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公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和行政事务了,其目的在于达到整个企业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公实际上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这种管理将是以知

第一代 OA

  硬件:个人电脑的出现和应用

  网络:简单的联网,以文件交换为主。

  软件:国外以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Office和IBM公司的办公套件Louts 1-2-3为代表,国内以金山公司的WPS、CCED为代表。

  优点:实现了数据统计和文档写作电子化,完成了办公信息载体从原始纸介质向电子的飞跃,实现个体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了文件管理水平。

  不足:文档处理能力较差,协作型工作处理能力较差,企业级信息集成能力较差信息仍然是高度孤立的。因此,第一代OA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是有限的。

  很多人把以数据为处理中心的传统MIS系统也归到第一代OA的阶段,笔者认为不妥,因为从应用及功能划分上讲,MIS和OA还是属于不同领域的。

第二代 OA

  硬件:个人电脑的大量普及应用

  网络: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Internet和Intranet的快速发展

  软件:除个人办公套件外,IBM公司Lotus Domino和微软公司Exchange 群件技术的引入。

  开发技术:大多为C/S方式

  优点:与第二代相比的是以网络为中心,以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流、或工作流为主要存储和处理对象,以E-mail、文档数据库管理、复制、目录服务、群组协同工作等技术作支撑,让群体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彻底打破了第一代办OA的”信息孤岛”,是真正意义的”办公自动化”的开始。

  不足:

  难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办公、移动的办公,因而难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延展, 企业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系统开发和操作使用复杂,投资昂贵,得不到充分的推广。

      第三代OA

  参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听取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讲座,并根据几年的工作体验,笔者认为:关于第一代OA和第二代OA的发展过程,国内外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对第三代OA(也就是现阶段)的理解,国内外不太一致,存在分歧。笔者对国内第三代OA的提法也持不同观点。

  国外的观点

  OA发展到目前阶段,国外目前很少使用OA这个概念,大多数人提到的是门户(Portal)和平台(Platform)的概念,也涉及到系统和数据的整合概念,国外没有专门的OA厂商。国内的观点

  第三代OA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第二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公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和行政事务了,其目的在于达到整个企业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公实际上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这种管理将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帮助企业发现知道什么?如何定位拥有专门知识的人?如何传递这些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知识,通过利用先进的协作技术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帮助企业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因此第三代OA系统将以网络为中心,以数据信息所提炼和组织的知识为主要处理内容,与第二代OA系统相比,第三代OA系统实现了由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飞跃,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运作机制和文化,该系统通过提供有用的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来自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第三代OA系统将是能够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事务处理对象瞬息万变的情况不仅能够提供作为企业与机构日常业务处理的基础平台,而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灵活应变和开放交互能力。

  在实践中,由于网络的便捷带来的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使得企业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外界信息和企业内部知识的积累,并在它们之间不断地交互与碰撞中使知识获得再生和增值。办公自动化不应只是人际办公的计算机化,而是要融入新的管理方式,要融知识管理于办公自动化中。通过新系统,办公自动化为领导层,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等提供了全新高效的工作模式。

  现代办公的任务是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是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知识、定位拥有专门知识的人、传递知识、和有效利用知识。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适合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知识管理关注在如何获取、组织、利用和传播散布在企业信息系统和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笔者观点

  一:国内OA处于知识管理阶段的论断不符合实际。

  国内知识管理概念很热门,至少有两个原因:

  ①IBM这个蓝色巨人是最早搞domino群件产品的,后来又积极倡导知识管理的概念,IBM出手,影响肯定是很大的

  ②国内一些OA厂商本身是以管理顾问咨询业务起家的,对概念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的发展还到不了知识管理的那个阶段。以下引用一片计世网的文章:

  “伯灵顿物流公司(BAX)中国区IT经理朱力认为,就现阶段而言,尽管知识管理(KM)已经在一些企业中得到部署,但对企业的普遍价值显然存在高估现象。

山东移动通信公司某负责人对此有切身的体会。山东移动通信公司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帮助下,先后实施了E-learning、文档管理、项目协作、Blog、专家地图等8个功能模块,甚至还为某些部门专门开发了一些知识管理的应用,整体投入达到了1,000万元人民币,但是这个堪称完美的系统,最后只有E-learning发挥了应有的价值,其他多数模块都处于闲置状态。最基本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把知识贡献出来。”知识管理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涉及的是企业管理问题。从我们目前的应用看,这些技术作用有些被高估了,因为企业内管理没有理顺,市场就很难培育起来。” 熟悉该项目的山东移动通信公司某内部人士分析说。

  即便是《信息周刊》2005年”商业科技100强”的上榜企业中,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对提高公司的生产力最有效的部署中,选择知识管理的比例只达到24%。”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中应用得最多的还是传统OA,内容管理、协同管理等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应用并不普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总的方面来讲,是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要实现”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观点二:国外公司目前不关注OA产品

  OA这几年在国内概念炒得很热,大批专家撰文,大量OA厂家涌现,中软、东软、联想、数飞尔等软件开发商有OA,用友、金蝶等软件产品厂商有OA,泛微、蓝凌、红帆等专业OA厂商就更不例外,但有一个现象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国外厂家怎么没有专门做OA产品的,IT资讯比较发达的台湾省好像也没有。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对OA的发展,国内外有分歧。如果像大多数人说的哪样”第三代OA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OA”,市场需求又那么大,国外是纯市场经济的,怎么可能没有公司投入这个领域,所以说现在应该还不到知识管理的OA阶段。

  ②国外现在不怎么提OA,比较倾向的是门户和平台的概念,这就涉及到整合,把OA和ERP、PDM、CRM、SCM等系统互相整合,每一个都是大系统,平台和数据库也不一定相同,不解决整合何来数据的积累汇聚共享,国外的做法是一步步来,先把专门的系统建好,然后整合,最后才上升到知识管理的高度。

  ③OA是柔性的系统,不像ERP、CRM等刚性的东西容易出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国内有前景的行业大多被外资密切关注,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IT行业,ERP行业的速达被Quikbooks和Intel风险资金的注入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我认为短期内外资收购不会对OA供应商感兴趣,理由如下:

  国内的IT供应商分两类,一类是项目型的,项目金额很大,但项目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项目的可复制性低,二是国内项目的不可控因素多,项目成本高,导致项目不一定有利润,外资收购没有意义;第二类是专业的产品公司,如广州红帆、深圳蓝凌、上海泛微、北京金和,就产品的营业额来讲,还是比较低,外资兴趣不大。所谓”祸兮福所附”,国内的OA厂家反倒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不像ERP的厂家要面临国内、国外的残酷竞争。

  国内的OA产品是有一定中国特色的,比如手机短信功能,在这方面数飞OA还是有一定的特点,不仅实现了手机短信的发送,还实现了手机短信的无缝接受,而在国外这些不一定实用,因为国外的习惯用邮件或留言,所以这个功能很少有。现在国内的OA产品也渐渐引起国外的注意,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慢慢在接受中国的OA产品,相信国内OA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是有的。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noaun/archive/2009/03/16/1413124.html

OA产品的技术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相关推荐

  1. OA软件的技术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

    [IT168 信息化] OA产品的技术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OA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 OA 硬件:个人电脑的出现和应用 网络:简单的联网,以文件交换为主. 软件:国外以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

  2. 2021 年云原生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简介: 作者于雨担任了 2021 年 GIAC 会议云原生专场的出品人兼讲师,组织了前后四个场子的演讲,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同时作为听众从这些同行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知识.本文算是对 2021 G ...

  3. 生成模型技术发展过程

    生成模型 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差异 生成模型的目标是在给定了数据集D,并且假设这个数据集的底层分布(underlying distribution)是Pdata,我们希望够近似出这个数据分布.如果我们 ...

  4. 微服务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微服务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人工智能技术与咨询 来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作者冯志勇等 摘 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迅速发展,用户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 ...

  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背景,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

    [摘要]: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含义与发展阶段入手,简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定义,列举了相关发展阶段.进一步的研究了网络技术面向应用的发展方向,同时从技术方面简析了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 ...

  6. 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 (4页) 本资源提供全文预览,点击全文预览即可全文预览,如果喜欢文档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哦! 9.9 积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摘要:计 ...

  7. 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顺序,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科技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对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数 ...

  8. gis计算机技术发展,关于计算机技术的GIS技术发展探索

    李志文++吴荡++谭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生活中的每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 ...

  9. 李郁韬:短期爆发还是未来趋势?腾讯云海量音视频通信服务背后的技术发展

    面临特殊时期,无论远程办公.还是学校"停课不停学"都成为时下的必然选择,众多视频会议平台也在特殊环境下开启了短期免费开放及功能服务.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突发的大规模在线视频与协 ...

  10. 电子计算机的元器件发展过程,电子元器件及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doc

    电子元器件及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电子元件的发展 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整机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关系.微电子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片式和扁平式元件和机电组件.片式半导体分 ...

最新文章

  1. 为什么算法专家都建议学习C++?
  2. 可测试性如何帮助团队提升效率
  3. 再论c++模板之类型识别之如何得到类型信息
  4. c++stl应用入门
  5. 高可用集群 heartbeatv1实例
  6. 2016年度 JavaScript 展望(下)
  7. 小米将举行电子烟“发布会”?真相来了!
  8. 数据分析20大基本分析方法技术总结【分析目的、分析案例、分析方法与思路】
  9. Golang gRPC实践 连载七 HTTP协议转换
  10. asyncio 文件io高并发_python教程:使用 async 和 await 协程进行并发编程
  11. Swift - 炫酷放射弹出按钮菜单(改造自AwesomeMenu)
  12. 匹配数据库 帆软 查询条件_帆软报表学习笔记①——根据参数查询
  13.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超分辨
  14. 2017年终总结,开始写博客的第一年
  15. 怎样访问ftp服务器文件夹权限,访问ftp服务器文件夹权限设置
  16. C++11之内联名字空间(inline namespace)和ADL特性(Argument-Dependent name Lookup)
  17. StackExchange.Redis Timeout performing 超时问题
  18. 中标麒麟 NeoKylin-SDK 里都有哪些库文件
  19. PLC通讯实现-C#实现西门子PLC MPI通讯W95_S7(五)
  20. mapset——C++

热门文章

  1. 设计模式学习之—我是一个粉刷匠(装饰模式)
  2. vue 渲染函数处理slot_Vue渲染函数详解
  3. 常用密码技术-对称加密
  4. 学车考试技巧(图解)
  5. DXF解析成运动控制程序
  6. 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乔布斯
  7. 【SpringBoot】63、SpringBoot中教你手把手封装自己的starter(xxl-job-spring-boot-starter)
  8. centos7安装redis并设置开机启动
  9. CSS基础常识问答(二)
  10. kiv8测量方法_云市场-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