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PDF审稿。在线文档(https://kdocs.cn/l/cL8RRqHIL)大众评审页面登记姓名、单位和行号索引的修改建议。修改意见的征集截止时间为推文发布后的72小时,文章将会结合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后获得DOI在线发表,同时根据贡献程度列为审稿人或致谢。感谢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玉米根系简化细菌群落的定量与其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

Quantific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Dynamics of a Maize Root-associated Simplified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Evaluation of Its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

董颖1, #,焦朕1, #,郑小琪2,沈博1,刘悦1,贾洪柏1,李晓岩1

牛犇1, *,Roberto Kolter3

1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黑龙江省;

2数学系,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3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biolog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 02115

*通讯作者邮箱:ben_niu@nefu.edu.cn

#共同第一作者/同等贡献

摘要: 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装机制与其生物学功能是植物微生物组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在玉米根表构建了一个由分别属于寡养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短小杆菌属、肠杆菌属、金黄杆菌属、草螺菌属以及假单胞菌属的7株细菌组成的简化且能够代表玉米根系微生物组的模式细菌群落。本文将描述利用该模式细菌群落研究微生物种间互作在根系微生物组组装中的作用与根系微生物组对寄主健康的有益功能的实验操作流程。该流程可简要归纳为:采用针对各细菌菌株的特异性选择培养基监测模式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细菌种间互作对群落组装的影响;通过比较病原真菌轮枝镰刀菌在接种与未接种模式细菌群落的玉米种子表面的生长以及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病的严重程度,评价模式细菌群落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

关键词:玉米,合成菌群,选择性培养基,动态变化,群落组装和生物防治

材料与试剂

一、耗材

1.一次性培养皿(VWR,目录号:89022-320)

2.移液枪枪头(Corning,Axygen®,目录号:T1005WBCRS;Biotix,目录号:M-0200-1RCNS)

3.封口膜(VWR,目录号:52858-000)(制造商:Bemis,目录号:PM996)

4.接种环(Globe Scientific,目录号:130118)

5.2.0 ml离心管(康宁,Axygen®,目录号:MCT-200-C-S)

6.1.5 ml离心管(VWR,目录号:20170-038)

7.50 ml离心管(Corning,目录号:352098)

8.手术刀片(Integra LifeSciences,目录号:4-110)

9.玻璃珠(Propper,目录号:03000600)

10.纸巾(KCWW,Kimberly-Clark,目录号:34155)

11.96孔板(Corning,目录号:351172)

12.细胞刮(VWR,目录号:89260-222)

13.方形平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Nunc,目录号:242811)

14.移液管(Gilson,型号:P20,P200和P1000,目录号:F123600,F123601和F123602;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型号:F1-ClipTipTM,目录号:4661140N和4661130N)

二、植物

玉米 cv. Sugar Buns F1(se+)(Johnny’s Selected Seeds,目录号:267)

三、细菌菌株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ZK5342,垂体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pituitosum)ZK5343,极小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pusillum)ZK5344,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ZK5345,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ZK5346,弗里辛恩斯草螺菌(Herbaspirillum frisingense)ZK5347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ZK5348(Niu et al., 2017; Niu and Kolter, 2017)。

四、真菌菌株

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MRC826(Hinton and Bacon, 1995)

五、化学试剂

1.乙醇(Decon Labs,目录号:V1001)

2.次氯酸钠溶液(Janitorial Supplies,Clorox® 95,目录号:CLO30966CT)

3.BactoTM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不含葡萄糖)(BD,目录号:286220)

4.大豆酪蛋白消化琼脂(HiMedia Laboratories,目录号:GM290-500G)

5.琼脂(BD,目录号:214010)

6.10× 磷酸盐缓冲盐(PBS)(Lonza,目录号:17-517Q)

7.Murashige和Skoog基础盐混合物(MS)(Sigma-Aldrich,目录号:M5524-50L)

8.萘啶酸(Sigma-Aldrich,目录号:N8878-5G)

9.粘菌素(Sigma-Aldrich,目录号:C4461-100MG)

10.林可霉素(Sigma-Aldrich,目录号:62143-1G)

11.金霉素(Solarbio,目录号:C4881-5G)

12.红霉素(Sigma-Aldrich,目录号:E5389-1G)

13.万古霉素(Sigma-Aldrich,目录号:75423-5VL)

14.氯化钠(VWR,目录号:BDH9286-500G)

15.新生霉素(Sigma-Aldrich,目录号:N1628-1G)

16.妥布霉素(Sigma-Aldrich,目录号:T4014-100MG)

17.葡萄糖(VWR,目录号:BDH9230-500G)

仪器设备

1.镊子

2.二级生物安全柜(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型号:HerasafeTM KS9)

3.离心机(Eppendorf,型号:5424)

4.涡旋混合器(Scientific Industries,型号:Vortex-genie2,目录号:G560)

5.分光光度计(Beckman Coulter,型号:DU 640)

6.超声波细胞破碎仪(Qsonica,型号:Q125,目录号:Q125-110)

7.天平(Mettler-Toledo International,目录号:AG135)

8.细胞计数板(Hausser Scientific,目录号:1492)

9.显微镜(ZEISS,型号:Axioscop 2 plus)

10.体视显微镜(ZEISS,型号:Stemi SV 6)

软件和数据库

1.RStudio(version 0.99.903)

2.QIIME(version 1.6.0)

3.PRISM(version 6.0c)

实验步骤

一、玉米种子的表面灭菌与萌发

1.挑选10个健康的完整玉米种子,用镊子放在培养皿(直径9厘米)中(图1A)。

2.浸泡种子于70%(v/v)的酒精中3 min后,倒掉乙醇。

3.浸泡种子于5% (有效氯含量,v/v)的次氯酸钠溶液中3 min后,倒掉次氯酸钠溶液。

4.用无菌蒸馏水冲洗种子3次。

5.吸取第三次冲洗液250 µl,涂布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平板上,检查种子是否污染。

6.将TSA平板置于30 °C过夜培养。

7.如果TSA板上没有出现微生物菌落,则继续进行后续步骤,否则,丢弃玉米种子,并重复步骤1至6,直到TSA平板上没有菌落长出。

8.除去培养皿中的蒸馏水。

9.胚朝上放置玉米种子,并向培养皿中加入7 ml无菌蒸馏水(图1B)。

10.将装有种子的培养皿放置于30 °C的黑暗环境中。

11.培养24 h后,从培养皿中吸取出250 µl水,并涂布到TSA平板上,以检查种子是否污染。

12.将TSA平板置于30 °C过夜培养。

13. 如果TSA平板上没有出现微生物菌落,则继续进行后续步骤,否则,丢弃玉米种子,并重复步骤1至12,直到TSA平板上没有菌落长出。

14.除去培养皿中的水,并补充7 ml无菌蒸馏水。

15.将培养皿放回30°C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

16.总共培养50至55 h后,选择已发芽的且根长为1-2 cm的玉米种子(图1C),进行后续步骤。

注意: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步骤2至16。

二、接种细菌群落至玉米幼苗

1.将7株细菌(S. maltophilia ZK5342、O. pituitosum ZK5343、C. pusillum ZK5344、E. ludwigii ZK5345、C. indologenes ZK5346、H. frisingense ZK5347和P. putida ZK5348)划线接种于0.1× TSA平板上,30 °C培养24-48 h。

2.挑取每个菌株的单菌落,并接种于5 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中,30 °C,120 rpm过夜摇培。

3.吸取每个菌株的过夜培养液50 µl,并转接至5 ml新鲜的TSB培养基中,于30 °C摇培8 h。

4.4 °C,2,940 × g,离心10 min,收集菌体至2 ml离心管中。

5.将收集的菌体悬浮于1× 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并将各菌株的悬浮液稀释至每毫升108个菌体(表1)。

表1. 各菌株108个菌体/ml的悬浮液对应的的OD600

菌株

OD600

S. maltophilia ZK5342

0.13

O. pituitosum ZK5343

0.25

C. pusillum ZK5344

0.11

E. ludwigii ZK5345

0.17

C. indologenes ZK5346

0.13

H. frisingense ZK5347

0.08

P. putida ZK5348

0.27

6.将各菌株的悬浮液等体积混合于50 ml离心管中,制备多菌株悬浮液(表2)。

表2.多菌株悬浮液的菌株组成

菌株

菌悬

液1

菌悬

液2

菌悬

液3

菌悬液4

菌悬液5

菌悬液6

菌悬液7

菌悬液8

S. maltophilia ZK5342

×

O. pituitosum ZK5343

×

C. pusillum ZK5344

×

E. ludwigii ZK5345

×

C. indologenes ZK5346

×

H. frisingense ZK5347

×

P. putida ZK5348

×

注:“√”表示多菌株悬浮液中包含该菌株,“×”表示多菌株悬浮液中不包含该菌株。

7.室温下,将不超过30粒经表面灭菌且萌发的玉米种子(初生根长度为1-2 cm)浸泡在盛于培养皿中的30 ml多菌株悬浮液中,静置0.5-1 h。

8.拨动种子,确保初生根完全浸没于菌悬液中。将另外10粒表面灭菌且萌发的玉米种子浸泡于1× PBS缓冲液中0.5-1.0 h,作为对照。

9.用无菌镊子将接种细菌的种子和无菌种子分别转移至盛于玻璃试管(16 x 150 mm)中的20 ml ½ Murashige and Skoog(MS)琼脂(0.8%)培养基上,并用镊子轻轻按压种子,将初生根插入琼脂中(图1E)。用同样大小的无菌空玻璃试管口对口将装有玉米种子的试管封闭,使用封口膜将两只试管连接并固定(图2A)。

图1.玉米种子。A. 干种子;B. 表面灭菌后的种子;C. 表面灭菌且萌发的种子;D. 将表面灭菌且萌发的种子浸泡在盛于培养皿中的多菌株悬浮液中;E. 在½ Murashige and Skoog琼脂培养基中放置的种子。比例尺 = 1 cm。

图2.玉米无菌苗的生长。A.双试管生长室。采用封口膜将两个玻璃试管连接并固定。B.在双试管生长室中生长的不同苗龄的无菌苗。这个装置内的气体应该与外界会有气体交换。该密闭环境能够允许玉米幼苗在无菌条件下健康生长至少15天。

10.将玉米幼苗置于25 °C,相对湿度54%,光照16 h/黑暗8 h,光源的照度4,000 lx 的条件下连续培养15天。

注意: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靠近火焰处进行步骤1至9。

三、玉米根系细菌群落组成的定量

观看视频1,了解步骤2至7的详细信息

1.在接种细菌群落(1个7菌株群落和7个6菌株群落)后的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从接种每个群落的处理中分别选取3-5株玉米幼苗样品。

2.使用无菌手术刀片(视频1)切下玉米幼苗的根系。

3.采用无菌的1× PBS缓冲液快速冲洗根系样品,去除附着在根表面的琼脂。

4.使用无菌手术刀片切取1 cm长的初生根片段。

5.使用无菌手术刀片切除根段上的侧根。

6.使用两个无菌的200 µl枪头将根段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

7.将6个玻璃珠(直径:3 mm)放入试管中,并加入1 ml无菌1× PBS缓冲液。

观看视频2,了解步骤10至16的详细信息

8.超声波震荡1 min(振幅:30%;脉冲:01 s,01 s;时间:30 s),洗脱定殖于根表面的细菌,然后涡旋震荡1 min。

9.重复步骤8两次后,将离心管在冰上放置1 min。

10.向96孔细胞培养板的1列,8个孔中,分别加入180 µl无菌1× PBS缓冲液(视频2)。

注:视频1、2链接均附在文末

11.吸取步骤9中获得的细菌悬浮液20 µl,加入第一个孔内,使用移液器反复吸吐混匀。

12.使用镊子将根段取出,并用吸水纸擦干后,在天平上称重,记录根段的质量。

13.依次将20 µl细菌悬浮液从第一个孔转移至第八个孔内,使用移液器反复吸吐混匀后,获得10至108倍菌悬液稀释液。

14.使用排枪从每个孔中吸取10 µl菌悬液,并滴加在0.1× TSA选择平板(表3)上,每种平板上滴加3次。

表3. 选择培养基的添加物与各菌株的培养时间

菌株

0.1 × TSA添加物

培养

时间

S. maltophilia ZK5342

60 µg/ml 新生霉素 + 1 μg/ml 妥布霉素

36h

O. pituitosum ZK5343

4 µg/ml 粘菌素 + 5 µg/ml 红霉素 + 14 µg/ml 万古霉素

36h

C. pusillum ZK5344

10 µg/ml 萘啶酸 + 4 μg/ml 粘菌素 + 3.54% (wt/vol) NaCl

60h

E. ludwigii ZK5345

5 µg/ml 红霉素 + 7.14% (wt/vol) NaCl

60h

C. indologenes ZK5346

13 μg/ml 金霉素 + 8 µg/ml 粘菌素 + 2.5 µg/ml 萘啶酸

36h

H. frisingense ZK5347

10 μg/ml 萘啶酸 + 4 μg/ml 粘菌素 + 100 µg/ml 林可霉素

36h

P. putida ZK5348

5 μg/ml 萘啶酸 + 5 μg/ml 红霉素

16h

15.倾斜平板,使菌悬液朝一个方向移动,将菌体分散在平板表面。

16.于生物安全柜中,将接种了细菌的选择性0.1× TSA平板晾干。

17.在30 °C、黑暗条件下,培养16至60 h(表2)。

18.统计并记录选择性平板上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数量(图3A)。

19.使用10到200之间的CFU数值(图3B)计算细菌含菌量:

图3.模式细菌群落中各菌株的菌落。A. 生长在普通与选择性0.1× TSA平板上的7个细菌菌株的菌落形态。“P”和“S”分别代表普通0.1× TSA平板与选择性0.1× TSA平板。B. 在选择性0.1×TSA平板上生长的垂体苍白杆菌。从左到右,依次接种104、103、102与10倍菌悬液稀释后长出的细菌菌落。方框标记的区域中的CFU(菌落形成单位)数量适合用于细菌的定量。

20.计算群落中各菌株的相对含量。

20.1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靠近火焰处进行步骤2至16。

20.2观看视频1,了解步骤2至7的详细信息。

20.3观看视频2,了解步骤10至16的详细信息。

四、模式细菌群落防治玉米苗枯病效果的检测

注意:在超净工作台内或靠近火焰处进行步骤1至10。

1.将直径为0.5 cm的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MRC826的菌饼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的中心,于28 °C培养7天,直到菌丝覆盖整个平板。

2.将20 ml的无菌1× PBS缓冲液加入生长于PDA平板上的轮枝镰刀菌菌落中。

3.使用细胞刮刀收获新鲜的真菌孢子。

4.采用八层无菌纱布过滤真菌孢子悬浮液。

5.稀释孢子悬浮液,并在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器对孢子计数。

6.使用0.01%(vol/vol)的无菌吐温20将悬浮液的浓度调整至每毫升约108个孢子,并储存于4 °C。

7.使用无菌1× PBS缓冲液稀释悬浮液至每毫升约106个孢子。

8.将真菌孢子涂布于盛有20 ml 2.25%(wt/vol)水琼脂的平板上(~103 CFU/cm2)。

9.将10粒经表面灭菌的玉米种子(图1B)分别置于30 ml 7菌株悬浮液、各单一菌株悬浮液、或者大肠杆菌DH5α悬浮液中,浸泡0.5至1.0 h。另外,将10粒经表面灭菌的种子浸泡于30 ml的无菌1× PBS中0.5至1.0 h,作为对照。

10.用无菌镊子将玉米种子放在水琼脂平板上。

11.将平板置于23 °C、黑暗条件下10天。

12.每天统计并记录各处理中表面可观察到真菌菌丝的种子数(图4A),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真菌定殖率:

13.分别在接种后的第4天与第10天,使用体视显微镜拍摄每粒种子表面的真菌菌丝(图4B)。

图4. 接种模式细菌群落与轮枝镰刀菌的玉米幼苗。A. 在涂布真菌孢子的水琼脂上生长10天的接种细菌群落的玉米幼苗。琼脂上的白色斑点是由真菌孢子发育而成的真菌菌落。B. 放大的玉米种子,如黄色虚线所示。白色毛状物是定殖于种子表面的真菌菌丝(比例尺= 2 mm)。

14.接种后第10天,调查各处理中玉米苗枯病的严重程度,参考前期研究中确定的病害等级(Niu等, 2017),根据公式(Sherwood and Hagedorn, 1958) 计算病害严重度指数:

病害等级如下:

0级:籽粒表面无可见真菌菌丝生长,根部无病斑;

1级:籽粒表面无可见真菌菌丝生长,根部出现棕褐色病斑;

2级:籽粒表面被真菌菌丝部分覆盖,且根部出现棕褐色病斑;

3级:籽粒表面被真菌菌丝部分覆盖,且根部出现棕褐色至褐色病斑;

4级:籽粒表面被真菌菌丝完全覆盖,且根部出现棕褐色至褐色的病斑;

5级:籽粒表面被真菌菌丝完全覆盖,且根部出现棕红色病斑(Niu et al., 2017)。

数据分析

根据每个菌株的相对含量,通过使用RStudio中“Vegan”软件包(version0.99.903)计算Bray-Curtis(BC)距离。使用“gplots”中的“hclust”功能,通过层次聚类,生成相异矩阵对应的聚类树状图。采用QIIME(version 1.6.0)计算接种6菌株混合菌悬液的玉米根表细菌群落与接种7菌株混合菌悬液的根表细菌群落之间的BC距离。采用Fishers LSD检验(PRISM,version6.0c)进行以下比较:1)每株植物的6菌株群落与7菌株群落之间的BC距离。2)单独采用F. verticillioides处理,F. verticillioides与模式细菌群落共同处理,F. verticillioides分别与各菌株共同处理,以及F. verticillioides与大肠杆菌DH5α共同处理的玉米幼苗的真菌定殖率与病害严重度指数。

溶液配方

1.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20 g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HiMedia Laboratories)

1,0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2.0.1×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3.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13.75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1,0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4.1× 磷酸盐缓冲液(PBS)

100 ml不含钙或镁的PBS(10×)(Lonza)

9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5.½ MurAshige和Skoog(MS)琼脂培养基

2.15 g Murashige和Skoog基础盐混合物(Sigma-Aldrich)

4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6.S. maltophilia ZK5342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60 °C,加入300 µl新生霉素(Sigma-Aldrich)(100 mg/ml)和12.8 µl妥布霉素(Sigma-Aldrich)(39.1 mg/ ml)

7.O. pituitosum ZK5343的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60 °C,加入200 µl粘菌素(Sigma-Aldrich)(10 mg/ml),125 µl红霉素(Sigma-Aldrich)(20 mg/ml)和70 µl万古霉素(Sigma-Aldrich)(100 mg/ml)

8.C. pusillum ZK5344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60 °C,加入1,132 µl萘啶酸 (Sigma- Aldrich)(5 mg/ml),226.4 µl粘菌素(Sigma-Aldrich)(10 mg/ml)和66 ml NaCl(VWR International)(30%,wt/vol)

9.E. ludwigii ZK5345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60 °C,加入163.77 µl红霉素(Sigma-Aldrich)(20 mg/ml)和155.07 ml NaCl(VWR International)(30%,wt/vol)

10.C. indologenes ZK5346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到60 °C,加入650 µl金霉素(Solarbio)(10 mg/ml)、400 µl粘菌素(Sigma-Aldrich)(10 mg/ml)和250 µl 萘啶酸(Sigma-Aldrich)(5 mg/ml)

11.H. frisingense ZK5347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60 °C,加入1,000 µl萘啶酸(Sigma-Aldrich)(5 mg/ml),200 µl粘菌素(SigmA-Aldrich)(10 mg/ml)和1,000 µl林可霉素(Sigma-Aldrich)(50 mg/ml)

12.P. putida ZK5348选择培养基

1.38 g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不含葡萄糖)(BD)

7.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到60 °C左右后,加入500 µl萘啶酸(Sigma-Aldrich)(5 mg/ml)和125 µl红霉素(Sigma-Aldrich)(20 mg/ml)

13.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00 g马铃薯提取物

17 g琼脂(BD)

20 g葡萄糖(VWR International)

1,000 ml蒸馏水

115 °C高压灭菌20 min

14.水琼脂培养基

11.25 g琼脂(BD)

500 ml蒸馏水

121 °C高压灭菌20 min

致谢

感谢Charles Bacon博士馈赠轮枝镰刀菌菌株(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感谢Kolter实验室成员提供的宝贵建议。本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178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Q2019C002)、美国卫生部项目(GM582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8BD05)与东北林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JQ2017-02)的资助。本实验流程基于已发表的论文 (Niu and Kolter, 2017; Niu et al., 2017) 撰写。

参考文献

1.Hinton, D. M. and Bacon, C. W. (1995). Enterobacter cloacae is an endophytic symbiont of corn. Mycopathologia 129(2): 117-125.

2.Niu, B. and Kolter, R. (2017).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s of seven strains somposing a model cacterial community of maize roots. Genome Announc 5(36).

3.Niu, B., Paulson, J. N., Zheng, X. and Kolter, R. (2017). Simplified and representativ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maize root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4(12): E2450-E2459.

4.Sherwood, R. and Hagedorn, D. J. (1958). Determining common root rot rotential of rea fields.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

请通过以下链接下载视频1,视频2:

视频1:

https://os.bio-protocol.org/doc/upprotocol/p3399/Abstract3399_20200723070734209/Video%201.mov

视频2:

https://os.bio-protocol.org/doc/upprotocol/p3399/Abstract3399_20200723070734561/Video%202.mov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DF审稿,或浏览器直接访问下载链接:http://210.75.224.110/github/MicrobiomeProtocol/04Review/009SynCom/玉米根系简化细菌群落的定量与其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pdf

MPB:东林牛犇组玉米根系简化细菌群落的定量与其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视频)...相关推荐

  1. MPB:南农韦中组-根际细菌便利和竞争互作类型和强度的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 ...

  2. MPB:南农韦中组-​铁载体对根际细菌互作效应的介导作用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 ...

  3. PNAS:简化且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根系细菌群落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牛犇老师(现任东北林大教授)2017年在PNAS上发表的关于玉米微生物组的文章.Simplified and representative bacterial communi ...

  4. MPB:林科院袁志林组-毛白杨根系内生真菌互作体系构建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 ...

  5. ​全球首个视频实验期刊JOVE征稿:植物微生物组学方法专刊(牛犇、韦中、高峥、王蒙岑)...

    全球首个视频实验期刊JOVE征稿了 摘要:本期针对植物微生物组学研究方法(https://www.jove.com/methods-collections/871/advances-in-method ...

  6. JIPB:白洋组综述根系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及其对植物适应性的贡献

    根系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及其对植物适应性的贡献 The root microbiome: Community assembly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plant fitnes ...

  7. NBT:牛瘤胃微生物组的4941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

    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参考基因组集 用于瘤胃微生物组生物学和酶发现的4,941个瘤胃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集 Compendium of 4,941 rumen metagenome-assembled gen ...

  8. ​Nature子刊:中德合作发现玉米根系与根际有益微生物互惠关键生物学机制

    Nature子刊突破:西南大学资环学院陈新平教授团队与德国波恩大学于鹏博士团队及Frank Hochholdinger教授团队联合发现玉米根系与根际有益微生物互惠关键生物学机制 此项成果于2021年4 ...

  9. NBT: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参考基因组集

    文章目录 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参考基因组集 热心肠日报 摘要 主要结果 图1. 来自牛瘤胃4,941个末培养和Hungate系列基因组的进化树 图2. 末培养基因组与Hungate和发表数据比较 图3. ...

最新文章

  1. C#迭代器、装箱/拆箱、重载等
  2. layui 多个文件上传控件 整合缩减代码
  3. yii多表查询--学习随笔
  4. set注意点map遍历
  5. JavaFX自定义控件– Nest Thermostat第3部分
  6. STM32F1笔记(十二)DAC
  7. 前端学习(3287):Aop2
  8. ubuntu 串口调试工具推荐_谈一谈单片机开发的几种调试方案
  9. Qt之QParallelAnimationGroup
  10. ASP.NET文件夹
  11. Lintcode: Implement Queue by Stacks 解题报告
  12. 查找算法之一 顺序查找
  13. 逆向、反编译、微信相关记录
  14. 工商银行近20年实时大数据平台建设历程
  15. jquery插件整理篇(二)消息提示类jquery插件
  16. pmp项目管理师证书有什么用?
  17. 什么样的公司程序员待遇好
  18. C语言实现单链表头插法
  19.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Unknown entity解决办法
  20. python作业答案用什么软件好_什么软件可以搜python答案

热门文章

  1. Intellij IDEA必备插件,提高效率的“七种武器”!
  2. 万字长文,别再说你不懂Linux内存管理了(合辑),30 张图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3. 《 面试又翻车了》这次竟然和 Random 有关?
  4. VM 与容器之争!Docker赢了!
  5. 来客推多用户商城源码哪里下载?多用户多商城模式有哪些盈利模式?
  6. C++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7. JVM基本架构及生命周期
  8. hadoop生态下hive安装过程
  9. 计算机科学与导论期末论文题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题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选题参考(3页)-原创力文档...
  10. 10Prototype(原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