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自旋与力的形成

——关于万有引力与磁荷力本质与统一问题的探讨

司 今

(广州毅昌科技研究院 广州 510663 E-mail:jiewaimuyu@126.com)


一、引言

万有引力

三百多年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即F=GMm/R²,这个公式首次揭示了一个场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时代;一百多年后,库伦受万有引力定律和电荷概念的启迪,又分别发现了电荷、磁荷的场力定律,即F=ke q1 q2 /r²、F=km qm1 qm2 /r²,它们也都符合平方反比分布规律。

库伦电荷力

面对这三个如此雷同的重要物理公式,人们不禁都会浮想联翩,这三个公式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能不能够统一呢?该如何进行统一?

库伦磁荷力

为此,法拉第、高斯、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物理先哲们都进行过不懈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将它们真正统一起来。

法拉第

现在,物理学将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力分为四种,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爱因斯坦与他的广义相对论

现代物理学认为,万有引力是由物体质量引起的力,电磁力是有物体所带的电、磁荷产生的,强相互作用力是由构成粒子的夸克之间所产生的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指中子衰变成质子、电子与中微子或反电子中微子过程中所表现的力,其本质是一种弱电磁相互作用力。

四种力比较

目前物理学宣称,已将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完成了统一,但始终无法完成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统一工作,这说明将万有引力与库伦电磁荷力的统一之路还是没有根本性进展。

从本质上讲,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其实质还是电磁力,这种所谓的“大统一”只不过是对麦克斯韦“粗糙”的电磁统一工作“精细化”的延续,这种统一方案并没有触及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统一问题,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才是力的“统一之王”。

那么,为什么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统一这么难呢?

我们认为,这是物理学没有真正认清万有引力与电磁力起源问题所致,如果想将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统一,就必须像“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统一思路一样,要将这二种力的起源与物理属性纳入”同类“才行。

如何才能将万有引力与库伦电磁荷力纳入“同类”呢?

我们知道,运动是物质赖以存在的根本属性,大千世界,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场与物质同生同灭,那么,场与物质的运动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自旋地球的磁场

物质运动包括平动和自旋二种形式,平动是一种相对运动,不同参照系下可以表现出静止性,而自旋则不同,在平动参照系中(目前物理学通用的参照系)我们是没有办法确定自旋相对性的,而且当我们遥望星空,近观微宇时可以发现:万物皆旋!

自旋的电子磁矩

鉴于此,我们认为:一个真正合乎物体运动规律的“大统一”理论就应含对物质自旋与自旋磁场的论述,任何一个真正有物理意义的统一场公式中也应包含自旋参量与磁参量要素。

按照这一思考思路,我们这里对万有引力与库伦电磁荷力的统一问题做了一点尝试性思考与探索,希望对有志于大统一研究的老师与朋友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梵高-旋转的星空


二、正文:

物质自旋与力的形成

——关于万有引力与磁荷力本质与统一问题的探讨

司 今

(广州毅昌科技研究院 广州 510663 E-mail:jiewaimuyu@126.com)


摘 要 :牛顿力学对自旋描述的缺失是造成现代物理学困惑的根源,本文正是从自旋入手,通过分析牛顿质点思想,提出与质点动量相类似的自旋角量概念即pm=mω;依据“试验公式”F=p1.p2/S,将它与万有引力和库伦磁荷力公式比较,得出:物质的磁性起源于它的自旋性,并推出万有引力与磁荷力的“统一”关系。

关键词:质点,动量,磁荷,磁荷力,自旋角量,动能守恒,万有引力

中图分类号: 0441 文献标识码:A


1 质点、质心、刚体和刚体运动

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将空间物体的运动看作是一个点的运动,这个点是没有空间大小的抽象点;牛顿力学是建立在欧几里得几何空间下的运动,因此牛顿研究物体运动时也不考虑物体空间大小,将物体运动抽象为一个点的运动,那就是质点。有了质点概念后,他进一步建立了质心、刚体等概念,从而完成了他的力学概念体系。

1.1 质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若物体形状和大小对运动影响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一定质量的几何点,称为质点。实际上,牛顿运动定律就是针对质点而言的,牛顿方程中的加速度就是欧几里得几何中点的加速度。

1.2 质心

空间物体所具有的质量被看作是集中在物体内某一点上,这个点就称作是该物体的质心,这是一个假想点,用它就可以和欧几里得的空间几何点运动联系起来,从而和牛顿力学的质点运动统一起来。质心也仅是一个点,与物体形状无关,能够作质心处理的运动物体必须具有刚体性,即要求质心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见质心和质点概念是相通的,在研究空间物体运动时,质心本身就转化为质点涵义了。

1.3 刚体

刚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组,组成刚体的每个质点都受到完整的约束,使得刚体上任意二点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

刚体定义很抽象,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物体不论其受力大小、方向如何,它产生运动变化时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物体就可称作刚体。在实际运用中,刚体又有相对和绝对性之分。

1.4 刚体运动

刚体运动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牛顿力学的力学分支,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作直线或曲线运动现象,没有涉及物体自旋与运动关系;刚体力学不仅研究直线或曲线运动且还研究自旋运动。牛顿力学和刚体力学研究物体对象都是被作刚体这一属性来处理的。

刚体力学研究对象是由刚体质心运动和刚体组成质点绕质心转动二部分组成。

王亚平太空陀螺实验

刚体质心运动动能是:E=mv²/2;刚体组成质点绕质心转动动能是:E=Iω²/2;一般刚体运动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它运动的总动能包括转动和平动动能二部分之和,即∑E=mv²/2+ Iω²/2。如,刚体平面平行运动就是刚体一般刚体运动的特例(如图-1),它指刚体在固定平面上作平动和转动,且自旋轴始终垂直于运动平面并方向保持不变。

图-1

对一个不受任何外力影响的刚体平面平行运动来说,它是一个自由开放式运动,其自成系统且在运动中的总动能Ek保持不变,即刚体处于平面直线匀速运动状态。地球可以近似地看作刚体,它在黄道平面上绕太阳是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运动,且自旋轴方向保持不变,地球运动的总动能也应是∑E=mc²/2+Iω²/2。

地球绕太阳运动

刚体力学是牛顿质点力学的延续,他把不同形状物体抽象为质点,这个质点运动可以代表整个物体运动,即物体运动质量与物体组成空间大小无关,其动量是指物体质心点质量与质心点速度之积,即P=mv,动能是E=mv²/2。对于自旋运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考虑物体组成空间大小,将它看作是一个质点在作自旋运动呢?

按照平动动量P=mv的思路,对于自旋运动物体、我们也可以找出一个量,这个量只与质点化的质量和自旋角速度有关而与物体组成空间大小无关,即mω,我们将这个量定义为物体的自旋角量pm,则自旋角量与物体质心质量、自旋角速度的关系式就可以描述为pm=mω.

我们知道:不考虑物体自旋情况下,牛顿将力定义为物体运动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即d F=m dv/dt=ma,动量变化表现物体受力变化,那么自旋角量变化也能体现物体受力变化吗?

2 物质自旋与力的形成

物理理论描述和运用都离不开物理公式,物理公式得出通常有二种思维方式:(1)、先建立理论,后得出公式,如牛顿力学、相对论力学等;(2)、先给出假设或“实(试)验”公式,再建立物理理论,如经典电磁学、量子力学等;这里以思维(2)方式对“物质自旋与力的形成”开始探讨。

2.1 从一个“试验公式”说起

如图-2所示,在“地-太系”中,太阳绕自旋的银河中心运动,太阳和地球都存在自旋,那么它们之间力的变化会与其自旋角量变化有关吗?

图-2

按质点概念和自旋角量pm=mω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太阳、地球皆看作是质点,则它们的自旋角量就是:

为说明自旋角量与力的内在联系,我们先看一个地球、太阳间引力计算的“试验公式”:

因P=mω,S=πR²,故有:

已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R=1.496×10^11m,扁心率e=0.0167,由此可得: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长半轴a=1.4961×10^11m、短半轴b=1.4959×10^11m;圆周率π=3.1416,地球自旋恒星周期T(地)=1天=23小时56分4秒=8.6164×10^4秒,太阳赤道自旋恒星周期T(太)=25.4天=201886×10^6秒,则得:

用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椭圆面积S=πab对

现在我们用卡文迪许扭秤测定的G=6.6726×10^-11m³/kg.s².

所得地-太”间的引力值是一致的,说明它们之间应存在互通性或等价性.(注:)

那么地球和太阳间引力为什么会存在

二个不同的表达式?即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注:牛顿力概念是建立在质心平动速度v之上的,对于质心自旋形成的自旋场力概念则不再适应,因为P=mv与pm=mω是二种不同的动量概念,用它们都可以定义出场力概念来,但用旋转概念定义出的万有引力F=GMm/R²中G=ω1ω2/π,由此派生出的物理量纲就不同于平动概念下F=GMm/R²中G=FR²/Mm的物理量纲;其实,依据场叠加原理,G=FR²/Mm是不能够客观体现二个不同物质场叠加性的,至于哪一种万有引力描述更合理、更真实,我们会在我们的《自旋场理论》中给予详细论述,望朋友们到时敬请关注!)。

陀螺自旋—《自旋场理论》的起点

2.2 磁荷力公式与“试验公式”的关系

万有引力公式是建立在“质量场”概念之上的,关于“力与场”之间的描述,电磁学可以说是最详尽精辟,我们就从麦克斯韦用于推出光速值c的“磁库伦公式”开始寻找答案吧: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认为,二个磁体就像电子所带的电荷一样可称为磁荷pm ,且符合库伦定律F=ke.q,.q2/R²的形式,则二个磁体间的引力就可表示为F=km.pm1.pm2/R²,这就是磁库伦公式,其中pm1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强度是

它们间的力又可描述为F=B1.pm2.

磁通量定义

电磁学中,磁场与磁通量的关系是:

如图-3所示,当θ=0时,通过平面S的磁通量最大,即Φm=B.S;当θ=π时,通过平面S的磁通量最小,即Φm=0;

图-3 图-4

但要注意:这里B是常量,磁通量Φm是变量,它的大小与面积S变化成正比,这种形式就如同图-4所示线圈运动,将它称为“上下型磁场”与运动磁荷的作用,它包括电子的洛仑兹运动和磁场中线圈内电荷运动。

其中,π.km是磁子单位与韦伯单位的转换系数。

可见,磁通量Φm和磁荷pm应是同一概念。

如图-5,假设磁铁1(大)与磁铁2(小)的N-S分界面处于同一平面A上、且N-S矢量轴P方向都与该平面A垂直,则可知磁铁1的磁场是

图-5 图-6

二磁铁间引力可表示为F=B1 P2.

但要注意:这里磁通量Φm是常量,就是磁铁1的磁荷量pm1,但它所形成的磁场B1是变量,它的大小与其赤道平面面积S变化成反比,即二者作用力与铁磁2到铁磁1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种运动形式可以称为中心型磁场与运动磁荷的作用,它包括“地-太系”运动和“质-电系”运动,下图就列出了上下型与中心型磁场对运动磁荷作用参量描述的异同。

如图-6,表示地球自旋角量和太阳自旋角量

在空间的存在和分布形式,这里P是矢量;对于太阳,P(太)大小相对于地球则表现常量性,对于地球,因其自旋有变化,则P(地)表现出非常量性,这是“中心型”磁场作用形式,它们在空间相互作用力的表现符合“试验公式”:

将该式与F=B1 P2结合,则可得:

这里B(太)表示以R为赤道半径圆面积上的平均磁场;对于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则有

这里B'(太)表示以a为长半轴、b为短半轴椭圆面积上的平均磁场。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旋角量、磁通量、自旋磁荷的关系式为:

可见,我们定义的物体自旋角量pm=mω就是它自旋在其赤道平面外所产生的磁通量Φm,也是它自旋所产生的磁荷量pm,其大小只与自旋体的“质心质量”M、质心转动角速度ω成正比,而与它的空间质量分布大小无关。也就是说:物体自旋角量就是其自旋磁荷量大小的度量,物体的磁性起源于物体自旋性,自旋会产生磁场。

磁体磁场磁力线赤道平面分布

例如:微观粒子都有自旋性,同时也都有自旋磁矩存在;宏观天体也都有自旋,同时也有磁场存在。其中,中子星由于其自旋快、质量大,虽其体积很小但却有极大的磁荷量,故它会在其周围空间表现出极强的磁场分布,强大的自旋磁场使它对周围其它存在物体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再如木星、土星、海王星等,因其自旋速度和质量都比地球大,故其表现出的自旋磁场就比地球强,而金星虽质量比火星、水星大,但因其自旋速度较小,故其表现出的自旋磁场就比火星、水星弱。

太阳系行星大小比较

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运动都遵从开普勒三定律,太阳是自旋体,其引力场按开普勒第三定律分布,这体现了自旋行星绕太阳运动必须遵守动量和动能守恒规律。[1]

开普勒第三定律—角动量守恒

按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2π.a/T代入开普勒第三定律k=a³/T²,则有:

这里v是以2πa为圆周周长、以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的椭圆周期T为时间而得出的平均速率。

我们在计算和修正G值时,有

这是地球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时平均磁场下的向心力;如果将这个向心力处理成用圆运动向心力来表示,则有

牛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是将开普勒行星椭圆运动看作是以a为半径的圆周运动,即有

这里θ=7.175°是太阳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黄道)面的夹角。

太阳赤道与黄道平面夹角为7.175°

由此可得:

取M(太)=1.989×10^30kg,则有:

由a=1.4961×10^11m、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为365.26地球恒星日,可得:

可见,用开普勒k=a³/T²计算得k值与用“试验公式”计算得k值是相接近的。

已知:木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R(木)=a(木)+b(木)/2=7.7833×10^11m、木星绕太阳椭圆运动的偏心率e=0.0483,则得a(木)=7.7878×10^11m、b(木)=7.7789×10^11m。

行星绕太阳运动

木星自转周期T(木)=9.84小时,则得木星自转角速度ω(木)=1.7734×10^-4(周/秒),则有:

已知:木星公转周期为4332.17地球日,用k=a³/T²计算则得:.

可以看出地球的开普勒常数k(地)与木星的开普勒常数k(木)不相等,即k(地)≠k(木),这岂不与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相违背?为什么?

太阳系各行星的k值

原来,这里有一个中心体自旋周期与相比较行星自旋之间存在一个相对性变化问题,即爱因斯坦所描述的时间相对性问题。

2.3、自旋相对性与开普勒第三定律

爱因斯坦伟大之一就在于他发现了不同惯性系对物体运动会产生影响,但在时间问题上他却仅用一个惯性系(地球惯性系),因此也就丧失了他对不同惯性系概念设计的本意。

相对论中时间的相对性

时间是物体空间变化的衍生参量,我们时间概念原本是以地球自转一周为准,即将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定为24小时(地球公转轨道周期为365.24天,故地球的这种自转周期1天称为轨道回归1天的时间长度,它与用地球恒星轨道周期为365.26天定义出的地球恒星自转周期1天为23小时56分4秒是一致的,即365.24×86400=365.26×86164),它等于86400秒,地球自转一周,太阳则自转1/25.4周,木星自转24、9.84周。

地球自旋

太阳自旋

木星自旋

如果以地球自转恒星周期为标准去衡量和计算太阳的角速度,则有:

如果以木星自转恒星周期为标准去衡量和计算太阳的角速度,则有:

现将ω(太)/ω(木)代入

其中1.3º是木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黄道面间的倾角,7.175º+1.3º是太阳赤道平面与木星公旋平面间的夹角。

可见二者计算的k(木)值是基本一样的。

由此可得,行星绕太阳运动、用自旋角速度表示的开普勒通式为:

注:θ是太阳赤道面与地球黄道面间的夹角,φ是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黄道面间的倾角,θ+φ是太阳赤道平面与行星公转平面间的夹角,“-”表示行星公转轨道面在地球黄道面上方;“+”表示行星公转轨道面在地球黄道面下方。

金星自旋

如金星,已知:a(金)=1.082011×10^10m,b(金)=1.081989×10^10m,公转周期为224.7天(地球日),自旋周期为243.02天(地球日),轨道倾角约为3.4º,按开普勒公式计算则有:

可见,二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同理,按相对性自旋原理可得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万有引力常数表达式为:

G是一个常量(注:G是在行星、太阳年平均自旋角速度下得出的,在不同的月份,即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处的自旋角速度是不同的,这时,得出的G值还是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变化的,但以年角度考察,G还是保持不变的)。

用物理理论算得G、K值与自旋修订算得的G、K值比较如下表:

如果将行星绕太阳运动看作是近似的圆周运动,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这说明太阳的引力场加速度和其自旋磁场大小都会随行星自旋角速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相对值。

这就是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表现的根本原因。

如果将行星绕太阳运动看作是圆周运动,太阳-行星间的引力大小可以用下通式表示:

这正是牛顿将开普勒的椭圆运动近似处理成圆周运动的可行性内涵所在。

《自旋场理论》—“力的大统一” 选图

3 结论及推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结论及推论:

3.1、平动和自旋都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属性,物体动量与平动速度关系是P=mv,物体自旋角量与自旋磁荷量关系是等价的,即p=pm=mω.

3.2、自旋角量与自旋磁荷量、磁通量都是同一概念,说明物质磁性起源于它的自旋性。

3.3、在太阳系中,G、k表现常量性的原因是由于对太阳自旋角速度的描述随行星自旋不同而有相对性存在之故,即有:

3.4、近似或特殊情况下,万有引力、“试验公式”、磁荷力之间的互换关系是:

3.5、万有引力的本质应是物体自旋磁荷力,它体现的是物体自旋角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表现,其描述通式是:

▁▁▁▁▁▁▁▁▁▁▁▁▁▁▁▁▁▁▁▁▁▁▁▁▁▁▁▁▁▁▁▁▁▁▁▁▁▁▁▁

太阳磁场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太阳分层自旋磁场与行星自旋磁场的相互作用

图源:新浪博客—“心香一瓣”


【参考文献】:

〔1〕赵凯华,罗蔚茵/著《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2〕赵凯华,陈熙谋/著《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美】Richard P.Olenick,Tom M.Apostol David L.Goodstein/著/李椿,陶如玉 译《力学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刘学富/主编《基础天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美】宾尼(Binney,J),【美】特里美因(Tremaine,S)/著/宋国玄译《星系动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6〕焦维新,邹鸿/编著《行星动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7〕徐龙道等/著《物理学词典》,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 关于地球椭圆轨道和自旋变化成因的探讨》,吴水清/主编《格物》2012.4(增刊) P67-72页。


司 今:男,1966年10月出生,皖蚌埠市人,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著有《关于地球椭圆轨道和自旋变化成因的探讨》、《量子力学磁矩的含义》、《洛伦兹运动及其几种存在形态》、《波粒二象性的本质》等多篇发表论文。

通讯地址: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南翔三路 广州毅昌科技公司

E-mail:jiewaimuyu@126.com 电话:13825126113


Material spin force

—The nature of gravitation and magnetic charge force

Si Jin

(Guangzhou Yi C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63)

Abstract: Newtonian mechanics described the lack of spin is the basic cause of modern physics.this paper is to start from the spin, by analyzing the idea of Newton's particle and put forward similar particle momentum of spin angular concept, that is p=mω; basis "test equation"F=p1.•p2/S, compared with the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Coulomb magnetic charge force formula obtained: the magnetic origin of the material in its spin, but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magnetic charge force is "unified" relationship.

Key words: mass, momentum, magnetic charge, magnetic charge force, spin angular amount of kinetic energy conservation, gravitation

Chinese Key Words: 0441 Document code: A


【附录】:

行星“轨道倾角φ问题说明:‘-’表示行星公转轨道面在地球黄道面上方,行星与太阳自旋方向相反,黄赤交角大于90º;‘+’表示行星公转轨道面在地球黄道面下方,行星与太阳自旋方向一致,黄赤交角小于90º”;为了说明轨道倾角φ成因,我们这里特选一篇发表在“1992年《自然杂志》15卷4期P304页”的论文(我们对该文的插图作了重新绘制),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自旋磁陀螺的反向倾斜和公转

杨 燕

在中学时代我对电磁学很感兴趣,发现凸圆底的小磁铁被另一磁铁排斥时竟会高速自旋,就想进一步做实验。如果在磁铁中央穿一根轴,先使它自旋,然后把另一磁铁靠近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在图-1盘中央钻了一个洞,穿上非铁磁性的铝轴,并将铝轴两端锉尖。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磁陀螺,其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再在支撑板面中央钻孔,使之可放入条形磁铁,并可使条形磁铁上下移动(见图1, 图(a)中N极刚露出支撑板面上方,图(b)中S极刚露出支撑板面下方)。

图-1

使磁陀螺在支撑板面上稳定自旋,没有发现磁陀螺移动。再在支撑板面中央的孔内放入条形磁铁,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磁陀螺马上就绕着条形磁铁公转.更奇怪的是:磁陀螺公转时,发生倾斜,倾斜方向竟然与条形磁铁的磁力作用方向相反--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此外,磁陀螺自转方向改变时其公转方向也随着改变,但反向倾斜的特性不变。

齐齐哈尔大学教授梁发库老师实验视频

自旋磁陀螺在外磁场中反向倾斜的现象很奇异,我请教了许多电磁学和力学的老师(包括大学教授),他们都表示难以解释。

公转现象目前也解释不清楚。用量子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计算,都不符合。

图1 (a) 中磁陀螺受的对陀螺质心的重力矩与磁力矩作用相反,据其公转方向得磁力矩大于重力矩。图1(b)中两个磁陀螺的公转方向与图1(a) 中的相同,可是倾斜方向的改变使重力矩与磁力矩都和图1(a) 中的分别相反,据其公转方向得重力矩大于磁力矩,与前一结论矛盾。

图1(a)、(b)中左边的两个磁陀螺的自旋方向和公转方向均与右边的分别相反,但倾斜方向都相同。

当外磁场较强且磁陀螺离条形磁铁较近时,公转时无进动,轨迹是标准的圆周。当外磁场较弱或磁陀螺离条形磁铁较远时,重力矩使磁陀螺进动,公转时出现进动花纹。所以,公转可能只由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引起,重力矩只能使陀螺进动,不参与对公转的作用。

要解释自旋磁陀螺的反向倾斜和公转这两个现象,还必须做进一步的实验。下面笔者提出3个实验方案,以求与读者共同探讨。

(1)、把回转罗盘仪的转盘改为强磁的,轴与支架改为非铁磁性材料的(如铜),由于它的磁转盘能在任何方向上自由转动,所以相应于磁陀螺的反向倾斜,磁转盘可能在外磁场中反向转动180º。

(2)、将磁性超导体悬浮于平面磁体上方,在磁斥力与重力平衡处,它的磁极本来就与外磁力线反向。若它自旋后开始发生公转,则说明自旋磁陀螺的公转无须支撑面,这就排除了摩擦力的因素。

(3)、太空中无重力,也无支撑面和摩擦力,那末自旋磁性休的反向转动和公转是否也能发生?

注:本文择自:1992年《自然杂志》15卷4期P304页。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物质自旋与力的形成 ——关于万有引力与磁荷力本质与统一问题的探讨...相关推荐

  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公式

    第 1 页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质点的运动( 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速度: Vx = Vo 2. 竖直方向速度: Vy = gt 3. 水平方 ...

  2.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考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专题讲解

    高考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专题讲解 要高考网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一.大纲解读:内 容 要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Ⅰ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和具有加速度 Ⅰ平抛运动 Ⅱ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 ...

  3.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 ...

  4.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新东方网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将每一知识点的定义.公式和需要掌握高考考试的内容都整理了出来. 更多高考各科复习资料在:http://gaokao.xdf.cn/list_1019_1.html. ...

  5.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中物理概念+公式大全

    更新中... 评分标准与高考阅卷高三物理考前指导高考物理与数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专题计算题解题三大策略高考物理与生活+热点科技高中物理 必背公式和结论实验题-解题策略2020高考物理模拟试题A ...

  6.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到万有引力公式教学文稿...

    1 第六章 曲线运动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 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 1 ...

  7.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公式_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到万有引力公式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 ...

  8. java计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抛物线方程公式大全_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_抛物线公式_抛物线方程及图像_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网...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抛物线方程公式大全_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_抛物线公式_抛物线方程及图像_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网抛物线方程定义编辑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的距离 ...

  9. 通过万有引力公式如何计算轨道周期

    通过万有引力公式计算轨道周期需要使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是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首先,根 ...

  10. 上帝公式_上帝级别的前端:第1部分(该系列的简介)

    上帝公式 God level frontend is going to be a full package and a boon in disguise for you if you need to ...

最新文章

  1. 十大问题诠释冯国华缘何入主金蝶
  2. python之地基(三)
  3. 将用户输入内容中的尖括号、引号等进行转义
  4. jmeter使用问题——将接口返回变量存储成csv文件
  5. 解决添加Com引用 生成的Interop.*.dll 版本号永远是1.0的问题
  6. python xlrd模块_Python中xlrd模块解析
  7. win10字体安装_Win10操作系统下字体的安装教程(非常详细,适合新手DIY)
  8. 阿里云 蚂蚁支付宝 钉钉 c++ 面经
  9. 3dmax一键展uv_3Dmax批量展开场景物体的第二套UV
  10. 信息论与编码_信道编码
  11. 谷歌应用商店现木马程序、百万WiFi路由器面临漏洞风险|12月6日全球网络安全热点
  12. CLI, CILCLR
  13. MySQL无法启动并提示file could not be found的解决方法
  14. “数字哨兵”+门禁,访客、闸机 联动管控
  15. 京东智能客服言犀启发式问答技术揭秘
  16. LXLE Linux 取代 Windows XP 的 11招
  17. 草柴返利:淘宝天猫开学季怎么购买学生学习复习资料便宜又划算?
  18. vuejs罗盘时间创意样式动画效果
  19. 如何使用Flutter的指纹设置本地认证
  20. css3 div从左到右滑入

热门文章

  1. 关于docker容器启动后,浏览器无法正常访问相关问题——docker 宿主机与容器不通
  2. 从零开始的数模学习(7):插值方法(预测类模型)
  3. Linux:CentOS 7 解压 7zip 压缩的文件
  4. VS2010 Visual Assist X破解方法
  5. 在计算机领域黑箱,探究黑箱的认知革命
  6. 菜鸟也疯狂,易语言自绘控件__按钮篇,用所有者自绘方式实现
  7. android 半透明背景
  8. 太阳高度角计算题_太阳高度角计算练习题
  9. face_alignment库获取人脸图片landmark示例
  10. 高斯滤波(Gauss fil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