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C10K
  • 2. I/O 模型优化
  • 3. 工作模型优化
  • 4. C1000K
  • 5. C10M
  • 6. 总结
  • 7. 讨论

回顾下经典的 C10K 和 C1000K 问题,以更好理解 Linux 网络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分析,如何做到单机支持 C10M,C10K 和 C1000K 的首字母 C 是 Client 的缩写。C10K 就是单机同时处理 1 万个请求(并发连接 1 万)的问题,而 C1000K 也就是单机支持处理 100 万个请求(并发连接 100 万)的问题。

1. C10K

C10K 问题最早由 Dan Kegel 在 1999 年提出。那时的服务器还只是 32 位系统,运行着 Linux 2.2 版本(后来又升级到了 2.4 和 2.6,而 2.6 才支持 x86_64),只配置了很少的内存(2GB)和千兆网卡。怎么在这样的系统中支持并发 1 万的请求呢?从资源上来说,对 2GB 内存和千兆网卡的服务器来说,同时处理 10000 个请求,只要每个请求处理占用不到 200KB(2GB/10000)的内存和 100Kbit (1000Mbit/10000)的网络带宽就可以。所以,物理资源是足够的,接下来自然是软件的问题,特别是网络的 I/O 模型问题。

说到 I/O 的模型,我在文件系统的原理中,曾经介绍过文件 I/O,其实网络 I/O 模型也类似。在 C10K 以前,Linux 中网络处理都用同步阻塞的方式,也就是每个请求都分配一个进程或者线程。请求数只有 100 个时,这种方式自然没问题,但增加到 10000 个请求时,10000 个进程或线程的调度、上下文切换乃至它们占用的内存,都会成为瓶颈。既然每个请求分配一个线程的方式不合适,那么,为了支持 10000 个并发请求,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第一,怎样在一个线程内处理多个请求,也就是要在一个线程内响应多个网络 I/O。以前的同步阻塞方式下,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到这里不再适用,是不是可以用非阻塞 I/O 或者异步 I/O 来处理多个网络请求呢?

第二,怎么更节省资源地处理客户请求,也就是要用更少的线程来服务这些请求。是不是可以继续用原来的 100 个或者更少的线程,来服务现在的 10000 个请求呢?

2. I/O 模型优化

异步非阻塞 I/O 的解决思路,你应该听说过,其实就是我们在网络编程中经常用到的 I/O 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I/O 多路复用是什么意思呢?

别急,详细了解前,我先来讲两种 I/O 事件通知的方式: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它们常用在套接字接口的文件描述符中。

  • 水平触发:只要文件描述符可以非阻塞地执行 I/O ,就会触发通知。也就是说,应用程序可以随时检查文件描述符的状态,然后再根据状态,进行I/O 操作。
  • 边缘触发:只有在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 I/O 请求达到)时,才发送一次通知。这时候,应用程序需要尽可能多地执行 I/O,直到无法继续读写,才可以停止。如果 I/O 没执行完,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没来得及处理,那么这次通知也就丢失了。

接下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I/O 多路复用的方法。这里其实有很多实现方法,我带你来逐个分析一下。
第一种,使用非阻塞 I/O 和水平触发通知,比如使用 select 或者 poll。

根据刚才水平触发的原理,select 和 poll 需要从文件描述符列表中,找出哪些可以执行 I/O ,然后进行真正的网络 I/O 读写。由于 I/O 是非阻塞的,一个线程中就可以同时监控一批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这样就达到了单线程处理多请求的目的。所以,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对应用程序比较友好,它的 API 非常简单。但是,应用软件使用 select 和 poll 时,需要对这些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请求数多的时候就会比较耗时。并且,select 和 poll 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select 使用固定长度的位相量,表示文件描述符的集合,因此会有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比如,在 32 位系统中,默认限制是 1024。并且,在 select 内部,检查套接字状态是用轮询的方法,处理耗时跟描述符数量是 O(N) 的关系。而 poll 改进了 select 的表示方法,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长度的数组,这样就没有了最大描述符数量的限制(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但应用程序在使用 poll 时,同样需要对文件描述符列表进行轮询,这样,处理耗时跟描述符数量就是 O(N) 的关系。

除此之外,应用程序每次调用 select 和 poll 时,还需要把文件描述符的集合,从用户空间传入内核空间,由内核修改后,再传出到用户空间中。这一来一回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切换,也增加了处理成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第二种,使用非阻塞 I/O 和边缘触发通知,比如 epoll。

既然 select 和 poll 有那么多的问题,就需要继续对其进行优化,而 epoll 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 epoll 使用红黑树,在内核中管理文件描述符的集合,这样,就不需要应用程序在每次操作时都传入、传出这个集合。
  • epoll 使用事件驱动的机制,只关注有 I/O 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不需要轮询扫描整个集合。

不过要注意,epoll 是在 Linux 2.6 中才新增的功能(2.4 虽然也有,但功能不完善)。由于边缘触发只在文件描述符可读或可写事件发生时才通知,那么应用程序就需要尽可能多地执行 I/O,并要处理更多的异常事件。

**第三种,使用异步 I/O(Asynchronous I/O,简称为 AIO)。**在前面文件系统原理的内容中,我曾介绍过异步 I/O 与同步 I/O 的区别。异步 I/O 允许应用程序同时发起很多 I/O 操作,而不用等待这些操作完成。而在 I/O 完成后,系统会用事件通知(比如信号或者回调函数)的方式,告诉应用程序。这时,应用程序才会去查询 I/O 操作的结果。异步 I/O 也是到了 Linux 2.6 才支持的功能,并且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比如 glibc 提供的异步 I/O 库,就一直被社区诟病。同时,由于异步 I/O 跟我们的直观逻辑不太一样,想要使用的话,一定要小心设计,其使用难度比较高。

3. 工作模型优化

解了 I/O 模型后,请求处理的优化就比较直观了。使用 I/O 多路复用后,就可以在一个进程或线程中处理多个请求,其中,又有下面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型。

第一种,主进程 + 多个 worker 子进程,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型。这种方法的一个通用工作模式就是:

  • 主进程执行 bind() + listen() 后,创建多个子进程;
  • 然后,在每个子进程中,都通过 accept() 或 epoll_wait() ,来处理相同的套接字。

比如,最常用的反向代理服务器 Nginx 就是这么工作的。它也是由主进程和多个 worker 进程组成。主进程主要用来初始化套接字,并管理子进程的生命周期;而 worker 进程,则负责实际的请求处理。我画了一张图来表示这个关系。


这里要注意,accept() 和 epoll_wait() 调用,还存在一个惊群的问题。换句话说,当网络 I/O 事件发生时,多个进程被同时唤醒,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进程来响应这个事件,其他被唤醒的进程都会重新休眠。

  • 其中,accept() 的惊群问题,已经在 Linux 2.6 中解决了;
  • 而 epoll 的问题,到了 Linux 4.5 ,才通过 EPOLLEXCLUSIVE 解决。

为了避免惊群问题, Nginx 在每个 worker 进程中,都增加一个了全局锁(accept_mutex)。这些 worker 进程需要首先竞争到锁,只有竞争到锁的进程,才会加入到 epoll 中,这样就确保只有一个 worker 子进程被唤醒。

不过,根据前面 CPU 模块的学习,你应该还记得,进程的管理、调度、上下文切换的成本非常高。那为什么使用多进程模式的 Nginx ,却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呢?这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 worker 进程,实际上并不需要经常创建和销毁,而是在没任务时休眠,有任务时唤醒。只有在 worker 由于某些异常退出时,主进程才需要创建新的进程来代替它。

当然,你也可以用线程代替进程:主线程负责套接字初始化和子线程状态的管理,而子线程则负责实际的请求处理。由于线程的调度和切换成本比较低,实际上你可以进一步把 epoll_wait() 都放到主线程中,保证每次事件都只唤醒主线程,而子线程只需要负责后续的请求处理。

第二种,监听到相同端口的多进程模型。在这种方式下,所有的进程都监听相同的接口,并且开启 SO_REUSEPORT 选项,由内核负责将请求负载均衡到这些监听进程中去。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于内核确保了只有一个进程被唤醒,就不会出现惊群问题了。比如,Nginx 在 1.9.1 中就已经支持了这种模式。


不过要注意,想要使用 SO_REUSEPORT 选项,需要用 Linux 3.9 以上的版本才可以。

4. C1000K

基于 I/O 多路复用和请求处理的优化,C10K 问题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不过,随着摩尔定律带来的服务器性能提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你并不难想到,新兴服务会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快,原来的 C10K 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又有了 C100K 和 C1000K,也就是并发从原来的 1 万增加到 10 万、乃至 100 万。从 1 万到 10 万,其实还是基于 C10K 的这些理论,epoll 配合线程池,再加上 CPU、内存和网络接口的性能和容量提升。大部分情况下,C100K 很自然就可以达到。那么,再进一步,C1000K 是不是也可以很容易就实现呢?这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了。

首先从物理资源使用上来说,100 万个请求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比如,

  • 假设每个请求需要 16KB 内存的话,那么总共就需要大约 15 GB 内存。
  • 而从带宽上来说,假设只有 20% 活跃连接,即使每个连接只需要 1KB/s 的吞吐量,总共也需要 1.6 Gb/s的吞吐量。千兆网卡显然满足不了这么大的吞吐量,所以还需要配置万兆网卡,或者基于多网卡 Bonding 承载更大的吞吐量。

其次,从软件资源上来说,大量的连接也会占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比如文件描述符的数量、连接状态的跟踪(CONNTRACK)、网络协议栈的缓存大小(比如套接字读写缓存、TCP 读写缓存)等等。最后,大量请求带来的中断处理,也会带来非常高的处理成本。这样,就需要多队列网卡、中断负载均衡、CPU 绑定、RPS/RFS(软中断负载均衡到多个 CPU 核上),以及将网络包的处理卸载(Offload)到网络设备(如 TSO/GSO、LRO/GRO、VXLAN OFFLOAD)等各种硬件和软件的优化。C1000K 的解决方法,本质上还是构建在 epoll 的非阻塞 I/O 模型上。只不过,除了 I/O 模型之外,还需要从应用程序到 Linux 内核、再到 CPU、内存和网络等各个层次的深度优化,特别是需要借助硬件,来卸载那些原来通过软件处理的大量功能。

5. C10M

究其根本,还是 Linux 内核协议栈做了太多太繁重的工作。从网卡中断带来的硬中断处理程序开始,到软中断中的各层网络协议处理,最后再到应用程序,这个路径实在是太长了,就会导致网络包的处理优化,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更进一步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就是跳过内核协议栈的冗长路径,把网络包直接送到要处理的应用程序那里去。

这里有两种常见的机制,DPDK 和 XDP。

第一种机制,DPDK,是用户态网络的标准。它跳过内核协议栈,直接由用户态进程通过轮询的方式,来处理网络接收。

说起轮询,你肯定会下意识认为它是低效的象征,但是进一步反问下自己,它的低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是查询时间明显多于实际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吧!那么,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网络包需要处理,轮询的优势就很明显了。比如:

  • 在 PPS 非常高的场景中,查询时间比实际工作时间少了很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网络包;
  • 而跳过内核协议栈后,就省去了繁杂的硬中断、软中断再到 Linux网络协议栈逐层处理的过程,应用程序可以针对应用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包的处理逻辑,而不需要关注所有的细节。

此外,DPDK 还通过大页、CPU 绑定、内存对齐、流水线并发等多种机制,优化网络包的处理效率。

第二种机制,XDP(eXpress Data Path),则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种高性能网络数据路径。它允许网络包,在进入内核协议栈之前,就进行处理,也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XDP 底层跟我们之前用到的 bcc-tools 一样,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 eBPF 机制实现的。

XDP 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你可以看到,XDP 对内核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的是 Linux 4.8 以上版本,并且它也不提供缓存队列。基于 XDP 的应用程序通常是专用的网络应用,常见的有 IDS(入侵检测系统)、DDoS 防御、 cilium 容器网络插件等。

6. 总结

C10K 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系统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同步阻塞的 I/O 模型以及轮询的套接字接口,限制了网络事件的处理效率。Linux 2.6 中引入的 epoll ,完美解决了 C10K 的问题,现在的高性能网络方案都基于 epoll。

从 C10K 到 C100K ,可能只需要增加系统的物理资源就可以满足;但从 C100K 到 C1000K ,就不仅仅是增加物理资源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时,就需要多方面的优化工作了,从硬件的中断处理和网络功能卸载、到网络协议栈的文件描述符数量、连接状态跟踪、缓存队列等内核的优化,再到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型优化,都是考虑的重点。

再进一步,要实现 C10M ,就不只是增加物理资源,或者优化内核和应用程序可以解决的问题了。这时候,就需要用 XDP 的方式,在内核协议栈之前处理网络包;或者用 DPDK 直接跳过网络协议栈,在用户空间通过轮询的方式直接处理网络包。

当然了,实际上,在大多数场景中,我们并不需要单机并发 1000 万的请求。通过调整系统架构,把这些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中来处理,通常是更简单和更容易扩展的方案。

7. 讨论

select/poll是LT模式,epoll缺省使用的也是水平触发模式(LT)。
目前业界对于ET的最佳实践大概就是Nginx了,单线程redis也是使用的LT
说下我对水平触发(LT)和边缘触发(ET)我的理解。
LT:文件描述符准备就绪时(FD关联的读缓冲区不为空,可读。写缓冲区还没满,可写),触发通知。
也就是你文中表述的"只要文件描述符可以非阻塞地执行 I/O ,就会触发通知…"
ET:当FD关联的缓冲区发生变化时(例如:读缓冲区由空变为非空,有新数据达到,可读。写缓冲区满变有空间了,有数据被发送走,可写),触发通知,仅此一次
也就是你文中表述的"只有在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 I/O 请求达到)时"

Linux 【网络】C10K 和 C1000K 回顾相关推荐

  1. Linux性能优化实战:基础篇:C10K 和 C1000K 回顾(35讲)

    一.上节回顾 前面内容,我们学习了 Linux 网络的基础原理以及性能观测方法.简单回顾一下,Linux网络基于 TCP/IP 模型,构建了其网络协议栈,把繁杂的网络功能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

  2. 三十五、Linux性能优化实战学习笔记-基础篇:C10K 和 C1000K 回顾

    目录 C10K 怎么在32位系统的系统中支持并发 1 万的请求呢? 网络I/O 模型优化 I/O 多路复用的分类 select 或者 poll epoll 为什么Redis通常是选择使⽤epoll这种 ...

  3. 35丨基础篇:C10K和C1000K回顾

    前面内容,学习了 Linux 网络的基础原理以及性能观测方法.简单回顾一下,Linux 网络基于 TCP/IP 模型,构建了其网络协议栈,把繁杂的网络功能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等四个 ...

  4. 34丨关于Linux网络,你必须知道这些(下)

    上一节,学习了 Linux 网络的基础原理.简单回顾一下,Linux 网络根据 TCP/IP 模型,构建其网络协议栈.TCP/IP 模型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等四层组成,这也是 Linu ...

  5. C10K C100K C1000K C10M select poll epoll

    C10K C10K 和 C1000K 的首字母 C 是 Client 的缩写.C10K 就是单机同时处理 1 万个请求(并发连接 1 万)的问题,而 C1000K 也就是单机支持处理 100 万个请求 ...

  6. Java I/O演进与Linux网络I/O模型

    参考文章: 简书-浅谈Linux五种IO:http://www.jianshu.com/p/486b0965c296 一.linux基础概念 1.1 内存空间 linux系统中的使用的是虚拟存储器,即 ...

  7. 拆解 Linux 网络包发送过程

    半年前我以源码的方式描述了网络包的接收过程.之后不断有粉丝提醒我还没聊发送过程呢.好,安排!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我先来请大家思考几个小问题. 问1:我们在查看内核发送数据消耗的 CPU 时,是应该 ...

  8. Linux网络编程——黑马程序员笔记

    01P-复习-Linux网络编程 02P-信号量生产者复习 03P-协议 协议: 一组规则. 04P-7层模型和4层模型及代表协议 分层模型结构: OSI七层模型: 物.数.网.传.会.表.应TCP/ ...

  9. 【Linux网络编程学习】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以及五种I/O模型

    文章目录 1. 基本概念 1.1 阻塞与非阻塞 1.2 同步与异步 1.3 为什么没有"异步阻塞" 2. 五种IO模型 2.1 阻塞 blocking 2.2 非阻塞 non-bl ...

最新文章

  1. 月亮之上--数学分析版
  2. sql server windows nt cpu占用高_痛惜!年仅33岁著名球员患癌去世!曾是高以翔扮演角色原型...
  3. OpenCV:OpenCV目标检测Adaboost+haar源代码分析
  4. [Leetcode][第733题][JAVA][图像渲染][BFS][DFS]
  5. 【JEECG技术博文】jeecg 定时任务配置用法
  6. CSS快速学习9:浏览器兼容
  7. mysql工厂模式_设计模式-三种工厂模式实例
  8. c#.net常用函数列表
  9. 关于解决锐捷校园网客户端与vm虚拟机网络冲突问题的方法
  10. canape数据导入matlab,CANape使用介绍
  11. 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app,电脑基础知识零基础入门版-电脑基础知识APP手机大全v1.0 安卓版-007游戏网...
  12. 用Andriod studio学习制作APP
  13. Android仿微信通讯录
  14. keil5 字符编码的问题
  15. POJ1007 DNA Sorting中英对照翻译与参考解答
  16. “机器学习就是现代统计学”
  17. MES系统汽车底盘生产线数据追溯糸统源码
  18. Cocos 配置 FMOD EX
  19. 抽象代数之群G的中心是群G的特征子群
  20. 计算机认识新朋友教案,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认识新朋友》教案...

热门文章

  1. 【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三十一章RTC实时时钟数码管显示实验 -摘自【正点原子】新起点之FPGA开发指南_V2.1
  2. 常用的hook js
  3. Knockout.js-111
  4. Unity3D 建筑类 虚拟漫游 PC 端 优化
  5. c#创建word 表格垂直居中
  6. 在godaddy使用支付宝
  7. 跨越新数字鸿沟,懂行共识激发共振效应,成就数字化转型最短路径
  8. 基于Halcon的MLP(多层感知神经网络)分类器分类操作实例
  9. 互联网新机遇: 移动社交电商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10. 毕业设计EMS办公管理系统(B/S结构)+J2EE+SQLserver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