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目的
  • 基础准备
    • 硬件准备
    • 开发环境
  • 制作toolchain和rootfs
    • 设置编译工具链
  • u-boot & linux编译
    • u-boot
    • boot.scr
    • linux
  • 测试程序
  • 文件烧录
    • 分区设置
    • 分块烧录
  • 上电测试
  • 系统镜像
    • 制作镜像文件
    • 使用镜像文件
  •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SDK数据包
  • 总结

目的

这篇文章中将测试在 F1C100s 中运行Linux系统( 基于SD卡 / TF卡),一些背景资料请查看 《全志F1C100s使用记录:资料索引与基础说明》 这篇文章。

基础准备

硬件准备

测试用开发板可以参考上面文章中电路绘制,或者也可以直接购买荔枝派Nano进行测试。

开发环境

下载安装Ubuntu Desktop(使用版本为20.04):
https://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安装完成后进行基础环境安装与设置:

sudo apt updatesudo apt install -y build-essential
sudo apt install -y libusb-1.0-0-dev zlib1g-dev
sudo apt install -y pkg-config
sudo apt install -y python python3 python-dev python3-dev
sudo apt install -y swig
sudo apt install -y libncurses-dev libncurses5-dev
sudo apt install -y libssl-dev
sudo apt install -y kpartx
sudo apt install -y mtd-utils

因为需要从GitHub下载项目所以还要安装git:

sudo apt install -y git
# git使用时可能需要设置用户名和邮箱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naisu"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naisu@example.com

建立工作目录并进入:

# 本文将工作目录设置在用户目录($HOME)下的f1c100s-sdk文件夹中
# cd ~
mkdir f1c100s-sdk
cd f1c100s-sdk/

制作toolchain和rootfs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buildroot来制作rootfs,这里有个坑。这里如果使用linaro等组织提供的现成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编译buildroot项目生成rootfs,在使用时系统启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 exitcode=0x0000000b ,而使用buildroot自己生成的编译工具链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这里统一使用buildroot生成的编译工具链。

下载、解压与配置:

# cd ~/f1c100s-sdk/
wget https://buildroot.org/downloads/buildroot-2022.02.tar.xz
tar -xJf buildroot-2022.02.tar.xz# 进入buildroot-2022.02目录
cd buildroot-2022.02/# 进行配置
# 这里做测试使用,只要配置下目标和工具链即可,详见后面截图
make menuconfig# 编译
make


编译完成后 output 目录下的 host 目录中就是交叉编译工具链(toolchain); output 目录下的 images 目录中的 rootfs.tar 就是生成的根文件系统。

设置编译工具链

注意PATH使用自己的路径,每次打开终端都需要重新设置:

export ARCH=arm
export CROSS_COMPILE=arm-buildroot-linux-gnueabi-
export PATH=$PATH:/home/nx/f1c100s-sdk/buildroot-2022.02/output/host/bin

u-boot & linux编译

u-boot

下载、配置、编译:

# cd ~/f1c100s-sdk/
git clone -b nano-lcd800480 --depth=1 https://github.com/Lichee-Pi/u-boot.git# 进入u-boot目录
cd u-boot/# 加载配置文件
make licheepi_nano_defconfig# 修改默认bootcmd
gedit include/configs/suniv.h

需要修改为:

#define CONFIG_BOOTCOMMAND "run distro_bootcmd"

然后就可以编译了:

# 根据电脑配置使用make -jx等加快编译速度
make

编译后当前目录下的 u-boot-sunxi-with-spl.bin 文件就是我们需要的。

boot.scr

根据上面对bootcmd的修改,u-boot启动时会从第一分区读取 boot.scr 文件,并执行其中的脚本。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来设置要传递给linux内核的参数、来加载内核和设备树、来启动内核。

在uboot目录下新建boot.cmd文件,向其中写入u-boot要执行的脚本:

# cd ~/f1c100s-sdk/u-boot/
touch boot.cmd
gedit boot.cmd

写入以下内容:

# 设置传递给内核的bootargs参数
# 读取内核镜像和设备树到内存中指定位置
# 启动内核程序
setenv bootargs console=tty0 console=ttyS0,115200 panic=5 rootwait root=/dev/mmcblk0p2 rw
load mmc 0:1 0x80008000 zImage
load mmc 0:1 0x80C00000 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
bootz 0x80008000 - 0x80C00000

使用u-boot编译后tools目录下的 mkimage 工具可以将boot.cmd文件生成为 boot.scr 文件,通过下面命令:

# arm架构;不压缩;script文件;输入boot.cmd文件;输出boot.scr文件
tools/mkimage -A arm -C none -T script -d boot.cmd boot.scr

生成的 boot.scr 文件就在当前目录下。

linux

# cd ~/f1c100s-sdk/
git clone -b nano-4.14-exp --depth=1 https://github.com/Lichee-Pi/linux.git# 进入linux目录
cd linux/# 下载使用荔枝派Nano的linux配置文件
wget https://dl.sipeed.com/fileList/LICHEE/Nano/SDK/config
cp config .config# 根据需要配置,没有需要的话直接按两下Esc保存退出
make menuconfig# 编译
# 根据电脑配置使用make -jx等加快编译速度
# 过程中如果出现需要设置的选项全部选n
make

编译后在 arch/arm/boot/ 目录下的 zImage 文件就是压缩后的内核程序;在 arch/arm/boot/dts/ 目录下的 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suniv-f1c100s-licheepi-nano-with-lcd.dtb 文件就是编译后的设备树文件。

测试程序

嵌入式linux开发最终是需要在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来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这里编写个基础的应用程序用于测试:

# cd ~/f1c100s-sdk/
# 建立程序文件夹并进入
mkdir helloworld
cd helloworld/# 建立程序文件并编写程序
touch helloworld.c
gedit helloworld.c

写入以下内容: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
{printf("Hello, world!\n");
}

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arm-buildroot-linux-gnueabi-gcc helloworld.c -o helloworld

生成的 helloworld 就是我们需要的可执行文件了。

文件烧录

前面编译生成的内容可以分块分别烧录进SD卡进行测试,也可以将 u-boot & linux & rootfs 整块打包烧录进SD卡进行测试,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这里先进行分块测试的介绍,打包烧录介绍将在后面的章节说明。

# 先将SD卡插入Ubuntu中
# 使用 lsblk 查看SD卡设备号sdX
# 我这里显示为sdb,下面均以此进行说明

分区设置

准备SD卡并按要求分区,空间划分参考本文开头的给出的文章,下面是在Ubuntu终端中进行分区划分示例:

# 如果已经分过区了那么Ubuntu可能会自动挂载
# 逐条使用 sudo umount /dev/sdbn 进行卸载# 对SD(TF)卡进行分区
sudo fdisk /dev/sdb
# 如果有分区的话可以输入 d 回车依次删除
# 输入 n 新建分区,分区大小根据需要设置即可
# 下面是我新建的两个分区的输入情况
# n回车  回车(p)  回车(1)  回车(2048)  +32M回车  (如果有额外提示则Y回车)
# n回车  回车(p)  回车(2)  回车(67584) +200M回车  (如果有额外提示则Y回车)
# 输入 w 回车保存退出,输入使用 lsblk 查看分区情况# 格式化分区建立文件系统
sudo mkfs.vfat /dev/sdb1
sudo mkfs.ext4 /dev/sdb2

分块烧录

u-boot
u-boot-sunxi-with-spl.bin 文件需要放置在SD卡8k开始的位置上:

# cd ~/f1c100s-sdk/u-boot/
sudo dd if=u-boot-sunxi-with-spl.bin  of=/dev/sdb bs=1024 seek=8

linux & dtb & boot.scr
这三个放在刚才新建的第一个分区里(sdb1):

# 如果分区已挂载到别的地方先进行卸载
# sudo umount /dev/sdb1
# 将分区挂载到 /mnt
sudo mount /dev/sdb1 /mnt# 拷贝linux和dtb
# cd ~/f1c100s-sdk/linux/
sudo cp arch/arm/boot/zImage /mnt/
sudo cp arch/arm/boot/dts/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 /mnt/# 拷贝boot.scr
# cd ~/f1c100s-sdk/u-boot/
sudo cp boot.scr /mnt/# 保存退出
# sync
# sudo umount /dev/sdb1

rootfs
这个放在刚才新建的第二个分区里(sdb2):

# 如果分区已挂载到别的地方先进行卸载
# sudo umount /dev/sdb2
# 将分区挂载到 /mnt
sudo mount /dev/sdb2 /mnt# 解压并拷贝rootfs
# cd ~/f1c100s-sdk/buildroot-2022.02/
sudo tar -xf output/images/rootfs.tar -C /mnt/# 保存退出
# sync
# sudo umount /dev/sdb2

测试程序

# 如果分区已挂载到别的地方先进行卸载
# sudo umount /dev/sdb2
# 将分区挂载到 /mnt
sudo mount /dev/sdb2 /mnt# 拷贝helloworld
# cd ~/f1c100s-sdk/helloworld/
sudo cp helloworld /mnt/root/# 保存退出
# sync
# sudo umount /dev/sdb2

上电测试

上电打印信息与应用程序测试结果与关键日志如下:
默认通过UART0 PE0-RX PE1-TX 波特率115200
我这里使用的是F1C200s,所以内存显示为 64 MiB
前面生成的rootfs登陆用户名为root,无密码

U-Boot SPL 2018.01-gd83b2fe-dirty (Mar 15 2022 - 15:52:58)
DRAM: 64 MiB
Trying to boot from MMC1U-Boot 2018.01-gd83b2fe-dirty (Mar 15 2022 - 15:52:58 +0800) Allwinner TechnologyCPU:   Allwinner F Series (SUNIV)
Model: Lichee Pi Nano
DRAM:  64 MiB
MMC:   SUNXI SD/MMC: 0省略若干内容……mmc0 is current device
Scanning mmc 0:1...
Found U-Boot script /boot.scr
reading /boot.scr
279 bytes read in 14 ms (18.6 KiB/s)
## Executing script at 80c50000
reading zImage
3841152 bytes read in 200 ms (18.3 MiB/s)
reading 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
7464 bytes read in 25 ms (291 KiB/s)
## Flattened Device Tree blob at 80c00000Booting using the fdt blob at 0x80c00000Loading Device Tree to 816fb000, end 816ffd27 ... OKStarting kernel ...[    0.000000] Booting Linux on physical CPU 0x0
[    0.000000] Linux version 4.14.0-licheepi-nano+ (nx@nx-ubuntu) (gcc version 10.3.0 (Buildroot 2022.02)) #1 Tue Mar 15 16:07:52 CST 2022
[    0.000000] CPU: ARM926EJ-S [41069265] revision 5 (ARMv5TEJ), cr=0005317f省略若干内容……[    1.331930] Waiting for root device /dev/mmcblk0p2...
[    1.375977] mmc0: host does not support reading read-only switch, assuming write-enable
[    1.390277] mmc0: new high speed SDHC card at address aaaa
[    1.396880] mmcblk0: mmc0:aaaa SC16G 14.8 GiB
[    1.407742]  mmcblk0: p1 p2省略若干内容……Starting syslogd: OK
Starting klogd: OK
Running sysctl: OK省略若干内容……Welcome to Buildroot
buildroot login: root
# ls
helloworld
# ./helloworld
Hello, world!
#

系统镜像

前面分块烧录在测试的时候用用还行,但是如果是要批量生产或是交给他人使用就不方便了,这个时候可以制作系统成单个系统镜像文件来处理。

前面讲了对SD卡分区等操作,其实不管是分区还是数据拷贝等,最终在SD卡上无非就是一片按照一定顺序存储的数据。把这段数据原模原样的拷贝成一个文件,这就是系统镜像文件,使用的时候只要把这个文件内容拷贝到SD卡上就可以了。

制作镜像文件

从已有SD卡制作镜像文件
如果有已经烧录完成所有内容的SD卡的话直接使用 dd 命令将SD卡内容复制到一个文件即可得到系统镜像文件。比如针对前面流程下的SD卡可以使用下面方式:

# cd ~/f1c100s-sdk/# 如果分区已挂载到别的地方先进行卸载
# sudo umount /dev/sdb1
# sudo umount /dev/sdb2# 创建系统镜像文件
touch f1c100s-system-image.bin
# 将SD卡中有用的数据保存镜像文件中
# 大小为 1M(uboot) + 32M(bootfs) + 200M(rootfs) + 2M(多拷贝点,防止不明意外)
# 数据比较大会花点时间
dd if=/dev/sdb of=f1c100s-system-image.bin bs=1M count=235

从编译生成的文件制作
如果还没有烧录好的SD卡也可以直接从编译生成的文件制作

# cd ~/f1c100s-sdk/
# rm f1c100s-system-image.bin# 创建系统镜像文件
touch f1c100s-system-image.bin
# 向镜像文件写入空数据固定大小
dd if=/dev/zero of=f1c100s-system-image.bin bs=1M count=235# 查看可用的设备挂载点
sudo losetup -f
# 我这里显示 /dev/loop13,接下来都以此进行说明
# 将镜像文件挂载到 /dev/loop13
sudo losetup /dev/loop13 f1c100s-system-image.bin# 对挂载的设备进行分区
sudo fdisk /dev/loop13
# 下面是我新建的两个分区的输入情况
# n回车  回车(p)  回车(1)  回车(2048)  +32M回车  (如果有额外提示则Y回车)
# n回车  回车(p)  回车(2)  回车(67584) +200M回车  (如果有额外提示则Y回车)
# 接着 a回车 1回车 (将分区1设置为可启动)
# 输入 w 回车保存退出,会有点问题提示不用管# 更新分区表
sudo kpartx -av /dev/loop13# 格式化分区建立文件系统
sudo mkfs.vfat /dev/mapper/loop13p1
sudo mkfs.ext4 /dev/mapper/loop13p2# 挂载第一个分区向里拷贝linux、dtb、boot.scr
sudo mount /dev/mapper/loop13p1 /mnt
sudo cp linux/arch/arm/boot/zImage /mnt/
sudo cp linux/arch/arm/boot/dts/suniv-f1c100s-licheepi-nano.dtb /mnt/
sudo cp u-boot/boot.scr /mnt/
sync
sudo umount /dev/mapper/loop13p1# 挂载第二个分区向里解压并拷贝rootfs
sudo mount /dev/mapper/loop13p2 /mnt
sudo tar -xf buildroot-2022.02/output/images/rootfs.tar -C /mnt/
# 根据需求也可以拷贝应用程序进去
# sudo cp helloworld/helloworld /mnt/root/
sync
sudo umount /dev/mapper/loop13p2# 卸载设备
sudo kpartx -d /dev/loop13
sudo losetup -d /dev/loop13# 向头部写入uboot,注意conv=notrunc选项参数一定不能漏
sudo dd if=u-boot/u-boot-sunxi-with-spl.bin  of=f1c100s-system-image.bin bs=1024 seek=8 conv=notrunc

压缩系统镜像
前面生成的系统镜像比较大,不适合存储,可以对镜像镜像压缩:

# cd ~/f1c100s-sdk/
# 将系统镜像以zip方式镜像压缩
zip f1c100s-system-image.zip f1c100s-system-image.bin

使用镜像文件

在Linux上可以直接使用 dd 命令将镜像文件写入SD卡中

# cd ~/f1c100s-sdk/
# rm f1c100s-system-image.bin
# 如果分区已挂载到别的地方先进行卸载
# sudo umount /dev/sdb1
# sudo umount /dev/sdb2# 解压镜像文件压缩包
unzip f1c100s-system-image.zip
# 将镜像文件写入SD卡,写入可能较慢
sudo dd if=f1c100s-system-image.bin of=/dev/sdb bs=1M

当然我更加推荐使用工具来烧录,这里推荐使用 BalenaEtcher 工具 ,这个工具支持windos、macos、linux,其官方页面和项目地址分别如下:
https://www.balena.io/etcher/
https://github.com/balena-io/etcher
下面是用这个工具进行烧录的演示:

上面演示了使用BalenaEtcher工具进行烧录和启动测试,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的:

  • 原始的.bin后缀名的系统进行经过压缩后变得非常小(235MB > 5.98MB),可见压缩非常有用;
  • BalenaEtcher可以直接使用压缩包进行烧录(比如我上面演示中);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buildroot编译过程中下载文件慢
    buildroot编译过程中会下载很多文件,有可能会下着下着就不动了,或是下载缓慢。首先可以尝试使用 ctrl + c 终止当前工作后再 make ,会从终止的步骤重新开始;
    如果上面的方式不行,那自行查看编译输出信息,其中有文件下载地址的,手动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把下载的内容压缩包或解压后内容放到buildroot的 dl 目录下,然后重复前面步骤;
  • 编译过程中因为缺少文件报错
    百度、必应等查找Ubuntu下安装这些文件的方法;
  • 编译或使用中其它不明的问题
    使用 make clean 或者 make distclean 后重复配置编译过程;

SDK数据包

鉴于整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下载,部分内容可能下载缓慢,所以将本文中出现的主要的几个项目内容进行了打包,方便将来使用。下载链接如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JPKuZJQmczxh82JJOGG_g
提取码:ezrw

下载下来是个zip格式压缩包,解压后得到下面内容(Ubuntu上可以使用 unzip 进行解压):

各个文件说明如下:

文件 说明
helloworld 内部含有helloworld.c文件
buildroot-2022.02.tar.xz 使用 wget https://buildroot.org/downloads/buildroot-2022.02.tar.xz 下载得到的压缩包
buildroot-2022.02-with-dl.tar.xz 根据上面项目 make menuconfig > make > make clean 后的文件夹进行重新打包压缩
其dl文件夹中包含了所有make时需要下载的东西
linux.tar.xz 使用 git clone -b nano-4.14-exp --depth=1 https://github.com/Lichee-Pi/linux.git 下载
得到的linux文件夹中放入使用 wget https://dl.sipeed.com/fileList/LICHEE/Nano/SDK/config 下载的config文件
然后对linux文件夹重新打包
sunxi-tools.tar.xz 使用 git clone -b f1c100s-spiflash --depth=1 https://github.com/Icenowy/sunxi-tools.git 下载
得到的sunxi-tools文件夹重新打包
u-boot.tar.xz 使用 git clone -b nano-lcd800480 --depth=1 https://github.com/Lichee-Pi/u-boot.git 下载
到的u-boot文件夹重新打包

总结

本文基于现有的一些项目,详细记录 u-boot & linux & rootfs 编译与烧录测试( 基于SD卡) 整个流程内容,可以作为进一步的移植、开发与使用的基础。

全志F1C100s使用记录:u-boot linux rootfs 编译与烧录测试(基于SD卡)相关推荐

  1. 记录下 QT Linux 静态编译遇到的坑

    记录下 QT Linux 静态编译遇到的坑 记录下 QT Linux 静态编译遇到的坑 - 貘吃馍的日志 - 网易博客 http://qbaok.blog.163.com/blog/static/10 ...

  2. Linux下给挂载U盘或者SD卡

    Linux下给挂载U盘或者SD卡 mount -t vfat /dev/mmcblk0p2 /udisk 对于ARMLinux来说,第一次使用U盘时,U盘这个文件目录是不能直接进入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 ...

  3. 嵌入式Linux系统镜像制作(基于SD卡)

    文章目录 目的 原理 环境准备 系统镜像制作 从现有SD卡备份 从空白文件开始制作 系统镜像使用 其它补充 总结 目的 嵌入式Linux在开发过程中对于软件方面通常是 bootloader.linux ...

  4. 沁恒CH32V103C8T6(二): Linux RISC-V编译和烧录环境配置

    目录 沁恒CH32V103C8T6(一): 核心板焊接和Windows开发环境配置 沁恒CH32V103C8T6(二): Linux RISC-V编译和烧录环境配置 硬件准备 CH32V103 开发板 ...

  5. nRF52832学习记录(十二、SPI接口的应用 Micro SD卡读写测试)

    目录 1.nRF52xx SPI介绍 SPI接口基础介绍 SPI 寄存器 SPI 库函数介绍 SPI初始化函数 SPI数据传输函数 2.nRF52xx SPI 使用示例 w25qxx SPI Flas ...

  6. 新唐NUC980使用记录:U-Boot Linux 编译与烧录(基于SD1位置SD卡)

    文章目录 目的 SD卡分区 U-Boot编译 U-Boot环境变量 Linux编译 默认设置 使用SD卡剩余分区 使用SD卡分区存放rootfs 制作系统镜像 总结 目的 这篇文章中将测试在 NUC9 ...

  7. linux rootfs编译进内核,九鼎x6818开发板笔记:uboot、kernel、rootfs编译和烧写

    下面记录了如何搭建嵌入开发环境,如何编译uboot.kernel.和文件系统,如何烧写镜像以及如何配置uboot环境变量. 阅读注意:记录中(Base框中的内容)一些操作故意被添加,为了展示文件内容, ...

  8. sd卡 升级 linux,升级树莓派archlinux系统到新sd卡

    由于之前把树莓派系统安装在4gb的sd卡上,随着系统的更新及安装了一大堆软件包之后,系统提示空间不足了.网上搜索了下,把所有数据迁移到新的sd卡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克隆sd卡: 1,关闭树莓派电源,取 ...

  9. sd卡休眠不掉电 linux cmd7,随时断电可安全使用SD卡

    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小型嵌入式Linux系统(2.6.35英寸),该OS具有一个较小的内部NAND设备用于OS和应用程序(250-500Meg),以及一个带有8Gb SDHC SD卡的SD卡用于数据存储. ...

  10. linux6.6挂载u盘失败,mini2440 Linux系统自动挂载U盘与SD卡失败 解决方法

    对于有些U盘和SD卡,mini2440开发板自带的Linux系统不能有效的自动挂载在文件系统里面,这是因为mini2440的/etc/mdev.conf 和 /bin/hotplug.sh这两个文件写 ...

最新文章

  1. python详细安装教程3.8.3-Python下载 v3.8.3 官方中文版
  2. openStack镜像制作
  3. python if main_python中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4. Nettiers快速使用入门(一) 数据库
  5. python用法查询笔记_Python学习笔记 - 2 - PyCharm的基本使用
  6. h5 与原生 app 交互的原理
  7. 6410的系统时钟设置(中)---相关寄存器介绍
  8. win10兼容android下载安装,Win10手机运行安卓App兼容工具下载!
  9. 职场人,职场事,八卦一下职场那些有意思的公众号
  10. java 字符串换行问题
  11. 安卓boot.img文件详细介绍-解包,编辑,打包
  12. 流畅的Python(Fluent Python)
  13. 如何根据一张照片判断出女孩住在几层楼?
  14. SRCNN-pytoch代码讲解
  15. LapSRN 超分辨率
  16. 趣图:程序员睡不着数绵羊清单
  17. wework oracle,氪空间总裁钟澍:中国联合办公已经不需要再去效仿WeWork
  18. IKAnalyzer 分词工具的使用与问题
  19. 2010-12-01: EverBox 宝宝诞生了,成为 EverBox 粉丝拿 100GB 大奖!
  20. 深度学习-人体姿态估计

热门文章

  1. HBuilderX 连接网易mumu手机模拟器进行App开发
  2. python:实现希尔密码算法(附完整源码)
  3. idea2017破解教程
  4. AI CC呼叫中心源码
  5. ssm java当前项目路径_SSM项目中动态获取路径
  6. RS-485 通讯协议简介
  7. Referrer Policy:strict-origin-when-cross-origin 404
  8. 型机器人同人本子_唯美的人×机器人漫画《純情愛玩生化女友》
  9. Java Deque
  10. 智慧校园APP系统开发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