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刚刚好在今天读完了这本《自私的基因》,印象中这本书已经被多次推荐到,但是也真的是无闲暇时间,还好2019末假期的归途是在火车上度过,还是硬座,那样的环境就像是头悬梁锥刺股,你无法安定的入座亦无法尽兴的闭眼休憩,所以还是拿出了我的移动图书馆开始阅读,有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了多少次的读书这本都是炊烟渺渺,真正的被执行还是在我打开kindle的刹那间,如吸睛大厦般就坐落在列表的最顶端,机缘之中,手捧,细品之~

每次选定一本书后,总会去知乎、豆瓣之类的思想集聚之地先饕餮一番,看看芸芸众生的豪言壮语,再去细品,在思想的接纳与抨击辩驳中找回文字的真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少有人能读书作者的本意,中意自会。作为这个星球上的统治者(当然是自以为没有外星生物的基础上),我们往往自视甚高。在为生物分门别类的界、门、纲、目、科、属、种里,人类独占人科、人属、人种,把自己与普通动物区别开来。然而,我们真如自己所想那样高高在上吗?在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里,作者就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并没有本质区别。

相关讨论

  • 知乎讨论:如何评价《自私的基因》这本书?

核心内容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也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然而,此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自私”一词显得冷漠无情,许多人在看完后顿觉人生毫无意义,对世界充满绝望。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所构建的基因世界,去探寻生命那最初的模样。

1. 为什么会有人呢?

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早在十八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不断进化而来的。但事实上不只人类,地球上现有的生物均是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分子状态经历漫长的演变形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头开始。

1.1 复制基因

在大约30亿到40亿年前,海洋中只有一些简单的化合物,比如水、二氧化碳、甲烷、氨等,它们在闪电或紫外线照射的能量影响下,反应生成了一些有机分子。这些有机物质在某些地方积聚起来,受到能量的进一步影响后,结合成更大一些的分子,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分子在原始的海洋中自由地漂浮着。

到了某一时刻,一个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我们称之为复制基因。它并不见得是那些分子当中最大或最复杂的,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能够复制自己。

如果用人的一生来看,发生这种偶然情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并且基本上可以将其视为不可能。但是,如果时间是一亿年呢?我们人类在估计什么可能或什么不可能发生的时候,不习惯于将其放在几亿年这样长久的时间去考虑。所以,传说中的复制基因就这样诞生了。

1.2 自然选择

上述的复制基因产生后,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需要尽可能地复制自己。但复制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完全精确,于是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海洋里便充满了由好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组成的种群,而不是清一色的全都一样的复制品。

这样一来,不同品种的复制基因就形成了竞争关系,互相争夺海洋中用来复制自己的材料。在竞争中,有一些复制基因相比其他基因而言可能寿命更长、复制速度更快或者复制精确度更高,具备这三个特点的复制基因明显更具生存优势。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那些生存时间短、复制速度慢或出错率高的基因就日渐稀少,甚至有一些品种难逃绝种的命运。这便是自然选择,也就是进化的实质。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

如果你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分别从海洋中取样,后一次的样品一定含有更大比例的寿命长或生育力强或复制精确性高的品种。

1.3 基因机器

基因在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有一些具有改良的效果,使得基因产生更高一级的稳定性。比如有的基因“发现”了一些方法,通过化学途径分裂对方品种的分子,并用分类出来的构件来复制自己。其它复制基因可能发现了如何用化学方法,把自己裹在一层蛋白质中来保护自己,这也许就是第一批生命细胞的成长过程。

就这样,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各种复制基因竭尽所能,它们为自己制造容器,即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最原始的生存机器也许仅仅是一层保护衣,后来随着新的竞争对手陆续出现,它们拥有更优良、更有效的生存机器,因此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其结构也渐臻复杂,这是一个积累和渐进的过程。

时至今日,它们已经不再浮游于海洋之中,而是群集相处,安稳地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

那么,上述的“机器人”在哪里呢?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猜到了,没错,我们就是基因的机器,并且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例外。对此,作者是这样表述的: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生物都是各自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现在,你的三观是否已经受到了冲击?如果你已经理解了上述内容,那么你就会明白,此时坐在电脑前码字的,只不过是基因操纵下的一团肉球而已。

2. 自私的基因

关于这本书的标题,误解的人颇多,如果你没看过书中的内容,那么你对“自私”一词的印象绝对是人类道德意义上的自私。但是,这里的自私指的是基因层面的自私,它的含义是: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机会。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而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上述这段话不是很好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当然,这里不准备用人类的例子,因为涉及到道德准则问题,并且人类有自我意识,这点我后面会讲到。

这里我们举个企鹅的例子。南极洲帝企鹅有一种胆怯的行为,它们伫立在水边,由于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险,在潜入水中之前踌躇犹疑。但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时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这便是基因自私性所导致的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不过你可能要问了,这明显是个体自己采取的行为,跟基因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个体的行为本质上是由基因控制的。我们的身体、大脑以及神经系统都是由基因控制建造的,基因正是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对生存机器的行为施加最终影响。因此基因是策略制定者,而生存机器只是执行者。

那么,如果基因是自私的,个体的利他行为又如何解释?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比如狐狸接近时,母鸟会假装受伤吸引狐狸抓他,从而保护孩子,这样在个体的角度看来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献出生命。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幼鸟体内有它的基因拷贝,牺牲自己一个而保护更多的后代对于基因的生存来说是更有利的。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

3. 自我意识与觅母

许多人批评这部书的原因就在于用人类的道德准则来看待作者的观点,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我们人类自己都是极近自私自利之徒?甚至连伟大的父母之爱、兄弟之爱、家国之爱也都成了基因自私的表现?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但我们前面又说,人类与世间万物并无本质区别,都只是各自基因的运载工具而已,两者岂不是矛盾了?这又该如何理解?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里的关键所在就是人类具有自我意识,而依靠自我意识可以摆脱基因的控制。同时,我们还拥有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复制基因,作者将其命名为觅母(meme)。

那么,什么是觅母?其实,所谓的觅母就是一种“文化基因”,它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并且也能通过模仿实现自我复制。它可以是一首歌曲、一本书的内容或者某些人的观点。这些觅母通过人类的大脑进行复制传播,就好比基因通过身体复制传播一样。

而对于人类而言,觅母比基因更重要。比如孔子的基因到今天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孔子的觅母却仍然存在于千千万万个人的大脑之中。

因此,作为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特文化的人类,我们完全可以同我们自私基因的本能相抗衡。无论是懒惰也好,逃避痛苦也罢,这些都只是基因控制你的工具而已,你所要做的就是认识它、警惕它并最终摆脱它的控制。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本书的结尾也进行了解释: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活着是为了什么?一言以蔽之,人生的究极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大概是大多数人在某一阶段都会遭遇到的困惑,于是开始探求、想解决,可又无处寻找答案。那么不妨了解一下《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也许会找到一点头绪。

  • 遗传的单位不应该是物种,而应该是基因,各种生命其实只是基因为了更好地复制传递自己所造出来的工具。

以前我们讨论进化,总是以物种为单位,比如说到人类的进化,我们指的都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进化,或者人类文明的进化。但本书作者思考了一个深层次问题,为什么自然界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相似度如此之高,比如我们与老鼠的基因图谱竟然基本相同?

原因就是进化的单位是基因,而不是我们物种,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繁衍存续下去,慢慢地缔造了所谓的生命,然后逐步趋向复杂,我们各种生物只是基因用来繁殖自己、延续后代的机器而已。

老鼠是基因传递后代的一种方式,人类也是,只是人类能比其他物种更好地把基因传递下去,所以人类在优胜劣汰中胜出,本质上是缔造人类的基因得以在优胜劣汰中胜出,缔造人类的基因就比缔造老鼠的基因更容易繁衍传递下去(当然,缔造老鼠的基因也是成功者,而且还不好说最后哪个更成功)。

  • “自私”的基因拥有生存优势,有更大概率把基因繁衍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为了更好的繁殖下去,在与同类基因的竞争中,只有那些更“自私”的基因才能抢夺到优势,增大自己繁殖下去的概率。当然,突变是不定向的,只有那些突变的结果恰巧适应了环境的选择,那些拥有这些突变的基因就能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在一个群体中,“自私”的群体数量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当繁殖数代之后,存活的基本都是拥有该“自私”属性的基因,所以当大家都拥有这种“自私”的特性时,彼此就回到了平等的原点,然后那些突变出新的“自私”基因的个体又取得了优势。

通过本书,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所有这些物种的生存目的,其实就是编写在基因里的,要把基因复制繁衍下去。

  • 基因是自私的。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原始汤”的概念,也就是大约30亿到40亿年前的海洋,有机物质在某些地方积聚起来,受到如太阳紫外线之类的能量进一步影响,结合成了大一些的分子。到了某一时刻,一个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我们称之为复制因子。这也是现代基因物质的由来。

基因的禀性是自私的,唯一使命就是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存续下去,而能够脱颖而出的基因往往具备三个特点:长寿、“生育力”强、复制准确。

  •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基因是自私的,为了存续下去,无所不用其极,它们开始为自己制造蛋白质保护外壳,或者形成细胞壁,渐渐地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千世界。而我们人类,不过也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罢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绝望,我们人类不过是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因子。人类不过只是受基因摆布的“提线木偶”?

书里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种种社会性行为,包括“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有一个观点很有趣,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我们所看到人类的无私奉献,说不定只是为了某一个自私的目的,而我们未觉察罢了。

  • 我们人类拥有独立意识,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

意识,这种人类与众不同的奇妙因子,是我们捍卫人生的武器,“避孕套”不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吗,我们反抗了基因生殖的本性,我们在这一层面摆脱了基因的控制。

人生的意义不是宇宙,也不是基因赋予的,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我们可以去努力,去付出代价,去获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想做的事情的权力。

摘抄

在道金斯的研究和分析里,人类自身在宇宙间不仅不是核心,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只是运送基因的“容器”工具罢了。这让我思考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而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作者放至科学的显微镜下观察,没有一点儿温情,有的只是冰冷的演算,有的只是生存的残酷,有的只是利益,当然这里的利益是基因存活下去的方式。

1、人类的进化都有一种“种族认同” 比如我们不能接受吃人,但是却可以把屠杀其他温顺动物作为自己的乐趣。

2、人类的基因在原始汤中的形成,不是100%无差错复制,这就像圣经中把圣母玛利亚本是“年轻的妇女”抄写错误为处女,基因的随机错谬使得进化成为一种可能性,就像佛教中讲:无常给我们带来了变化的可能,正是在这过程中,物种得以不断的适应环境,不断地进化。这和香农的信息论似乎有几分的相似,当新的负熵加入系统,整个确定性就会不断的提升。

3、在物种的竞争当中。基因演化出了几种不同竞争策略,第一:长寿,进而耗死别人, 第二:以速度取胜,就像是繁衍超级快,迅速铺开,这个好像和7-11和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的打方法有几分相似。第三:复制的准确性,比如在原始汤中,同样的寿命和繁殖速度的基因,x每复制10次 出错一次,Y 没复制100次出错一次,那么Y分子肯定要变得多起来。就像是火锅的复制,要尽量标准化。

4、在今天,它们群集相处,安稳地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这些复制基因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它们的生存机器,是基因的保护壁,使基因得以抵御其敌手所发动的化学战以及意外的分子攻击。

5、如果基因是一本卷书,则在人构建的过程中,基因智慧着其他部分去构建身体这个容器,比如说生长骨头需要钙,基因发出指令去食谱中获取钙质。 同样人体的23对染色体其实不是相互接近或者融合的,比如在决定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时候,来自母亲和父亲的染色体就会相互商量,如果蓝色占优势,那黑褐色的的基因就会置之不理,当出现决定矛盾时候,就妥协共同决定一个人眼睛的颜色。

6、我们的基因不断的组合变化,但是在不断的‘嵌合“过程中,我们始终会有一段亚基因是处于不变得状态的,而这一段不变的基因也是我们”自私的基因所在“ 而这些基因颗粒,他们不会衰老,即使是活了100万年的基因,也不比活力100年的基因更容易死去,迭代后的基因相反可能更具有活力。

7、我们的死亡也是基因安排的一种结果罢了,它采用和博弈论中类似的负反馈策略,当我们体内的某一种物质达到一种指标,致死基因便会开始工作,这样身体就会出现各种衰老死亡的病症,虽然在基因竞争中长寿、复制速度和准确度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基因需要不断的优化迭代,这也是一代人死去老去的目的所在,但是如果能够改变致死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理论上我们是可以长生不老的。所以不要有不良嗜好,让身体知道你在老去,这样致死基因就会开始工作。

8、关于人类的性,如果从基因角度理解也就方便了。 你看,果蝇是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比如雌性果蝇可以生产一只基因与自己一样且怀有雌性的果蝇,就像是同时生了女儿和孙女,这是果蝇对于自然界的选择的生存法则,以量取胜,长久存在,竞争等级不高。 但是对于像人一类的哺乳动物就需要有幸繁殖,因为这样可以使得自己的基因不断的融合发展进步,提升竞争力。

9、基因的自私和人的利他并不矛盾,因为动作作为基因的容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和繁衍问题,所以在生存和叫寻找伴侣中利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提高了自己获得伴侣和生存下去的概率,同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最大限度的利他是最大的利己。比如产品更多的满足他人需求,自己获得的收益就更大了。

10、基因进化中的稳定策略在人类社会也是同样适用。你看,人类能够结成各种同盟或集团,即使这些同盟或集团在ESS(它的含义是:凡一种性别的成员偏离其适中的稳定比率时,这种倾向必然受到另一种性别在策略比率方面相应变化的惩罚,这种变化对原来的偏离行为发生不利的影响。)的意义上来说并不稳定,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却是有利的。这种情况之所以可能发生,仅仅是由于每一个体都能有意识地运用其预见能力,从而懂得遵守盟约的各项规定是符合其本身的长远利益的。某些个体为了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好处而不惜违犯盟约,这种做法的诱惑力会变得难以抗拒。这种危险甚至在人类所缔结的盟约中也是始终存在的。垄断价格也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将汽油的统一价格定在某种人为的高水平上,是符合所有加油站老板的长远利益的。那些操纵价格的集团,由于对最高的长远利益进行有意识的估计判断,因此能够存在相当长的时期。但时常有个别的人会受到牟取暴利的诱惑而降低价格。这种人附近的同行就会立刻步其后尘,于是降低价格的浪潮就会波及全国。使我们感到遗憾的是,那些加油站老板有意识的预见能力,这时重新发挥其作用,并缔结垄断价格的新盟约。所以,甚至在人类这一具有天赋的自觉预见能力的物种中,以最高的长远利益为基础的盟约或集团,由于出现内部的叛逆而摇摇欲坠,经常有土崩瓦解的可能。在野生动物中,由于它们为竞争的基因所控制,群体利益或集团策略能够得以发展的情形就更少见。我们所能见到的情况必然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无处不在。

11、整个基因的计划就像是一场的大的游戏、博弈。 每一种物种之间相互制约,选择自己的生存策略,最后形成一个平衡的生物状态,在《物种起源》中讲到的递弱代偿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但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也会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不过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例如,狮子想吃羚羊的躯体,而羚羊对于自己的躯体却另有截然不同的打算。虽然这种情况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争夺资源的竞争,但从逻辑上说,不算竞争资源,道理上难以讲通。在这里,有争议的资源是肉。狮子的基因“想要”肉供其生存机器食用,而羚羊的基因是想把肉作为其生存机器进行工作的肌肉和器官。

肉的这两种用途是互不相容的,因此就发生了利害冲突。

同一物种的成员也是肉做的,但为什么同类相食的情况相对来说这样少呢?这种情况我们在黑头鸥中见到过,成年鸥有时要吃自己物种的幼鸥。但我们从未见到成年的肉食动物为吞食自己物种的其他成年动物而主动去追逐它们。为什么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仍旧习惯于按照“物种利益”的进化观点去思考问题,以致我们时常忘记摆出这样完全有道理的问题:“为什么狮子不去追捕其他狮子?”还有一个人们很少提出的其实是很好的问题:“羚羊为什么见到狮子就逃,而不进行回击呢?”狮子之所以不追捕狮子是因为那样做对它们来说不是一种ESS。同类相食的策略是不稳定的,其原因和前面所举例子中的鹰策略相同。

12、遭到反击的危险性太大了。而在不同物种成员之间的竞争中,这种反击的可能性要小些,这也就是那么多的被捕食的动物要逃走而不反击的道理。这种现象可能源于这样的事实:在不同物种的两只动物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一种固有的不对称现象,而且其不对称的程度要比同一物种成员之间大。

竞争中的不对称现象凡是强烈的,ESS一般是以不对称现象为依据的有条件的策略。“如果你比对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对手大,就进攻”,这种类型的策略很可能在不同物种成员之间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因为可以利用的不对称现象非常之多。

狮子和羚羊通过进化上的趋异过程而形成了一种稳定性,而竞争中本来就有的不对称现象也因此变得日益加强。追逐和逃跑分别变成它们各自的高超技巧。一只突变型羚羊如果采取了“对峙并搏斗”的策略来对付狮子,它的命运同那些逃之夭夭的其他羚羊相比,可能要不妙得多。

13、遗传学的观点看,父母之爱和兄弟/姐妹的利他行为的形成都可以用完全相同的原因来解释:在受益者体内存在这个利他性基因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你有两个血缘关系同样接近的亲属,其中一个已届风烛残年,而另一个却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那么对未来的基因库而言,挽救后者的生命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挽救前者来得大。

家庭幸福策略的最简单形式是:雌性个体对雄性个体先打量一番,试图事先发现其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迹象。在雄性个体的种群中,成为忠诚的丈夫的倾向必然存在程度上的差异。雌性个体如能预先辨别这种特征,她们可以选择具有这种品质的雄性个体,从而使自己受益。雌性个体要做到这点,方式之一是,长时间地搭架子,忸怩作态。凡是没有耐心,等不及雌性个体最终答应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大概不能成为忠诚的丈夫。雌性个体以坚持订婚期要长的方式,剔除了不诚心的求婚者,最后只同预先证明具有忠诚和持久的品质的雄性个体交配。雌性忸怩作态是动物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求爱或订婚时间拉得长也很普遍。我们讲过,订婚期长对雄性个体也有利,因为雄性个体有受骗上当、抚养其他雄性个体所生幼儿的危险。

13、追求的仪式通常包括雄性个体在交配前所进行的重要投资。雌性个体可以等到雄性个体为其筑巢之后再答应与之交配,或者雄性个体必须喂养雌性个体以相当大量的食物。当然,从雌性个体的角度来讲,这是很好的事,但它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家庭幸福策略的另一种可能形式。雌性个体先迫使雄性个体对它们的后代进行昂贵的投资,然后再交配,这样雄性个体在交配之后再抛弃对方,也就不会有好处了。

14、如果每一雄性个体能在5/8的时间里保持忠诚,其余的时间去寻花问柳,而每一雌性个体有5/6的时间羞怯忸怩,1/6的时间纵情放荡,那同样可以实现进化上的稳定状态。不管你怎样看待ESS,它的含义是:凡一种性别的成员偏离其适中的稳定比率时,这种倾向必然受到另一种性别在策略比率方面相应变化的惩罚,这种变化对原来的偏离行为发生不利的影响。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SS)因此得以保持。

15、即使在同一物种中,挑剔的情况还是会有的。同一血族之间的交配和杂交一样可能产生不利的遗传后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致命的或半致命的隐性基因会获得公然活动的机会。这种情况再次使雌性个体的损失比雄性个体大,因为母体花在某一幼儿身上的资源总是要大些。凡是存在乱伦禁忌的地方,我们都可以认为雌性个体会比雄性个体更严格地遵守这种禁忌。如果我们假定在乱伦关系中,年龄较大的一方相对来说更有可能是主动者的话,那么我们应该看到,雄性个体年龄比雌性个体年龄大的乱伦行为一定较雌性个体年龄比雄性个体年龄大的乱伦行为普遍,譬如说,父–女乱伦应该比母–子乱伦更普遍。兄弟姐妹乱伦行为的普遍性介乎两者之间。

16、一般来说,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往往具有更大的乱交倾向。雌性个体只能以比较慢的速度生产有限的卵子,因此,它和不同的雄性个体进行频繁的交配不会有什么好处。一方面,雄性个体每天能够生产数以百万计的精子,如果它利用一切机会和尽量多的雌性个体交配,它只会从中得到好处而不会有任何损失。过于频繁的交配行为事实上对雌性个体的害处并不很大,但好处肯定也是没有的。另一方面,雄性个体却能乐此不疲,不管它和多少个不同的雌性个体交配。过度这个字眼对雄性个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我没有明确地提到人类,但当我们思考如本章涉及的一些有关进化的论点时,不可避免地要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物种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雌性个体只有在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能够长期忠贞不渝时才肯与之交配,这种做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可能说明,人类的妇女采取的是家庭幸福策略,而不是大丈夫策略。人类社会事实上大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我们自己的社会里,父母双方对子女的亲代投资都是巨额的,而且没有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母亲直接为孩子们操劳,所做的工作比父亲多。但父亲常常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辛勤工作,为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有些人类社会有杂交习俗,而有些则实行妻妾制度。这种令人惊讶的多样性说明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然而,更大的可能性是,男人大多倾向于杂交,女人大多倾向于一夫一妻。根据进化的理论,我们也可以预见到这两种倾向。在一些具体的社会里,哪一种倾向占上风取决于具体的文化环境,正如在不同的动物物种中,要取决于具体的生态环境一样。

感想

人之初,性本恶。几乎所有的利他行为都有着自私的想法或带来利己效果。因为文化、信仰的影响,不排除有个别纯利他行为,但不会成为主流。重视并应用进化的稳定策略,一般来说,随大流是最理智最合理的生存策略,一般情况下不要想着反其道而行之或出风头。比如说,年轻时多学东西多奋斗多拼搏是正常的,年纪大了生活稳定了就要多享受生活。

从物理意义上说,任何封闭系统都是熵增的,任何孤立系统的终结都是热寂。但在宇宙走向热寂的过程中却诞生了生物,任何生物的效应实际都是在封闭系统中划分出一片小天地并进行熵减。生物无法改变整个系统的熵增的走势,却能顽强的实现局部的熵减。

从生物诞生的第一秒开始就是在和整个宇宙天地为敌。生而逆天,并非只是口号而已。然而作为逆天之王,多少亿年的生物演化结果,也让人(生物)拥有无数本能和生理机制,也就是本书中提到的自私的基因,唯一目标就是最大程度的繁衍。幸而人类可以有自己的意志,虽然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但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有选择有意识的违抗某些生物本能和改造大自然,正是区分人和动物的关键

想必宇宙的最终命运确实没有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真有必要将我们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宇宙的最终命运上吗?当然不需要,只要我们足够明智。我们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温暖的人类理想与感觉控制。

事实上,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人生观一度被颠覆,开始认为人生真的毫无意义。试想一下,我们只不过是基因的运载工具而已,为了实现它自私的生存目的,我们按部就班地出生、长大、结婚、生子,从一个受精卵开始,最终又把所有的生存和繁衍努力还原为另一个受精卵。

但是,人生真的无意义吗?阿德勒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季羡林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在他们看来,人生是有意义的。这又该怎么理解?的确,从自私基因的角度来看,人生确实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我们自己赋予的。因此,作为独立的个体,你可以认为人生有意义也可以认为毫无意义,你也可以赋予自己的人生独特的意义,大到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小到享受生活、周游世界,甚至结婚生子抚养孩子长大也能成为意义。

总之,基因是自私的,但人生仍然是你自己的。

2020第一本书《自私的基因》相关推荐

  1. 48 《自私的基因》 -豆瓣评分8.6

    border="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 ...

  2. 自私的基因_自私基因的生物计算机模拟

    自私的基因 TL; DR:我对猴子的行为进化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继续阅读以了解最初在<自私的基因>中是如何陈述问题的. 第一部分显示了我的Java实现 ,第二部分显示了图表结果和结论. 问题 ...

  3. 《自私的基因》 解读分享

    #前言 之前就一直听专业老师提起过这本书,一本对生物界有趣生动的描写的畅销书,即使你没有系统的学过生物学,也能很通俗的理解那些很生涩的概念,他将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唤起读者对"认识自 ...

  4. 自私的基因-读标题的到的信息

    自私的基因,重点强调的是基因 达尔文主义中一直有一个中心辩论议题:自然选择的单位究竟是什么?自然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哪一种实体的生存或者灭亡?这个选择的单位多少会变得"自私".利他主义 ...

  5. 《DBA修炼之道:数据库管理员的第一本书》——1.4节评估DBA的工作邀请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社区<DBA修炼之道:数据库管理员的第一本书>一书中的第1章,第1.4节评估DBA的工作邀请,作者(美)Craig S. Mullins,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u ...

  6. 《DBA修炼之道:数据库管理员的第一本书》——1.2节独特的优势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社区<DBA修炼之道:数据库管理员的第一本书>一书中的第1章,第1.2节独特的优势,作者(美)Craig S. Mullins,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 ...

  7.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鸟哥的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以 Mandrake 9.0 为例

    鸟哥的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以 Mandrake 9.0为例 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来自于鸟哥第一版基础篇的内容.不过,因为年代久远,事实上与第一版的内容有点出入-因为这是在第一版与第二版之间在经过编修后 ...

  8. 2008 读第一本书

    第一本书<<Workflow Founction 本质论>>   细节上:还要学习!! Demo 审批流程管理系统V1.0---V2.0 读<<本质论>> ...

  9. S1304第一本书内测测试分析

    S1304第一本书内测测试分析 5 (选择二项) A: B: C: D: 正确答案是 C,D 您回答的是 B,C 回答错误 试题分析: Ab并不是String类的库函数 25 (选择一项) A: B: ...

  10. 就业培训 | 2020第一期重庆高校毕业生大数据职业技能线上特训营开课啦

    "大数据特训营开课啦!""芝诺数据的老师太'可'了~"这几天,同学们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原来,是2020第一期重庆高校毕业生大数据职业技能线上特训营开讲了! &q ...

最新文章

  1. pom.xml中提示web.xml is missing and failonmissingw...
  2. hive与hbase集成
  3. java 去掉 t_java中的“\t”
  4. HTTP的长连接和短连接通俗解释以及应用场景
  5. 时间操作(Java版)—将毫秒转换为年月日时分秒
  6. 单LED单端输出充电仓配合TWS耳机芯片QCC3020使用
  7. STM32F205VCT6主控PLC控制器板,已批量生产
  8. 互联网人愚人节整蛊指南
  9. 如何提升抖音播放量?抖音上热门的技巧分享
  10. DevOps管道中的测试
  11. 一文讲清楚什么是类型化数组、ArrayBuffer、TypedArray、DataView等概念
  12. 蓝牙钥匙解决方案 BLE RSSI 测距
  13. js Array 标准方法
  14. 小白自学Java后端学习计划(附带学习视频)
  15. layui中如何让多个控件在一行显示
  16.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复习(原文)——Lesson 21 - Lesson 30
  17. 【云贝学院】腾讯云TDSQL-数据库字符集
  18. 在SpringMVC项目中使用HIkariCP
  19. linux-磁盘分区
  20. TMS320F28335 uart波特率参数设置

热门文章

  1. 在哪儿比较好下载建筑学西方近现代的外文文献?
  2. 程序员超实用网站,留着总有用的着的时候
  3. gps84转换gcj02公式_WGS84-GCJ-02坐标转化
  4. 如何高效的自学编程(新手篇)
  5. 怎么自学编程python_怎样自学Python编程?
  6. 新产品开发过程基本原则
  7. QSS设置字体透明度
  8. 百度网盘加速下载(pc端)
  9. 用形态学及HSV完成车牌照识别
  10. Python数据分析第四课:数据的处理(数据合并、数据筛选、数据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