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ndhacks.cn/2008/09/17/learning-habits-part3/

这篇主要写一些学习(尤其是阅读)的基本方法。

1. 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万事开头难,因为从不了解到了解基本的一些事实,是一个新知识暴涨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困难是最大的。有人熬不过去,觉得困难太大就放弃了。不过,狂热的兴趣可以抵消对困难的感觉,所以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开一个好头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持之以恒就不重要了)。当然,也许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对我来说我会在对一件事情有浓厚兴趣的时候非常专注地学习,把很多 groundworks 做掉。后面就会顺利一些了。

2. 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一本一本的读,眼里看到的是一本一本的书,现在则是一章、甚至一节一节的读,眼中看到的不是一本一本的书,而是一堆一堆的章节,一个一个的知识主题,按照主题来阅读,你会发现读的时候不再是老老实实地一本书看完看另一本,而是非常频繁地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从一处资料跳到另一处资料,从而来获得多个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主题是如何讲解的。比如最近我发现在看蒙特卡罗算法时就查了十来处资料,其中有三四篇 paper 和六七本书;这是因为即便是经典的书,你也不能指望它对其中每一个主题的介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些书对某个主题(知识点)的介绍比较到位,有些书则对另一些知识点介绍得比较到位。而有时候一篇紧凑的 paper 比一本书上讲得还要好。我硬盘里面的书按主题分类,每个主题下面都有一堆书,当我需要学习某个主题的知识时(譬如贝叶斯学习或者神经网络),我会把里面涉及这个主题的书都翻开来,索引到相关章节,然后挑讲得好的看。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资料是好资料还是坏资料呢?

3. 好资料,坏资料。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 rationale ),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坏资料的特点是好资料的反面: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往往这样写“我们定义… 我们称… 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根本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人们最初是因为面对什么问题才想到这个方法的,其间又是怎样才想出了这么个方法的,方法背后的直观思想又是什么。实际上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洁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丢失掉了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至于为什么大多数书做不到这一点,我在这里试着分析过。

4. 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即弄清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浏览方法本身之前,最好先使劲问问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你对问题的疑惑越大,在之前做的自己的思考越多,当看到解答之后印象就越深刻。记得大学里面的课本总是瀑布式地把整个知识结构一览无余地放在面前,读的过程倒是挺爽,连连点头,读完了很快又忘掉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带着疑问去学习。

5. 有选择地阅读。很多人觉得我读书速度很快,其实我只是有选择地阅读。这里的选择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选择一本书中感兴趣的章节优先阅读。二是对一本书中技术性较弱或信息密度较低的部分快速地略读。一般来说,除了技术性非常强的书之外,大多数书的信息密度很低,有很多废话。一般来说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来切分内容:1. 问题是什么?2. 方案是什么?3. 例子是什么?如果是需要解释一个现象的(譬如《黑天鹅》),那么1. 现象是什么?2. 解释是什么?3. 支撑这个解释的理由是什么?4. 例子是什么?一般来说,这一二三四用不了多少字就可以写完了(如果假设只举一到两个精到的例子的话),这样的无废话著作的典型是《合作的进化》;那为什么有些书,明明核心观点就那点东西(顶多加上几个精要的例子罢了)却写得长得要命呢?因为人的思维都有一个“联想”的特点,写着写着就容易旁逸斜出,而且作者自己也往往觉得引申出去挺牛逼,有时候很多与主题无关的废话就掺和进来了;那么,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有选择性地滤掉这些不相干的废话;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大量冗余的例子。一般来说组织得比较好的书会有详细且一目了然的目录和索引,根据目录首先就可以滤掉一部分(比如某个子章节的内容你以前是看过的),然后有时候作者还会举很多冗余的例子,如果你已经觉得印象够深刻了这些例子完全可以不看(一些书就非常厚道地对每个观点只辅以一两个最最经典的例子,譬如《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这样的书我最是喜欢)。

6. 为什么看不懂?如果看不懂一个知识,一般有如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 你看得不够使劲。对此古人总结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虽然这个规律不是任何时候都成立的,但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是完全可以解释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会有选择性地关注其中的某一些“点”,而忽略了另一些“点”,于是一遍看下来可能因为某一些忽略导致无法理解整体。或者干脆看的时候就没注意其中一些细节但重要的东西。此外,大脑理解一个东西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人脑的处理速度很慢,神经冲动每秒传输速度不过百米,所以不能指望看到哪懂到哪。最后,我们可能因为思维定势的原因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去看一句话而忽略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可能性。对于这类情况,仔仔细细地再多读两遍,多试着去理解两遍,往往会“哦!原来这样。”地恍然大悟。2. 其中涉及到了你不懂的概念。这是技术性的不理解。这种情况就需要 Cross Reference 。如果一句话中用到了你不懂的概念,那就去查,现在很多书都是电子书,直接搜索一下,或者,对于纸书,看一下书后面的索引就行了。奇怪的是很多人看不懂也不分析一下为什么不懂,就直接放弃了。正如解决问题一样,问题卡住解决不了,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分析到底为什么解决不了,而不是直接求救。3. 作者讲述的顺序不对,你接着往下看,也许看到后面就明白了前面的了。

杂项

7. 如何在阅读之前就能获得对一本书质量的大致评估。在深入阅读之前能够迅速评估一本书的质量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基本上有几个线索:1. 看作者。牛作者写的书一般都不错。2. 看目录和简介。一份好的目录和简介能够透露这本书质量的相当一部分信息。目录结构是否清晰,是否直白(而不是装神弄鬼),都是衡量的线索。3. 看 Amazon 上的评价,这里要注意的是,除了看整体打分之外,更要看打分最低的人是怎么说的,因为小众意见往往有可能来自那些真正懂行的人(除了来踢馆的),如果在打分最低的意见里面看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反驳意见的话就相当肯定书是不错的了。4. 看样章。Amazon 上一般都可以随机浏览一些章节的,表达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谨,内容是否深刻,基本是几页纸就能看出来的。

8. 如何搜寻到好书。几个线索:1. 同作者的著作。2. Amazon 相关推荐和主题相关的书列(类似豆瓣的豆列)。3. 一本好的著作(或一份好的资料——不管是书还是网页)在参考资料里面重点提到的其他著作。4. 有时对于一个主题,可以搜索到好心人总结的参考资源导引,那是最好不过的。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三):阅读方法相关推荐

  1. (转)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三):阅读方法

    首先,转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个人在阅读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看到鹏哥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学习触动挺大的,鹏哥学习注重个人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重总结,而自己在学习中总是为了学习而去阅读,很多时候 ...

  2.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part2)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part2) By 刘未鹏(pongba) C++的罗浮宫(http://blog.csdn.net/pongba) 接着上次的写. 1. 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 ...

  3.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part3)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part3) By 刘未鹏(pongba) C++的罗浮宫(http://blog.csdn.net/pongba) TopLanguage(https://groups ...

  4.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四)——程序员的知识结构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四)--程序员的知识结构 By 刘未鹏(pongba) C++的罗浮宫(http://blog.csdn.net/pongba) TopLanguage(https:// ...

  5.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二):时间管理

    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OK,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 ...

  6.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

    By 刘未鹏 1. 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homework)最先用到的东西. 2.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如何选择经典,可以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 ...

  7. 刘未鹏: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

    1. 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homework)最先用到的东西. 2.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如何选择经典,可以到网上做做功课,看看评价,综合分析 ...

  8. 一直以来伴随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四):知识结构

    自从建立了 TopLanguage 以来,发现在上面待的时间越来越多,与高手讨论问题是个粘性十足的事情,一方面,分享自己的认识是整理不成熟的想法的极好途径,另一方面,互相之间视角不同,所以往往自己忽视 ...

  9. 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三种方法

    一.适应老师的讲课思路 大学的老师讲课不会像高中一样,从头开始给我们讲一遍,他们有自己的讲课方式和思路,所以你要学会适应,不要老师没讲到一个地方你就去翻阅课本寻找在哪里能够找到相应的知识,而是学会做笔 ...

最新文章

  1. 七、内存优化(4)性能计数器
  2. 【机器学习】一位机器学习高手的个人技术书目
  3. SQLSERVER字符串截取------STUFF
  4. css英文左右对齐,中文英文左右padding一致两端对齐实现_js
  5. 关于360举报恶意软件有数字签名的回复
  6. 硅谷大佬提前剧透未来!6本书,助你走在AI时代前沿
  7. JQuery 实践--让页面动起来
  8. 【Qt教程】1.11 - Qt5 标准对话框QMessageBox(关于、错误、信息、警告、问题、颜色、字体、文件对话框)
  9. 第四十九篇、跳转设置界面
  10. windows XP小技巧
  11. STC学习:“FM收音机”原理与测试说明
  12. jwt重放攻击_JWT+ASP.NET MVC 时间戳防止重放攻击
  13. 蒙特卡洛模拟Ising模型
  14. python存根文件_打包存根文件
  15. Android Permission is only granted to system apps问题
  16. 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指的是什么?
  17. iPhone/iPad应用使用麦克风的开启和关闭
  18. Python 雪球API 股票价格监控预警程序脚本
  19. 基于jsp(java)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 Windows下VirtualBox下载安装

热门文章

  1. Flutter 生命周期管理,类似安卓onResume
  2. bubble、冒泡排序
  3. ICV:车载毫米波雷达中国市场有望在2025年实现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4. 简单织梦分页显示方式条数限制
  5. ArcGIS基础(三):建筑可达性街道活力分析
  6. oracle闪回能保存多长时间,oracle闪回那些事
  7. Perl引用,解引用的对比总结(转)
  8. lamp管理 centos_基于web图片素材管理搭建
  9. 7-3 考试座位号(简单易懂)
  10. 腾讯PAG动画组件技术,8K内容生产和传输应用实践,xR虚拟拍摄技术探索,影视生产与互联网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