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发到上线,一个人的两周产品研发之旅

发表于2015-09-15 11:19| 1669次阅读| 来源CSDN| 1 条评论| 作者CTO俱乐部

CTO俱乐部CTOCTO讲堂移动应用开发测试产品
width="22" height="16" src="http://hits.sinajs.cn/A1/weiboshare.html?url=http%3A%2F%2Fwww.csdn.net%2Farticle%2F2015-09-15%2F2825702-CTO&type=3&count=&appkey=&title=%E4%BB%8E%E5%BC%80%E5%8F%91%E5%88%B0%E4%B8%8A%E7%BA%BF%EF%BC%8C%E4%B8%80%E4%B8%AA%E4%BA%BA%E7%9A%84%E4%B8%A4%E5%91%A8%E4%BA%A7%E5%93%81%E7%A0%94%E5%8F%91%E4%B9%8B%E6%97%85%EF%BC%8C%E8%BF%99%E6%9C%9F%E9%97%B4%E4%BC%9A%E9%81%87%E5%88%B0%E5%93%AA%E4%BA%9B%E6%8A%80%E6%9C%AF%E9%9A%BE%E9%A2%98%EF%BC%9F%E5%9C%A8%E4%BA%BA%E6%95%B0%E8%BF%99%E4%B9%88%E5%B0%91%E7%9A%84%E6%83%85%E5%86%B5%E4%B8%8B%E6%98%AF%E6%80%8E%E6%A0%B7%E5%85%8B%E6%9C%8D%E7%9A%84%EF%BC%9F%E5%85%B7%E5%A4%87%E5%93%AA%E4%BA%9B%E6%9D%A1%E4%BB%B6%E6%89%8D%E8%83%BD%E7%A7%B0%E4%B9%8B%E4%B8%BA%E4%B8%80%E5%90%8D%E5%90%88%E6%A0%BC%E7%9A%84%E4%BA%A7%E5%93%81%E8%B4%9F%E8%B4%A3%E4%BA%BA%EF%BC%9F%E6%9C%AC%E6%96%87%E4%B8%BATestin%E8%81%94%E5%90%88%E5%88%9B%E5%A7%8B%E4%BA%BA%E3%80%81%E4%BA%A7%E5%93%81VP%E8%B0%AD%E6%96%8C%E5%9C%A8CTO%E8%AE%B2%E5%A0%82%E7%9A%84%E5%88%86%E4%BA%AB%E5%86%85%E5%AE%B9%E3%80%82&pic=&ralateUid=&language=zh_cn&rnd=1449925147612"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摘要:从开发到上线,一个人的两周产品研发之旅,这期间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在人数这么少的情况下是怎样克服的?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产品负责人?本文为Testin联合创始人、产品VP谭斌在CTO讲堂的分享内容。

为了帮助IT从业者职业之路拥有更多收获,在诸多C粉的殷切期待下,由CTO俱乐部打造的CTO线上讲堂自登场以来获得大家好评。本期邀请Testin联合创始人、产品VP谭斌带来“从开发到上线,一个人的两周产品研发之旅 ”的主题分享。

想与业界大咖零距离沟通,欢迎加入CTO讲堂微信群,本周讲堂报名拖至文末查看。

分享嘉宾:Testin联合创始人、产品VP谭斌

嘉宾简介:谭斌,Testin联合创始人、产品VP、Pre.im产品负责人。曾在新浪、360任高级研发工程师。10年的产品研发经验,6年专注于SaaS/开发者服务领域产品管理工作。参与Testin所有产品线的产品设计、研发工作,曾多次负责新项目孵化,一直坚持编码,Web领域全栈程序猿。对开发者服务领域的创业产品管理有着深厚的理解。

公司简介:Testin云测是一家技术领先、终端最全的移动App真机云测试服务平台,已拥有超过4500个种类5万+的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国内终端市场覆盖率超过95%,北美终端市场覆盖率超过80%。成立于2011年,为移动应用、游戏开发者提供不可或缺的移动App质量保证,着力解决移动终端碎片化,应用兼容性,应用性能,应用稳定性等广大开发者无法有效克服的难题,平台积累了超过16万的专业测试人员,持续服务超过45万开发者,为超过100万个App(市场占有率近80%)进行了超过1亿次的测试。Pre.im则是其在今年七月推出的一款针对应用开发内测分发环节的平台,让开发者可以快速地将构建好的应用分发至测试团队的手中,目前支持Android及iOS两大平台。

以下是9月10日CTO讲堂现场完整速记:

主持人:今天CTO讲堂正式开始,今天嘉宾是Testin联合创始人、产品VP谭斌,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吧。

谭斌:大家好,我是Testin的谭斌,目前在Testin负责产品研发工作。Testin所有的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均有参与,孵化过多个产品,最近的一个是Pre,很高兴今天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创业公司快速产品研发的经验。

PS:CTO讲堂的微信群直播形式挺不错的(终于不用站台了)

主持人:那么您是什么情况下开始Testin创业之旅的呢?

谭斌:说起这个,已经是将近4年前的事情了。其实在加入Testin之前还有一段创业经历,当时受朋友相邀,一起做了一款国内最早的SaaS版网站性能监控产品,一开始团队只有3个人,大概了做了2年,其实产品的发展速度和口碑都还可以,只是后来资本运作上有变化,大家就退出来了。

接着又机缘巧合的认识了Testin的王军,当时在中关村的左岸咖啡(不知现在是否还存在)聊了一下午,出于对开发者服务产品的不甘心、对创业的不甘心,刚好Testin又是一个极具创业气氛的团队(团队内有很多位都是二次创业),一拍即合,就加入Testin开始开发者服务创业之旅了。

算起来也算蛮幸运的,赶上了国内企业服务类SaaS产品的发展期,当时专注做SaaS的创业团队并不多。

主持人:不甘心是个创业好要素~您介绍一下目前Testin的情况以及技术团队的构成。

谭斌:前两个月我们刚过了Testin 4周岁的生日,和2C的创业团队相比,Testin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不过在2B尤其是开发者服务产品的创业团队里面,Testin的进展还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市场规模还是技术积累上都取得了多个第一。今年我们也顺利的拿到了新一轮5490万美金的融资。

目前Testin的产品线已从一开始的兼容测试扩展到了包含内测、功能测试、崩溃监控等的一站式测试服务,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

Testin技术团队组成其实还蛮复杂,我们现在有终端控制研发团队、测试工具研发团队、系统平台研发团队、前端Web研发团队、客户端研发团队、数据构架团队等。语言组成基本以PHP、Java、OC为主,Python、NodeJS也有较多应用,像数据处理框架Hadoop、Storm等我们也一直在应用。

主持人:请您谈谈Pre.im到底是什么?做这款产品的契机是什么?

谭斌:Pre.im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款帮助开发者方便的进行应用内测的工具。开发者通过Pre.im可以比以往用更简单高效的方式完成应用的团队内测、用户内测。

内测工具这个事情其实在Testin创立之初就有设想,记得4年前,我们就在小黑板上勾画出开发者需要的整个应用测试体系,测试领域里面环节分布得很广,内测其实是应用测试环节中的一环。只是当时没有能力同时做好多个产品,所以我们选择了从真机自动化测试开始,其中不断的在补充各项云端的测试服务。但内测这个服务,一等就是4年,今天终于可以提供出来给大家了,姗姗来迟。

主持人平台提供的服务解决了哪些痛点?这些过程中都有哪些思考?

谭斌:从内测这个事情上来说,Pre.im做到了2点:第一,效率的提升;第二,价值的提升。

我们知道开发人员自己测试自己写的应用很容易,当想拿开发版本供团队内部或内测用户来测试时,却受限于不能发布到商店,只能靠邮件发、QQ传、USB连线安装等低效的方式进行,一直不好应用起来。比如iOS应用,需要收集UDID、配置好mobileprovision、ipa包传输、PC工具安装等等步骤,非常繁琐,而且很多小白用户还不一定会用这些工具,造成一次内测版本安装到内测用户终端中是非常困难的。

Pre.im其实就是把这些麻烦的过程都压缩到了上传应用、扫码安装就2步内,大大的提高了内测效率和降低了用户参与门槛。

也是由于内测流程的繁琐,造成很多开发者不常使用内测,或只基于开发人员使用,这样特别对创业团队是比较致命的。一方面,创业团队一般无法配置专业健全的测试团队,依靠开发人员和有限的测试人员进行内测,效果很有限;另一方面,创业团队最大的风险是时间,如果只能等到一款应用上架商店后才能得到用户的反馈,这个迭代速度太慢了。

我非常推崇精益创业里面的MVP(最小可行性版本)方式,一个功能或改进出来时,第一时间邀请用户来参与内测,得到市场的验证,快速改进迭代,2周一个迭代版本的方式只适合较为成型的应用。

在做Pre.im的过程中,也丰富了我们自己的创业感受,天下武功,为快不破,创业团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相比大公司,唯有快和专注是其天生优势。“快”这个点上,指的是思考快、研发快、验证快、适应快、扩大快,内测这样的工具正是为快而生的。还有一点就是虽然Pre.im这个工具看起来非常简单,也没有太多技术门槛,只要专注和快,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市场反馈,2个月时间,Pre.im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我的预期。

主持人:那么相比同类型产品来说,Pre.im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谭斌:在做Pre之前,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内测类的产品,比较典型的是testflight。但testflight被苹果收购后,意料之中的开始和苹果开发者平台整合,虽然功能也比较强大,不过也开始变得臃肿,内测流程变得繁琐,还受苹果政策的限制,速度慢,抛弃android开发者等。

我们深知简单、可靠的工具才是符合国内的开发者,Pre在内测流程上追求极简,不管是交互体验还是交流流程,都以节省开发者时间,提升效率为出发点,我们对比过,完成一个应用的内测分发,testflight上平均花费的时间是在Pre上的10-20倍,应用下载速度这些更不用说,这个就是我们强调的快。

其次是在测试工具的整合和提供上,移动应用开发者中有较多的人都知道Testin,Testin目前给开发者提供很全的应用质量测试工具集,但还比较零散,Pre.im将会从内测的角度,给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测试服务,在内测时其实检测应用质量很多的数据,第一时间就可以发现问题。这样的整合后给开发者提供的一站式测试服务,不管在国内,甚至在全球都是领先。

主持人:请谈谈平台开发过程中,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有哪些挑战和关键因素?

谭斌:在座的大多是技术大牛,坦白的说像Pre.im这样的工具,几乎没有太多的技术难点,实现的流程也比较简单,但对Pre.im团队来说,挑战就是在速度和用户体验上寻求突破以及平衡,这点我认为对创业团队来说非常重要,世界上无所谓完美的事物,但追求极致是一个成功团队必备的要素,只是我理解的极致范围更广,并非扣细节,炫技。而是在战斗中用最合理的方式达到目标,而且不断追求极致。Pre.im出生时的目标点是速度和体验,如何快速的拿到市场第一的位置就是我们追求的极致,好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主持人:今天的分享主题中提到“从开发到上线,一个人的两周产品研发之旅”,请您展开详细谈谈。这期间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在人数这么少的情况下是怎样克服的?

谭斌:Pre.im的流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在技术,我们遇到的难点就是如何最快速的提供一个稳定、简单、好用内测工具给开发者,核心就是在速度。

其实人数少从来都不是问题,从效率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完成所有事情是最高效的(当然不现实,我2周只是完成了beta版本,后面的持续体验改进、技术改进、运营等等都是团队的功劳),因为人和人在沟通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的信息丢失,一个人大脑里信息传递不会有损耗,自然效率最高。

当时也是出于对速度的极致,所以前期我选择一个人完成beta版本开发,接下来说说2周主要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 产品设计 

作为创业项目,前期其实还有市场和战略的分析,类似BRD/MRD,这点并不是在这2周内完成,做Pre.im前公司内部就已经基本确定好了方向了。

实际的产品设计其实是确定第一期要达到面世要求,有竞争力、能够验证市场的MVP内容,切记贪多。需要注意的如果有竞品,请好好分析竞品的产品定位、方向,并非功能点。产出的结果一份PRD文档,但对一个人来说不需要形式上的PRD,只要在我的A4写字板上勾画出关键流程和事项就可以了,这点省了不少时间,在Testin内部也是提倡重沟通、轻文档的敏捷开发方式,PRD只要做到让团队一致清楚要做什么事情、目的、目标即可。

对Pre.im这个项目来说,MVP和对行业背景较为熟悉是提升效率的2个关键点,合适的人做更少的事。

  • UI和前端方案

2周的时间内要设计和调试出来一套较好UI其实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我们选择开源的bootstrap作为前端的基础框架,然后在国外优秀的设计站点中找到一套和我想法比较接近的主题模板,迅速熟悉,找到可用的组件,结合bootstrap,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就是各种开源社区,真的很适合初创产品。可以让在很少投入的情况下获得一个比较高水准的UI和前端体验。

  • 构架设计

服务端这块之前是有一些积累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好了各种云计算服务,之前要去机房托管的时间节省了,自己搭建LVS的时间也省了,邮件服务器也不需要自己搭了,自己拿CDN做下载也被云存储给替代等等,把节省的时间完全可以放到核心业务开发上去,那些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就扔给云计算。

系统完成后,Pre.im在一个人的情况下拥有了极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如果5年前,光自己去搭建构架可能就需要2周时间。

  • 行业技术

主要是指Android/iOS应用安装、解析、SDK等移动应用的相关技术,这块Testin的积累较多,对移动应用构架非常了解,但也非所有,拿iOS来说,apple其实很早就提供了OTA,但这些技术使用的人并不多,相关的文档也较少,调试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的,好在有强大的GG、Stackoverflow、Github,让解决这些问题不难,只看你愿不愿意去啃,利用这些工具,事半功倍。

  • 程序实现

也是合理的选择好适用语音和框架,会大大提升效率,Pre.im web端基本以PHP为主,结合Yii框架,整个过程下来自己编写的代码数量其实很少,在服务端处理这块,使用Python结合,合适的框架和工具会让去享受编程的快乐,而不只是在码字,写得少自然就快,这块大概用了1周的时间。

  • 其它

合理的做好项目规划,比如域名备案,一定要先行,否则你懂得。各产品和研发工作最好是并行的,指不是做完一个任务后再下一个,并行的做助于你及时从全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主持人:Testin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对于用户反馈都是如何及时解决的?

谭斌:我认为超出用户的预期才叫用户体验,Pre.im的体验其实就是积累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虽然目前不敢说用户体验就非常棒,但一直是团队追求的目标。

首先,快!一个“快”字就是Pre.im的核心,快要快到超出用户的预期,比如testflight繁琐的流程,审核机制,那Pre.im就得快到它原来的1/10,1/20,甚至1/100,这样的产品才具有颠覆性。Pre.im购买了国内最好的云计算、分发资源,下载安装应用也做到最快。包括产品按极简的风格在设计,最大的目的也是提高效率,让内测快起来。

其次就是用心,举个例子,我们上传应用时的进度条,也是团队专门花心思去设计,为什么有时候是一个摩托车在跑,有时候是一个方程式赛车,其实都团队有意为之,虽然小,但就是因为小才能体现出对体验细节上的扣,当然还有很多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不过不会等太久:)

对于用户反馈,从产品上线的第一天开始到今天为止,网站上每一个反馈都会自动邮件cc到公司总裁的级别,上线内100个种子用户的反馈,每一个反馈都由产品负责人直接联系,回复,拜访,好的建议还要发红包,从公司最高层重视用户的反馈,团队内部完全透明,公司内流传一句话“今天你让用户失望,明天用户让你绝望”就是我们的产品观。

主持人:现在我们来聊聊职业发展问题吧,看到您简历中有丰富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团队管理经验,请结合您的切身体会谈谈一名合格的产品负责人应该是怎样的?

谭斌:首先要有责任心,把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完全从未自己做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想赢;其次要有较好的战略眼光,能分析出什么时候什么人该做什么事情,能对市场变化的情况及时应对,找准自身产品的切入点,竞争力;接下来就是强有力的执行力,idea不值钱,关键看执行力,如果快速的实现产品的诉求,这里有技术背景的产品会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可以更好的评估成本和风险。

主持人:在提升Testin技术团队方面,您有哪些思考?

谭斌:如何让技术人员也和业务口的人员一样充满激情,其实不太容易。技术端和业务端是有隔阂的,特别是大一点的团队,技术人员很容易就会把开发看成就是一份工作,很难会从业务端去思考产品的问题,造成主动性也不够。

Testin在目前这样在解决:

第一,选人。如果对你团队所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只当做一份工作的人在面试时其实是看的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诉求,要找的就是个人诉求可以公司诉求重合的人。

第二,目标。技术团队和产品运营业务团队组成实际或虚拟的团队,让大家非常清楚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让每个人工作的结果都可以和目标对应起来,让技术人员在产品上找到成就感。

第三,文化。不管哪个团队,都要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有,这样的团队才更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个需要长期的投入才可以形成。形成后,这个团队战斗力会非常强, 彼此认可。

主持人:您在招人过程中,比较看重新人的哪些特质?

谭斌:对实习或应届的同学,我比较看重的是潜力和品性。潜力只是否能快速的成长,能否快速的成为公司的价值输出点。在面试的过程中,谈吐、知识面、项目经验、基础知识这些其实就可以较好判断出潜力所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品性,符合团队文化,毕竟这是要和你日日夜夜工作的伙伴。

主持人:现在公司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引进人才?目前几乎家家公司都面临招人难的问题,在招人方面Testin有哪些探索和经验分享?

谭斌:各招聘网站发JD,猎头,简历搜索这些常见的招聘我们都在用,但结果并不是最好的。

内推的方式在招聘中是成功率最高的,内推在简历的质量和成功率远高于其他渠道方式,并且我们人事有详细的内推奖金方案。在探索的招聘方式是社交,利用各专业的社交渠道,找到合适人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比如通过自动化程序,到招聘网站抓取合适的人员,然后再逐一联系、见面。

主持人:对开发者技术人员您有什么建议吗?

谭斌:如果要说建议,我认为全栈工程师的价值是非常大的,我们团队也在积极鼓励,这里的全栈更为广义,实则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栈包括产品设计、UI设计、产品运营等等,甚至包含客服或售后,这样的工程师马上会成为团队的核心,也是可以走向管理岗位的第一步,因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创业团队特别需要这样的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本身,也会极大的扩宽视野。

互动环节:请问,Pre.im iOS这块最大的分发量是多少,单个App?后续是否会像蒲公英那样要求内测用户提供UDID?是否会推出付费的内测服务?
谭斌:Pre目前主要是一个内测工具,内测的用户数量主要取决于开发者对内测规模的一个控制,少的可能是只有团队内部几个人使用,多的可能邀请真实用户来内测,到几百人,所以每个团队的情况不一样。Pre.im是永远免费的,但将来会和Testin其他测试服务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增值部分的服务会有收费。
目前Pre.im就可以选择UDID的方式,企业证书的方式我们会提供给真正需要的开发者,合作使用。

互动环节:请问在团队建设方面,怎样在团队快速成长与拥抱变化的过程中,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成员的稳定,有什么建议吗?
谭斌:Testin其实经历了这个过程,今年我们人数的增长一倍多,如果对500人以下的公司,我认为基本还可以靠初期的核心员工来带动,用他们对公司和团队的理解,价值观去带动新加入的成员,会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
以目标作为驱动,让大家做事的目的都在目标上。

互动环节:如果你想组建一个专注做平台的团队,怎么找到合作伙伴成功率更高?
谭斌:身边的朋友、同事会是你创业团队的第一人选,然后是他们的人脉圈,一个几个人的团队就可以动身启航了。

互动环节:传统的电商行业,想在众多电商中,能够脱颖而出,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建议。
谭斌:电商是个大市场,但又是竞争非常激烈得市场,作为创业公司,一定要选好方向,一个细分垂直的领域去竞争,才有机会赢。然后做到极致,在一个点上突破。

互动环节:程序员如何由传统软件行业向互联网行业转变,可否提供一些建议!谢谢!
谭斌:程序员从传统行业转变其实没有那么难,技术都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勇敢的心,自信。然后就是去一家互联网实践吧。

互动环节:您好,公司在用 蒲公英做ios 安卓应用分发和内测,你们的业务好像基本一样,你们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谭斌:召唤专家内测:开发者将应用放到Pre.im平台,除了自己去找用户做内测以外,还可以在Pre.im打开专家测试的功能,系统会自动为这个应用匹配该领域的测试专家来帮助开发者做内测,通过平台将报告反馈给开发者。目前这个功能是针对Android开发者免费开放,需要的同学可以试试,后续将开放给全平台的开发者使用。
召唤云端手机:内测完毕后,会面临市场大量手机兼容性的问题。Pre.im的开发者可以打开在应用管理页面打开,Testin的自动化测试功能,对主流的TOP款终端进行自动化测试,不需要自己动手测试结果可以自动的出来,告诉他这款应用,目前在那几个手机里不能安装、运行闪退、点击什么页面时发生崩溃等问题。
Pre最近提供了一些新的尝试,希望对你们的应用有帮助。

互动环节:刚才访谈您提到,pre非常简单,并且天下无动唯快不攻,请问4年前为什么没有快速推出呢?
谭斌:这个是当时的战略有关,当时兼容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开发者应用质量,所以我们选择了先从应用兼容性开始。

互动环节:创业初期技术团队的队员更换频繁正常吗?
谭斌:过于频繁更换是不正常的,说明凝聚力有限,看美团的团队,虽然产品变动很大,但基本成员都留下来了,事情可以变,人不变。

互动环节:公司内部测试团队是怎么进行测试?
谭斌:基本上是内测、功能、兼容、性能、安全这些测试,不同的测试合适不同场景,比如内测,在Pre研发初期,也邀请种子用户第一时间参与内测,验证市场。

从开发到上线,一个人的两周产品研发之旅相关推荐

  1. 运用UE和Blocks,仅用两周打造一个VR游戏(52VR完整版译文)

    (本文52VR在原版译文上增添了关键的未翻译部分,并修正了部分翻译) 在今年初,3D建模者Jarlan Perez来到了Blocks团队,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内容开发挑战.目标是在两周时间内通过Block ...

  2. 两周后上线,老板你在开玩笑吗?

    大Boss,小Boss 大概除了马云.马化腾这样的顶级领导外,每个人都有个领导,按外企的说法,也叫 Boss. 实习生.新员工上面有一个小 Boss,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新人的成长负责:小 Bos ...

  3. 映客高级技术总监黄继:7天从开发到上线,云上高效运维实践与探索

    2021年10月22日,在云栖大会的<云上运维最佳实践>分论坛,映客高级技术总监黄继发表了主题为"7天从开发到上线,云上高效运维实践与探索"的演讲,为大家阐述映客团队如 ...

  4. 从两周发布上线到一周发布上线,如何做到高效稳定?

    点击蓝色"架构文摘"关注我哟 加个"星标",每天上午 09:25,干货推送! 来源:cnblogs.com/dotey/p/13551772.html 早些年开 ...

  5. 上线两周后 腾讯吃鸡手游和平精英怎么样了

    和平精英5月8日正式上市后,引发众媒体和用户热议,新浪财经,华尔街见闻都曾报道,和平精英更是登上了新浪微博的首页.两周过去,和平精英的表现到底如何了?上市之前,开发和平精英的游戏厂商腾讯股价连续四天上 ...

  6. Cocos技术派 |《野蛮人大作战》H5项目从开发到上线

    Cocos 公众号近半年来邀请了多位优秀的开发者进行案例分享,比如梦加<足球弹弹乐>.华夏乐游<欢乐枪战>.腾讯<乱斗之星>等,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基于此,我们决定 ...

  7. 上架google play 游戏aab包开发到上线

    前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有几天没给各位更新文章了,具体多久我也不记得哈,最近因为最近个人状态也不怎么好 不过现在调整好了,各位网友不用担心哈.今天就给各位分享一些上架google 商店的aab开发到上线 ...

  8. 学python多久能上线部署网站_从开发到上线,实战持续交付

    「开发者最佳实践日」是由七牛云存储发起并联合各方小伙伴为开发者举办的系列技术沙龙,关注开发者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致力于为勇于创新的开发者们提供行业内最前沿最热门的技术干货,以技术驱动应用创 ...

  9. app上线发布流程_一款APP从开发到上线、发布、运营全流程,创业这样准备,收藏...

    一款APP从开发到上线要准备哪些?APP开发上线流程有哪些?要制作一款APP,很多人对APP的制作流程并不清楚,这里做一个简要的描述,APP创业者可以参考并准备相应的工作. 首先:明确功能 要开发一款 ...

最新文章

  1. 数学——函数极限知识以及sympy库的limit
  2. Linux下如何实现用户的集中管理(NIS服务器的高级配置)
  3. STE:环境菌群代谢产物可预防炎症症状
  4. nginx配置错误而导致目录遍历漏洞
  5. 面试官:线程顺序执行,这么多答案你都答不上来?
  6.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7. python同步两张数据表_Python 如何实现数据库表结构同步
  8. Leetcode-1154 Ordinal Number Of Date(一年中的第几天)
  9. fx5u mc协议_SLMP协议和MC协议
  10. php注入类,简单实用的PHP防注入类实例_PHP
  11. 贺利坚老师汇编课程35笔记:[BX+SI]和[BX+DI]寻址
  12. 洛谷P3378 【模板】堆
  13. WebUserControl简单事件定义
  14. 构造体中变量后面的冒号_类型在变量前面还是后面,终于有答案了
  15. 编译thrift和使用 - 翱翔云颠的博客 - 我的搜狐
  16. stm32学习笔记:点阵模块74HC595、APM4953
  17. sql添加字段并设置外键
  18. c++ 运算符重载(简单易懂)
  19. java 飞机 源码_Java 飞机游戏源码(带音乐)
  20. 综述:基于影像基因组学的肺癌诊断治疗方法研究

热门文章

  1. java图片缩放工具类,一个JAVA图形缩放处置工具类
  2. oracle瘦连接,java-无法使用jdbc瘦驱动程序连接到oracle数据...
  3. 华为手机微信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失败怎么办,微信H5支付在华为手机里报错 网络环境未能通过安全验证,请稍后再试 怎么解决啊 试了好多方法也不行...
  4. 对c语言课程的心得体会,C语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5. CCF 2018年题目题解 - Python
  6. 将keras的h5模型转化为onnx
  7. tf.reduce_max用法
  8. linux 更改文件所有者
  9. 推荐系统笔记(内容推荐)
  10. pytorch 笔记:手动实现AR (auto regre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