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的阅读,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3.06.14 读

虽然读完《平凡的世界》后,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所缓解,但是效果还是不够。每天还是会被感情问题所牵绊,既然这样,那就再加大点药量吧。读一读心理学。

不要觉得读心理学就是心里有疾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都是第一次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没有经验。遇到从来没遇到过的问题,我们都会困惑、痛苦、束手无策,不妨从书中找寻一下答案。

文章目录

  •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 第六章 探索童年
  •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 第八章 意外访客
  • 第九章 秘密协议
  • 第十章 午餐聚会
  •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弗洛伊德:“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来自书友想法


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我本来是要淋雨的,你非要给我打伞,结果你也淋湿了,我也走不快。
——来自书友评论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鼹鼠,听听这个!”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道。

要充分尊重每个人表达的权力,认真的去倾听他人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和一个人聊天很舒服,往往是因为他在向下兼容你。所以以一颗谦卑的心,去聆听不同的想法,这是很好的一种沟通方式。
——来自书友评论


蛤蟆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我就不赘述了,可他骨子里是软弱、不安分的。一直以来,总有朋友给他忠告良言,明确告诉他该做什么。可一旦少了这些朋友在身边,他便由着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态的念头牵着鼻子走。

转:“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要么就懒得乐知天命,最怕你见识打开了,可努力又跟不上,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软弱无比”。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转自书友评论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当你真的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想见你》
——转自书友评论

1️⃣心理学上有个叫自证预言现象:一个人越坚信什么,事态越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你读的书,不一定都会有用,但你读书的过程在潜意识的强化一种自己认可的观点,这个观点会一直刺激你的大脑,你一直读一直强化,最终也会转化为你的观点、思想、指导你行动思维的东西。
2️⃣这一章有四个观点:
1.把被动转为主动;
2.定期复盘;
3.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4.改变取决于自己。
3️⃣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你的生活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喜欢而变好,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不喜欢否定自己,生活是你自己的决定权在于你自己。
4️⃣我的情绪取决于我,我的状态取决于我,我的人生取决于我,我取决于我。
5️⃣归根到底的救赎是对自我的救赎,只要当自己切实的感受到了要改变的时候,才会真正改变,救赎才是真正开始。
6️⃣掌控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积极主动。
“如果鸡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结束;如果鸡蛋被内力打破,那是生命的开始。奇迹的开端永远在事物内部。”
书友们的总结好全面好涨知识!
——转自书友评论


当苍鹭咨询师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当苍鹭咨询师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佛不渡人人自渡,外力只是辅助,主力还得靠自己。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人无法完全感同身受的理解你此时面对的伤痛,因为你和他人的经历经验以及阅历完全不同,他人用他人的阅历经验帮助你,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即便有用也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想不想改变,如何改变,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最后引用书友的一个评论: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转自书友评论

这句话回答的好有情商。
首先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然后表明自己会竭尽所能的态度,最后又表明最终效果不是自己一个人努力就能决定的,把责任也分担到了蛤蟆身上。
这和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好像有点相似:家长问起学生的成绩,老师即不能否定自己的能力,又要跟家长表明学生的成绩是家校共育的结果……
也有可能知识本来就是相通的,只是我现在目光受限,只能看到这点在教育上的体现。
——转自书友评论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谢谢你。”蛤蟆回答。他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他这样回答了,如今他也这样不假思索地回应,其实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然而咨询师对这样的寒暄毫无兴趣。
“我再问一次,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蛤蟆觉得非常不自在,他问:“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蛤蟆并非故意表现得那么愚钝。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实际上,他已经下意识地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他极其擅长迎来送往,比如他最出名的开场白便是由衷的一句“你们好啊,我的朋友们!”接着就是“你们绝对猜不到我最近在做什么!”又或是“来吧朋友,看看这个!”就这样,没有人问他“你好吗”,更没人问他“你感觉怎么样”。
因此“你感觉怎么样”对蛤蟆而言确实是种新颖的问话,尤其是当提问人似乎真的想知道答案时,更让蛤蟆坐立难安。他从没有对自我分析感兴趣过,所以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内心的状态。

社会上的一些默认问候 ,默认回答方式,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比如说别人问你:how are you? 你一般只会回答:good 或者 great。当有个真正关心你的人,真的想问你到底过得怎么样时,你反而忘记怎么去回答了,第一是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过得好不好,已经忘记去审视你自己了。第二是哪怕如果过的不好,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与其这样,还不如说一切都好。同时越长大,朋友越少,知己越少也是如此吧。
——自我感受


“我不太明白,”苍鹭问,“为什么这会让你感到不快乐?”
“因为他对我的态度。”

我想起一句话:你对我的百般解读,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展露了一览无余的你自己。
——转自书友评论


“所以在当时的情形下,你有怎样的感受?”
“一开始我很生气,毕竟我受够了在监狱里被人呼来喝去的日子。但我还是很感激河鼠的救命之恩呀,所以照他说的做了。我们吃了午饭——我饿坏了——我把我的历险记全都跟他说了。多有意思啊,要知道,这些事儿可比河鼠单调的生活带劲儿多了。”


良久的沉寂。其间,蛤蟆和咨询师都沉默不语。接着苍鹭开口了,他说:“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停一下,想一想我们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些什么。”

永远不要去责怪你人生里的任何人。好的人给你快乐,坏的人给你经历,最差的人给你教训,最好的人给你回忆。
——转自书友评论

凡是发生皆有利于我,允许一切发生,把“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换成“这件事想教会我什么”,允许世事无常,允许遗憾,允许愚蠢和短浅。
——转自书友评论

转“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与接受,允许世事无常,允许遗憾,允许愚蠢和短浅。”
——转自书友评论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所以蛤蟆发现自己不用老说“你明白我说的吗?”或是“我说清楚了吗?”这些习惯用语,是他为自己表达不清的胡扯道歉用的。

但是与人交际相关的书籍,都在告诉我们,不要总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要说我说明白了吗?
——转自书友评论


只要蛤蟆找到了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所思所想,苍鹭就会倾听并理解他。苍鹭没能理解时会如实相告,蛤蟆就必须搜寻其他的词句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奇葩说里,陈铭提出“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被误解是表达者的使命”。沟通时要“表达情绪”而非“戴着情绪表达”。
——转自书友评论


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哲人说一切都是你自己主观选择的,外部的条件不能起决定作用。比如说,你说你自己不够勇敢,没有勇气,是因为原生家庭,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不勇敢,没有勇气,所以你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原生家庭。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做出的决定。
罗宾·斯特恩的《煤气灯效应》里也有一句话:“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它包含很多失控的东西。关系中的另一方可以爱我们,也可以不爱我们;可以支持我们,也可以辜负我们;可以对我们很好,也可以对我们很糟。说到底,他如何表现是他的决定,我们控制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应对。”
尼采:“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转自书友评论

董宇辉回顾自己的感情经历,谈起分手原因,他说:我当时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没钱,后来才发现不一定,我觉得那时候就是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其他的东西!
——董宇辉回顾自己的感情经历,谈起分手原因,他说:我当时一直觉得 …
——董宇辉:大部分农村长大的孩子,骨子里都有自卑

自卑是由对比产生的。如果你一直在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你并不会觉得穷,也不会觉得不好。但是如果你去大城市感受了,进行了对比之后,那股自卑感和无力感就会深深的出现。
——自我感受


第六章 探索童年


“这话好像有点儿太重了。”蛤蟆看上去非常不安,“毕竟,我只是想知道该哭还是不该哭而已。你不觉得讨论‘我已经死去的父亲的声音’有点儿小题大做吗?”

有些人死后才有勇气哭出来,结果化成了夜晚里的鬼魅哭嚎,这世界容得下每个人的哭泣,脆弱没有关系,收拾好脆片的自己打包上路,走一路哭一路。
——来自书友评论


“是的,”苍鹭答道,“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深有同感。再多次的承认错误都是枉然,只不过为了得到一时的和平,敷衍着平息当时大家暴躁的情绪。没有打心里认识到问题,就不会有所改变。
——转自书友评论


两人停了一下,对视了一眼。这一次沉默让蛤蟆感觉到的是善意。
终于,蛤蟆开口说:“苍鹭,我可以为这次面谈设定议题吗?”
“当然可以。你这么做我会很高兴。”苍鹭说,“不过其实呢,咨询的议题一直都是由你来设定的。每一次面谈中,我都在帮助你探索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让你最大限度地去学习和觉察。如果你能自己找到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真的在进步。”


蛤蟆坚定地看着苍鹭说:“我已经走到这么远了,不能在这里打住。”


“谁都有幼稚的时候,不是吗?”
“在道德层面上,是没有‘错’。心理分析不做道德评判。但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都是负面的。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但也让人尴尬。而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第八章 意外访客


但你要明白,世界还在继续运转,不会因为你情绪不好就停下来。”

可是,世界不停运转和我没有丝毫关系,我会因为我的情绪不佳而忽略整个世界。
我的世界>这个世界。
——转自书友评论


獾问,“你看起来还是有点儿憔悴。那个咨询师说什么来着?抑郁,对不对?真有意思,我想我这辈子都没抑郁过。大概是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没时间发呆想心事。”

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没有发言权,真的不懂这些说教的人有什么资格,这里的蛤蟆让我觉得有点窝囊,我不懂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嗯!我想可能是感同身受,因为这也是有段时间我的生活!不禁想起了杨绛先生的那句话:“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若没有人护你周全,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保驾护航。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坏到肆无忌惮!”真的是要在善良的基础上有点锋芒,守住底线…
——转自书友评论

自私且专横跋扈的人是很少会抑郁,毕竟他们缺少同理心,从不知换位思考为何物
——转自书友评论


第九章 秘密协议


“在我看来,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所以人要不断去通过读书或者旅行去见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事,扩大自己的知识局限,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转自书友评论

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对自己固有认知的打破,也就是一次又一次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一个笨蛋的过程。
——转自书友评论

所以,当我们陷入低谷时,最应当做的是奋起直追,开拓思维,而不是在困境里自我否定,郁郁寡欢。焦虑是大脑提示我们该学习了,而缓解焦虑最好的途径就是行动。
——转自书友评论

这一段说的真好。所以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就越想读。不读书一段时间,会不自觉自满。有时候也想劝劝身边人,但是这东西很难说出来呀。
——转自书友评论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第十章 午餐聚会


他想起苍鹭所谓的“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别人”。一个人能同自己共谋来谴责自己吗?而且不自知,连潜意识也没能察觉到?

其实,也可以换成另一个种理解来表达,即:内耗。你以为你在自我反思,其实,你只是在自我批评,或者伪装成别人的样子来自我批评
——转自书友评论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阐述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而在关系中又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皆是因为我们给了别人这种机会】换一种说法就是【别人这么对待我们其实也是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某些需求,因为关系本来就是相互的,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满足了自己什么需求】。因为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获得幸福的可能。自卑感是主观的臆断,也是懦弱的借口,不要在追求别人认可中扼杀了自我和自由。
“共谋”和阿德勒的“目的论”不谋而合。我们的境遇往往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不够相信自己的能量,看不清自己的实力,无法面对自己的弱点,进而主动让自己处于一种受害者姿态让自己伤得情有可原,不过是自欺欺人。
比如害怕失败,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就逃避现实懒惰无为,还美名其曰不成功是因为自己没发力罢了,不过是无法接受努力也会可能失败的惨痛。
如果能够相信和悦纳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有话语权的法官。
因自己做了自己的挑剔型父母(希望自己成长),对自己过于严苛,为了逃避这种压力,就发展出了适应性儿童状态来应对(以弱者姿态逃避成长,成了失败的借口)。这就是自己与自己共谋来阻碍自己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父母,要对自己负责。作为自己的父母,如果你愿意对自己多一些包容和爱,你就能更自信更勇敢的成长了。
想到一句很毒鸡汤的话:别人能够伤害你,其实都经过了你的允许;那这样看来,兴许还有我们自己无意识的配合和纵容。
按照荣格的说法就是,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自己想让自己不快乐,从而达到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博取关注,比如塑造一个弱者形象。弱者形象是很好用的,因为可以不用为糟透了的生活负责。
这就是所谓的内耗吧,敏感内向或安静的人可能更经常内耗,所有情绪和问题不对外宣泄,就不断地进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矛盾。很痛苦更重要的是其实事情并没有解决,那些情绪和问题不过是被藏起来罢了。
荣格的弱者形象:
你不快乐是因为自己想让自己不快乐,从而达到一些其他的目的。
比如塑造一个弱者形象。
弱者形象是很好用的,因为可以不用为糟透了的生活负责。可以不必面对新的问题。
所以快不快乐完全是自己心理的一念之间所决定的,变成弱者只是在逃避,没有解决的问题会一直存在,只是在拖延时间,还是要勇敢面对问题并且去解决。
——转自书友评论


蛤蟆于是说了獾来访的经过,还说了獾怎么让他辞去校董一职以便取而代之。
蛤蟆话音刚落,鼹鼠便叫道:“我惊呆了!真做得出来啊!獾有很多优点,精力也十分充沛,可他有时也太自大了。真是过分!”


增减效应
曾有心理学实验关于这方面。在人际交往中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或许会使你成为受欢迎的人:当你评价人时可以先说对方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当你新到一个单位时,可以先给人平凡的印象,然后再逐步施展自己的才华;当你做销售员,称货给顾客切莫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时再一点点地拿出,而要适量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
说话的艺术,先肯定他人优点,再说他人需要改正的缺点,某些地方尚有不足。先扬后抑。在听对方抱怨的时候还需要顾及对方的情绪满足,不能一味的用理性去说教对方,在情绪上头的时候大家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反而共情的理解会更好。
——转自书友评论


“当然是怎么看蛤蟆了。你不觉得他有所变化吗?”
“我同意。”河鼠说,“不过具体哪儿变了不好说。”
“他更会倾听了,”鼹鼠回答,“这是关键。他开始懂得倾听,而且看上去是真的能听进我们的话。以前,你连一句话都说不完,他就来插嘴。说心里话,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那么烦人了。”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蛤蟆听得相当专注。
苍鹭继续说:“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父母自我状态使人高傲,只信旧知识,儿童自我状态使人恐惧,只懂跟随别人。
——转自书友评论


“我想,其实我特别想。我想把我的整个人生经历说给你听。我还从没对别人说过。倒不是我的人生有多精彩,实际上很平常,我只是想有个机会把我经历的事儿跟别人说一说,一次就好。这样你就能懂我了。”

看到这忽然有个想法。自己有时也会想找人说说,但又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那能不能找一个“像人”对他说说呢,比如说一个娃娃。
——自我感受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能像讲故事那样向苍鹭叙述自己的过往,对蛤蟆的影响比他愿意承认的更大。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

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障碍是影响很大的,没有人能避开这个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去认识,去过好当下,跟随内心满足当下的需求,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后悔和自责当中。
——转自书友评论


“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

到底还是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横冲直撞头破血流和那年恳求妈妈没给买的泡泡机和解了
——转自书友评论

对,每个人的花期不同,闪光点也不一样,不要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转自书友评论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为什么呢?”蛤蟆有些吃惊。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想起最近新闻:孩子得了抑郁症,妈妈在那边批判个不停,说着“自己那么辛苦,你还有什么好抑郁的?”
面对这些指责的话,小孩子却是一直沉默。
如果这个小孩能学习他妈妈一样歇斯底里地爆发,发泄内心的不悦,反而不会抑郁到如此。
很不幸,我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会将自己的理念建立在我身上,我郁闷时他们会觉得我矫揉造作,反而会对我大肆批判,而我面对这种向下倾泻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愤怒。
我会以彻底的愤怒来将父母倾泻的情绪以及自己的抑郁宣泄出去。这种愤怒的自我防卫机制让身边的人觉得我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后来接触越多,发现人与人交流也可以很轻松自在,大部分人不会刻意向我倾泻情绪,我自然也能保持一种清新淡和的人设,有时候他们认为我甚至不会生气。
尤其是近些年来看的一些修身养气的书,处理人事关系上更加游刃有余,焦虑不安的失眠也越来越少。不过,在家里,我依旧是一个性格暴躁的“孩子”,因为我改变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处世方式,而我的父母依旧如此,他们进步的很慢,他们总是希望我完美无缺,就像脸上长个痘痘也会大做文章讲个不停,借题发挥把我身上的所有缺点联系在一起批判,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躲避、无视和愤怒,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问题,在他们看来我是孩子,即便我到了要成家的年龄;在他们看来我的意见也是小孩子般的意见,有道理也不会采纳,采纳也不会实施,即便我学历比他们高。所以我终于只能用愤怒来表达反抗,这也是我多年面对父母情绪宣泄而没有严重抑郁的关键吧。
其实就是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别人愤怒你也应该表达愤怒,不要将情绪留在你自己身上,别人说着平和的话,我们也可以和颜悦色地交流。当然接受别人负面情绪是种本事,但我们没必要标榜宰相,更何况历史上的宰相也并非个个肚子里能撑船。
——转自书友评论

抑郁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一种病,他们在心里攒了足够多的委屈和愤怒,却攒不够勇气把这些坏情绪都发泄给这个无辜的世界,最后只好把错误的根本都归咎于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达愤怒,而好孩子则容易将愤怒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
——转自书友评论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嗯,现在的你明显多了许多神采。第一次面谈时你看着很沮丧,而现在却显得头脑机敏、心情愉悦。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如何去做
——转自书友评论


“呃,我知道听上去有些俗套,可我的感觉就是很快乐。其实我对每一天都有期待,因为每一天都充满了让人激动的新的可能。


“那么,你不再有自杀念头了?”苍鹭问得很直白。
“完全没有了。我觉得我比过去更能顺应生活了。可我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那么消沉,那段记忆会永远留在那儿,或许就是对我的提醒,告诉我,滑落到生活边缘的人生是什么样的。”蛤蟆说话的神情很庄重。

我也会永远记得消沉的那段时光,但更会顺应过好现在及今后的生活
——转自书友评论


罗翔老师:“珍惜你的低谷,你会看到很多真相”。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攒力量,哪怕是裂缝里透出来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然后生出向死而生的勇气。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的救自己于世间水火。一路走来有太多风景,好坏都该一并接受,或许应该允许人生有潦草诗的存在。那些逼着你成长的方式过程也许不值得感谢,但依然有意义!
——转自书友评论


你在情感层面做了努力,也就从中直接学到了该学的东西。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自出生开始,我们便是以这种方式学习任何一种重要的东西。”


“我记得你之前提过一次,但那时我还不理解。情商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你也能看出来,这和智商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蛤蟆问。
“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值得一转】心理学术语: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转自书友评论


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确切的意思是什么?”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这话简直太棒了!是的,我是社会的产物,生存于环境中,独立必须和共生同时存在。我要保持精神独立,不依赖依靠别人,但我也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我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快活
——转自书友评论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

我们无法判断某一时刻的价值,直到他变成了回忆,生活中也要多一些仪式感,多一些记录的时刻,这样让我们再回首,也可能有清晰的记忆
——转自书友评论

【值得一转】
小王子曾经问狐狸:“仪式是什么?”
狐狸回答:“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存在的最大意义,是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仪式感是柴米油盐里的琴棋书画,似水流年里的波澜不惊,让平淡的日子有所期待。
仪式感更是爱的双向回流,让爱与被爱的人都感受到温暖。
爱你的人会一直给你三样东西 :安全感、宠溺感、仪式感。
安全感让你放下过去,宠溺感使你沉浸当下,而仪式感令你期许未来。
仪式感为什么这么重要?它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单纯的虚荣心满足,真正的仪式感是一种“有始有终”的信念感。
它不一定要是精致的、昂贵的、奢侈的,但它一定是充满心意,真诚的、治愈的、珍贵的。即便是夏天没电晚上,几块钱买的雪糕;入睡前,耳机里一首喜欢的歌;下班路上,闭上眼短暂停留的放松。
——转自书友评论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可以让我们记住一些平凡生活中有意义的片刻
——转自书友评论


他感觉轻松自在,期盼着见到朋友们,告诉他们最近发生的一切。

我将与万物万事和解,不是为了显得那么豁达。单单只是真诚对待自己,拥抱自己,不会再陷入自我欺骗,自我幻想。我渴望幸福,也接受苦难。不将伤口埋在心底,也不再逃避,我要让它暴露在阳光下,真正意义上让自己脱敏。和自己和解,千次万次救自己于人间水深火热中的我,呀,真棒!
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当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过去或好或坏的一切时,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转自书友评论


原来就是那家红狮酒店啊,当年他从规劝他的朋友那儿逃出来,路过这家客栈就进去胡吃海喝了一通,接着(真可怕!几乎没法儿往下想)他偷走了一辆漂亮的汽车,然后锒铛入狱。

场景可以引起痛苦的回忆,就看能不能站起来,不知道接下来蛤蟆先生会怎么做的
——转自书友评论


那啥,蛤蟆,我不是在说你。我考虑不周全,是我大意了。请你原谅。”
“没关系,”蛤蟆说,“只是这对我来说还是个敏感话题。”

其实,如果曾经身陷囹圄,对于他本人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力,改过自新是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恢复正常生活却还是会有一些困难,因为这件事情它毕竟发生过,给他的人生履历留下了印记!或多或少对他的生活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所以,无论何时,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冲动,要三思而后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发现走偏,一定及时回头,回头是岸。
——转自书友评论


“蛤蟆,”鼹鼠说,“你总是让我惊喜!自打多年前我第一次见你,我就发现你是那么让人激动,那么不同凡响。我知道你经历了种种磨难,但至少你的生活很刺激。和我相比,我觉得你把人生体验到了极致。所以你会不会觉得新生活太乏味,只不过是‘城里的某个人物’而已?”

你认为曾经糟糕的生活在他人眼里充满了挑战和刺激,所以不要埋怨生活,不要自怨自艾,当下一定有人在羡慕你
——转自书友评论


【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 罗伯特·戴博德 - 1997年出版相关推荐

  1. 我最近在看什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最近看了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本很薄的书,四五个小时就能看完,但看完觉得收获非常大,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其中,对于三种人格状态.人生坐标及其自证预言的让我耳目一新,获益良多. ...

  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阅读笔记

    书本中心思想是人的一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幼儿时期父母的影响,基本会改变人的一生. 书中作者将人的状态分为儿童,父母,成人三种状态,我们可以一一对照,看看我们是否是其中的一种状态,如果做的不好 ...

  3. FBI变态测试题,猜中一半的,赶紧去看看心理医生哦

    原文地址为: FBI变态测试题,猜中一半的,赶紧去看看心理医生哦 有点恐怖]FBI变态测试题,猜中一半的,赶紧去看看心理医生哦,god bless you.... FBI测试题,猜中一半的,赶紧去看看 ...

  4. 读书笔记:普通心理学之个体心理

    我们在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例如认知.情绪.动机.意志力.人格等,但是我一直都不太清楚它们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哪里有这些定义呢?我想应该是在心理学中. 人要学会自我管 ...

  5. 【读书笔记】《月亮与六便士》-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1919年出版

    不停的阅读,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3.07.12 读 一直听说毛姆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拜读.记得<小王子>中有读者提到这本书,看了眼作者竟然发现是毛姆.那么毫不犹豫的,赶紧拜读一番 ...

  6. 读书笔记—写给大家看的PPT设计书

    作者:[美]Robin Williams 第一部分 写在设计之前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表现得不可思议地愚蠢,你的话可以让人听得毫无兴致,昏昏欲睡,但是在这个演讲的舞台上,你却是一个明星!同时你还承担着让 ...

  7. 读书笔记∣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第一部分 第1章 约书亚树 1.四大基本设计原则:CRAP (1)对比contrast 避免页面上的元素太过相似,如果元素(字体.颜色.大小.线宽.形状.空间等)不相同,那就干脆让他们截然不同. (2 ...

  8. 【读书笔记】《杀死一只知更鸟》- [美国] 哈珀·李 - 1960年出版

    不停的阅读,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3.06.27 读 读完<认知觉醒>这本书,我在<杀死一只知更鸟>和<非暴力沟通>这两本书之间纠结下一本读哪个.自己想了 ...

  9. springboot+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心理医生系统的设计实现 毕业设计-附源码191610

    小程序springboot心理医生系统 摘 要 信息化社会内需要与之针对性的信息获取途径,但是途径的扩展基本上为人们所努力的方向,由于站在的角度存在偏差,人们经常能够获得不同类型信息,这也是技术最为难 ...

最新文章

  1. 第十三课.随机近似初步:蒙特卡洛方法
  2. 需要更换手机了:由 TensorFlow Lite 构建无人驾驶微型汽车
  3. Android设置Settings:预读取设置的选项和更新设置结果【2】
  4. STM32中GPIO的8种模式
  5. Flex3双向绑定完善版
  6. springboot中使用lua脚本+aop作限流访问案例代码
  7. Java消息系统介绍
  8. 操作系统角度谈测试管理和自动化测试
  9. LiveVideoStack线上分享第五季(十二):移动端多种通话场景统一技术方案实践...
  10. 通过Xshell上传下载文件
  11. 下面的语言中哪些语言是动态语言( )
  12. C语言 二维数组定义和使用 - C语言零基础入门教程
  13. 深入理解equals和hashCode关系和区别
  14. mysql的配置以及后端数据库的连接
  15. 运算符——Python
  16. 解读灰度直方图的信息
  17. 2019云栖大会归来有感
  18. 【学习摘记】马士兵HTML CSS_课时4-5_表格和表单
  19. LayUI 之动态树形菜单
  20. 这是我见过最牛逼的Shell脚本!

热门文章

  1. 2020计算机统考题,2020年7月网络教育统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题试卷9
  2. 快来装扮你的新标签页
  3. 网站加入代码让网页以电脑端打开_移动端网站和pc端网站的异同点
  4. 队列使用方法详细讲解
  5. 用HTML写一段表白代码
  6. asp获取手机mac_ASP中获得客户端MAC地址
  7. selenium自动化教务系统登入
  8. 计算机在水产养殖学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展望-农业工程学报.PDF...
  9. Redis-7.0.x版本官方发行说明(附谷歌翻译)【持续更新】
  10. 倪海厦天纪系列之天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