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SDH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18:40 新浪科技

  信息高速公路近来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到21世纪,人们借助与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在家中完成各种日常活动。而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基本单元——公路——就将由SHD设备构成。

  ——SDH(SynchronosDigitalHierarchy)是一种新的数字传输体制。它将称为电信传输体制的一次革命。

  ——我们可将信息高速公路同目前交通上用的高速公路做一个类比:公路将是SDH传输系统(主要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还可采用微波及卫星来传输SDH)信号,立交桥将是大型ATM交换机SDH系列中的上下话量复用器(ADM)就是一些小的立交桥或叉路口,而在“SDH高速公路”上跑的“车”,就将是各种电信业务(语音、图像、数据等)。

  ——SDH技术同传统的PDH技术相比,有下面几个明显的优点:

  ——1、统一的比特率:

  ——在PDH中,世界上存在着欧洲、北美及日本三种体系的速率等级。而SDH中实现了统一的比特率。此外还规定了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因此为不同厂家设备间互联提供了可能。

  ——2、极强的网管能力:

  ——在SDH帧结构中规定了丰富的网管字节,可提供满足各种要求的能力。

  ——3、自愈保护环:

  ——在SDH设备还可组成带有自愈保护能力的环网形式,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传输媒介被切断,通信业务全部终止的情况。

  ——4、SDH技术中采用的字节复接技术:

  ——若把SDH技术与PDH技术的主要区别用铁路运输类比一下的话,PDH技术如同散装列车,各种货物(业务)堆在车厢内,若想把某一包特定货物(某一项传输业务)在某一站取下,即需把车上的所有货物先全部卸下,找到你所需要的货物,然后再把剩下的货物及该站新装货物一一堆到车上,运走。因此,PDH技术在凡是需上下电路的地方都需要配备大量各次群的复接设备。而SDH技术就好比集装箱列车,各种货物(业务)贴上标签(各种开销:Overhead)后装入集装箱。然后小箱子装入大箱子,一级套一级,这样通过各级标签,就可以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准确地将某一包货物取下,而不需将整个列车“翻箱倒柜”(通过标签可准确地知道某一包货物在第几车厢及第几级箱子内),因此,只有在SDH中,才可以实现简单地上下电路。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即将实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基本上由SDH设备构成,只有同高速公路(SDH)相连的支路、叉路将仍保留部分PDH设备。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17家电讯厂商掌握SDH技术。随着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及所属四家工厂与邮电部第五研究所合作研制的ATM-1/STM-4级别的SDH设备的推出,该公司成为了世界上第18家能够提供SDH设备的企业。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CDMA450(俗名大灵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14:13 新浪科技

  与目前的小灵通PHS相比,CDMA450得名大灵通。目前CDMA450在国外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仅在少数边远地区或准可以建设。

  CDMA450 是工作在450MHz,以CDMA2000为核心的技术。最初,CDMA450是为了将东欧和北欧广泛使用的NMT450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升级至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而开发的。而且CDMA450技术本身具有频率低、覆盖广、室内穿透覆盖好、容量大、支持无线高

速分组数据业务等特点,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在覆盖范围很大、用户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它的投资成本仍可以保持较低。

  2001年,ITU-D第7专题组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比较以及方案论证,最终发现CDMA450方案是解决用户分散地区通信的最佳选择。

  CDMA450相对CDMA800/1900仅仅更换了射频模块,在技术上与其没有本质的区别,价格也几乎相当。但不一样的是,CDMA450每个基站的覆盖面积远远超过PHS和CDMA2000。理论上,CDMA450所需基站数目为高频(1500MHz以上)系统的1/6-1/8。

  从技术上看,从CDMA450演进到1XRTT和EV-DO乃至达到EV-DV是一条清晰的3G演进道路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CDMA450(俗名大灵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14:13 新浪科技

  与目前的小灵通PHS相比,CDMA450得名大灵通。目前CDMA450在国外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仅在少数边远地区或准可以建设。

  CDMA450 是工作在450MHz,以CDMA2000为核心的技术。最初,CDMA450是为了将东欧和北欧广泛使用的NMT450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升级至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而开发的。而且CDMA450技术本身具有频率低、覆盖广、室内穿透覆盖好、容量大、支持无线高

速分组数据业务等特点,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在覆盖范围很大、用户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它的投资成本仍可以保持较低。

  2001年,ITU-D第7专题组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比较以及方案论证,最终发现CDMA450方案是解决用户分散地区通信的最佳选择。

  CDMA450相对CDMA800/1900仅仅更换了射频模块,在技术上与其没有本质的区别,价格也几乎相当。但不一样的是,CDMA450每个基站的覆盖面积远远超过PHS和CDMA2000。理论上,CDMA450所需基站数目为高频(1500MHz以上)系统的1/6-1/8。

  从技术上看,从CDMA450演进到1XRTT和EV-DO乃至达到EV-DV是一条清晰的3G演进道路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CDMA20001x EV-DV


  在CDMA2000 1X阶段之后,从技术本身讲应该说EV-DV是1X的后续演进阶段,EV-DV也兼容CDMA2000 1X。因此曾经有人想跳过DO,直接到达DV阶段,在以前的通信展会上也曾经有公司进行过EV-DV的演示。但是EV-DV是要把语音和数据业务放在同一个载波里面传输,而且是更高速的数据业务,因此从技术实现本身和实际组网上都存在很大难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实验、仿真来分析、解决。从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芯片制造角度看,制造EV-DO芯片需要具有CDMA2000 1X的芯片制造经验,目前来看只有Qualcomm和三星有自己的CDMA2000 1X芯片,

而Qualcomm又是一直大力宣扬源自其HDR的EV-DO,韩国和日本也已经采用三星提供的EV-DO基站进行组网商用,所以虽然在去年5月份3GPP2确定了CDMA2000 1x EV-DV的标准,但是距离实际的商用设备出现还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蓝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23:48 新浪科技

  一、什么是蓝牙技术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

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属于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方案,因此,目前无线通信的“蓝牙”刚刚露出一点儿芽尖,却已经引起了全球通信业界和广大用户的密切关注。

  二、蓝牙的由来

  蓝牙以公元10世纪统一丹麦和瑞典的一位斯堪的纳维亚国王的名字命名。它孕育着颇为神奇的前景:对手机而言,与耳机之间不再需要连线;在个人计算机,主机与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之间可以摆脱纷乱的连线;在更大范围内,电冰箱、微波炉和其它家用电器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实现智能化操作。

   发明蓝牙技术的是瑞典电信巨人爱立信公司。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十分可喜的应用前景,1998年5月,五家世界顶级通信/计算机公司: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经过磋商,联合成立了蓝牙共同利益集团(Bluetooth SIG), 目的是加速其开发、推广和应用。此项无线通信技术公布后,便迅速得到了包括摩托罗拉、3Com、朗讯、康柏、西门子等一大批公司的一致拥护,至今加盟蓝牙SIG的公司已达到2000多个,其中包括许多世界最著名的计算机、通信以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企业,甚至还有汽车与照相机的制造商和生产厂家。一项公开的技术规范能够得到工业界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这说明基于此项蓝牙技术的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蓝牙共同利益集团现已改称蓝牙推广集团。

  三、蓝牙的技术内容

  蓝牙技术产品是采用低能耗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其传输速率最高为每秒1Mb/s,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一步增加。

  蓝牙产品采用的是跳频技术,能够抗信号衰落;采用快跳频和短分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同频干扰,提高通信的安全性;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以便在远距离通信时减少随机噪声的干扰;采用2.4GHz的ISM (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以省去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采用FM调制方式,使设备变得更为简单可靠;“蓝牙”技术产品一个跳频频率发送一个同步分组,每组一个分组占用一个时隙,也可以增至5个时隙;“蓝牙”技术支持一个异步数据通道,或者3个并发的同步语音通道,或者一个同时传送异步数据和同步语音的通道。“蓝牙”的每一个话音通道支持64Kbps的同步话音,异步通道支持的最大速率为721Kbps、反向应答速率为57.6Kbps的非对称连接,或者432.6Kbps的对称连接。

  蓝牙技术产品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使得家庭和办公室的设备不需要电缆也能够实现互通互联,大大提高办公和通信效率。因此, “蓝牙”将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宠,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而受到青睐。

  四、蓝牙技术指标和系统参数

  目前所公布的蓝牙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2001.5)

  表1  蓝牙技术参数

  工作频段 ISM频段,2.402~2.480GHz

  双工方式 全双工,TDD时分双工

  业务类型 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业务

  数据速率 1Mb/s

  非同步信道速率 非对称连接721/57.6kb/s,对称连接432.6kb/s

  同步信道速率 64Kb/s

  功率 美国FCC要求<0dbm(1mW),其他国家可扩展为100mW

  跳频频率数 79个频点/MHz

  跳频速率 1600次/s

  工作模式 PARK/HOLD/SNIFF

  数据连接方式 面向连接业务SCO,无连接业务ACL

  纠错方式 1/3FEC,2/3FEC,ARQ

  鉴权 采用反应逻辑算术

  信道加密 采用0位、40位、60位密钥

  语音编码方式 连续可变斜率调制CVSD

  发射距离 一般可达10~10cm,增加功率情况下可达100m

  五、蓝牙技术中的名词术语

  微微网(Piconet)是由采用蓝牙技术的设备以特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微微网的建立是由两台设备(如便携式电脑和蜂窝电话)的连接开始,最多由8台设备构成。所有的蓝牙设备都是对等的,以同样的方式工作。然而,当一个微微网建立时,只有一台为主设备,其他均为从设备,而且在一个微微网存在期间将一直维持这一状况。

  分布式网络(Scatternet)是由多个独立、非同步的微微网形成的。

  主设备(Master unit)是指在微微网中,如果某台设备的时钟和跳频序列用于同步其他设备,则称它为主设备。从设备(Slave unit)是指非主设备的设备均为从设备。

  MAC地址(MAC address)是用3比特表示的地址,用于区分微微网中的设备。休眠设备(Parked units)在微微网中只参与同步,但没有MAC地址的设备。监听及保持方式(Sniff and Hold mode)指微微网中从设备的两种低功耗工作方式。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时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为了提高线路利用率,总是设法在一堆传输线路上,传输多个话路的信息,这就是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通常有频分制、时分制和码分制三种。

  频分制是将传输频带分成N部分,每一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如图所示。这样在一对传输线路上可有N对话路信息传送,而每一对话路所占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频段。频分制通信又称载波通信,它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时分制是把一个传输通道进行时间分割以传送若干话路的信息,如图所示。把N个话路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的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的时间。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接通,执行操作。与此同时,其它设备与通道的联系均被切断。待指定的使用时间间隔一到,则通过时分多路转换开关把通道联接到下一个要连接的设备上去。时分制通信也称时间分割通信,它是数字电话多路通信的主要方法,因而PCM通信常称为时分多路通信。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关于BICC协议


  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ITU-TSG11小组制订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消息传递部分)、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ISDN用户部分)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关于SIP协议


  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制订的,用于多方多媒体通信。按照IETFRFC2543的定义,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TCP/UDP/SCTP,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支持代理、重定向及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通过与RTP/R

TCP、SDP、RTSP等协议及DNS配合,SIP支持语音、视频、数据、E-mail、状态、IM、聊天、游戏等。SIP协议可在TCP或UDP之上传送,由于SIP本身具有握手机制,可首选UDP。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关于H.323协议


  H.323协议

  H.323是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ITU-T制订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H.32x的一部分。H.323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采用H.323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该协议为商业和个人用户基于LAN、

MAN的多媒体产品协同开发奠定了基础。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NGN的关键构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15:04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软交换:有时也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器,负责呼叫控制,即进行呼叫连接的建立、监视和拆除。其功能相当于原来电路交换机里的呼叫处理模块所完成的功能。软交换只负责信令和呼叫控制,没有传输功能,也就是说,两个用户之间通信,只有在呼叫建立和断开的时候,通过信令(或称协议)和软交换发生交互,其它时候,两个用户之间的语音、视频或者其它媒体流,并不经过软交换。

  接入设备:包括接入媒体网关和IAD(综合接入设备),它的功能就是实现最终用户的接入,就像传统交换机里边的用户板。但是,由于NGN是架构在分组网上的,因此,NGN的接入设备,要比交换机里的用户板稍微复杂一些:它除了原有的模数转换功能外,还必须能够完成一般数字信号和能够在分组网上传送的数据包之间的格式转换;另外,它还必须能够把原来用户板所处理的一些基本呼叫信令(比如摘机、拨号、挂机等)转换成分组网上能够传送的协议,从而实现接入设备和软交换之间的交互。这样,软交换才有可能接收、处理接入设备送上来的信息,控制接入设备,建立呼叫连接。

  分组传送网:在NGN里边,分组传送网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整个NGN网络的所有信息,包括信令流和媒体流的传送转发,都依赖于统一的分组传送网。它涵盖了原来PSTN网络中,交换机里头的交换网板、信令网板以及传输网络的作用。

  NGN采用分组网来实现统一的信息承载,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统一的基础网络上实现多业务的融合。从目前分组网的发展趋势看,基于IP技术的网络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因此,NGN以IP作为承载网也基本得到业界的认同。IP的灵活、开放给NGN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QoS、安全、管理、IP地址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可是说,目前传送网的技术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或者促进NGN发展、成熟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在一个纯粹的NGN网络中,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可以说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但是,由于NGN不可能一夜之间取代PSTN,也就是说,在NGN的建设过程中,会有一段十分漫长的时期,需要NGN和PSTN共存。而共存的网络,就需要互通,中继网关和信令网关就是为了实现NGN和PSTN互通的设备。所谓中继网关,就是完成电路中继(基于PCM编码的64K链路)和分组网上的媒体流的转换;所谓信令网关,就是完成基于电路中继的七号信令系统和基于分组网(IP承载)的SIGTRAN信令系统的转换。

  媒体资源服务器:电路交换机中,有一个专门的部件,来完成所谓放音、收号功能,实现一些特殊的业务,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您所呼叫的用户正忙……”。在NGN体系下,把所有交换机里边的这个部件都拿出来,形成一个公共的、独立的构件,就是所谓的媒体资源服务器。它能够为NGN网络提供基于IP网络的媒体资源。

  比起交换机里头的放音收号框,NGN的媒体资源服务器功能更强大,扩展性更强,它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的放音收号功能,更可以提供视频资源以及多媒体会议资源,实现文语转换和语音识别功能等,为NGN的很多特色业务提供支持。

  业务服务器:NGN网络中,业务服务器的位置和功能类似于传统电信网络中的智能网,其作用是为NGN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目前这种直接由NGN增值业务服务器方式可提供的增值业务包括:SIP预付费、WEB800、CTD(CLICKTODIAL点击拨号)、CTF(CLICKTOFAX点击传真)、UM(UNIFIEDMESSAGING统一消息)、IM(INSTANTMESSAGING即时消息)……

  NGN的增值业务提供上,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开放的第三方业务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可以实现由第三方进行的增值业务开发,从而使得个性化的业务定制成为可能。这个接口,目前的标准为PARLAY,PARLAY本身不是个缩写,是个专用单词,原意是类似于“赌场上加注”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增值”的含义。PARLAY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封装技术,把NGN网络中的细节屏蔽掉,抽象成各种能力集,然后通过标准的API(APPLICATIONINTERFACE应用接口)提供给第三方,使第三方在开发业务时,不必关心基础网络的具体设备、厂家等细节,只要调用相应的API就能够开发业务。这种第三方业务开发接口被认为是NGN最具吸引力的能力,可以彻底解决传统网络业务提供能力不足的顽疾。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WPKI

  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即公开密钥体系,简单地说,PKI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它是国际公认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机制,它利用现代密码学中的公钥密码技术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中提供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服务的统一的技术框架。公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密体制,在这一体系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发送信息的人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发送加密信息,接收者再利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目前,公钥体系广泛地用于CA认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领域。

  WPKI即“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它是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中PKI(PublicKeyInfrastrcture)安全机制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一套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及证书管理平台体系,用它来管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公开密钥和数字证书,有效建立安全和值得信赖的无线网络环境。

  WPKI并不是一个全新的PKI标准,它是传统的PKI技术应用于无线环境的优化扩展。它采用了优化的ECC椭圆曲线加密和压缩的X.509数字证书。它同样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CA)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16:05 新浪科技

  见到了WLAN的另一种潜在应用,即公共接入或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PWLAN的出现便是WLAN近距离连接方式的一个突出范例。提供这种连接的运营商称为无线Internet服务提供商。

  目前,PWLAN正向机场、饭店、图书馆、乃至咖啡馆和大量的其他公共场所延伸,欲将引发通信领域新的革命。各式各样的经营者纷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联手,以前所未有的新

方式,给这些公共场所装备高速公共无线数据设施,其目的在于推动对宽带连接需求的增长, 提高经营收益。

  新应用领域

  PWLAN以IEEE 802.11b技术为基础,附属于移动无线数据网络,用于“热点”场所通信。802.11b工作在非特许的2.4GHz频段,能够在较小的区域提供高带宽,而PWLAN热点对服务提供商增加其收益,提供新的机遇。典型的应用环境包括会议中心、机场、饭店、咖啡馆和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客户装置对无线接入点发送通信业务,并通过无线接入点处理数据通信业务。

  PWLAN的出现,可能被视为对移动运营商和3G移动数据业务构成新的竞争威胁。但是,3G的运营和市场渗透所需的时间要比运营商期望的长。据业界人士分析,在3G或其他替代技术能够实际提供兆比特带宽之前, 传输距离较近而速度更快的PWLAN技术能够充实移动网络,至少在近期会是这样,而且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可能在PWLAN平台上产生汇聚业务,使PWLAN与3G交相辉映。因此,移动网络运营商现在把PWLAN视为一种机遇而不是威胁。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这是一种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同轴电缆和光缆技术、射频技术、高度分布式智能形的接入网络,是电信网和有线电视(CATV)网相结合的产物是将光纤爱渐向用户延伸的一种新型、经济的演进策略。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CTI技术

  CTI技术是从传统的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发展而来的,最初是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话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对电话中的信令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通过建立有关的话路连接,而向用户传送预定的录音文件、转接来话等。而到现在,CTI技术已经发展成“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即其中的“T”已经发展成“Telecommunication”,这意味着目前的CTI技术不仅要处理传统的电话语音,而且要处理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的信息媒体。CTI技术跨越计算机

技术和电信技术两大领域,目前提供的一些典型业务主要有基于用户设备(CPE)的消息系统、交互语音应答、呼叫中心系统、增值业务、IP电话等。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空中下载技术(OTA)

  一种手机等终端应用的“空中下载”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来修补终端的漏洞或升级某些功能。DoOnGo公司的“DeltaUpgrade”软件在此方面领先。

  DoOnGo技术公司与日本手机厂商夏普、NEC和松下签署了许可证协议。日本运营商NTTDoCoMo也将使用DoOnGo公司的OTA软件。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GSMGSM900GSM1800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由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它的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

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前者发展的时间较早,使用的国家较多,后者发展的时间较晚,使用的国家也较少。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后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

  GSM900与GSM1800特性比较表

  频段:GSM900/GSM1800

  电波穿透力:较弱/较强

  适合使用地区:郊区/市区

  同一面积所需基地站数:少/多

  保密性:佳/佳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EPOC

  由Symbian所开发的EPOC是一种能够让移动电话摇身一变成为无线信息装置(例如智能电话)的操作系统,满足使用者对于数据的需求。它支持信息传送、网页浏览、办公室作业、公用事业以及个人信息管理(PIM)的应用,也有软件可以和个人计算机与服务器作同步的沟通。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

  这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因此能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与新加坡电讯的移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6kbps。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2.5G

  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GPRS、WAP、EDGE、蓝芽(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电子数据交换(EDI)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

,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EDI系统由通信模块、格式转换模式、联系模块、消息生成和处理模块等4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

  使用EDI的主要优点有:(1)降低了纸张文件的消费。(2)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3)使得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过程或存货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业用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由于EDI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纸张文件的交换,因此,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或“电子贸易”。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SNMP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是一个标准的用于管理IP网络上结点的协议。此协议包括了监视和控制变量集以及用于监视设备的两个数据格式:SMI和MIB。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由网络管理协议访问的管理对象数据库,它包括SNMP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SNMP管理代理进行设置的变量。

  SMI,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信息结构,用于定义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可访问的对象的规则。SMI定义在MIB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及网络资源在MIB中的名称或表示。

  使用SNMP进行网络管理需要下面几个重要部分:管理基站,管理代理,管理信息库和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基站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它用作网络管理者进行网络管理的用户接口。基站上必须装备有管理软件,管理员可以使用的用户接口和从MIB取得信息的数据库,同时为了进行网络管理它应该具备将管理命令发出基站的能力。

  管理代理是一种网络设备,如主机,网桥,路由器和集线器等,这些设备都必须能够接收管理基站发来的信息,它们的状态也必须可以由管理基站监视。管理代理响应基站的请求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在没有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信息。

  MIB是对象的集合,它代表网络中可以管理的资源和设备。每个对象基本上是一个数据变量,它代表被管理的对象的一方面的信息。

  最后一个方面是管理协议,也就是SNMP,SNMP的基本功能是:取得,设置和接收代理发送的意外信息。取得指的是基站发送请求,代理根据这个请求回送相应的数据,设置是基站设置管理对象(也就是代理)的值,接收收代理发送的意外信息是指代理可以在基站未请求的状态下向基站报告发生的意外情况。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4G的概况

  4G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待明确,它的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均未有明确说法。

  不过关于4G仍然有不少描述。如下: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

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UTRA

  UTRA-UniversalTelecommunicationRadioAccess:原来的“U”是指UMTS,由于UMTS没有在3GPP被接受,所以改为了Universal,指3GPP定义的两种无线接口。即UTRAFDD(WCDMA)和UTRATDD(含TD-SCDMA/LCRTDD和HCRTDD)。

  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是欧洲的3G名称,概念提出较早。欧洲试图在3GPP采用这一名称,但由于其他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没有同意,所以没有采用。 但欧洲的国家和公司仍然采用此名称,含义是指3GPP定义的无线和网络标准的统称,而且多数情况下只是指WCDMA。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IPv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

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频谱利用率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除必须满足IMT2000基本要求外,还应当着重考虑技术的复杂性、系统设备成本、无线频谱利用率等几方面的特性。对于频率资源,尽管承载着日益增长的各种业务,而它本身却不可再生,因此,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频谱都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从欧洲巨额的频率价签中可见一斑。在中国,虽未进行频谱拍卖,但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分布要求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在每平方公里支持 5万至 10万用户,如果选择频谱利用率低的系统,则基站分布将无比密集。另外,与前两代移动通信显著不同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

支持的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比单纯的话音需要占用多得多的频率资源,因此,如何在有限频带宽度上提供更多的业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同业务情况下的频谱利用串定义不同。对于话音来讲,频谱利用率定义为:每小区每 MHz支持的多少对用户同时打电话;而对于数据业务来讲,定义为每小区每MHz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在这里,小区的频率复用系数(f)非常重要: f越低,则意味着每小区可选的频率自由度越大。

  在CDMA系统中,每个小区都可以重复使用同一频带(f=1)。在一个小区内对每个移动台的总干扰是同区内其他移动台干扰加上所有邻区内移动台干扰之和。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BREW

  BREW 的全称是无线二进制运行时环境。从基本的层面而言,BREW 平台就是手持设备上嵌入式芯片操作系统的接口或抽象层。您可以将它看作是 PC 环境下 Microsoft Windows 的 Win32 API。BREW 平台是一组用于本地执行而编译并链接的二进制库,优化后能使应用程序利用无线服务和资源。它控制流出或流入应用程序的事件流,能根据相应的事件启动、停止、中止或恢复应用程序。BREW 执行环境在运行时可以发现应用程序和任何相关的扩展。

  BREW 平台是无线应用程序开发、设备配置、应用程序分发以及计费和支付的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BREW 解决方案包括以下组件:

  面向设备制造商的 BREW 应用程序平台和移植工具;面向应用程序开发者的 BREW 软件开发包 (SDK);由网络运营商管理和控制的 BREW 分发系统 (BDS),利用该分发系统,运营商可以轻松地将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投入市场并协调计费和支付过程。

  BREW 是什么

  那么,BREW 是一种操作系统还是虚拟机 (VM)?两者都不是。BREW 是一个位于嵌入式芯片操作系统之上的抽象层,它能够提供对一些低级功能、环境变量和子程序的访问功能。它不是 VM,因为它并不充当解释器,而 J ava VM 在运行时会解释编译的 Java 程序类文件的字节码。

  另一方面,BREW 类似于使用 C 语言的嵌入式开发。与 J2ME 不同的是,开发者可以编写 C 代码,该代码将直接为高度受约束环境中的 ARM 处理器进行编译。这样可使 BREW 编译代码在大小和执行上均更为有效。开发者可以在 BREW 中编写小于 50KB 的全功能邮件客户端程序。BREW 还允许访问将应用程序与 TAPI 接口集成之类的系统级功能。例如,用户可以从 BREW 应用程序内部进行语音呼叫。在 J2ME 环境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BREW 也不是一种浏览器或类似 i-Mode 的基于浏览器的服务。浏览器是让用户从以特定标识语言编写的网站查看或下载内容的程序。例如,i-Mode 使用 CHTML 向设备发送数据和服务。这意味着对 i-Mode 的操作仅限于 CHTML 标记集,应用程序通常要求设备连接至 i-Mode 服务器。而如果使用 BREW,连接状态则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功能,而与 BREW 应用程序平台几乎无关。开发者也可以在 BREW 中编写一个浏览器来执行 i-Mode 所执行的操作,但那并不是 BREW 平台的功能。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CDMA1x EV-DO

  CDMA2000 1x EV-DO标准最早起源于Qualcomm公司的HDR技术,早在1997年的时候Qualcomm就向CDG提出了HDR(高速数据)的概念,此后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实验在2000年3月份以CDMA2000 1x EV-DO的名称向3GPP2提交了正式的技术方案。

  1xEV的意思是 'Evolution',也表示标准的发展,DO的意思为Data Only(后来有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此技术的含义,把Data Only改为Data Optimized,表示EV-DO技术是对CDM

A2000 1X网络在提供数据业务方面的一个有效的增强手段)。

  同年10月份3GPP2投票表决把该标准定义为C.S0024, 在美国的TIA/EIA称为IS-856。2001年12月在ITU的会议上,CDMA2000 1x EV-DO技术作为CDMA2000家族的一个分支被吸纳为IMT-2000标准之一。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射频(RF)

  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电信参考网(RTNet)

  为了适应我国对21世纪电信科学研究、设备入网试运行和研制开发等的要求及解决我国电信网规模不断扩大且新业务不断增加所引起的新问题的需要,由原邮电部出资、由电信研究院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具体兴建模拟目前及未来电信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实验室——RTNet(通信网综合实验模拟验证中心,简称电信参考网)已通过信息产业部验收。根据组建目标,RTNet网络逻辑功能构成应尽可能与当前和将来的中国电信网相一致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RTNet建立起A、B、C3点组成的环状网,综合了SDH传输、窄带交换及信令、宽带交换、接入网等技术。RTNet网是一个以科学实验和检测等非运营为目标的网络,因此利用5个交换机和8个信令转接点按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以两套编号方式构成的网络。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千兆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他可以提供1Gb/s的通信带宽,采用和传统10/100 M以太网同样的CSMA/CD协议、帧格式和帧长,因此可以实现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以前的投资。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H.323音视频协议

  H.323是ITU-T第16工作组的建议,由一组协议构成,其中有负责音频与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包装,有负责呼叫信令收发和控制的信令,还有负责能力交换的信令。H.323的第4版本具备做电信级大网的特征,以它为标准构建的IP电话网能很容易地与传统PSTN电话网兼容,从这点上看,H.323更适合于构建电话到电话的电信级大网。

  H.323协议族规定了在主要包括IP网络在内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

的部件、协议和规程。H.323一共定义了四种部件:终端,网关,网守和多点控制单元。利用它们,H.323可以支持音频、视频和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通信。H.323协议族包括用于建立呼叫的H.225.0、用于控制的H.245、用于大型会议的H.332 以及用于补充业务的H.450.X等。H.323 协议中包含3条信令控制信道:RAS信令信道、呼叫信令信道和H.245 控制信道。3 条信道的协调工作使得H.323的呼叫得以进行。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网格

  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当然,我们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网格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

  由于网格是一种新技术,它也就具有新技术的两个特征。第一,不同的群体用不同

的名词来称谓它。第二,网格的精确含义和内容还没有固定,而是在不断变化。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话音,数据,图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NGN下一代网络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有效承载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作为NGN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模块,软交换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目前,我国已完成并颁布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C003-2001),明确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并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固网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于近日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不难看出,在分组交换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软交换技术无论在固网还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当中,作为网络的核心技术,发挥着重要的粘合作用。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电路交换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举例来说,我们假设有A、B两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部交换机并有一千个用户,两个交换机之间用100条中继线连接着。那么,如果我们说:在A城的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我们指的是把两条用户线路通过A城的交换机联接起来。但当我们说:在A城的一个用户和B城的一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电路时,我们指的就是由A城的用户线路经A城交换机联接到A、B城之间的一条中继线路,在经B城交换机联接到B城的用户线路上。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中继线路总是大大少于用户线路,并且为所有用户所共享。那么,当我们占用了一条中继线路以后,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这就是电路交换最主要的缺点。

在电话通信中,由于讲话双方总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因此电路空闲时间占大约50%。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

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分组方式进行数据的暂存交换,经交换机处理后,很容易地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

  *线路利用率高: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信息传输可靠性高:在网络中每个分组进行传输时,在节点交换机之间采用差错校验与重发的功能,因而在网中传送的误码率大大降低。而且在网内发生故障时,网络中的路由机制会使分组自动地选择一条新的路由避开故障点,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分组多路通信: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不同用户。

  *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网络计费按时长、信息量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特别适合那些非实时性,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户。

  分组交换的网络结构一般由分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非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等基本设备组成。分组交换机功能:

  提供网络的基本业务: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及其他补充业务,如闭和用户群,网路用户识别等。在端到端计算机之间通信时,进行路由选择,以及流量控制。能提供多种通信规程,数据转发,维护运行,故障诊断,计费与一些网络的统计等。

  用户进网方式有:

  电话拨号入网:用户采用X.28规程或X.32规程,用一个调制解调器通过公用电话网(PSTN)连到分组交换网上。

  专线入网:专线用户可租用市话模拟线或数字数据专线,采用X.28或X.25规程。方便地进入CHINAPAC。CHINAPAC向用户提供两种基本业务功能:

  交换虚电路——指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临时逻辑连接。

  永久虚电路——指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永久性的逻辑连接。用户一开机,一条永久虚电路就自动建立起来了。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UWB

  UWB也可称为脉冲无线电,可追溯至19世纪。至今UWB还在争论之中。UWB调制采用脉冲宽度在ns级的快速上升和下降脉冲,脉冲覆盖的频谱从直流至GHz,不需常规窄带调制所需的RF频率变换,脉冲成型后可直接送至天线发射。脉冲峰峰时间间隔在10 - 100 ps级。频谱形状可通过甚窄持续单脉冲形状和天线负载特征来调整。UWB信号在时间轴上是稀疏分布的,其功率谱密度相当低,RF可同时发射多个UWB信号。UWB信号类似于基带信号,可采用OOK,对映脉冲键控,脉冲振幅调制或脉位调制。UWB不同于把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射频 (RF) 的常

规无线系统,可视为在RF上基带传播方案,在建筑物内能以极低频谱密度达到100 Mb/s数据速率。

  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速率,UWB应用超短基带丰富的GHz级频谱,采用安全信令方法 (Intriguing Signaling Method)。基于UWB的宽广频谱,FCC在2002年宣布UWB可用于精确测距,金属探测,新一代WLAN和无线通信。为保护GPS,导航和军事通信频段,UWB限制在3.1 - 10.6 GHz和低于41 dB发射功率。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无线增值技术SIP

  当今,无线服务商一直在寻求更便宜的话音业务,以保持已占据的市场份额。很显然,超越竞争对手的秘诀就是要推出一些吸引人的有附加费用的业务,但现有的技术譬如SMS需要与话音相同的成本范本,因此,无线服务商将眼光放在了会话发起协议(SIP)这一商业性技术上。SIP是3G时代的应用标准,但在当今商业应用中,SIP也可以为无线服务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杀手级应用。

  什么是SIP

  SIP是一项类似于HTT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比较有意义的是,SIP可以减少应用特别是高级应用的开发时间。而且,由于HTTP和SIP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已有许多人准备采用SIP来生成应用,包括Web设计师。这是无线服务商第一次有机会让大批富有才智的Web设计师来为他们的用户设计极具价值的因特网应用,也让Web设计师第一次可以真正了解并操作无线通信协议。使用简单、能够创造即时的增收机遇,这些理由足以让运营商现在就要高度重视SIP。而且,由于基于IP协议的SIP利用了IP网络,固定网运营商也会逐渐认识到SIP技术对于他们的深远意义。

  SIP将付诸实施

  虽然现在基于SIP应用的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还很难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能够完全改变移动通信的方式,因为它给下一代业务带来便利的接入方式。现在,SIP已经被3GPP标准组织选作3G移动通信中的多媒体标准R5,而随着3G部署的开始,R5标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SIP是第5层基于文本的协议,与HTTP,FTP和SMTP在同一层面,因此,SIP可以集成到任何HTTP网页上,这有助于SIP的加快实施。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NGN的定义及发展

  下一代网络能够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保证,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多媒体业务。具有支持快速灵活的新业务生成能力无疑是电信产业发展关注的焦点。 尽管对于下一代网络仍然争议颇多,但对NGN的研究步伐一直没有停滞,变革是一定的,但是如何演进和实施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对NGN的最新研究进展和NGN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一概括介绍。

  一、NGN的定义

  2004年2月,ITU-T SG13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给出了NGN的定义: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1)NGN的基本特征

  ·分组传送;

  ·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

  ·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

  ·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包括实时、流、非实时和多媒体业务);

  ·具有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

  ·通过开放接口与传统网络互通;

  ·具有通用移动性;

  ·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

  ·支持多样标识体系,并能将其解析为IP地址以用于IP网络路由;

  ·同一业务具有统一的业务特性;

  ·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

  ·业务功能独立于底层传送技术;

  ·适应所有管理要求,如应急通信、安全性和私密性等要求。

  (2)NGN的能力

  ·具有业务开发、部署和管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业务和网络的分离,使得网络和业务可以独立发展演进;

  ·各功能实体分布在现有或新网络之中,具有与现有网络互通的能力;

  ·支持现有的和NGN新增的多种终端;

  ·提供对现有语音业务向NGN的过渡中关键技术的支持;

  ·支持通用移动性,具有用户接入的无关性和业务使用的一致性特点。

  (3)NGN的目标

  NGN的目标是满足新的通信需求,以促进公平竞争、鼓励个人投资、定义满足各种管理要求的通信体系结构以及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入方式。

  (4)NGN的研究领域

  ·NGN的通用框架模型;

  ·NGN的功能体系结构模型;

  ·端到端业务质量(QoS);

  ·业务平台 (APIs);

  ·网络管理;

  ·安全;

  ·通用移动性;

  ·网络控制体系及协议;

  ·业务能力和业务体系结构;

  ·NGN中业务和网间的互操作性;

  ·编号、命名和编址。

  二、NGN业务要求

  NGN要求支持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支持对等型通信和客户-服务器型通信、支持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的接入,所以NGN至少具备以下业务能力:授权、认证、离线或在线计费、定位、策略控制、会话处理、载体提供、信息交换等。此外,NGN应具有IP多媒体应用的协商能力,以定义和选择IP多媒体会话的可用媒体部件和资源、QoS等;应具有快速的业务生成和配置能力,使得某些应用及其相关技术不必等到标准化就可以在网络中有效配置。

  三、NGN的网络要求

  NGN功能的增强及业务要求的提高需要相应的网络条件来支撑,因此,对网络架构、网络技术和控制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NGN架构应该独立于特定应用并且在功能上分离,目前比较一致的划分是分为传送平面、会话和呼叫控制平面、应用平面和管理平面。NGN还应该提供多种接入类型,如XDSL、Cable、以太网、WLAN、蜂窝无线接入等。

  在互操作方面,NGN应该支持与现存的固定/移动话音和数据网络的互操作,包括PSTN、ISDN、2G和3G移动网络、Internet。在移动性方面,NGN要支持用户和终端的漫游和游牧性,提供用户和终端的注册功能和移动性管理功能,识别用户轮廓和建立用户数据库,为漫游用户提供不同网络和接入技术下的无缝移交机制。在安全性方面,NGN要与其它网络和用户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具有对它们的识别和鉴权能力,能够在任何时间核实用户身份,检查用户是否具备使用资源和接入业务的权利;而从用户的角度,用户也应该能够对网络进行识别。在QoS方面,NGN应该提供域内和跨域的端到端QoS;QoS体系要支持多管理域并独立于各种接入技术;支持基于测量的准入控制和拥塞控制;支持基于使用的记账和计费。在用户网络方面,NGN的用户网络应该能够为一个IP多媒体会话或单个媒体流确定一个可选的目的地,并有权发起向其它目的地的转向;用户可以平行地运行多个多媒体会话并在任何时刻暂停、继续和终止会话。在OAM方面,NGN要提供多种技术和业务下的管理功能,既要支持分段的OAM又要支持端到端的OAM;支持层间OAM的互操作;此外,对保护倒换和重路由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NGN的移动性管理

  移动性是指对于用户和终端位置的改变而持续接入服务、继续通信的能力。移动性可划分为两个级别:一是称为"游牧的"移动性,指用户在移动时能改变其网络接入点,但正在进行的服务会话会完全停止,需要重新启动;另外一个称为无缝移动,指当用户或终端移动时,能随时改变其网络接入点而不中断正在进行的服务会话。这些都要求在核心网提供相应的功能来支持移动性,这些功能应该包括用户鉴别、授权、位置更新、用户信息的下载等,称之为移动性管理。为用户和终端提供移动性管理以保证不同网络间的漫游和服务的无缝移动性是NGN最紧迫的需求之一。从用户的观点来看,用户应该可以被标识为移动用户或固定用户;应该能从任何网络接入点接入网络,包括使用任何接入技术进行用户的网间漫游,并且用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该为网络功能所知。

  依据NGN网络拓扑,NGN中的移动性管理可分类为:网间移动性管理,它主要是解决不同NGN间NNI移动性管理问题;网内移动性管理,它主要是解决NGN内的NNI移动性管理问题;接入网的移动性管理,它主要是解决接入网内的移动性问题。由于解决问题的着重点不同,这三类对移动性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接入网内移动性管理由于其相同的接入技术和隶属同一个运营者而相对简单,对网内移动性管理也同样如此。而网间移动性管理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接入技术和不同的运营者而相对复杂。总的来说,对移动性管理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独立于接入网技术:NGN将由基于IP技术的核心网和使用不同接入技术的接入网络构成,所以要求移动性管理与接入技术无关 ;

  ·基于IP技术:NGN将以IP为基础 ,移动性管理也应该和IP技术衔接良好,包括IPv4和IPv6;

  ·支持网络间的漫游而不依赖接入类型和网络管理归属;

  ·支持终端、个人和服务的移动性。

  此外,为了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要求,在控制层需要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如识别和鉴定机制、接入控制和授权功能、位置管理(包括网络位置和地理位置管理)、寻呼能力、IP地址分配和管理(包括固定的和动态的IP地址)、用户环境、用户轮廓及用户数据权限管理、支持不同类别的移动性管理的功能交互。

  五、可管理的IP网络框架

  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IP网络在网络资源的复用能力、组网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同时,随着基于IP网络技术的Internet的普及,在IP网络上承载多业务,包括电信业务成为明确的发展趋势。这里电信业务主要指话音和视频业务。它包含三个特征:第一,这些业务的流量主要是连续媒体流,而且通常具有交互性;第二,这些业务需要满足电信级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第三,这些业务是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运营商作为业务提供者能够收取业务费用、同时为服务性能提供承诺。

  MAN-NGN的概念是基于SLA的可管理的IP网络,SLA是业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业务协定,SLA明确了用户的要求和业务提供者的承诺 ,规定了提供的服务质量标准,设定了业务提供者必须完成的性能指标。

  SLA中定义的网络能力都可以向用户提供。SLA以基于请求或定购的方式实现,用户也可以为每种应用指定具体的性能要求,如带宽、传递时延、丢失率等,当然,也可以不要SLA,即享受没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尽力而为服务。IP网络中应用SLA可以确保提供给用户的网络性能和可用性。迄今为止,网络运营商只能控制包括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内的网络性能。通过与用户的协商,运营商应该能够控制和管理IP网络的资源,以便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和设备类型提供与所协商的SLA相一致的端到端连接性能。

  MAN-NGN业务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定义的,这与现存网络的业务概念有很大不同。网络与业务提供的功能相分离,网络提供者负责网络资源的调度和网络控制并提供给用户一定的网络能力,用户可以在网络提供者的帮助下开发自己的业务。MAN-NGN业务可以定义为:①允许用户选择端用户(包括人、终端设备、应用);②允许用户利用网络提供者提供的相关网络资源配置自己的网络业务和网络结构;③允许用户通过与网络提供者协商关于QoS和包括安全能力在内的网络性能的SLA来为自己的网络选择一些控制和管理功能。

  MAN-NGN业务要求网络提供者向用户提供一定的网络能力,这些网络能力可以经双方协商,划分成不同的管理等级。

  MAN-NGN的业务要求可以分为应用级性能和网络级性能要求。

  ①端用户业务要求,即应用级性能要求,包括可用性(如99.999%)、响应时间(如下载1M文件的时间小于5ms)、业务阻塞概率、业务优先级和QoS/CoS。

  ②网络提供者业务要求,即网络级性能要求,包括包差错率和包丢失率、双向时延/单径时延和时延抖动、可用性(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峰值带宽、有效带宽和最低带宽、移动接入时本地认证的双向时延、接入阻塞概率和业务完成概率、流量监测和统计。

  ③VPN业务要求与网络提供者业务要求基本相同,但考虑到如果网络提供者能够在不同的VPN之间共享物理基础设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不同的VPN采用物理上独立的链路和路由器分别操作,那么将大大节省成本。因此VPN的业务要求还包括 VPN的配置和操作、VPN认证和鉴权在内的安全性保证。

  ④应用提供者业务要求依赖于特定的应用,其业务要求与应用客户数量、应用服务器能力、连接客户和应用提供者的网络的能力密切相关。性能要求有:传送优先级和QoS/CoS、包括准入控制和认证在内的安全性保证,性能监测,对用户、业务及终端类型的识别,服务器冗余性和服务器聚类、命名和认证的双向时延。

  六、基于IP网络的QoS要求

  对电信营运商而言,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一种非常有效而现实的方式来为不同的业务提供满意的端到端QoS保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全网的性能。 实现统一的支持QoS能力的IP网络是发展的趋势。现存的解决方案包括RSVP、IntServ、IntServ、Diffserv、MPLS、TE、策略管理、QoS信令等,但这些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QoS的问题 。而且,由于目前各设备制造商实现QoS的方式不同,没有完成相关标准化的工作,成为端到端QoS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在IP网络中支持端到端QoS能力的标准化方面,IETF和ITU-T发挥了各自的作用,IETF致力于各种具体实施协议的制定,而ITU-T则更侧重于整体框架的制定和IP性能指标体系的构建。此外,城域网交换论坛(MSF)、Internet II和IPCablecom也提供了多种端到端IP QoS解决方案。 (赵慧玲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

  这是通信技术中基本多址技术之一,在2G(为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被采用,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多址技术中。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TDMA较之FDMA具有通信口号质量高,保密较好,系统容量较大等优点,但它必须有精确的定时和同步以保证移动终端和基站间正常通信,技术上比较复杂。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LAS-CDMA

  LAS-CDMA技术的特点在于使用了一种被称为LAS编码的创新性的扩频地址编码设计,通过减少系统产生的干扰来增加系统容量。LAS地址编码由被称为LA码和LS码的两级编码组成。

  在一个依照IS-95的标准设计并采用Walsh码作为多址方式的系统中,尽管有64个码可用,但其容量单载波每扇区很少超过20个话音用户。正因如此,CDMA被称为“干扰受限”系统,其系统容量取决于可承受的干扰程度。 现有的CDMA系统存在这些严重的局限性, 主要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码具有较强的自干扰和相互干扰(或称为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导致的。根据设计,现有CDMA系统在不影响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干扰。由于噪音平台的影响,干扰会导致解调难度的增加和误码率的提高。

  LAS-CDMA是一个智能扩频码,通过建立“零干扰窗口”,产生强大的零干扰多址码,很大地改善了这些限制。LA和LS码作用于系统可以减少或完全消除前面所述的干扰,包括符号间干扰(ISI)、多址干扰(MAI)和相邻小区干扰(ACI)。

  LAS-CDMA技术的优点

  由于LAS-CDMA的抗干扰性能,它具有许多优点, LAS-CDMA是目前所有无线传输技术中频谱利用率最高的技术,其系统容量比最新的3G标准系统至少高3倍,LAS-CDMA还可用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带宽可由多用户同时共享。

  此外,由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LAS-CDMA可以不用像现有的CDMA技术依靠软切换来提高小区边缘的覆盖率和减少干扰,这避免了软切换需要用更多的信道插卡来适应业务的增长,从而降低了网络设备费用和维护费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的CDMA技术存在其必须克服的所谓“远近效应”问题,即距离基站较近的强信号会抑制距离基站较远的弱信号。因而它必须采用精确快速的功率控制办法使基站接收到的各路信号相同。由于LAS-CDMA存在“零干扰窗口”,强信号与弱信号可以同时共存于基站的接收机,无需采用精确功率控制,强信号不会抑制弱信号,也就是说LAS-CDMA不存在“远近效应”问题,因而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大,因为增加信号发射功率,其干扰不像传统CDMA那样同比增加,所以小区通信距离可以增大。   这项技术还具有与高速IP和分组数据业务前向兼容、与现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后向兼容,同时支持不同速率的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等特点。其成本也比其它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成倍降低——手机成本减少一倍,基站等网络成本减少二到四倍。

  LAS-CDMA 进展情况

  2001年七月,连宇公司在北京和美国硅谷两地的研发机构完成了TD-LAS原型机和商用系统的阶段性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连宇与上海广电集团共同建设的LAS-CDMA上海试验网也完成了准备工作。2001年八月,TD-LAS系统在上海组网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外现场试验工作。

  2001年10 月份,LAS-CDMA在1.6M带宽上实现了上行64Kbps、下行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其性能上完全满足并大大超过国际电联规定的指标。在LAS-CDMA实验网中,基站在单载波信道机站以384Kbps速率同时传输语音和数据后,在行驶的汽车中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接收的电影声音和图像十分清晰。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GoTa数字集群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和普通的移动通信不同,集群通信最大的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ToTalk)按键,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须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

  2002年,中兴通讯组织其在国内外的科研机构研究新的集群实现方式,并提出了Go Ta数字集群技术体制。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架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ture),它采用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新的无线技术和协议标准,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其能够符合集群系统的技术要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共网运营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满足集群未来发展的需求。

  GoTa可提供多种集群业务:(1)一对一的私密呼叫和一对多群组呼叫,可设定用户的优先级,并具有根据用户的优先级使用强插强拆的功能;(2)还可以提供集群系统中所需要的系统寻呼、群组寻呼、子群组寻呼、专用PTT业务等特殊业务;(3)GoTa系统可对不同的话务群组进行分类,例如永久型群组和临时型群组,用户可对其群组内成员进行管理。除了集群业务以外,GoTa还具有增值业务提供能力,如短消息、卫星定位、VPN等,这些业务和集群业务结合起来,可为集团用户提供各种综合服务。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3G标准中的TDDFDD模式

  2000年5月5日,在土耳其举行的ITU-R全会上,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五种无线传输技术的规范,其中三种基于CDMA技术,两种基于TDMA技术。

  (1)基于CDMA的技术规范

  IMT-2000 CDMA DS(WCDMA、cdma2000 DS) IMT-2000 CDMA TDD(TD-SCDMA、TD-CDMA

)

  (2)基于TDMA技术的技术规范

  IMT-2000 CDMA SC(uwc 136) IMT-2000 TDMA MC(DECT)

  由于TDMA技术不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所以TDMA SC和TDMA MC只作为区域性标准,用于IS-136和DECT系统的升级。

  基于CDMA技术的三种RTT技术规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也称为一个家庭,三个成员。CDMA DS和CDMA MC是频分双工模式(FDD),CDMA TDD是时分双工模式(TDD),ITU-R为3G的FDD模式和TDD模式划分了独立的频段,在将来的组网上,TDD模式和FDD模式将共存于3G网络。

  4、FDD模式和TDD模式的特点

  4.1 FDD模式

  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送,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

  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在每2x5MHz的带宽内提供第三代业务。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非对称的分组交换(互联网)工作时,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由于低上行负载,造成频谱利用率降低约40%),在这点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4.2 TDD模式

  在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

  该模式在不对称业务中有着不可比拟的灵活性,TD-SCDMA只需一个不对称频段的频率分配,其每载波为1.6MHz。由于每RC内时域上下行切换的切换点可灵活变动,所以对于对称业务(语音和多媒体等)和不对称业务(包交换和因特网等),可充分利用无线频谱。

  TDD系统有如下特点:

  (1)不需要成对的频率,能使用各种频率资源,适用于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特别适用于IP型的数据业务;

  (2)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电波传播的对称特性使之便于使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达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3)设备成本较低,比FDD系统低20%-50%。

  ITU要求TDD系统移动速度达到120km/h,要求FDD系统移动速度达到500km/h。FDD是连续控制的系统,TDD是时间分隔控制的系统。在高速移动时,多普勒效应会导致快衰落,速度越高,衰落变换频率越高,衰落深度越深。在目前芯片处理速度和算法的基础上,当数据率为144kb/s时,TDD的最大移动速度可达250km/h,与FDD系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WCDMA中的R5版本

  新获取移动网络运营牌照的运营商,其决定部署UMTS网络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标准的哪一个版本。3GPP WCDMA标准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R99,R4,R5三个版本完成定稿,其中最新的R5版本于2002年6月完成。其三个版本各有特色。

  R5 R5于今年6月间定稿,接入网中主要引入IP UTRAN和HSPDA的概念,IP可作为UTRAN的信令传输和用户数据承载, HSDPA支持高速下行分组数据接入,应用不同的技术实现手段,峰值数据速率可高达8-10Mbps 。采纳了混和ARQII/III以增强分组数据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支持RAB增强功能,对Iub/Iur的无线资源管理进行了优化,增强了UE定位功能,支持相同域内的不同RAN节点与不同CN节点的交叉连接。

  相对于R4,R5核心网增加了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但由于标准刚刚定稿,同时大量业务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推后到R6考虑,故IMS域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R4分组化的CS域,支持某些传统业务和满足管制规定方面的要求,换句话说,R5仍然需要R4分组化的CS域的部署,R5只是R4的补充和满足IP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的一个版本。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WCDMA中的R4版本

  新获取移动网络运营牌照的运营商,其决定部署UMTS网络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标准的哪一个版本。3GPP WCDMA标准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R99,R4,R5三个版本完成定稿,其中最新的R5版本于2002年6月完成。其三个版本各有特色。

  R4

  相对于R99,R4无线接入网网络结构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一些接口协议的特性和功能的增强,如引入直放站,解决复杂地形覆盖问题和扇区降低终端和基站的发射功率以提高容量, Node B 同步减少系统邻近小区的交调干扰,降低传输网络的成本,Iub和Iur上的AAL2连接的QoS优化、RRM(无线资源管理)的优化,Iu上RAB(无线接入承载)的QoS协商,增强的RAB支持,Iub、Iur和Iu上的传输承载过程的修改;而核心网电路域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

  1.网络由TDM中心节点交换型演进为典型的分组话音分布式体系结构;

  2.网络采用开放式结构,业务逻辑与底层承载相分离,话音分组化,由包方式承载, UTRAN 与核心网话音承载方式均由分组方式实现;

  3.由于优化了话音编解码转换器,改善了WCDMA系统网络内部话音分组包的时延,提高了话音质量,编解码转换有可能只需在与PSTN的公网网关上实现,同时提高了核心网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4.同时,由于话音采用统计复用方式传递,相对于TDM 64K静态电路带宽分配而言,可提高传输网的效率,实现网络带宽动态分配,避免TDM扩容时需反复调配2M电路的烦琐程序。

  但R4相对于R99,也存在缺点,主要体现在:

  1.全新协议和技术;

  2.目前暂时无商业部署;

  3.互连互通有待测试;

  4.与R99业务基本相同;

信技术名词解释:WCDMA标准及它的3个版本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WCDMA中的R4版本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WCDMA中的R5版本

  新获取移动网络运营牌照的运营商,其决定部署UMTS网络是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标准的哪一个版本。3GPP WCDMA标准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R99,R4,R5三个版本完成定稿,其中最新的R5版本于2002年6月完成。其三个版本各有特色。 R99 R99接入部分主要定义了全新的5MHz每载频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网,采纳了功率控制、软切换及更软切换等CDMA关键技术,基站只做基带处理和扩频,接入系统智能集中于RNC统一管理,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 、384Kbit/s ,理论上可达2Mbit/s 。基站和RNC之间采用基于ATM的Iub接口,RNC分别通过基于ATM AAL2的Iu-CS和AAL5的Iu-PS分别与核心网的CS域和PS域相连。

  在核心网定义的过程中,R99充分考虑到了向下兼容GPRS,其电路域与GSM完全兼容,通过编解码转换器实现话音由ATM AAL2至64K电路的转换,以便与GSMMSC互通。分组域仍然采用了GPRSSGSN和GGSN的网络结构,相对于GPRS,增加了服务级别的概念,分组域的业务质量保证能力提高,带宽增加。

  从系统角度来看,系统仍然采用分组域和电路域分别承载与处理的方式,分别接入PSTN和公用数据网。从一般观点来看,R99比较成熟,较适用于需要立即部署网络的新运营商,同时也适用于拥有GSM/GPRS 网络的既有移动网络运营商,因其充分考虑了对现有产品的向下兼容及投资保护,目前的商业部署全都采用了R99,其主要优点在于:

  1.技术成熟,风险小;

  2.多厂商供货环境形成;

  3.互联互通测试基本完成;

  但也正因为考虑了向下兼容,R99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1.核心网因为考虑向下兼容,其发展滞后于接入网,接入网已分组化的AAL2话音仍须经过编解码转换器转化为64K电路,降低了话音质量,核心网的传输资源利用率低;

  2.核心网仍采用过时的TDM技术,虽然技术成熟,互通性好,价格合理,但未来存在技术过时,厂家后续开发力度不够,备品备件不足,新业务跟不上的问题,从5-10年期投资的角度来看,仍属投资浪费;

  3.分组域和电路域两网并行,不仅投资增加,而且网管复杂程度提高,网络未来维护费用较高,演进思路不清晰;

  4.网络智能仍然基于节点,全网新业务部署仍需逐点升级,耗时且成本高。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802.16a标准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a标准是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用于将802.11热点连接到互联网,它可作为线缆和DSL的无线扩展技术,从而实现最后一英里宽带接入。

  运行于2GHz到11GHz频谱之上的802.16a规范是IEEE 802.16规范的扩展,该标准于今年1月29日正式得到批准。IEEE 802.16于2001年12月通过批准,运行于10GHz到66GHz频谱之上。802.16规范较高的频谱可以为微蜂窝塔或塔链路提供更高容量的链路,其覆盖范围在可

视距离(line-of-sight)之内。

  特性:

  ·距离:最高31英里(50千米)。

  ·覆盖范围:更出色的非线性站点性能可显著提高运营商目标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

  ·频率:2GHz到11GHz。

  ·频谱效率:高达5位/秒/Hz。

  ·每区段最大数据速率:每扇区高达70Mbps。每个基站最多6个扇区。

  ·服务质量:MAC内建的服务质量可支持不同的服务等级,从而可以同时支持采用T1类型连接的企业用户和采用DSL类型连接的家庭用户。此外,它还可以支持话音和视频。

  服务提供商优势:

  ·运营商级解决方案:它能够在同一基站内,为需要不同服务等级的数百或数千名用户提供支持。单一基站区段的数据带宽能够同时支持60多个采用T1连接的企业用户和数百个采用DSL连接的家庭用户。典型的基站最多可有6个区段。

  ·较低的投资风险:与专有宽带解决方案相比,这一标准能够帮助服务提供商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基于标准的设备互操作性能够大幅降低客户购买基础设备的成本,同时还使运营商可以混合搭配使用多个厂商的设备。借助该标准,运营商将能够远程供应和管理客户服务,从而显著降低运营费用。

  ·服务质量:802.16 MAC经过精心设计,可支持语音和视频。

  最终用户优势:

  ·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出色的非线性站点性能能够进一步扩大运营商目标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高速无线互联网服务。

  ·宽带数据速率:企业用户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月费用获得T1服务,且无需等待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安装完成。目前无法获得DSL或有线宽带服务的家庭用户将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享受到同样出色的无线服务。

  ·较低的宽带互联网服务成本:通过向目前被线缆、有线和DSL接入技术垄断的最后一英里接入市场推出这一极具竞争力的“第三根通道”,每月宽带接入服务费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移动IP技术综述

  简释移动IP

  最简单的说,移动IP技术就是让计算机在互联网及局域网中不受任何限制的即时漫游,也称移动计算机技术。

  专业一点的解释,移动IP技术是移动节点(计算机/服务器/网段等)以固定的网络IP

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移动IP实现网络漫游功能

  移动IP应用于所有基于TCP/IP网络环境中,它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网络漫游服务。譬如:在用户离开北京总公司,出差到上海分公司时,只要简单地将移动节点(例如:笔记本电脑、PDA设备)连接至上海分公司网络上,那么用户就可以享受到跟在北京总公司里一样的所有操作。用户依旧能使用北京总公司的共享打印机,或者可以依旧访问北京总公司同事电脑里的share文件及相关数据库资源;诸如此类的种种操作,让用户感觉不到自己身在外地,同事也感觉不到你已经出差到外地了。换句话说:移动IP的应用让用户的“家”网络随处可以安“家”,不再忍受移动节点因“出差”带来的所有不便之苦等等。

  移动IP的关键技术

  -代理搜索:是计算节点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漫游状态。

  -转交地址:是移动节点移动到外网时从外代理处得到的临时地址。

  -登录:是移动节点到达外网时进行一系列认证、注册、建立隧道的过程。

  -隧道:是家代理与外代理之间临时建立的双向数据通道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UMTS的定义

早在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就开始为3G标准征求技术方案。并雄心勃勃的把3G技术统称之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意即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宽带CDMA(带宽5MHz)建议是其多种方案之一。其后,日本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3G标准的全球化步伐。在1998年,日本和欧洲在宽带CDMA建议的关键参数上取得一致使之正式成为UMTS体系中FDD(频分双工)频段的空中接口的入选技术方案,并由此通称为WCDMA 。W即宽带,以有别于源于北美的窄带CDMA(带宽1.25MHz)标准。

  顺理成章,UMTS进一步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全球3G标准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3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UMTS并不仅限于定义空中接口。它的主体包括CDMA接入网络和分组化的核心网络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接口协议。

  为了既保护现有网络投资,又可灵活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创新,3G标准的指导思想是网元可分别独立演进,网络要实现平滑过渡。其总体目标是最终实现全IP化的全球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具体讲,就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核心交换网技术各有自己的演进路线。在接入技术方面,特别是空中接口,3GPP致力于不断提高频谱利用率,除WCDMA作为首选空中接口技术获得不断完善外,UMTS还相继引入了TD-SCDMA和HSDPA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接入)。前者是中国的技术提案首次成为国际主流通信标准。它可利用单边的频谱提供高速移动通信组网能力。后者是引入了利于超高速数据传送的速率控制技术,使下行链路无线带宽达到10Mbps 。在核心网技术方面,则引入了分组软交换技术,进而顺应IP多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引入了IP多媒体域,也就是IMS(IP Multimedia Service,IP多媒体服务)以实现全IP多业务移动网络的最终发展目标。

  UMTS的4个版本

  上述的技术标准的持续发展,体现为3GPP的UMTS标准的4个版本:R99、R4、R5、R6。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而内部又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 WCDMA是其中最早,也是最完善的首选空中接口,并为欧洲,亚洲和美洲的3G运营商所广泛选用。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空间激光通信是指用激光束作为信息载体进行空间包括大气空间、低轨道、中轨道、同步轨道、星际间、太空间通信。

  激光空间通信与微波空间通信相比,波长比微波波长明显短,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空间定向性,这决定了空间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重量轻、功耗和体积小、保密性高、建造和维护经费低等优点。

1、大通信容量:激光的频率比微波高3-4个数量级(其相应光频率在1013-1017 Hz)作为通信的载波有更大的利用频带。光纤通信技术可以移植到空间通信中来,目前光纤通信每束波束光波的数据率可达20Gb/s以上,并且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使通信容量上升几十倍。因此在通信容量上,光通信比微波通信有巨大的优势。

   2、低功耗:激光的发散角很小,能量高度集中,落在接收机望远镜天线上的功率密度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可大大降低,功耗相对较低。这对应于能源成本高昂的空间通信来说,是十分适用的。

   3、体积小、重量轻:由于空间激光通信的能量利用率高,使得发射机及其供电系统的重量减轻;由于激光的波长短,在同样的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角要求下,发射和接收望远镜的口径都可以减小。摆脱了微波系统巨大的碟形天线,重量减轻,体积减小。

  4、高度的保密性激光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发射波束纤细,激光的发散角通常在毫弧度,这使激光通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可有效地提高抗干扰、防窃听的能力。

  5、激光空间通信具有较低的建造经费和维护经费。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4G通信中的OFDM技术

 新一代移动通信(beyond 3G/4G)将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不同动态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这样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需要频谱效率极高的技术。MIMO技术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利用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OFDM技术是多载波传输的一种,其多载波之间相互正交,可以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另外,OFDM将总带宽分割为若干个窄带子载波可以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因此充分开发这两种技术的潜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解决方案,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及其二者的结合方案。

  2 MIMO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可以看出,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贝尔实验室的BLAST算法、ZF算法、MMSE算法、ML算法。ML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不能满足要求。ZF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就是BLAST算法。该算法实际上是使用ZF算法加上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目前MIMO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

  3 OFDM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结合简要介绍OFDM的工作原理,输入数据信元的速率为R,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等。M个并行的子数据信元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块的输出是N个时域的样点,再将长为Lp的CP(循环前缀)加到N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信元的长度为Lp+N,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如果CP长度大于信道的记忆长度时,ISI仅仅影响CP,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也就去掉了ISI的影响。

  OFDM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因为OFDM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1)频谱利用率很高,频谱效率比串行系统高近一倍。这一点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环境中很重要。OFDM信号的相邻子载波相互重叠,从理论上讲其频谱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极限。

  (2)抗多径干扰与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由于OFDM系统把数据分散到许多个子载波上,大大降低了各子载波的符号速率,从而减弱多径传播的影响,若再通过采用加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的方法,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

  (3)采用动态子载波分配技术能使系统达到最大比特率。通过选取各子信道,每个符号的比特数以及分配给各子信道的功率使总比特率最大。即要求各子信道信息分配应遵循信息论中的“注水定理”,亦即优质信道多传送,较差信道少传送,劣质信道不传送的原则

  (4)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可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OFDM技术本身已经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如果衰落不是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再加时域均衡器。但通过将各个信道联合编码,可以使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5)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OFDM有快速算法,OFDM采用IFFT和FFT来实现调制和解调,易用DSP实现。

  4 MIMO与OFDM的结合

  MIMO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传播中多径分量,也就是说MIMO可以抗多径衰落,但是对于频率选择性深衰落,MIMO系统依然是无能为力。目前解决MIMO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均衡技术,还有一种是利用OFDM。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OFDM技术是4G的核心技术,4G需要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而OFDM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OFDM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也就是MIMO+OFDM,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另外ODF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这就允许单频网络(SFN)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依靠多天线来实现,即采用由大量低功率发射机组成的发射机阵列消除阴影效应,来实现完全覆盖。下面给出MIMO+OFDM的结合方案。

  这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第l个子载波频率上的N个符号可以通过V-BLAST算法进行解译码,重复进行L次以后,NL个M-QAM符号可以被恢复出来。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4G通信中的MIMO技术

新一代移动通信(beyond 3G/4G)将可以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所需的速率不同动态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这样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需要频谱效率极高的技术。MIMO技术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利用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需要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OFDM技术是多载波传输的一种,其多载波之间相互正交,可以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 另外,OFDM将总带宽分割为若干个窄带子载波可以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因此充分开发这两种技术的潜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解决方案,下面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及其二者的结合方案。

  2 MIMO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可以看出,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贝尔实验室的BLAST算法、ZF算法、MMSE算法、ML算法。ML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不能满足要求。ZF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就是BLAST算法。该算法实际上是使用ZF算法加上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目前MIMO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

  3 OFDM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结合简要介绍OFDM的工作原理,输入数据信元的速率为R,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等。M个并行的子数据信元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块的输出是N个时域的样点,再将长为Lp的CP(循环前缀)加到N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信元的长度为Lp+N,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如果CP长度大于信道的记忆长度时,ISI仅仅影响CP,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也就去掉了ISI的影响。

  OFDM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因为OFDM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1)频谱利用率很高,频谱效率比串行系统高近一倍。这一点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环境中很重要。OFDM信号的相邻子载波相互重叠,从理论上讲其频谱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极限。

  (2)抗多径干扰与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由于OFDM系统把数据分散到许多个子载波上,大大降低了各子载波的符号速率,从而减弱多径传播的影响,若再通过采用加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的方法,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

  (3)采用动态子载波分配技术能使系统达到最大比特率。通过选取各子信道,每个符号的比特数以及分配给各子信道的功率使总比特率最大。即要求各子信道信息分配应遵循信息论中的“注水定理”,亦即优质信道多传送,较差信道少传送,劣质信道不传送的原则

  (4)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可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OFDM技术本身已经利用了信道的频率分集,如果衰落不是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再加时域均衡器。但通过将各个信道联合编码,可以使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5)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OFDM有快速算法,OFDM采用IFFT和FFT来实现调制和解调,易用DSP实现。

  4 MIMO与OFDM的结合

  MIMO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传播中多径分量,也就是说MIMO可以抗多径衰落,但是对于频率选择性深衰落,MIMO系统依然是无能为力。目前解决MIMO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均衡技术,还有一种是利用OFDM。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OFDM技术是4G的核心技术,4G需要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而OFDM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OFDM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也就是MIMO+OFDM,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另外ODF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这就允许单频网络(SFN)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依靠多天线来实现,即采用由大量低功率发射机组成的发射机阵列消除阴影效应,来实现完全覆盖。下面给出MIMO+OFDM的结合方案。

  这样在接收端接收到的第l个子载波频率上的N个符号可以通过V-BLAST算法进行解译码,重复进行L次以后,NL个M-QAM符号可以被恢复出来。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HSDPA(WCDMA增强技术)

HSDPA是指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它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调制解调算法,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提高到10Mbps。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HSDPA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满足运营商在3G网络成熟期面临容量需求特别大时进行扩容的实施。

一、HSDPA技术及性能

  为了达到提高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和减少时延的目的,HSDPA主要采用了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快速混合自动重传(HARQ hybrid ARQ)和快速调度技术。其实,上述三种技术都属于链路自适应技术,也可以看成是WCDMA技术中可变扩频技术和功率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1)自适应编码和调制(AMC)

  AMC是根据无线信道变化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网络侧根据用户瞬时信道质量状况和目前资源选择最合适的下行链路调制和编码方式,使用户达到尽量高的数据吞吐率。当用户处于有利的通信地点时(如靠近NodeB或存在视距链路),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高阶调制和高速率的信道编码方式,例如:16QAM和3/4编码速率,从而得到高的峰值速率;而当用户处于不利的通信地点时(如位于小区边缘或者信道深衰落),网络侧则选取低阶调制方式和低速率的信道编码方案,例如:QPSK和1/4编码速率,来保证通信质量。

  (2)HARQ技术

  HARQ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并可灵活地调整有效编码速率,还可以补偿由于采用链路适配所带来的误码。HSDPA将AMC和HARQ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链路自适应效果。HSDPA先通过AMC提供粗略的数据速率选择方案,然后再使用HARQ技术来提供精确的速率调解,从而提高自适应调节的精度和提高资源利用率。HARQ机制本身的定义是将FEC和ARQ结合起来的一种差错控制方案,HARQ机制的形式很多,而HSDPA技术中主要是采用三种递增冗余的HARQ机制:TYPE-I HARQ,TYPE-II HARQ,TYPE-III HARQ。可以根据系统性能和设备复杂度来选择相应的HARQ机制。

  (3)快速调度

  调度算法控制着共享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行为。调度时应主要基于信道条件,同时考虑等待发射的数据量以及业务的优先等级等情况,并充分发挥AMC和HARQ的能力。调度算法应向瞬间具有最好信道条件的用户发射数据,这样在每个瞬间都可以达到最高的用户数据速率和最大的数据吞吐量,但同时还要兼顾每个用户的等级和公平性。HSDPA技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信道的快速变化,将调度功能单元放在NodeB而不是RNC,同时也将TTI缩短到2ms。

  二、对HSDPA的引入

  在R99系统中引入HSDPA技术,在MAC层新增了MAC-hs实体,MAC-hs位于NodeB而不位于RNC,其作用主要是负责处理HARQ操作以及快速调度算法。HSDPA使R99的UTRAN增加了三个新的物理信道:

  (1)HS-DSCH信道:下行链路,负责传输用户数据,信道共享方式主要是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2)HS-SCCH信道:下行链路,负责传输HS-DSCH信道解码所必需的控制信息

  (3)HS-DPCCH信道:上行链路,负责传输必要的控制信息,主要是对ARQ的响应以及下行链路质量的反馈信息

  HSDPA功能主要是对NODEB修改比较大,对RNC主要是修改算法协议软件,硬件影响很小。如果在原有设备中考虑了HSDPA功能升级要求(如16QAM、缓冲器及处理器的性能等),一般来讲实现HSDPA功能不需要硬件升级,只要软件升级即可,所以现在很多厂家都宣称可通过软件升级支持HSDPA功能。实现这个功能难度不是太大,关键是实现的性能,所以HSDPA技术实现后的真正性能需要验证。

  三、性能测试的考虑

  引入HSDPA技术需要分阶段的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有两点需要运营商注意:一是目前硬件所能达到的处理性能将决定将来的HSDPA性能,升级后实现的HSDPA的性能需要明确;另外,实现HSDPA功能时,HSDPA技术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HSDPA技术的研发现状,建议采取分阶段性能测试的方案来对HSDPA技术进行网络性能验证,同时通过性能测试来研究如何引入HSDPA的问题,为将来WCDMA网络容量和性能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不过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厂家可提供商用HSDPA功能,部分厂家的现有产品在硬件上已经具有了处理HSDPA功能的能力,已经为软件升级到HSDPA做好了准备。但是,HSDPA功能的引入还需要考虑终端的研发进度和能力,各大厂家也在与终端设备开发商和芯片设计公司协商研发时间表,以便进行互操作试验。

  四、结束语

  HSDPA技术在3GPP制定的WCDMA标准Release'5版本中被正式引入,从而完成了HSDPA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不过随着Release'5版本的冻结,也标志着HSDPA技术标准的成熟化。按照3GPP组织的最初规划,每个Release版本应以年为周期进行正式发布。

  通过以上对HSDPA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HSDPA技术作为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将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码资源效率,是一种提升网络性能和容量的有效方式。HSDPA不仅能有效地支持非实时业务,同样可以用于支持某些实时业务,如流媒体业务等。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EDGE技术详解

一、EDGE简述

  EDGE是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它主要是在GSM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即最先进的多时隙操作和8PSK调制技术。由于8PSK可将现有GSM网络采用的GMSK调制技术的信号空间从2扩展到8,从而使每个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是原来的4倍。

之所以称EDGE为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技术方案,主要原因是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GSM资源。因为它除了采用现有的GSM频率外,同时还利用了大部分现有的GSM设备,而只需对网络软件及硬件做一些较小的改动,就能够使运营商向移动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浏览、视频电话会议和高速电子邮件传输等无线多媒体服务,即在第三代移动网络商业化之前提前为用户提供个人多媒体通信业务。由于EDGE是一种介于现有的第二代移动网络与第三代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因此也有人称它为"二代半"技术。EDGE还能够与以后的WCDMA制式共存,这也正是其所具有的弹性优势。

  EDGE技术主要影响现有GSM网络的无线访问部分,即收发基站(BTS)和GSM中的基站控制器(BSC),而对基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应用和接口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网络运营商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只需少量的投资就可以部署EDGE,并且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还可以保留使用现有的网络接口。事实上,EDGE改进了这些现有GSM应用的性能和效率并且为将来的宽带服务提供了可能。-EDGE技术有效地提高了GPRS信道编码效率及其高速移动数据标准,它的最高速率可达384kbit/s,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网络投资,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从长远观点看,它将会逐步取代GPRS成为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接近的一项技术。

  二、EDGE的特点

  EDGE是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移动数据业务传输速率和从GSM向3G过渡中的重要技术。它在接入业务和网络建设方面所具有以下特性:

  1.在接入业务性能

  (1)带宽得到明显提高,单点接入速率峰值为2Mbit/s,单时隙信道的速率可达到48kbit/s,从而使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速率在峰值可以达到384kbit/s,这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更为精准的网络层提供位置服务。

  2.网络建设方面的特点

  (1)EDGE是一种调制编码技术,它改变了空中接口的速率。

  (2)EDGE的空中信道分配方式、TDMA的帧结构等空中接口特性与GSM相同。

  (3)EDGE不改变GSM或GPRS网的结构,也不引入新的网络单元,只是对BTS进行升级。

  (4)核心网络采用3层模型:业务应用层、通信控制层和通信连接层,各层之间的接口应是标准化的。采用层次化结构可以使呼叫控制与通信连接相对独立,这可充分发挥分组交换网络的优势,使业务量与带宽分配更紧密,尤其适应VoIP业务。

  (5)引入了媒体网关(MGW)。MGW具有STP功能,可以在IP网中实现信令网的组建(需VPN支持)。此外,MGW既是GSM的电路交换业务与PSTN的接口,也是无线接入网(RAN)与3G核心网的接口。

  (6)EDGE的速率高,现有的GSM网络主要采用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技术,而EDGE采用了八进制移相键控(8PSK)调制,在移动环境中可以稳定达到384kbit/s,在静止环境中甚至可以达到2Mbit/s,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无线应用的需求。

  (7)EDGE同时支持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它支持的分组数据服务可以实现每时隙高达11.2kbit/s-69.2kbit/s的速率。EDGE可以用28.8kbit/s的速率支持电路交换服务,它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数据传输,这对于移动设备上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EDGE系统中,用户可以在下行链路中采用比上行链路更高的速率。

  三、EDGE的承载业务

  EDGE的承载业务包括分组业务(非实时业务)和电路交换业务(实时业务)。这些业务的承载者包括如下两种:

  1.分组交换业务承载者

  GPRS网络能够提供从移动台到固定IP网的IP连接。对每个IP连接承载者,都定义了一个QoS参数空间,如优先权、可靠性、延时、最大和平均比特率等等。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不同的组合就定义了不同的承载者,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而对EDGE需要定义新的QoS参数空间。例如,对于移动速度为250km/h的移动台,最大码率为144kbit/s,对移动速度为100km/h的移动台,其最大码率为384kbit/s。此外,EDGE的平均比特率和延迟等级也与GPRS的不同。

  由于不同应用、不同用户的要求不同,因此EDGE必须能够支持更多的QoS。

  2.电路交换业务承载者

  现有的GSM系统能够支持透明和非透明业务。它定义了8种透明业务承载者,所提供的比特率范围为9.6kbit/s~64kbit/s。

  非透明业务承载者用无线链路协议来保证无差错数据传输。对于这种情况,有8种承载者,所提供的比特率为4.8kbit/s~57.6kbit/s。实际的用户数据比特率随信道质量而变化。

  电路交换业务承载者的定义并不因EDGE的引入而改变,其比特率不变,不同的只是编码方式有所不同。例如,57.6kbit/s的非透明业务在EDGE中可以用编码方式TCS-1通过占用2个时隙来实现。而同样的业务,标准GSM系统用TCH/F14.4需要占用4个时隙。

  可见,EDGE的电路交换方式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隙占用来实现较高速的数据业务,这可降低移动终端实现的复杂度。同时,由于各个用户占用的时隙数比标准GSM系统的少,从而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

  四、结束语

  EDGE技术作为GSM向3G过渡的一种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以其数据服务速率高、能节约网络投资、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等特点,成为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接近的一项数据通信技术。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VoIP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

  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

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使用VOIP的主要优点

  把VOIP集成到集中器或RAS中,企业将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新世界。如果该企业是服务提供商或传输服务提供商,则能够向用户提供附加业务。如果是远程用户,则访问过程将明显简化。

  增加利润--造就机遇--企业不再单纯依靠从用户的按时计费应用或主机使用中获取利润。服务提供商和传输服务提供商现在可以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提供话音、传真、多媒体业务。由于这些企业长期通过企业局域网和PSTN建立连接,这一连接关系可以随着业务的增长而继续。

  例如,有了VOIP,接入业务提供商,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传输服务者可以实现Points-of-Presence(POPs)和上下驿站网关服务。VOIP网关功能支持PC-to-Phone和Phone-to-PC业务,可通过基于IP的网络进行实时通信,造就新的商业机会。

  企业节支和接入的优点--对于依靠PSTN使用话音和传真业务的企业,节约的开支是十分可观的。VOIP通过绕过PSTN的方式,最终减少计费。用市话的价格,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向全球任何地方发送传真或拨打电话。另外,新的HiPer接入的VOIP功能将使用户可以通过在POTS线上建立的连接,接入企业内部网络、检查电子邮件、使用互联网和收听话音邮件。而且,话音邮件或电子邮件经过检查后,远程用户就可以接通从PC机上接入的电话了。这一功能节约的费用和增加的就业机会将使该企业更具竞争力。

  升级简单和可扩展性-- 由于Total Control VOIP是建立在Total Control服务器上的一种软件解决方案,所以升级和操作十分简单,而且节约时间和费用。3Com充分开发了其产品的DSP软件引擎。因此配备了DSP的3Com硬件,升级和进一步开发要比其他公司的DSP解决方案简单。未来的VOIP产品,则由软件升级替代整套的硬件更换。在系统升级时,这一功能既节省经费又节省时间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IPv4

IPv6概述

  现行的IPv4自1981年RFC 791标准发布以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事实证明,IPv4具有相当强盛的生命力,易于实现且互操作性良好,经受住了从早期小规模互联网络扩展到如今全球范围Internet应用的考验。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IPv4最初的优良设计。

但是,还是有一些发展是设计之初未曾预料到的:

  近年来Internet呈指数级的飞速发展,导致IPv4地址空间几近耗竭。IP地址变得越来越珍稀,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使用NAT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成一个公共IP地址。地址转换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IP地址匮乏的压力,但它不支持某些网络层安全协议以及难免在地址映射中出现种种错误,这又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而且,靠NAT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随着连网设备的急剧增加,IPv4公共地址总有一天会完全耗尽。

  Internet主干网路由器维护大型路由表能力的增强。目前的IPv4路由基本结构是平面路由机制和层次路由机制的混合,Internet核心主干网路由器可维护85000条以上的路由表项。

  地址配置趋向于要求更简单化。目前绝大多数 IPv4地址配置需要手工操作或使用DHCP(动态宿主机配置协议)地址配置协议完成。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使用IP地址,必然要求提高地址配置的自动化程度,使之更简单化,且其他配置设置能不依赖于DHCP协议的管理。

  IP层安全需求的增长。在Internet这样的公共媒体上进行专用数据通信一般都要求加密服务,以此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或遭窃取。虽然目前有IPSec协议可以提供对IPv4数据包的安全保护,但由于该协议只是个可选标准,企业使用各自私有安全解决方案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

  更好的实时QoS支持的需求。IPv4的QoS标准,在实时传输支持上依赖于IPv4的服务类型字段(TOS)和使用UDP或TCP端口进行身份认证。但IPv4的TOS字段功能有限,而同时可能造成实时传输超时的因素又太多。此外,如果IPv4数据包加密的话,就无法使用TCP/UDP端口进行身份认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了IPv6。这一新版本,也曾被称为下一代IP,综合了多个对IPv4进行升级的提案。在设计上,IPv6力图避免增加太多的新特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的高层和低层协议的冲击。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FDDI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术中传输速率最高的一种。这种传输速率高达100Mb/s的网络技术所依据的标准是ANSIX3T9.5。该网络具有定时令牌协议的特性,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为光纤。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具有多种优点:

  1、较长的传输距离,相邻站间的最大长度可达2KM,最大站间距离为200KM。

2、具有较大的带宽,FDDI的设计带宽为100Mb/s。

  3、具有对电磁和射频干扰抑制能力,在传输过程中不受电磁和射频噪声的影响,也不影响其设备。

  4、光纤可防止传输过程中被分接偷听,也杜绝了辐射波的窃听,因而是最安全的传输媒体。

  由光纤构成的FDDI,其基本结构为逆向双环。一个环为主环,另一个环为备用环。一个顺时针传送信息,另一个逆时针。当主环上的设备失效或光缆发生故障时,通过从主环向备用环的切换可继续维持FDDI的正常工作。这种故障容错能力是其它网络所没有的。

  FDDI使用了比令牌环更复杂的方法访问网络。和令牌环一样,也需在环内传递一个令牌,而且允许令牌的持有者发送FDDI帧。和令牌环不同,FDDI网络可在环内传送几个帧。这可能是由于令牌持有者同时发出了多个帧,而非在等到第一个帧完成环内的一圈循环后再发出第二个帧。

  令牌接受了传送数据帧的任务以后,FDDI令牌持有者可以立即释放令牌,把它传给环内的下一个站点,无需等待数据帧完成在环内的全部循环。这意味着,第一个站点发出的数据帧仍在环内循环的时候,下一个站点可以立即开始发送自己的数据。

  FDDI用得最多的是用作校园环境的主干网。这种环境的特点是站点分布在多个建筑物中。FDDI也常常被划分在城域网MAN的范围。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LAN

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它们所遵循的标准都是由IEEE (IEEE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缩写)制订,以802开头。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IEEE 802.1── 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等

  IEEE 802.3──以太网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4──令牌总线(ARCnet)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令牌环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

  IEEE 802.6── 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 宽带局域网

  IEEE 802.8── 光纤局域网(FDDI)

  IEEE 802.9── ISDN局域网

  IEEE 802.10── 网络的安全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上述LAN技术各有自身的敷缆规则与工作站的连接方法,硬件需求以及各种其它部件的连接规定。

  在此重点说明组成LAN时应遵循的规则。首先指出:网络拓扑结构有两种类型,一个是指相互连接的工作站的物理布局,另一个是网络的工作方式。前者是人们可以看到的连接结构,后者是逻辑、操作结构,因而是不可见的,并称之为逻辑拓扑结构。LAN的网络拓扑结构广泛采用的主要有总线型和环型。LAN使用的星型结构主要是指用双绞线构成的网络。这种使用集线器(Hub)构成的星型网,实质上仍然是总线型网络。

  根据对OSI参考模型的介绍,LAN(包括 Ethernet,令牌环等)已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 Link Control)和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从而使LAN体系结构能适应多种传输媒体,换言之,在 LLC不变的条件下,只需改变MAC(媒体访问控制)便可适应不同的媒体和访问方法。

  从前面介绍的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看,在LAN情况下,由于必须有收发功能,而且还有与传输媒体相连的问题,所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第3层(网络层)是否在LAN情况下也需要,答案有肯定的一方面,也有否定的一方面。从第3层的功能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LAN情况下不存在路由选择功能,只需在链路层传送到对方即可。网络层的其它功能,如寻址、排序、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均可由数据链路层承担。如果从所连接的设备来看,答案又是肯定的,因为工作站本身是与媒体直接相连的多个工作站中的一个,这样一种功能刚好是3层的任务。虽然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应能提供第1层到第3层的功能,但LAN的特性却允许在OSI的最低两层实现1-3层的服务。

  按照上述分析,LAN的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除数据链路层分割为两个子层外,物理层确定了两个接口:

  媒体相关接口(MDI),该接口随媒体而改变,但不影响LLC和MAC的工作。

  连接单元接口(AUI),也就是在粗缆Ethernet情况下的收发器电缆。这种接口在标准中定为选项,因为在细缆和10Base-T情况下,AUI已不复存在。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EDI(电子数据交换)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

,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EDI系统由通信模块、格式转换模式、联系模块、消息生成和处理模块等4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

  使用EDI的主要优点有:(1)降低了纸张文件的消费。(2)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3)使得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过程或存货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业用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由于EDI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纸张文件的交换,因此,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或“电子贸易”。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WAP

所谓WAP(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 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可以广泛的运用于GSM、CDMA、TDMA、3G等多种网络。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ATM技术

 一、ATM的产生

  自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0年发明电话后,为有效地连接日益增多的电话用户,电话交换网应运而生。它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式自动交换系统以及数字程控系统发展过程,但电路交换的原理一直未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话网通过使用Modem来进行计算机数据传输及数据信息交换,随之产生了公用数据网,其典型的代表是X.25分组交换网,它是基干包交换的一种技术,具有信输可靠性高的优点,但由于Modem速率及交换技术本身限制, X.25只能处理中低速数据流。虽然LAN(局域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如Ethernet 、Token ring、Token bus等,传输速率已可达千兆,但它局域网的性质本身就大大限制了LAN的大规模的覆盖及应用,目前的LAN一般用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送,无法形成广域网的规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网络普遍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业务的依赖性,一般性网络只能用于专一服务,公用电话网不能用来传送TV信号,X.25不能用来传送高带宽的图像和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语言信号;第二,无灵活性,即业务拓展的可能性不大,原有网络的服务质量,很难适应今后出现的新业务;第三,效率低,一个网络的资源很难被其它网络共享。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服务不断多样化,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干很多事情,如收发信件、家庭办公、Video on demand、网络电话,这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人还不禁提出这样一个想法:能否把这些对带宽、实时性、传输质量要求各不相同的网络服务由一个统一的多媒体网络来实现,做到真正的一线通?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ATM网。幸运的是,现在的半导体和光纤技术为ATM的快速交换和传输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的CMOS处理能力已达二三百兆,ECL可达5到10G。SDH和SONET技术提供了大容量的可靠传输,目前的STM-I标准为155.52M。

  二、ATM技术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传输模式,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标准,实际上在80年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分组交换的实验,建立了多种命名不相同的模型,欧洲重在图象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异步时分复用(ATD)美国重在高速数据通信把相应的技术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PS),国际电联经过协调研究,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技术,推荐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的信息传输模式。

  ATM是一种传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因包含来自某用户信息的各个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出现,这种传输模式是异步的。

  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为2个部分。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来自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信息。话音,数据,图象等所有的数字信息都要经过切割,封装成统一格式的信元在网中传递,并在接收端恢复成所需格式。由于ATM技术简化了交换过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数据校验,采用易于处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换速率大大高于传统的数据网,如x.25,DDN,帧中继等。另外,对于如此高速的数据网,ATM网络采用了一些有效的业务流量监控机制,对网上用户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把网络拥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对不同业务赋予不同的"特权",如语音的实时性特权最高,一般数据文件传输的正确性特权最高,网络对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网络资源,这样不同的业务在网络中才能做到"和平共处"。

  上图就是ATM的一般入网方式,与网络直接相连的可以是支持ATM协议的路由器或装有ATM卡的主机,也可以是ATM子网。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可同时建立多条承载不同业务的虚电路,如语音,图象,文件传输等。

  三、ATM业务介绍

  我们先来看一下ATM简化的协议分层示意图

  ATM采用了AAL1、AAL2、AAL3/4、AAL5、多种适配层,以适应A级、B级、C级、D级四种不同的用户业务,业务描述如下:

   A 级 - 固定比特率(CBR)业务:ATM适配层1(AAL1),支持面向连接的

      业务,其比特率固定,常见业务为64Kbit/s话音业务,固定码率

   非压缩的视频通信及专用数据网的租用电路。

   B 级 - 可变比特率(VBR)业务:ATM适配层2(AAL2)。支持面向连接的

      业务,其 比特率是可变的。常见业务为压缩的分组语音通信

      和压缩的视频传输。该业务具有传递介面延迟物性,其原因是

      接收器需要重新组装原来的非压缩语音和视频信息。

   C 级 - 面向连接的数据服务:AAL3/4。该业务为面向连接的业务,适

      用于文件传递和数据网业务,其连接是在数据被传送以前建立

      的。它是可变比特率的,但是没是介面传递延迟。

   D 级 - 无连接数据业务:常见业务为数据报业务和数据网业务。在

      传递数据前, 其连接不会建立。AAL3/4或AAL5均支持此业务。

  注: ⑴. 由于AAL3/4协议技术复杂,于是提出AAL5用来支持C级业务。

  ⑵. 对于每级的业务,我们还可细分, 这里不一一赘述。

  四、ATM应用举例-LANE

  LANE指的是LAN Emulation Over ATM, 即在ATM网上进行LAN局域网的模拟。

  大多数数据目前都是LAN上传送,例如Ethernet网等。在ATM网上应用LANE技术, 我们就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区域网互联起来,在广域网上实现局域网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讲, 他们所接触到仍然是传统的局域网的范畴, 根本感觉不到LANE的存在。

  LANE技术主要用到了LANE Server, 它可以存在于一个或多个交换机内, 也可以放在一台单独的工作站中, LANE Server可简写为LES, 主要功能就是进行MAC-to-ATM的地址转换,因为Ethernet用的是MAC地址,ATM用的自己的地址方案,通过LES地址转换可以把分布在ATM边缘的LANE Client之间连接起来。

  下图就是LANE的工作方式

  1、LAN Switch从Ethernet终端接收到一个帧, 这个帧的目的地址是ATM网络另一端的一台Ethernet终端。LEC即LANEClient(它驻留在LAN Switch中)于是就发送一个MAC-to- ATM地址转换请求到LES(LES驻留在ATM Switch中)。

  2、LES发送多点组播至网络上的其它LEC。 LANE的工作方式

  3、在地址表中含有被叫MAC地址的LEC向LEC作出响应。

  4、LEC接着便向其它LEC广播这个响应。

  5、发送地址转换请求的LEC认知这个响应, 并得到目的地的ATM 地址, 接着便通过ATM网建立一条SVC至目的LEC, 用ATM信 元传送数据。

  五、上海ATM骨干网节点介绍

  全国ATM骨干网上海节点建于1997年4月, 开通后网络运行稳定。目前已与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西安、沈阳、武汉各大局之间直接开通了155M电路,另外还有若干大容量电路开至其它省会城市,全网业已全部联通,规模覆盖全国,具有带宽高、延迟小、无瓶颈等特点,是网络多媒体应用的最佳选择。

  目前网络提供交换型虚电路(SVC)和永久型虚电路业务,接口类型支持BNC电口和单、多模光纤, 物理接入速率有2M、34M、155M, 能满足任何业务的需求。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PDH和SDH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信号都是数字化的脉冲序列。这些数字信号流在数字交换设备之间传输时,其速率必须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送的准确无误,这就叫做“同步”。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有两种数字传输系列,一种叫“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PDH;另一种叫“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

  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都分别设置高精度的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总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要求这些时钟的差别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准同步”。

  在以往的电信网中,多使用PDH设备。这种系列对传统的点到点通信有较好的适应性。而随着数字通信的迅速发展,点到点的直接传输越来越少,而大部分数字传输都要经过转接,因而PDH系列便不能适合现代电信业务开发的需要,以及现代化电信网管理的需要。SDH就是适应这种新的需要而出现的传输体系。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称为光同步网络(SONET)。它是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和高度灵活、又便于管理控制的智能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初的目的是在光路上实现标准化,便于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在光路上互通,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1988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DH)”,使它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技术体制,并且使其网络管理功能大大增强。

  SDH技术与PDH技术相比,有如下明显优点:

  1、统一的比特率,统一的接口标准,为不同厂家设备间的互联提供了可能。附图是SDH和PDH在复用等级及标准上的比较。

  2、网络管理能力大大加强。

  3、提出了自愈网的新概念。用SDH设备组成的带有自愈保护能力的环网形式,可以在传输媒体主信号被切断时,自动通过自愈网恢复正常通信。

  4、采用字节复接技术,使网络中上下支路信号变得十分简单。

  由于SDH具有上述显著优点,它将成为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技术之一。但是在与信息高速公路相连接的支路和叉路上,PDH设备仍将有用武之地。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局域网,也被称为WLAN。WLAN是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作为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无线局域网把个人从办公桌边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员工的办公效率。此外,WLAN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它能够方便地实施联网技术,因为WLAN可以便捷、迅速地接纳新加入的雇员,而不必对网络的用户管理配置进行过多的变动。WLAN还可以在有线网络布线困难的地方比较容易实施,使用WLAN方案,则不必再实施打孔敷线作业,因而不会对建筑设施造成任何损害。目前,无线局域网有许多标准,比如IEEE 802.11、IEEE 802.11b、IEEE 802.11a、IEEE 802.11g、蓝牙、HomeRF等。目前国内国际上采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是由思科、3Com、Promix、英特尔和杰尔公司共同创立的802.11b标准,传输速率为11 M比特。

  通常所说的5.8GHz频段,实质是指信息产业部刚刚公布使用的5.725至5.850GHz的频率范围。该频段频率作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通信系统、高速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蓝牙技术设备及车辆无线自动识别系统等无线电台站的共用频段。符合技术要求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5.725至5.850GHz频段内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及工业、科学和医疗等非无线通信设备共用频率,均为主要业务。

  现在,只要给你的笔记本电脑装上一张网卡,不管是在酒店咖啡馆的走廊里,还是你出差在外地的机场等候飞机,你都可以摆脱线缆实现无线宽频上网,甚至可以在遥远的外地进入自己公司的内部局域网进行办公处理或者给你的下属发出电子指令。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其实已悄悄走进大众的生活。

  “无线互联”注定要在今年成为焦点。各运营商纷纷介入无线局域网市场,这是因为信息产业部最近发出通知,放开5.8 GHz频段作为无线上网频段,无线局域网在5.8 GHz和2.4 GHz两个频段都可以用做无线局域上网频段, 从政策上为无线上网应用扫清“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一时间,中国电信推出“天翼通”;网通联合联想及英特尔力推无线局域网应用网络环境;而移动运营商也看中WLAN的发展,中国移动即将推出GPRS + WLAN捆绑方案,中国联通也正在考虑用CDMA 1X + WLAN的方式为集团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服务。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2.5G包含的几种主流技术

什么是2.5G

  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WAP、EDGE、蓝芽(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

  这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因此能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与新加坡电讯的移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6kbps。

  GPRS(整合封包无线服务)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是封包交换数据的标准技术。由于具备立即联机的特性,对于使用者而言,可说是随时都在上线的状态。GPRS技术也让服务业者能够依据数据传输量来收费,而不是单纯的以联机时间计费。这项技术系与GSM网络配合,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5kbps。

  EDGE(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

  完全以目前的GSM标准为架构,EDGE(Enhanced Dataratesfor Global Evolution)不但能够将GPRS的功能发挥到极限,还可以透过目前的无线网络提供宽频多媒体的服务。EDGE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84kbps,可以应用在诸如无线多媒体、电子邮件、网络信息娱乐以及电视会议上。

  W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WML(无线标记语言)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超文件标记语言)。

  Bluetooth(蓝牙)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传统的电线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EPOC  由Symbian所开发的EPOC是一种能够让移动电话摇身一变成为无线信息装置(例如智能电话)的操作系统,满足使用者对于数据的需求。它支持信息传送、网页浏览、办公室作业、公用事业以及个人信息管理(PIM)的应用,也有软件可以和个人计算机与服务器作同步的沟通。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3G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CDMA及CDMA2000

CDMA是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的缩写,是近年来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

  CDMA最早由美国高通公司推出,与GSM相同,CDMA也有2代、2.5代和3代技术。

中国

联通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CDMA属于2.5代技术。CDMA被认为是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

  什么是 CDMA2000?

CDMA2000 是 TIA 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 CDMA 的名称。适用于 3GCDMA 的 TIA 规范称为 IS-2000,该技术本身被称为 CDMA2000。 CDMA2000 的第一阶段也称为 1x,其使拥有现有 IS-95 系统的通信公司能将其整体系统容量增加一倍,并可将数据速率增加到高达 614kbps。 比 1x 更高的 CDMA2000 技术进展包括 1xEV (高速数据速率)。 由 QCT 推出的 MSM5000™ 芯片组 CDMA2000 解决方案向下兼容 cdmaOne (IS-95 CDMA)。CDMA2000标准由3GPP2组织制订,版本包括Release 0、Release A、EV-DO和EV-DV,Release 0的主要特点是沿用基于ANSI-41D的核心网,在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增加支持分组业务的网络实体,此版本已经稳定。联通即将开通的CDMA二期工程采用的就是这个版本,单载波最高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53.6kbit/s。Release A是Release 0的加强,单载波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07.2kbit/s,并且支持话音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并发。EV-DO采用单独的载波支持数据业务,可以在1.25MHz的标准载波中,同时提供话音和高速分组数据业务,最高速率可达3.1Mbit/s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虽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但是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香港作为第一个进行GPRS实地测试的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由于使用了"分组"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痛苦(情形大概就跟使用了下载软件NetAnts差不多)。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话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从技术上来说,声音的传送(即通话)继续使用GSM,而数据的传送便可使用GPRS,这样的话,就把移动电话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发展GPRS技术也十分"经济",因为只须沿用现有的GSM网络来发展即可。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

  现在手机上网的口号就是"always online"、"IP in hand",使用了GPRS后,数据实现分组发送和接收,这同时意味着用户总是在线且按流量计费,迅速降低了服务成本。对于继续处在难产状态的中国移动/联通WAP资费政策,如果将CSD(电路交换数据,即通常说的拨号数据,欧亚WAP业务所采用的承载方式)承载改为在GPRS上实现,则意味着由数十人共同来承担原来一人的成本。

而GPRS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数据传输速度不是WAP所能比拟的。目前的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每秒9.6K字节,GPRS手机在今年年初推出时已达到56Kbps的传输速度,到现在更是达到了115Kbps(此速度是常用56Kmodem理想速率的两倍)。所以敬请大家珍惜手上的Nokia7110及MotorolaL2000,相信到了GPRS手机推出时,他们都要让路。 GPRS的应用,迟些还会配合Bluetooth(蓝牙技术)的发展。到时,数码相机加了bluetooth,就可以马上通过手机,把像片传送到遥远的地方,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够酷吧,这个日子将距离我们不远了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DDN

一、概述

  计算机通信技术层出不穷,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证券、海关、外贸等集团用户和租用数据专线的部门、单位大幅度增加,数据库及其检索业务也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电信业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就是适合这些业务发展的一种传输网络。它是将数万、数十万条以光缆为主体的数字电路,通过数字电路管理设备,构成一个传输速率高、质量好,网络时延小,全透明、高流量的数据传输基础网络。 什么是DDN?它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连接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既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可用于传送数字化传真,数字话音,数字图像信号或其它数字化信号。永久性连接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是指用户间建立固定连接,传输速率不变的独占带宽电路。半永久性连接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对用户来说是非交换性的。但用户可提出申请,由网络管理人员对其提出的传输速率、传输数据的目的地和传输路由进行修改。网络经营者向广大用户提供了灵活方便的数字电路出租业务,供各行业构成自己的专用网。二、DDN网络介绍 DDN网络结构示意图 DDN网络的结构 DDN网是由数字传输电路和相应的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其中,数字传输主要以光缆传输电路为主,数字交叉连接复用设备对数字电路进行半固定交叉连接和子速率的复用。 DTE: 数据终端设备--接入DDN网的用户端设备可以是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至对端,也可以是一般的异步终端或图像设备,以及传真机、电传机、电话机等。DTE和DTE之间是全透明传输。 DSU:数据业务单元--可以是调制解调器或基带传输设备,以及时分复用、语音/数字复用等设备。 DTE和DSU主要功能是业务的接入和接出。 NMC: 网管中心--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结构和业务的配置,实时地监视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网络节点告警、线路利用情况等收集、统计报告。 DDN网络层次示意图 按照网络的基本功能DDN网又可分为核心层、接入层、用户接口层。核心层:以2M电路,构成骨干节点核心,执行网络业务的转接功能,包括帧中继业务的转接功能。 接入层:为DDN各类业务提供子速率复用和交叉连接,帧中继业务用户接入和本地帧中继功能,以及压缩话音/G3传真用户入网。用户接口层:为用户入网提供适配和转接功能。如小容量时分复用设备等。 DDN网特点 (1)传输速率高: 在DDN网内的数字交叉连接复用设备能提供2Mbps或N×64Kbps(≤2M)速率的数字传输信道。 (2)传输质量较高: 数字中继大量采用光纤传输系统,用户之间专有固定连接,网络时延小。 (3)协议简单: 采用交叉连接技术和时分复用技术,由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用户端设备来完成协议的转换,本身不受任何规程的约束,是全透明网,面向各类数据用户。 (4)灵活的连接方式: 可以支持数据、语音、图像传输等多种业务,它不仅可以和用户终端设备进行连接,也可以和用户网络连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组网环境。 (5)电路可靠性高: 采用路由迂回和备用方式,使电路安全可靠。 (6)网络运行管理简便:采用网管对网络业务进行调度监控,业务的迅速生成。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的网络现状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骨干网(CHINADDN)于1994年正式开通,并已通达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及部分经济发达县城。它是由中国电信经营的、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CHINADDN网络结构可分为国家级DDN、省级DDN、地市级DDN。国家级DDN网(各大区骨干核心)主要功能是建立省际业务之间的逻辑路由,提供长途DDN业务以及国际出口。省级DDN(各省)主要功能是建立本省内各市业务之间的逻辑路由,提供省内长途和出入省的DDN业务。地市级DDN(各级地方)主要是把各种低速率或高速率的用户复用起来进行业务的接入和接出,并建立彼此之间的逻辑路由。这样,把国内、国外用户通过DDN专线互相传递信息。各级网管中心负责用户数据的生成,网络的监控、调整,告警处理等维护工作。  三、DDN网络的应用 DDN网络提供的业务 由于DDN网是一个全透明网络,能提供多种业务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提供速率可在一定范围内(200bit/s—2Mbit/s)任选的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的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如局域网互连、大中型主机互连、计算机互联网业务提供者(ISP)等。 h 为分组交换网、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提供中继电路。 h 可提供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业务适用于金融证券公司、科研教育系统、政府部门租用DDN专线组建自己的专用网。 h 提供帧中继业务,扩大了DDN的业务范围。用户通过一条物理电路可同时配置多条虚连接。 h 提供语音、G3传真、图像、智能用户电报等通信。 h 提供虚拟专用网业务。大的集团用户可以租用多个方向、较多数量的电路,通过自己的网络管理工作站,进行自己管理,自己分配电路带宽资源,组成虚拟专用网。 DDN网络在计算机联网中的应用 DDN作为计算机数据通信联网传输的基础,提供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大容量信息传送通道。如利用全国DDN网组成的海关、外贸系统网络。各省的海关、外贸中心首先通过省级DDN网,出长途中继,到达国家DDN网骨干核心节点。由国家网管中心按照各地所需通达的目的地分配路由,建立一个灵活的全国性海关外贸数据信息传输网络。并可通过国际出口局,与海外公司互通信息,足不出户就可进行外贸交易。此外,通过DDN线路进行局域网互连的应用也较广泛。一些海外公司设立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在本地先组成内部局域网络,通过路由器、网络设备等经本地、长途DDN与公司总部的局域网相连,实现资源共享和文件传送、事务处理等业务。 DDN网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DDN网不仅适用于气象、公安、铁路、医院等行业,也涉及到证券业、银行、金卡工程等实时性较强的数据交换。 通过DDN网将银行的自动提款机(ATM)连接到银行系统大型计算机主机。银行一般租用64Kbps DDN线路把各个营业点的ATM机进行全市乃至全国连网。在用户提款时,对用户的身份验证、提取款额、余额查询等工作都是由银行主机来完成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可靠、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

  通过DDN网发布证券行情,也是许多券商采取的方法。证券公司租用DDN专线与证券交易中心实行联网,大屏幕上的实时行情随着证券交易中心的证券行情变化而动态地改变,而远在异地的股民们也能在当地的证券公司同步操作,来决定自己的资金投向。

  DDN网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DDN网作为一种数据业务的承载网络,不仅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接入,而且可以满足用户网络的互连,扩大信息的交换与应用范围。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是较广泛的。如无线移动通信网利用DDN联网后,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快速自愈能力。七号信令网的组网,高质量的电视电话会议,今后增值业务的开发,都是以DDN网为基础的。

  四、DDN网络的发展方向

  网络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对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网络的话音或数据传输平台。多媒体通信的应用正在普及。视频点播(IP/TV)、电子商务(E-Business)、IP-Phone、电子购物等新应用正在推广。这些应用对网络的带宽、时延、传输质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DDN独享资源,信道专用将会造成一部分网络资源的浪费,并且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又会带来带宽显得太窄等问题。因此,DDN网络技术也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建立现代化网的需要来看,现有DDN的功能应逐步予以增强。如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带宽的能力;为适应多种业务通信与提高信道利用率,应考虑统计复用;提高网管系统的开放性及用户与网络的交互作用能力;可以采用提高中继速率的办法,提高目前节点之间2Mbps的中继速率;相应的用户接入层速率也可大大提高,以适应新技术在DDN网络中的高带宽应用;可以使DDN网络平台成为一个多业务平台。除了目前已有的帧中继延伸业务和话音交换、G3传真业务外,还要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改造和完善DDN网,引入传输与交换、传输与接入等方面的变革,产生出具有交换型虚电路的DDN设备。积极地开展增值网服务,如数据库检索、可视图文等服务。由简单的电路或端口出租型向信息传递服务转变,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更深层次的贡献。

  五、结束语

  DDN网络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发展,DDN应用范围从单纯提供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扩大到能提供和支持多种通信业务,成为具有众多功能和应用的传输网络。我们要顺应发展潮流,积极追踪新技术的发展,扩大网络服务对象,搞好网络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Wi-Fi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使2.4GHz附近的频段,该频段目前尚属没用许可的无线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据悉,该款产品能够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其二,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名词解释】电信技术名词解释大全相关推荐

  1. 名词解释atm网络_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ATM技术

    一.ATM的产生 自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0年发明电话后,为有效地连接日益增多的电话用户,电话交换网应运而生.它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式自动交换系统以及数字程控系统发展过程, ...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名词解释,计算机应用技术名词解释--02316(26页)-原创力文档...

    1.计算机的特点 :(1)计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搞(3)记忆能力强(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自动执行程序(6)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2.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 ...

  3. 移动通信的一些技术名词英文缩写解释

    移动通信的一些技术名词英文缩写解释 专业词汇: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频率偏值: Frequency offset 符号率: Symbol rate 码域功率: code domai ...

  4. 计算机财务管理名词解释,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

    1 管理 会计 的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管理会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 ...

  5. 大数据的周边技术-这个解释很通俗

    一.概述: 这里有几个名词的解释,为了方便大家以后查资料.自学或参加相关培训与智能现钞管理相关的技术,对这些名词的范围作了解释.以下概念都是很粗略的解释,不同学派不同群体的看法相差很大,但都是在浏览了 ...

  6.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名词术语

    在线分析工程技术名词术语   金义忠[1] 曹以刚[2] 常武[2] [1]重庆凌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重庆400041 [2]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100095    摘 要 本文集中列 ...

  7. 传道解惑 软件开发技术名词解密

    传道解惑 软件开发技术名词解密 序:去年为了总结自己所学习/接触过的技术,也顺便为初学者少走弯路指明一些方向,可惜后来诸事缠身未能继续,十分遗憾,现放到自己的BLOG上来鼓励自己将此继续下去. &qu ...

  8.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具体解释】十三、熵编码算法(4):H.264使用CAVLC解析宏块的残差数据...

    <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具体解释>视频教程已经在"CSDN学院"上线,视频中详述了H.264的背景.标准协议和实现,并通过一个实战project的形式对H.2 ...

  9. 计算机专业术语大全,计算机专业名词总汇,计算机专业名词总汇

    计算机专业名词总汇,计算机专业名词总汇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计算机专业名词总汇,小编整理,欢迎 ...

最新文章

  1. php substr 去掉前n位_用PHP是如何做图片防盗链的
  2. Androidstudio 使用git插件提交代码
  3. 【数学与算法】牛顿法 及其一系列改进算法
  4. JAVA应用开发MQ实战最佳实践——Series2:消息队列RocketMQ性能测试案例
  5. python括号的区别_Python中类-带括号与不带括号的区别
  6. Spring Security登录
  7. error PRJ0003 : 生成“cl.exe”时出错 解决方案
  8. 一元线性回归决定系数_回归分析|笔记整理(1)——引入,一元线性回归(上)...
  9. 读懂Java代码总结
  10. aapr密码读取工具_wifi密码查看器原理是什么 wifi密码查看器原理介绍【详解】...
  11. Adobe弄的flex质量也太差了
  12. 程序猿必备的数电知识,快来看看你掌握多少!(建议收藏)
  13. sql优化常见的几种思路
  14. 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 (pdf完整版)
  15. 改了!教育部核准这所985高校更改简称!网友:华科大终于来了
  16.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第二部分
  17. CSDN周刊:Google Cloud大规模宕机;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苹果发布SwiftUI
  18. 理解表现和结构相分离
  19. Interview Summary
  20. 老虎证券 2018 java编程笔试题

热门文章

  1. 洋哥有哪些送给20多岁年轻人的建议?
  2. 计算机中什么是适配器及作用,什么是电脑适配器
  3. 读书笔记(四)--PBFT
  4. 3D MAX 入门教程内容结构
  5. PostgreSQL WHEN others THEN
  6. The Trojan War------Greek mythology
  7. 岩板铺地好吗_岩板到底好不好?从材质和施工的角度看
  8. 世界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简析
  9. 大数据行业薪资有多少 如何去学习大数据开发
  10. [译] C++ 和 Android 本地 Activity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