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旭亮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文视点计划出版一本讲述IT人成长经历的书——《我是一只IT小小鸟》,邀请了20多名IT行业在职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写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滴水中见世界,从这些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中,可以看到中国IT业的进步,以及在饱受国人责骂中艰难前行的中国IT教育。在此,我向中国数百万在校IT相关专业学子推荐此书。 我也算是一只“IT小小鸟”了。1993年我从广西大学本科毕业,机缘巧合下从1994年开始自学计算机,并跳槽到IT公司工作,于1999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读研。期间四处打工,毕业后留校在计算机学院任教至今,十多年了,始终没有脱离IT这个圈子。因此,书中各位作者的成长经历引起我的很多共鸣。 我一直在关注和思索国内软件技术的应用推广及IT人才的培养问题。2003年,我在CSDN“程序人生”论坛发表了一篇长长的自传——《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全面回顾与总结了自己这段人生经历,集中表述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引起了许多学生和IT行业在职人士的强烈共鸣和激烈反响。此文在网络上被四处转贴,甚至被转贴到海外的华人论坛,而我个人也收到近千封邮件。2006年下半年,因自己在计算机软件教学实践中受挫,于是在个人博客上发表《我被中国计算机教育的现实打败了》一文,出乎意料,这篇其实不过是发牢骚的文章竟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一场有关计算机学习与计算机教育方式的论战——“理论先行”还是“实践第一”。足见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我曾经是一名“四处打工”的程序员,先后在十多家软件企业“露过面”、“干过活”,毕业后又当了七年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接触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思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我的一些观点,在本书所选取的这些“IT小小鸟”的成长经历中也得到了验证,我把其中一些要点“过滤”出来,希望能对本书读者,尤其是那些还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兴趣是第一原则。 如果你仔细阅读本书所有文章,一定会发现一个特点:几乎所有作者都对计算机技术或IT行业有兴趣。这种强烈的兴趣,是他们持续努力并最终成长为优秀IT人才的强大推动力。然而很不幸,对于刚进大学且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的学生,偏僵化和脱离实际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恰恰在“扼杀”学生对本专业兴趣的方面“效率极高”。 在此,我鼓励所有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尝试发现你的兴趣所在、特长所在,然后围绕这些来确定发展方向,不要盲目从众和跟风。 另一个在学生中很常见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我的特长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干哪个工作最有可能出成绩。”其实大学就是让你思索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场所之一,你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渐了解自己。另外,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不知道喜欢干什么工作,那我知不知道不喜欢干什么工作?”,去掉你不喜欢的,是不是就接近了你所喜欢的? 读者不妨仔细分析一下,书中这些IT人最初是如何形成对IT的兴趣的,相信一定会有所启发。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可照搬。 本书介绍了许多人的成长经历,对读者而言,的确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另一方面,没有一个人的经历是可以复制的,因为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世上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当中。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不要看到书中某人做某件事有较大收获,然后你也想来个原样照搬。要仔细分析作者的个性、拥有的独特经历,再结合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弄明白他当时为何会做出某个决定。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名篇——《庖丁解牛》中庖丁所说的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大道无术,其实成功的基本原则是相对稳定的,而走向成功的具体方法则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重读《庖丁解牛》,再看看书中各位作者的人生经历,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3. 软件技术的学习方法。 前面谈到2006年我在CSDN引发的针对软件技术学习是“理论先行”还是“实践第一”的论战。其实大家只要看看书中诸位作者的成长经历,能找到几位是“理论先行”的?大多是“实践先行”,然后在实战之后,再开始补上“理论”这一基础。 对于在校学生,我建议在本科低年级(大一或大二)就要开始了解一种主流的软件开发与运行平台,熟练掌握一种开发工具,这样你就具备了进行开发实践的前提。然后,用你所掌握的技能和工具去大量实践,在实践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相关理论,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然后有意识地加以弥补。更重要的,要在实践中找到一种“感觉”、一个“方向”。读者不妨分析书中各位作者在这点上是如何做的,相信会有启发。 近年来,软件技术在飞速发展,许多技术领域都已发展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技术背后,需要大量计算机科学理论作为根基和灵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学习软件技术”成了一个需要严肃对待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就软件技术而言,我所看到的是一张庞大的“知识之网”,其结构类似于互联网中相互链接的网页,各种知识和技术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之力,恐怕也只能掌握这张“大网”中的一小块区域。 对个人而言,面对客观存在的“软件技术大网”,大脑中要形成一个“小网”——一个活生生的、可动态扩充的“知识之网”。这个小网是大网的映射,但不是机械的映射,而是建立在个人能动性基础之上的动态的“知识之网”。能否形成这一知识之网,对学习软件技术至关重要。 这张“知识小网”上的“节点”,就是你掌握的“已经建立了彼此联系”的具体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时,只要能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就可以让新知识成为新节点,从而扩充你的“知识之网”。 软件学习的过程,就是你“织网”的过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未能织成这一知识之网,你学到的就只是零散的、没多少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学再多意义也不大。 我建议读者仔细看一下书中作者是如何“编织”自己的“知识之网”的,这对读者构造有个人特色的知识之网是有帮助的。 4.名校效应。 书中作者大多出身“名门”,有北大、清华、南大、华工等国内知名院校。一般而言,由于要挤进“名校”大门不易,能进入这里的人大多已经具有相当的潜力,加上名校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其中的老师和同学大都满怀理想,积极进取,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人就容易成才。 然而,中国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不多,而且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城市,大多数学生无缘进入名校,这是客观事实。 我的本科学业是在一所普通大学完成的,而研究生学业则在北理工这样一所重点大学完成。后来又接触了一些北京其他重点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的确,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在学习氛围和总体环境上是有差异的,我也曾对此大为感慨,但我也要指出,尽管“名校效应”的确存在,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 身处“不入流”的普通高校,只有大专或中专学历、走自考之路或是非科班出身……这些外在的不利条件都不是决定性的。一个有志气的人,总能在环境的束缚中,通过默默积聚实力,最终突破环境的限制,登上一个新台阶。 也许你付出了很大努力,仍发现由于起点和机遇的不同,有的人远远地领先于你,而你看上去“永远”也无法追上他,达到他的高度。即使这样,也不要气馁,你只要尽力,也就无愧于心了。 我一直非常欣赏这样一段话:人生如同打牌,能抓到一手好牌固然是运气好,但重要的是,你不能靠运气生活,而要琢磨怎样把手上这把看上去“不怎么样”的牌打好。 事实上,你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无数例子,这些一开始并没有抓到好牌的人最终却取得很大的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 很多时候,个人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能自主选择,由于环境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许别人可以当个架构设计师,而你只能当个“底层”的普通程序员,这没有关系,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能力有高低罢了。再普通的工作,如果能做到精益求精,也很了不起,也是一种成功,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思想:  即使我“落魄”到在街边摆摊卖豆浆,也要努力成为这条街上“最好”的“豆浆摊”! 最后,引用庄子《逍遥游》中那飞扬的文字作为本文结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希望书中这些“IT小小鸟”,最终都能成长为“遨游于九天之上”的“鲲鹏”。也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书中受益,迈出人生向上的步伐!

2009年8月于北京

注:本文为博文视点最新出版、讲述IT人成长经历的图书——《我是一只IT小小鸟》序。

金旭亮:我是一只IT小小鸟(新书推荐 序)相关推荐

  1. 《我是一只IT小小鸟》推荐序

    一本送给在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好书 <我是一只IT小小鸟>推荐序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金旭亮 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公司计划出版一本讲述IT人成长经历的书--<我是一只IT小小鸟 ...

  2. 2009年教师节感言 与 《我是一只IT小小鸟》推荐序

    教师节感言 今天是教师节,回忆往事,10年前我迈入北理工的大门读书,7年前当了一名教师,不知不觉,年华如水,而个人鲁钝,于技术浅尝辄止,于科研一无所成,唯略感欣慰之事是能有幸在一些优秀的学生成长之路的 ...

  3. 微软研发经理邹欣谈IT教育:推荐《我是一只IT小小鸟》

    (本文是<我是一只IT小小鸟>推荐序一.点击购买) 从2006年开始,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了实习生培训.新员工招聘与培训等工作:也走访了十多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还在几个学校讲授& ...

  4. 《我是一只IT小小鸟》目录I

    以下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新书<我是一只IT小小鸟>的目录I,欢迎围观. 目  录 I Contents I 蒋宇东  梦断计院,为梦前行  /  1 引子:我的感悟,我的忏悔 上篇·梦 ...

  5.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后感

    上了大学后我发现我没有像自己现象中那么刻苦,没有努力的充实自己.也忘了学习这门专业的初衷.以为老师推荐了这本<我是一只IT小小鸟>叫我们去阅读,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做作业去完成而已.读完后我 ...

  6. 读《我是一只IT小小鸟》笔记

    很有幸当我在刚上大学迷茫之际,可以读到<我是一只IT小小鸟>这本书.书中写到很多就读IT方面的前辈的各种经验之谈,要知道当迷茫的时候很需要有人给你中肯的建议,而因为有了这本书中前辈们对后辈 ...

  7. 读《我是一只 IT 小小鸟》

    读<我是一只 IT 小小鸟> 作为一个一向看重节操的体面人,即使面临许多 DDL 包括期中考试,在忙乱不堪的时候我也断不断告诫自己,不能迫于课程要求仅为了写出一篇笔记而去读书,以后更是如此 ...

  8. 我们的新书--《我是一只IT小小鸟》

    <我是一只IT小小鸟>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由一群IT学子共同创造而成, 每个人分别讲述各自的成长经历.我参加了本书的创作队伍,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对于自己大学生活的反思以及 ...

  9.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连载

    转自csdn,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bvbook/archive/2009/08/18/4458803.aspx <我是一只IT小小鸟>连载之一--梦断计院( ...

  10. 同是IT小小鸟——《我是一只IT小小鸟》读书笔记

    本文出处:http://blog.csdn.net/guoxiaopeng_cs/article/details/7803716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1.学长学姐们用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 ...

最新文章

  1. This function has none of DETERMINISTIC, NO SQL, or READS SQL DATA in its de 错误解决办法
  2. iOS开发UI篇—使用xib自定义UItableviewcell实现一个简单的团购应用界面布局
  3. jsp里加java代码,利用静态内部类为您的代码添加辅助功能-JSP教程,Java技巧及代码...
  4. docker jenkins 公钥_搭建 Jenkins 与 GitLab 的持续集成环境
  5. 疫情下远程办公的第二天,躺下来刷刷手机
  6. java 内部类调用_Java内部类使用总结
  7. DG - 开启Active Data Guard
  8. PTA是什么?BT-WIFI共存
  9. R语言安装bibliometrix包的代码
  10. c#sql防注入模糊查询_c#模糊查询数据库
  11. golangci-lint timeout
  12. 股票证券交易系统架构分析与设计
  13. 1148环形石子合并
  14. JAVA将日期类型(xx年xx月xx日)转化 成字符串变量
  15. 小迪教程第三天——access注入片段
  16. HDU 3313 Key Vertex 胡搞(网络流最小割拆点什么的人家才不会呢)
  17. hg110路由器那位大神给编译一个挂3070网卡固件
  18. echarts——颜色控制
  19. 对imp中的fromuser参数的偏差理解
  20. MarkDown的常用语法,写出好看的md文章

热门文章

  1. 五种常用的MySQL图形化管理工具
  2. HTML5项目实战之旅行社网站——PC端固定布局
  3. Docker学习(四)Docker镜像原理 镜像commit操作补充
  4. 天锐绿盾移动终端支持 Android、IOS 移动客户端
  5. 用C语言实现猜数游戏
  6. MP3格式音频文件结构解析
  7. CSS从入门到精通——文本与字体样式
  8. 软件测试员200题(练习)
  9. 网站上点击自定义按钮发起QQ聊天的解决方案
  10. 高德地图根据关键词坐标拾取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