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tatic代表着什么

在Java中并不存在全局变量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static来实现一个“伪全局”的概念,在Java中static表示“全局”或者“静态”的意思,用来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当然也可以修饰代码块。

Java把内存分为栈内存和堆内存,其中栈内存用来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数组和对象的引用,堆内存主要存放一些对象。在JVM加载一个类的时候,若该类存在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则会为这些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在固定的位置开辟一个固定大小的内存区域,有了这些“固定”的特性,那么JVM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访问他们。同时如果静态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不出作用域的话,它们的句柄都会保持不变。同时static所蕴含“静态”的概念表示着它是不可恢复的,即在那个地方,你修改了,他是不会变回原样的,你清理了,他就不会回来了。

同时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是独立于该类的,它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实例变量,也就是说它被该类的所有实例共享。所有实例的引用都指向同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实例对其的修改都会导致其他实例的变化。

public class User {private static int userNumber  = 0 ;public User(){userNumb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User user1 = new User();User user2 = new User();System.out.println("user1 userNumber:" + User.userNumber);System.out.println("user2 userNumber:" + User.userNumber);}
}
------------
Output:
user1 userNumber:2
user2 userNumber:2

二、 怎么使用static

static可以用于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直接通过类名来进行访问。

ClassName.propertyName

ClassName.methodName(……)

Static修饰的代码块表示静态代码块,当JVM装载类的时候,就会执行这块代码,其用处非常大。(对于代码块的使用这几天介绍,敬请关注)

2.1、static变量

static修饰的变量我们称之为静态变量,没有用static修饰的变量称之为实例变量,他们两者的区别是:

静态变量是随着类加载时被完成初始化的,它在内存中仅有一个,且JVM也只会为它分配一次内存,同时类所有的实例都共享静态变量,可以直接通过类名来访问它。

但是实例变量则不同,它是伴随着实例的,每创建一个实例就会产生一个实例变量,它与该实例同生共死。

所以我们一般在这两种情况下使用静态变量:对象之间共享数据、访问方便。

2.2、static方法

static修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静态方法,我们通过类名对其进行直接调用。由于他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存在了,它不依赖于任何实例,所以static方法必须实现,也就是说他不能是抽象方法abstract。

Static方法是类中的一种特殊方法,我们只有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才会将方法声明为static。如Math类的所有方法都是静态static的。

2.3、static代码块

被static修饰的代码块,我们称之为静态代码块,静态代码块会随着类的加载一块执行,而且他可以随意放,可以存在于该了的任何地方。

三、 Static的局限

Static确实是存在诸多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1、它只能调用static变量。

2、它只能调用static方法。

3、不能以任何形式引用this、super。

4、static变量在定义时必须要进行初始化,且初始化时间要早于非静态变量。

总结:无论是变量,方法,还是代码块,只要用static修饰,就是在类被加载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也就是可以被使用或者已经被执行,都可以脱离对象而执行。反之,如果没有static,则必须要依赖于对象实例。

作者: chenssy 
出处: http://www.cnblogs.com/chenssy/

from: http://www.cnblogs.com/chenssy/p/3386721.html

java提高篇(七)-----关键字static相关推荐

  1. 【转】java提高篇(十)-----详解匿名内部类

    原文网址:http://www.cnblogs.com/chenssy/p/3390871.html 在java提高篇-----详解内部类中对匿名内部类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是内部类还存在很多其他细节 ...

  2. java提高篇(八)----详解内部类

    可以将一个类的定义放在另一个类的定义内部,这就是内部类. 内部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但又比较难理解使用的特性(鄙人到现在都没有怎么使用过内部类,对内部类也只是略知一二). 第一次见面 内部类我们从外面 ...

  3. java提高篇之详解内部类

    转载自 java提高篇之详解内部类 内部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但又比较难理解使用的特性(鄙人到现在都没有怎么使用过内部类,对内部类也只是略知一二). 第一次见面 内部类我们从外面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无 ...

  4. java提高篇之抽象类与接口

    转载自 java提高篇之抽象类与接口 接口和内部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接口与实现分离的更加结构化的方法. 抽象类与接口是java语言中对抽象概念进行定义的两种机制,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赋予java强大的 ...

  5. 【转】java提高篇(二)-----理解java的三大特性之继承

    [转]java提高篇(二)-----理解java的三大特性之继承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henssy/p/3354884.html 在<Think in ja ...

  6. Java提高篇 —— Java三大特性之继承

    一.前言 在<Think in java>中有这样一句话:复用代码是Java众多引人注目的功能之一.但要想成为极具革命性的语言,仅仅能够复制代码并对加以改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能够做更多的事 ...

  7. Java提高篇——对象克隆

    Java提高篇--对象克隆(复制) 阅读目录 为什么要克隆? 如何实现克隆 浅克隆和深克隆 解决多层克隆问题 总结 假如说你想复制一个简单变量.很简单: int apples = 5; int pea ...

  8. Java提高篇——Java实现多重继承

    多重继承指的是一个类可以同时从多于一个的父类那里继承行为和特征,然而我们知道Java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它只允许单继承.有些时候我们会认为如果系统中需要使用多重继承往往都是糟糕的设计,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 ...

  9. java提高篇(九)-----实现多重继承

    多重继承指的是一个类可以同时从多于一个的父类那里继承行为和特征,然而我们知道Java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它只允许单继承.有些时候我们会认为如果系统中需要使用多重继承往往都是糟糕的设计,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 ...

最新文章

  1. [Ext JS 4] 实战Chart 协调控制(单一的坐标,两个坐标)
  2. 罗斯蒙特电磁流量计8723说明书_罗斯蒙特8732EM电磁流量计变送器如何接线!
  3. 分布式应用架构中的数据传输对象(DTO)
  4. (八)nodejs循序渐进-事件驱动(进阶篇)
  5. db2嵌套查询效率_db2性能优化
  6. 正在搜索需要的文件一直在搜索_正在被蚕食的百度搜索
  7. CXF WebService 教程
  8. 免费织梦CMS文章采集器之采集聚合
  9. java字典表_SpringBoot中实现数据字典的示例代码
  10. django中render()与render_to_response()区别
  11. 在ABBYY FineReader中制作屏幕截图和识别文本
  12. 第三届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13. c语言关于多边形的所有算法,教你如何在C语言中进行点在多边形内算法
  14. 【vue网站优化】秒开网页
  15. 三星内存编码_内存颗粒版本判断方法和编号解析(三星、美光、海力士)
  16. 对抗样本生成算法复现代码解析:FGSM和DeepFool
  17. 计算机开机后黑屏 只有鼠标,电脑开机后一直黑屏只有一个鼠标,重启也是.怎么处理...
  18. 字体设计符号组合多功能微信小程序源码 带流量主
  19. 谷歌 zx 脚手架模块中文文档
  20. 2014 北京邀请赛 B

热门文章

  1. extremeComponents(ec)源码分析
  2. 通过分析 JDK 源代码研究 Hash 存储机制--转载
  3. 通过 UserAgent 判断是否在我们自己的安卓APP中
  4. LESSON 11.4 原理进阶:AdaBoost算法流程详解
  5. 【反欺诈】互金欺诈与反欺诈
  6. 【采用】【风险管理】金融业务风控相关框架(宝藏)
  7. 字节跳动AI科学家王崇学生时代论文获“时间检验研究奖”
  8. 携程是如何把大数据用于实时风控的
  9. win8配置iis8.0+php+mysql+zend_IIS下配置Php+Mysql+zend的图文教程
  10. Redis进阶-Redis持久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