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字节数

说明

Protocol Identifier(协议ID)

2

总是为0

Protocol Version(协议版本)

1

STP(802.1D)传统生成树,值为0;

RSTP(802.1W)快速生成树,值为2;

MSTP(802.1S)多生成树,值为3;

Message Type(消息类型)

1

指示当前BPDU消息类型:

0x00为配置BPDU,负责建立,维护STP拓扑;

0x80为TCN BPDU,传达拓扑变更;

Flags(标志)

1

最低位=TC(Topology Change,拓扑变化)标志,最高位=TCA(Topology Change Acknowledgement,拓扑变化确认)标志

Root Identifier(根ID)

8

指示当前根桥的RID(即“根ID”),由2字节的桥优先级和6字节MAC地址构成

Root Path Cost(根路径开销)

4

指示发送该BPDU报文的端口累计到根桥的开销

Bridge Identifier(桥ID)

8

指示发送该BPDU报文的交换设备的BID(即“发送者BID”),也是由2字节的桥优先级和6字节MAC地址构成

Port Identifier(端口ID)

2

指示发送该BPDU报文的端口ID,即“发送端口ID”

Message Age(消息生存时间)

2

指示该BPDU报文的生存时间,即端口保存BPDU的最长时间,过期后将删除,要在这个时间内转发才有效,如果配置BPDU是直接来自根桥的,则Message Age为0,如果是其他桥转发的,则Message Age是从根桥发送到当前桥接收到BPDU的总时间,包括传输延时等。实际实现中,配置BPDU报文经过一个桥,Message Age增加1

Max Age(最大生存时间)

2

指示BPDU消息的最大生存时间,也即老化时间

Hello Time(Hello消息定时器)

2

指示发送两个相邻BPDU的时间间隔,根桥通过不断发送STP维持自己的地位,Hello time 是发送的间隔时间

Forward Delay(转发延时)

2

指示控制listening和learning状态的持续时间,表示在拓扑结构改变后,交换机在发送数据包前维持在监听和学习状态的时间

STP 选举流程:

1.选举根桥2.非根交换机选举根端口3.每个线路选举指定端口4.阻塞非根,非指定端口

选举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阻塞端口都以下面的规则来选,都是越小越好,这些信息在BPDU中都有。

比较规则:

1.bridge ID:   优先级(默认32768) + MAC地址2.Cost路径开销  根据接口带宽比例计算3.port ID:    优先级 (默认128)+ 端口号

根桥选举:

1.选根桥:每个交换机假设自己为根,互相发送BPUD报文,然后通过比较规则竞选根桥

2.选根端口:每个交换机根据接收由根桥发送的BPDU中的开销来选举根端口(最优路径),交换机接收累加开销,转发不累加

3.选指定端口:每条链路根据比较规则来选出指定端口,每条链路必须有指定端口。

4.选阻塞端口:除了根端口,指定端口,剩下的为阻塞端口

下面是华为设备STP  的配置BPDU

从这里可以分析出,该端口的端口号是2,据开销20000可知千兆口,所以为G0/0/2

很明显该端口所属的交换机不是根桥,并且是根桥的邻居。BPDU类型是配置BPDU。

下面看下当某条链路断开时,发生了拓扑变化的BPDU报文

比如有一台交换机,一个端口为根端口,另一个为阻塞端口。如果根端口被关闭了

那么阻塞端口会发送一个拓扑变更BPDU的报文给相邻的交换机,这个BPDU类型为:TCN

而相邻的交换机会向这个阻塞端口发送一个确认拓扑变更的BPDU,这样阻塞端口就知道自己的消息被收到并将会传达。

这个BPDU类型为 TCA,同时相邻的交换机就会把继续把 TCN 向根端口方向转发,之后也会收到上层交换机发来的TCA确认接收报文

如果根桥收到了这个由阻塞端口传来的TCN,便会下发拓扑变更BPDU其类型为TC,每台收到此TC报文的交换机都会将自己的MAC缓存表刷新或减低过期时间。

然后再向下传达这个TC报文。

STP BPDU报文相关推荐

  1. STP——BPDU报文

    目录 BPDU作用 BPDU报文 BPDU相关计时器 BPDU类型-4种 BPDU标记域 BPDU作用 STP每隔2s会发送一次BPDU报文,非根桥连续三次没有收到BPDU,表示发生故障 BPDU主要 ...

  2. 网络服务——生成树技术STP的BPDU报文详解

    文章目录 一.STP的简介 1.由来 2.基本概念 二.STP的监测协议-BPDU报文 1.BPDU报文内容 1.1.根ID 1.2.根的路径开销 1.3.端口ID 2.经过BPDU报文之后四个步骤 ...

  3. STP的BPDU报文类型

    STP的BPDU报文类型一共有两种,分别是配置BPDU报文(BPDU报文中的BPDU类型值为0x00)和TCN BPDU报文(BPDU报文中的BPDU类型值为0x80),下面为大家详解介绍这两种类型B ...

  4. 【STP生成树】(桥ID、根桥、cost、RPC、接口ID、BPDU报文格式、端口选举举例)-20211216.20211217

    目录 一.生成树STP技术背景 1.前言 2.二层交换机的冗余性与环路 二.生成树协议 1.生成树协议​​ 2.生成树能动态感知网络拓扑的变化,调整阻塞或放行端口 生成树: 通过交互报文感知网络拓扑的 ...

  5. 华为网络篇 BPDU报文格式-11

    目录 一.BPDU格式 二.Configuration BPDU 三.TCN BPDU 一.BPDU报文格式 STP协议是使用STP协议帧来建立与维护STP树的,在网络出现物理拓扑发生变化时重建新的S ...

  6. 以太网 STP临时环路的产生、STP BPDU的转发过程、根桥故障案例分析。

    2.10.2 以太网 传统STP生成树(STP临时环路.STP BPDU的转发过程.根桥故障案例) 传统STP生成树 2.10.2 以太网 传统STP生成树(STP临时环路.STP BPDU的转发过程 ...

  7. STP——BPDU格式及字段说明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是根据IEEE 802.1D 标准建立的,用于在局域网中消除数据链路层物理环路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通过彼此交互信息发现网络中的环路 ...

  8. 以太网 传统STP生成树的BPDU介绍、STP端口状态介绍与切换过程,STP详细的工作过程。

    2.10.1 以太网 传统STP生成树(STP BPDU.STP端口状态.STP工作过程) STP生成树协议的之间的交互通过STP BPDU(根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

  9. STP理论02-BPDU(STP)

    STP理论02-BPDU(STP) 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了桥 ID.路径开销和端口 ID 等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是通过 BPDU 协议报文传输. 1).配置 BPDU 是一种心跳报文,只要端口使能 ST ...

最新文章

  1. stm32之GPIO
  2. 磁盘配额 挂载 和yum源的配置
  3. android自定义滤镜,【Android】自定义View那点事(三)ColorFilter篇
  4. React开发(150):判断方法有避免报错
  5. 【LeetCode笔记】15.三数之和(JAVA、双指针)
  6. MVC Json方法里的一个坑
  7. python视频教程哪个好-Python教学视频哪个好?老男孩Python培训
  8. 多ubuntu主机远程桌面连接方案
  9. AMD、ARM、Intel、Qualcomm
  10. python重新安装ssl_python3安装文件遇到ssl未安装问题
  11. 每次打开Photoshop显示失败恢复文件清理方法
  12. linux中ifconfig无法显示ip地址
  13. Delphi2010 的Google在线翻译
  14. 爱是一种遇见 一种心疼
  15. 外星人游戏本哪一款好?追求完美体验首选X系列
  16. [杂谈][原创]海康威视H99 pro私有云盘使用体验
  17. 开发出差申请审批单时碰到的问题
  18. Linux的历史----Linux内核剖析(一)
  19. HTML实现九宫格延伸特效
  20.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电源简介

热门文章

  1. [IOS APP]西藏生死书
  2. linux内部网关协议igp,在自治系统内部的各个路由器之间,运行的是内部网关协议IGP。早期的IGP叫做【11】 ,它执行 【12】 。_考题宝...
  3. DOM2和DOM3——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三版第12章知识总结
  4. 使用Qt进行音视频播放
  5. 计算机网络设计前三层实验,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
  6. c# 无法加载DLL“SQLite.Interop.dll”,: 找不到指定的模块。 (异常来自 HRESULT:0x8007007E)
  7. 数据安全被篡改的风险分析解决方案
  8. MPEG-2压缩编码的视频基本流
  9. 从制造到智造,用友U9 cloud2022成为制造业专精特新高效增长新引擎
  10. 吴军博士系列书籍读后感(《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