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Spike 编辑|Jerry Crypto

编者按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Web3的世界里:去中心化技术,大众所欲也;应用价值,亦大众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本文将尝试解析我们所憧憬的Web3景象与现实的生态建设之间的鸿沟,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破局路径。全文将分为上篇·悖论和下篇·破局分别发布。

上篇·悖论

在Web3滚滚席卷而来的概念狂潮中,一系列奇思妙想的DAPP生根发芽,在去中心化思想滋养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NFT
DEX Uniswap
Compound、Maker、Aave
USDC、DAI
Filecoin
Lab DAO
Toucan
Golden
Radicle
Helium
……

然而,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CloudFlare一崩溃,预言机停止吟诵,JY所无法撮合……大部分项目折戟成沙。

为什么去中心化的底层架构支撑不起符合大众使用习惯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区块链的升级概念诞生不出Twitter、facebook这样的顶级应用?
为什么关注用户隐私的加密世界无法包裹丝滑的用户体验?
为什么Web3应用程序无法形成飞轮效应滚滚向前?

虽然有这么多灵魂拷问,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几乎没人停下思考:理想的去中心化设计和现实的应用生态建设之间有怎样的鸿沟?

Web3带给我们产业迭代、时代变迁乃至社会进化的宏大愿景,可谓一个伟大而冒险、自上而下的顶层社会变革设计。作为加密世界建构的思想图腾和行动纲要,Web3的去中心化社会理念具有革命性——过往社会变革往往是自上而下设计,并带来不断反复和冲突;在去中心化社会理念下,Web3的社会实践却呈现以自下而上“涌现”,类似蚁群或蜂巢的“自组织”系统。

可是从现实层面来讲,Web3缺失落地实践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虽然任何一次与社会变革关联的重大技术都脱离不了市场、财富、利益的蕴化与赋能,但加密世界的发展史却完全被财富欲望所穿透,上至项目开发者、工作室、投资机构,下至投机者、hodler等所有加密生态主要参与者。

以自下而上的Web3应用生态建设来支撑的产业迭代、时代变迁和社会进化,与加密世界的各方利益博弈,让这一切陷入了“悖论”。

VC:Web3背后的隐形推手

以Token之手,以建设为名

现有互联网产业架构说到底还是“规模换增长,流量换估值”的线性关系;但Web 3不存在中心载体,不能用以往估值逻辑来评价投入产出比。Web 3所有的商业模型和产品设计都需要重构,由一个非线性关系来打破临界点,并达到相当规模的用户数量——这种模式可以类比于人类大脑通过各种神经突触相互链接,最终产生复杂思维。

这种去中心化的重构代表个人与企业的分野将逐渐缩小,每个人、每个小微企业,甚至任何社会团体的商业价值都可以被挖掘(Token),被传输(Web 3社交),并且相互间的关系可迁移(社交图谱)、可存储(IPFS)。

但是,现阶段Web 3.0存在的问题明显:

1.缺乏真实使用需求挖掘:

Web 3.0主要靠抄Web 2.0的创意,频繁推出各类中心化服务的去中心化版本,缺乏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挖掘。比如,我们不是想要一个去中心化版的Twitter,我们只是想要一个能保留社交关系、内容可NFT化、平台抗审查,并且可以保护我们隐私的社交协议。

2.用户以谋利为第一动力:

用户不是出于使用价值和真实场景使用产品,而是以谋利为目的,这也是X2E及其仿盘项目层出不穷的原因。但是这种模式只能在创业阶段吸引到淘金者,不会留下真实的用户群体。

如果要坚定做多Web 3,没有长期投入无法看到回报,至少需要商业模型成型才可以得到果实。只有诞生出全民应用的时候,才是Web 3真正破局的时候。但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DeFi用户大概400万人,NFT在OpenSea活跃用户约为50万,Web 3社交协议大概不到1万用户。

为什么Web 3实际用户规模如此小——因为VC助推下的Token机制。

Web 3的Token机制成为机构和VC的蓄水池,并且不用负任何责任。这里存在一个Bug机制,让传统机构可以利用Token攻击套利。

为什么Token机制无法带来实际用户规模?理性人认为:有些行为并不是在市场机制下的自发行为,恰恰是被人为干涉和创造出来的。

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可能确实会在乎隐私、数据安全这些内容,但最重要的是满足对搜索的需求,这是Web 3建设路径不能等同于DeFi和NFT的根本原因,一个产品使用价值应该优先于价格机制。

比如用户使用EthSign进行商业合同的签署,最看重的是合同的不可篡改性,这是Web 3产品优于其他工具的核心优势,用户完全不需要了解上链和智能合约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知晓这可以让合同进行永久存档。

图源:EthSign

众所周知,市场是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去行动的,但目前的市场是基于他人的利益最大化在起舞——这根逗猫棒叫做Token。让我们用一张图片来看看这个Token加持下的演化流程。

空壳: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

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空壳化结构蛀空了Web 3的发展脊柱。

当我们在谈论Web 3时,涉及有关这一主旨的全部概念——从社交图谱、创作者经济到SaaS和协作工具,似乎已经全部完备,只待一声令下,Web 3就会迅速占据网络世界成为基础设施。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CloudFlare一崩溃,预言机停止吟诵,JY所无法撮合……

我们猛地发现,在Web 3的概念之下,在底层公链的支撑下,原来还有更底层的互联网协议在运作。在Web3的宏大愿景之下,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横亘在理想和实践的差距:Web 3只是个空壳。

Web 3的底层仍旧是传统基础设施

没有一个现象级的应用的现实,Web 3生态的飞轮效应就无法滚动起来。

目前我们只有Web 3对Web 2的拙劣模仿,可是我们需要做到保护隐私、数据可携带、社交可迁移等特质,就需要区块链、DeFi、NFT的参与,这才是有真实的使用需求的应用。

为什么Web 3应用会缺乏真实的使用需求?——道理很简单,因为产品不好用。这背后是因为优质开发者极度稀缺导致的。Web 3生态表面上稀缺的是用户,但以目前的Web 3使用者数万量级来计算,探索性应用都较少,仍旧需要更多技术性、基础性开发工具的建设。

主流开发者涌入JY所等现金流充裕的赛道所使用的语言基本是Java、Go、Javascript等,而只有在涉及链上交互部分才会使用Rust、solidity等。如果他们认识不到Web 3的伟大意义,那么蓝图无人施工,永远无法成真。

在熊市到来之际,coinbase、bybit甚至会进行裁员,这些开发者会重新流失,进一步恶化Web 3开发力量。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优质开发者对新工具、新技术的带动力量是巨大的,但目前的态势是将他们在挤出Web 3基础设施开发领域。Web 3生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但缺人才东风。

未来:谁是躬身入局者?

我们简要概括Web 2/3之间的关系——希望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探索Web 3的未来图景。

基础硬件目前一致:依旧是桌面端和移动端。Meta的VR设备并未与区块链技术或者链游产生直接联系,GameFi主要还是网页端和客户端为主并未广泛接入VR等设备,这是一个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一个关键点。VR设备还在铺设更广泛的使用路径。

底层协议正在分化:网络底层并未完全抛弃HTTP、浏览器、TCP/IP等协议,但是UX/UI正在变化,美丑暂且不论,反正都以“赛博朋克”为主要取向,换句话说,公链作为通信协议,与IPFS作为数据库的模式并未完全取代现有的通信协议和中心化数据库。

目前的Web 3.0以概念为主:互联网+再进化–> Web 3.0+,如果这是必然发生的故事,那么就可以认为Web 3.0概念作为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向现实世界的延伸。

产品仍在迭代研发进程中:Web 3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再固定化,会进入一个充满流动性的时代:本质上,门票用过一次不再使用,营销服务也可以用完即止,只要在于买卖双方达成共识,可以称为Token即服务。

只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现,现在谈论Web 3.0的主要有三类人:

第一类:传统互联网大厂从业者

现在他们在跃跃欲试,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流量模式已经到头了,在集体内卷的大厂中,已经有人准备驶入新航道,但是他们不改变思维的话,就会如同Facebook的Libra,或者所谓的联盟链技术一样。

第二类:crypto native

这类人或起步于公链,如Flow开始标榜自己是Web 3公链,或起步于DeFi/NFT/Metaverse项目组织,或是从大厂、机构中跳出来参与到Web 3的建设中。他们是目前最主力人群,如同开发Lens Protocol的Aave团队一样,大家都要学会拥抱变化。

第三类:传销的变种

传销的本质是产品模型在本质上无法盈利,在实操上均以拉人头为主的融资运营模式。此类人群不会对产品建设产生真正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声量最大,希望能尽可能拉拢人群参与其中,普通人在被骗后就会产生“Web 3=骗局”的刻板印象。

只有第二类人群成为主力,并且在未来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人们进入到这个神奇的空间,发挥人类聪慧的大脑,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使用场景。

Web 3的适应速度是超快的,要相信新产品模型的迭代速度,比如Nansen已经和Google Cloud合作提供实时市场数据。这就像是打不过就加入,Web 2和Web 3之间并不是隔绝的,而更像是双生子,Web 3给Web 2也留下了适应进化的时间。

双方能达成合作的契合点在于,“Nansen 表示,数据将帮助做市商、对冲基金经理和资管经理训练他们的算法来预测市场走势、生成报告、指标等。”当新趋势成型,更多的主流群体就会参与其中,这是好的开端。

我们会在接下来谈谈未来的Web 3产品究竟会长什么样——产品是Web 3能否重构下一代互联网的最基本的载体。认知是我们的灵魂,产品是我们的实体。最终,“Web3悖论”的突破路径还是要从开发者为加密生态提供用户可用的产品开始。敬请期待下篇。

解析“Web3悖论”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上篇·悖论)相关推荐

  1. 解析“Web3悖论”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下篇:破局)

    撰文|Spike 编辑|Jerry Crypto 编者按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Web3的世界里:去中心化技术,大众所欲也:应用价值,亦大众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本 ...

  2. 解析「Web3悖论」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Web3的世界里:去中心化技术,大众所欲也:应用价值,亦大众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本文将尝试解析我们所憧憬的Web3景象与现实的生态建设之间的 ...

  3. 学术论文中的“影响机制”、“影响机理”、“影响路径”等有什么不同?

    学术论文写作中,需要使用专业名词和固定表述,保证学术论文的严谨.这就给许多刚刚接触论文写作的同学带来困难,本文主要针对"影响机制"."影响机理"."影 ...

  4. JAVA解析html文档,替换img图片路径成base64编码,并将文章存入数据库

    转载自  JAVA解析html文档,替换img图片路径成base64编码,并将文章存入数据库 开发环境:struts2+ spring + hibernate 数据库:oracle 需求:在HTML编 ...

  5. Web3 开发者平台 Infura 的用户数突破 35 万!

    由 ConsenSys 推出的 Infura 提供了世界领先的区块链开发工具套件,其用户基数已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 250%,从 10 万人增加到 35 万人. Infura 平台提供 API ...

  6. 悖论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索洛悖论”悖论 计算机影响随处可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拿"索洛悖论"讽刺新经济的人变少了,或者说主流经济学家这方面的亢奋被抑制住了.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和oecd官方的生产率统计中,ict的影响已经随处可在了. ...

  7.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政府建设: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

    数字政府的兴起是政府部门对经济演进到数字形态的自我适应,也是我国深化改革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数字经济条件下市场体系的特征变化及面临挑战,本文提出,数字政府赋能的核心在于增进市场机能,进而更 ...

  8. 深入解析美团外卖Flutter-架构演进之路(上篇),2021Android研发必问高级面试题

    全局变量和静态成员变量,这些变量 不会在热刷新时更新. 修改了main函数中创建的根控件节点,Flutter在热刷新后只会根据原来的根节点重新创建控件树,不会修改根节点. 某个类从普通类型转换成枚举类 ...

  9. 复杂网络研究:让世界变得简单

    获奖者合影 一个行踪不定的犯罪嫌疑人,怎么才能最快地把他抓捕归案?原来基本都是靠人耗费大量时间,通过监控视频分析和明察暗访把他找出来.如今,科学家使出"高招",通过社交网络的人类行 ...

最新文章

  1. 十五天精通WCF——第六天 你必须要了解的3种通信模式
  2. Linux中常用的查找文件的命令
  3. CSS基础「五」定位
  4. mysql 开启binglog
  5. springboot分页展示功能_基于SpringBoot从零构建博客网站 - 分页显示文章列表功能...
  6. Machine Learning - III. Linear Algebra Review线性代数 (Week 1, Optional)
  7. ZStack的VPC特性详解及实战
  8. GIT GUI(git的可视化工具)
  9. 超变单职业传奇脱机辅助制作视频教程
  10. MAC中SPSS无法打开数据
  11. 安全优雅的RESTful API签名实现方案
  12. datasupport类删除_关于xcode:我可以从iOS DeviceSupport删除数据吗?
  13. 悬挂缩进 java,c#Word Interop - 设置段落缩进
  14. 微信小程序消息通知简单Demo
  15. php 没有后缀名下载,javascript - 没有后缀名的链接?
  16. 如何用思维导图软件做进度计划?
  17. linux命令---dstat
  18. springCloud Euraka知识讲解、问题解决方案、优化方案
  19. 我的第一个C#程序-智能拼图图示
  20. 应用Win7优化大师,备份与还原系统激活文件。

热门文章

  1. python 网络唤醒电脑WOL
  2. 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
  3. 贪心算法---礼堂的安排
  4. 潘多拉盒子 使用 hd-idle 硬盘休眠设置
  5. 为企业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6. 避免论文查重小窍门五则
  7. C语言网:神奇的fans
  8. 漏洞深度分析|Thinkphp 多语言 RCE
  9. 关于mysql group by后取指定的数据留下来
  10. python使用loaddata_Python data.load_data方法代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