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前言
  • 2. 下载Redis
  • 3. 解压并安装Redis
  • 4. 修改redis.conf的参数配置
  • 5. 使用redis启动脚本设置开机自启动
  • 6. 其他redis.conf配置
  • 7. 其他问题
    • 7.1 centeros的redis-cli命令不生效解决方法
    • 7.2 Could not connect to Redis at 127.0.0.1:6379: Connection refused
    • 7.3 DENIED Redis is running in protected mode报错解决办法
    • 7.4 Linux重启后Redis数据丢失解决方案
    • 7.5 /var/run/redis_6379.pid exists, process is already running or crashed
  • 8. 相关文章

1. 前言

Redis版本 5.0.4
服务器版本 Linux CentOS 7.6 64位

2. 下载Redis

两种方法:

  • 通过官网下载后传到linux机器上(机器无法访问外网时)
  • linux上通过wget直接下载

redis官网地址:http://www.redis.io/
所有历史版本下载地址: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
redis中文文档地址:http://www.redis.cn/documentation.html

进入官网找到下载地址 https://redis.io/download

右键Download按钮,选择复制链接。
进入到xshell控制台(默认当前是root根目录),输入wget 将上面复制的下载链接粘贴上,如下命令: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7.tar.gz

敲入回车键执行后如下图:

等待下载完成。

3. 解压并安装Redis

注意:如果是新机器,需要先安装gcc

安装gcc: yum -y install gcc
验证gcc是否安装成功:rpm -qa|grep gcc

  • 解压

下载完成后需要将压缩文件解压,输入以下命令解压到当前目录

tar -zvxf redis-5.0.7.tar.gz

解压后在根目录上输入ls 列出所有目录会发现与下载redis之前多了一个redis-5.0.7.tar.gz文件和 redis-5.0.7的目录。

移动redis目录
一般都会将redis目录放置到 /usr/local/redis目录,所以这里输入下面命令将目前在/root目录下的redis-5.0.7文件夹更改目录,同时更改文件夹名称为redis。

mv /root/redis-5.0.7 /usr/local/redis

cd 到/usr/local目录下输入ls命令可以查询到当前目录已经多了一个redis子目录,同时/root目录下已经没有redis-5.0.7文件夹

  • 编译

cd到/usr/local/redis目录,输入命令make执行编译命令,接下来控制台会输出各种编译过程中输出的内容。

make

最终运行结果部分如下:

  • 安装

输入以下命令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这里多了一个关键字 PREFIX= 这个关键字的作用是编译的时候用于指定程序存放的路径。比如我们现在就是指定了redis必须存放在/usr/local/redis目录。假设不添加该关键字,Linux会将可执行文件存放在/usr/local/bin目录,库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lib目录。配置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etc目录。其他的资源文件会存放在usr/local/share目录。这里指定好目录也方便后续的卸载,后续直接rm -rf /usr/local/redis 即可删除redis。

执行结果如下图:
cd redis目录, 有如下文件, 其中log是手动mkdir的,为了存放redis日志

其中bin目录下面是一些启动文件

redis-server:顾名思义,redis服务
redis-cli:redis client,提供一个redis客户端,以供连接到redis服务,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redis-sentinel:redis实例的监控管理、通知和实例失效备援服务
redis-benchmark:redis的性能测试工具
redis-check-aof:若以AOF方式的持久化,当意外发生时用来快速修复
redis-check-rdb:若以RDB方式的持久化,当意外发生时用来快速修复
  • 启动redis

根据上面的操作已经将redis安装完成了。在目录/usr/local/redis 输入下面命令启动redis

./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上面的启动方式是采取后台进程方式,下面是采取显示启动方式(如在配置文件设置了daemonize属性为yes则跟后台进程方式启动其实一样)。

./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两种方式区别无非是有无带符号&的区别。 redis-server 后面是配置文件,目的是根据该配置文件的配置启动redis服务。redis.conf配置文件允许自定义多个配置文件,通过启动时指定读取哪个即可。

  • 查看redis 进程
ps aux|grep redis
  • 使用redis-cli 链接redis服务器
    注意:默认链接的是localhost 运行在 6379 端口的 redis 服务

  • 使用 redis-cli 的 -h (服务器地址) -p (端口)进行连接

./redis-cli -h 192.168.25.128 -p 6379

4. 修改redis.conf的参数配置

vi /etc/redis.conf
#查找daemonize no改为 ye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即以后台运行方式去启动
daemonize yes
#修改dir ./为绝对路径, 默认的话redis-server启动时会在当前目录生成或读取dump.rdb
#所以如果在根目录下执行redis-server /etc/redis.conf的话,
#读取的是根目录下的dump.rdb,为了使redis-server可在任意目录下执行,所以此处将dir改为绝对路径
dir /usr/local/redis/bin
#修改appendonly为yes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 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
#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
#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
#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appendonly yes
#redis 日志生成位置logfile "/usr/local/redis/log/redis.log"

再次启动:

[root@localhost bin]$ cd /usr/local/redis/bin
[root@localhost bin]$ ./redis-server redis.conf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127.0.0.1:6379> get sex
(nil)
127.0.0.1:6379> set sex boy
OK
127.0.0.1:6379> get sex
"boy"
127.0.0.1:6379>

这里列举下比较重要的配置项

配置项名称 配置项值范围 说明
daemonize yes、no yes表示启用守护进程,默认是no即不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其中Windows系统下不支持启用守护进程方式运行
port   指定 Redis 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 6379
bind   绑定的主机地址,如果需要设置远程访问则直接将这个属性备注下或者改为bind * 即可,这个属性和下面的protected-mode控制了是否可以远程访问 。
protected-mode yes 、no 保护模式,该模式控制外部网是否可以连接redis服务,默认是yes,所以默认我们外网是无法访问的,如需外网连接rendis服务则需要将此属性改为no。
timeout 300 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 0,表示关闭该功能
loglevel 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日志级别,默认为 notice
databases 16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的数据库是0。整个通过客户端工具可以看得到
rdbcompression yes、no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 yes,Redis 采用 LZF 压缩,如果为了节省 CPU 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 dump.rdb
dir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requirepass   设置 Redis 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 Redis 时需要通过 AUTH <password>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maxclients 0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 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 Redis 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 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 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 错误信息。
maxmemory XXX <bytes> 指定 Redis 最大内存限制,Redis 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 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 Key,当此方法处理 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 新的 vm 机制,会把 Key 存放内存,Value 会存放在 swap 区。配置项值范围列里XXX为数值。

这里我要将daemonize改为yes,不然我每次启动都得在redis-server命令后面加符号&,不这样操作则只要回到Linux控制台则redis服务会自动关闭,同时也将bind注释,将protected-mode设置为no。
这样启动后我就可以在外网访问了。

5. 使用redis启动脚本设置开机自启动

为了让redis-server能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需要将redis服务作为守护进程(daemon)来运行,我们回到/usr/redis/目录中找到redis.conf的文件,这个文件是redis服务运行时加载的配置.
redis.conf文件内容非常长,但是大部分是注释,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几个设置daemonize和pidfile:
其中daemonize默认值是false,pidfile默认值是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第一个表示是否daemon化,显然我们要把它改成daemonize yes;
第二个表示当服务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_6379.pid文件,服务运行中该文件就存在,服务一旦停止该文件就自动删除,因而可以用来判断redis是否正在运行。
保存后退出。
有了基本配置,redis还需要有一个管理启动、关闭、重启的一个脚本。redis源码里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个初始化脚本,位置在/usr/local/redis/utils/redis_init_script

redis_init_script脚本代码如下:

#!/bin/sh
# 说明启动优先级
# chkconfig:   2345 90 10
#
# Simple Redis init.d script conceived to work on Linux systems
# as it does use of the /proc filesystem.### BEGIN INIT INFO
# Provides:     redis_6379
# Default-Start:        2 3 4 5
# Default-Stop:         0 1 6
# Short-Description:    Redis data structure server
# Description:          Redis data structure server. See https://redis.io
### END INIT INFO
#端口
REDISPORT=6379
REDIS=redis
#服务启动脚本位置
EXEC=/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客户端连接脚本位置
CLIEXEC=/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启动PID所在位置
PIDFILE=/var/run/redis_${REDISPORT}.pid
#启动配置文件所在位置
CONF="/usr/local/redis/bin/redis.conf"case "$1" instart)if [ -f $PIDFILE ]thenecho "$PIDFILE exists, process is already running or crashed"elseecho "Starting Redis server..."$EXEC $CONFfi;;stop)if [ ! -f $PIDFILE ]thenecho "$PIDFILE does not exist, process is not running"elsePID=$(cat $PIDFILE)echo "Stopping ..."$CLIEXEC -p $REDISPORT shutdownwhile [ -x /proc/${PID} ]doecho "Waiting for Redis to shutdown ..."sleep 1doneecho "Redis stopped"fi;;*)echo "Please use start or stop as first argument";;
esac

脚本中指定了端口、server路径、cli路径、pidfile路径以及conf路径;
上述EXEC、CLIEXEC、PIDFILE、CONF都需要正确配置,根据自己的安装目录。
多说一句,如果在安装时执行了make install,那么这里的脚本不需要做多大改动,因为make install把server和cli都拷到/usr/local/bin下面了。

接着将redis_init_script脚本拷贝到/etc/init.d/redisd;看清楚目录,是在 etc/init.d目录下,为什么?因为 linux开机会 执行这个目录中的文件

[root@localhost etc]$ cp /usr/redis/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d

在/etc/init.d下的脚本都是可以在系统启动是自动启动的服务,而现在还缺一个系统启动时的配置:

[root@localhost zhxilin]$ chkconfig redisd on

然后就会发现报了一个错误:服务 redisd 不支持 chkconfig ?

参考这篇文章,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redis_init_script的开头加一个小改动:

#!/bin/sh
# chkconfig: 2345 90 10

至于这里2345 90 10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请参考上面的文章链接。
保存完重新拷贝到/etc/init.d/redisd后,再运行chkconfig就完成了。

一切就绪之后,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检验service是否设置成功:

[root@localhost zhxilin]$ service redisd start
[root@localhost zhxilin]$ service redisd stop

最后重启一下系统吧,进入系统之后直接运行redis-cli检验redis服务是否已经自动运行了。

6. 其他redis.conf配置

#redis.conf
# Redis configuration file example.
# ./redis-server /path/to/redis.conf################################## INCLUDES ###################################
#这在你有标准配置模板但是每个redis服务器又需要个性设置的时候很有用。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GENERAL #####################################
#是否在后台执行,yes:后台运行;no:不是后台运行(老版本默认)
daemonize yes
#3.2里的参数,是否开启保护模式,默认开启。要是配置里没有指定bind和密码。开启该参数后,redis只会本地进行访问,拒绝外部访问。要是开启了密码 和bind,可以开启。否 则最好关闭,设置为no。
protected-mode yes#redis的进程文件
pidfile "/var/run/redis/redis_7021.pid"#redis监听的端口号。
port 7021#此参数确定了TCP连接中已完成队列(完成三次握手之后)的长度, 当然此值必须不大于Linux系统定义的/proc/sys/net/core/somaxconn值,默认是511,而Linux的默认参数值是128。当系统并发量大并且客户端速度缓慢的时候,可以将这二个参数一起参考设定。该内核参数默认值一般是128,对于负载很大的服务程序来说大大的不够。一般会将它修改为2048或者更大。在/etc/sysctl.conf中添加:net.core.somaxconn = 2048,然后在终端中执行sysctl -p。
tcp-backlog 511#指定 redis 只接收来自于该 IP 地址的请求,如果不进行设置,那么将处理所有请求
bind 192.168.1.55#配置unix socket来让redis支持监听本地连接。
unixsocket "/var/run/redis/redis_7021.sock"
#配置unix socket使用文件的权限
# unixsocketperm 700# 此参数为设置客户端空闲超过timeout,服务端会断开连接,为0则服务端不会主动断开连接,不能小于0。
timeout 0#tcp keepalive参数。如果设置不为0,就使用配置tcp的SO_KEEPALIVE值,使用keepalive有两个好处:检测挂掉的对端。降低中间设备出问题而导致网络看似连接却已经与对端端口的问题。在Linux内核中,设置了keepalive,redis会定时给对端发送ack。检测到对端关闭需要两倍的设置值。
tcp-keepalive 0#指定了服务端日志的级别。级别包括:debug(很多信息,方便开发、测试),verbose(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是没有debug级别信息多),notice(适当的日志级别,适合生产环境),warn(只有非常重要的信息)
loglevel notice#指定了记录日志的文件。空字符串的话,日志会打印到标准输出设备。后台运行的redis标准输出是/dev/null。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_7021.log"#是否打开记录syslog功能
# syslog-enabled no#syslog的标识符。
# syslog-ident redis#日志的来源、设备
# syslog-facility local0#数据库的数量,默认使用的数据库是DB 0。可以通过”SELECT “命令选择一个db
databases 16################################ SNAPSHOTTING ################################
# 快照配置
# 注释掉“save”这一行配置项就可以让保存数据库功能失效
# 设置sedis进行数据库镜像的频率。
# 900秒(15分钟)内至少1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300秒(5分钟)内至少1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 60秒(1分钟)内至少10000个key值改变(则进行数据库保存--持久化)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当RDB持久化出现错误后,是否依然进行继续进行工作,yes:不能进行工作,no:可以继续进行工作,可以通过info中的rdb_last_bgsave_status了解RDB持久化是否有错误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使用压缩rdb文件,rdb文件压缩使用LZF压缩算法,yes:压缩,但是需要一些cpu的消耗。no:不压缩,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
rdbcompression yes#是否校验rdb文件。从rdb格式的第五个版本开始,在rdb文件的末尾会带上CRC64的校验和。这跟有利于文件的容错性,但是在保存rdb文件的时候,会有大概10%的性能损耗,所以如果你追求高性能,可以关闭该配置。
rdbchecksum no#rdb文件的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数据目录,数据库的写入会在这个目录。rdb、aof文件也会写在这个目录
dir "/var/lib/redis_7021"################################# REPLICATION #################################
#复制选项,slave复制对应的master。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如果master设置了requirepass,那么slave要连上master,需要有master的密码才行。masterauth就是用来配置master的密码,这样可以在连上master后进行认证。
masterauth "XYZ"#当从库同主机失去连接或者复制正在进行,从机库有两种运行方式:1) 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设置为yes(默认设置),从库会继续响应客户端的请求。2) 如果slave-serve-stale-data设置为no,除去INFO和SLAVOF命令之外的任何请求都会返回一个错误”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slave-serve-stale-data yes#作为从服务器,默认情况下是只读的(yes),可以修改成NO,用于写(不建议)。
slave-read-only yes#是否使用socket方式复制数据。目前redis复制提供两种方式,disk和socket。如果新的slave连上来或者重连的slave无法部分同步,就会执行全量同步,master会生成rdb文件。有2种方式:disk方式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把rdb文件保存到磁盘,再把磁盘上的rdb文件传递给slave。socket是maste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直接把rdb文件以socket的方式发给slave。disk方式的时候,当一个rdb保存的过程中,多个slave都能共享这个rdb文件。socket的方式就的一个个slave顺序复制。在磁盘速度缓慢,网速快的情况下推荐用socket方式。
repl-diskless-sync no#diskless复制的延迟时间,防止设置为0。一旦复制开始,节点不会再接收新slave的复制请求直到下一个rdb传输。所以最好等待一段时间,等更多的slave连上来。
repl-diskless-sync-delay 5#slave根据指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发送ping请求。时间间隔可以通过 repl_ping_slave_period 来设置,默认10秒。
repl-ping-slave-period 5#复制连接超时时间。master和slave都有超时时间的设置。master检测到slave上次发送的时间超过repl-timeout,即认为slave离线,清除该slave信息。slave检测到上次和master交互的时间超过repl-timeout,则认为master离线。需要注意的是repl-timeout需要设置一个比repl-ping-slave-period更大的值,不然会经常检测到超时。
repl-timeout 60#是否禁止复制tcp链接的tcp nodelay参数,可传递yes或者no。默认是no,即使用tcp nodelay。如果master设置了yes来禁止tcp nodelay设置,在把数据复制给slave的时候,会减少包的数量和更小的网络带宽。但是这也可能带来数据的延迟。默认我们推荐更小的延迟,但是在数据量传输很大的场景下,建议选择yes。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复制缓冲区大小,这是一个环形复制缓冲区,用来保存最新复制的命令。这样在slave离线的时候,不需要完全复制master的数据,如果可以执行部分同步,只需要把缓冲区的部分数据复制给slave,就能恢复正常复制状态。缓冲区的大小越大,slave离线的时间可以更长,复制缓冲区只有在有slave连接的时候才分配内存。没有slave的一段时间,内存会被释放出来,默认1m。
repl-backlog-size 32mb#master没有slave一段时间会释放复制缓冲区的内存,repl-backlog-ttl用来设置该时间长度。单位为秒。
repl-backlog-ttl 3600#当master不可用,Sentinel会根据slave的优先级选举一个master。最低的优先级的slave,当选master。而配置成0,永远不会被选举。
slave-priority 100#redis提供了可以让master停止写入的方式,如果配置了min-slaves-to-write,健康的slave的个数小于N,mater就禁止写入。master最少得有多少个健康的slave存活才能执行写命令。这个配置虽然不能保证N个slave都一定能接收到master的写操作,但是能避免没有足够健康的slave的时候,master不能写入来避免数据丢失。设置为0是关闭该功能。
# min-slaves-to-write 3#延迟小于min-slaves-max-lag秒的slave才认为是健康的slave。
# min-slaves-max-lag 10# 设置1或另一个设置为0禁用这个特性。
# Setting one or the other to 0 disables the feature.
# By default min-slaves-to-write is set to 0 (feature disabled) and
# min-slaves-max-lag is set to 10.################################## SECURITY ###################################
#requirepass配置可以让用户使用AUTH命令来认证密码,才能使用其他命令。这让redis可以使用在不受信任的网络中。为了保持向后的兼容性,可以注释该命令,因为大部分用户也不需要认证。使用requirepass的时候需要注意,因为redis太快了,每秒可以认证15w次密码,简单的密码很容易被攻破,所以最好使用一个更复杂的密码。
requirepass "XYZ"#把危险的命令给修改成其他名称。比如CONFIG命令可以重命名为一个很难被猜到的命令,这样用户不能使用,而内部工具还能接着使用。
#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rename-command SHUTDOWN REDIS_SHUTDOWN
rename-command FLUSHDB REDIS_FLUSHDB
rename-command FLUSHALL REDIS_FLUSHALL
rename-command KEYS REDIS_KEYS
#rename-command CONFIG REDIS_CONFIG
#rename-command SLAVEOF REDIS_SLAVEOF
#设置成一个空的值,可以禁止一个命令
# rename-command CONFIG ""
################################### LIMITS ##################################### 设置能连上redis的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量。默认是10000个客户端连接。由于redis不区分连接是客户端连接还是内部打开文件或者和slave连接等,所以maxclients最小建议设置到32。如果超过了maxclients,redis会给新的连接发送’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并关闭连接。
# maxclients 10000#redis配置的最大内存容量。当内存满了,需要配合maxmemory-policy策略进行处理。注意slave的输出缓冲区是不计算在maxmemory内的。所以为了防止主机内存使用完,建议设置的maxmemory需要更小一些。
maxmemory 512mb#内存容量超过maxmemory后的处理策略。
#volatile-lru: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volatile-random:随机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volatile-ttl:移除即将过期的key,根据最近过期时间来删除(辅以TTL)
#allkeys-lru: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allkeys-random:随机移除任何key。
#noeviction:不移除任何key,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上面的这些驱逐策略,如果redis没有合适的key驱逐,对于写命令,还是会返回错误。redis将不再接收写请求,只接收get请求。写命令包括:set setnx setex append incr decr rpush lpush rpushx lpushx linsert lset rpoplpush sadd sinter sinterstore sunion sunionstore sdiff sdiffstore zadd zincrby zunionstore zinterstore hset hsetnx hmset hincrby incrby decrby getset mset msetnx exec sort。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lru检测的样本数。使用lru或者ttl淘汰算法,从需要淘汰的列表中随机选择sample个key,选出闲置时间最长的key移除。
# maxmemory-samples 5############################## APPEND ONLY MODE ###############################
#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这种方式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足够用了。但是redis如果中途宕机,会导致可能有几分钟的数据丢失,根据save来策略进行持久化,Append Only File是另一种持久化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持久化特性。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收后都写入 appendonly.aof 文件,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先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先忽略RDB文件。
appendonly no#aof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aof持久化策略的配置
#no表示不执行fsync,由操作系统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速度最快。
#always表示每次写入都执行fsync,以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
#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fsync,可能会导致丢失这1s数据。
appendfsync everysec# 在aof重写或者写入rdb文件的时候,会执行大量IO,此时对于everysec和always的aof模式来说,执行fsync会造成阻塞过长时间,no-appendfsync-on-rewrite字段设置为默认设置为no。如果对延迟要求很高的应用,这个字段可以设置为yes,否则还是设置为no,这样对持久化特性来说这是更安全的选择。设置为yes表示rewrite期间对新写操作不fsync,暂时存在内存中,等rewrite完成后再写入,默认为no,建议yes。Linux的默认fsync策略是30秒。可能丢失30秒数据。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aof自动重写配置。当目前aof文件大小超过上一次重写的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进行重写,即当aof文件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Redis能够调用bgrewriteaof对日志文件进行重写。当前AOF文件大小是上次日志重写得到AOF文件大小的二倍(设置为100)时,自动启动新的日志重写过程。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设置允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避免了达到约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aof文件可能在尾部是不完整的,当redis启动的时候,aof文件的数据被载入内存。重启可能发生在redis所在的主机操作系统宕机后,尤其在ext4文件系统没有加上data=ordered选项(redis宕机或者异常终止不会造成尾部不完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选择让redis退出,或者导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如果选择的是yes,当截断的aof文件被导入的时候,会自动发布一个log给客户端然后load。如果是no,用户必须手动redis-check-aof修复AOF文件才可以。
aof-load-truncated yes################################ LUA SCRIPTING ###############################
# 如果达到最大时间限制(毫秒),redis会记个log,然后返回error。当一个脚本超过了最大时限。只有SCRIPT KILL和SHUTDOWN NOSAVE可以用。第一个可以杀没有调write命令的东西。要是已经调用了write,只能用第二个命令杀。
lua-time-limit 5000################################ REDIS CLUSTER ###############################
#集群开关,默认是不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enabled yes#集群配置文件的名称,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集群相关的配置文件,持久化保存集群的信息。这个文件并不需要手动配置,这个配置文件有Redis生成并更新,每个Redis集群节点需要一个单独的配置文件,请确保与实例运行的系统中配置文件名称不冲突
#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21.conf#节点互连超时的阀值。集群节点超时毫秒数
#cluster-node-timeout 30000#在进行故障转移的时候,全部slave都会请求申请为master,但是有些slave可能与master断开连接一段时间了,导致数据过于陈旧,这样的slave不应该被提升为master。该参数就是用来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断线的时间是否过长。判断方法是:
#比较slave断开连接的时间和(node-timeout * slave-validity-factor) + repl-ping-slave-period
#如果节点超时时间为三十秒, 并且slave-validity-factor为10,假设默认的repl-ping-slave-period是10秒,即如果超过310秒slave将不会尝试进行故障转移
#可能出现由于某主节点失联却没有从节点能顶上的情况,从而导致集群不能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等到原来的主节点重新回归到集群,集群才恢复运作
#如果设置成0,则无论从节点与主节点失联多久,从节点都会尝试升级成主节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10#master的slave数量大于该值,slave才能迁移到其他孤立master上,如这个参数若被设为2,那么只有当一个主节点拥有2 个可工作的从节点时,它的一个从节点会尝试迁移。
#主节点需要的最小从节点数,只有达到这个数,主节点失败时,它从节点才会进行迁移。
#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1#默认情况下,集群全部的slot有节点分配,集群状态才为ok,才能提供服务。设置为no,可以在slot没有全部分配的时候提供服务。不建议打开该配置,这样会造成分区的时候,小分区的master一直在接受写请求,而造成很长时间数据不一致。
#在部分key所在的节点不可用时,如果此参数设置为”yes”(默认值), 则整个集群停止接受操作;如果此参数设置为”no”,则集群依然为可达节点上的key提供读操作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 SLOW LOG ###################################
###slog log是用来记录redis运行中执行比较慢的命令耗时。当命令的执行超过了指定时间,就记录在slow log中,slog log保存在内存中,所以没有IO操作。
#执行时间比slowlog-log-slower-than大的请求记录到slowlog里面,单位是微秒,所以1000000就是1秒。注意,负数时间会禁用慢查询日志,而0则会强制记录所有命令。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慢查询日志长度。当一个新的命令被写进日志的时候,最老的那个记录会被删掉。这个长度没有限制。只要有足够的内存就行。你可以通过 SLOWLOG RESET 来释放内存。
slowlog-max-len 128################################ LATENCY MONITOR ##############################
#延迟监控功能是用来监控redis中执行比较缓慢的一些操作,用LATENCY打印redis实例在跑命令时的耗时图表。只记录大于等于下边设置的值的操作。0的话,就是关闭监视。默认延迟监控功能是关闭的,如果你需要打开,也可以通过CONFIG SET命令动态设置。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EVENT NOTIFICATION ##############################
#键空间通知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订阅频道或模式,来接收那些以某种方式改动了 Redis 数据集的事件。因为开启键空间通知功能需要消耗一些 CPU ,所以在默认配置下,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notify-keyspace-events 的参数可以是以下字符的任意组合,它指定了服务器该发送哪些类型的通知:
##K 键空间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space@__ 为前缀
##E 键事件通知,所有通知以 __keyevent@__ 为前缀
##g DEL 、 EXPIRE 、 RENAME 等类型无关的通用命令的通知
##$ 字符串命令的通知
##l 列表命令的通知
##s 集合命令的通知
##h 哈希命令的通知
##z 有序集合命令的通知
##x 过期事件:每当有过期键被删除时发送
##e 驱逐(evict)事件:每当有键因为 maxmemory 政策而被删除时发送
##A 参数 g$lshzxe 的别名
#输入的参数中至少要有一个 K 或者 E,否则的话,不管其余的参数是什么,都不会有任何 通知被分发。详细使用可以参考http://redis.io/topics/notificationsnotify-keyspace-events "e"############################### ADVANCED CONFIG ###############################
#数据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entries用hash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value大小小于等于hash-max-ziplist-value的用ziplist,大于hash-max-ziplist-value用hash。
hash-max-ziplist-value 64#数据量小于等于list-max-ziplist-entries用ziplist,大于list-max-ziplist-entries用list。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value大小小于等于list-max-ziplist-value的用ziplist,大于list-max-ziplist-value用list。
list-max-ziplist-value 64#数据量小于等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iniset,大于set-max-intset-entries用set。
set-max-intset-entries 512#数据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entries用zset。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value大小小于等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iplist,大于zset-max-ziplist-value用zset。
zset-max-ziplist-value 64#value大小小于等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稀疏数据结构(sparse),大于hll-sparse-max-bytes使用稠密的数据结构(dense)。一个比16000大的value是几乎没用的,建议的value大概为3000。如果对CPU要求不高,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建议设置到10000左右。
hll-sparse-max-bytes 3000#Redis将在每100毫秒时使用1毫秒的CPU时间来对redis的hash表进行重新hash,可以降低内存的使用。当你的使用场景中,有非常严格的实时性需要,不能够接受Redis时不时的对请求有2毫秒的延迟的话,把这项配置为no。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可以设置为yes,以便能够尽可能快的释放内存。
activerehashing yes##对客户端输出缓冲进行限制可以强迫那些不从服务器读取数据的客户端断开连接,用来强制关闭传输缓慢的客户端。
#对于normal client,第一个0表示取消hard limit,第二个0和第三个0表示取消soft limit,normal client默认取消限制,因为如果没有寻问,他们是不会接收数据的。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对于slave client和MONITER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256mb,又或者超过64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对于pubsub client,如果client-output-buffer一旦超过32mb,又或者超过8mb持续60秒,那么服务器就会立即断开客户端连接。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redis执行任务的频率为1s除以hz。
hz 10#在aof重写的时候,如果打开了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开关,系统会每32MB执行一次fsync。这对于把文件写入磁盘是有帮助的,可以避免过大的延迟峰值。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7. 其他问题

7.1 centeros的redis-cli命令不生效解决方法

如果你已经安装了redis服务器,并且已经启动,但是redis-cli命令无法生效,分析,命令未加入环境变量。那就给redis命令加入环境变量中:
注意点:redis安装目录会有不同,注意下面的PATH的变量设置,由于我的redis是自己编译的,安装在/usr/local/redis目录下,如不同,请修改。务必注意!!!更改后敲入对应命令行:

 echo 'export PATH=/usr/local/redis/bin:$PATH' >> /etc/profilesource /etc/profile

7.2 Could not connect to Redis at 127.0.0.1:6379: Connection refused

在使用Redis时,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客户端打不开,原因是需要先开启服务端
先开启服务端,再去连接客户端

[root@localhost bin]$ ./redis-server redis.conf

7.3 DENIED Redis is running in protected mode报错解决办法

如下所示,程序连接redis报错,根据错误信息,redis运行在受保护模式,需要redis命令行下作设置:config set protected-mode no。

redis.clients.jedis.exceptions.JedisDataException: DENIED Redis is running in protected mode because
protected mode is enabled, no bind address was specified, no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is requested to
clients. In this mode connections are only accepted from the loopback interface. If you want to
connect from external computers to Redis you may adopt one of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1) Just disable
protected mode sending the command ‘CONFIG SET protected-mode no’ from the loopback interface by connecting to Redis from the same host the server is running, however MAKE SURE Redis is not publicly accessible from internet if you do so. Use CONFIG REWRITE to make this change permanent. 2) Alternatively you can just disable the protected mode by editing the Redis configuration file, and setting the protected mode option to ‘no’, and then restarting the server. 3) If you started the server manually just for testing, restart it with the ‘–protected-mode no’ option. 4) Setup a bind address or an authentication password.NOTE: You only need to do one of the above things in order for the server to start accepting connections from the outside.

7.4 Linux重启后Redis数据丢失解决方案

https://www.cnblogs.com/fanshuyao/p/7222011.html

7.5 /var/run/redis_6379.pid exists, process is already running or crashed

安装启动service redis start时报错 /var/run/redis_6379.pid exists, process is already running or crashed
解决办法:

rm -rf /var/run/redis_6379.pid

之后再重新启动即可

8. 相关文章

  • redis集群搭建
  • 华为云两台机器内网互联

参考文献:
https://www.cnblogs.com/hunanzp/p/12304622.html

https://www.cnblogs.com/zhxilin/p/5892678.html

https://www.cnblogs.com/xyinjie/p/9444280.html

https://blog.csdn.net/xiaofei_hah0000/article/details/52214592

redis:Could not connect to Redis at 127.0.0.1:6379: Connection refused错误解析
https://blog.csdn.net/qaz18201142158/article/details/107260181/

纠正对REDIS参数 『bind』与『protected-mode』理解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23456/article/details/111314475

Linux安装部署Redis相关推荐

  1. linux安装运行redis

    redis是一个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个存储键值对的数据库,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值(value)可以是字符串(String).哈希(Hash).列表(list).集合(sets)和有序集合(so ...

  2. centos 启动一个redis_linux环境下安装部署redis服务器

    概述 Redis是Remote Dictionary Server的缩写.他本质上一个Key/Value数据库,与Memcached类似的NoSQL型数据库.今天把之前在生产环境下安装部署redis的 ...

  3. linux安装部署apache+subversion+jsvnadmin

    linux安装部署apache+subversion+jsvnadmin 1.apache网页服务器(注意不是tomcat) 2.subversion版本控制(svn服务器) 3.jsvnadmin项 ...

  4. Linux安装部署FTP服务器

    Linux安装部署FTP服务器 本文章会将安装FTP服务器的步骤以及一些遇到的问题来记录下 因为项目中要与第三方对接数据,需要用到FTP服务器以提供他们每天上传数据,因为之前在本地的VMware虚拟机 ...

  5. 如何在linux部署pdf文档,LINUX安装部署文档.pdf

    LINUX 安装部署详解文档 文档内容简介: 一:详解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二:安装LINUX ---------------------------... 三 ...

  6. linux下部署redis主从,Linux下安装Redis及Redis主从同步配置

    一 ,Linux安装Redis 1.我们先配置redis的 yum 源 , 很多软件的找不到 yum 源 我们可以使用 EPEL 找到很多软件的yum源 2.使用命令 yum install epel ...

  7. Linux安装部署docker habor私服

    1.安装部署docker服务 2.安装部署docker-compose 下载页面: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 下载docker-compos ...

  8. weblogic 正在启动 wsee服务_详解LINUX安装部署weblogic集群--第二部分

    概述 续一下前几天说的安装部署weblogic集群部分,前面介绍了在每台服务器(ABCDE)安装weblogic软件,下面只在A服务器创建域,最后再拷贝到其他服务器即可. 使用Domain Confi ...

  9. linux安装部署Hive详细教程

    目录 1.Hive介绍 2.先决条件 3.软件包下载 4.解压安装包到指定的目录 1.Hive介绍 hive是一个构建数据仓库的工具,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多台服务器上安装. 2. ...

最新文章

  1. 用Unity和Playmaker创建一个限时游戏 Creating a Time Limit game with Unity and Playmaker
  2. hive sql 报错后继续执行_Hive迁移Presto的技术实践
  3. 手把手带你入门Java中File类
  4. 如何构造天然满足某些约束的神经网络?
  5. window下部署ELK(6.2.2系列)
  6. mongodb备份oplog_MongoDB 备份(mongodump)与恢复(mongorestore)
  7. 基于RBAC模型的通用企业权限管理系统
  8. 高性能mysql 第10章 复制
  9. mysql语句修改zencart产品原价为特价的倍数
  10. 关于将表单上传到服务器
  11. 冲浪科技获Ventech China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发力自动驾驶行业
  12. [转载] python基于内置的SimpleHTTPServer来搭建简易的FTP服务器实现局域网内文件共享
  13. poj 1222 EXTENDED LIGHTS OUT 高斯消元
  14. android个人理财通项目实训计划书
  15. MySQL 线程池[2021-06-26]
  16. 2017年技术分享会 - 大数据前沿技术分析与应用
  17. L08-Linux解决Device eth0 does not seem to be present,delaying initialization问题
  18.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范例_互联网创业大赛优秀作品_ 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作品...
  19. 获取UNIX主机当前时间的函数
  20. js在打开新页面的时候用新的标签页打开并且在关闭打开的页面的时候刷新父页面的方法...

热门文章

  1. 社区团购引发热议,这种模式要怎么运作?
  2. Java中的栈内存和堆内存
  3. 人机交互-4-评估之观察用户
  4. python实现颜色检测、轮廓检测、颜色追踪
  5. vue 实现添加标签删除标签
  6. 【苹果相册】输入开辟关系alias code=“echo “run应用领域
  7. 从3D打印成本来看3D打印的预测
  8. 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发布《第一届第六次主任委员会议公报》
  9. Excel 为多个页签快速生成目录及返回目录详细方法
  10. 在家办公都要半个多月了,快要逼疯了,就再谈谈这个在家办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