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码飞_CC,侵删

不知道你上次思考前端职业规划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你肯定对前端这个职业感到陌生,你虽然没有经验,但却对未来充满好奇,你有大把时间来思考,但可能摸不着方向,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如果你已经参加了工作,不论是刚开始实习,还是工作了 3 年、5 年甚至 10 年,一定觉得非常充实,但真正用于思考的时间足够吗?如果维持现状,再过 5 年自己的提升点在哪里?如果你对这些结论不清晰,很可能是缺乏了对职业规划的思考。

这篇前端职业规划是站在我自己角度写的,你如果也在思考长线发展问题,可以作为参考。

我总结出三个主要思考方向,分别是 知识分类、领域深耕、经济视角

知识分类 指的是你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成体系。现在全球每天新增的知识,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学不完,如果不建立一套你自己的知识筛选标准,长期发展就无从谈起。

领域深耕 是实践,天天学习也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才能为行业带来贡献,或者说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当然不同职业学习与实践的比例是不同的,比如理论物理可能模糊了学习与实践的边界,而在职场环境的工程师,更容易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实践。

经济视角 是说你要能够带着经济视角看问题。可以说没有经济活动,我们一切学习、生产、职业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推动我们学习、推动社会生产的动力是交易,没有经济活动就没有需求,需求是推动一切活动的基础。稍微理解了经济和生产的关系,就能理解为什么技术要为商业服务,因为任何技术都要有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潜力才值得被研究,大到社会价值,小到产品价值,都一样。

下面我分别讲讲自己对每个方向的理解。

知识分类

作为前端,为了保持技术敏锐度,我们会订阅许多专栏了解新知识。仅我知道的周更专栏就有 30 个,其实根据一些专门整理好的专栏检索网站,每周甚至可以看到超过 100 种不同的前端专栏。大部分专栏都在做文章聚合,每篇专栏聚合的文章一般有 5 篇到 30 篇不等,这样即便去除重复,一周至少有几百篇新的前端技术文章等你去读,所以有些同学会觉得焦虑,甚至喊出学不动了。

我每周写前端精读恰好也要找一些文章阅读,但几年下来,我恰恰觉得每周根本找不到有用的素材。就以本周的 javascript weekly 为例,我摘了一些文章标题:

第一篇是通过可视化帮你理解 DOM 事件的文章,UI 很有意思,但 DOM 事件作为前端基础,精读实在不适合拿过来炒冷饭,这个知识点讲一遍就行了,没必要做成 UI 后再讲一遍。

第二篇是讲一项技术可以让 Node 运行在浏览器的,这确实是一个新技术,但现阶段我们没必要为这项技术找场景,只要知道有这个东西就行了,没必要仔细阅读。第三篇是对 React 的完整教程,非常体系化,但没有新东西,适合前端新人读,所以也不需要看。

再后面几篇分别是框架升级带来的特性介绍、一个有趣的可视化效果、Next.js 新手入门、如何用 Lit 框架开发组件。这些知识从直觉来看属于可读可不读的,读了吧觉得好像对自己没什么成长,不读又觉得错过了什么,真的像鸡肋。

如果你看到这些 Feed 流也有犹豫的感觉,我建议你建立一套前端知识分类体系。就像学习武功,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基本功,什么是花拳绣腿,那么每天面临几百本推送过来的 “武学新闻” 确实是无从学起,而且也学不过来。

在技术领域,知识分类体系是有规可循的,大致可以讲知识分为两种类型:通用、行业知识

通用知识是指最为基础、适用面也最大的知识,比如数理化,这些知识我们上学时都学过,工作中用到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这些通用知识基础之上的,比如没有一定数学基础就难以学习计算机可视化领域,因为其中会大量运用数学知识。

通用知识最有用,也最保值,所以学校时就安排给我们了,那么大学其实就在教通用行业知识,所以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打牢的基础,想要弥补也很简单,只要按照大学教材温习一遍就好了,对于计算机领域的通用知识一般有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设计模式、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算法等。

领域通用知识看上去比较死板,而初入工作的同学一般都在做拧螺丝钉的事,往往会忽略行业通用知识的重要性,但当你不断深入接触公司核心技术时,会发现大量运用了大学里教的那些通用知识,等用到的时候再学就迟了。

如果说行业通用知识的保值时间是 30 年,那接下来提到的行业专用知识的保值时间只有 1 年。行业专用知识就是我们在 Weekly 上看到的大部分内容,也包括培训班帮我们速成的前端框架、API 等知识。这些知识非常有用,接地气,而且刚接触工作时第一时间就要用到,但这些知识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上层,以至于同类产品过多,可替代性强,知识点可以随着新版本发布全变了样。

就像项目脚手架工具,现在每天都会出一个基于 webpack 或者 rollup 包装的新品牌,这种脚手架就不值得学习,你也不需要把新出的脚手架当作新知识,因为这些知识的生命周期大部分不到一年,大多没有人用,最重要的是除了名字以外,组成要素里没有任何新知识,所以读完源码也学不到新知识。更最重要的是,你无法根据这些知识生产同类产品,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脚手架相关知识,认真读好一个主流脚手架源码就行了,以后除了工作中用到,不需要看任何使用文档。

对于架构能力也一样,我们在工作中通过踩坑甚至把一个项目做失败得出的经验,可能只是设计模式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个常见误区;我们在设计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时,用到的模块通信设计,可能只是操作系统设计里的一种常见通信方法。一个能理解操作系统复杂度的人,基本上可以处理与其等价复杂度的软件工程问题,而软件工程的复杂度其实很难超越操作系统,所以与其在项目里试错,不如从这些基础知识里找答案。

所以如果你想在职业规划上更进一步,检查一下自己的基础是否牢固。如果你通用知识特别扎实,就可以快速学会行业基础知识,根据行业基础知识,你甚至可以独立创造任何一个新的框架,这些框架都会成为别人学习到的行业专用知识,如果另一位同学没有打基础,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你做的框架上,那么他的职业发展一定程度会被你左右,而他如果只停留在用的阶段,而不了解实现原理,从长期来看,你的职业天花板一定会更高。

关于哪些是通用基础知识、行业基础知识、行业专用知识,这里不给出具体的建议,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领域深耕

这段思考 不适用于 刚参加工作的前端同学。

前端有一句有名的鸡汤 “前端不是因为做交互界面,而是因为站在业务的最前端”,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我觉得每一位工作经验超过三年的前端同学都有一种在业务领域的无力感。

其实最核心的业务模型天然在后端,这是因为前端只是一个用户与业务系统交互的窗口,没有前端,用户也可以和接口直接交互,只是这么做成本很大,所以为了降低用户上手难度,或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才需要不断升级 UI 界面,所以 UI 界面和后端往往是多对一的关系,移动端、小程序、网页对应的接口都是一套,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任何场景用户都能轻松触达业务,所以作为前端,首先要对前端存在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注意这里说的是业务模型,没有提到体验深度,如果讲究体验深度,自然只有前端能做到。在任何行业耕耘久了,如果仅仅只考虑前端,那么目标永远是体验度量、研发提效的事情,很少触及到业务层,以至于前端在业务价值的体现不直接,比较难解释体验度量、研发提效与最终业务增长之间的关系。

所以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前端同学,想要更进一步,一定要在业务领域深耕。

那么如何在业务领域深耕呢?首先你要抛开前端视角,用业务眼光看问题,否则还是会陷入无尽的交互细节。首先要了解你所在的领域,比如笔者在的数据领域,要知道行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哪些产品,每种产品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产品之间有什么关联,现在的产品距离头部产品还有哪些差距,今年产品目标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三年目标是什么等等。每个同学首先都应该理解产品,其次再产生研发、产品经理的分工。

然后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在产品核心能力里扮演者什么角色?比如做 BI 工具,其核心是数据分析能力与报表可视化分析能力,如果你总在做类似报表列表页、个人中心这种通用中后台的工作,你就要想想,这些工作是不是可以外包出去,如果不行,那就想办法做一些领域搭建,往通用领域转吧。

当你审视了自己工作,发现核心产品能力与你工作内容不相符,而你又不想转到前端中后台通用领域一直做研发提效的事情,这时候你就要想办法和老板沟通改变一下工作内容了,你可以找一些前端也能接触强业务模型的领域,比如 BI 分析,数据可视化等等。其实通用领域也有不少深水区,比如语雀背后的富文本编辑器、流程图、研发工作台、业务组件库等等都是可以做深的通用领域,当你想再上一层楼时,就要像玉伯一样成为语雀整个产品的引领者,这样你其实又进入了知识协作、生产力工具这个专业领域。

如果你既不想往通用技术领域发展,又无法改变工作内容,就尝试承担更多职责吧,如果可能的话,尝试参与后端业务逻辑的开发,这样可以帮助你深入、全面理解业务逻辑。其实前端 + 产品的路线也可以很好在专业领域做深,前端 + 后端路线也可以,你需要根据自己团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任何产品的研发团队都要有产品全局观,这就是刚才说的在技术之外,你对你所在业务领域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越高,技术方向就越明确,但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再继续攀爬,就要成为整个产品负责人了。现在的年轻人非常上进,许多公司都在尝试采取活水政策,让想更进一步的年轻人尝试新方向开疆拓土,而不是留在一个成熟的团队里内卷。

经济视角

做职业规划的另一个目的当然是升职加薪了,但是你的薪资并不能无限膨胀,其增长大致还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另外任何工作都是一笔经济账,我们要带着技术、产品和经济视角看业务,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因为去年疫情原因,全球远程办公得到了积极实践,并且在未来依然有增长潜力,因此作为用人单位方,必定会逐渐放眼全球去看人力成本问题,因为在哪都能办公。从全球软件开发数据来看,美国的工资水平最高,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工资也紧随其后,所以在软件领域中国已经不存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了,尤其当你工作经验丰富后,要竞争中高级岗位,中国软件公司开的薪资放眼全球都不低。

然而国家之间技术发展阶段、教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如果同样的资深技术专家岗位,国内与国外开的薪资持平,但中国的软件工程师架构水平完全不及美国的软件工程师,那么长期来看,这种错配会造成企业用人成本浪费,企业会在一定程度想办法优化一下人员构成的。因此作为前端,或者软件工程师,你必须清楚长期而言,你要和全球的软件工程师竞争,所以你还要充分了解你的领域在全球范围的发展阶段,人才水平如何。

以上是个人的经济账,接下来谈谈业务的经济账。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技术是怎样转化为收入,覆盖自己工资的。我们首先看市场竞争,市场竞争通过价格调节供需关系,我们做的产品成本、售价很清楚,是否值得做一目了然。然而对于复杂产品需要多人协作,如果人与人之间再通过市场化机制合作,往往容易产生低效的结果,比如我做的按钮按照 3 元一个的价格卖给后端,那为了提升我的价值,我会提价到 5 元一个,然而倾向于给产品加更多的按钮,这样都在看短期利益,谁也不会为产品长期发展负责。

所以在公司不要给自己工作定价,大家都尽可能的打磨产品,月底按照合同约定给固定薪酬。这样做确实解决了产品长期发展的问题,但这套机制成熟后,尤其在大公司,刚毕业就去拧螺丝钉的同学很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解何为成本,没有成本概念,就难以想清楚为什么做事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或者觉得 ROI 这个词很高级,其实这个词一点不高级,只是公司将它屏蔽了,但如果这导致你做技术完全不考虑成本,只追求让你激动的技术细节,或者只做你感兴趣的技术方向,那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你做的事情可能也难以被业务认可。

如果你想往更高层次发展,成本意识是一定要培养的,可以了解一下人力成本、机器成本、以及接入二方、三方服务的外部成本,了解这些成本后,再算算产品年营收是否能覆盖这些成本,如果想继续加人,那明年产品营收相应要翻多少,现在市场空间允许产品翻这么多吗?如果想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加机器,那么你的业务方是否会因为服务变好变得更多?衡量业务方增多带来的价值一般从订单价格,MAU 来看,如果服务外部,直接看价格是否覆盖成本就行了,如果服务内部,就看 MAU 是否值得投入这些机器成本。

然而也不能只看钱,市场份额也很重要。如果 Chrome 对研发投入只看年营收,那现在 IE 估计还是主流浏览器。其实 Chrome 在确立霸主地位后,对谷歌产品生态的打通、W3C 的话语权、开发者吸引力有很大提升,这些看不见的影响面难以直接转化为金钱来统计,所以如果你认为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带来长线价值,那么也可以把市场份额作为目标之一。

最后经济视角也不仅仅让我们停留在算业务帐上,经济学的边际收益理论可以指导我们优先做边际收益更大的事。当前业务产品矩阵中,拓展哪些产品可以快速弥补不足,如果做技术优化,优化哪些模块带来产品收益、可维护性收益最大,如果时刻能想清楚这些问题,那每年的产品、技术方向就不会跑偏。

总结

总结一下文中提到的三个思考方向,其实是职业生涯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三种问题。

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哪怕依然有学习的激情,但保持刚毕业那会的学习方式已经难有突破了,你会发现:工作实践用到的知识不会很多,反复读或者写入门技术文章,只会让自己停留在校招生的技术水平;自己所处的职业也限制了进一步发展,你需要思考怎么打破职业天花板;甚至只钻研技术领域都是不够的,大家都在谈成本,你在谈技术,天然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本文也给出了对应的三个解决方案,知识分类 帮助你解决反复学习无用的、入门知识的问题;领域深耕 帮助你解决职业天花板的问题;经济视角 帮助你解决技术单一视角的问题。

其实职业有天花板很正常,没有哪个职业上升通道是一路无阻的,但人是活的,你可以逐渐改变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多看看业务、经济问题,学习知识也不要仅停留在表面,虽然这些你工作中可能根本用不到,但这其实是悖论,因为你没掌握某些知识,所以也没机会接触那些工作,想打破悖论只能从痛苦的自我打破边界开始。

与一般前端职业规划不同,我并没有说很多前端领域专有名词,或者点名要学哪些框架,因为我觉得人之间智商差距并不大,必须掌握的知识工作几年都能学会,而真正能拉开人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路线,如果你把时间用在错误的地方,或者错误的阶段,终将积累成巨大差距。

希望我的思考可以对你有帮助。

【前端职业规划思考】相关推荐

  1. 关于前端职业规划的一点思考

    自己目前已经工作3年了,最近也刚换了新工作,日常也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前端职业规划到底是怎样的,目前个人视角还不是很宽广,怕误人子弟,以下这篇文章有点启发,故转发供大家借鉴(里面有部分内容做了一些小修改) ...

  2. 奔向三张,不破不立:一个iOS开发工程师的职业规划思考(转自iOSer 逆,以资激励)

    大前天下午快下班那会儿,跟念茜聊了一下各自的工作现状,发现她现在碰到的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困惑,跟我在一年多前的情况非常相似.而我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断思考和调整,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的方向变得 ...

  3. 奔向三张,不破不立:一个iOS开发工程师的职业规划思考

    大前天下午快下班那会儿,跟念茜聊了一下各自的工作现状,发现她现在碰到的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困惑,跟我在一年多前的情况非常相似.而我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断思考和调整,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的方向变得 ...

  4. 写给迷茫的你:九年京东测试工程师的职业规划思考!

    一.软件测试起源 网上有一些经典的软件事故,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我搜了几个列举如下: 简单总结:软件出现缺陷(BUG)导致经济或其他损失,因此有了软件测试. 由此可知软件测试目的:发现缺陷(问 ...

  5. 《静儿的服务治理私房菜》网络模型的分类和职业规划思考

    1.3 网络编程模型与服务治理 服务治理和服务划分密不可分.服务之间既然进行了划分,那么服务之间就要进行通信.当今服务整个链路中最耗时的不是链路节点本身,而是节点间的通信.理解网络编程模型可以更好的进 ...

  6. web前端职业规划(转)

    关于一个WEB前端的职业规划,其实是有各种的答案,没有哪种答案是完全正确的,全凭自己的选择,只要是自己选定了,坚持去认真走,就好.在这里,我只是简要说一下自己对于这块儿内容的理解.有一个观点想要分享给 ...

  7. WEB前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路线图、怎样做WEB前端职业规划

    20151028整理 ---------- 知乎-Web前端的路该怎么走?(2015年发表) 在规模越大的团队,工作划分得越细腻,专注的点就越深,但同时就可能会被限制在某个狭窄点上,成为某个角落的技术 ...

  8. 前端职业规划 - 前端技术专家们的生死书

    今天刷沸点摸鱼, 无意中摸到一条让我有写作冲动的鱼 本来想顺手写个评论, 参与下聚众摸鱼, 结果越写越长, 想想还是直接开篇文章吧. 有什么是写文章说不清的呢, 那就再来一篇 正文 前端从有概念开始至 ...

  9. 2020年末的一些职业规划思考

    来一个中小型互联网零售公司已经干了一年半了,这一年半不得不说从一个0基础啥也不懂的菜鸟,成长成了刚摸着门道的小程序员.这一年多由于工作比较忙的原因,很少更新博客,最近打算重新开始写起来. 目前的工作状 ...

最新文章

  1. 【微软出品】AI-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简明教程
  2. Everest 0.6 设置ADSL上网
  3. linux内存操作----kernel 3.5.X copy_from_user()和copy_to_user()
  4. asp.net ashx 学习总结
  5. win10电脑pppoe拨号模块损坏_电脑维修免费在线咨询
  6. Data Analysis: What are the skills needed to become a data analyst?
  7. 如果访问云服务器上的文件,如果访问云服务器上的文件
  8. OpenCV的基本模块介绍
  9. JavaScript -- arguments、apply 、call、bind
  10. SQL SERVER 解析XML到数据库表
  11. matlab菜单的中文意思,matlab菜单制作
  12. 盘点全球8K视频直播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13. Android 10.0修改系统型号(Build.MODEL)
  14. 2.郝斌C语言笔记——优缺点
  15.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从iOS7的扁平化谈起
  16. C#:实现Zhang Suen细化算法(附完整源码)
  17. mac 妙控板的手势
  18. 跟男朋友分手了,想挽回应该怎么做
  19. Catch That Cow
  20. JPEG-LS压缩算法研究

热门文章

  1. 如何写一篇好的科研课题论文
  2. 博学谷学习记录】超强总结,用心分享 | 架构师 JVM内核调优学习总结
  3. 使用maven创建一个简单的gwt工程
  4. 近两年小样本学习取得重大进展了吗?
  5. 禅道开源版一键安装linux,基于禅道当前的一键安装包(Windows和Linux)如何源码安装旗舰版禅道...
  6. linux 磁盘加密
  7. 有关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神经网络训练结果分析
  8. 算法与数据结构-DP算法及简单实例
  9. pip3 常见用法总结
  10. 打卡第二十四天(问题:计算阶乘,打印九九乘法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两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