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交换结点中的缓存和处理机等,都是网络的资源。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会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

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和流量控制不同,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2.慢开始与拥塞避免

发送方维持一个叫做拥塞窗口cwnd(congestion window)的状态变量。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另外考虑到接受方的接收能力,发送窗口可能小于拥塞窗口。

慢开始算法的思路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发送大量的数据,先探测一下网络的拥塞程度,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

这里用报文段的个数的拥塞窗口大小举例说明慢开始算法,实时拥塞窗口大小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如下图:

当然收到单个确认但此确认多个数据报的时候就加相应的数值。所以一次传输轮次之后拥塞窗口就加倍。这就是乘法增长,和后面的拥塞避免算法的加法增长比较。

为了防止cwnd增长过大引起网络拥塞,还需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ssthresh状态变量。ssthresh的用法如下:

当cwnd

当cwnd>ssthresh时,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cwnd=ssthresh时,慢开始与拥塞避免算法任意。

拥塞避免算法让拥塞窗口缓慢增长,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无论是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是没有收到确认,虽然没有收到确认可能是其他原因的分组丢失,但是因为无法判定,所以都当做拥塞来处理),就把慢开始门限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窗口大小的一半。然后把拥塞窗口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如下图:

再次提醒这里只是为了讨论方便而将拥塞窗口大小的单位改为数据报的个数,实际上应当是字节。

3.快重传和快恢复

快重传要求接收方在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为的是使发送方及早知道有报文段没有到达对方)而不要等到自己发送数据时捎带确认。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设置的重传计时器时间到期。如下图:

快重传配合使用的还有快恢复算法,有以下两个要点:

①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确认时,就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ssthresh门限减半。但是接下去并不执行慢开始算法。

②考虑到如果网络出现拥塞的话就不会收到好几个重复的确认,所以发送方现在认为网络可能没有出现拥塞。所以此时不执行慢开始算法,而是将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大小,然后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如下图:

4.随机早期检测RED

以上的拥塞避免算法并没有和网络层联系起来,实际上网络层的策略对拥塞避免算法影响最大的就是路由器的丢弃策略。在简单的情况下路由器通常按照先进先出的策略处理到来的分组。当路由器的缓存装不下分组的时候就丢弃到来的分组,这叫做尾部丢弃策略。这样就会导致分组丢失,发送方认为网络产生拥塞。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中存在很多的TCP连接,这些连接中的报文段通常是复用路由路径。若发生路由器的尾部丢弃,可能影响到很多条TCP连接,结果就是这许多的TCP连接在同一时间进入慢开始状态。这在术语中称为全局同步。全局同步会使得网络的通信量突然下降很多,而在网络恢复正常之后,其通信量又突然增大很多。

为避免发生网路中的全局同步现象,路由器采用随机早期检测(RED:randomearly detection)。该算法要点如下:

使路由器的队列维持两个参数,即队列长队最小门限min和最大门限max,每当一个分组到达的时候,RED就计算平均队列长度。然后分情况对待到来的分组:

①平均队列长度小于最小门限——把新到达的分组放入队列排队。

②平均队列长度在最小门限与最大门限之间——则按照某一概率将分组丢弃。

③平均队列长度大于最大门限——丢弃新到达的分组。

以概率p随机丢弃分组,让拥塞控制只在个别的TCP连接上执行,因而避免全局性的拥塞控制。

RED的关键就是选择三个参数最小门限、最大门限、丢弃概率和计算平均队列长度。平均队列长度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平均队列长度,这和往返时间(RTT)的计算策略是一样的。

为了防止网络的拥塞现象,TCP提出了一系列的拥塞控制机制。最初由V. Jacobson在1988年的论文中提出的TCP的拥塞控制由“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组成,后来TCP Reno版本中又针对性的加入了“快速重传(Fast retransmit)”、“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算法,再后来在TCP NewReno中又对“快速恢复”算法进行了改进,近些年又出现了选择性应答(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SACK)算法,还有其他方面的大大小小的改进,成为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

TCP的拥塞控制主要原理依赖于一个拥塞窗口(cwnd)来控制,在之前我们还讨论过TCP还有一个对端通告的接收窗口(rwnd)用于流量控制。窗口值的大小就代表能够发送出去的但还没有收到ACK的最大数据报文段,显然窗口越大那么数据发送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也有越可能使得网络出现拥塞,如果窗口值为1,那么就简化为一个停等协议,每发送一个数据,都要等到对方的确认才能发送第二个数据包,显然数据传输效率低下。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权衡,选取最好的cwnd值,从而使得网络吞吐量最大化且不产生拥塞。

由于需要考虑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TCP的真正的发送窗口=min(rwnd, cwnd)。但是rwnd是由对端确定的,网络环境对其没有影响,所以在考虑拥塞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考虑rwnd的值,我们暂时只讨论如何确定cwnd值的大小。关于cwnd的单位,在TCP中是以字节来做单位的,我们假设TCP每次传输都是按照MSS大小来发送数据的,因此你可以认为cwnd按照数据包个数来做单位也可以理解,所以有时我们说cwnd增加1也就是相当于字节数增加1个MSS大小。

慢启动: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因此新建立的连接不能够一开始就大量发送数据包,而只能根据网络情况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当新建连接时,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发送端开始按照拥塞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就增加1个MSS大小。这样cwnd的值就随着网络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呈指数级增长,事实上,慢启动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只是它的起点比较低一点而已。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

开始           --->     cwnd = 1

经过1个RTT后   --->     cwnd = 2*1 = 2

经过2个RTT后   --->     cwnd = 2*2= 4

经过3个RTT后   --->     cwnd = 4*2 = 8

如果带宽为W,那么经过RTT*log2W时间就可以占满带宽。

拥塞避免:从慢启动可以看到,cwnd可以很快的增长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但是cwnd不能一直这样无限增长下去,一定需要某个限制。TCP使用了一个叫慢启动门限(ssthresh)的变量,当cwnd超过该值后,慢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对于大多数TCP实现来说,ssthresh的值是65536(同样以字节计算)。拥塞避免的主要思想是加法增大,也就是cwnd的值不再指数级往上升,开始加法增加。此时当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都被确认时,cwnd的大小加1,cwnd的值就随着RTT开始线性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增长过快导致网络拥塞,慢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

上面讨论的两个机制都是没有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的行为,那么当发现拥塞了cwnd又该怎样去调整呢?

首先来看TCP是如何确定网络进入了拥塞状态的,TCP认为网络拥塞的主要依据是它重传了一个报文段。上面提到过,TCP对每一个报文段都有一个定时器,称为重传定时器(RTO),当RTO超时且还没有得到数据确认,那么TCP就会对该报文段进行重传,当发生超时时,那么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就很大,某个报文段可能在网络中某处丢失,并且后续的报文段也没有了消息,在这种情况下,TCP反应比较“强烈”:

1.把ssthresh降低为cwnd值的一半

2.把cwnd重新设置为1

3.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

从整体上来讲,TCP拥塞控制窗口变化的原则是AIMD原则,即加法增大、乘法减小。可以看出TCP的该原则可以较好地保证流之间的公平性,因为一旦出现丢包,那么立即减半退避,可以给其他新建的流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整个的公平性。

其实TCP还有一种情况会进行重传:那就是收到3个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

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后来的“快速恢复”算法是在上述的“快速重传”算法后添加的,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TCP最后进入的不是拥塞避免阶段,而是快速恢复阶段。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一般同时使用。快速恢复的思想是“数据包守恒”原则,即同一个时刻在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是恒定的,只有当“老”数据包离开了网络后,才能向网络中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包,如果发送方收到一个重复的ACK,那么根据TCP的ACK机制就表明有一个数据包离开了网络,于是cwnd加1。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该原则那么网络中很少会发生拥塞,事实上拥塞控制的目的也就在修正违反该原则的地方。

具体来说快速恢复的主要步骤是:

1.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为收到3个重复的ACK,表明有3个“老”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

2.再收到重复的ACK时,拥塞窗口增加1。

3.当收到新的数据包的ACK时,把cwnd设置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为该ACK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重复ACK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

快速重传算法首次出现在4.3BSD的Tahoe版本,快速恢复首次出现在4.3BSD的Reno版本,也称之为Reno版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可以看出Reno的快速重传算法是针对一个包的重传情况的,然而在实际中,一个重传超时可能导致许多的数据包的重传,因此当多个数据包从一个数据窗口中丢失时并且触发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时,问题就产生了。因此NewReno出现了,它在Reno快速恢复的基础上稍加了修改,可以恢复一个窗口内多个包丢失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Reno在收到一个新的数据的ACK时就退出了快速恢复状态了,而NewReno需要收到该窗口内所有数据包的确认后才会退出快速恢复状态,从而更一步提高吞吐量。

SACK就是改变TCP的确认机制,最初的TCP只确认当前已连续收到的数据,SACK则把乱序等信息会全部告诉对方,从而减少数据发送方重传的盲目性。比如说序号1,2,3,5,7的数据收到了,那么普通的ACK只会确认序列号4,而SACK会把当前的5,7已经收到的信息在SACK选项里面告知对端,从而提高性能,当使用SACK的时候,NewReno算法可以不使用,因为SACK本身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使得发送方有足够的信息来知道需要重传哪些包,而不需要重传哪些包。

m6000查看端口状态_Linux查看端口使用状态、关闭端口方法相关推荐

  1. ip查看是否在线_linux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php中文网最新课程 每日17点准时技术干货分享 linux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1.lsof -i:端口号 用于查看某一端口的占用情况 比如查看8000端口使用情况,lsof -i:8000 # lso ...

  2. debian查询端口进程_Linux查看端口、进程情况

    看端口: ps -aux | grep tomcat   查看tomcat的所有端口(-aux 显示所有状态) 查看所有的进程和端口使用情况: netstat –apn | grep pid svns ...

  3. shell命令查阅端口信息_linux查看端口状态相关命令

    netstat netstat 命令应用是比较频繁的,比如查看端口占用啦,查看端口进程啦,这些时候都是有必要的. netstat命令各个参数说明如下: -t : 指明显示TCP端口 -u : 指明显示 ...

  4. debian查询端口进程_Linux查看端口、进程情况及kill进程

    看端口: ps -aux | grep tomcat 发现并没有8080端口的Tomcat进程. 使用命令:netstat –apn 查看所有的进程和端口使用情况.发现下面的进程列表,其中最后一栏是P ...

  5. linux里hba状态_linux查看hba卡状态

    RadHat6 连接 DELL Md3600f 一.redhat6系统安装 设置 Root 账户密码 以上完成了操作系统的安装 二.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HBA卡驱动 三.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MD36 ...

  6. java怎么查看网络流量_Linux查看实时带宽流量情况

    Linux中查看网卡流量工具有iptraf.iftop以及nethogs等,iftop可以用来监控网卡的实时流量(可以指定网段).反向解析IP.显示端口信息等. 安装iftop的命令如下: CentO ...

  7. linux查看java版本_linux 查看java版本

    inux查看java jdk安装路径和设置环境变量 windows: set java_home:查看JDK安装路径 java -version:查看JDK版本 linux: whereis java ...

  8. linux 查看neihe版本_linux查看系统内核版本号

    查看系统内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root@localhost nginx]# uname -a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32-696.30.1.el6 ...

  9. linux查看tomcat日志_Linux 查看指定时间段的日志

    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闪而过的错误信息提示,没来得及截图, 要想复现,有些许困难.留给开发去定位问题的,只能是提供当时错误信息提示的大概时间, 如2020-07-20 13:00 -13:10 这个 ...

  10. mysql可以装到其他端口吗_linux下怎么在另一个端口安装高版本mysql

    linux下如何在另一个端口安装高版本mysql 我的linux服务器上原来有别人装的个mysql   3.x   版本很低, 因为上面跑了好几个网站,不敢动他.但是现在要做的新应用想基于   5.1 ...

最新文章

  1. SQL Server 一些使用小技巧
  2. Java 集合系列17之 TreeSet详细介绍(源码解析)和使用示例
  3. 玩转Google开源C++单元测试框架Google Test系列(gtest)之七 - 深入解析gtest
  4. Guava - 拯救垃圾代码,写出优雅高效,效率提升N倍
  5. JavaScript 设计模式核⼼原理与应⽤实践 之 创建型:工厂模式·抽象工厂——理解“开放封闭”
  6. C语言,编写函数exchangeMaxMin(int arr[],int n),将该数组中最大最小值交换位置;
  7. 新的“钉子户”来了!一加9RT将于10月13日正式亮相
  8. vscode git使用_vscode中使用git
  9. java bitmap 排序_Java实现2-BitMap排序
  10. jsp中excel文件的创建与读取
  11. ai背景合成_视频素材不好找!图片也能生成视频啦,AI剪辑助力原创短视频创作...
  12. ArrayUtils
  13. C#,汉字转拼音的算法与源代码
  14. Charles 破解版安装
  15. 文本分类上分微调技巧实战
  16.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电脑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库.doc...
  17. 树莓派开发——基础配置
  18. 基于Java毕业设计新冠疫苗接种预约系统登录源码+系统+mysql+lw文档+部署软件
  19. 栖与谁邻解析:百度网盟操作要筛选哪种无效投放网站, 哪些网站要屏蔽
  20. 使用apimocker工具辅助测试

热门文章

  1. 【渗透测试】Sunlogin-RCE(向日葵)
  2. php ZipArchive 压缩整个文件夹 - 自带ZipArchive类 - PHP递归创建目录压缩包
  3. 【qt+opencv】实现人脸识别打卡系统2.0
  4. JAVA各类基础高级面试题和中间件面试题资料
  5.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四)——simulink仿真搭建
  6. 蓝桥杯省赛——杨辉三角java
  7. 使用PyHive操作Hive
  8. 三峡大学学生选课系统_三峡大学选课系统操作流程
  9. python爬虫教程书籍-python入门书籍(爬虫方面)有哪些推荐?
  10. 汽车品牌如何运营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