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

作者 | 刘丹

责编|阿秃

出品 | CSDN云计算(ID:CSDNcloud)

如果有人要问2019年技术圈什么最热,“中台”绝对当仁不让,从观望到试水,很多公司做出了从 0 到 1 的探索。众所周知,“中台”一词在国内最早是由阿里提出来的,2015 年,马云参观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观察其每个游戏开发的小团队只有六七个人,但开发与停止的速度之快,让马云即惊讶又好奇。得知如此快的原因是开发者将游戏开发过程中用到的一些通用的游戏素材和算法整理出来,作为工具提供给小团队使用,使得同一套工具可以支持多个游戏研发团队。这样的架构模式给了马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这也催生了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加之越来越的企业跟随其热度,寄希望于借助中台推动业务增长以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台”得以风靡。

实际上,所谓中台就是通过制定标准和机制,把不确定的业务规则和流程通过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确定下来,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协作效率。简单来说,“中台”让资源得以复用,使“大象”也能跳舞。

初识数据魅力 数据中台早已有之

一般来说,中台分为“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而数据中台则是三种平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也是数据智能时代企业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数据行业历经十年发展,从低谷到巅峰,如今人们口中讨论的却不再是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名词,而是数据中台。
那么,数据中台到底是什么?它最早应用于哪些场景?带着种种关于数据中台的疑问,笔者有幸采访到了智领云CEO彭锋博士,作为曾先后在Ask.com 和 Twitter两家硅谷公司工作多年,并在此期间参与了大量与中台相关工作的硅谷专家。如今,他更将“中台”方法论带入国内,并创立了关注数据中台的企业智领云,让更多的企业用户切身感受到了数据中台的魅力。
而彭锋第一次见识数据的威力,则是在其任职Ask.com期间,彭锋介绍说,Ask.com母公司IAC的营收主要来自于在页面广告点击中赚取差价,而得益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Ask.com在当时每年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2011年,彭锋加入硅谷最早的以数据驱动公司的Twitter,当时大概300人的Twitter,只有一个 Hadoop集群,80多台服务器,大数据的应用也不多。他主要负责大数据平台组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公司所有人不用再重复开发相关数据组件,就可以共享数据能力。数据能力的复用与共享,让Twitter 的大数据平台后来发展到接近8000台服务器,并支持公司所有部门的数据应用。整个公司建立在数据决策基础之上,利用数据驱动所有的产品与商业决策。对于硅谷的第二次工作经历,彭坦言,在Twitter的经历,让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据平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Twitter的数据平台虽然并没有被称作数据中台,但实则已经具备了国内所谓的“数据中台”的许多功能

应对数字化转型新需求 数据中台潜龙待跃

那么,为什么 “数据中台”现在如此火爆?彭锋表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所面对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促使了这样的平台的出现。数据中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运营,所谓数字化运营,即企业的所有管理、产品、市场、人员全部数字化,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可以实时掌握公司运营状况,快速获取可靠商业决策。同时,通过数据驱动公司业务的产品,可以使得产品更快的推向市场,实现快速迭代。因此,数据中台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数据开发和应用开发之间,由于开发速度不匹配,导致的响应力不的问题。
彭锋强调,数据中台的核心是数据能力的共享与复用。例如从80台服务器到8000台服务器的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他所做的就是类似数据中台的工作,所有项目要在立项上线之时满足平台要求,数据平台之上实际上是有一层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它保证部门A做完一个解决方案后,部门B进来时,两者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公司所有人不用再重复开发相关数据组件,就可以共享数据能力,进行平台的横向扩展。所以,在硅谷,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数据孤岛、应用孤岛的烦恼。
而在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着数据孤岛与应用孤岛的困局,原因一般在于,部门A要做一个项目时,买来一个大数据解决方案,供该部门内部使用,部门B也需要大数据应用,也买来一个大数据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每个部门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而没有一个横贯整个公司的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从而产生数据孤岛和应用孤岛的窘境。
很多企业都想做一个运营管理层,将底部的各种大数据组件管理起来,在上面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给公司所有部门使用,但市面上却没有很好的产品。大家更倾向于各自为战,因此,企业缺失的恰恰是这条可以横贯整个公司数据运营管理的中间层。 

谁能在火爆的数据中台建设中脱颖而出?

大数据在许多国家具有战略意义,而传统的大数据建设方法论已然无法满足数据时代带来的种种挑战。此时,利用数据中台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管理好、治理好、利用好,已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角逐,更展现出国家与企业面对创新力量的魄力。
正如前文所提,从马里兰大学博士毕业后的彭锋加入Ask.com,参与其搜索引擎底层分布式操作系统集群的研发与构建。之后,彭锋加入Twitter任大数据平台技术负责人,负责其数据中台的建立,这让他对硅谷的技术经验与理念有着较全面的认知。而在此期间,彭锋长期与企业CEO、CMO交流,正因为大数据是一把手工程,之前的工作经验以及与企业用户长期交流合作,使彭锋能够更好的从一把手的角度了解企业痛点。
此外,在Twitter工作之初,因为看到常规的解决方案在做复杂数据系统管理时的不便,彭锋更早的接触并使用了云平台与容器来解决重复开发的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彭锋掌握了如何获得各个业务部门的认可以及如何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和经验,而这并非一个产品,它是一整套方法论的输出,这种思路直到目前都较为稀缺。
目前,彭锋所带领的智领云团队,所提供的数据中台,因产品化程度高、价格、流程等都有较好的性价比,使得客户使用后,见效快、风险低,决策流程快速,因此,其复购率很高。
早期硅谷的工作经验,深入了解企业掌舵者对于公司痛点的诉求,以及目前企业自身的技术与产品的良好表现,以上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使这家仅仅成立3年的“青年”企业大有弯道超车之势。
关于智领云数据平台的主要产品,目前主要包括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平台、应用云平台等产品,其将大数据组件进行标准化和产品化,能够高效解决企业大数据系统实施和管理的棘手问题。具体来说,智领云提供的数据中台和AI运营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公有云,基于不同的数据基础和业务需要,可以以工具形式与企业现有的平台对接,标准化产品的售价在50-200万不等;也可以独立发布端到端的大数据平台,根据大数据集群的规模和系统复杂度来核算价格。目前,智领云的客户主要是系统集成商、教育医疗金融行业大客户和行业业务软件开发商。他们在智领云的平台上搭建数据驱动的业务系统和大数据/AI增值服务,可以缩短实施周期,快速扩展新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智领云同时也可以通过定制化的方式或者提供关键系统组件的方式服务大客户,加深对行业模式的理解。

让人趋之若鹜的数据中台 更多细节分享

一夜之间,“数据中台”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风口,无论是业务线繁多的大公司,还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创业公司,亦或是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小型企业,大家都对其趋之若鹜,摩拳擦掌并跃跃欲试。那么,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建立数据中台呢?
对此,彭博士直言并非所有公司都需要数据中台,只有一些具有丰富的数据维度、多个大数据场景,并拥有多个产品线的企业则必须要建立数据中台,因为只有在众多产品线中,数据才可以得以共享与复用。但是并不是说只有一条业务线的中小企业就完全不需要数据中台,这些企业仍需要对未来所要扩张的产品与形式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被问及建立数据中台是否需要推倒原有数据架构,以及在原有架构上建立数据中台的难度时,彭博士强调,这是很多企业担心的问题,数据中台的建立并非将一些数据系统“推倒重来”,而是采用“渐进式”的方式,数据中台的部署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成熟度、企业的总体规划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小步迭代,而数据的应用也会在迭代中逐步演进。
数据中台的火热使得关注它的不仅仅是技术部门,更多的业务人员也纷纷尝到了它的甜头,这也就不难解释数据中台与数据平台的不同之处了。无论是之前的数据平台还是数据湖,作为支撑性的技术系统,需要技术与业务人员考虑先有什么数据,且更依赖于这些数据的质量。而数据中台作为一种方法论,更多的是从业务出发,从一开始就摆脱了“需要考虑系统里有什么数据”等想法的局限,而更多的是去解决业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业务对于数据的需求没有变化,但是它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快速解决从数据到业务价值到业务服务的一个过程。

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硅谷的数据运营平台到中国的数据中台,彭锋博士作为国内较早接触中台的行业老兵,他始终在强调:“数据中台作为一种方法论,提供的不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是授人以渔,帮助企业构建完全依靠数据驱动的业务,而且我们认为这样的数据驱动能力是每个公司未来的核心能力。”
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做的是创新与升级、帮助企业业务的增长,而智领云的数据中台作为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基石,可以帮助企业真真正正实现数字化的转型。正如彭锋所说,数字背后就是客户的价值。而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正是智领云数据中台的价值所在。
福利
扫描添加小编微信,备注“姓名+公司职位”,入驻【CSDN博客】,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
推荐阅读:

数据中台送到家 企业数字化转型“输血”变“造血”相关推荐

  1. 数据中台元年,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挑战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掌握的数据量从原来的TB级发展到PB级,再到EB级甚至往ZB级别发展.数据形式也在从原来的结构化数据为主转变为以日志.视频.图片.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 然而,数据存 ...

  2. 搭乘云原生与数据中台实践列车 通往数字化转型前沿之旅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规模早已不是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如何用"数字能力"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顺利转型,成为了关键命题.IDC预计,到2021年,至少50%的全 ...

  3. 为什么中台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相比于信息化来说,数字化的本质不同是什么?中台主要解决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哪些关键问题?传统企业的原有数据质量是否会影响转型进度? 2月25日,世界四大汽车生厂商之一的大众汽车宣布成立新的数字与服务部门 ...

  4. 【iuap5.0特性解读】用友云数据中台 直抵企业数字化的核心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在不久前结束,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商家狂欢的日志,订单和销售额屡创新高.消费端的业务快速增长,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实践下已经证明,在大数据支撑下,以数据为核心价 ...

  5. 【深度报道】致远互联协同运营中台强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 -- 泰戈尔 中国软件网每日精选集 6月11日,国内第一个聚焦中台变革核心力量的"2019中国数字企业中台应用峰会"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 ...

  6. 华为云大数据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华为云大数据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数据为王的时代,再回头看之前的企业传统场景显现出来众多问题,比如数据管理不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那么有没有好办法能够有效解 ...

  7. 从招行数据架构调整,详解企业急需的数据中台与5大数字化转型

    随着企业对于数据重要性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很多大型企业都已经有了数据管理部门,初衷是希望通过数据管理部来构建企业级的数据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系统,来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更好的利用数据,但是,近两年经 ...

  8. 重塑APM标杆,博睿数据战略升级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博睿数据发布仪式) 2021年5月26日,由博睿数据举办的"服务可达 达者为先·博睿数据2021年战略升级发布巡展"北京站,在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圆满举行!本次战略升级发布巡展不 ...

  9. 商业智能BI:打破数据孤岛,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一个火热的概念化构想转变为了全球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行动,不管企业规模是大是小.是民企还是国企,数字化转型都已成为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商业智能BI的应用 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最新文章

  1. citrix创建虚拟机服务器,在 ESXi 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 Citrix SD-WAN Center
  2. *dev=filp-private_data;这一句的理解
  3. Spring 集成 mybatisPlus
  4. MyBatis Plus 批量数据插入功能,yyds!
  5. 在linux上ansi格式转换换utf-8格式会乱码吗?,c++对编码格式ANSI utf8 unicode 进行转换...
  6. JAVA开发第一步——JDK 安装
  7. 光影之路 GPU架构发展史(3/4)
  8. 如何mysql学籍管理系统_MySQL基础-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9. mhdd测试硬盘软件,mhdd硬盘检测工具
  10. 学习方法之03复述记忆法,让你不再死记硬背
  11. python爬虫beta版之抓取知乎单页面回答(low 逼版)
  12. iOS使用wifi传输文件到iPhone
  13. amazon aws 亚马逊云服务概述
  14. Excel图表—超级好用的Bullet图(KPI考核图)
  15. Ansys在高分屏电脑下的显示以及Fluent的图形显示界面黑屏问题
  16. 2021年阿里巴巴Java岗位面试(已拿offer)
  17. 集合之ArrayDeque
  18. 2018年 中南大学研究生复试机试题(1025~ 1028)
  19. tensorflow: 花卉分类
  20. P14-前端基础-CSS属性选择器

热门文章

  1. java遍历map_java遍历Map的几种方法
  2. esd防护_电路级ESD防护方法
  3. lisp获取图名_cadlisp获取当前视图坐标
  4. h3c防火墙u200配置命令_h3c 防火墙清除配置
  5. 冯雪 手术机器人的应用_未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更为广阔
  6. 韦东奕:被数学“选中”的天才
  7. 毕业典礼校长致辞金句频出:搬砖也要元气满满
  8. 国外数学奇才称:“平行线可相交”,到死未被认可,12年后被证实
  9. 任正非:华为活下来走到今天,要感谢乔布斯发明iPhone
  10. 2019,转行人工智能?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