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很难?

打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以之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估计大家都被这两个问题给困惑过。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有难度,但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难。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就不会用到Windows,不会用到Linux,不会用到苹果的iOS,也不会用到安卓。因为这些统统是后来者。既然是这样,那么今天再来一个更新的后来者又如何呢?

第二个问题,这里给出的答案不直接,大家可以自行得出结论:

回顾历史:Unix生态已建成时,微软还没影儿呢;Windows生态已完备时,谷歌还没诞生;诺基亚的生态已日臻完善时,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还八字没一撇,或顶多刚起了个头。

总结一下,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再有一家新的操作系统面世,并打造出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虽然有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的任务。

这家,厂商会是谁?想来,许多读者心里已有了数。

本文作者知道这家大型手机厂商的操作系统已基本打造好,其公司老总也透露出要围绕自己的操作系统,建设生态系统的战略规划。但本文作者已答应要在该系列文章的最后,才完整讲述他们的故事。这里就先不说了。

《操作系统简史》的系列文章,面向广大关心打造新操作系统可能性的广大读者,不是纯粹的技术型文章,文风虽活泼,但事实皆有出处,读者可以从文章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可窥斑见豹。

本系列文章想告诉大家的是,操作系统领域,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谁能独霸天下:IBM不能,微软不能,苹果不能,谷歌也不能!为后来的、勇敢者的大门一直敞开着呢!

歌手鲍勃•迪伦在《时代在转变》一诗中写到:“动笔预言世事的作家与评论家们,张大你们的双眼,机会不会再来第二遍,轮盘还在旋转,先别言之过先,看不出来谁会被选,因为目前的输家未来会领先,因为时代正在改变。”

让历史告诉未来。以下是《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的第一章:

《操作系统简史》(1)风起Unix

Unix?

这是多老的一个传说啊!年轻一代的很多人似乎都没听说过。

不过,微软的Windows NT、开源的Linux、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大家不陌生吧?其实这些都带着Unix的基因,我们今天花点篇幅,来个“盐打哪儿咸”式的刨根溯源。

Unix是“太监”一词的戏称?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已不再是庞然大物了,但体积仍然不小,而且爱出故障。贝尔实验室的肯•汤普生回忆:“计算让人着迷,电子也让人着迷,只是不太干净,很脏,因为经常有东西被烧坏。”

当时,操作这些又慢、又笨的大家伙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程序员,为了提高效率,急需新系统。在这种背景下,汤普生和他的同事丹尼斯•利奇研发了一套为这些大型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图注:1964年的大型计算机CDC,图中为CDC公司创始人威廉•诺瑞斯

当时这套系统在贝尔实验室里流通,正如“文人相轻”,程序员间也有这种风情。一天,一位同事对汤普生说:“你写的系统太差劲,干脆就叫Unics算了。”

在英文里,Unics发音与Eunuchs一样,而后者的意思是“太监”。汤普生接下同事的嘲弄,稍作修改,把自己研发的系统叫做Unix。

此时,乔布斯和盖茨还在中学里搞恶作剧,PC和微软操作系统要在10年后才初露端倪。

Unix两位创始人和贝尔实验室也没把这套操作系统太当回事,只是在内部使用,后来大学、研究机构也可以免费使用,而且还提供给他们源代码,因此Unix源代码被广为扩散。

此处划重点,就是说Unix和第一台计算机爱尼亚克一样,一开始就没有用专利法将其进行锁定,所以就像大家都可以生产电脑那样,只要你肯下功夫,你也有权利用自己的代码重构一套操作系统,微软、谷歌、苹果对此无权置喙。

图注:早年的CDC 6600超级计算机

接着讲历史。在Unix诞生后的这段时间里,它没有像后来的商业软件那样急功近利,留下一堆窟窿和补丁。因此,Unix在诞生后的10年里“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实验室进行着充分的使用和论证,这也是它后来在要求稳定性、安全性较高的企业级客户中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到了1980年,Unix开始走出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技术高手想把Unix装在家里的机器上。

此时,后知后觉的贝尔实验室开始认识到Unix的价值,但由于源代码早已外散,无法将其拢起来进行精细的商业开发,于是干脆采取对外授权的模式,研究机构使用免费,企业使用要交授权费,这有些金矿当做铜矿卖的味道。一位贝尔高级主管曾感慨,“Unix是继晶体管以后的第二个最重要发明。”但贝尔实验室错失商业发展机遇。

对于贝尔实验室来说是丧失了商业发展机遇,但对于操作系统行业乃至IT、互联网产业来说,则是敞开了发展大门。贝尔的授权也混乱不堪,源头杂乱,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站出来称自己是Unix的继承者,但这基本不被世人所认可,我们后面章节会讲到其中一个代表。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掉价了。”培根在《论时机》中这样写到。

当时有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获得了Unix授权,并由此开始了各自不同的版本演化之路。 IBM、DEC、HP和Sun因为早年的授权缘故,也有权继续进行各自的Unix版本的研发。

微软的进进出出

八十年代末,有人问比尔•盖茨怎么看待Unix与微软构成的竞争,他笑着问道:“哪个Unix?”

1979年,微软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获得授权,为英特尔处理器所开发一种Unix操作系统,由于它购买的授权无法直接让该操作系统以“Unix”为名,于是该系统命名为Xenix,可用在个人电脑及微型计算机上使用。微软并不直接把Xenix销售给终端客户,而是以OEM的形式再授权给英特尔、Tandy、施乐Altos及SCO公司。

图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青春照

对于微软来说,由于需要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获得授权,因而这是一种自己难以把握其未来发展命运的操作系统,而且当时其他厂商不同的版本在搅浑这个市场,所以,盖茨在寻找机会退出这个领域。当微软和IBM达成开发OS/2操作系统的协议后,盖茨便失去了推广Xenix的兴趣。多年后的历史资料揭秘显示,微软当时脚踩多条船,除和IBM联手开发OS/2操作系统外,微软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Windows3.0系统的研发。微软不可能在三条线上同时投入精力,于是决定舍弃Xenix操作系统。

“赛车和做人一样,有时候要停,有时候要冲。”这是电视剧《极速传说》中的一句台词。

1987年,微软与SCO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以持有后者股票25%的条件转让了Xenix的所有权。从微软接盘的SCO,将这种操作系统以最快速度移植到386电脑,成为首款支持英特尔386芯片的操作系统,抓住了市场的先机。

当时的市场格局是这样,小型机加五花八门的Unix操作系统,把持了高端的企业级用户市场,其中的代表厂商是IBM、DEC、惠普、SUN、SGI等;英特尔芯片加微软操作系统,正在全面控制个人电脑市场,其中的代表厂商包括康柏、AST、佰德等。小型机加Unix操作系统的阵营鄙视英特尔芯片加微软操作系统形成的Wintel联盟,前者认为后者简陋,而后者则认为前者是老顽固。

SCO此时扮演的角色有点像“蝙蝠”,非鸟非兽,它的运营模式是英特尔芯片加Unix操作系统,在两大阵营间翩翩飞。随着装有英特尔芯片电脑的攻城略地,SCO也跟着分到一杯羹。80年代末,有媒体称Xenix为“可能是传播最广的UNIX操作系统”。

SCO进入了其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然这段时间,Unix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期,1984年9月《财富》杂志称,全球范围内750所大学中80%的计算机领域的教授是Unix用户,因此当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接触过Unix,他们毕业后成为IT领域的骨干。

盖茨抛弃了Unix,但没打算抛弃这块丰饶的市场,而且SCO的成功也刺激了他:自己扔掉的一块鸡肋竟然成了这个小跟班的肥美牛排。换谁不流口水啊?有句谚语是“别让口馋的人看见你的大碗。”

Unix有个致命缺陷:从来就没有通用版存在。多年以来,由于早期混乱的授权,五花八门、不同版本的Unix遍地开花,所以为其中一个版本写的应用程序,常常要修改后才能运用到另一个上,这对于专业的程序员来说也许不是太大问题,但对技术实力较弱的用户来说,则平添了许多麻烦。

从Unix脱身而出的盖茨深知其支离破碎的弱点,他下令微软打造一款“可移植的”的操作系统——“Unix杀手”。这就是微软的Windows NT, Unix阵营将感受到它带来的巨大压力。

图注:早年的技术图书《SCO Unix概述》:封面上是一只伸出利爪的熊,进行一下发散联想,这看起来很像晚期四处兴讼的SCO的写照

强悍对手逆袭

“我不会用狗屎去污染(NT)”。Windows NT研发负责人大卫•卡特勒这样高声地嚷着,他拒绝允诺新一代的操作系统兼容已有的DOS和Windows。

原来,定下“Unix杀手”计划后,盖茨准备组织一个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我太想要一个可移植的操作系统了,”盖茨说,“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应该组成团队,而在于何时能组成团队去开发它。”

随后机会来了,DEC的核心工程师卡特勒因在公司坐冷板凳而萌生去意。“大多数人学会如何把一件事做得很漂亮以后,便一生一直做这个,”卡特勒一个同事评价他:“卡特勒会从自己的成功中学习。下一次,他会做得更好。所以每次,他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卡特勒全身心地投入程序开发,而冷落了两任妻子,后来他发誓再也不会结婚,“结婚是一个错误,你只能犯两次错。”

卡特勒在程序开发上精益求精,“对可能干扰他的任何人和事,他不仅置之不理,而且还会对其进行攻击和诋毁。”因此,他与DEC公司高管们相处得很不愉快。

盖茨亲自拜会卡特勒,想让他加盟微软。初次见面,卡特勒就给盖茨一个下马威,直言不讳地称微软的代码写得很“烂”,认为盖茨当时捧在手心里的、深以为傲的DOS,在他的眼里就是一个玩具。卡特勒说只有自己才有能力开发出一个能面向未来进行网络管理、具有高可靠性的操作系统。

此时的盖茨已走过创业期,拥有海量的财富与强势的权力,耳边吹过的都是“软件神童”的悦耳之音。不过,卡特勒的刺耳之音和轻蔑态度反而坚定了盖茨聘请他的决心,盖茨向对方表示将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

励志大师戴尔•肯耐基说:“在世界上,要影响别人的惟一办法就是谈论他们的需要,并告诉他们去如何满足这些需要。”

卡特勒到微软之后,盖茨尽可能地满足他的要求,有些甚至是打破微软惯例的。譬如卡特勒不要微软原来的工程师参与他的团队,他把自己在DEC工作时的团队带了过来,其中有些是硬件工程师,是卡特勒的好友。盖茨原来不打算要,但卡特勒威胁不让他们来,自己就不来。

盖茨让步,满足了卡特勒所需要的一切。此前,控制欲极强的盖茨会亲自检查微软的大部分代码,在他刨根揭底地穷问下,程序员有时会露出破绽,这时盖茨会不留情面地痛斥,带有攻击性言语,譬如“这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代码”的话会劈头盖脸地砸过去。但盖茨对卡特勒的项目则放手到几乎“放任自流”的地步。

盖茨识才的眼光和用人不疑的态度,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3年,Windows NT完美亮相,成为微软撬动Unix市场的一把利器。卡特勒也获得了Windows NT之父的赞誉,在微软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罗杰•福尔克在《漫谈企业管理》中提到:“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他才会干得最好。”

盖茨自己在这一时期说过,“对我来说,跟一伙聪明的工程师一起工作,研发出产品,然后你走出去看到人们确实在使用它们,这才是更大的乐趣所在。”

在 Unix阵营开足马力贬低Windows NT之时,Windows NT却在高端市场上大步前进,攻城略地。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本章结束,本系列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没有锁进专利笼子的重大发明

1946年2月15日, 美国人认为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爱尼亚克诞生。之所以说是“美国人认为”,因为别的国家有自己的说法,譬如,英国人认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英国人发明的、影响二战战局的巨人计算机。

我们不管他们的争论,今天就说爱尼亚克。爱尼亚克应该是三个人发明的,但主要是摩尔学院的物理学教授约翰•莫契利和当时的研究生约翰•埃克特研发的,第三个人是冯•诺依曼,对,他也是原子弹之父。

在爱尼亚克正式公布之前,诺依曼就发表了《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诺依曼首次提出了在电子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这成为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它是在埃克特和莫契利前期工作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但论文发表时,只署了“冯•诺依曼” 作者名。

图注:冯•诺依曼

诺依曼抢人之功?看起来是有点!有后人替他解释,爱尼亚克是美国军方的项目,按照当时美国的有关保密法规,在研制期间,任何正式参与的科研人员一律不得发布任何消息,更不要说发表论文了,所以莫契利和埃克特不能发布相关信息。诺依曼虽然是曼哈顿原子弹项目的参与人员,但不是爱尼亚克项目的正式参与人员,可以发表技术论文,关键的是他想早些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以署自己的名字尽快发表。

作家诺曼•麦克雷评价:“埃克特悲伤地感到,冯•诺依曼掠夺了他的胜利果实。”

“莫契利和埃克特妄图拥有计算机的专利权是不对的,我这样做是想让计算机成为共有财产,因为军队专利的保护期只有一年,自专利材料公布一年后,专利自动失效。”诺依曼这样认为。

作为原子弹之父,诺依曼显然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巨大危险的阴影。但在计算机发展这件事上,他横刀夺爱,将计算机技术给公开化了,有益人类。他此举合法,不合情理,但似乎符合公理。

就像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成为今天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文化遗产那样,计算机于是也成为了全世界今天共享的技术。

无独有偶。计算机发明后的又一个重大发明Unix,竟然也这样阴差阳错地漏过了专利防护网,为微软、苹果、Linux、安卓等后起之秀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太平洋那么宽,世界那么大。再增加一家新的操作系统,市场容得下。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微信公众号:锐智号,邮箱:dajiang5199@163.com。

《操作系统简史》系列文章参考文献:

《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 作者:诺曼•麦克雷,译者:范秀华、朱朝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用户驱动下的创新:世界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LEO 的奇迹》 作者:戴维•卡米纳、约翰•阿里斯、彼得•赫蒙、弗兰克•兰德, 译者:王克友、李彦文,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沃森父子与IBM王朝》 作者:理查德•S•泰德洛,译者:赵凤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硅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罗•弗赖伯格、迈克尔•斯韦因,译者:王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硅谷108将——150年来硅谷英雄史诗》 作者:大卫•卡普伦,译者:陈建成、陈信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创业疯魔史》 作者:杰瑞•卡普兰,译者:刘骏杰, 凤凰出版社, 2012年

《苹果传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译者:毛尧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苹果公司兴衰内幕》 作者:吉姆•卡尔顿,译者:朱贵东、杨芳,新华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国》 作者:迈克尔•莫里茨,译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兹》 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吉娜•史密斯,译者:贺丽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苹果往事:开发麦金托什的非凡岁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尔德,译者:洪慧芳,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甜苹果?酸苹果?》 作者:吉尔•阿梅里奥、威廉•西蒙,译者:孟祥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撬开苹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译者:邱绪萍、王进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杰弗里•扬、威廉•西蒙,译者:蒋永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软的秘密》 作者:迈克尔.科索马罗、理查德.塞尔比,译者:章显洲、贾菡、杨文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作者:保罗•艾伦,译者:吴果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尔•盖茨》 作者:露西亚•拉特玛,译者:吕庆夏、薛阿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未来之路》 作者:比尔•盖茨,译者:辜正坤,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重启微软》 作者:罗伯特•斯莱特,译者:屈陆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微软坏小子鲍尔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译者:王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 作者:G.Pascal Zachary ,译者:张银奎、王毅鹏、李妍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世界大战3.0版:微软和它的敌人》 作者:肯•奥利塔, 译者:董建辉、王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编程大师访谈录》 作者:Susan Lammers ,译者:李琳骁、张菁、吴咏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

《乐者为王》 作者:李纳斯•托沃兹、大卫•戴蒙, 译者:王秋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搜》作者:约翰•巴特尔, 译者:张岩、魏平,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被谷歌》 作者:肯•奥莱塔,译者:薛红卫、 谭晓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谷歌小子》 作者:理查德•勃兰特,译者:谭永乐,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永无止境:Google传》 作者:道格拉斯•爱德华兹,译者:刘纯毅,中信出版社,2012年

操作系统简史(1)东方会有新的操作系统诞生吗?让历史告诉未来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理论学习之操作系统简史

    操作系统简史 什么是操作系统? 我们平时装的windows7,windows10都是操作系统 我们使用的手机,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Apple公司笔记本上的的MacOSX.IPhone ...

  2. 新创操作系统上的有什么蒙文Office?

    新创操作系统上有基本有4款产品,各有不同. 1. Onon Office Onon Office是由内蒙古斡仑科技有限公司与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蒙汉多文种跨平台办公套装,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

  3. 陈东方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与题解(答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与题解 黄远林 陈东方 李顺新...

    商品描述: 注意啦:旧书库存不准确经常断货,为保证您的利益,拍前请务必联系卖家咨询库存情况.     对于未事前进行咨询直接付款的买家,本店有权拒绝发货.请知悉    !                ...

  4. 今日头条自媒体运营推广视频教程学习资料短视频运营从零到精通 今日头条趣东方头条凤凰新浪看点网...

    今日头条自媒体运营推广视频教程学习资料短视频运营从零到精通 今日头条趣东方头条凤凰新浪看点网易企鹅UC大鱼一点资讯自媒体快传视频处理软件 今日头条推广视频教程自媒体推广短视频教程今日头条引流小白入门 ...

  5. 吴声:个性化规模时代来临 小程序是新商业操作系统

    雷帝网 乐天 8月5日报道 "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8"今日在北京751D·PARK 79罐举行.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对2017年的新物种十大预测进行了复盘和分析. 吴 ...

  6. 并发编程-操作系统简史,多道技术

    多进程的实现原理-多道技术 操作系统介绍 下图是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中所在的位置: 位于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之间,本质上也是一个软件, 由系统内核(管理所有硬件资源)与系统接口(提供给程序员使用的接口) ...

  7. 操作系统(四)补充---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

    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缩写,是个人计算机上的一类操作系统.从1981年直到1995年的15年间,磁盘操作系统在IBM PC 兼容机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若是把部分以DOS为基础的Micro ...

  8. 云服务器操作系统怎么安装,云服务器上怎么安装操作系统

    云服务器上怎么安装操作系统 内容精选 换一换 当创建文件系统后,您需要使用云服务器来挂载该文件系统,以实现多个云服务器共享使用文件系统的目的.CIFS类型的文件系统不支持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云服务 ...

  9. 操作系统以什么方式组织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

    1.1 什么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1.2 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 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 ...

最新文章

  1. 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常见激活函数绘制
  2. ubuntu安裝opencv3.4.1
  3. erp系统服务器怎么关机,服务器怎么设置自动关机
  4. python token 访问控制_python 产生token及token验证
  5. 使用Windbg内核调试连接调试用户态程序的方法
  6. Java中如何读取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
  7. signature=c9e077ef93038bf703dbc146dd834bb7,基于RSASignUtil非对称私钥进行字符串加签及公钥解密验证的完整代码示例...
  8. ZooKeeper 典型的应用场景
  9. JDBC学习(九、连接池技术)
  10. 电子烟行业的十大进销存软件app,强推第一个
  11. VS Code彻底卸载已安装插件
  12. python之Unitest框架
  13. 【转】​“八段锦”养生:通经络,补气血,简单8个动作调理全身脏腑!
  14. 自己实现Latex公式识别
  15. 聊聊程序员与英语,程序员不学英语行吗?
  16. Core Data概述
  17. http 请求头、响应头、请求体的各个属性的含义
  18. 忽然看到自己十年前发的关于转计算机专业的帖子,感慨万千
  19. matlab读取excel画图
  20. 电脑用java怎么编程,使用java编程从0到1实现一个简单计算器

热门文章

  1. python123测验答案-python123国二选择题
  2. 简单理解SpringMVC的三层结构顺序MCV以及ModelAndView的使用
  3. 基于51单片机的频率计
  4. 李开复建议:想创业的青年先去小公司磨练
  5. Bailian2725 跳格问题【模拟】
  6. 【毕业设计】基于spring boot的图书管理系统 -java 计算机 软件工程
  7. 最长递增子序列O(NlogN)算法
  8. 浅谈动感歌词:网易云歌词分析
  9. 国内外vps有什么区别?
  10. Excel动态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