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资源地址
所幸的是,WinSock同时提供了非阻塞模式,并提出了几种I/O模型。最常见的I/O模型有select模型、WSAAsyncSelect模型及
WSAEventSelect模型,下面选择其中的WSAAsyncSelect模型进行介绍。使用WSAAsyncSelect模型将非阻塞模式引入到应用程序中的过
程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你只需要多添加一个函数就够了。
int WSAAsyncSelect(SOCKET s,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long lEvent);
该函数会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并且把发生在该套接字上且是你所感兴趣的事件,以Windows消息的形式发送到指定的窗口,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传统的消息处理函数中处理这些事件。参数hWnd表示指定接受消息的窗口句柄;参数wMsg表示消息码值(这意味着你
需要自定义一个Windows消息码);参数IEvent表示你希望接受的网络事件的集合,它可以是如下值的任意组合:FD_READ, FD_WRITE, 
FD_OOB, FD_ACCEPT, FD_CONNECT, FD_CLOSE 之后,就可以在我们熟知的Windows消息处理函数中处理这些事件。如果在某一套接字s上
发生了一个已命名的网络事件,应用程序窗口hWnd会接收到消息wMsg。参数wParam即为该事件相关的套接字s;参数lParam的低字段指
明了发生的网络事件,lParam的高字段则含有一个错误码,事件和错误码可以通过下面的宏从lParam中取出:
#define WSAGETSELECTEVENT(lParam) LOWORD(lParam)
#define WSAGETSELECTERROR(lParam) HIWORD(lParam)

下面继续使用伪代码来帮助阐述如何将上一节的阻塞模式WinSock应用升级到非阻塞模式。
首先自定义一个Windows消息码,用于标识我们的网络消息。

#define WM_CUSTOM_NETWORK_MSG (WM_USER + 100) 
//服务器端,在监听之前,将监听套接字置为非阻塞模式,并且标明其感兴趣的事件为FD_ACCEPT。
WSAAsyncSelect(server, wnd, WM_CUSTOM_NETWORK_MSG, FD_ACCEPT); 
listen(server);

//客户端,在连接之前,将套接字置为非阻塞模式,并标明其感兴趣的事件为FD_CONNECT。
WSAAsyncSelect(client, wnd, WM_CUSTOM_NETWORK_MSG, FD_CONNECT);
ServerAddress?server;
connect(client,?server);

//接着,在Windows消息处理函数中,我们将处理监听事件、连接事件、及读写事件,方便起见,这里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处理代码放在
了一起。
LRESULT CALLBACK WndProc(HWND hWnd, UINT messag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CUSTOM_NETWORK_MSG: // 自定义的网络消息码    
        {    
            SOCKET socket = (SOCKET)wParam; // 发生网络事件的套接字    
            long event = WSAGETSELECTEVENT(lParam); // 事件    
            int error = WSAGETSELECTERROR(lParam); // 错误码    
    
            switch (event)    
            {    
            case FD_ACCEPT: // 服务器收到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 接收到客户端连接,分配一个客户端套接字    
                    SOCKET client = accept(socket);     
                    // 将新分配的客户端套接字置为非阻塞模式,并标明其感兴趣的事件为读、写及关闭    
                    WSAAsyncSelect(client, hWnd, message, FD_READ | FD_WRITE | FD_CLOSE);    
                }    
                break;    
            case FD_CONNECT: // 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的操作返回结果    
                {    
                    // 成功连接到服务器,将客户端套接字置为非阻塞模式,并标明其感兴趣的事件为读、写及关闭    
                    WSAAsyncSelect(socket, hWnd, message, FD_READ | FD_WRITE | FD_CLOSE);    
                }    
                break;    
            case FD_READ: // 收到网络包,需要读取    
                {    
                    // 使用套接字读取网络包    
                    recv(socket);    
                }    
                break;    
            case FD_WRITE:    
                {    
                    // FD_WRITE的处理后面会具体讨论    
                }    
                break;    
            case FD_CLOSE: // 套接字的连接方(而非本地socket)关闭消息    
                {    
                }    
                break;    
            default:    
                break;    
            }    
        }    
        break;    
    …    
    }    
    …    
}    
以上就是非阻塞模式WinSock的应用框架,WSAAsyncSelect模型将套接字和Windows消息机制很好地粘合在一起,为用户异步SOCKET应用提供
了一种较优雅的解决方案。

扩展讨论
WinSock在系统底层为套接字收发网络数据各提供一个缓冲区,接收到的网络数据会缓存在这里等待应用程序读取,待发送的网络数据也会先
写进这里之后通过网络发送。
相关的,针对FD_READ和FD_WRITE事件的读写处理,因涉及的内容稍微复杂而容易使人困惑,这里需要特别进行
讨论。在FD_READ事件中,使用recv()函数读取网络包数据时,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完整网络包的大小,所以需要多次读取直到读完整个缓冲区
。这就需要类似如下代码的调用:
void* buf = 0;    
int size = 0;    
while (true)    
{    
    char tmp[128];    
    int bytes = recv(socket, tmp, 128, 0);    
    if (bytes <= 0)    
        break;    
    else    
    {    
        int new_size = size + bytes;    
        buf = realloc(buf, new_size);    
        memcpy((void*)(((char*)buf) + size), tmp, bytes);    
        size = new_size;    
    }    
}    
//此时数据已经从缓冲区全部拷贝到buf中,你可以在这里对buf做一些操作      
free(buf);    
这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程序运行起来,你会收到比预期多出许多的FD_READ事件。如MSDN所述,正常的情况下,

应用程序应当为每一个FD_READ消息仅调用一次recv()函数。如果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在一个FD_READ事件处理中调用多次recv(),那么它将会收到多个FD_READ消息,因为每次未读完缓冲区的recv()调用,都会重新触发一个FD_READ消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读取网络包前关闭掉FD_READ
消息通知,读取完这后再进行恢复,关闭FD_READ消息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调用WSAAsyncSelect时参数lEvent中FD_READ字段不予设置即可。

//关闭FD_READ事件通知    
WSAAsyncSelect(socket, hWnd, message, FD_WRITE | FD_CLOSE);    
// 读取网络包    
…    
// 再次打开FD_READ事件通知    
WSAAsyncSelect(socket, hWnd, message, FD_WRITE | FD_CLOSE | FD_READ);

第二个需要讨论的是FD_WRITE事件。这个事件指明缓冲区已经准备就绪,有了多出的空位可以让应用程序写入数据以供发送。该事件仅在两种
情况下被触发:
1. 套接字刚建立连接时,表明准备就绪可以立即发送数据。
2. 一次失败的send()调用后缓冲区再次可用时。如果系统缓冲区已经被填满,那么此时调用send()发送数据,将返回SOCKET_ERROR,使用WSAGetLastError()会得到错误码WSAEWOULDBLOCK表明被阻塞。这种情况下当缓冲区重新整理出可用空间后,会向应用程序发送FD_WRITE消息,示意其可以继续发送数据了。

所以说收到FD_WRITE消息并不单纯地等同于这是使用send()的唯一时机。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发送消息,直接调用send()发送即可。如果该次
调用返回值为SOCKET_ERROR且WSAGetLastError()得到错误码WSAEWOULDBLOCK,这意味着缓冲区已满暂时无法发送,此刻我们需要将待发数据
保存起来,等到系统发出FD_WRITE消息后尝试重新发送。也就是说,你需要针对FD_WRITE构建一套数据重发的机制,文末的工程源码里包含有
这套机制以供大家参考,这里不再赘述。

结语
至此,如何在非阻塞模式下使用WinSock进行编程介绍完毕,这个框架可以满足大多数网络游戏客户端及部分服务器的通信需求。更多应用层面
上的问题(如TCP粘包等)这里没有讨论,或许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给出。

WSAAsyncSelect模型(同步I/O模型)

这里为什么说他是同步的,就是因为实际的数据的Copy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异步的,只是相应的通知机制(通知数据已经准备好了),是异步的

这个模型允许应用程序以Windows消息的形式可在一个套接字上,接收网络事件通知
具体的做法是在建好一个套接字后,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
在我看来,WSAAsyncSelect是最简单的一种Winsock I/O模型(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一个主线程就搞定了)。
这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
1.在WM_CREATE消息处理函数中,初始化Windows Socket library,创建监听套接字,绑定,监听,并且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表示我们关心在监听套接字上发生的FD_ACCEPT事件;
2.自定义一个消息WM_SOCKET,一旦在我们所关心的套接字(监听套接字和客户端套接字)上发生了某个事件,系统就会调用WndProc并且message参数被设置为WM_SOCKET;
3.在WM_SOCKET的消息处理函数中,分别对FD_ACCEPT、FD_READ和FD_CLOSE事件进行处理;
4.在窗口销毁消息(WM_DESTROY)的处理函数中,我们关闭监听套接字,清除Windows Socket library

WSAAsyncSelect模型是Windows socket的一个异步IO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接收以Windows消息为基础的网络事件。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在创建套接字后,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当该事件发生时Windows窗口收到消息,应用程序就可以对接收到的网络时间进行处理。

WSAAsyncSelect是select模型的异步版本。在应用程序使用select函数时会发生阻塞现象。可以通过select的timeout参数设置阻塞的时间。在设置的时间内,select函数等待,直到一个或多个套接字满足可读或可写的条件。

而WSAAsyncSelect是非阻塞的。Windows sockets程序在调用recv或send之前,调用WSAAsyncSelect注册网络事件。WSAAsyncSelect函数立即返回。当系统中数据准备好时,会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此此消息的处理函数中可以调用recv或send进行接收或发送数据。

WSAAsyncSelect模型与select模型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可以对多个套接字进行管理。但它们也有不小的区别。首先WSAAsyncSelect模型是异步的,且通知方式不同。更重要的一点是:WSAAsyncSelect模型应用在基于消息的Windows环境下,使用该模型时必须创建窗口,而select模型可以广泛应用在Unix系统,使用该模型不需要创建窗口。最后一点区别:应用程序在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后,套接字就被设置为非阻塞状态。而使用select函数不改变套接字的工作方式

WSAAsyncSelect函数。

该函数告诉系统当网络事件发生时为套接字发送消息。声明如下:

[html] view plaincopy
  1. int WSAAsyncSelect(
  2. SOCKET s,
  3. HWND hWnd,
  4. u_int wMsg,
  5. long lEvent);

s为需要通知的套接字。

hWnd为当网络事件发生时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为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窗口收到的消息。在此消息的响应函数内对网络事件进行处理。

lEvent为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集合。

应用程序调用该函数后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通常用户自定义消息应该在WM_USER的基础之上定义。如WM_USER+1,以避免与Windows预定义的消息发生混淆。

网络事件可以有以下几种:

FD_READ:套接字可读通知。

FD_WRITE:可写通知。

FD_ACCEPT:服务器接收连接的通知。

FD_CONNECT:有客户连接通知。

FD_OOB:外带数据到达通知。

FD_CLOSE:套接字关闭通知。

FD_QOS:服务质量发生变化通知。

FD_GROUP_QOS:组服务质量发生变化通知。

FD_ROUTING_INTERFACE_CHANGE:与路由器接口发生变化的通知。

FD_ADDRESS_LIST_CHANGE:本地地址列表发生变化的通知。

开发人员应向应用程序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可以将它们按位或并传给lEvent函数。如:

[cpp] view plaincopy
  1. WSAAsyncSelect(s,hWnd,WM_SOCKET,FD_CONNECT|FD_READ|FD_CLOSE);

上述代码表示:当套接字连接到来、有数据可读或这套接字关闭的网络事件发生时,WM_SOCKET消息就会发送给hWnd为句柄的窗口。

消息处理函数。

消息处理函数是对网络事件发生时窗口消息的处理。它的声明如下:

[cpp] view plaincop
  1. LRESULT CALLBACK WindowProc(
  2. HWND hWnd,
  3. UINT uMsg,
  4. WPARAM wParam,
  5. LPARAM lParam)

hWnd为窗口句柄。

uMsg为当网络事件发生时的消息。

wParam为消息参数。该参数表明发生网络事件的套接字。

lParam也为消息参数。低字节表明已发生的网络事件。高字节包含错误代码。

在Windows sockets应用程序中,当WindowProc接收到网络消息时,在该函数内执行下面的步骤:

1:读取lParam的高字节,判断是否有错误发生。可以使用WSAGETSElECTERROR宏。

2:如果没有错误,读取lParam的低字节,检查发生了什么网络事件,可以使用WSAGETSELECTEVENT宏。

WSAGETSElECTERROR和WSAGETSELECTEVENT宏定义如下:

[cpp] view plaincopy
  1. #define WSAGETSElECTERROR(lParam)  LOWORD(lParam)
  2. #define WSAGETSELECTEVENT(lParam)  HIWORD(lParam)

接下来就需要创建窗口和将网络消息与消息处理函数关联起来。如果使用MFC可以使用MFC提供的宏来进行处理。

注意:多次调用WSAAsyncSelect时,最后一次调用会取消前面注册的网络事件。

因为调用accept接受的套接字和监听套接字具有同样的属性。所以,任何为监听套接字设置的网络事件对接受套接字同样起作用。如果一个监听套接字请求FD_ACCEPT、FD_READ和FD_WRITE网络事件。则在该监听套接字上接受的任何套接字也会请求FD_ACCEPT,FD_READ和FD_WRITE网络事件。

FD_CLOSE网络事件用来判断套接字是否已经关闭。错误代码会指出套接字是从容关闭还是硬关闭。如果为0,为从容关闭。若错误代码为WSAECONNRESET,则套接字是硬关闭。调用closesocket不会投递FD_CLOSE事件。

发生网络事件的条件。

下列条件下会发生FD_READ事件:

1:当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时,如果当前有数据可读。

2:当数据到达并且没有发送FD_READ网络事件时。

3:调用recv()或这recvfrom,如果仍有数据可读里。

 

下列情况下会发生FD_WRITE事件:

1: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时,如果能够发送数据时。

2:connect或者accept函数后,连接已经建立时。

3:调用send或者sendto函数,返回WSAWOULDBLOCK错误后,再次调用send()或者sendto函数可能成功时。因为此时可能是套接字还处于不可写状态,多次调用直到调用成功为止。

WSAAsyncSelect的优势与不足。

该模型是在基于消息的Windows环境下开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像处理其他消息一样,对网络事件进行处理。而且为确保接受所有数据提供了很好的机制。

不足:由于该模型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必须在应用程序中创建窗口。虽然可以在开发中,确定是否显示该窗口。 由于调用WSAAsyncSelect函数后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状态,当应用程序接收到网络事件时,未必能够成功返回。这无疑增加了使用该模型的难度。

接下来展示一个使用如何WSAAsyncSelect模型的例子。该程序使用WSAAsyncSelect模型管理接受的客户端套接字。编码步骤如下:

1:声明自定义消息。如WM_SOCKET

2:声明窗口例程。

3:将自定义消息与消息处理函数相关联。

4:初始化套接字动态库,创建套接字。

5:调用WSAAsyncSelect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本例服务器感兴趣的网络事件有FD_ACCEPT和FD_CLOSE。

6:绑定套接字开始监听。

一:声明自定义消息:

[cpp] view plaincopy
  1. #define WM_SOCKET WM_USER+1 //套接字消息。

除了声明自定义消息外还需要声明最大字符串长度、服务器监听端口、数据缓冲区。

[cpp] view plaincopy
  1. #define MAX_STRING 100     //最大字符串长度。
  2. #define SERVERPORT 5000    //服务器端口。
  3. #define MAX_SIZE_BUF 1024  //数据缓冲区长度。

二:声明消息处理函数并与消息关联:

1:在窗口类头文件中声明消息处理函数。如:

[cpp] view plaincopy
  1. afx_msg LRESULT onWmSocket(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2:在消息映射宏中将自定义消息如声明的消息处理函数关联:

[cpp] view plaincopy
  1. ON_MESSAGE(WM_SOCKET,&onWmSocket)

3:实现消息处理函数:

[cpp] view plaincopy
  1. LRESULT CuserdefinedMessageTestDlg::onWmSocket(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2. {
  3. if(WSAGETSELECTERROR(lParam))
  4. {
  5. m_list.deleteNode(wParam);//wParam为发生消息的套接字。出现错误,则从链表中将该套接字对应的CClient类对象删除。
  6. return false;
  7. }
  8. else
  9. {
  10. switch(WSAGETSELECTEVENT(lParam))
  11. {
  12. case FD_ACCEPT://接受客户端连接请求。
  13. {
  14. SOCKET sAccept;
  15. if((sAccept==accept(wParam,NULL,NULL)==INVALID_SOCKET))
  16. break;
  17. m_list.add(sAccept);
  18. //在新接受的套接字发生FD_READ,FD_WRITE,FD_CLOSE网络事件发生,发送WM_SOCKET消息;
  19. WSAAsyncSelect(sAccept,this->m_hWnd,WM_SOCKET,FD_READ|FD_WRITE|FD_CLOSE);
  20. }
  21. break;
  22. case FD_READ://可读,接收数据。
  23. {
  24. CClient *pClinet=GetClient(wParam);//根据套接字,获取客户端节点。
  25. pClient->RecvData();
  26. }
  27. break;
  28. case FD_WRITE://可写,发送数据。
  29. {
  30. CClient*pClient=GetClient(wParam);
  31. pClient->SendData();
  32. }
  33. break;
  34. case FD_CLOSE://对方关闭套接字连接。
  35. {
  36. if(WSAGETSELECTERROR(lParam)==0)
  37. {
  38. //从容关闭。
  39. }
  40. else if(WSAGETSELECTERROR(lParam)==WSAECONNREFUSED)
  41. {
  42. //硬关闭。
  43. }
  44. m_list.deleteNode(wParam);
  45. }
  46. break;
  47. default:
  48. break;
  49. }
  50. }
  51. return 0;
  52. }

三:创建套接字并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

1:初始化套接字动态库,并创建套接字。

[cpp] view plaincopy
  1. WSADATA wsa;
  2. int ret=WSAStartup(MAKEWORD(2,2),&wsa);
  3. Listen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4. if(ListenSocket==INVALID_SOCKET)
  5. {
  6. return false;
  7. }

2:注册感兴趣的网络事件:

[cpp] view plaincopy
  1. WSAAsyncSelect(ListenSocket,this,WM_SOCKET,FD_ACCEPT|FD_CLOSE);

3:绑定套接字并监听。

[cpp] view plaincopy
  1. SOCKADDR_IN addr;
  2. addr.sin_family=AF_INET;
  3. addr.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92.168.1.100");
  4. addr.sin_port=htons(4000);
  5. int ret=bind(m_ListenSocket,(SOCKADDR*)&addr,sizeof(addr));
  6. if(ret==INVALID_SOCKET)
  7. {
  8. return false;
  9. }
  10. ret=listen(m_ListenSocket,10);
  11. if(ret==INVALID_SOCKET)
  12. {
  13. return false;
  14. }

四:退出

[cpp] view plaincopy
  1. closesocket(m_ListenSocket);
  2. WSACleanup();

五:CClient类。

自定义类CClient类用于管理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新建套接字。在该类中实现与客户端通信。

六;管理客户端套接字链表。

当服务器接受一个客户端连接请求后就会创建一个CClient实例。将该实例地址加入链表中。

WSAAsyncSelect() 非阻塞模式WinSock相关推荐

  1. 非阻塞模式WinSock编程入门

    介绍 WinSock是Windows提供的包含了一系列网络编程接口的套接字程序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把它的非阻塞模式引入到应用程序中.文章中所讨论的通信均为面向连接的通信(TCP),为清晰起 ...

  2. 非阻塞模式WinSock编程入门(Socket关联窗口消息机制)

    本文版权归 CSDN trcj 所有,转载请自觉按如下方式于明显位置标明原作者及出处,以示尊重! 作者:trcj 原文:http://blog.csdn.net/trcj1/archive/2010/ ...

  3. Qt:Qt实现Winsock网络编程—非阻塞模式下的简单远程控制的开发(WSAAsyncSelect)

    Qt实现Winsock网络编程-非阻塞模式下的简单远程控制的开发(WSAAsyncSelect) 前言 这边博客应该是 Qt实现Winsock网络编程-TCP服务端和客户端通信(多线程) 的姐妹篇,上 ...

  4. delphi Winsock非阻塞模式详解

    Winsockt的TClientSocket设置ClientType的属性为ctNonBlocking.则通讯模式为非阻塞模式. ctBlocking为阻塞模式,这里说一下阻塞与非阻塞的一些区别. c ...

  5. [转]Socket的阻塞模式和非阻塞模式

    http://blog.csdn.net/VCSockets/ 阻塞模式 Windows套接字在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模式下执行I/O操作.在阻塞模式下,在I/O操作完成前,执行的操作函数一直等候而不会立即 ...

  6. 非阻塞模式(ioctlsocket)

     1 //Server.cpp 2 #include <stdio.h> 3 #include <winsock2.h> //winsock.h (2种套接字版本) 4 # ...

  7. java socket 阻塞模式_(四) 如何将socket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1. windows平台上无论利用socket()函数还是WSASocket()函数创建的socket都是阻塞模式的: SOCKET WSAAPI socket(    _In_ int af,   ...

  8. c# 非阻塞算法_C#阻塞模式和非阻塞模式

    阻塞模式 Windows套接字在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模式下执行I/O操作.在阻塞模式下,在I/O操作完成前,执行的操作函数一直等候而不会立即返回,该函数所在的线程会阻塞在这里.相反,在非阻塞模式下,套接字 ...

  9. 使用命名管道的OVERLAPPED方式实现非阻塞模式编程 .

    命令管道是进程间通讯的一种常用方式,对于命令管道的介绍可以参考别的资料和书籍,这里推荐一个<VC++下命名管道编程的原理及实现>这篇博文,写得比较清楚.但是都是介绍了阻塞模式的编程,我这里 ...

最新文章

  1. SPC在SAP QM模块中的应用
  2. linux用数字方式显示文件权限,全面解析Linux数字文件权限
  3. eclipse中一个项目引用另一个项目的方法
  4. redis client 2.0.0 pipeline 的list的rpop bug
  5. 英雄多少钱steam_¥50元到手蓝宝石显卡?玩转GTAV轻松CSGO英雄联盟帧数144fps
  6. cJSON 使用笔记
  7. android listview 优化,Android ListView、GridView等性能优化
  8. 2016年度 JavaScript 展望(下)
  9. jvm内存模型_四种视角看JVM内存模型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试卷三,2015年《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1. Python里面使用的容器
  12. 如何防止在listbox中添加很多数据出现不停的刷新
  13. Eclipse配置Maven环境并创建Maven项目,搭建spring环境
  14. ERROR: The minSdk version should not be declared in the android manifest file.
  15. PHPnow中ZendDebugger与ZendOptimizer 共存
  16. 【尚硅谷】JavaScript基础实战丨JS入门到精通_01-06
  17. 如何用计算机快捷键代替鼠标,什么快捷键代替鼠标左键
  18. Android各控件Demo下载地址各种ui效果图
  19. vue3 + vite中按需使用ace-builds实现编辑器
  20. TPP:你的数据你做主 TPP将撤销政府的数据主权

热门文章

  1. 红宝书电子版_N2红蓝宝书电子版PDF(蓝宝书)
  2. python数据参数_零基础学习python数据分析——函数的参数
  3. linux执行使分区生效的命令,Linux硬盘分区生效命令partprobe
  4. matplotlib绘制极坐标图像
  5. 使用正则表达式从字符串中提取email
  6. pytorch保存模型运行时状态,记录点checkpoint
  7. django报错‘staticfiles‘ is not a registered tag library
  8. java 线程 wait 一定要同步_java中使用wait就得使用同步锁,而且2个线程必须都使用同步代码块,否则就会异常...
  9. asp.net core 2.0 api ajax跨域问题
  10. 推荐一些C#相关的网站、资源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