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前些日子学了 Roam for Results ,课程很贵,但是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利用 smartblocks ,把任务安排和状态记录描摹得出神入化,却又不需要增加工作记忆的负担。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状态。

只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科研的计划性,其实不那么显著。所以试图仅通过「自律」和「努力工作」就在这一行获得成就,难。好在 Lisa-Marie 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目标设定方式上,就规避了这种错误认知。

科研不是工厂的生产。虽然你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二者有很多的相似性。例如都需要投入资源,都得设定截止日期,都有对产出质量的评估等。

但是,工厂的生产计划,其实是更有确定性的。至少,它可以把工序拆解出来,让初级工人也能够按部就班来操作。甚至,从很久以前,更为基础枯燥的工序,就可以让并不智能的机器来代劳了。

在科研上,大部分的活儿,是必须要有扎实的学术训练,才能操作。这就是为什么某些本科生简历上,说自己进过某某著名实验室,但是业内没人当回事儿。大伙儿门儿清,你在实验室里面做的,无非就是刷试管儿一类的活儿。而即便在科研中出现能够自顶向下进行拆分的正规工作流程,实际上也发生在后半段。而且一旦发生,你应当庆幸,最艰苦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科研的关键问题,往往发生在前半段,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

科研不是一场大学课程考试。课程考试的特征,是你只要能做出足够多的题,就能过。

科研是一场田径比赛。不管你跑多快,只要别人比你快一丁点儿,你的付出全都白费。

因此,研究人员最反感的一个词儿,叫做「抢发」(别人分享一个还没有发表的观点,你立刻把论文写出,抢先投出去)。这就跟运动员鄙视「抢跑」一样。

想法有很多,但是真正新颖而有趣的,却很稀缺。

创意

科研的前半段,是找到想法。而这个事儿,跟你读多少文献,根本就不是一个线性关系。

你可能读了很多文献,却依然不能够综合出自己的原创想法,因而除了低水平重复,没有其他办法。

有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就是这样。人家研究了A学校学生某某行为的影响因素,你看完以后觉得好,于是写了篇B学校学生某某行为的影响因素。得来的结论,跟人家没有区别;运用的方法,跟人家基本一致。只不过,做的时间,比人家晚了许久。这样的研究,真的是没有必要。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而已,根本算不上科研。

当然,前面说的「不是线性关系」也未必是坏事儿。这就意味着可能你只看了几篇重要的文献,马上会找到非常好的点子。

但是你不要看完上面这句话之后,立即扔掉书本和论文,欢蹦乱跳去「守株待兔」。

因为你大概率根本等不来兔子。

那种灵机一动,得有多么巧妙才作数?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学科有位老师,曾经为了查文献熬夜。别人熬夜也就熬了,他熬得非常痛苦而不情愿,于是突然有了个想法——谁还在跟我一起熬夜?

这个点子,别人的头脑中没有闪现过吗?未必。但是他不仅灵机一动,还放下自己熬夜做的当前研究,转而钻进去真的查看了别人熬夜这码事儿。

文献数据库包含了各种信息记录,其中就包括下载时间,以及读者所处的时区。于是他想方设法搞到了这些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种熬夜现象,不但普遍,而且规律性强。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况且,既然搜集到了下载时间数据,为什么要只盯着熬夜呢?周末怎么样?午休时间?

这样扩展开去,思路顿时开阔许多。更重要的是,之前没人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过这事儿。

后面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了。他写的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了本学科的顶级期刊,引用量颇丰。

这种抓住问题的敏感度和立即深钻的执行力,你具备了吗?

秘诀

不少人总以为,科研是按照一定的套路来自动化生成的。这些套路包括各种排列组合之类。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和轻松。

卓克在得到App里面讲拉马努金机。提到了「研究的最高境界」,他后面的定义让我震惊:

根据直觉猜出模式或者规律。

写论文的时候,人们的习惯是把自己前面绕的那些弯路都省略掉。把一上来无端的猜测和碰运气,用后来找到的某某理论加以铺垫。高斯干这种事儿,最为出名。以至于被同时代的数学家所不齿,说他「每次证明一个定理的时候,都会像那个老狐狸走过林间,会用自己的大尾巴把后面的痕迹给扫得干干净净。」

问题来了,这种看似玄幻的直觉,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有的人,确实是智商超群。但是根据木桶原理,只有一根长板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的,是其他因素的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我觉得,其中不断通过笔记所做的积累,是一个重要的习惯。

例如前面提到的数学家拉马努金,卓克这样介绍了他的习惯:

拉马努金有记笔记的好习惯,他大部分思考都记录在四个笔记本上……第一本351页,第二本256页,第三本散落了,只找到下33页,第四本直到他去世后58年才被人发现,散落了138页。

这么解释,就合理多了。正是因为这样的积累,人的思想结构才有可能变得更加复杂,而在科研这个事情上,「以简驭繁」都只不过是都市传说。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做数。想要在这场竞赛中胜出,你的思维必须变得更加复杂才行。

补充一句,卓克下面这句话才更好玩儿:

从拉马努金去世开始,整理他的笔记就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研究他生前的笔记甚至还养活了十几位数学家。

所以,我现在上课,常看见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连个本儿都不带。需要做练习记笔记的时候,他们就临时找别人撕几张纸。我就替他们着急——将来别人研究你早期的学术思想,没有资料啊!

好吧,说正经的。

这样的笔记,你会认真整理吗?能给你带来认知增量吗?能增进你思维的复杂度吗?

我也观察到,在做报告的时候,底下观众提问时,如果拿着个笔记本儿站起来,得打起精神特别认真对待。别看他们年轻,但基本都是厉害的潜力股。

工具

要构造复杂的知识结构,随时记录、及时整理笔记只是其中的必要条件。要想让自己的知识增长效率更高,你同样需要工具的辅助。

我一直在给你推荐的 Roam Research ,就是一个有效帮助你把知识钩住的利器。为了让你尽快上手,我还专门做了个无痛上手教程。

有的小伙伴嫌贵,而且外币支付渠道不够顺畅,让我推荐国产的同类工具。

我推荐葫芦笔记。

葫芦笔记和 Roam Research 用的底层数据库架构一致,数据迁移便利,基本功能也愈发齐备。更重要的,是看得出来他们很认真地对待用户需求,响应速度非常快。

每周六晚8点,葫芦笔记都会组织一次B站的直播。请来过永锡老师等大咖免费为大家讲解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的心得。几个月来风雨无阻。就连今年的大年初二都没间断过。

反观我本人直播的频率,惭愧啊!

这周六他们请来的是「善用佳软」张玉新老师。建议你上好闹表别忘了收看。

哦,对了,别光看,一定要在直播过程中提问。对于提出好问题的观众,葫芦团队会送给你3个月专业版兑换券。

我上次提问就获得了一个。咱们搞个抽奖吧,看你手气如何。周六晚7点开奖,你可以邀请朋友助力。

小结

科研的关键,不是那按部就班的后半段,而是生长出新颖有趣想法创意的前半段。

为了能够有选题的敏感度,你需要做好积累。有效地做好笔记,是积累的必由之路。

有了目标和工具,从今天开始,好好记笔记吧。

祝进步!

感觉有用的话,请点“在看”,并且把它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如果你希望能与其他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切磋,答疑解惑,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时常更新。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玉树芝兰”,第一时间免费收到文章更新。别忘了加星标,以免错过新推送提示。

延伸阅读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

如何高效做文献回顾?(工具篇)

Roam Reserach 到底好在哪儿?

卡片式笔记工具 Roam Research 介绍

如何用 Python 增量备份 Roam Research 笔记图片?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题图:Photo by Dan Dimmock on Unsplash

怎么找到好的研究想法?相关推荐

  1. 手动创建线程更好哦_如何通过创建更好的工作流程找到下一个大想法

    手动创建线程更好哦 by Kashyap Bhansali 由Kashyap Bhansali 如何通过创建更好的工作流程找到下一个大想法 (How to find your next big ide ...

  2. 【研究方法】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刘知远

    本文的作者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刘知远老师,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寻找好的想法给出了特别中肯的建议. 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在做研究时感到迷茫和困惑,很多时候是因为研究方向.研究想法没有进行准 ...

  3. 如何通过像素点找到世界坐标_如何通过阅读来找到自己理论研究的“视域”?...

    理论研究多用演绎法,也就是说,理论研究一般始于一个独特的概念.理论视角,或者判断.用刘良华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理论研究的"视域",也是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大前提" ...

  4. 清华刘知远: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

    作者 | 刘知远 来源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93765082 临近ACL 2020投稿截止时间,跟同学密集讨论,争论哪些研究想法适合投到ACL有机会命中 ...

  5. 程序人生 | (8) 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

    本文转载自知乎, 原文地址 作者:刘知远 **背景说明:**临近ACL 2020投稿截止时间,跟同学密集讨论,争论哪些研究想法适合投到ACL有机会命中.从自己十多年研究经历来看,如何判断一个研究想法好 ...

  6. 论文——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转载)怎么找创新点

    本文对原文进行肢解 原文作者为:刘知远老师 原文链接为:https://zhuanlan.zhihu.com/p/93765082 引出想法的重要性 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中有段经典的比 ...

  7. 科研人员怎么才能有好的研究想法?且听清华大学刘知远为你讲解!!!

    作者:刘知远  |  来源:知乎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93765082 背景说明:临近ACL 2020投稿截止时间,跟同学密集讨论,争论哪些研究想法适合投到 ...

  8. 清华大学刘知远: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

    (本文转载自刘知远老师知乎专栏,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93765082) 一. 背景说明 临近ACL 2020投稿截止时间,跟同学密集讨论,争论哪些研究想 ...

  9. 【学术分享】刘知远:好的研究想法从哪里来

    点击上方,选择星标或置顶,每天给你送干货! 阅读大概需要17分钟 跟随小博主,每天进步一丢丢 作者:刘知远  |  来源:知乎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9376 ...

最新文章

  1. 一台服务器两个mysql_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两个或多个mysql的实现步骤_MySQL
  2. Thymeleaf——使用模板动态生成JavaScript脚本文件
  3. ppp协议pap验证过程状态转移图_硬核分享|Crust 核心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4. C - Log Calculator FZU - 2036
  5. 随笔--互联网进化论
  6. 成田机场access西瓜卡_糟了,是心动的感觉!无限次机场/高铁接送,高端商旅神卡权益再升级...
  7. eclipse中不能找到dubbo.xsd报错”cvc-complex-type.2.4.c“的 两种解决方法
  8. server-2016安装软件提示缺失msvcr120.dll解决
  9. android looper介绍
  10. 虚幻引擎和实时3D技术人才的需求已达到空前高度
  11. 微信安装包 11 年膨胀 575 倍?QQ安装包800M?谁在抢你的手机内存?
  12. 百度HI QQ,MSN ,阿里旺旺,贸易通,MSN在线客服,线聊天代码
  13. RocketMQ 学习方法之我见
  14. 制作Excel图表背景
  15. Ambarella处理器启动过程
  16. 如何查询期刊并免费下载论文,纬度学术利用
  17. 3D Local Features for Direct Pairwise Registration论文阅读
  18. java开发本科应届生薪资大概是多少?外行人最少15k,25k是人均水平...
  19. 安卓系统的电视机_换机顶盒比换电视机划算,海美迪4K播放器H7 Plus体验
  20. ✔G【OPA695】【单运放 】<高速>宽带放大模块 1.4G 高速电流型运放 同相反相带偏移

热门文章

  1. android 9.0 c7Pro,三星C7 Pro和C9 Pro哪个好?三星C9 Pro和C7 Pro区别对比
  2. opencascade造型引擎功能介绍
  3. WEB前端:vuejs全家桶(2):安装vuejs、vue-devtools配置指南
  4. 电子邮箱地址注册,收费邮箱哪个安全?申请163电子邮箱?
  5. 单源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
  6. 计算机考试准考证的考场号看不懂
  7. 转:Win10秘笈:两种方式修改网卡物理地址(MAC)
  8. Vroid studio 上的快捷键
  9. QG工作室2011年招新通知(附报名表)
  10. 百度点石情感极性分析--代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