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计算机视觉】微信技术交流群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 整理自人民网(姜泓冰、林珺瑶)、上观新闻、未来说TouchFuture、微博、百度百科等

15岁上大学,24岁博士毕业,同年进入郑州大学任教,29岁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正教授,43岁担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4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与一般顶着院士头衔的科学家相比,丁奎岭显得特别年轻。

2月21日,经过中央批准,丁奎岭同志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丁奎岭

从分子合成到人才培养,丁奎岭觉得,这条路他虽是偶然走上来,却是必然走下去。

阴差阳错

97.5分的巧合

60年代出生于河南商丘永城的丁奎岭,自小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对未来的最大期许不过是能吃上商品粮。

他清楚地记得,广播里天天播报“原子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让当时的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那应当是他与合成化学第一次“相逢不相识”的会面。

“我从事合成化学的研究,纯属偶然。”丁奎岭说,“无非是高考数理化里面化学最高,报化学专业最有优势,所以就去了化学系。”

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丁奎岭第一次系统性地接触到了有机化学。整本《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化学方程式,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唯一一个包含了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乌尔夫(Wolff)-凯惜纳(Kishner)-黄鸣龙反应”。而黄鸣龙先生正是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上海有机化学所的研究员。

如果说化学领域让他心生向往,大学第一学期末的无机化学考试则像一座“里程碑”,给了他从事化学事业的信心。在这次全年级120多人参加的考试中,丁奎岭以97.5分位列第一。这个15岁的聪明少年从误打误撞到认定化学研究,从此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母亲的一个问题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也许丁奎岭当初选择化学系是懵懂、随机的,但从大学时代起,他对化学的热爱,却是确定无疑、与日俱增的。为此,他顶着家里人希望他能早点就业赚钱、缓解经济负担的压力,坚持继续求学,走上科研道路。

1998年,丁奎岭放弃了郑州大学正教授的待遇,接受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提供的副研究员职位。尽管职位、住房等个人待遇都不及以前,但他在上海有机所沉下心来研究,一做就是20年。

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丁奎岭,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父母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中学毕业后能在城里找份工作,吃上商品粮;或者在村里当个木匠,有一技傍身。没想到,丁奎岭15岁考上了大学,之后读硕士、念博士。老母亲迟迟不见儿子参加工作,一个疑问一直悬在心里,于是她瞅着机会问儿子:为什么不能早点工作,到底你对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你对国家做了什么贡献?”母亲的这个问题萦绕在丁奎岭的耳边,从此也成为他的人生标尺。

丁奎岭是有机化学的专家,研究的是现代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物质——催化剂,让二氧化碳实现转化利用的催化剂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6月,位于山东枣庄的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合成DMF项目中试设备,5月底正式投入运转,这也意味着这位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长期致力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走出了工业化的一步

二氧化碳转化中试设备投入运转

为了抑制全球变暖,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减少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也在努力想办法,如何把二氧化碳这个造成全球变暖的“元凶”,转化成可以使用的化学原料。因为二氧化碳性质稳定,要转化就要采用高压高温的方式,这样势必再次造成能源消耗。

丁奎岭研究的催化剂,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让二氧化碳转化成DMF,一种万能溶剂,这种溶剂在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如果成功,未来可以设计十万吨生产规模,能为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提供一个新途径。

从29岁当上正教授,到47岁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一直在有机化学领域耕耘。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的“自负载”概念,让催化剂能反复循环使用,副产品还能转化为制造工艺的原料,让药物、金属化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料排斥,真正践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2013年丁奎岭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化学工作者,丁奎岭找到一条途径,就是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意义在于从原料生产到生产过程,到最后产品实现全链条的绿色化。比如农药的发展,未来不是去直接杀死病虫,而是从心理或者从激素的层面去灭虫害。用细胞工厂,代替现在必须要高温高压的化工厂,用合成生物学来创造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与“我们恨化学”的说法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这将是化学人留给自己的新命题。

挤掉“水分”

铸造“金课”

2018年,丁奎岭从上海有机所所长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本科教育的常务副校长,对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从催化分子合成迈向催化青年一代人才培养。这既是一次光荣的使命,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切都还得从头学起。”

与几年前相比,丁奎岭的头发越来越花白,也坦言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他总是告诫学生们要抓住最美的时光,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我特别期望青年一代能够担起责任,在科研路上走下去,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分管本科教学,从此他的工作与教科书、与学生们的关联更大了。“其实,从1990年在郑州大学从教至今,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同样重要。”

加入上海有机所的第二年,丁奎岭就为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物理有机化学》。后来,他又来到上海科技大学给研究生上课。

“有时上一整个学期,有时和其他老师分工讲授两三章内容。尽管科研和行政任务都非常繁重,但只要上课时间确定,我就尽量不再安排其他事务,”

丁奎岭表示,“院士也好、所长也罢,这些‘头衔’时刻提醒我不能离开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至今,他培养了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近20位已成为教授或研究员。

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不到一年,他已对学校本科生教育的情况做了多次调研,并提出了课程改革“挤水铸金”的目标——挤掉“课程体系中的水分”,铸造有价值的“金课”,让人才培养中少一点“花拳绣腿”,多一点“真功夫”。他很希望,大学里最具创新活力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能多为学生上课,“教学和科研并不是矛盾的,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特别是为本科生上课,对于青年科学家进一步打牢知识基础、开阔创新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最好的时期,现在的中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现在的中国更是对科技创新需求最为迫切的国家!”这是丁奎岭常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2023年2月21日,丁奎岭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从科学研究转型到人才培养,对于丁奎岭来讲,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才的钟爱,不变的是创新为民和教书育人的初心。丁奎岭希望,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能充分把握时代机遇,认识到中国是当下科技发展最具潜力之地,是青年科研人才大有可为的最好舞台。

点击进入—>CV微信技术交流群

CVPR/ECCV 2022论文和代码下载

后台回复:CVPR2022,即可下载CVPR 2022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后台回复:ECCV2022,即可下载ECCV 2022论文和代码开源的论文合集

后台回复:Transformer综述,即可下载最新的3篇Transformer综述PDF

目标检测和Transformer交流群成立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CVer222,即可添加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请加入CVer-目标检测或者Transformer 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等。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目标检测或者Transformer+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扫码或加微信号: CVer222,进交流群
CVer学术交流群(知识星球)来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ML论文速递、优质开源项目、学习教程和实战训练等资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CVer学术交流群,已汇集数千人!▲扫码进群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整理不易,请点赞和在看

24岁博士毕业、47岁当选院士的他,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相关推荐

  1. 优秀!21岁读博,26岁博士毕业即为副教授,同年又晋升教授和博导!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丨先导之声.田君良 编辑丨深度学习技术前沿 方璐,一个看上去非常文静的小姑娘,其实早已是大学教授. ...

  2. 14岁上中科大、23岁博士毕业的袁岚峰,现在因“简单科普”上热搜,本人回应:科普和科研一样重要...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一个14岁就上中科大,23岁博士毕业的「少年天才」,现在在做「简单科普」的工作. 或许连袁岚峰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问题出现在知乎 ...

  3. 16岁上大学,25岁博士毕业,她还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本文转自:募格学术 魏嘉,16岁考上南大,25岁博士毕业,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已在J Natl Cancer Ins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64篇S ...

  4. 27岁博士毕业,32岁成清华博导!黄高助理教授:DenseNet发明者

    近期,各校优秀的青年学者喜获杰青的新闻频出,小募关注到在2020年清华大学一位32岁的博导已获得了优青,可谓是青年俊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的故事吧~ >>>> 黄高,道林镇 ...

  5. 如何看待23岁博士毕业的科研人,都争着去当网红了?

    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让一部分开发者看到未来 14岁就上中科大,23岁博士毕业,在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现在是中科大微尺度物质 ...

  6. 24岁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90后开挂背后是自律和坚持

    点击上方"大鱼机器人",选择"置顶/星标公众号" 福利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近日,一则题为"他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 ...

  7. 17岁读大学,25岁博士毕业,高颜值医生爆红网络,却坦言只是普通人

    1990年出生,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临床医学博士,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5篇,总影响因子20分以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专利1项.年初,因为一部纪录片 ...

  8. 计算机专业29岁博士毕业,已经29岁了想去读博士晚不晚?

    肯定不晚,也无所谓晚不晚. 提问者之所以有如此的疑惑,我想可能是对所谓"非适龄"读博士而感到担心.29岁这个年龄,相对于大多数世俗化的"正常"读博年龄而言,的确 ...

  9. 他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也曾是个沉迷CF成绩倒数的调皮蛋

    公众号后台回复"图书",了解更多号主新书内容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最近因为这条朋友圈火了. 1 ...

最新文章

  1. pandas使用apply函数:在dataframe数据行(row)上施加(apply)函数
  2. Python 【抖音】短视频的自动上传与发布实例演示,同时支持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微视、西瓜视频、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的视频自动化同步发布
  3. 0327 ARM 裸奔学习总结
  4. leetcode 509. 斐波那契数(dfs)
  5. 23种设计模式 -比喻
  6. 【JMeter】Threads(users)3种类型
  7. java中String类的用法
  8. Windows linux子系统安装mysql
  9. hibernate-annotation
  10. ask调制与解调matlab仿真,ask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doc
  11. Network的简单介绍(在爬虫中经常用到)
  12. 史上最全微信域名防封API原理及实现方案
  13. 跟我学在高德地图——标注我的位置
  14. 安卓手机更新过程手机乱码_王者荣耀安卓更新更新时出现乱码解决办法
  15. The value of the property 'type' cannot be parsed
  16. 调用聚合数据新闻头条API接口
  17. Word2019单个页面显示多个文件
  18. 常见测试场景用例设计(1):登录页面测试用例
  19. 就是用计算机判断一个句子的语义,英语汉语词汇语义及句子结构对比
  20. c++中将字符串转换为无符号整数函数:std::stoul and std::stoull

热门文章

  1. 什么是restful?怎样用通俗的语言解释restful?
  2. 如何截取视频片段 批量截取片段的方法
  3. 计算机七年级学情分析,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4. ORB_SLAM2、ORB_SLAM3跑EuRocKITTI数据集及evo评估
  5. 黑马程序员——java基础第一课
  6. git 安装windows错误处理
  7. 电磁炉全国产化电子元件推荐方案
  8. 让celery在后台运行
  9. SQL判断是否为null如果为null则返回0
  10. Sun公司,Oracle公司(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