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Book X Pro 是华为试水 PC 市场之后的第二代产品,不过在此之前,推出的产品都只停留在了中端定位,而 MateBook X Pro 则凭借着独特的设计直接进入高端市场,更像是向传统厂商正式宣战的战书。

*全文基于 MateBook X Pro国行量产版本,i7-8550U, 16G 内存,512GNVMe 固态硬盘版本,售价 ¥12988.00, 全系起售价 ¥7988.00。

*优略总结在文末。


工业设计:

在一台笔记本电脑选型设计之初,有的厂商会先以主板开始,围绕着主板完成内部布局最终成品。而对于MateBook X Pro, 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起点就是这块笔记本上的「全面屏」,一切的设计都是为实现这一块屏幕而生的。

以往我们看到采用 3:2 比例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都是想利用更接近正方形的屏幕比例来解决本身小尺寸屏幕纵向空间不够的问题。MateBook X Pro 这块「相对巨大」13.9 寸 3:2 的屏幕除了纵向空间超过 15 寸 16:9 屏幕之外,配合窄边框带来给人的冲击力也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在 MateBook X Pro 身上我们也能找到很多代表着 Premium 的设计,例如屏幕表面由一整块康宁大猩猩玻璃覆盖,很多评测没有提到的一点是:屏幕左下角转轴处还有一个环境光感应器被隐藏在玻璃之下,不经提醒几乎不会引起任何注意, 屏幕一体感非常强。

被隐藏在转轴附近的还有散热通风口,底部也没有任何散热进风口,这也为 MateBook X Pro 的设计思路定下了一个类似 Apple 最擅长传达的,「不需要让用户了解技术细节」的基调,因为通风口是一个典型的功能性的设计,而如何把通风口隐藏并且强化机身的一体感,这对于塑造大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说到整体感,那么就离不开 MateBook X Pro 上经过 CNC 铣削最终成型的铝合金材质机身,很有意思的是 MateBook X Pro 在机身边缘的处理,不论是机身或者屏幕的四周,甚至在触摸板边缘都有一圈高光倒角,从视觉上能进一步减少厚度,这是在一个传统 PC 厂商的产品上很难见到的设计,也能看出 MateBook 系列的身上有很多来自智能手机设计的影子。

接口部分,MateBook X Pro 终于不像 MateBook X 一样只有 USB-C 接口,左侧有:3.5mm 耳机接口,USB-C 形 USB 3.0 接口,USB-C 形雷电 3 接口。右侧还留有一个传统的 USB-A 形 USB 3.0 接口。

独立于键盘区域的电源键防止了误按问题,电源键同时也是按压式指纹识别的所在,识别速度很快,准确度也很高。比较特别的是,MateBook X Pro 可以在按下开机键系统还未完全开机时记录开机指纹,并且在系统登陆时自动使用指纹登录,减少了开机需要按两次指纹的繁琐,由于固态硬盘配合 Win10 的快速开机,也不会有以往开机太慢导致使用者离开之后,他人借机进入系统的情况发生。

机身 C Cover 左右两侧均有扬声器孔,这些细密的小孔也都是直接在一整块铝合金上钻削而成的,对于刀具的要求很高,整体成本不菲。

键盘顶部功能键的正中,藏着的是 MateBook X Pro 标志性的设计:按压式摄像头,在没有打开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普通的键帽一样,弹起之后就可以充当摄像头的功能,这样的设计相对于把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多了一个优势:能物理阻断隐私泄露。

当然,开启摄像头时视角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若是在视频的同时需要使用键盘,那么也存在手指挡住视频画面的可能性,这都是为了「全面屏」的视觉震撼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MateBook X Pro 的键盘的设计理念和 MacBook 上的蝴蝶键盘接近,更大的键帽面积,标准的键距,还有很短的键程,在敲击的时候很扎实,没有左右晃动,键位布局很标准,不需要花费额外时间适应,可以满足日常的输入工作,若是长时间的大量输入,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键程更长的键盘。

在键盘上,MateBook X Pro 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那就是它对于 Fn 与 功能键切换的处理:包括 Surface 在内的笔记本电那或者平板二合一产品,近几年都采用了 Fn 与 F 功能键公用同一套物理按键的做法。

举个例子,也就是说 F1 这个按键,在特殊功能模式时被直接按下是减小亮度,在 F1-F12 模式时被直接按下是 F1 的功能,这两种模式需要手动切换。

所以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特殊功能模式时,同时按下 Alt+F4 并不会关闭当前程序,而是等同于按下了 F4 所代表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当你直接根据习惯使用快捷键关闭程序时,要么需要按下 Fn+Alt+F4 这三个按键,要么先手动切换模式然后在按 Alt+F4, 这无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在 MateBook X Pro 上,单击 Fn 按键可以切换 F 功能键的模式,但实际使用时我可以几乎不用切换,因为即便是在特殊功能模式下,当我单独按下 F4 实现的是静音功能,而同时按下 Alt+F4 就可以关闭程序。

一个简单的键位映射,解决了同一排物理按键实现两种不同功能的冲突问题,在这一点上传统 PC 厂商几乎都做得不够好,难道真的要新兴势力进入 PC 才能激发他们的改进吗?

键盘下方是一块硕大的触摸板,长宽分别达到了 120mm*77mm, 这也是得益于 3:2 的屏幕比例给整个机身带来了更大的纵向空间,使得放下键盘之后还有如此大的面积留给触摸板,哪怕是四指触摸板手势也都可以轻松的实现。当然,这块触摸板本身也通过了微软的精密触控板认证,所以可以完美实现所有 Win 10的手势操作。


内部设计:

MateBook X Pro 机身底部没有任何通风口,拆下八颗螺丝之后就可以拆开后盖,需要注意的是这八颗螺丝都是不常见的内六角花形,再次印证了 MateBook X Pro 并不希望大众消费者关注内部细节的设计基调。

一整块 57.4Wh 的电池被设计在主板下方,也能看到机身两侧各有两个一共四个扬声器单元,特别是掌托下方的两个扬声器,拥有相当大的共鸣腔,四个扬声器的组合能为 MateBook X Pro 提供优秀的声音效果,实际体验上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级别 Windows 笔记本。

另外,也能从内部到按键式样升降摄像头的接口。在摄像头左侧我们能发现了 MateBook X Pro 实现四边窄边框的秘密: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无法像全面屏手机一样使用 COF 封装来「收下巴」,MateBook X Pro 的解决方案是让屏幕驱动 IC 并非全部在显示器下方,而是一部分被延伸到了机身部分,最终达到了减小屏幕底边的效果。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散热设计:三根热管+超薄均热板覆盖了整个主板,距离风扇最近的热管虽然还留有通道但并没有与风扇接触,在风扇出风口也没有传统的散热鳍片。

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风扇正下方没有直接开口导致的:因为整机通过一侧转轴+底部扬声器开槽+键盘两侧 C 面的扬声器开孔这三处进风,风道较为分散且狭长,所以无法支撑较低转速的风扇推动空气穿过密集的散热鳍片。如果单纯增大转速,又会带来更大的噪音,所以最终采用了目前的散热方案。

热管与均热板实质上充当了传统散热系统里鳍片的功能,在空气流动过程中把发热部件的热量带出,这是一个分别结合了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的散热方式,也是在狭窄空间的限制之下经过各方权衡的结果。

这一部分在 NavisLi:如何评价华为 Matebook X Pro 的散热设计?中有更详细的解释。


屏幕素质:

MateBook X Pro 全系标配一块 3:2 分辨率为 3000*2000 的 13.9 英寸 IPS 屏幕,PPI 达到了 259.39, 对于一个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电脑来说足够细腻。

我们也对这块屏幕进行了专业的测试:

按当评价一款产品时,我们关注的是什么?中提到的标准,sRGB 才是对消费者更为直观有效的色域,而 MateBook X Pro 的这块屏幕在实测中覆盖了 97.3% sRGB 色域,忽略测试误差已属于能全覆盖 sRGB 的范畴,并且覆盖相当精准,几乎没有超出的部分,只是在青绿色有一点点缺失,对比度最高达到了 1536:1, 能满足日常家用和绝大部分的 UI 设计、影像处理工作。

在我们的测试中,MateBook X Pro 的屏幕最高亮度为 489.21cd/m², 相对于一般 300 cd/m² 亮度的屏幕有巨大的提升。亮度调节一共 11 级,随着亮度降低每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不过 MateBook X Pro 的屏幕抗眩光能力还有待加强,屏幕的反射控制相对于其他竞品稍弱,一定程度影响了在强烈环境光下屏幕的可用性。

色准部分,在未校色状态下 MateBook X Pro的屏幕平均 ΔE 为 2.07,最大 ΔE 为 7.23, 已经分别超出了 1.5 和 4 的 ΔE 标准,整体色偏在对比下可以被人所感知。屏幕色温为 6749k 与 sRGB 的标准 6500K 相比稍稍偏蓝,加之偏色原因,在与标准屏幕对比时能发现整体稍偏蓝绿。

在经过校色之后,平均 ΔE 可以达到 0.21, 最大 ΔE 为 1.08, 人眼无法察觉出这块屏幕存在色偏,也可以满足专业需求。

综合来看: MateBook X Pro上这块 3000*2000 分辨率屏幕的素质很高,对于大众来说颜色鲜艳,可视角度高不会泛白,超过 1500:1 的对比度也能让文字更深邃,电影等含暗色调的画面也不会发灰。

对于专业的影像处理和 UI 设计等工作,因其几乎完美覆盖 sRGB 色域,所以在校色之后也可以满足除了 P3, 或者 AdobeRGB 色域之外的需求。

唯一可惜的就是镜面反射未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在抗眩光图层的选择上还需加强,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一块屏幕几乎在同价位没有对手。


性能表现:

MateBook X Pro采用的是第八代酷睿 U 系列四核处理器,在这一代处理器上,由于天花板性能非常高,所以我们并不会要求所有轻薄产品都发挥 100% 的性能,因为在轻薄便携定位的产品上,续航、噪音、发热,都远比极端的性能更重要。

在拆机部分我们曾经提到过,MateBook X Pro的散热系统采用了超薄均热板和热管的组合,但热管并没有与风扇相连,也没有其他笔记本常见的散热鳍片,并且有较为严格的噪音控制,所以 MateBook X Pro 的风扇偏保守,即便 CPU 温度短暂超过了 65°C, 也只会利用超薄均热板分散热量而不转动风扇。

MateBook X Pro 在这样的散热策略下,也确实不能发挥第八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的全部性能。

首先是 CINEBENCH R15测试:

MateBook X Pro在一开始可以达到约540 cb的性能,随后由于触发了温度限制,会让核心温度稳定在 75°C 附近,CPU 功耗约在 13W~15W 区间浮动,最终长期性能会稳定在 505 cb 左右。

所以对于 MateBook X Pro, 我们也不建议有长期高负荷性能需求的消费者购买 i7 版本。因为在长期高负荷的情况下,i7-8550U 并不能与 i5-8250U 拉开差距,因此我们通过 Adobe 系列软件也进行了现实环境中实际软件的性能对比测试:

*从左到右分别是 小米笔记本Pro, MateBook X Pro, X1 Carbon 2018

测试结果和预期一致,在Adobe After Effects 渲染这样的长时间高负载任务中, MateBook X Pro落后于同样搭载 i7-8550u 的 X1 Carbon 2018,但在 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 这样的多次短期峰值负载的应用下能超过 i5-8250u 的小米笔记本Pro。

综合上述测试,我们认为 MateBook X Pro 无法发挥第八代酷睿 i7 的全部性能,在长期负载条件下的性能与 i5 没有太大差别,而在瞬时性能方面能超过 i5-8250u, 不过对于一个轻薄定位的产品来说,MateBook X Pro 的性能在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基础娱乐都绰绰有余,毕竟即便是没有全力发挥的八代酷睿,也可以达到接近上一代 i5-7300HQ 的性能。


表面温度:

在性能测试我们提到过 MateBook X Pro 的长期内核温度会被限制在 75°C 以内,所以机身的表面温度在日常使用中也不会太高。

首先是日常办公时的表面发热:

C Cover 整体平均温度为 37.3°, 最高温 41.9°C 出现在 CPU 上方。左右掌托(点1,2)温度都在 35°C 左右几乎没有温差。整个键盘区域因为内部采用了均热板的设计所以热量分布均匀,AWSD(点3)与 回车键附近(点4)都在 39°C 左右,摸起来就是稍稍有些温度的感觉。

在长期高负载运行之下,内部核心温度保持在 75°C 左右,外部温度也相较日常使用温度更高,整体 C Cover 平均温度达到了 40.5°C, 最高温 49.9°C 仍然是在 CPU 正上方附近位置。左右掌托(点1,2)温差很小都在 36.5°C 附近。由于核心温度的提升,所以键盘区域的温度差距也被拉大,AWSD(点3)和键盘中部少左的位置温度比回车键这样键盘右侧区域要高3°C~5°C, 已经能感受到明显的发热。

MateBook X Pro由于采用了接近平板的均热板+风扇设计,能在日常工作时很好的均匀热量,在不怎么需要风扇运转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体验。不过若是长期高负载运行,虽然掌托温度不高,但是键盘中间偏左为部分表面温度还是会维持在高位,能明显感受到发烫,在 C Cover 的隔热上,MateBook X Pro 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噪音表现:

MateBook X Pro 的风扇策略较为保守,在日常办公时很少会开启,所以一般情况下的噪音也不大。

首先是一个新增项目,测试方法是用最新版本的 Chrome 打开优酷主页,每隔 5s 刷新一次,因为这个主页包含了 GIF, 大量静态图片,并且即时热点和优酷懂你两个栏目会不断刷新内容,所以用来反映一般浏览网页这样轻度办公时的噪音。

在正常坐姿下 MateBook X Pro的风扇转速不快,整体噪音也较低,除非实在完全安静的深夜几乎不都不会被察觉,在整体噪音为 28dBA 的情况下,能发现 2000Hz, 4000Hz 和 10000Hz 都有小的单一频率异音,不过整体噪音不大,所以不仔细听也不容易发现。

当我们满载运行,正常坐姿测得的噪音为 39dBA, 在风扇转速提高之后,由于掩蔽效应刚刚在 2000Hz 和 4000Hz 的异音突起没那么明显了,只有 5500Hz 附近这一处还能被仔细听到,整体来看噪音主要还是呼呼的风扇,不刻意贴近就听不到高频异音。

为了更直观的得到噪音频率分布,我们继续在距离风扇 3cm 处测量:

在贴近测量之后也可以更明显地看出,MateBook X Pro 的风扇实际在高速运转时仍然在 2000Hz 附近、5500Hz 附近和更高的频率有一定异音存在,不过由于高频距离衰减,在正常坐姿下没有贴近时那么容易被感知。

总的来说:MateBook X Pro在设计之初是想要给使用者留下静音的印象,它确实也在一般的轻度工作时不会发出什么噪音,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时噪音比同级别竞品稍低,有 5500Hz 的异音存在,但正常坐姿听不到特别突出的异音,整体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续航与充电:

MateBook X Pro的电池容为 57.4Wh, 我们此次测试的是i7-8550U+16G 内存,而且有 MX150 独立显卡的版本,因此续航成绩可能稍逊于 i5-8250U 处理器 8G 内存版本。

MateBook X Pro 在 PCMARK 8 的 Work Conventional 模式下能达到 6 小时 57 分钟的成绩,也就是说一般的轻量级任务*中,基本能达到 7~8 小时以上的续航。

*Work Conventional 续航测试的内容包括模拟网页浏览、写作、电子表格、多人视频会议。

新增测试项目:PCMARK 8 标准 MS Office 续航测试:

在PCMARK 8 标准 MS Office 里,包括使用 Word 撰写文章调整格式,EXCEL 输入数据,计算输出结果,还有 PowerPoint 制作播放幻灯片等操作,包含了 Office 系列软件中较为重度的操作,MateBook X Pro的续航为 6 小时 26 分钟。

保留项目飞行模式下播放本地 1080P 视频:

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播放之后,消耗了 9% 的电量,也就是说单纯的本地 1080P 视频播放可以坚持 10~11 小时。

新增项目,最新版本 Chrome 打开优酷主页,关闭页面缓存,每隔 5s 刷新一次,因为这个主页包含了 GIF, 大量静态图片,并且即时热点和优酷懂你两个栏目会不断刷新内容,所以用来反映一般浏览网页这样轻中度办公时的续航。

经过 540 分钟之后,MateBook X Pro 电量从 100% 消耗至 5%, 可见一共可以坚持 9 小时左右,放电速率约在 6W 左右。

综上,MDT 评测认为: MateBook X Pro在日常的办公网页浏览情况下,可以提供 7~9 小时的可靠续航时间,观看本地 1080P 电影则可以超过 10 小时,这一块 LTPS 的低功耗屏幕功不可没。

MateBook X Pro默认附送 65W 两项插头充电器,实测电量在 40% 之前充电功率约为 48W,30分钟左右能从 5% 充至 40%, 随后 40%~75%时充电功率为 37W,一共耗时 60 分钟,当电量充至 75% 之后充电速度逐渐减缓以保护电池,最终需要 103 分钟从 5% 充至 95%。

在电源管理方面, MateBook X Pro 暂时不支持设置电池阈值。


总结:

一直以来,我对于新进入 PC 行业厂商的态度一直是欢迎的,不仅仅是因为充分的竞争能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更是因为我期望它们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鲜血液,让我们看到耳目一新的产品。综合所有的测试和我日常的使用体验,我认为 MateBook X Pro 也确实做到了。

在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电脑上使用 3:2 比例的屏幕,对于阅读单个文档和网页浏览都有更大的纵向空间。通过把一部分屏幕驱动放在在机身而不是屏幕正下方达到了四面窄边框的「全面屏」,创新性的升降式摄像头通过物理遮蔽解决了隐私泄露问题,还利用一个简单但之前都没有人想过的的键盘映射完成了F功能键与特殊功能按键的冲突,这些都是 MateBook X Pro 值得称赞,甚至是让传统 PC 厂商汗颜的地方。

优点:

  • 13.9 英寸 3000*2000 的「全面屏」
  • 同价位顶级水平的屏幕素质
  • 日常轻度使用没有什么噪音
  • 解决了键盘功能键冲突问题
  • 全金属机身
  • 拥有 USB-C 形的雷电3(ThunderBolt 3)接口,也有 USB-A 接口
  • 较长的续航时间

缺点:

  • C Cover 的隔热有待加强
  • 整体散热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 屏幕抗眩光能力较差
  • 未校色时屏幕稍稍偏蓝绿
  • 高配与 MX150 绑定(即将有高配且使用核心显卡的版本上市)

购买建议与适用人群:

对于大部分日常办公与娱乐的消费者,i5-8250U + 8G 内存 + 256G 固态硬盘售价 ¥7988的版本性价比最高,高配带 MX150 独立显卡的应用场景较少,而且 i7 的性能无法完全发挥,所以若是对 16G 内存有需求,才需要考虑高配版本。

总体来说,MateBook X Pro 在这个价位提供了顶级的屏幕素质,视觉震撼很强的四面窄边框「全面屏」,全金属机身和不错的续航,散热系统虽不以发挥出八代酷睿的全部性能,但也能让长期负载性能接近上一代的 i5-7300HQ, 对于日常的办公需求和基础娱乐都已经足够,¥7988 的价格也有足够的竞争力,如果你关注的是屏幕、便携、设计和不错的续航,那么 MateBook X Pro 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


更多我们近期的评测:

  • 距顶点一步之遥 — X1 Carbon 2018 长测
  • 当更高性能来到平板 — ThinkPad X1 Tablet Evo 长测
  • 重新认识室内光源重要性 — WiT Genie
  • 能否驾驭第八代酷睿?— XPS 13 2017 长测
  • 2017 下半年,对于不玩大型游戏的你,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底线是什么?
  • 为什么出场校色的屏幕,色域覆盖比未校色屏幕还要少

搅局者·登场 — MateBook X Pro 长测相关推荐

  1. 触摸板即是屏幕 — 灵耀 X Pro 长测

    现代 PC 已经几十年没有改变过其核心的输入设备了,键盘+光标霸占了我们的左右手很久,业界也一直希望能找一条键盘光标之外,能更进一步提高我们效率的人机交互方式,于是在 2018 台北电脑展上,我们见到 ...

  2. 魅族mx4 android5.0,魅族MX4 Pro长测(2):安卓5.0 Flyme体验

    [PConline 长期测试]各大手机厂商都忙着Android 5.0系统版本的适配,其中包括拥有独特个性的魅族.魅族官方在本月初放出了MX4 Pro的最新体验版固件Flyme OS 4.5.1A,将 ...

  3.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迎来开学季,私信评论里很多对高端本有购买意向的小白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Pro 到底该怎么选?确实,两者接近的外观设计和近似的体积重量都会让人忍不住将这 ...

  4. 万事俱备,只欠价格? — 华为 MateBook 13 长测

    华为 MateBook 家族产品的口碑和知名度在大众消费者中迅速提升,也就是在今年年初华为 MateBook 系列旗舰产品 MateBook X Pro 面世之后发生的.惊艳的 3:2 四面窄边框 + ...

  5. u2020 华为_华为MateBook X Pro 2020款评测:全面屏商务旗舰再升级

    在今年2月24日举办的华为终端产品与战略线上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全新升级的MateBook X Pro 2020款笔记本电脑,并且加入了翡冷翠新色,再一次的奠定了产品高端时尚基调. 除此之外,华为 ...

  6. 除了外观都已截然不同 — 新 MateBook X Pro 评测

    华为 MateBook X Pro 作为目前 MateBook 系列的真 · 轻薄旗舰,在去年刚问世的时候,就以其跳出传统 PC 厂商思路的设计,成为了第一个把全面屏带入笔记本电脑市场,并且得到了广泛 ...

  7. 【方案分享】华为MateBook X Pro上市数字传播方案.pptx(附下载链接)

    大家好,我是文文(微信号:sscbg2020),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干货方案<华为MateBook X Pro上市数字传播方案.pptx>,对品牌营销.数字营销.数字传播感兴趣的伙伴别错过啦 ...

  8. 华为hn–wx9x笔记本电脑_HUAWEI 华为 MateBook X Pro 2019款 13.9英寸笔记本电脑(i5-8265U、8GB、512GB)...

    [PConline 聚超值] 此款HUAWEI MateBook X Pro全新升级Huawei Share 3.0"一碰传"黑科技,突破Windows和安卓系统之间的传输难题,轻 ...

  9. 办公智慧化风起云涌,华为MateBook X Pro 2023是最短距离

    今年以来,我们几乎每个月,甚至每星期都可以看到大模型应用,在办公场景下推陈出新. 办公智慧化已成必然,大量智力工作正在被自动化.一个普遍共识是:AI能力范围之内的职业岌岌可危,AI 能力范围之外的职业 ...

最新文章

  1. 摆脱 FM!这些推荐系统模型真香
  2. VC++中的通知消息
  3. hashmap 扩容是元素还是数组_HashMap的扩容机制---resize()
  4. AutoCAD2012打开后一闪的解决方法
  5. 剑指OFFER之数组中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九度OJ1370)
  6. 译文丨伯克利对serverless的看法:简化云编程
  7. SQL入门-Navicat的基本使用
  8. Kafka 详解(二)------集群搭建
  9. [转载]ASP.NET 格式化字符串
  10. PC 平台上的一种快速 Red Hat Linux 安装方法
  11. 光流(四)--Kanade-Lucas-Tomasi(KLT)目标跟踪
  12. 七人表决器VHDL代码
  13. 计算机中的量子力学,从量子力学解读宇宙:我们也许存在于计算机虚拟的世界中!...
  14. 教你分割视频,用多个视频随机合并,添加音频
  15. 本周最新文献速递20210815
  16. oracle禁用系统用户登录,关闭系统 - 在 x86 平台上引导和关闭 Oracle Solaris
  17. 45台计算机的网络拓扑图,网络复习习题
  18. 苹果电脑查看python版本_Mac终端查看python版本号
  19. unity 打开外部虚拟键盘 exe文件
  20. 川内计算机专业,川内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科学与未解决的难题,NP(未解难题)_百度百科
  2. 社交未死, 谷歌天才和他的区块链微信 | 人物志
  3. 7620 Reset按键GPIO
  4. WCDMALTE Linux移远USB驱动程序用户指南(WCDMA/LTE Standard/Automotive/LTE-A Module Series)
  5. 【前端性能优化】 --- 一次总结明白
  6. 面经八之牛客网面经整理
  7. vue中threejs报错记录:Class constructor Object3D cannot be invoked without ‘new‘
  8. ssh爆破获取用户密码
  9. 英文书《用unreal来学习c++》_股市高人经常用“开盘八法”来预判股票一天的走势,可以学习学习...
  10. 网络数据的背后——网络日志的分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