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大都会认同,自己并非总是处于理性之中。

我们会情绪崩溃,会放纵自己,会偷懒,会失控。

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荒诞行为发生在我们以为自己很理智的时刻。

理智或不理智,是思维层面的问题,我们真的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吗?

这本内容详实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将带我们探索大脑的思考机制,将人类的非理性落实到行为层面,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验案例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1.系统1

系统1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让我们不必每天早上起来都思考一遍如何穿衣服、拧牙膏盖、挤牙膏…

系统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

系统1也能够察觉一些简单的关系,比如“这两个杯子的外形是一样的”,“哥哥比弟弟高一点”…但是无法处理多个独立话题。

它可以快速反应出“2+5=7”,但是遇到“25*45=?” 这类复杂的问题就会立马晕圈,无法给出正确答案,而所有令它蒙圈的事情,都会交给系统2去处理。

2.系统2

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问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2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就像你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随便想一些东西,但如果此时有人请你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请用五分钟浏览这本书并概括书籍主旨”,此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散步的脚停了下来。

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系统2会将它们优先使用在当前遇到的难题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以极快的步伐散步,你也会发现因为需要更快辨别更多眼前转换的景物,你就无法同时在脑中盘算事情。

系统2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

3.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

如上文所述,我们知道,当某件事物令系统1蒙圈,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这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而系统1和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因此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这种配合模式使他们的协作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气解决问题的绝不多费一分脑力。
而系统1也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的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做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但是它也因经验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犯错。

系统2也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验证地同意系统1的解决方案。

并且,根据心理学家的多项试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这些就是导致我们做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经过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的----但对于这点,我们甚至都一无所知。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由于系统1和系统2的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我们经常跟着直觉走而不自知,心理学家们为这些非理性决策而着迷,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他们发现了诸多建立在直觉思维上的有趣现象:

1.曝光效应

系统1对出现过的人、事、物会产生熟悉感,然后根据这种熟悉感做出判断。

因系统1的熟悉感,我们所产生的对此物或此事放松的感觉就是认知放松。

当某个人、某句话、某样事物频繁出现,反复在我们面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判定为可信的。

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就叫做曝光效应,或者纯粹接触效应。

2.启动效应

比如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

再比如你刚好听了一首歌,歌词中有“月亮”这个词,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你对“月亮”这个词敏感度就会升高,无论在别人的闲谈中无意被提到,或者某个角落出现这个词,你都会更容易注意到它。

这种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效应十分常见,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常态理论

例如卡尼曼夫妇外出度假巧遇老友乔恩,他们回家两周后在影院有一次碰到了乔恩则不再惊讶,因为乔恩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已变为“只要我们外出就会遇到的心理学家”。

常态理论指的是当我们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我们就会不以为意。而这就可能引起面对危险缺乏防备、无所警觉等问题,宾茹自己第一次遭遇抢劫毫发无损,就会在下次看到抢劫犯时降低防备认为自己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大。

因果关系错觉

我们常习惯将连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苹果熟了,所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上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牛顿解释得更为靠谱。

再比如考试前你在课桌里发现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试你的分数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觉得是因为蝴蝶的出现导致自己超常发挥。

5.确认偏误

例如当有人问你“山姆友好吗?”,你会想起山姆的各种行为,而当问题变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会想起山姆不友好的行为,进而得出“山姆的确不友好”的结论。

这种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人们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现象就是确认偏误。

6.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会觉得Ta什么都好,后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对Ta的判断的,则会加固Ta在你心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则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会被消解掉,这就是光环效应。

7.框架效应

举例来说,同样概念的两句话:
A: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为90%
B: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0%

它们描述同一个意思,但是前者比后者让人更觉安心。

像这样本质含义一致,但因为表现同一含义的框架不同,就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用,认为它们有差别的现象,就是框架效应。

因大脑思考机制而产生的各种令我们惊叹的现象不胜枚举,本书中主要涉及的就是以上这些,让我们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下一部分----那些很容易使我们决策错误的直觉陷阱。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1.启发法

启发法主要指系统1碰到一些复杂的难题是会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面前的难题,然后作出对简单问题的解答,并将其直接当做那个复杂问题的答案。

这其中的那个启发了你答题思路的问题,也就被称为启发性问题。

例如“他是个好人吗?” 这样复杂的问题,到了被提问者那里,会被替换成“他对我好吗?”这样的问题

启发法在直觉缺陷中可以算是“开宗立派”的效应了,由它引起的心理学现象数不胜数:

  • ①典型性启发。用典型性判断代替概率评估,例如“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瞧他那一身纹身”。

  • ②合取谬误。
    例如对小明的描述如下:小明热爱小动物,看到动物死去都会伤心流泪。请问小明长大后更可能成为:A 牙医 B素质注意的牙医
    很多人会选择B,但实际上B发生的条件“素食主义”、“牙医”涵盖了A发生的条件,可能性更低。
    但是人们往往会受到启发联想的影响,认为B更可能发生,这种认为多重条件“甲且乙”比单一条件“甲”更可能发生的认知偏误,就是合取谬误。

  • ③忽视回归均值现象。回归均值指的是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过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的睡眠时间通常稳定在一个大致相同的量上,但偶尔某几天,我们的睡眠时间变得很短,过后又慢慢恢复平均值,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波动,忽视这种自然的回归现象会导致我们归因错误,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该数值的表现。

  • ④锚定效应。例如当问实验对象,你“是否愿意花费5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20美元。
    当把问题换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143美元。只是把初始的锚定值改了一下,获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对我们的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在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大脑的直觉思维就很容易受此影响,人们容易因为被锚定而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 ⑤效用层叠.媒体为搏眼球,对某一风险或公共事件的报道,采用尽可能引起公众注意的视角,放大了某些极端可能,或强调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公众对该事件的讨论引发更多的集体关注,而这部分注意力会变成激愤和焦虑。

  • ⑥结果偏见。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例如辛普森谋杀案发生时,部分人持观望的观点,真相大白时,这些人却认为自己当时所持的观点是与真相相符的。而且往往结果越糟糕,后见之明的偏见就越厉害。

  • ⑦有效性错觉。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简单的测试、对过去的分析去预测未来,并以为有效。事实上,当影响长期未来的因素十分复杂时,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⑧过度信赖直觉。直觉,多数情况下来源于系统1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取决系统1强大的联想功能,它只需要简单的几个线索,就可以自动编圆一个故事。这种故事有时候来自于切实的实践,而更多时候则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前者,我们称为专家型直觉,也即这类直觉来源于长期练习,在专业技能上投入的大量练习使某些人对某个领域存在一种综合经验直觉,使他们得以在面对事件时凭借第六感迅速而正确地处理它。
    例如医生、消防员、棋手等专家对其本人专业的直觉判断,往往非常准确。
    而后者则是系统1编了个故事,系统2就不加验证地信了。

  • ⑨规划谬误。受到过于乐观的想象所启发,不切实际地制定过于理想的目标和计划,例如在制定目标数字时,看到对手或前辈下的目标远高于自己,于是在没有做实际分析的情况下,也盲目提高自己的目标数字。

  • ⑩乐观偏差。人们乐意冒险是因为觉得胜算大。也即人们常乐意承担风险,并非因为他们承受的能力足够强大,而是受到联想启发高估了利益,且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

  • 沉没成本悖论。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所以要继续投入更多企望以此能打捞起已沉没的成本,而不懂及时止损的现象。

2.前景理论

问题1: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 肯定会得到900元
B 有90%可能得到1000元

问题2: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 肯定会损失900元
B 有90%可能损失1000元

大多数人在问题1中会选择A,而在问题2中会选择B,丹尼尔·卡尼曼做了大量类似的试验来研究这一现象,及其中影响人们决策的因素,最后他总结出了前景理论:

  • ①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确定的收益。
  • ②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赌一把”。
  • ③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要更敏感得多。
  • ④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的概率为0~5%(小概率),我们常常会过度重视这个不大可能发生的风险,发生低概率结果的可能性被过高权衡,这就是可能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概率为95%~100%(大概率),我们则会无线放大它实现的希望,而忽略95%包含的意义----有5%的可能不会发生,这就是确定性效应。
    这两个效应常使人们高估或低估风险,从而错过几乎或盲目冒险。
  • ⑤联合评估与偏好逆转。
    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队单一事物的判断的, 可能不仅仅是该事物本身,还有可能与 其他的参照对象有关,联合评估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我们陷入锚定效应等心理陷阱。
    偏好逆转的意思,就是当我们手头只有单一事物的信息时做出的选择,可能获得多个事物的信息,进行联合评估后发生逆转。

3.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产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因此人们经常对于已得到的东西有迷之执着而无法客观判断交换该物可获得的利益,从而损失好机会。

四、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

在前两部分,我们介绍了许多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心理学效应,它们是我们经常无意识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原因。

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存在,是我们克服它们的第一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完全避免直觉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每时每刻都必须要小心翼翼,那么这样的日子也很容易让我们疲倦。

所以,我们划归一定范围的琐事,交给系统1去打理,哪怕出错也没关系,但在重要的事情上要多加小心,尽可能减少“本可以避免”的谬误。

以下是总结出的一套通用的决策检核清单:

  • ①假设任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都对自己有锚定效应,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适合的数字。
  • ②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干扰性暗示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进行预测,以防止盲目冒险。
  • ③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 ④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内部意见。
  • ⑤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五、两个自我

1.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件事的评价, 有赖于该事件峰值时刻(高潮时刻)与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评价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步决策。

丹尼尔卡尼曼做的冰手实验就能说明这一点:
受试者需要将手浸入冰水中,使冰水没过手腕。实验选取的水温会让人觉得有些疼痛,但可以忍受。他们被告知这样的过程会有三次。

第一次,受试者将手浸入冰水中持续60秒,60秒后实验主持人请受试者将手拿出来。
第二次,受试者将手浸入冰水中持续60秒后,实验者什么也不说,而是打开一个阀门,让温水流入容器中,水温会有少量上升,让受试者的疼痛感略有缓解,这个过程持续三十秒,整个过程一共九十秒。
第三次,是对前面某次实验的重复,受试者可以选择想要重复那一次的实验。

结果80%的受试者选择了第二次的90秒实验,因为在这一实验的最后阶段痛苦减轻了。

2.体验效用≠决策效用

体验效用,是指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带来的痛苦或快乐的感受对我们的即时的影响,它起到指导我们做出理性决策的作用。

决策效用,是指某事物对我们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

冰手实验也说明了人们并不总是理性地依据真实实验(体验效用) 进行客观评估和决策,我们的决策常受到其他因素,从而导致决策呈非理性。

也就是说,即便体会过了,人依然未必能分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益,什么事情有害,这体现在某事的体验效用不同于其决策效用上。即某事带来的实时感受可能很强烈,但做决策时,它的影响却未必强烈旁观者清,但我们往往无法用旁观视角的理性做出决策。

在这一自尊理论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将之对比现实中的自己,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大,则我们的咨询水平会相应偏低,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小,则自尊水平就会相应偏高。

3.经验自我≠记忆自我

这就引发了另一场观察----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事实上,根据峰中定律我们就不难发现,记忆自我会带有更多主观色彩,正如比起整个人生, 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经验自我记录着每时每刻的感受,却无法存储上期记忆,而记忆自我会存储整体信息,会放大典型性部分,从而扭曲真相。

而我们的决策行为,则有赖于记忆自我的判断。因此我们常常用记忆自我的角色来思考事情:
一部精彩的电影烂尾了,我们就会说它是个烂片,而忘记它令你尖叫的部分;
一段婚姻,已离婚告终,我们就会说自己的婚姻是失败的,而忽视了它曾经带来的美好。

卡尼曼在书中的结尾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似乎为了让我可以意识到,自己常被记忆自我误导,我们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思考,快与慢》学习总结相关推荐

  1. 《HBase权威指南》一导读

    前 言 HBase权威指南 你阅读本书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听说了Hadoop,并了解到它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处理PB级的数据,在研读Hadoop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处理随机读写的系统,它叫做H ...

  2. 《JS权威指南学习总结--开始简介》

    本书共分成了四大部分: 1.JS语言核心 2.客户端JS 3.JS核心参考 4.客户端JS核心参考 其中 <JS权威指南学习总结--1.1语法核心> 是:第一部分JS语言核心 各章节重点 ...

  3. JavaScript 权威指南-学习笔记(一)

    本文所有教程及源码.软件仅为技术研究.不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更不会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得将代码用于非法用途,如侵立删! JavaScript 权威指南-学习笔记 ...

  4. Hadoop权威指南学习笔记三

    HDFS简单介绍 声明:本文是本人基于Hadoop权威指南学习的一些个人理解和笔记,仅供学习參考.有什么不到之处还望指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blog.csdn.net/my ...

  5. HBase权威指南 高清中文版 PDF(来自linuxidc)

    内容提要 <HBase权威指南>由乔治(Lars George)著,探讨了 如何通过使用与HBase高度集成的Hadoop将 HBase的可 伸缩性变得简单:把大型数据集分布到相对廉价的商 ...

  6. Hadoop权威指南学习笔记一

    Hadoop简单介绍 声明:本文是本人基于Hadoop权威指南学习的一些个人理解和笔记,仅供学习參考,有什么不到之处还望指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blog.csdn.net/ ...

  7. 802.11基本概念介绍【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学习总结1】

    802.11基本概念介绍[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学习总结1] 1.802.11网络技术介绍 IEEE 802 规格的重心放在 OSI 模型最底下的两层,因为它们同时涵盖了实体(physical ...

  8. mysql权威指南 代码_mysql权威指南学习札记

    mysql权威指南学习笔记 1,mysql的标示符最多就64个字符 2,drop table table1,table2,table3;删除多个table的时候用,号分隔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我们 ...

  9. symfony权威指南学习之一:symfony 介绍

    symfony权威指南学习之一:symfony 介绍 一.symfony 简介        symfony 是一个完整的 web 应用开发框架,它为加速开发提供了几个关键功能. 首先,它把 web ...

  10. Http权威指南学习研究

    学习时间:                                   该学习:第六章  6.6小节   加油   185页 2017年5月15日15:13:00 今天任务: 看完前两章节: ...

最新文章

  1. 贾扬清加盟AI开发者大会!早鸟票抢购正式开启
  2. Step By Step(Lua调用C函数)
  3. OpenCV 透视变换
  4. 百度编辑器ueditor自适应手机端
  5. windows禁用更新
  6. ASCII、ANSI、UNICODE及UTF-8编码
  7. Spark案例实战教程
  8. Keil MDK 5安装了GD32 pack包工程里却找不到
  9. dwg格式的图纸文件怎么打开?一分钟教你快速解决!
  10. php获取后缀的文件名,php获取文件名及其后缀方法一览
  11. 单片机基础教程那么多,什么样才是靠谱的学习方式
  12. 0基础学软件测试工程师好学吗?
  13. 【Linux系列文章】网络配置
  14. windows防火墙是干什么的_请教个人防火墙是做什么用的,
  15. 计算机编程小学生有必要学吗,小学生有必要学少儿编程吗
  16. 关于使用手机电池替换3节干电池的尝试
  17. 什么是signal(SIGCHLD, SIG_IGN)函数
  18. template和template
  19. 牛客小白月赛60(A~C)题解
  20. 如何求卡方分布的P值

热门文章

  1. python语言的变量类型_Python语言变量类型基础学习
  2. 微信个人号多开云客服系统定制通信标准协议
  3. 系统学习----Linux网络管理
  4. 什么是DLL,如何调用DLL
  5. 5天拿到华为Java岗offer,算法太TM重要了
  6. 【BYM】Android 仿百度搜索列表滑动效果,又到一年金三银四
  7. 2014年度企业云存储盘点
  8. PHP复姓判断,PHP拆分姓名中的姓氏和名字函数
  9. 一文揭秘:「政府之眼」与「加密世界透视者」Chainalysis
  10. Week4—A—DDL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