.bujqrex?apikey="+apikey+"&msg="+msg+"&ip="+ip));

}

}

天堂还是地狱!美国大学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道翰天琼认知智能API接口平台为您揭秘。

我们都知道,美国高等学府对于同学们的政策被形容作“宽进严出”(虽然“宽”就已经非常“严”),即拿到了学校的offer、顺利入读了心仪的院校并不代表你最终就一定能顺利毕业。

那么,美国的高校究竟有多严格?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强度究竟有多大?中国学生对国外教育有哪些误区?

今天和你分享这篇来自赴美读研的中国留学生@大西洋船员 的真实留学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做出参考,也欢迎你提出不同的声音。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指本文作者)和大部分国人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可以有很多课外活动和业余爱好。

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学生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而我(指本文作者)到这里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 01 /

做作业这件事

在很多中国学生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只要努力了,做不出来没关系,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会自觉完成,实在不会的就放着。

(指本文作者)刚开始也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估计老师只会在课上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在国内学习养成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写到了半夜两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第一周就写作业到半夜两点半,我当时以为以后不会这样,这只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真的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会傻眼。后来我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入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道题如果你不会做,放着不写或者写错,就不得分,最后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需要在下周上课前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问老师,因为老师不会在课上讲。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而因为不会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由于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最后会一起算总成绩,因此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

我这学期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课,国内教得很浅,以至于我一直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

但是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过程中,我经常在论坛里看到学长学姐们说外国的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我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一堂多课就把前四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开始留作业。

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因为这一部分在本科时没有学扎实,为了做作业,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本科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做作业的时候,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就交了。后来作业发下来,20分满分我得了16分。

80分是什么概念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生各科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而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得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也就是说,美国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80分。

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我学的科目是非常难,作业和考试都很难。所以如果要保证所有科目的平均分都要在80分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我能保持平均分在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我的大部分成绩都是B,而这种情况的话只要有一科成绩是C,那么我的平均成绩就是 B以下,也就是可以走人了。

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成绩核算下来刚好80分,而又恰好有一次作业得了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会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分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得到B以下(或者说C)的成绩。如果恰好其他课的成绩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

如果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意味着这只是刚刚及格,是可以接受的最低分了。因此我以后在作业上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的作业记录而最后失足的情况。

/02/

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我来美国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的课我就傻了——所有科目都有期中考试,而且都不只一次,有的两次,有的三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虽然我在国内中学已经感受过一月一次的考试节奏了,即月考或者小测,但这些成绩是不计入最后的期末成绩的,而且这些成绩也不会影响你毕业,因为最终只看你的中考、高考成绩。

而美国学校很看重每一次考试和作业,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会折算成的总成绩,跟你一辈子。当你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你所受的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平时完全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来美国读研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三门课,以国内本科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的。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

来了美国才发现,其实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并且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只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需要把所有书都看了,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需要想很长时间才能看明白,还要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而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

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需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

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了前7章的内容,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得十分详细。我看我国内本科的教材看了好几天,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内容,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实在太细、太系统了。

粗略算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

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两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美国的数学、微观经济学考试都只有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

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而在美国,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可以想象,需要在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

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

本来开学初我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科目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以为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一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一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来折腾了很久,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写到凌晨5点。原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只得了66分,说是有一个环节论证方法出了问题。我的心都凉了。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的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得很痞子。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就去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那样拍电影只是想表达学生应该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误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03/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每个校园里走路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去系里打印室印讲义,走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的样子——在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

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路上都没有人,有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行走去赶时间学习的学生。有一次,我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了看,想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理想中的好学生聚集地,“美国学生不学习”的场景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的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

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上网便宜,就去那里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而且还要钱。而在国外读研究生时,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同学们全都用它来学习。

我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

接着说美国学生有多刻苦。他们在星巴克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的刻苦学习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在考试前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另一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得太紧,我俩出现极度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就坚决不写,也不看。我发现美国学生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

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堂里,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光这3门课就快受不了了,而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 04 /

我们学的知识的难度

这些数学还不是最难的,主要用的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得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考试。在国外,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

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得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边就把gauss掌握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比如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

美国的老师电脑用得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

美国的教授一般都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

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可能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在国内只要考上了博士,就基本都能毕业。看一个学生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的是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考上了不能保证毕业。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

/ 05 /

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有一次,我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会不会用不用到课堂中学的理论化的东西。

对此我专门问过美国同学,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办法。”

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同学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

我问他,父亲的卖树苗企业有用吗?他说当然有。我问他用不用模型处理日常生活,他说他用,比如买汽车,他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油价,汽车的价钱和时间建立一套模型,算出当利率和油价多少时,他能接受的价格范围以达到最优选择(他还不是学经济学的学生,是学森林学和地理学的)。

当时我听得目瞪口呆,感觉美国顶尖大学的同学实在太强了。原来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数学白痴,只有中国人数学最强,看来我们更多的只会计算不会运用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个台湾同学说他去年的微观经济学老师太强了,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让自己经营得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

我们国家的人说的“和实际相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

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如果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得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在学完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我感觉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

/ 06 /

多数在美学习的学生都面临很多压力

我在学习的中期,上留学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列举如下:

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那种。前次考完疯赶作业,落下两天的课没复习,还没缓过劲来,又要考了。

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觉得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而已,对我来说全是新的内容。

师兄师姐安慰我说过一个学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试都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只有一两个考试了,适应又怎么样呢?大局都定了。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中期的时候看见的部分留学生的帖子,当时大家都在喊累。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论坛,看见有一个博士得了C,教授建议他退学,他想重新申请:

PhD第一年成绩不好,紧急求助。PhD第一年成绩有了一门C,教授建议我Quit,但我还是希望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想问一下各位前辈转学要如何转?对于去年申请过的学校,还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经读完的两门B的课程的学分转过去?

还有一个硕士2年没有读完:

我的master要延期毕业了……

当时拿的奖学金只给两年,今年8月份以后我就要自费了,我一年前还雄心壮志要读phd,现在连个master都读不明白,每次见到朋友和亲戚,别人都问我为什么要延期,我就说课很多,没修完。

实际上,别人都修完了,只有我没修完。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太挫了,只是我没有说出来。

所以说,这种压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国都是一样的,并不是我们学校特殊。而且我们学校只是美国排名一百多名的学校,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

而我在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至少是个以省名命名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本都讲不出来。

总之,我觉得我们最能控制的,是在整个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过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

我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有一些问题,缺少了监督鞭策和激励机制,而且对于学习的东西也并没有从难、从严来要求学生,导致同学们反而没有中学阶段时学得扎实。也许我们的中学教育是在整个中国教育中是最有效率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对于应付选拔性考试,老师只重视学习好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这个教育只是基本功训练,距离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还差很远。

所以基础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现问题,我们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经济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层次的工作。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呼吁中国要睁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我们国人仍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外国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认知智能未来机器人接口API简介介绍

  • 认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智能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人类认知体系为基础,以模仿人类核心能力为目标,以信息的理解、存储、应用为研究方向,以感知信息的深度理解和自然语言信息的深度理解为突破口,以跨学科理论体系为指导,从而形成的新一代理论、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 认知智能的核心研究范畴包括:1.宇宙、信息、大脑三者关系;2.人类大脑结构、功能、机制;3.哲学体系、文科体系、理科体系;4.认知融通、智慧融通、双脑(人脑和电脑)融通等核心体系。 认知智能四步走:1.认知宇宙世界。支撑理论体系有三体(宇宙、信息、大脑)论、易道论、存在论、本体论、认知论、融智学、HNC 等理论体系;2.清楚人脑结构、功能、机制。支撑学科有脑科学、心理学、逻辑学、情感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3.清楚信息内涵规律规则。支撑学科有符号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等学科。4.系统落地能力。支撑学科有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

接口申请官网地址:www.weilaitec.com

接口地址(例子):

http://a239p06512.zicp.vip/Web/BuAppJava.bujqrex?apikey="+apikey+"&msg="+msg+"&ip="+ip

用户端消息内容。

String msg ="你在干嘛呀?";

apikey参数。这个apikey就是网站上申请的APIKEY

apikey ="";

//客户端ip,最终用户端的唯一标识(可以是用户端的IP,或者手机设备号,或者微信号或者,qq号码等能证明身份的唯一标识就可以)

String ip ="";

//这里一定要encode转换编码。转成GBK。

msg = URLEncoder.encode(msg, "GBK");

三个参数全部小写

msg参数就是传输过去的对话内容。

msg参数要编码成gbk,不然会乱码。

接口具体代码:

package ai.nlp.jiekou.test;

import java.io.ByteArray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import 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net.URL;

import java.net.URLEncoder;

import ai.nlp.util.changliang.ChangLiangZi;

public class ApiTest {

/**

* Get请求,获得返回数据

* @param urlStr

* @return

*/

private static String opUrl(String urlStr)

{

URL url = null;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null;

InputStream is = 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ull;

try

{

url = new URL(urlStr);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setReadTimeout(5 * 10000);

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0);

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if (conn.getResponseCode() == 200)

{

is = conn.getInputStream();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int len = -1;

byte[] buf = new byte[128];

while ((len = is.read(buf)) != -1)

{

baos.write(buf, 0, len);

}

baos.flush();

String result = baos.toString();

return result;

} else

{

throw new Exception("服务器连接错误!");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try

{

if (is != null)

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if (baos != null)

bao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onn.disconnect();

}

return ChangLiangZi.W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三个参数全部小写

//msg参数就是传输过去的对话内容。

//msg参数要编码成gbk,不然会乱码。

String msg ="你在干嘛呀?";

//apikey参数。

String apikey ="UTNJK34THXK010T566ZI39VES50BLRBE8R66H5R3FOAO84J3BV";

//客户端ip,最终用户端的唯一标识(可以是用户端的IP,或者手机设备号,或者微信号或者,qq号码等能证明身份的唯一标识就可以)

String ip ="127.0.0.1";

//这里一定要encode转换编码。转成GBK。

try

{

msg = URLEncoder.encode(msg, "GBK");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opUrl("http://a239p06512.zicp.vip/Web/BuAppJava.bujqrex?apikey="+apikey+"&msg="+msg+"&ip="+ip));

}

}

天堂还是地狱!美国大学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道翰天琼认知智能API接口平台为您揭秘。相关推荐

  1. 天堂还是地狱!美国大学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道翰天琼认知智能API接口平台为您揭秘-1。

    我们都知道,美国高等学府对于同学们的政策被形容作"宽进严出"(虽然"宽"就已经非常"严"),即拿到了学校的offer.顺利入读了心仪的院校并 ...

  2.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 (转)

    如果你三十岁左右,你多半玩过我的游戏--<古墓丽影>: 如果你将近三十岁,你可能用过我的产品--大白鲨: 如果你是个时髦的女士,那么你该听说过我的"电子狗"--探测狗: ...

  3.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推荐]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推荐]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推荐] 世界经理人论坛(http://bbs.icxo.com)版权所有,转贴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三十岁左右,你 ...

  4.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 作者:TTai  2004-2-5 10:13:12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原始出处: 赛迪网 如果你三十岁左右,你多半玩过我 ...

  5. [转]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清华浪子梦断中关村

    如果你三十岁左右,你多半玩过我的游戏--<古墓丽影>: 如果你将近三十岁,你可能用过我的产品--大白鲨: 如果你是个时髦的女士,那么你该听说过我的"电子狗"--探测狗: ...

  6. 美国大学计算机牛校简介

    美国大学计算机牛校简介2011-9-22 15:20:00 0 推荐 1.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的CS是个很大个的CS,拥有40人以上的Facu ...

  7. 如何申请美国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生,申请美国计算机研究生院要求

    计算机专业是美国留学优势专业,那你们知道美国留学计算机什么大学好呢? 大师兄留学网[留学 dsxliuxue.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美国计算机研究生院校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美国计算机研 ...

  8. 2020年美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研究生排名...

    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院专业排名已正式发布,USNEWS排名是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大学排名.美国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是很多中国学生青睐的专业,接下来托普仕小编为大家介绍2020年USNews美 ...

  9.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第三封:天堂与地狱比邻

    第三封:天堂与地狱比邻 格言: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With this f ...

最新文章

  1. mysql联合查询查询语句_mysql 各种联合查询语句
  2. 图形卷积神经网络有多强大?一文让你熟练掌握GCN
  3. AngularJS中的指令全面解析(必看)
  4. Javascript Event事件-总结
  5. hdu1671 字典树记录前缀出现次数
  6. ACM MM18 | 用于跨模态检索的综合距离保持自编码器
  7. nginx 日志获取不到远程访问ip问题解决
  8. acrgis api for javaScript中的FeatureLayer查询
  9. 利用dbstart和dbshut脚本自动启动和停止数据库的问题
  10. mvc html.hidden,ASP.Net MVC Html.HiddenFor有错误的值
  11. 更新.xsd后,rdlc 数据源更新不了
  12. 【信号处理第十二章】转置卷积
  13. HDU 3732 Ahui Writes Word
  14. 16进制颜色转RGB颜色
  15. 学习乔布斯的成功方法
  16. idea中整合redis中出现 Error creating bean with name ‘com.sxt.redis.RedisApplicationTests‘:
  17. 基于Edman降解的蛋白质测序法的用途详解
  18. Android Studio App开发中使用录音机、MediaRecorder录制音频和MediaPlayer播放音频讲解及实战(附源码)
  19. 如何记账?记账过程中几个实用的技巧
  20. Win32_PhysicalMemory 内存条 参数说明

热门文章

  1. c语言算三角形面积,c语言计算三角形面积代码
  2. python怎么把列表变成字典_在Python中将列表转换为字典
  3. sqlmap使用手册(详细)
  4. 单片机c语言strcat,【C语言】实现strcat
  5. 用数据分析思维识别不靠谱流言!
  6. 关于在Android音视频开发中,Google API的MediaCodeC与成熟开源编码器X264的应用对比及使用场景
  7. STM32F4 RTC日历和Count转换
  8. 【STM32】STM32F4开发板简介
  9. 【笔记】Polygon mesh processing读书笔记(2)
  10. APP最全地推方案:三个阶段多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