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深夜看了张一鸣的微博,让我越想越后怕

    今天,我阅读了张一鸣在字节跳动9周年上的演讲,深有共鸣,因此,分享给大家,以下是全文。

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有时候,一段长时间竞争以后,会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在这种心态不平常,已经有偏执、差别心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失明”。

来源:字节范儿(ID:Bytedancer)

口述:张一鸣

在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中,为什么我们比以往更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昨天的字节跳动九周年庆上,一鸣与所有ByteDancers回顾了过去一年业务的进展,以及他的一些思考。

张一鸣提到,在面对越来越喧嚣的外部环境时,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做非常事: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产品业务和行业竞争,不要过度关注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也不必对未来怀有太多恐惧,而是应该专注于当下,同时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沉下心来做更长远的思考。

以下是一鸣的演讲全文整理。

像往年的此刻一样,跟大家分享过去一年公司的情况和我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也都是从生活工作,从和同事们交流中来。首先简短地回顾下过去一年。

去年很特别,各种突发情况,包括新冠疫情,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都非常动态,相信大家也都深有感受。很多人喜欢说岁月静好,在我看来,世界在动态加速地变化。大家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新闻,非常喧哗。

所以我今天想讲讲“平常心”这个话题。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我们经常会惴惴不安,担忧未来或者懊恼过去,很多精力和时间都会浪费在面对波动上。过去,业界讨论方法论比较多,大家也都很重视。但我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中,保持平常心,是听起来容易但重要的事情。

过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觉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个说法是 “本自具足”。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们周年的主题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这两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态越平稳,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够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

01

“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

当我们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这个话题到底是什么?因为概念一般都很抽象,既然很抽象,就很容易有偏差。

“平常心”是一个佛源词,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比如“精进”和“想入非非”。“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义是:“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unbiased)”。在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些解释,大意是说:“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如果大家在头条上搜索,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释,常见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顺其自然)、common sense(常识)、intuition(直觉良知)、正心诚意。像“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时”,说的其实就是intuition(直觉良知)。还有像互联网圈比较流行的“回归本质,实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确定性。

如果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02

每个人都是平常人

关于平常心,我首先想说的是:平常心对待自己。最基础的是,认识到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是一个平常人。

一些媒体在报道创业公司、人物故事的时候,希望加上戏剧性,要么经历显得很传奇,要么人物特点非常突出。我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方也希望我分享曲折的故事。我常常说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没有特别难以解释或者特别不寻常的部分。

真的是这样。随着业务的发展,我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长、有能力的人。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也许在知识经验上有些差别,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还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但有一点,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们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态。也就是说,保持平常心,接受当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03

预期或标签都是束缚

当你特别在乎结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挥得不好。

比如我们在射箭,瞄准的是靶心,但如果你想着“我要拿十环”的话,其实不容易发挥好。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带着预期的时候,就会动作扭曲,容易搞复杂。

“我应当如何如何”,如果你在乎自己或者他人的预期,那么你在思考或者决策时,多多少少会受到束缚。各种各样的标签都会带来心理负担。

比如说高管的标签,可能让人因此不好意思提出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没法像用户一样去深入体验产品场景。如果自己定位是大公司,就会想,大公司应该怎么样办年会,大公司要有宏大的战略,要开动员会。其实咱们公司强调不提倡title也是如此。title会让人产生比较,副总裁就要管多少人,要有怎么样的汇报形式,需要和什么级别的同行对接,产生各种形式的束缚。

又或者年轻人的标签,会让你不敢提出想法、建议或者批评。把自己定位成前端工程师,就觉得不需要看机器学习的知识。我在酷讯的时候做后端,但前端有问题也去参与,产品有问题也参与,销售有问题也参与。我觉得不要受自我设定的限制,对我而言,这些体验都是很有帮助的。

04

关注当下,平常心对待过去和未来

两年前,我在“开言英语”上,听到一本畅销书叫《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话: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 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引起;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 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而出现。

这个描述可能听起来很严重。我想举一个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

《The Power of Now》重点讲,人们用太多时间去忧虑未来和纠结过去,很少时间注意力在当下,关注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判断。我们说过去是动态加速的一年,我相信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担心。但可能在大家担心的过程中,时间、精力,已经消耗掉了,对于更重要的当下、当前要做的事情, 反而可能缺乏关注。或者可能在对损失、犯错误的懊恼中,又错过了新的机会。

去年我们在面对危机挑战的时候,我老跟大家说"stay calm, be patient",咱们整体上做到了。这确实是我们过往经历挑战最大的收获:你不能百分百控制结果,尽可能保持平静,做正确的决策,不要急于做决定,不要panic,往往就已经能取得最好的结果了。

有的公司开年会说,公司非常好,业务非常好,明年会更好。我不太想跟大家强调这个,业务总会有各种情况,会起起伏伏。也有人经常问我说,你怎么面对焦虑的,你们公司去年涨了100%,明年还能涨100%吗?我一般这么回复:我们公司明年为什么一定要增长100%?

当然,我们希望可以高速增长,但不应该让增长焦虑影响到你。现在公司业务增长确实非常快,但我们不能沉醉于过去的成果,也不能懊恼过去的错误,同时也不能有惯性的预期,我们公司一定会怎么样。睁大眼睛看清楚环境,了解用户,没有杂念地做好决策,结果是多少就是多少。

有一种说法是说,如果你把自己当做客体,就能有更平常心的状态,公司也是如此。现在外部有很多对于我们公司的归纳总结,我觉得是叫“字节成功学”吧,都很有问题。我尽量不看。我们不要反过来被外部评价定义和影响,应该基于自己提更高的标准。

今年我希望,公司从某种程度,心态能够放缓下来,一方面避免短期业务焦虑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带固定预期地对未来有开阔的想象,有更长远的目标。没有束缚,才对更长期保持想象力。从我自己而言,我也会减少更多日常琐碎的工作,腾更多时间出来,关注公司文化、社会责任和新方向,完成去年全员信中提到的OKR(因为外部的挑战,去年提了很多目标,其实有一些没实现)。

05

竞争是最好的蓝军

我其实不止一次听到团队说,哎呀,这个竞争怎么没完没了,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

我觉得平常心对待竞争对手,第一点是要把竞争当作常态。不要想逃脱竞争,竞争也是好事。甚至我觉得,不应该通过并购来结束竞争。我们看到很多通过并购消灭对手的公司,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都懈怠了。

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竞争对手可能有产品创新,市场策略等好的方法值得你学习。哪怕是竞争对手推动的批评文章,我们也认真看,而不是愤怒。也许文章里80%都有问题,但20%是对我们有启发的,那我们应该吸收那20%。除了竞争对手,没有人会那么认真挑你问题。

当然,还有“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有时候,一段长时间竞争以后,会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举个例子,之前微软和谷歌竞争,很长时间内微软都是把打败谷歌作为目标,大力投入搜索。直到几年之后才意识到,真正影响核心业务的是新兴的云计算,对手是亚马逊。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机会视而不见?其实,很可能是因为在竞争过程中,心态已经不平衡了,更多地倾向于战胜对手了。竞争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对成功的欲望,对上市的期望等等。在这种心态不平常,已经有偏执、差别心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失明”。

06

All-in有时候是偷懒

我特别想说: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举两个例子。

很多人做业务会说要all-in,一下子结束战斗。我自己觉得,随便说all-in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如此,那没有问题。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

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叫作“理性的自负”,这也是人的ego。因为知识有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过度地使用概念其实是无助于理解的,避免过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种平常心。

我经常在各种讨论中跟同事交流,don’t rush to conclusion,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太容易说“说白了就是这样”。我们在做结论的时候,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也是一种寻求方法论的倾向。给大家念一段我用咱们双月会材料里摘出来的词,拼凑出来的一段话: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端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实现深度共建,形成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另外通过加强基建投入,多种阵地相关产品完善经营价值链路,建立对外用户持久影响力。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重要决策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描述。很多重要的判断是通过对用户和事实的观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很重要。我找了一些过去的照片,是我和咱们的管理团队一起在印度德里,庆阳,重庆,张家口做用户的随机访谈。更早之前,我们鼓励公司所有员工放假的时候跟五个亲朋好友交流,看他们手机上都使用什么软件,问他们为什么使用。

我经常发现,我们产品中有反直觉的设计。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反直觉的设计。如果你不带方法论,只要非常放松使用产品,就会发现,这地方不太对。是不是因为我们太想证明某个想法,太固执于某个概念,所以在产品设计中犯下错误。很多时候,小朋友都能发现设计中有违直觉的部分,为什么饱读各种产品理念分析文档的产品经理发现不了?是不是太想验证某个想法或者太受某个教条概念所影响?

我这里贴了三个产品,它们都做得很好,一个是Google Earth,我经常用它来学地理,这个产品很伟大但不赚钱。Scratch,儿童编程,赚不赚钱我不知道,但也很伟大。Roblox,一种UGC的沙盒游戏,跟我们平时说的游戏非常不一样。

这些产品都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要很有想象力。第二,要很有耐心,做很长时间。我在想,我们公司能不能做出类似的产品。我不是说做得慢就好。快慢由事情本身决定,但是如果这个事情需要非常有想象力,你才做了两年,就有很多人就说,哎呀这个不行,那时外界的强烈预期会不会影响我们继续投入。

07

不把外因当内因,不把运气当能力

有一次讨论业务竞争,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团队说,哎呀对手增长又快了,我们赶紧做点什么。我说,原来比对手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很多的方法来提高,但没有心理包袱,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行动。现在,我们比对手领先了,反而做不到平常心,太怕失败,动作可能变形。

我问他,你打游戏吗?打游戏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游戏要过100关,你打到99关的时候,就容易手抖。你想着,“我这好不容易到99关了”,“我一定不能犯错误”,然后你一般就会挂了。

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也包括不要错误归因,把外因当作内因,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实原因。我们最早做短视频,城市用户的留存不太好。讨论时,一个同事觉得肯定是因为城市白领做脑力劳动多,更倾向于图文表达。总结的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不是说所有的结论都不对。只是要承认有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人很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对成功和失败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平常心一些。

关于如何面对失误,我有个“四部曲”。前三句话是从一本书摘出来的,是说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有几件事情要做。第一步是realize it,真实认识到错误,之后你就可以少懊恼一点了,认识到就是一种收获。你还可以correct it,改正它、修正它,这又是一种收获。你还可以learn from it,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背后的原因。书里面提了这三个步骤,后来我又加了一个:forgive it——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前三步,那么你应该放下它。面对错误,很多人强调痛定思痛,我是建议:不要过长时间进入到自我指责的状态中。

两年前,有一个纪录片非常火,叫Free Solo(《徒手攀岩》)。我在加州的时候见到过这个主角,Alex Honnold。有很多人转发他的故事,但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往前往后都很危险,但腿软心乱最危险。在攀岩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多回头看,不能后怕,不能纠结走错了一步;也不能向前看,还有这么长的路要挑战。有一点非常值得向Alex学习:他在那个时刻,非常专注当下。

徒手攀岩,这样高度不确定的经历,很少人会有。我自己有一个平常很多,但类似的感受。跑步、游泳,我以前很难坚持,两公里都困难。后来我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跑不下去的?其实是对跑步那种疲劳的厌恶或者担心,让我紧张。后来,我就尝试着跑步的时候不想别的,除了必要的调整呼吸,能不用力的肌肉尽可能不用力,尽可能放松,不理会酸痛带来的干扰,很容易能跑3公里、4公里。后来我又把这个实践用在游泳中。本来只能游500米,很容易能游到了1千米,并不是体能提高了,我自己感受是,我把中间的损耗去掉了。不去担心到底能不能游完,昨天是否休息好,今天状态好不好,反而能跑得更好了。

我特别喜欢在抖音上看在大海中航行的视频。我不是说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真有惊涛骇浪般的困难,我想比喻一种心境,不论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挑战,有什么困难,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能够做到的是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也欢迎您发表关于这篇文章的任何建议,关注我,技术不迷茫!小编到你上高速。

· END ·

最后,关注公众号互联网架构师,在后台回复:2T,可以获取我整理的 Java 系列面试题和答案,非常齐全。

正文结束

推荐阅读 ↓↓↓

1.不认命,从10年流水线工人,到谷歌上班的程序媛,一位湖南妹子的励志故事

2.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架构师?

3.从零开始搭建创业公司后台技术栈

4.程序员一般可以从什么平台接私活?

5.37岁程序员被裁,120天没找到工作,无奈去小公司,结果懵了...

6.IntelliJ IDEA 2019.3 首个最新访问版本发布,新特性抢先看

7.漫画:程序员相亲图鉴,笑屎我了~

8.15张图看懂瞎忙和高效的区别!

一个人学习、工作很迷茫?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的小圈子!

刷屏了!张一鸣6000字内部演讲:不依赖捷径,不轻言All-in(附全文)相关推荐

  1. 百度陆奇最新内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给工程师的5个建议

    百度陆奇最新内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给工程师的5个建议 量子位 2017-07-13 12:14 阅读:29 允中 假装发自 后厂村 量子位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陆奇 "All i ...

  2. 大专计算机系毕业课题6000字,计算机理论论文6000字:高校科研.doc

    计算机理论论文6000字:高校科研 计算机理论论文6000字:高校科研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计算机理论论文6000字. ...

  3. java实训感想6000字_JAVA论文6000字:无线校园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JAVA论文6000字. 随着网络应用日益丰富,传统局域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移动网络的要求,无线局 ...

  4. 计算机实习报告6000字,实习报告6000

    1.市场营销实习报告范文6000字 ? 2.实习报告6000字(四号字体)大概要写a4纸的多少页 一般是8页的,偶会啊,磅你 3.有关数控的实习报告 6000字-10000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

  5. 计算机毕业论文会计,会计毕业论文6000字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会计毕业论文6000字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会计毕业论文6000字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会计毕业论文6000字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导 ...

  6. 大学计算机系三年论文6000字,计算机论文6000字范文_计算机论文_计算机应用论文...

    电脑信息管理论文,6000字. 写了什么样的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尹全喜摘要:如何在计算机中积累大量的信息数据,构建稳健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话题. 本文概述了信息系 ...

  7. 如何改变网文大神们一睁眼就欠读者6000字的局面

    很多人都以为网文大神们靠着"爽言爽语"征服读者.实际上网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作者们的身体,心态,都决定着网文的更新速度和质量,谁能熬到最后就是赢家. 每天一睁眼就感觉欠读者60 ...

  8. Q新闻丨Go 语言排行飙升至前十;GitHub 已切换到 Kubernetes;陆奇最新内部演讲: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审校丨 Gary 编辑|小智 本周要闻:编程语言排行榜,Go 语言飚升至前十,Java 暴跌 6.03%:GitHub 已切换到 Kubernetes:默默维护 30 年,glibc 创始人兼维护者辞 ...

  9. 韦老师6000字长文告诉你如何学习linux

    我(韦老师)在100ASK_IMX6ULL售后群里,发现很多初学者只有单片机基础,甚至没有单片机基础.在学习Linux时,对很多概念比较陌生,导致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学了之后有什么用.所以我趁着五一 ...

  10.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读后感作文6000字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读后感作文6000字: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早有耳闻,一直没有去读是因为还没有碰到靠自己的之前的思考模式解决不了的难题.但近一年多来的迷茫让我认识到在执行 ...

最新文章

  1. 00后电竞女学霸直博中科院,本科武大王者全国16强,网友:现实版爽文女主角...
  2. 技术系列课回顾 | 视频 QoE 的平衡之道
  3. JsonObject的依赖
  4. 50多种在Photoshop中删除图像背景的工具和技术,第3页
  5. Oracle结构设计技巧(访问数据库象访问内存一样 快)
  6. 单例模式引发的内存泄漏:_资源泄漏:救援的命令模式
  7. pthread vs openMP之我见
  8. 实例带你掌握如何分解条件表达式
  9. 修改 系统文件夹 名称 视频设备
  10. 软件开发和DBA谁更吃香?有答案了
  11. python2.x和python3.x共存在windows
  12. Android 应用资源及R文件的位置
  13. FRR BGP协议分析17 -- labeled-unicast
  14. Tera Term简单配置
  15. iOS语音转文字实现
  16. 很邪门的事,你知道多少?
  17. 获取ftp服务器文件,ftp获取服务器文件
  18. 云服务器多开账号,怎么用云服务器多开模拟器
  19. 专属于Java程序员的学习福音,大厂面经合集
  20. 扩展系统功能——装饰模式(四):透明与半透明装饰模式,装饰模式注意事项,装饰模式总结

热门文章

  1. 详解Camtasia的场景转换功能
  2. SDUT OJ 顺序表应用3:元素位置互换之移位算法
  3. 800万像素3倍光变 奥林巴斯FE280降价
  4. Centos 7忘记密码,如何重置
  5.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2-用于并发和网络化对象模式》读书笔记(10)--- 接受器 - 连接器...
  6. 如何在 Mac 上设置图片或视频的默认打开应用?
  7. 在 Mac 上如何将 Better Zip 设置为自动更新?
  8. iOS 15 新功能:在照片“回忆”中,搭配上喜欢的音乐
  9. 如何将安卓数据同步到Mac电脑上
  10. Mac如何为应用单独设置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