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技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方见上)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方见上)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方见上)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服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见上卷)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也,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之不汗,则其人烦燥,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更发汗则愈;若其人短气,但坐者,以汗出不彻故也,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也。

  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弱故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方见上)

  脉浮而紧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方见上)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方见上)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下之,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

  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劈)

  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藭二两 当归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四两 生姜四两 葛根五两 桂枝三两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此。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二两(切)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见上)

  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伤寒,未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自出愈,所以然者,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者,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若阴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三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半升,去生姜,加干姜二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方见上)

  太阳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方见上)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方见上)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柴胡加芒消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芒硝二两 大枣四枚 半夏二十铢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上)。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铅丹一两半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关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不寸口脉浮而涩,关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病二日,烦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若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又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宜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方

  人参三两 地黄半斤 龙骨三两 牡蛎四两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形似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而发热、脉浮者,解之当汗出愈。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脉浮热甚,反以火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也。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炙) 龙骨二两 牡蛎二两(熬)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甚者加人参三两。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为小逆;若不恶寒,又不欲近衣者,此为内烦;皆医吐之所致也。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隔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其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之。若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所以然者,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方见上卷)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可不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捣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相关推荐

  1.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 ...

  2. 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 ...

  3.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7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2.太阳与阳明合病①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 ...

  4.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①者,名为中风②.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 ...

  5.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51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问曰:病有结胸①,有脏结②,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2.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 ...

  6. 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 ...

  7. 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 ...

  8. 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 ...

  9. 多图解读三大股票指数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有何细节差异

    指数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比如说按市场分.按投资标的分.按指数代表性分.从代表性来分类的话,一般可以分为有三类:综合指数.宽基指数.窄基指数. 综合指数是指成分股包含所有上市的股票,以反映全市场的状况,最 ...

最新文章

  1. 关于大型网站技术演进的思考(五)--存储的瓶颈(5)
  2. 卷积神经网络CNNs的理解与体会
  3. MySQL 性能监控4大指标——第一部分
  4. Practical Java 摘录(四)--多线程
  5. LauncherApplication
  6. Python r‘‘, b‘‘, u‘‘, f‘‘ 的含义
  7. 电脑模拟器哪个好_《英雄聯盟:激鬥峽谷》电脑版哪个安卓模拟器好用?《英雄聯盟:激鬥峽谷》手游电脑版怎么玩...
  8. NC119-最小的k个数
  9. Win11延迟高怎么办?Win11延迟高的解决方法
  10. 算法导论第三版 第1章习题答案
  11. c++ overload
  12. java ico图片转png_Java图片处理:ico格式转 PNG/JPG等格式
  13. 通信原理(三)香农三大定理
  14. Linux7中安装DNS服务,CentOS7/RHEL7搭建DNS服务器
  15. 用python解答计算小明成绩提升的百分点
  16. 前程无忧简历导出php,my.51job.com前程无忧个人服务中心
  17. MySql------存储引擎(InnoDB,ISAM)
  18. RTB,PDB,PD,程序化购买的集中方式。
  19. 记录与git 分支有关的七七八八
  20. android 仿商城瀑布流,android_waterfall

热门文章

  1. 分区助手4.0绿色中文版
  2. 从开发转网络安全工程师一点不后悔,兴趣大于一切!
  3. 网页的登录和注册页面
  4. //编写一个学生类(Students),包括姓名(name)、性别(sex)、学号(num)、语文课(Chinese)、英语课(English)、 //数学课(Math)和平均值(avg)
  5. Hyper-V虚拟机安装Linux后修改Linux的屏幕分辨率
  6. 配置NTP服务ntpd/ntp.conf
  7. jquery slideToggle() 效果
  8. 启用Kerberos后,如何使用Tez UI
  9. ZYNQ 千兆以太网 学习
  10. Mac Xnip 截图软件快捷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