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谓“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古希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人合一”思想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处,但本质上仍有一定差异。中国传统的学说认为:要达至天人合一,必须经过一定的修炼才可以达成;在古希腊,“神人合一”是只有具特殊能力的“法师”(sorcerer)才可以做得到;而在基督教,他们认为世人都是上帝的儿女,人只要向在天上的父亲祷告,天父就必会聆听,无需修炼而可以“直上天庭”;伊斯兰教的观点与基督教近似。目前的脑部研究显示,这些体验与顶叶的关闭有关。

辩证唯物主义的天人合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

二、

道家、儒家与佛教思想的异同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广义的“儒家”概念包括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儒家学说;广义的“道家”不仅指学术派别的道家,也应包括道教。因为前者在秦汉以后,作为学派己不复存在了。其思想观念主要是通过以后的道教来体现的了。所以,其中带上了浓郁的宗教神学色彩。“释”就是指从印度传入中国而又中国化了的佛教。其教义思想的核心是否定现实人生,以达涅槃境界,实现重生的目的。

        儒家重名节,轻生死,尚权势,崇德治。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但孔孟都认为他们的“仁义”与生命价值并没有必然矛盾。因此,孟子也说“嫂溺叔援,权也”。说明孟子也有珍爱生命的价值选择。但他们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最终还是成了传统文化对全社会的价值要求,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吃人礼教”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道家为了摆脱物质对精神自由的羁绊,要求去欲不争,返璞皈真,以达到“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精神状态。

       佛家为超脱世俗的苦海,悟得佛法的真谛,通过修行灭欲,以达六根清静。

       不管儒家义理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克己复礼”,还是道家的“淡泊明志”与佛家的清心寡欲,在道德价值观的取向上,他们都选择了禁欲、无私的行为准则。表现为对人的种种自然欲求在权利上的法律否定。这就是马克思曾痛斥的:“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华夏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由各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化所构成。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长期各领风骚,争相用世。自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并以儒家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兼蓄佛教修炼的思想,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在宗教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化的泛神化的天人体系。

       华夏文化历来都重视人生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培养造就理想高尚的君子人格。主张通过道德规范,而不是靠宗教信仰来达到高尚的人格。这与西方传统有很大差异。

       所谓人格,即是指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的道德品质、意志和性格的总称。华夏民族的理想人格是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人格。一个积极有为、独立进取、自尊自重、内敛自省、诚实宽厚、勤俭节用、顺应自然、出污泥而不染,立功立德、忧国忧民的仁人君子风貌。这样一个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道德原则就是法律,它是至高无上的。这使古中国成为一个泛道德主义盛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会产生假道学、伪君子的现象。因此,老子发出“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为不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为不美”的警示。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利弊之争,自古以来就纷纭不断。在今天,我们也应注意发扬传统道德人格的积极因素,变革旧的陈腐的价值观念,并注意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并为之服务。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相互渗透。从认识论讲,都注重整体的领悟和类比联想。孔子“尚仁”,但从未对“仁”下过定义,只是从整体出发,通过一些类比,领悟来认识“仁”。比如“仁者爱人”、“仁者人也”等。老子“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语道之从整体到局部的领悟方式。禅宗强调“自悟”、“顿悟”,比印度佛教所讲的慧根要深刻得多。这种中国本地佛教融汇了汉文化的整体领悟的妙法,又反过来对儒、道思想方法产生了影响。

儒、道主张“守中、和谐”,热爱生命,重土怀乡,重人轻鬼神,民本思想,反对重刑苛赋,而老子是以自然主义思想为主,孔子是以德治人的思想为主。老子、孔子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但在对待周礼的问题上,老子是激进的反对者而孔子则是温和的保守者。在立论上,孔子是正面立论,主张“名正言顺”。老子是从反面立论,主张“反者道之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仁德之治。老子的道是指形而上的自然天道,孔子的道是指伦理典范。老子崇尚自然、老子关注礼制;老子尚“慈”,孔子尚“仁”。

《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为五帝三王治世之术”。这些儒家倡导的礼乐刑赏制度,被称作是忠孝贤智之道,文武明察之端。用之则天下大治,反之则天下大乱。甚至后来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儒家认为法制,舆论,制度都应为权势让路。而解决这种“潜规则”所必然会带来的恶弊,只有靠“德治”来解决。所以,老子认为“礼”是最后一块遮羞布。老子与孔子的政治观上的最大分歧莫过于对“礼”的认识上的分歧了。《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中指出:“夫礼,所以整民也”。即是说,造作出的礼法,不过是要求老百姓去施行的整老百姓的东西。“礼”,不过是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条件下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其目的主要是约束人民不去犯上作乱。因此上,儒家的“德治”,不在于律己,而在于示人。他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君子人格,导致了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大量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老子认为:不能守道了,就会去守德,德守不住了,就会去守仁,仁也守不住了就会去守义,义守不住了就只好以礼法来约束人们了。比如,周礼本就是以人的年龄来制定礼法的。《礼记.曲礼上》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但是,周礼的缔造者,周文王首先就没按他的周礼行事。他十五岁时就生了武王,而在武王之前还生了个伯邑考。可知,周文王大约十二三岁时就早婚了。因此,有后人批评文王首先就不自正。是“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岁而生武王,非法也”(《淮南子.汜论训》)。

所以,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礼的起源本身就源于诚信的淡泊。老子在五千言中没有列举一位所谓先贤圣哲的名或事,也没有引用西周以来官方的典籍训诰,就是缘于此。孔子则苦心孤诣地奔走呼号“克己复礼”,他认为:“无礼必亡”。用法律治国,虽可制约人们的犯罪,但不会让人有羞耻心。用“礼”来进行统治,人们既有羞耻心,又会规规矩矩。

由此可见,诸子百家在长短之术、勾距之学、谋略之道、通权达变、谈权言谋、经世致用方面,举寓丰富的辩证观,真有点像今天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中的正反辩方,大放异彩。唐代赵蕤著的<<长短经>>的是非之论,可谓集大成者。国家大事,竟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让人读后真有点是非曲直难以辨识之感。料想,古代君王,在这或然率极高的重大问题面前,齐乎?楚乎?稍一有误,便成家国之祸。然而,要想在两可之间择其善者而从之,真得考校决策者的睿智。而决策之后的孰对孰错,只有“出水才看两腿泥”了。

由于文化因素以及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释、道的对立和融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儒家学派一方面积极主张“修齐治平”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留有余地,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连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孔子也时刻不忘“吾道不行,欲乘桴泛于海”。这就成为后世儒生们在名利场不得志的时候,被迫参与“割去世累,归隐山林,优游恬淡”的道家生活。

故而,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从政的儒生们“白天是儒家的,晚上却是道家的”。而汉魏以降的道家学派中的许多人士,虽身处山林,却心系“庙堂”,甚至在画符念咒,炼丹修仙之时,也要念及“人间臧否,政事得失”。如萧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五代宋初的道士陈抟等。中国古代的儒生大多是儒道兼修的。入世时是儒家,出世时是道家。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儒学在统治者的推行下,己在社会上居于主导地位。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否定现实人生,而达涅槃境界。这与儒家倡导的政教人伦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只好把自己的宗教观念作以大幅度的修改,使之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一方面,尽量避免与儒道在理论上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大量吸取在中土流行的卜筮、望气、图谶、服气、咒术、守一、房中术等术数,把自己打扮成本土文化的另一支,让汉魏时的王公贵胄们,庶民百姓们都以为佛教是本土文化之一。据《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汉桓帝也是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魏晋时,佛教依傍玄学,大量袭用老庄词义来解释佛学,形成“六家七宗”的般若学。南北朝时,儒学渐衰,道学在张天师的改革下,逐渐兴盛。形成比较完整的教义、斋醮科仪和官方道教。佛教在社会上层和民间的普及。由此形成了华夏文化的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儒家是站在宫殿上看人世,把伦理道德看得较重。道家是站在高山之巅看人世,则把名利荣辱看轻了,而把自已与天地合为了一体。佛家是站在天上看人世,把一切都看空了。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儒、释、道的作用。南宋孝宗皇帝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雍正也由衷地说:“三教同出一源……为致君泽民之大助”。

近代学者张默生先生说:“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可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作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作人治事的最高原理。一是事理的当然,一是事理的所以然”。

《论语》中所说的作人治事的道理非常明白平实,不多谈“性与天道”,即使是谈及一些高深的理论,也是正面立论,他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因而,读起来困难要小一些。而《老子》五千言,行文古奥,造句不同寻常,义理高深,多从反面立论。孔子重在论人道,老子重在论天道。他的天道,是指自然,而不是指造物之神。孔老的思想,从表面上看,是相反的,但在骨子里却是相反相成的。

《老子》一书,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宇宙观,发展而为庄子哲学、魏晋玄学、宋明道学;他的无为观,发展而为申(申不害)韩(韩非子)法家刑名政治学说,并被西汉实施;他的军事观,发展而为孙吴兵法;他的名相观,发展而为惠施、公孙龙的诡辩学;他的守雌、居下观,变相而成鬼谷子、苏秦、张仪的揣摩之术;他的修身养性观、功成身退观、知足知止观,令所有读者莫不惊讶其睿智。英国哲学家罗素听人介绍老子后,几乎不相信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竟有这样的奇人。

在思维方式上,老子喜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思维较抽象,其适用范围较宽。孔子喜欢以具体的事物来讲述事物,因而适用范围较窄。比如,在《吕氏春秋·贵公》上说:陈国附近,一个楚国的丢了一张弓,被人捡去了。有人劝他去索回,楚人婉拒说道:楚人丢弓楚人拾得,还索要则甚!孔子听后说:何必局限于楚国人呢?何不如说天下人失弓,天下人得之。老子听了孔子的评说后说:“你又何必局限于人呢?人都是天地间之一物,来之天地,还之天地,既无所谓失,亦无所谓得。去掉人之观念的束缚就可以了”。所以,《吕氏春秋》的作者评说:老 聃的观点才可以说是大公的思想。

老子主张简朴政治。朴素是一种文明,一种品位,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美学认识(前面讲了老子与孔子对美善认识的异同时,也讲了质朴)。高质量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人生历练,都需要朴素。

朴素与“本真”的词义相近,但朴素比本真更深刻。朴素是真、善、美的总和,缺一不可。真实的不一定是朴素的、美的。比如“是真名士自风流”的“风流”,指的就是朴素、不作秀、不做假,不作伪,是一种脱离了愚昧和贫贱而又能超越奢华的一种品位。这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大不拘”的生活态度。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历史,是“瞒”和“骗”的历史。历代的统治者,表面上都是主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治国,而实际上他们没一个不是在用法家、纵横家那一套来管理家国事务。骨子里渗透了“民可使由之,而不使知之”的愚民思想。《论语》、《孟子》这些典籍不过是用来八股取士的官样文章。真正管理国家的方儿,靠的还是《战国策》、《孙子兵法》。

封建制度下的“民本思想”,“以民为本”,不过是“以为民本”,说白了,就是“以人民为本钱”。《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闻言,非常高兴地赞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之乎”。景公一语道破天机。孔子的弟子有若进而论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从中可以看出,这“民本思想”是“以民为本”吗?

孟子的民本思想要比孔子的思想进步些。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但他也只是停留在人民是国家、社会的基础这一认识上。而就社会金字塔而言,塔基就是塔基,永远做不了塔尖。

老子的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的理论,早于孔子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老子主张的是在顺应自然的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而孔子的提法是一个有条件的因果关系。儒、道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强调修身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和前提。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是顺应自然的自觉,一个是有目的的自律,后者偏离了人的自然本性。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把全社会纳入到一个模式之中,强调互为条件,“十根指头一般齐”。到头来,成了假仁假义利用的遮羞布,毫无诚信可言。

老子的政治立场究竟是怎样的?主张如何为政?为谁说话?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孔子的政治立场是非常鲜明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矣”。而老子的政治立场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争论较大的。牵涉到很多问题,不弄清楚,很容易产生歧义。

“清静无为”是老子政治社会观的核心。而“重民”思想则是“清静无为”政治的精髓所在。老子的“重民”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典范—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认为:理想的、开明的执政者,首应注意的就是民心向背的问题。当政者应以“百姓心为心”,应以尊重民意为要。以百姓的善恶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尊重民意,不与民争利,不扰民。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王侯将相贪欲膨胀,争权夺利,横征暴敛的时代,人民生活极苦。老子自己也在激荡复杂的社会大变革中,社会地位由周王朝的守藏史(国家图书馆馆长)被革职为民后,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因而,比较了解民众的疾苦和社会痼疾的症结所在。老子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上提出“不知常,妄作凶”的警告,主张统治者应顺应自然,不与民争利,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强作有为的政治主张,这在当时社会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句子:

①格、致、正、诚、修、齐、治、平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④顺其自然。

⑤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

⑥天人合一。

⑦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⑧修合无人知,存心有天见。

儒家、道家、释家之异同(下)相关推荐

  1. 物联卡怎样解除绑定手机号?跟着搜卡之家一块了解下吧

    近日,有不少朋友咨询小编,怎么解除物联卡和手机号绑定,其实对于物联卡绑定手机号,并不是常见现象,关于物联卡和手机号绑定,跟着小编一块来看看吧.     物联卡怎样解除绑定手机号?跟着搜卡之家一块了解下 ...

  2. 儒家、道家、释家思想之异同(上)

    一.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儒家思想的核心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九个字: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二. 道家思想认为:天地宇宙自有其规律,人必须顺应自然才能无 ...

  3. 从“美屋”到“打扮家”:线下VR家居馆中的科技新体验

    与传统和互联网家居馆相比,VR家居馆的优势有哪些呢? 遥远的4000年前,在终年碧波荡漾的爱琴海边,克里特岛上茹毛饮血的先民们以自己奇特瑰丽的想象打造出了迷幻般的克诺索斯王宫.直到今天,现代建筑学家们 ...

  4. el-option传两个值_真正的释家或佛学研究者、爱好者必读文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高僧传>南朝梁·释慧皎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释慧皎编撰的一本佛教史书.后有<续高僧传>,包括<唐高僧传><宋高僧传 ...

  5. 资本并非全部,新家装风口下如何迎风起舞?丨Xtecher 观察

    文章来源丨辉常观察 网址|www.xtecher.com 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新零售.新消费.新金融.新中产等新概念不断出现,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概念不断消减,这 ...

  6. 物联卡到底能不能长期使用,跟着搜卡之家一块来看下吧

    物联卡在目前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由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推出,由于物联卡稳定且资费优惠的优势,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那么,物联卡能长期使用吗?网上包邮的物联卡能使用多久?接下来搜卡之 ...

  7. 顺丰开设518家网购线下服务社区店 布局O2O

    腾讯科技 月古 5月30日报道 昨天,快递公司顺丰在杭州等全国范围内开通了518家线下的网购服务社区店--"嘿客",拉开O2O新经营的大幕. 据了解,嘿客社区店内放置虚拟货品的海报 ...

  8. 凯歌Java百家号_centos7下静默安装oracle11G图解配置 1

    前言: 本文是<centos7下静默安装oracle11G图解配置>中第一篇.因linux下安装Oracle太过繁琐,如果写在一篇文章中,太长了.本文主要讲解安装前环境配置. Centos ...

  9. 写给‘真‘零经验的童鞋学习编程的建议

    这篇文章是专门写给和我一样毫无基础学习编程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酌情参考吧. 刚开始自学编程时(虽然我经历过类似培训,但不是专门的培训老师,讲的也是非常不利于新手入门的,有基础的话还好),上网查了些相 ...

最新文章

  1. SQL Server 连接字符串和身份验证 学习
  2. 【降维解法:最大字段和-最大子矩阵和-最终版最大子长方体和】【UVA10755】Garbage Heap...
  3. python读取excel一列-Python从Excel中读取日期一列的方法
  4. 页面是可以这样设计的
  5. 格式化输出浮点型变量
  6. python字符串添加_python字符串的增删改查
  7. 《精通并发与Netty》学习笔记(02 - 服务端程序编写)
  8. 基于php+MySQL的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9. hurst代码 python_python中的Hurst指数
  10. 物联网技能大赛-Ubuntu-(3)
  11. 您的APP上架,遇到【安全评估报告】这道门槛了吗?
  12. nohup和的使用/21是什么意思/怎么关闭nohup挂起的程序
  13. Python电影观众数量回归分析 随机森林 可视化 实验报告
  14. 当你使用笔记本电脑插入公司的局域网后你的wifi功能无法上网了,而且公司局域网没有外网,怎么既可以进公司局域网又可以上外网
  15. Sentry开启 Github sso 配置(self-hosted)
  16. Quartz 2D 涂鸦
  17. 数据中聚类个数的确定(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clusters in a data set)
  18. 搜索引擎,你真的会用吗?
  19. idea快速新建flink工程
  20. 20201113--工具总结

热门文章

  1. java8 日期和时间
  2. C51单片机1.点亮一个LED灯
  3. 如何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一本书和一门课
  4. 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的安全性差异和优缺点
  5. div + css 实现页面居中显示
  6. 文章抓取显示盗链 php,web资源盗链与防盗链技术解析
  7. 行业分析| 视频监控——AI自动巡检
  8. JavaScript单选框选择操作
  9. 模型高性能优化 | 两步数据预处理让Alphafold 提速一倍
  10. URL 重写的常见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