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考研这两天,著名青年科普作家赵序茅刊登在《国科大》2019年第3期的一篇文章《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引起学界关注、转发,作者屡经挫折却永不放弃的科研精神和求学之路,这两天也感动了不少仍奋斗在路上的网友、学子。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老板说: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那时我很小,不理解此话何意,只看到妈妈低头不语。”赵序茅开篇就这样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到了博士,我和导师不和退学了!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博士退学后,我来到北京,参加了工作,可是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想做科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那年,我在北京4平米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挨个给动物所的老师打电话,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名额。可惜都满了。我想算了,下次再来吧。同学张文杰鼓励我,别放弃,再试试吧,于是我又尝试着发了几封邮件。”

绝望之中的赵序茅偶然间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明的垂青,可科研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导师指导下幸苦研究了滇金丝猴群的赵序茅又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对于这次“投稿拉锯战”,赵序茅回忆:“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编辑认为不符合它们期刊标准。修改后,换期刊第二次投。约莫一个多月,审稿意见回来了,一共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结果编辑拒绝。虽然说拒绝,不过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我仔细修改,再投。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我仔细对着审稿人意见,就像捧着圣旨,不敢丝毫怠慢。返修后,编辑又找来两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翻修后,3个审稿人给出意见,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两个审稿人意见相左,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这时候编辑一锤定音:拒稿。前后10余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

经历了反复被拒稿的赵序茅选择了延期毕业,对于博士生来说,延毕并不是一个容易决定的选择。“如今找工作一年难比一年,去年毕业可以去的岗位,今年就去不了了。”赵序茅对自己的回答是“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论将来如何艰难,至少我对得起导师的那一份信任,这就足够了。”

在文末,赵序茅用这一句话勉励自己:“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兰州大学新闻网上,赵序茅2020年3月还曾发文《一位农村孩子的奋斗独白》,回忆过自己奋斗的更多细节,同样用“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作为结尾。

赵序茅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的家在山东一个小县城——滕州,距孔孟故里比较近,思想文化上受其影响也比较重。父母都是农民,没啥文化,不过对教育格外上心。与其说是关注教育,不如说关注学习成绩,在他们眼中成绩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尺。我家住在一个村子的胡同里,有许多小伙伴同我一起长大,偏偏他们的成绩都很出色。打我记事开始,就一直活在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里。

这种被“别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惧,赵序茅体悟的格外深刻。

他写道: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次生病,父亲就数落母亲“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没事”,仿佛我的病是母亲照顾不周造成的。每次,母亲偷偷带我去看病,不敢让父亲知道。我小学成绩一直不好,三年级之前从没拿过奖状。而恰好,我们胡同里的孩子每到过年都得了奖状,唯独我没有。回家后,很难见到家人好脸,尤其是父亲,他一边喝酒,一边数落,“都是上学,人家谁谁得了奖状,你是干啥吃的?”那时虽小,却也知道羞愧。

赵序茅回忆:我不想被人比下去,不想被数落。到了三年级,我在年前的期末考试得了第七名,第一次拿到奖状。满怀信心回家,心想这次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刚到家,父亲端着招牌似的酒杯,厉声喝斥:“你还有脸说,人家谁谁考了第一名。”我依旧活在别人家的阴影下。家人只看到我的不足,却看不到我的努力。尽管我比较努力,可似乎天资愚笨,虽以后都拿到了奖状,可是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名。

此后的赵序茅经历了高考的失利,复读,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对恋爱的渴望与失落,考研与就业的抉择,科考与科普写作。

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多人只知道我能写,或者说我写作欲望强。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也在写。博士毕业后,我来到了兰州大学,成为生态学创新研究院的一名青年研究员,现在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也即将拥有自己的研究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向前。不论世事如何艰辛,初心依旧!”

以下为赵序茅原文

《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老板说: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那时我很小,不理解此话何意,只看到妈妈低头不语。

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

到了博士,我和导师不和退学了!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博士退学后,我来到北京,参加了工作,可是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想做科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那年,我在北京4 m2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挨个给动物所的老师打电话,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名额。可惜都满了。我想算了,下次再来吧。同学张文杰鼓励我,别放弃,再试试吧,于是我又尝试着发了几封邮件。

正当我绝望至极,收到王雁玲老师的邮件,她告诉我李明老师还有一个名额。我立即联系到李明老师,正如一个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的稻草。我来到李明老师办公室里,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李明老师对气候变化感兴趣,恰好这也是我长期关注的方向。不过,李明老师告诉我,还有几个学生联系他,要我先回去,有消息通知我。

我骑着自行车,赶回单位,正走到半路,接到李老师电话:“序茅,你回来吧,我不考虑了,就你了。你抓紧过来补一下程序。”

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飞一般赶回动物所。到了所里办完手续,李老师告诉我随时可以到组里开展工作。就这样,我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而给予我机会的正是李明老师。更加难得的是,李老师知道我喜欢科普,他告诉不要放弃科普,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恩情莫过知遇。

2015年博一,我和李明老师探讨具体的研究课题。李老师给我一个大致的范围——气候变化对于灵长类动物的影响,并且坦率地告诉我:“我自己也不懂这一块,我们组也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和我说。”有了李明老师的平台,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于是一边上课,一边思考课题研究。

大概半年后,我发现这个选题很多人都已经研究过了,私下里问几位这方面的老师,他们也觉得这个选题意义不大,很难出东西。我这下慌神了,可是又不知道如何给李明老师说,直接告诉他这个选题我做不做了,要换一个选题?可是换什么选题呢?我们组里的大方向是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无论换那个方向都得从头开始,我想再坚持下吧。

在我彷徨之际,李明老师无意中给我推荐一篇文献,是本所李欣海老师发表的文章。看到此文,我又见柳暗花明。欣海老师做的正是我想的,于是,我借鉴欣海老师的方法,研究我关注的灵长类动物,可谓依着葫芦去画瓢,先把框架组建起来。有了基础,我开始进行针对性的突破,在欣海老师的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弥补他之前的研究局限。于是,我在旧酒瓶里,开始装新酒。经过半年的努力,有了论文的雏形。满怀信心地投稿,现实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两个审稿人,一位同意发表,一位不同意发表,结果拒稿。李明老师鼓励我重新投,修改后,换了一个类似期刊重投,这一次格外顺利,两位审稿人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经过第二轮小修之后,顺利发表,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SCI,二区,虽然不是多么出色,却给予我前进的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发表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别人所谓不可为,未必真的不可为。有了方向,我还要学习新的技术。正巧李丽老师来到北京,给我传授他的研究技术。真是久旱逢甘霖,我和李明老师商量后,我直接去李丽老师组里学习一段时间。跟着李丽老师,在师妹李雯雯和师弟代云川的帮助下,我总算实现了ArcGIS入门。在李丽老师组里,我明白我有很多想法,受制于自己的技术短板,而无法进行量化和写作。不久我再次陷入尴尬,以前是有想法没有技术,有了想法,也有了一点技术,可是没有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期(2016年5月),恰逢我们组里的任宝平老师来云南野外考察。于是,我跟着任老师在整个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的分布区跑了一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古人所谓读“知行合一”,此言不虚,很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结合实地考察,我认为“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于滇金丝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是,如何量化人为干扰,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开始,我想借助激素的方法,测一测不同亚群的激素,以此来量化人为干扰的影响。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在滇西北满山遍野寻找猴子粪便,从丽江老君山跑到西藏的红拉雪雪山。可是,这猴儿的便便甚是难找。跑了几周后,连猴毛都没看到。捡便便难,要捡新鲜的粪便更是难上加难。我重新回到丽江老君山,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连续2周在山上追踪猴群,终于在一个午后,在一片密林里,发现了滇金丝猴的粪便,如获至宝,我凑过去趴在地下,闻了闻,不臭,比较新鲜,随后小心翼翼地把粪便放到采集瓶里。取到粪便后,我需要和时间赛跑,因为粪便必须冷冻,而山上没有冰箱。可是偏偏遇上了阴雨绵绵,我顾不得那么多,冒雨下山,路上泥泞崎岖,我小心翼翼,一边保持平衡,一边护着包里的粪便。就这样,采集到第一处粪便样品。

随后,我转战康普,在沈永生局长的协助下,我和向导进山。山上4000m处,是高山草甸,我们刚爬山去,就下雨了,整个山都被云雾笼罩。我们如同迷失的麻雀,四处乱闯。脚下深深陷入泥土里,每走一步都格外费劲。更为要命的是向导迷路了。向导说,翻越了这个山梁,有一间放牛小屋,可以休息。我们艰难地翻过去,牛是看到了,可是放牛的小屋却没有找到。就这样,冒着雨一直走到天黑,浑身湿透,没了知觉,总算找到了放牛的小屋。我们在里面生了一堆火,吃了饭,早早躺下了,浑身疼,怎么也睡不着。半夜,屋子外传来一声巨响,我试着去叫向导,可是无论如何都叫不醒。过了一会,它离开了 ,可我的心脏却没有放缓。第二天早晨,我起来看到外面大树上留下一行爪子印,原来是黑熊。雨还在下,一只猴也没有出现。我好想回家,心想算了,不干了。可是,转过头来一想,来都来了,再坚持下吧。

希望往往就产生在将要放弃的那一刻。我听到前面折断树枝的声音,于是悄悄摸索到树林下,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滇金丝猴群。在它们活动的区域,再一次捡到粪便。有了两处粪便,接下来响古箐有一群习惯化的猴子,是一定能找到粪便的。有了3个猴群的粪便,可以进行对照分析了。

好不容易把采集的粪便带到北京。提取了几个之后,发现样品根本无法用,前功尽弃!既然实验不成功,我重新开始收集猴群附近的人为活动,把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之前没有人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一些好友告诉我,没有参考文献的方法,很难发文章。可是,我却不信这个邪,科研不就是推陈出新吗,别人没做过不代表我不能做,我为何不能给别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林科院张宇同学的帮助下,结合我们组部分遗传数据,凑出来第二篇文章。此后,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编辑认为不符合它们期刊标准。

修改后,换期刊第二次投。约莫一个多月,审稿意见回来了,一共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结果编辑拒绝。虽然说拒绝,不过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我仔细修改,再投。

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我仔细对着审稿人意见,就像捧着圣旨,不敢丝毫怠慢。返修后,编辑又找来两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翻修后,3个审稿人给出意见,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两个审稿人意见相左,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这时候编辑一锤定音:拒稿。前后10余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如果退一步,投一个差一点期刊,心有不甘,而继续投同级别期刊,又怕耽误时间。

这个时候,我已经博三了,该毕业了。之前已经有了一篇文章,毕业是足够了,李明老师从来不会让学生延期。可是我有不甘,工作没完成,我走了之后李明老师这一摊子没人接手。我思考了一周,决定延期。很多人以为我犯神经了,大家都恨不得越早毕业越好,还第一次有人主动延期。我不想思考这么多,患得患失。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留遗憾。

于是开始新一轮投稿。经过两轮审稿之后,文章被顺利接受了。经过前2篇文章的磨炼,第3篇顺利多了,修改后直接发表。

又到一年毕业季,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如今找工作一年难比一年,去年毕业可以去的岗位,今年就去不了了。夜深人静,我也曾问过自己:“序茅,你后悔延期吗?”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论将来如何艰难,至少我对得起导师的那一份信任,这就足够了。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特别是李明老师,我会用努力对得你起的信任;谢谢任宝平老师、刘志谨老师、张洁老师、周旭明老师、向左甫、黎大勇、李欣海老师、李建春老师、国科大的木佳老师,研究生部的老师们,同门的朱平芬、王子明、祁纪伟、史芳磊、张立业、闫忠泽、谭鑫鑫、刘博君、向知渊、刘伟强、冉全等,谢谢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博士论文致谢火了:“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相关推荐

  1. 这篇寒门博士论文致谢火了:回首望过去,可怜无数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 CV 微信技术交流群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 来源:奔流新闻·兰州晨报 记者 邢剑扬. ...

  2. 这篇寒门博士论文致谢火了:回首望过去,可怜无数山

    本文来源:奔流新闻·兰州晨报 记者 邢剑扬.安之若素德之至 微信平台.澎湃新闻,编辑:募格学术 "可怜无数山" 近日,一位甘肃籍博士的论文致谢和回望"火"了,有 ...

  3. 中科院计算机博士论文致谢火了!网友:读完已是泪流满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一博士论 ...

  4. 博士论文致谢火了!“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点击上方"码农突围",马上关注 这里是码农充电第一站,回复"666",获取一份专属大礼包 真爱,请设置"星标"或点个"在看&quo ...

  5. 爆火的博士论文致谢,“炸”出了一批同行者,刚刚本人回应: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杨净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理想不伟 ...

  6. 泪目!这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感谢博一与我结婚的妻子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来源:仲济涛博士论文致谢 作者:仲济涛 "穷且益坚,不 ...

  7. 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登上热搜:计算机终成一生事业与希望!网友: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来源|大数据文摘 文|Caleb 根据201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超过了87万人. 也就是说,每年都有87万份博士论文被提交. 那为何一篇博士论文会突然火起来?火的还是其 ...

  8. 211高校博士论文致谢感人涕下, 抛弃“铁饭碗”的勇气激励迷茫的你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来源: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  作者:高永顺 近期,中科院一位博士的 ...

  9. 爆火的博士论文致谢,刚刚本人回应: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杨净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 ...

最新文章

  1. iOS12系统应用发送普通邮件构建邮件
  2. java017.Set集合
  3. tensorflow tf.placeholder()(相当于创建变量分配内存空间,但不赋值)
  4. JavaScript中判断是否存在某属性
  5. eeprom的wp 引脚_EEPROM
  6. 私有云之迷思:未来是什么?
  7. OpenGL ARB 看来终于想通了,OpenGL SDK终于要出来了。
  8. 电商领域中SKU和SPU区别比较
  9. 使用QTP录制自带Flight小实例
  10. 红帽新 Logo 为何要移除黑影人?
  11. SpringBoot2.0之整合Dubbo
  12. 这是阿里人手机里,这一年最舍不得删的照片
  13. java 数据库题,JAVA数据库笔试习题(答案在最后
  14. myEclipse10破解及过期处理
  15. ipad编写python_ipad怎么写python
  16. 微信定时向好友发信息(循环发信息)
  17. html多行合并,Js表格多行合并实现,可对多个列进行处理
  18. ps打造人物光滑的肤色
  19. 任务四:Crypto学习
  20. pip 在windows下的更新升级

热门文章

  1. python全局变量_Python全局变量
  2. XX公司数据库迁移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风险评估
  3. 宝塔Linux面板BT-Panel Linux自动磁盘挂载工具1.8
  4. 计算机中实时与在线的关系,为什么新版QQ不再区分手机在线和电脑在线
  5. 部分电脑安装wps后,导致pptcom调用失败的解决方法
  6. android 华为 多语言设置在哪,华为荣耀6系统语言在哪里设置?
  7. 一些好用的maven插件介绍
  8. css中怎么加入立体模型,CSS学习笔记二:css 画立体图形
  9. 子组件获取父组件的数据(父传递数据给子)
  10. 2D游戏案例:Ruby‘s 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