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深切认识。正如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杰克·齐普斯指出的,早在《哈利·波特》风行之前,儿童文学在西方已经是图书出版业中最成功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是有关儿童文化的著述,都呈现繁荣之势。齐普斯如此感言道:“儿童文学是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学。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民间文学,是为所有民众创作的文学,是无论老少都在阅读的文学,它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发展孩子们的批判性和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 当代幻想文学(童话小说)是当今儿童及青少年文学的最重要文类之一。本文阐述的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传统对儿童幻想文学创作的几点启示。

  一。英国童话小说创作的四个星云集群

  1.英国童话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1840-1910)。现代英国童话小说是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和儿童文学革命双重浪潮冲击下的产物。它是在新兴的儿童文学领域两极碰撞的格局中异军突起的 —— 一极是占主导地位的恪守“理性”原则的说教文学创作,另一极是张扬“娱乐”精神的幻想文学创作。在当时翻译引进的欧洲经典童话出版、流行之风的推动下,英国儿童幻想文学冲破根深蒂固之说教话语的藩篱,以一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童话名著的诞生宣告了英国儿童文学第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主要代表性作品有罗斯金的《金河王》(1851);萨克雷的《玫瑰与戒指》(1855);金斯利的《水孩子》(1863);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境漫游记》(1865)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1871);乔治·麦克唐纳的《乘着北风遨游》(1871);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故事》(1888);吉卜林的《林莽传奇》(1894-1895);贝特丽克丝·波特的《兔子彼得的故事》(1902);内斯比特的《五个孩子与沙精》(1902)、《凤凰与魔毯》(1904)等;巴里的《小飞侠彼得潘》(1904);格雷厄姆的《柳林清风》(1908) …… 。这是世界文学童话史上一个星云灿烂的“黄金时代”,英国童话小说创作的主潮也由此形成,卡罗尔,麦克唐纳,内斯比特,巴里,格雷厄姆等人的作品成为影响深远的,为后来者所仿效的童话小说经典之作。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二战后的童话小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世界的宗教情怀日渐式微,法西斯主义威胁日益加重,同时人类关系无不受商品化趋势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和美国的幻想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就在美国的科幻小说强劲兴起之际,英国的童话小说稳步地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文类。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休·洛夫廷的《杜立德医生》系列(1920年以来);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1926);约翰·梅斯菲尔德的《午夜的人们》(1927)和《欢乐盒》(1935);特拉弗丝的《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系列;J·B·S·霍尔丹的《我的朋友利基先生》(1937);托尔金的《霍比特人》(1937);T·H·怀特的《石中剑》(1938);等。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则有皮皮的《灰矮人》(1942),等等。

  3.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英国童话小说。二战以来西方世界面对可能发生的核战争、生态破坏、人口过剩、政府和工业巨头的权力强化、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的儿童教育观念及社会观念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在动荡的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儿童幻想小说进入又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相比,作家们在创作的主题方面有了新的重大拓展。代表性作品有诺顿的《小矮人博罗斯一家》(1952);皮亚斯的《汤姆的午夜花园》(1958);C·S·刘易斯的《纳里亚传奇》系列(1950 -1956);托尔金的《魔戒传奇》系列(1954-1955);法姆的《夏季飞鸟》(1962);K·M·布里格斯的《凯特与胡桃夹子》(1963);琼·艾肯的《雨滴项链》(1963)等;R·达尔的《小詹姆与大仙桃》(196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964)等;阿伦·加纳的《布里森格曼的魔法石》(1960)、《猫头鹰恩仇录》(1967);露西·波斯顿的《绿诺威庄园》系列(1955-1961),等等。

  4.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英国童话小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童话小说创作呈现出杂色多彩的态势。在托尔金和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下,英美文坛出现了大量的幻想文学作品。作为童话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苏珊·库珀的《黑暗在降临》传奇系列的后四部(《黑暗在蔓延》,1973、《绿巫师》,1974、《灰国王》,1975、《银装树》,1977);彼得·迪金森的《变幻》三部曲(1968—70);海伦·克雷斯韦尔的《在码头上方》(1972);利弗里的《阿斯特科特》系列(1970);理查德·亚当斯的《沃特希普荒原》(1972);科林·达恩的《动物远征队》(1979);黛安娜·W·琼斯《豪尔的移动城堡》(1986)等;迪克·金·史密斯的动物系列,如《深湖水怪》(1995)和《巨人双胞胎》(2007)等;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1997-2007);菲利普·普尔曼的《黑质三部曲》(1995 -2000),等等。

  二。英国幻想文学作家的儿童文学观的认识论意义

  英国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经验对于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其一是英国作家从创作实践中思考、提炼而形成的儿童幻想文学观。

  1.托尔金:《论童话故事》[②] 。在这篇重要的童话诗学专论中,作者对传统童话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阐发。其主要内容包括童话故事以独特方式提供的4种因素:幻想、恢复、逃避、慰籍,以及人类的基本愿望和最基本愿望的满足。作者不仅探讨了当代文学童话的价值与功能,阐述了童话“奇境”观,而且揭示了童话与儿童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童话与成人文学艺术不可分割的联系。托尔金指出,“童话故事”的奇境魔法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卓越之处在于它的运行,其中就有对特定的人类基本愿望的满足。“这些愿望是由许多成分构成的综合体,有些是普遍的,有些对于现代人(包括现代儿童)是特别的。而有几种愿望是最基本的。”这最基本愿望的满足包括去探究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深度、广度的愿望,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愿望,探寻奇怪的语言和古老的生活方式的愿望。[③]  托尔金的“愿望的满足性”提供了认识童话重要特征的途径。通过托尔金童话文学观的观照,人们可以发掘出《西游记》那“流为丹青,至今脍炙人口”的“童话至理”。从总体上看,《西游记》在中国神话传统的根基上创造了一个奇境童话世界,不仅充分体现了童话之幻想、恢复、逃避、慰籍等因素,而且最充分体现了童话艺术对人类基本愿望的满足性。这对于当今的中国童话作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托尔金对于幻想文学的想象艺术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托尔金指出,人类的头脑能够形成有关那些实际上并不在场的事物的心理意象。这种构想特殊心理意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不能简单地归于玄想(Fancy);这些心理意象不仅是“实际上不在场的,而且是在我们的第一世界里根本就找不到的”事物,但想象力需要一种高超的艺术形式去追求“现实的内在一致性”,这就是幻想的艺术,是介于想象力与最终的幻想文学创作结果(替代性创造)之间的一种操作运行的连接。[④] 换言之,在托尔金看来,想象是创造意象的心智能力,而幻想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达形式,负载着意象带来的神奇性效果,并且赋予这些意象一种现实的内在一致性。在托尔金的语境中,现实的内在一致性应当是与故事的细节和逻辑发展密切相关的。当然,想象不是没有节制,不负责任地天马行空,或者任意地虚构故事,它必须源自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幻想文学话语的内在一致性。这应当是幻想文学的艺术标准或文学性,是优秀幻想文学作品能够紧紧抓住和深深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2.C·S·刘易斯:“为儿童写作的三种方式”。[⑤] 刘易斯在这篇文章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是对优秀儿童文学创作艺术的深刻反思。在刘易斯列举的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基本上是不恰当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从表层迎合儿童心理和爱好,通过投其所好,自认为自己所写的东西是当今儿童喜欢看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并不是作者本人内心喜爱的,也不是作者童年时代喜欢读的东西。这样的“投其所好”往往导致作者本我的迷失,本真的迷失。

  第二种方式表面上与第一种方式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具有重要的差异。这以刘易斯·卡罗尔,肯尼斯·格雷厄姆和托尔金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作者为特定的孩子讲述故事,有生动感人的声音,有现场的即兴创作和发挥,也有后来的艺术加工和升华。他们讲述的都是儿童向往的,希望听到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成人与天真烂漫的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一种复合的人格得以形成,一个卓越的故事诞生了。

  第三种方式是刘易斯本人运用的方式。他创作儿童故事是因为儿童故事是表达其思想的最好的艺术形式。作者要有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文学修养。

  与此相似的是评论家克利夫顿·法迪曼的观念。他根据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白性的”(confessional),一类是职业性的(professional)。他认为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属于“自白性的”。在他看来,《柳林风声》的作者就像安徒生,路易斯·阿尔柯特和马克·吐温一样,“将他本人从成人生活中获得的最深沉意义的感悟倾注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中”。[⑥] 当然每个作家的生活都是各不相同的,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感悟;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表达思想,“吐露心曲”的最佳艺术形式。而一部部儿童文学经典名作的诞生正应了诗人威廉·布莱克所言:“一粒细沙看世界,一朵山花识天国;掌心之中握无限,刹那之间现永恒。”刘易斯也好,格雷厄姆也好,他们都透过自己的人生看世界,通过童话小说的艺术形式表达其思考和感悟,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乐园的过程中创作出了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是《纳尼亚传奇》还是《柳林风声》,作者都把自己的人生期盼和希望融进了作品之中。

  三。优秀童话小说的双重性特点

  英国童话小说发端于儿童文学而又超越儿童文学,根植于传统童话而又超越传统童话

  —— 这是童话小说区别于一般幻想小说的重要特征。童话小说与奇幻小说(幻想小说)等虽然具有相似的文体特征,但同幻异旨、同工异趣,具有出自不同创作意图的艺术追求。童话小说一方面要体现童话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像写一般幻想小说那样遂心所欲。另一方面,作为历久弥新的童话本体精神与现代小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童话小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包括成人读者)的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也是许多英国幻想文学作家的共同观念。如乔治·麦克唐纳所说:“我并非为儿童而写作,而是为具有童心的人们写作,无论他们是五岁还是五十岁,或者七十五岁。”(GeorgeMacDonald,1893:317)[⑦] 安德鲁·朗曾提出,任何想进入奇境王国的人都要具有一颗幼童之心。托尔金则认为,所有想要进入幻想王国进行奇异历险的人都需要具备一颗童心,即人性和天真。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童话故事作为一种类型值得人们阅读的话,它就值得为成人创作,供成人阅读。[⑧]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故事无疑是儿童本位的,但同时又能满足成人的审美需求和心智需求。如果说与卡罗尔同时代的文学大师狄更斯在自己的作品中再现了真实的童年经历的记忆,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书写童年,那么卡罗尔则通过卓越的幻想文学的艺术形式超越了这些记忆。同样书写童年,同样将19世纪的儿童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卡罗尔的贡献是革命性的。他不仅用幻想文学的艺术形式来书写童年,拓展了儿童文学的新疆界,而且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意识和无意识活动,通过爱丽丝的反思和愤慨来颠覆说教文学,将传统童话的深层结构(乌托邦精神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象征表达转变为直接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表达。在象征的意义上,小女孩爱丽丝质疑和挑战的是一切装腔作势的权威和荒诞无理的逻辑,表达的是作者对儿童权利的捍卫和对非理性威权的反抗。“爱丽丝”小说的“颠覆性因素”还表现在以梦幻(噩梦)的境遇或者错位来颠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于理性、道德或者现实秩序的自信,以及对于叙述、时间、或者语言等方面的自信。事实上,两部“爱丽丝”小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说不尽的经典文本,能够把20世纪的人们带进了一个文学阐释和获取灵感而创作的奇境,让人流连忘返。从两部“爱丽丝”小说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后来体现在不少20世纪的文学大师笔下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素(例如,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审判》和《城堡》与“爱丽丝”小说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当代批评家和学者都从爱丽丝故事中发现了丰富的文学意义和耐人寻味的哲理思想,于是它们经常被作为例证为当代各种文学理论所引用。另一方面,爱丽丝故事对于科幻小说的影响,对于意识流小说作家如詹姆士·乔伊斯的影响,都引起了批评家们的关注。

  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1908)是另一部对20世纪英国幻想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动物体童话小说,《柳林风声》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深得成人读者的赏识。作品首先具有经典性的儿童文学因素,如少年儿童心向往之的理想生活状态;他们内心渴望的惊险刺激之远游、历险愿望的满足;他们无不为之感到快意的游戏精神的张扬;以及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各种互补的人格心理倾向和深层愿望的形象化投射。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小说呈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阿卡迪亚,是随风飘逝的古老英格兰,也是引发无尽怀旧和乡愁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岁月;小说抒情与写意相结合的散文书写是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袭用,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使成人读者透过柳林河畔的四季风光和春去秋来、物换星移的时光流逝而感悟人生。几个动物角色既是儿童,保持童年的纯真和纯情;又是成人,超越了儿童的限制,能够进入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体验和享受成人世界的精彩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人生况味。约翰·W·格里菲斯和查尔斯·H·弗雷认为,《柳林风声》具有的张力集中地通过鼹鼠和河鼠这两个人物表现出来:

  “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儿童,又不是真正的成人;既没有全然沉迷于家庭生活,也没有全然热衷于历险活动;既非致力于追求沉稳和安宁,也非致力于追求成长和变化;格雷厄姆试图给予他们这两种世界的最好的东西,正如许多儿童文学作家所做的一样,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生活:既获得了成人的快乐享受和惊险刺激,又避免了相应的成人的工作和养育孩子的艰辛;他们的生活像孩童般贴近自然,而不会直接感受真实世界的动物的野性或痛苦。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该书魅力的一个奥秘就在于幻想的微妙和包容。”[⑨]

  总之,《柳林风声》不仅展现了儿童向往的人生的理想状态,张扬了美好的家园意识,温馨的伙伴友情,永远的游戏精神,而且奉献了童话幻想艺术所能提供的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养料。而这一切都来自卓越的“微妙和包容”的童话幻想艺术:作者既以自然状态下的动物去摹写人,又以人的性情去刻画动物;既以儿童的纯真去演绎友情,又以成人的老练去感悟生活,去追求“不断变化的地平线”。而从成人的视野去看,人们还从几个动物主人公的身上发现了爱德华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性格和情趣,爱好与主要活动等特征。C·S·刘易斯在论及书中的狗獾先生时,认为他体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组合:“高贵的地位、武断的态度、火爆的脾气、离群索居和正直善良。凡是见识过狗獾先生的孩子都会深刻地认识人性,认识英国的社会历史,而这是通过其他方式难以做到的”。[⑩] 至于大阔佬蛤蟆,他因为继承了硕大家产而远近闻名,是典型的具有贵族派头的暴发户。而蛤蟆追新求异,喜新厌旧的行为也使他遭到那些栖身在野森林的黄鼠狼、貂鼠、棕鼬等“下层贱民”的颠覆性报复。河鼠是衣食无忧的中上阶层的有闲人士,需要像鼹鼠这样的理想玩伴,后者则是身份低微的“小职员”,富家子弟那新鲜、刺激的冒险生活对他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此外,《柳林风声》所蕴涵的深层心理象征意义及社会政治寓言因素,以及作者对古典神话因素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小说的文学性,而且拓展了文学童话的深度空间。

  由英国童话小说代表性作品所铸就的双重性艺术特征对于儿童幻想文学的经典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齐普斯所说,“儿童文学也应当遵循我们为当代最优秀的成人作家所设定的相同的高水平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11]

  四。童话文学的重要本体论特征

  1.童话叙事的基本特征

  1.)传统童话的叙事特征。神话中发生的事情不可思议,而是因为它们被描写得不可思议。相比之下,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虽然异乎寻常,难以置信,但它们却被叙述成普普通通的事情,这些事情似乎就可能发生在任何普通人的身上。所以童话故事的特征之一就是用自然随意的方式讲述最异乎寻常的遭遇。[12] 童话故事不仅拥有象征性的模糊叙事手段,而且最善于用自然随意的方式,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讲述那最异乎寻常的遭遇,最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神奇怪异之事。这种以实说幻、以真写幻、幻极而真的亦真亦幻的童话叙事特征也体现在许多现代杰出作家的叙事之中。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讲述的故事内容往往离奇怪异得令人无法相信,但他在讲述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性和实在性又令人着迷,使读者不得不接受他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童话叙事特征。在包括“厄舍府的倒塌”,“丽姬娅”,“瓦尔得玛先生一案的事实”,“陷坑与钟摆”,“泄密的心”等这样的故事中,爱伦·坡无不一本正经地讲述那超绝怪异的恐怖故事,通过“逼真性、类比性和或然性”而使它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效果。英国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就深受爱伦·坡作品的影响,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人类内心恐惧的惊险电影叙事手法。

  2.)现代童话小说的叙事特征。以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小说为代表的现当代童话小说则为童话文学增添了新的蕴涵着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因素的叙事特征。两部“爱丽丝”小说在主题和艺术上都是革命性的,它们不仅是对维多利亚时期说教性儿童图书创作倾向的激进反叛与颠覆,而且是对包括欧洲经典童话(法国贝洛童话,德国格林童话,丹麦安徒生童话等)在内的所有传统童话叙事的突破和超越,从而在文学童话创作领域开创了从传统童话的模式化和确定性走向对话性和开放性的道路,确立了现代儿童幻想文学奇趣性和哲理性共生的多元创作倾向。在“爱丽丝”故事中,爱丽丝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她从兔子洞进入奇境之后,一种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现代性魔力就笼罩着这个王国。这种魔力催生了一种独特的荒诞滑稽的恐惧感,使传统的现实与想象的魔法世界被欲罢不能的噩梦般的魔法世界所取代。正如罗伯特·波尔赫默斯所言:卡罗尔为艺术,小说和推测性思想拓展了可能性。通过创造“爱丽丝”文本,“他成为一个我们可以称为无意识流动的大师。他指明了通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道路”。[13]  爱丽丝在奇境世界和镜中世界所遭遇的一切都变得稀奇古怪,而且令人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可怕又可笑的魔力作用和某种滑稽的恐惧感。这正是人们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等作品中感受到的气氛。

  从“以真写幻、幻极而真”的传统童话叙事到蕴涵着现代性因素的童话小说的叙事,童话文学的叙事特征对于当代世界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容小视的影响。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的《玫瑰之名》和《傅科摆》等作品就具有非常相似的叙事特征。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一书中也运用了类似《玫瑰之名》的那种温文尔雅的方式来描写冷酷的阴谋。奇崛不凡的童话叙事特征甚至使人们用广义的童话之说来描述文学创作的艺术性。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这样说:“我认为,作家描写的一切都是童话,甚至最现实主义的作家所写的一切也是童话。”[14]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则说: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童话。《堂吉诃德》是一个童话,《死魂灵》也是童话,《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则是最伟大的童话。[15] 纳博科夫的童话之说从特定意义上揭示了童话叙事的丰富象征意义,既是对童话的颂扬,也是对优秀文学经典作品之艺术特征的一种描述。

  2.童话文学的基本精神特质

  与神话幻想中的原始思维相比,童话故事的幻想是一种有意识的艺术思维,明知其不真而心向往之。如果说神话叙事体现了一种宿命论式的悲观主义(如人间悲剧英雄所无法逃避的大毁灭结局),那么童话叙事的基调就是永恒的乐观主义精神。童话通过象征艺术表现人生之路面临的“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的冲突,揭示人生的各种困惑以及危险后果。但无论如何,童话结局的主体倾向总是美好的。即便让主人公遭遇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乃至致命危险,童话故事也要把各种可能性展示出来,把美好的愿望保留下来,所以永远是乐观主义的。这也是托尔金提到童话奇境要素:“否极泰来”(“Eucatastrophe”)。托尔金认为童话故事最好的结局是一种经历了磨难和危险之后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比如死而复生或者摆脱了邪恶力量而获救的欣喜时刻。无论奇遇多么怪诞或可怕,当“转变”出现时,孩子们甚至会屏住呼吸,心潮激动,含泪欲哭。童话应当为儿童提供心理慰籍,使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从想象中的深切绝望中恢复过来,从想象中的巨大危险中逃避出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用托尔金的话说,所有完整的童话故事必须有幸福的结局,具有幸福“转变”的故事才是童话故事的真正形式,是童话故事的最重要功能 [16]。这也正是国产动画片系列《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叙事基调及童话精神。

  杰克·齐普斯从社会政治的视角阐释了从传统童话到现当代童话小说的长盛不衰的童话精神。童话叙事能够激发人们的惊奇感和好奇感,把他们带入童话奇境之中,通过奇特的魔法和咒语使人们获得心灵的解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只要童话故事继续唤醒着我们的惊奇感,使我们能够投入与当前之现实世界全然不同的世界之中,那么它就会产生一种富有意义的社会和审美功能,不仅是为了获得补偿,而是为了揭示:那些最优秀的童话故事所描绘的世界就像充满魅力的魔法咒语,实实在在地使我们获得解放。童话故事非但不会僵化我们的心智,相反,它们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而且迫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怎样去战胜恐惧,明智地投入日常生活的斗争当中,按照我们的美好愿望推动生活的进程。”

  [17] 齐普斯认为童话的魔法符咒并不是虚无渺茫的,而是真实的象征性潜在力量

  —— 尤其是蕴含在当代童话故事的激进的解放性潜能。齐普斯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作家已经认识到,他们面对的绝大多数读者已经“迪斯尼化”了,大众读者已经受到“迪斯尼”式的文化工业的深刻影响。只有从社会政治视野认识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自身的创造和历史的演进,把握在口传民间故事向文学童话故事演进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的社会-历史力量,才能理解潜藏在“魔法魅力”后面的社会-心理动能,才能使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和运用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才能破解魔法符咒,不被文化工业制作的流行文化所遮蔽

  [18] 。2001年上映的动画影片《史莱克》(Shrek!)及其续集对于人们认识当代文学童话的解放性潜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方面它大量取材于传统的经典童话,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童话互文性与杂糅性,同时在思想和主题方面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性创作;另一方面,它表明了激进的新童话故事如何以全新的数字化影视手段改写和续写传统童话故事,释放出解放性的潜能。《史莱克》揭示了齐普斯所说的童话故事的核心因素:“奇异的希望和激进的道德因素”。与此并行不悖的,是从19世纪的“爱丽丝”故事到20世纪末的“哈利·波特”故事的英国童话小说传统的艺术潜能。在童话小说的叙事话语中,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完美地融合起来,构成一个奇妙的亦真亦幻的艺术世界。为儿童及青少年创作的童话文学的基本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本质特征:童话是成人提供给儿童的爱的礼物(刘易斯·卡罗尔语)。人们一旦认识到童话最适宜儿童及青少年时,它就必然要承载人类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关爱,就必须担负包括教育和娱乐等多方面的道义和责任。2)美学特征:“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童话的幻想性(非写实性与荒诞性)和美丽动人是童话内含的“珠玉”,使“童话山水”变得奇丽动人。3)艺术特征:亦真亦幻的叙述艺术(设幻为文,以实写幻等),是神奇性(奔放不羁的神话思维与想象)与写实性(日臻精湛的小说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

------------------------------

  [①] 杰克·齐普斯《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 舒伟 主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230页。
  [②] J.R.R. Tolkien,TheTolkien Reader NewYork:Ballantine,1966.
  [③] J.R.R. Tolkien,TheTolkien Reader NewYork:Ballantine,1966,p.41,p.43,p.63.
  [④] J.R.R Tolkien,The TolkienReader,New York:Ballantine,1966,p.68
  [⑤] C.S.Lewis,On three ways of writing for children. in Sheila Egoff et al. eds。
  Only Connect:readings on children's literature,Toronto,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p. 207-220.
  [⑥] Clifton Fadiman, “Professionals and confessionals: Dr Seuss and Kenneth Grahame” in Egoff,Sheila et al. eds. Only Connect:readings on children's literature,Toronto,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277.
  [⑦] Roderick McGillis ed. 1992. For the childlike:George MacDonald's fantasies forchildren.. London: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Metuchen,N.J.:ScarecrowPress。
  [⑧] J.R.R. Tolkien, The Tolkien Reader New York: Ballantine, 1966, p.59
  [⑨] Griffith,John W,and Charles H. Frey,eds. Classic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New York:Macmillan,1987,p.900.
  [⑩] C.S. Lewis,On the Three Ways of Writing for Children. In Egoff,Sheila et al. eds. OnlyConnect:readings onchildren's literature,Toronto,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p.212-213.
  [11] 杰克·齐普斯《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 舒伟 主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234页。
  [12] 参见
  BrunoBettelheim,The Uses of Enchantment. New York:Vintage Books,Random House,1977,pp. 36-37.
  [13] Robert. M. Polhemus,Lewis Carroll and the Child in Victorian Fiction. in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British Novel. Ed. John Richett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olumbiaUniversity Press,2005,p.579.
  [14] 伊塔洛·卡尔维诺,《文学 —— 向迷宫宣战》,崔道怡 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844页。
  [15] 纳博科夫,“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收入《文学讲稿 》,申慧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
  [16] J.R.R.Tolkien,The Tolkien Reader New York:Ballantine,1966,p.85.
  [17] Jack Zipes. Spells of Enchantment:The Wondrous Fairy Tales of WesternCulture. New York:Viking Penguin,1991.p.xxx
  [18] Jack Zipes. Breaking the Magic Spell :Radical Theories ofFolk and Fairy Tales.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2.pp ix - xii

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传统对幻想文学创作的启示相关推荐

  1. 【天光学术】比较文学论文:文学创作中华兹华斯与刘勰的情感观念异同(节选)

    ​​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amWordsworth,1770-1850)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他对于情感的强调,他在序言中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2. 人工智能诗歌写作平台_人工智能将改变文学创作的未来?

    好的文学作品总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科技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都让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其中的人工智能写作,正在成为一种新 ...

  3. AI智能写作将改变文学创作的未来?

    在科技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都让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其中的人工智能写作,正在成为一种新生事物,人工智能创作的文案.电影剧 ...

  4. 高红梅:第一章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与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与自我身份认同问题 海明威身份意识的产生,不仅受到家庭.美国乃至西方文化氛围的影响,而且还与美国文学思潮以及海明威个人创作风格息息相关. 美国文学思潮与青年作家对自我的探寻 历经1 ...

  5. 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文学写作,网络文学创作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及建议

    摘要:互联网文学的快速发展,诞生了很多网络文学编辑,与传统的文学创作相比,网络文学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对网络文学编辑的要求与传统编辑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网 ...

  6. 《飞鸽传书》把写程序和文学创作相提并论

    一辈子有你 苦一点也愿意我没有奢望大家把写程序和文学创作相提并论,但其中的苦楚却不是一个普通用户能够体味的.为了写好一个程序设计飞鸽传书,我们度过太多不眠之夜.有个朋友如此评价道,"飞鸽传书 ...

  7. 文学创作类APP对创作者的帮助

    在民国时期,鲁迅为了国家能够更好的发展,果断弃医从文,用笔作为武器写下了一篇篇或激动人心或嘲讽现实的文章,力求激发起中国人民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而现代的我们,也可以利用文学创作类APP开发去抒发自 ...

  8. 作为一款读书软件火了11年,书旗用更多免费小说内容赢得网络文学读者喜欢

    有一款小说阅读软件,上市至今已有十年多.作为一个网络文学爱好者,如果看网络小说年龄超过10年,几乎很难不知道这个小说阅读软件,它就是书旗小说. 书旗小说成立于2010年,到2021年已有11年时间.在 ...

  9. python爬取晋江文学城_「天鹰文学网」著名小说网站《天鹰文学》宣布关站 - seo实验室...

    天鹰文学网 著名原创小说网站 天鹰小说网(tywx.com.cn)经历了多次波折以后,宣布关站. 让我们一起为这颗陨落的行星可惜. 曾经一度与起点 ,逐浪,幻剑,晋江文学号称5大原创文学网站的天鹰因为 ...

  10. 北京大学万小军教授:让机器进行文学创作,有什么进展和挑战?

    导语:本文是北京大学万小军教授在Byte Tech 2019 机器智能前沿论坛上的分享.Byte Tech 2019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字节跳动.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协办. 在演讲 ...

最新文章

  1. Linux sed 删除行命令常见使用详解
  2. visual studio 设计器不显示_面向国际市场的装置开发运维软件设计与实现
  3. mysql 查询 带数据库实例_数据库查询实例(包含所有where条件例子)
  4. gbrl参数_grbl-0.9运行参数配置说明
  5. Windows上将linux目录映射网络驱动器
  6. 菜鸟电子面单,自定义区设置方法
  7. AndroidSDK和ADT下载地址
  8. java入门笔记——老王笔记--IT隐匿者
  9. setlocale()函数详解——C语言
  10. php 匹配中英文分号,PHP正则匹配中英文、数字及下划线的方法【用户名验证】 原创...
  11. 【Excel2019(十七):数学函数】【Round函数+Roundup函数+Rounddown函数+Int函数+Mod函数】
  12. [机器学习]模型评估方法
  13. 测试你适合的发型软件叫什么,有没有测试发型的app 测试自己适合什么发型
  14. 主要的竞争情报分析研究方法
  15. 计算机毕业设计JAVA唯艺健身管理系统演示录像mybatis+源码+调试部署+系统+数据库+lw
  16. c语言入门级小游戏·飞机(2.0版)| 激发你的编程兴趣(100~150行代码)
  17. 关于lightning2.0更新
  18. Stata因子变量:虚拟变量-交乘项批量处理
  19. 第K小数-可持续优化结构线段树-主席树
  20. ubuntu学习笔记(1)之安装php环境

热门文章

  1. 是时候放弃循环神经网络了
  2. Html+Css+Js轮播图实现
  3. 解析小型机、大型机和PC服务器间的差别
  4. Reader之FileReader、BufferedReader
  5. 干货分享:手游运营活动如何提升收入
  6. ResNet解析(二)
  7. 银行数字化转型导师坚鹏:苏州银行数字化运营之认知篇培训结束
  8. 漫步者lollipods如何调节音量_Edifer 漫步者 Lolli pods 评测及对一些问题的实际体验...
  9. html5 spice 虚拟桌面,开源桌面虚拟化spice体验
  10. Error: EBUSY: resource busy or locked, lstat ‘D:\pagefile.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