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前言

  •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 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了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
  • 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第1部分

第1章:媒介即隐喻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 我形象的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样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我们要注意的是,公众话语的方式是怎样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的
  • 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以文字文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 我相信,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我们对语言的了解使我们知道,语言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的语法特征的重要影响。
  • 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收他人持续而严格的审查。 书面形式把语言凝固下来,并由此诞生了语法家,逻辑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所有这些人都需要把语言放在眼前才能看清它的意思,找出它的错误,明白它的启示。
  • 我们应考虑信息的象征方式、来源、数量、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所处的语境。例如,钟表把时间再现为独立而精确的顺序,文字使大脑成为书写经历的石碑,电报把新闻变成商品。
  •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第2章:媒介即认识论

  • 首先,我想证明,在印刷机统治之下的美国,话语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清晰易懂,严肃且有理性;其次,在电视的统治下,这样的话语是怎样变得无能而荒唐的。说实话,我对这些所谓的“垃圾”的喜爱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人,我也清楚,印刷机产生的垃圾可以让大峡谷满的溢出来
  • 大学里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印刷文字的结构和逻辑密切相关的。
  • 一个考生问考官:我的论文中有300处引用,考官不可能一一对他们考证,为什么可以相信印刷文字的引用,却不能相信口头引用的内容呢?得到的回答是:在学术界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
  • 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
  • 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
    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
    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
    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 很显然,我的观点是,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

第3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 早在16世纪,人们的认识论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一种知识都要通过铅字来表达和传播。
  • 殖民地美国没出现文化贵族。 阅读从来没有被视为上等人的活动,印刷品广泛传播在各类人群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没有阶级之分的、生机勃勃的阅读文化。丹尼尔·布尔斯廷说到:“阅读蔚然成风”
  • 枪炮的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峙,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的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 进入19世纪的美国,在他所有的地区都开始形成了一种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那些专门为劳工阶层开设的图书馆也开始出现;那时候还没有国际版权法,盗版书四处泛滥;1842年狄更斯访问美国时,他所得到的待遇简直可以同现在我们对电视明星、体育明星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崇拜相媲美。
  • 19世纪中叶,很多英国人想来到美国亲自看看殖民地的变化,这里高度而广泛的文化普及率给他们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为另外一个现象所叹服,那就是演讲厅的普及。阿尔弗雷德·邦恩:“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演讲厅,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年轻的工人、疲劳的工匠、倦怠的女工都不约而同地涌进拥挤的演讲厅”。
  •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是一个由知识分子建立起的国家,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罕见的。
  • 如今的印刷品远多于过去,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印刷品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那时没有电影可看,没有广播可听,没有图片展览可参观,也没有唱片可放,那时更没有电视。公众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并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
  • 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一种话语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种类型的受众。我要探索印刷机作为一种象征和认识论,是怎样使公众对话变得严肃而理性的,而今日的美国又是怎样远远背离这一切的。

第4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 亚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之间七场著名辩论的序幕,是1858年8月21日在伊利诺伊州的奥托瓦拉拉开的。首先,用当今的标准来衡量,那时的听众具有超常的注意广度。**今天有哪一个美国听众能够容忍7个小时的演讲?**或者5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图片的情况下?其次,那时的听众必须具备非凡的、理解复杂长句的能力。 道格拉斯在奥托瓦半个小时的演讲中包括了三个关于废除黑奴制度的决议,这三个决议句法复杂,措辞符合严格的法律行文。林肯的答词更为复杂,他引用了他在另一个场合进行演讲的书面稿。
  • 林肯和道格拉斯的听众们对于辩论内容显然有着充分的理解,包括历史事件和复杂政治问题的知识。
  • 最后,即使两人都到了开始使用简单吵架用用语的地步 (比如对骂和攻击对方),他们仍然不忘利用复杂的修辞手段——讽刺、似是而非的隽语、复杂的隐喻、细微的区别以及寻找对手的自相矛盾。
  •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些1858年的听众是理智行为的典范,那就大错特错了。 林肯和道格拉斯的所有辩论都是在狂欢节般的气氛中进行的,乐队高声演奏(虽然辩论时是停下来的),小贩叫卖他的商品,孩子们奔跑嬉闹,大人们喝酒说笑。在这些听众的社会生活中,文化生活和公共事务已经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 我选择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作为本章的开头,不仅因为他们是19世纪中叶政治话语的杰出典范,同时也因为他们充分证明了印刷术控制话语性质的力量。
  • 如果一个句子不能起到陈述事实、表达请求、提出问题、明确主张或者做出解释的作用,那它就毫无意义,就是一个语法的空壳。
  • 潘恩在《理性时代》中写道:“所有的教堂,不论是犹太教、基督教或土耳其教,在我看来都只不过是人的发明,是为了吓唬和奴役人类、垄断权力和利益而建立的。”他们攻击教堂是社会进步的敌人,批评宗教迷信是理性的敌人。
  • 美国的报纸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印刷术统治下的思想日渐衰落的象征:以理性开始,以娱乐结束。
  • 即使在1980年,广告里仍然除了文字别无他物,广告被看作是一项严肃而理性的事业。19世纪90年代,语境遭到了彻底摧毁,首先是插图和照片的大量侵入,后来是因为无主题语言的使用。 广告成为一种半是心理学半是美学的学问。
  • 美国的前15位总统如果走在街上,没有人会认出他们是谁。而想想那些近年来成为公众人物的总统、牧师、律师和科学家,首先进入你脑海的是一个图像、一张电视屏幕上的脸,而至于他们说过什么,你可能一无所知。这就是思维方式在以文字为中心以图象为中心的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第5章:躲躲猫的时代

  • 塞缪尔·芬利·布尔斯·莫尔斯 创造了电报,电报摧毁了关于信息的原有定义,并赋予公众话语一种崭新的含义。

  • 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直用处或意义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

  • 19世纪30年代已经开始了把无聊素材奉为新闻的过程。

  • 电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奇迹,当地新闻和那些没有时效性的新闻便失去了在报纸上的中心位置。

  • 不久之后,报纸的财富不再取决于新闻的质量或用途,而是取决于这些新闻来源地的遥远程度和获取的速度

  • 生活中大部分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有益的行动。

  •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第一次面对信息过剩的问题,这意味着与此同时,人们将面对丧失社会和政治活动能力的问题。

  • 我们陷入了一个无能为力的怪圈: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但除了被这些想法提供给记者制造更多的新闻之外,你无能为力;然后,面对你制造的新闻,你还是无能为力。

  • 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信息传播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在这方面,电报和印刷术截然相反。例如书籍就是收集、细察和组织分析信息观点的绝好容器。 写书、读书、讨论书的内容、判断书的价值(包括书的版面安排),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 所以,无论什么地方的文明都会视焚书为反文化的罪恶行为。但是电报却要求我们烧毁它。电报如果被赋予永恒、持续或连贯的特征,就就失去其价值。电报只适合于传播转瞬即逝的消息,因为会有更多更新的信息很快取代它们。这些信息 后浪推前浪地 进出于人们的意识,不需要也不容你稍加思索。

  • 电报引入的这种公共对话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语言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耸人听闻、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

  • 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很他们。

  • 加夫里尔·萨洛蒙曾经说过:“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看文字却需要能理解”。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

  • 丹尼尔·布尔斯廷在其著作《图像》中提到了“图像革命”,以照片为中心的这些图像不仅仅满足于对语言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而且要试图替代语言诠释、理解和验证现实的功能。

  •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在《图像》一书中,布尔斯廷认为图像革命的主要产物是“伪事件”。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入电子对话的每一种媒介,都步步紧随电报和摄影术,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之而不及。有一些媒介,例如电影,从本质上就有这样的潜能。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

  • 简单的说,电视是新认识论的指挥中心。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科学和体育——都能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电视还赢得了 “神话” 的地位:我们不再怀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切,根本不会意识到电视提供给我们的特殊视角,甚至连“电视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这个问题也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20年前, “电视到底是塑造文化还是仅仅反反映文化” 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许多学者和社会批评家的广泛兴趣。随着电视逐渐成为我们的文化,这个问题已经被逐渐遗忘了。

  • 电子和图像革命所产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是: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在我们眼里已经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这种陌生感的丧失是我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标志,而我们的适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变化程度,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的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

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第二部分

第6章 娱乐业时代

  • 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 “后视镜” 思维:认为一种新媒介只是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这种错误就是完全误解了电视如何重新定义公众话语的意义
  • 在有些地方,大多数人还没有电视机,他们只有一个电视台,大多数节目都以推进政府意识形态和政策为首要目的。
  • 但是,美国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在民主制度和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电视找到了作为一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潜能的肥沃土地。
  •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道德和政治威信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大下降了。美国的电视节目之所以供不应求,并不是因为人们热爱美国,而是因为人们热爱美国的电视
  • 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 娱乐是电视上多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我们知道“新闻”是不必当真的,是说着玩的。
  • 一个例子:美国广播公司1983年11月20日在颇具争议的电影《浩劫后》进行的一次80分钟的讨论节目。节目没有背景音乐,没有电视广告,每个人自说自话,对其他人的发言不做任何反应。说白了,这根本就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讨论,没有论点或反论点,没有依据的假设,没有解释,没有阐述,没有定义。
  • 电视上不会出现思考的过程。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美国广播公司展示给我们的是原本具有高超语言驾驭能力和政治见解的人现在屈服于电视媒介,致力于表演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表达他的思想。
  •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所在。人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却斑斓夺目。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 任何人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切,甚至更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视对文化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
  • 如今的所有的总统竞选中,两个竞选人都会在电视上举行所谓的“辩论”,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 而这正是电视擅长的。
  • 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变得越来越难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

第7章 “好…现在”

  • 再残忍的谋杀,再具破坏力的地震,再严重的政治错误,只要新闻播报员说一声 “好…现在”,一切都可以马上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更不要说是引人入胜的球赛得分或预告自然灾害的天气预报了。通过说“好…现在”,新闻播音员的意思是我们对于前一个新闻的关注时间已经够长了(大约45秒)。
  •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
  • 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始、结束或中间都要插入一段音乐。我发现很少有美国人会觉得这样的作做法奇怪,这足以证明严肃的公众话语和娱乐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荡然无存。这可能是在戏剧和电影中使用音乐的道理是一样的——制造一种情绪,为娱乐提供一个主题。如果没有了音乐——就像有时电视节目中会插播新闻字幕一样——观众会猜想一定是什么真正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例如死人之类的,但只要有音乐存在,观众就知道没什么了不得。

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 我们希望书和其他一些媒介(例如电影)应保持口气上的一致以及内容上的连贯性,而对电视节目就没有这样的要求。

  • 罗伯特·麦克尼尔说:好的电视节目要 “一切以简短为宜,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之感,反之,要以富于变化和新奇的动作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 你不必注意概念和角色,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多停留几秒”

  • 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 自相矛盾的存在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只有在一个前后连贯的语境中,观点和事件彼此相关,自相矛盾才能成立。如果语境消失了,或者被割裂了,那么自相矛盾也会随之消失。在这样一个被割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通过自相矛盾来检验正误,因为自相矛盾根本不存在。在“好…现在”的世界里:所有的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被剥夺了与过去、未来或其他任何时间的关联——连贯性消失了,自相矛盾的条件随之也消失了。

  • soma——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人们为了解除烦恼服用的一种药丸。

第8章 走向伯利恒

(伯利恒为耶稣的出生地,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地)

  • 《700》俱乐部两次把她(一个演员)带入了超凡的境界:第一次是把她带到了耶稣的面前,第二次是使她成为了一个电视明星。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人来说,到底哪一个是更高的境界,他们不清楚。
  • 观看宗教电视节目的结论是:
    • 1.在电视上,宗教和其他任何东西一样,被明白无误地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在这里,宗教不再是具有历史感地深刻而神圣的人类活动,没有仪式,没有传统,没有神学,更重要的是,没有精神的超脱。在这些节目中,传教士是头号人物,上帝只能充当配角
    • 2.宗教之所以成为娱乐是由电视本身的倾向决定的,而不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电视传教士存在缺陷。
  • 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能够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的。如果你以为用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可以用另一种形式丝毫不损害意义地表达出来,那你就太过天真了。不是一切都可以用电视表达的,或者更准确的说,电视把某种事物转换成了另一种东西,原来的本质可能丢失,也可能被保留下来。
  • 任何传统的宗教仪式都要求,举行仪式的地方要具有某种程度的神圣性。教堂被设计成一个举行仪式的地方,所以几乎所有出现在那里的东西都具有宗教的氛围。但是宗教仪式并不一定都要在教堂举行,只要事先进行一番净化,也就是说去除一切世俗的用途。 如果观众不能沉浸在非世俗世界的神秘氛围中,那他就不可能获得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体验。
  • 电视屏幕本身有着很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屏幕上充满了世俗的记忆,电视广告和娱乐节目已经在这里深深扎根。 不论是历史还是电视的现实情况,都证明反省或精神超脱是不适合电脑屏幕的。电视屏幕希望你记住的是,它的图像是你娱乐的源泉。
  • 电视传教士不成文的规矩: “只有给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宗教信条。不论是释迦牟尼、摩西、耶稣还是穆罕默德、路德,从来没有哪个伟大的宗教领袖会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给的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东西。但是,电视只能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电视是“客户友好”型的,要关掉它实在是太容易了。只有在呈现动感的视觉形象时,电视才能对观众产生最大的吸引力。

电视最大的长处是 它让具体的形象进入我们的心中,而不是让抽象的概念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 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成为宗教的内容。

第9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 通过以最凝练的方式集中展示娱乐业的而各种形式——音乐、戏剧、图像、幽默和名人——电视广告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自《资本论》发表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 如果贪欲是资本主义的机车的燃料,那么理性就应该是机车的司机。
  • 到了20世纪59年代,语言形式几乎从商业广告中消失了。通过图像代替语言,图像广告使感染力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而不再是实践的检验。
  • 电视广告把企业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引向了设法使消费者感觉产品有价值,消费者成了依赖心里表演疗法的病人。
  • 参议员明白,在一个电视和其他视觉媒介占据重要地位的世界里,“政治知识”意味着图像,而不是文字。在美国,任何慎重的竞选者都应该聘请形象设计师为他设计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形象。
  • 电视广告蔑视详尽的解释,因为这样既花时间又会招来不同的意见。如果观众看广告时还要费心猜测其中的信息是否可信,这样的广告就不能算是好广告。
  • 电视广告可以用运动员、演员、音乐家、小说家、科学家或伯爵夫人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的产品代言,电视广告也让政治家们得以摆脱自己有限的一点儿专业知识。
  • 电视无法告诉我们谁是党派的最佳人选,我们认为的“最佳”就是要擅长谈判、精通管理、熟知全球事务、洞察各种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那么电视根本无法让我们判断谁比谁强,因为谁强谁弱主要还是取决于“形象”。 但这并不是因为政治家们要醉心于表现自己的最佳形象,谁不想然自己的形象好一些呢?但是电视损坏了“形象”的名声。
  • 所有成功的电视广告的经验:它们给我们一个口号、一个象征或一个为观众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形象的焦点。
  • 格布纳:自由不是靠关掉电视实现的,电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掉电视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不直接从电视得到某种信息,也会通过其他人得到。
  • 那些经营电视的人从来没有限制我们获得信息,而是不断扩大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我们的文化部是赫胥黎式的,而非奥威尔式的。

第10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 我们现在知道,只有当学校像“芝麻街”的时候,《芝麻街》才能起到鼓励孩子热爱学校的作用,也就是说,《芝麻街》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概念。在教室里,娱乐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在电视上,娱乐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 约翰·杜威曾经说过:“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换句话说, 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
  • 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从孔子到柏拉图到洛克到杜威,没有人在他们对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 有人说过,孩子在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时掌握的最好;柏拉图和杜威也对此十分强调——理性只有在情感的肥沃土壤里才能得到最好的培养。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或暗示过,只有当教育成为娱乐时,学习才能最有效、最持久、最真实。
  • 电视提出了三条戒律并由此形成了教育的哲学:
    • 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 你不能令人困惑(在电视教学中,让观众心生困惑就意味着低收视率,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中不能有任何需要记忆、学习、运用甚至忍受的东西,也就是说,任何信息、故事或观点都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因为对电视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 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 如果要给这样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
  • “研究表明,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电视在这方面比其他任何媒介做得更好”。
  • 通过电视教学节目——《咪咪见闻录》,学生们知道了学习是一种娱乐方式,或者更准确的说,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都可以采用娱乐的方式出现。而且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以同样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接受他们的政治、宗教、新闻和商业

第11章 赫胥黎的警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 奥威尔预言的世界比赫胥黎预言的世界更容易辨认,也更有理由去反对。 我们的生活经历已经能够让我们认识监狱,并且知道在监狱大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要奋力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 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 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者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对于电视的批评最后还是要依赖电视自身的力量。

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推荐

  1.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摘抄)

    目录 第一部分  把信送给加西亚 第二部分  把信送给加西亚 第三部分:成功之路 第四部分:艾尔伯特*哈伯德人生箴言 写在前面: 个人感觉书中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感觉并不十分吸引人,甚至有些平淡. ...

  2. 读书笔记:《把信送给加西亚》

    最近读完了<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颇有感触. 主 人 公:安德鲁·罗文   目的和任务:把信送给巴西的加西亚将军 内容简介: 1."我选派你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把信送给加西亚 ...

  3.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

    (篇一) 天啊,幸亏我生在了现代! 若生在伊丽莎白和简的年代,命运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啊! 首先,你得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父母要有足够的产业和眼光来支持你的教育--那个时代,19世纪初时的社会(那时我 ...

  4. 做一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做一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太原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陈掁华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得到了一本好书.说它是好书,因为拿到它后,我一口气从头到尾阅读了 ...

  5. 书评--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   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一个关于送信的传奇故事,蕴涵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   一位英雄的故事揭示了成功的一种模式, ...

  6. 《把信送给加西亚》--[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本书堪称是一本成功学圣经.<把信送给加西亚>(A Message to Garcia) 下面是我的书摘: * 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  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 ...

  7. 东鹏与联想企业网盘携手把信送给“加西亚”

    近两年来,全国多地陶瓷厂倒闭.陶瓷老板卷款跑路.员工上街讨薪,诸如此类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建陶行业举步维艰.哀鸿遍野,这是诸多业内人士的感叹.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房地产与家居市场整体不景气的 ...

  8. 另眼来看《把信送给加西亚》

    这本书非常流行,很多老板买来给自己的员工看,甚至政府领导买来给职员来看,非常直接也很明显,希望员工或职员能够象送信的罗文那样,如同这个网站:http://218.31.148.126/Article/ ...

  9.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很早就读到这本书了,一直就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今天终于有机会回味这本书的巨大哲学魅力,这的确是一本很具心灵冲击的书.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诠释人的哲学思维与现实的碰撞,很现实化的来解读人在学习,工作生 ...

  10. 企业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好友推荐一本书,是一本很早就听说过,但从未读过的书,书名叫<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百多年前,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咖啡时发生争论.当时,大家都认为美西战争中的英雄是古巴起义军首领加 ...

最新文章

  1. xilinx vivado烧录s29gl256p-bpi-x8
  2. jqueryrotate 使用 帮助 笔记 学习
  3. Python图片爬取方法总结
  4. python基础教程第四版-python基础教程第4版pdf
  5. CDN视频存储解决方案
  6. Angular 中的依赖注入link
  7. Plugin with id ‘com.android.XXX‘ not found.
  8. infomix数据库版本sql_查询 informix数据库版本
  9. Spring配置与第一Spring HelloWorld
  10. python语句分号_python 为什么不用分号作终止符?
  11. tensorflow之视频质量诊断
  12. python输出命令_Python中的命令输出解析
  13. 公众号常用的排版软件有哪些?
  14. 应广单片机开发流程需要注意哪些?
  15. 【UNIX网络编程】|【07】SCTP协议探究
  16. 计算机专业选锐龙还是英特尔,如何选择cad制图用英特尔还是锐龙?
  17. 华为应用市场AGC研习社直播:App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审核标准解读
  18. C#实现向手机发送验证码短信
  19. 网页作业HTML+CSS+JS大作业——汽车租赁(47页) 加特效 web期末作业设计网页_汽车大学生网页设计作业成品
  20. 韩星安七炫金钟国加盟央视真人秀节目

热门文章

  1. 智能穿戴设备的“最强心脏”
  2. 怎么写经济学论文的导言和文献综述
  3. 解决Google Chrome浏览器字体模糊的问题
  4. xshell、CRT上使用vbscript更高效连接定位到服务器以及目录、数据库
  5. java flappy bird_Java实例---flappy-bird实例解析
  6. 【综合复习_网络部分】
  7. 什么是理想的大学生活?
  8. 拼多多笔试题 回合制角色扮演
  9. Nginx调试日志[emerg]: invalid log level “debug_http” in /path/conf/nginx.conf:XX
  10. linux nuc 吗 支持_当NUC遇上本地衍生版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