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疾病往往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腓骨肌萎缩症2型神经病(CMT2)是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其中类似的周围神经病理是由各种突变基因引起的。它们可能的分子联系仍然难以捉摸。

2023年2月3日,浙江大学白戈及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Diverse CMT2 neuropathies are linked to aberrant G3BP interactions in stress granu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多种CMT2神经病变与应激颗粒中异常的G3BP相互作用有关。

该研究发现在环境胁迫下,许多引起CMT2的突变蛋白通过进入应激颗粒(SGs)而具有相似的性质,在那里它们与G3BP发生异常相互作用并整合到SG通路中。例如,glycyl-tRNA合成酶(GlyRS)在应激时从细胞质转移到SGs,突变的GlyRS通过异常与G3BP结合而扰乱G3BP为中心的SG网络。这破坏了SG介导的应激反应,导致运动神经元应激易感性增加。在CMT2D小鼠中,破坏这种异常的相互作用可以挽救SG异常并缓解运动缺陷。总之,这些发现揭示了不同CMT2突变体之间的压力依赖分子链接,并为理解环境压力下的遗传异质性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

另外,2023年1月23日,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Ne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depressive-like state associated with social status lo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与社会地位丧失相关的抑郁样状态的神经机制。该研究通过强迫老鼠在一场非暴力的社会竞赛中输给它们的下属,稳定地降低了它们的社会等级,并诱导出类似抑郁的行为。这些与排名下降相关的抑郁行为可以通过重新获得社会地位来逆转。体内纤维光度测定和单个单元电生理记录表明,强迫损失,而不是自然损失,产生负奖励预测误差(RPE)。通过外侧下丘脑,RPE强烈激活大脑的反奖励中心,外侧缰核(LHb)。LHb的激活抑制了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mPFC控制着社会竞争力,并加强了竞争中的退让。这些结果揭示了相互促进社会地位丧失和抑郁行为的核心神经机制。控制mPFC和LHb活动的相互交织的神经元信号为社会流动性和心理障碍之间的相互对话提供了一个机制基础,揭示了一个有希望的干预目标。

2023年1月18日,浙江大学田鹤教授、张泽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景升教授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Evgeny Y. Tsymbal教授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In-plane charged domain walls with memristive behaviour in a ferroelectric fil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在几纳米厚的BiFeO3铁电薄膜中可控地创建和操纵平面内带电畴壁的策略

2023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团队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Robert Landick团队以及浙江大学冯钰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intrinsic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捕获了细菌固有转录终止的中间状态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细菌RNA聚合酶识别终止序列、停止转录、并解离RNA的分子机制。

2023年1月4日,浙江大学徐建明及谷保静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Cost-effective mitigation of nitrogen pollution from global croplan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了全球1521个现场观测数据,并确定了11项关键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将农田向空气和水中的氮损失减少30-70%,同时将作物产量和氮利用效率(NUE)分别提高10-30%和10-80%。总体而言,在考虑的基准年2015年,全球农田采用这一揽子措施将使作物氮产量增加17±3tg (1012 g)(增加20%),氮肥使用量减少22±4tg(减少21%),对环境的氮污染减少26±5tg(减少32%)。这些变化可为全球粮食供应、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带来4776±1230亿美元的社会效益,而净缓解成本仅为190±50亿美元,其中150±40亿美元的化肥节省抵消了总缓解成本的44%。为了在未来减轻农田氮污染,可以实施氮信用系统(NCS)等创新政策,以选择、激励并在必要时补贴这些措施的采用。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影响周围神经系统的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发现了30多个与CMT2相关的突变基因。CMT2是一种轴突形式的CMT,其特征是外周轴突变性导致远端运动功能缺陷。根据不同的致病基因,CMT2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每个亚型都与特定的突变基因相关。尽管不同CMT2亚型之间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其致病蛋白在细胞定位和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考虑到它们的定位和功能的巨大多样性,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CMT2因果突变蛋白之间是否存在分子联系。

除遗传因素外,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化学/物理损伤(如化疗、毒素和辐射)和病理生理应激(如高热、营养缺乏和缺氧)。现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即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复杂疾病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压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一种有趣的可能性是,这些CMT2蛋白可能会改变其对环境应激源的原始特性,从而整合到相关或共同的应激途径中。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ell 

应激颗粒(SGs)的形成是机体抗环境损伤的重要机制。SGs是一种由翻译沉默的核糖核蛋白组成的离散细胞质灶。SGs在压力下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组装,并通过多种机制保护细胞免受进一步破坏。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由36个SG蛋白组成的核心SG网络,G3BP作为中心节点。这些蛋白对于调节SG的组装和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SG动力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在这些疾病中,已发现突变的TDP43、FUS或其他蛋白在SGs中形成有毒的不溶性蛋白聚集物,从而干扰LLPS依赖的SG动力学。然而,CMT2D和许多其他CMT2神经病通常不形成蛋白质聚集物。因此,SG是否在CMT2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在胁迫下,大多数测试的CMT2蛋白通过进入SGs而采用相似的定位,其中CMT2突变体与G3BP异常相互作用。此外,有一种趋势是CMT2突变体倾向于加强SG网络,导致MNs的胁迫脆弱性增加,尽管一些突变体与G3BP1相互作用减少(如DNM2和LRSAM1)。因此,这些CMT2蛋白可能在正常情况下是SG网络的负调控因子,通过CMT2突变抑制它们与G3BP的相互作用反而加强了核心SG网络。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白戈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院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崔琴琴、毕洪运、吕占云,博士生武琪贵、华剑锋、谷博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霍婵娟,唐明敏等也为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本研究还得到了刘华清、杨培国、金志刚、吴志英、章永登、沈承勇、盛能印等教授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段树民院士、胡海岚、景乃禾、李党生、唐北沙、张宏、杨兵、蒋超、张轲、孙启明、彭广敦、郭天南、张如旭、刘聪、陈万金、赵国华、Sam Pfaff(Salk Institute)、Xiang-Lei Yang(TSRI)等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该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629-4

推荐阅读

  • 西电IEEE Fellow团队出品!最新《Transformer视觉表征学习全面综述》

  • 润了!大龄码农从北京到荷兰的躺平生活(文末有福利哟!)

  • 如何做好科研?这份《科研阅读、写作与报告》PPT,手把手教你做科研

  • 奖金675万!3位科学家,斩获“中国诺贝尔奖”!

  • 又一名视觉大牛从大厂离开!阿里达摩院 XR 实验室负责人谭平离职

  • 最新 2022「深度学习视觉注意力 」研究概述,包括50种注意力机制和方法!

  • 【重磅】斯坦福李飞飞《注意力与Transformer》总结,84页ppt开放下载!

  • 2021李宏毅老师最新40节机器学习课程!附课件+视频资料

欢迎大家加入DLer-计算机视觉技术交流群!

大家好,群里会第一时间发布计算机视觉方向的前沿论文解读和交流分享,主要方向有:图像分类、Transformer、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点云与语义分割、GAN、超分辨率、人脸检测与识别、动作行为与时空运动、模型压缩和量化剪枝、迁移学习、人体姿态估计等内容。

进群请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如图像分类+上交+小明)

著名C9院校!接连发表5篇Nature/Cell!相关推荐

  1. 教授夫妻,4年发表7篇Nature!

    本文综合整理自高分子科学前沿.微算云平台.各校官微.科研人KYR,编辑:募格学术 有这样一对科研夫妇,将情书写进Nature,4年内发表7篇顶刊论文~ 2023年03月15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单杰&a ...

  2. 蛰伏7年!他一天发表两篇Nature,还曾是曹原的师弟!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来源:搜狐号@科大小郎君.纳米人.iNature.募格课堂此前报 ...

  3. 29岁当教授,发表11篇Nature和Science,这位顶尖科学家正式全职回国

    他是中国科大培养的天才科学家,读博士时就发表40篇论文,并获选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同时提前一年毕业. 28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29岁成为中国科 ...

  4. 发表16篇Nature、14篇Science!这位顶尖学者告诉你论文十大诀窍

    来源:新智元 11月15日,Edward H. Sargent第16次在Nature发表论文. 进一步探究,会发现他还在Science上发表过14篇论文.30篇正刊之外,他发表的Nature系列文章高 ...

  5. 2019年上半年国内学者在植物领域共发表6篇Science, 1篇Nature,1篇Cell!

    iPlants,专注植物最前沿.更多前沿研究,请关注我们! iPlants: 截止2019年6月23日,以国内学者为通讯作者的CNS文章,总共发表了8篇,分别为1篇Nature, 6篇Science, ...

  6. 半个月3篇Nature/Science,95后曹原3年8篇顶刊,网友:杀疯了杀疯了

    金磊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曹原又中了1篇Science!" "你听错了吧,上周不是中的Nature吗?还是2篇." & ...

  7. 二本毕业后3年发两篇Nature引热议,他此前研究刷新世界纪录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第一学历,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就在最近,我国4篇研究登上了顶刊Nature,它们分别来自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华侨大学. 而华侨大学 ...

  8. 25岁“天才少年”曹原再发一篇Nature!1个月时间内的第二篇!

    曹原,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个开创魔角双层石墨烯(MATBG)的鬼才,又双叒叕发Nature了! >>>> 这距其2月份曹原发表上一篇 Nature 仅一个月.迄今,这位95 ...

  9. “逆袭”博士 3 年发 2 篇 Nature 引热议:二本本科毕业,此前研究刷新世界纪录

    第一学历,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就在最近,我国 4 篇研究登上了顶刊 Nature,它们分别来自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燕山大学和华侨大学. 而华侨大学这篇研究的二作 -- 林克斌博士,一下子被拉进了公众的 ...

最新文章

  1. OpenCV源代码分析——SGBM
  2. Map获取键值,Map的几种遍历方法
  3. Centos 7 添加新磁盘
  4. 【BZOJ 3747】 3747: [POI2015]Kinoman (线段树)
  5. Java循环案例-银行存钱问题
  6. 提高ipad浏览器下大尺寸xml文件解析的性能
  7. 利用helloworld来检测VPS的对外端口是否打开
  8. ios 调用webservice 辅助类
  9. SubSonic 安装与使用
  10. Rainmeter个人使用的插件
  11. SQL教程——常见的约束类型
  12. 七彩安卓影视APP源码独立解析接口
  13. (2)卷积 卷积和
  14. 购买的Microsoft Office不小心卸载后重新安装方法
  15. 美图嗅嗅+到意大利的水族馆里吃西餐
  16. 64G的EXFAT格式的U盘如何格式化为FAT32
  17. PID闭环底盘调试记录
  18. 宏基(Acer)笔记本(5583)拆机清洗风扇
  19. android 5.0 wifi移植,android  wifi移植
  20. 技术实力雄厚的新公链Aergo带你看应用落地

热门文章

  1. EasyPoi的使用(4)
  2.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
  3. jQuery筛选-文档处理
  4. 独家 | 人工智能泡沫将破,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5. YUTU魔改的b_game,饼干原创
  6. Shiro实现session限制登录数量踢人下线
  7. 突发!美国股市大跌,好戏才刚刚开始!(深度)
  8. 观看《创新的力量》观后感
  9. 树上三角形(idea+lct或splay)
  10. javascript 的七种继承方式(三)组合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