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系列: 精选各种常见的代表性实际问题,分享一步一步思考和解决方法,梳理整个问题脉络,可以学习到解决问题各种技巧和通用技能,锻炼解决问题思维能力,让大家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往期文章推荐:

一个刁钻的网络问题,技术砖家的精彩分析

导语

云原生场景,相比于传统的 IDC 场景,业务更加复杂多样,而原生 Linux kernel 在面对云原生的各种复杂场景时,时常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本文基于腾讯云原生场景中的实际案例,展现针对类似问题的一些排查思路,并希望借此透视 Linux kernel 的相关底层逻辑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向。

背景

腾讯云客户某关键业务容器所在节点,偶发 CPU sys (内核态CPU占用)冲高的问题,导致业务抖动,复现无规律。节点使用内核为 upstream 3.x 版本。

现象

在业务负载正常的情况下,监控可见明显的CPU占用率毛刺,最高可达 100%,同时节点 load 飙升,此时业务会随之出现抖动。

捕获数据

思路

故障现象为 CPU sys 冲高,即 CPU 在内核态持续运行导致,分析思路很简单,需要确认 sys 冲高时,具体的执行上下文信息,可以是堆栈,也可以是热点。

难点:由于故障出现随机,持续时间比较短(秒级),而且由于是内核态 CPU 冲高,当故障复现时,常规排查工具无法得到调度运行,登录终端也会 hung 住(由于无法正常调度),所以常规监控(通常粒度为分钟级)和排查工具均无法及时抓到现场数据。

具体操作

秒级监控

通过部署秒级监控(基于atop),在故障复现时能抓到故障发生时的系统级别的上下文信息,示例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现象:

  1. sys 很高,usr 比较低

  2. 触发了页面回收(PAG行),且非常频繁

  3. 比如ps之类的进程普遍内核态 CPU 使用率较高,而用户态 CPU 使用率较低,且处于退出状态

至此,抓到了系统级别的上下文信息,可以看到故障当时,系统中正在运行的、CPU 占用较高的进程和状态,也有一些系统级别的统计信息,但仍无从知晓故障当时,sys 具体消耗在了什么地方,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工具继续抓现场。

故障现场

如前面所说,这里说的现场,可以是故障当时的瞬时堆栈信息,也可以是热点信息。对于堆栈的采集,直接能想到的简单方式:

  1. pstack

  2. cat /proc//stack

当然这两种方式都依赖:

  1. 故障当时 CPU 占用高的进程的 pid

  2. 故障时采集进程能及时执行,并得到及时调度、处理

显然这些对于当前的问题来说,都是难以操作的。

对于热点的采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 perf 工具,简单、直接、易用。但也存在问题:

  1. 开销较大,难以常态化部署;如果常态化部署,采集数据量巨大,解析困难

  2. 故障时不能保证能及时触发执行

perf 本质上是通过 pmu 硬件进行周期性采样,实现时采用 NMI(x86) 进行采样,所以,一旦触发采集,就不会受到调度、中断、软中断等因素的干扰。但由于执行 perf 命令的动作本身必须是在进程上下文中触发(通过命令行、程序等),所以在故障发生时,由于内核态 CPU 使用率较高,并不能保证 perf 命令执行的进程能得到正常调度,从而及时采样。

因此针对此问题的热点采集,必须提前部署(常态化部署)。通过两种方式可解决(缓解)前面提到的开销大和数据解析困难的问题:

  1. 降低 perf 采样频率,通常降低到 99次/s,实测对真实业务影响可控

  2. Perf 数据切片。通过对 perf 采集的数据按时间段进行切片,结合云监控中的故障时间点(段),可以准确定位到相应的数据片,然后做针对性的统计分析。

具体方法:

采集:

./perf record -F99 -g -a

分析:

#查看header里面的captured on时间,应该表示结束时间,time of last sample最后采集时间戳,单位是秒,可往前追溯现场时间
./perf report --header-only
#根据时间戳索引
./perf report --time start_tsc,end_tsc

按此思路,通过提前部署perf工具采集到了一个现场,热点分析如下:

可以看到,主要的热点在于 shrink_dentry_list 中的一把 spinlock。

分析

现场分析

根据 perf 的结果,我们找到内核中的热点函数 dentry_lru_del,简单看下代码:

// dentry_lru_del()函数:
static void dentry_lru_del(struct dentry *dentry) {if (!list_empty(&dentry->d_lru)) {spin_lock(&dcache_lru_lock);__dentry_lru_del(dentry);spin_unlock(&dcache_lru_lock);}
}

函数中使用到的 spinlock 为 dentry_lru_lock,在3.x内核代码中,这是一把超大锁(全局锁)。单个文件系统的所有的 dentry 都放入同一个lru链表(位于superblock)中,对该链表的几乎所有操作(dentry_lru_(add|del|prune|move_tail))都需要拿这把锁,而且所有的文件系统共用了同一把全局锁(3.x内核代码),参考 add 流程:

static void dentry_lru_add(struct dentry *dentry) {if (list_empty(&dentry->d_lru)) {// 拿全局锁spin_lock(&dcache_lru_lock);// 把dentry放入sb的lru链表中list_add(&dentry->d_lru, &dentry->d_sb->s_dentry_lru);dentry->d_sb->s_nr_dentry_unused++;dentry_stat.nr_unused++;spin_unlock(&dcache_lru_lock);}
}

由于 dentry_lru_lock 是全局大锁,可以想到的一些典型场景中都会持这把锁:

  1. 文件系统 umount 流程

  2. rmdir 流程

  3. 内存回收 shrink_slab 流程

  4. 进程退出清理/proc目录流程(proc_flush_task)-前面抓到的现场

其中,文件系统 umount 时,会清理掉对应 superblock 中的所有 dentry,则会遍历整个 dentry 的lru链表,如果 dentry 数量过多,将直接导致 sys 冲高,而且其他依赖于 dentry_lru_lock 的流程也会产生严重的锁竞争,由于是 spinlock,也会导致其他上下文 sys 冲高。接下来,再回过头看之前的秒级监控日志,就会发现故障是系统的 slab 占用近60G,非常大:

而 dentry cache (位于slab中)很可能是罪魁祸首,确认 slab 中的对象的具体分布的最简便的方法:Slabtop,在相同业务集群其他节点找到类似环境,可见确实dentry占用率绝大部分:

我们接下来可以使用 crash 工具在线解析对应文件系统的 superblock 的 dentry lru 链表,可见 unused entry 数量高达2亿+

另一方面,根据业务的上下文日志,可以确认其中一类故障时,业务有删除 pod 的操作,而删除pod过程中,会 umount overlayfs,然后会触发文件系统 umount 操作,然后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场景完全吻合!进一步,在有 2亿+dentry 环境中,手工 drop slab 并通过 time 计时,接近40s,阻塞时间也能吻合。

tim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至此,基本能解释:sys 冲高的直接原因为 dentry 数量太多。

亿级 Dentry 从何而来

接下来的疑问:为何会有这么多 dentry?直接的解答方法,找到这些 dentry 的绝对路径,然后根据路径反推业务即可。那么 2亿+dentry 如何解析?

两种办法:

方法1:在线解析

通过 crash 工具在线解析(手工操练), 基本思路:

  1. 找到sb中的 dentry lru list 位置

  2. List 所有的 node 地址,结果存档

  3. 由于entry 数量过多,可以进行切片,分批保存至单独文档,后续可以批量解析。

  4. Vim 列编辑存档文件,批量插入命令(file),保存为批量执行命令的文件

  5. crash -i批量执行命令文件,结果存档

  6. 对批量执行结果进行文本处理,统计文件路径和数量

结果示例:

其中:

  1. db 为后面提及的类似 xxxxx_dOeSnotExist_.db 文件,占大部分。

  2. session 为 systemd 为每个 session 创建的临时文件

db文件分析如下:文件名称有几个明显特征:

  1. 有统一的计数,可能是某一个容器产生

  2. 名称中包含字符串 “dOeSnotExist“

  3. 都拥有.db 的后缀

对应的绝对路径示例如下(用于确认所在容器)

如此可以通过继续通过 overlayfs id 继续查找对应的容器(docker inspect),确认业务。

方法2:动态跟踪

通过编写 systemtap 脚本,追踪 dentry 分配请求,可抓到对应进程(在可复现的前提下),脚本示例如下:

probe kernel.function("d_alloc") {printf("[%d] %s(pid:%d ppid:%d) %s %s\n", gettimeofday_ms(), execname(), pid(), ppid(), ppfunc(), kernel_string_n($name->name, $name->len));
}

按进程维度统计:

Xxx_dOeSnotExist_.db 文件分析

通过前面抓取到的路径可以判断该文件与 nss 库(证书/密钥相关)相关,https  服务时,需要使用到底层 nss 密码库,访问 web 服务的工具如 curl 都使用到了这个库,而 nss 库存在 bug:

【 https://bugzilla.mozilla.org/show_bug.cgi?id=956082  】

【 https://bugzilla.redhat.com/show_bug.cgi?id=1779325 】

大量访问不存在的路径这个行为,是为了检测是否在网络文件系统上访问 nss db, 如果访问临时目录比访问数据库目录快很多,会开启 cache。这个探测过程会尝试 33ms 内循环 stat 不存在的文件(最大1万次), 这个行为导致了大量的 negative dentry。使用 curl 工具可模拟这个 bug,在测试机中执行如下命令:

strace -f -e trace=access curl 'https://baidu.com'

规避方法:设置环境变量 NSS_SDB_USE_CACHE=yes

解决方法:升级 pod 内的 nss 服务

至此,问题分析近乎完成。看起来就是一个由平平无奇的用户态组件的 bug 引发的血案,分析方法和手段也平平无奇,但后面的分析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另一种现象

回想前面讲到的 dentry_lru_lock 大锁竞争的场景,仔细分析其他几例出现 sys 冲高的秒级监控现场,发现这种场景中并无删除pod动作(也就是没有 umount 动作),也就意味着没有遍历 dentry lru 的动作,按理不应该有反复持有 dentry_lru_lock 的情况,而且同时会出现sys冲高的现象。

可以看到,故障前后的 cache 回收了2G+,但实际的 free 内存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说明此时,业务应该正在大量分配新内存,导致内存不足,从而导致内存一直处于回收状态(scan 数量增加很多)。

而在内存紧张进入直接回收后时,会(可能) shrink_slab,以至于需要持 dentry_lru_lock,(这里的具体逻辑和算法不分析了)。当回收内存压力持续时,可能会反复/并发进入直接回收流程,导致 dentry_lru_lock 锁竞争,同时,在出现问题的业务场景中,单 pod 进程拥有 2400+ 线程,批量退出时调用 proc_flush_task 释放/proc目录下的进程目录项,从而也会批量/并发获取 dcache_lru_lock 锁,加剧锁竞争,从而导致sys冲高。

两种现象都能基本解释了。其中,第二种现象相比于第一种,更复杂,原因在于其中涉及到了内存紧张时的并发处理逻辑。

解决 & 思考

直接解决/规避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最直接的解决方式为:升级 pod nss 服务,或者设置设置环境变量规避 但如果再思考下:如果nss没有 bug,但其他组件也做了类似可能产生大量 dentry 的动作,比如执行类似这样的脚本:

#!/bin/bash
i=0
while (( i < 1000000 )) ; doif test -e ./$i; thenecho $i > ./$ifi((i++))
done

本质上也会不停的产生 dentry(slab),面对这种场景该怎么办?可能的简便的解决/规避方法是:周期性 drop cache/slab,虽然可能引发偶尔的性能小波动,但基本能解决问题。

锁优化

前面分析指出,导致 sys 冲高的直接原因是 dcache_lru_lock 锁的竞争,那这把锁是否有优化空间呢?

答案是:有

看看3.x 内核代码中的锁使用:

static void dentry_lru_add(struct dentry *dentry) {if (list_empty(&dentry->d_lru)) {//全局锁spin_lock(&dcache_lru_lock);list_add(&dentry->d_lru, &dentry->d_sb->s_dentry_lru);dentry->d_sb->s_nr_dentry_unused++;dentry_stat.nr_unused++;spin_unlock(&dcache_lru_lock);}
}

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个全局变量,即所有文件系统公用的全局锁。而实际的 dentry_lru 是放在 superblock 中的,显然这把锁的范围跟lru是不一致的。于是,新内核版本中,果真把这把锁放入了 superblock 中:

static void d_lru_del(struct dentry *dentry) {D_FLAG_VERIFY(dentry, DCACHE_LRU_LIST);dentry->d_flags &= ~DCACHE_LRU_LIST;this_cpu_dec(nr_dentry_unused);if (d_is_negative(dentry)) this_cpu_dec(nr_dentry_negative);//不再加单独的锁,使用list_lru_del原语中自带的per list的lockWARN_ON_ONCE(!list_lru_del(&dentry->d_sb->s_dentry_lru, &dentry->d_lru));}
bool list_lru_add(struct list_lru *lru, struct list_head *item) {int nid = page_to_nid(virt_to_page(item));struct list_lru_node *nlru = &lru->node[nid];struct mem_cgroup *memcg;struct list_lru_one *l;//使用per lru list的lockspin_lock(&nlru->lock);if (list_empty(item)) {// …}spin_unlock(&nlru->lock);return false;
}
`

新内核中,弃用了全局锁,而改用了 list_lru 原语中自带的 lock,而由于 list_lru 自身位于 superblock 中,所以,锁变成了per list(superblock)的锁,虽然还是有点大,但相比之前减小了许多。

所以,新内核中,对锁做了优化,但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

继续思考1

为什么访问不存在的文件/目录(nss cache 和上述脚本)也会产生 dentry cache 呢?一个不存在的文件/目录的 dentry cache 有何用处呢?为何需要保留?表面看,看似没有必要为一个不存在的文件/目录保留 dentry cache。其实,这样的 dentry cache (后文简称dcache)在内核中有标准的定义:

Negative dentry A special form of dcache entry gets created if a process attempts to access a non-existent file. Such an entry is known as a negative dentry.

Negative dentry 具体有何用途?由于 dcache 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加快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查找速度,设想如下场景:如果一个应用总是从一些预先配置好的路径列表中去查找指定文件(类似于 PATH 环境变量),而且该文件仅存在与这些路径中的一个,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 negative dcache,则能加速失败路径的查找,整体提升文件查找的性能。

继续思考2

是否能单独限制 negative dcache 的数量呢?

答案是:可以。

Rhel7.8 版本内核中(3.10.0-1127.el7),合入了一个 feature:negative-dentry-limit,专门用来限制 negative dcache 的数量,关于这个 feature 的说明请参考:

【 https://access.redhat.com/solutions/4982351 】

关于 feature 的具体实现,请参考:

【 https://lwn.net/Articles/813353/ 】 (具体原理就不解释了)

残酷的现实是:rhel8 和 upstream kernel都没有合入这个 feature,为啥呢?请参考:

Redhat 的官方解释(其实并没有解释清楚)

【 https://access.redhat.com/solutions/5777081 】

再看看社区的激烈讨论:

【 https://lore.kernel.org/patchwork/cover/960253/ 】

Linus 也亲自站出来反对。整体基调是:现有的 cache reclaim 机制已经够用(够复杂了),再结合 memcg 的 low 水线等保护措施(cgroup v2才有哦),能处理好 cache reclaim 的活,如果限制的话,可能会涉及到同步回收等,引入新的阻塞、问题和不必要的复杂,negative dache 相比于普通的 pagecache 没有特别之处,不应该被区别对待(被优待),而且 negative dcache 本身回收很快,balabala。

结果是,还是不能进社区,尽管这个功能看起来是如此“实用”。

继续思考3

还有其他方式能限制 dcache 吗?

答案是:还有

文件系统层,提供了 unused_dentry_hard_limit  参数,可以控制 dcache 的整体数量,整体控制逻辑类似。具体代码原理也不赘述了,欢迎大家查阅代码。

遗憾的是,该参数依赖于各文件系统自身实现,3.x内核中只看到 overlayfs 有实现,其他文件系统没有。所以,通用性有所限制,具体效果未知(未实际验证)。

至此,看似真的已经分析清楚了?

Think More

能否再思考一下:为什么 dentry 数量这么多,而没有被及时回收呢?

当前案例表面上看似一个有应用(nss)bug引发的内核抖动问题,但如果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其实还是内核自身面对类似场景的能力不足,其本质问题还在于:

  1. 回收不及时

  2. cache 无限制

回收不及时

由于内核中会将访问过的所有文件(目录)对应的 dentry 都缓存起来存于slab中(除非有特性标记),用于下次访问时提示效率,可以看到出问题的环境中,slab占用都高达60G,其中绝大部分都是 dentry 占用。

而内核中,仅(绝大部分场景)当内存紧张时(到达内存水线)才会触发主动回收cache(主要包括slab和pagecache),而问题环境中,内存通常很充足,实际使用较少,绝大部分为缓存(slab和pagecache)。

当系统free内存低于low水线时,触发异步回收(kswapd);当 free 内存低于 min 水线是触发同步回收。也就是说仅当free内存低到一定程度(水线)时才能开始回收 dentry,而由于水线通常较低,导致回收时机较晚,而当业务有突发内存申请时,可能导致短期内处于内存反复回收状态。

注:水线(全局)由内核默认根据内存大小计算的,upstream内核中默认的水线比较低。在部分容器场景确实不太合理,新版本内核中有部分优化(可以设置min和low之间的距离),但也不完美。

Memcg async reclaim

在云原生(容器)场景中,针对cache的有效、及时回收,内核提供了标准异步回收方式:到达low水线后的 kswapd 回收,但 kswapd 是per-node粒度(全局),即使在调大 min 和 low 水线之间的 distance 之后(高版本内核支持),仍存在如下不足:

  1. distance 参数难以通用,难以控制

  2. 全局扫描开销较大,比较笨重

  3. 单线程(per-node)回收,仍可能较慢,不及时

在实际应用中,也常见因为内存回收不及时导致水线被击穿,从而出现业务抖动的问题。针对类似场景的问题,社区在多年前有人提交了 memcg async relaim 的想法和补丁(相对原始),基本原理为:为每个 pod (memcg)创建一个类似 kswapd 这样的内存异步回收线程,当pod级别的 async low 水线达到后,触发 per-cgroup 基本的异步内存回收。理论上也能比较好的解决/优化类似场景的问题。但最终经过长时间讨论后,社区最终没有接受,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容器资源开销和 Isolation 的考虑:

  1. 如果为每个 cgroup 创建一个内核线程,当容器数量较多时,内存线程数量增多,开销难以控制。

  2. 后续优化版本去除了 per-cgroup 的内核回收线程,而借用于内核自带的 workqueue 来做,由于 workqueue 的池化能力,可以合并请求,减少线程线程创建数量,控制开销。但随之而来的是隔离性(Isolation)的问题,问题在于新提交的 workqueue 请求无法 account 到具体的 pod(cgroup),破坏了容器的隔离性。

从 Maintainer 的角度看,拒绝的理由很充分。但从(云原生)用户的角度看,只能是再次的失落,毕竟实际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充分解决。虽然 memcg async reclaim 功能最终未能被社区接受,但仍有少数厂商坚持在自己的版本分支中合入了相应功能,其中的典型代表如 Google,另外还包括我们的 TencentOS Server (原TLinux),我们不仅合入/增强了原有的 memcg async reclaim 功能,还将其整体融入了我们的云原生资源 QoS 框架,整体为保证业务的内存服务质量提供底层支撑。

cache 无限制

Linux 倾向于尽可能将空闲内存利用起来,用作 cache(主要是page cache和slab),用于提升性能(主要是文件访问)。意味着系统中 cache 可以几乎不限制(只要有free内存)的增长。在现实场景中带来不少的问题,本案例中的问题就是其中一种典型。如果有 cache limit 能力,理论上能很大程度解决类似问题。

Cache limit

而关于 page cache limit 话题,多年前曾在 Kernel upstream 社区中持续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未能进入 upstream,主要原因还在于违背了尽量利用内存的初衷。尽管在一些场景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社区仍建议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业务或者其他内核手段)。虽然社区未接受,但少部分厂商还是坚持在自己的版本分支中合入了 page cache limit 功能,其中典型代表如SUSE,另外还包括我们的 TencentOS Server (原TLinux),我们不仅合入/增强了 page cache limit 功能,支持同步/异步回收,同时还增强了 slab limit 的限制,可以同时限制 page cache 和 slab 的用量。该功能在很多场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结论

  1. 在如下多个条件同时发生时,可能出现 dentry list 相关的锁竞争,导致 sys 高:

  • 系统中存在大量 dentry 缓存(容器访问过的大量文件/目录,不停累积)

  • 业务突发内存申请,导致free内存突破水线,触发内存回收(反复)

  • 业务进程退出,退出时需要清理/proc 文件,期间依赖于 dentry list 的大锁,出现 spinlock race。

  • 用户态应用 nss bug 导致 dcache 过多,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 深层次思考,可以发现,upstream kernel  为考虑通用性、架构优雅等因素,放弃了很多实用功能和设计,在云原生场景中,难以满足极致需求,要成为云原生-OS的核心底座,还需要深度hack。

  • TencentOS Server 为云原生海量场景做了大量深度定制和优化,能自如应对复杂、极端云原生业务带来各种挑战(包括本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此外,TencentOS Server 还设计实现了云原生资源 QoS 保障特性(RUE),为不同优先级的容器提供了各种关键资源的 QoS 保障能力。敬请期待相关分享。

  • 结语

    在云原生场景中,upstream kernel 难以满足极端场景的极致需求,要成为云原生-OS的底座,还需要深度hack。而 TencentOS Server 正为之不懈努力!

    【注:案例素材取自腾讯云虚拟化团队和云技术运营团队】

    最后,希望本文可以对你有所帮助,谢谢观赏,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觉得文章不错,麻烦一键三连支持

    往期精选推荐

    一个刁钻的网络问题,技术砖家的精彩分析

硬核分析|腾讯云原生OS内存回收导致关键业务抖动问题相关推荐

  1. 内存回收导致关键业务抖动案例分析-论云原生OS内存QoS保障

    蒋彪,腾讯云高级工程师,10+年专注于操作系统相关技术,Linux内核资深发烧友.目前负责腾讯云原生OS的研发,以及OS/虚拟化的性能优化工作. ## 导语 云原生场景,相比于传统的IDC场景,业务更 ...

  2. QCon大会实录:PB级数据秒级分析-腾讯云原生湖仓DLC架构揭秘

    导语 ‍‍‍‍文章整理了全球软件开发大会QCon<PB级数据秒级分析-腾讯云原生湖仓DLC架构揭秘>.大数据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硬件.存储.计算资源尽量都可以用廉价的资源完成,如何在廉价资 ...

  3. 腾讯云原生平台Crane获国家级科技奖,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

    9月15日,中国电子技术节能协会2022年"云计算中心科技奖"正式颁布,腾讯云云原生成本优化平台FinOps Crane荣获"云计算中心科技奖卓越奖",成为国内 ...

  4. 腾讯云原生实时数仓建设实践

    腾讯云原生实时数仓建设实践 实时数仓面临的挑战 实时数仓被广泛应用于腾讯各大业务,涉及的平台众多,从统计信息中可以看出,集群规模庞大,数据量极大. 复杂的使用场景和超大的数据量,导致我们在实时数仓的建 ...

  5. 腾讯云原生安全“3+1”一体化方案发布,重构云上安全防御体系

    12月1日,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以"安全守护,行稳致远"为主题的「云原生安全专场」顺利召开,论坛深入讨论了云原生安全的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探索.产品创新和落地实践. 会上 ...

  6. 揭开腾讯云原生同城双活的秘密

    本文内容节选自7月30-31日,由msup和高可用社区联合主办的第七届GIAC全球互联网架构大会,腾讯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邱浩分享的<腾讯云原生同城双活解决方案>案例实录. 分享者邱浩,腾讯 ...

  7. 腾讯云原生数据库TDSQL-C入选信通院《云原生产品目录》

    近日,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正式对外发布<云原生产品目录>,腾讯云原生数据库TDSQL-C凭借其超强性能.极致效率的弹性伸缩和完善的产品化解决方案体系,成功入围目录. 全球数字经济 ...

  8. 2022腾讯数字生态大会-腾讯云原生专场邀请函

    [腾讯云原生]云说新品.云研新术.云游新活.云赏资讯,扫码关注同名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干货!!

  9. 【腾讯云原生降本增效大讲堂】Kubernetes云上资源的分析与优化

    嘉宾 | 胡启明 出品 | CSDN云原生 2022年6月30日,中国信通院.腾讯云.FinOps产业标准工作组联合发起的<原动力x云原生正发声 降本增效大讲堂>系列直播活动第2讲如期举行 ...

最新文章

  1.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CreationException:
  2. 用python画皮卡丘代码-利用Python绘制萌萌哒的皮卡丘
  3. mysql级联查询_mysql 各种级联查询后更新(update select)
  4. Cannot find 'Enhance Component' button in BSP Workbench
  5. java jdbc开启事务_spring jdbc 事务配置
  6. 45套精美的 ( Android, iPhone, iPad ) 手机界面设计素材和线框图设计工具
  7. linux交叉编译+驱动,请教驱动程序交叉编译问题(初学)
  8. 10个必会的 PyCharm 技巧,附高清大图
  9. ASP.Net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10. 关联分析算法(一)——Apriori(先验算法)
  11. PAT1137 Final Grading
  12. 【新版】掩日免杀windows Defender
  13. sd卡重新分区以及格式化
  14. 【原理图和PCB】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15. vue+el国际化-东抄西鉴组合拳
  16. 好大一个家 陈佩斯
  17. 配置文件报错 Cannot convert value of type ‘java.lang.String‘ to required type ‘javax.sql.DataSource‘ for p
  18. 无人船成渡过大西洋将来发展又会如何?
  19. 别当工具人了,手摸手教会你 Jenkins !
  20. 通过电气化来减少排放量 - 白皮书

热门文章

  1. python try语句各种格式输出_python如何写try语句
  2. Netty--ByteBuf
  3. linux java maven项目_Java maven项目在window下运行正常,部署到Linux环境中启动报错,是由什么引起的?...
  4. 【报错笔记】 启动tomcat服务器报错Context initialization failed
  5. ScrollView(RecyclerView等)为什么会自动滚动原理分析,还有阻止自动滑动的解决方...
  6. golang ffmpeg 做网络直播
  7. ubuntu配置vnc访问
  8. 【转载】我心目中最好的框架组合是
  9. 读《嵌入式系统项目分析入门与实践》⑤
  10. 使用nohup在后台运行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