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今天带来的是Kotlin浅谈系列的第八讲,这讲我们一起来聊聊Kotlin这门语言对函数式编程的支持。我们都知道在kotlin这门语言中函数荣升成为了一等公民,所以在支持函数式编程的方面,Kotlin这门语言也是非常给力的,并且在Kotlin中语法也尽量推荐接近函数式编程的风格。学过以及了解过函数式编程的小伙伴都知道函数式编程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拥有丰富的函数式操作符,可以使用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去操作集合数据。其中操作符最流行莫过于函数式中“三板斧”(过滤filter、映射map、折叠foldLeft/化约reduce)。那么小伙伴会提问了:

  • 1、那Kotlin语言中有这些操作符吗?

答: 当然有,不仅有这些而且还有很多很丰富的函数式操作符,仅从这方面来说Kotlin这门语言是函数式编程语言一点也不为过。

  • 2、那今天是讲函数式API吗?

答: 没错,今天会对Kotlin中所有函数式操作符API做详细的讲解,包括基本使用、基本定义、实质原理三个方面来做介绍,力求做到完全解析

  • 3、有什么小建议?

最后,一个小建议,由于Kotlin中的函数式API有很多,有些也不是经常使用的,建议先将经常使用的操作符(我会做好标记)理解、掌握。其他不常用的后续可以返回来查找即可

今天阐述的内容点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三点:

  • 1、Kotlin中集合的详细介绍和完全解析
  • 2、Kotlin中函数式API操作符的分类
  • 3、Kotlin中函数式API操作符的详解

一、Kotlin中集合的详细介绍和完全解析

在介绍函数式API操作符之前,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些操作符操作的对象集合。实际上,Kotlin语言中的集合和Java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Kotlin中集合主要分为了两个大类,一类是可变集合(具有访问和修改权限),另一类是只读集合(只具有访问权限)(注意: 这里不能说不可变集合,只能说是具有可读权限,关于这个不可变和可读讨论之前博客有相关阐述)。Kotlin的集合设计与Java集合设计有一个很重要区别就是Kotlin把集合访问接口和集合修改接口分开了。

  • 1、Kotlin为什么把集合设计为可变和只读两种?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之前的var和val的分离设计已经回答了一部分。Kotlin这门考虑到实际开发中方便和程序中数据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让人理解,所以才有此设计。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kotlin中定义一个函数,函数的参数是一个可变集合,以kotlin开发规则而言,传递一个可变集合作为参数,实际上也在表明在该函数体内部涉及到修改集合操作。如果传递的是一个只读集合作为参数,那么表明在该函数体内是不会涉及到修改集合操作,只允许访问集合。看到如此的设计你是否已经爱上了这门语言,也就是这门语言在各个方面和开发细节上都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力求做到任何一步都是让开发者开发更简单和更容易理解。

  • 2、集合的分类

在kotlin.collections包中包含相应集合。主要包含Iterable(只读迭代器)和MutableIterable(可变迭代器)、Collection和MutableCollection、List和MutableList、Set和MutableSet、Map和MutableMap

  • 3、可变集合与只读集合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Collection集合为例)

Collection只读集合与MutableCollectio可变集合区别:

在Collection只具有访问元素的方法,不具有类似add、remove、clear之类的方法,而在MutableCollection中则相比Collection多出了修改元素的方法。

Collection只读集合与MutableCollectio可变集合联系:

MutableCollection实际上是Collection集合接口的子接口,他们之间是继承关系。

  • 4、集合之间类的关系

通过Collection.kt文件中可以了解到有这些集合Iterable(只读迭代器)和MutableIterable(可变迭代器)、Collection和MutableCollection、List和MutableList、Set和MutableSet、Map和MutableMap。那么它们之间的类关系图是怎样的。

Iterable和MutableIterable接口分别是只读和可变集合的父接口,Collection继承Iterable然后List、Set接口继承自Collection,Map接口比较特殊它是单独的接口,然后MutableMap接口是继承自Map.

  • 5、Java中的集合与Kotlin中集合对应关系

我们刚刚说到在Kotlin中集合的设计与Java不一样,但是每一个Kotlin的接口都是其对应的Java集合接口的一个实例,也就是在Kotlin中集合与Kotlin中的集合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Java中的ArrayList类和HashSet类实际上Kotlin中的MutableList和MutableSet集合接口的实现类。把这种关系加上,上面的类关系图可以进一步完善。

  • 6、集合的初始化

由于在Kotlin中集合主要分为了只读集合和可变集合,那么初始化只读集合和可变集合的函数也不一样。以List集合为例,对于只读集合初始化一般采用listOf()方法对于可变集合初始化一般采用mutableListOf()或者直接创建ArrayList<E>,因为mutableListOf()内部实现也是也还是采用创建ArrayList,这个ArrayList实际上是Java中的java.util.ArrayList<E>,只不过在Kotlin中使用typealias(关于typealias的使用之前博客有过详细介绍)取了别名而已。关于具体内容请参考这个类kotlin.collections.TypeAliasesKt实现

  • 7、集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点一: 在代码的任何地方都优先使用只读集合,只在需要修改集合的情况下才去使用可变集合

注意点二: 只读集合不一定是不可变的,关于这个只读和不可变类似于val的只读和不可变原理。

注意点三: 不能把一个只读类型的集合作为参数传递给一个带可变类型集合的函数。

二、Kotlin中函数式API操作符的分类

Kotlin中函数式API操作符有很多,函数式中“三板斧”必须有的,定义和用法也是不尽相同。与其杂乱的死记硬背,不如先从大体上给这些API操作符分类,然后针对每一类去分析、理解、掌握,分类的规则也是按照各个操作符的功能来分。Kotlin中函数式API操作符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 1、筛选类操作符(Filtering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slice

    filter系列

    drop系列

    take系列

  • 2、并集类操作符(Aggregate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any、all、count、none

    fold系列

    forEach系列

    max系列

    min系列

    reduce系列

    sum系列

  • 3、映射类操作符(Mapping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flatMap系列

    groupBy系列

    map系列

  • 4、元素类操作符(Element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elementAt系列

    first系列

    find系列

    indexOf系列

    last系列

    single系列

  • 5、排序类操作符(Ordering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reverse

    sort系列

  • 6、生成类操作符(Generation operations):主要有以下操作符

    partition

    plus系列

    zip系列

三、筛选类函数式API的详解(Filtering operations)

slic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slice操作符顾名思义是"切片"的意思,也就是它可以取集合中一部分元素或者某个元素,最后也是组合成一个新的集合。它有两个重载函数,一个传入IntRange对象指定切片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最后切出的是一个范围的元素加入到新集合中。另一个是传入一个Iterable下标集合,也就会从指定下标分别切出对应的元素,最后放入到新集合中。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List<T>.slice(indices: IntRange): List<T> {if (indices.isEmpty()) return listOf()return this.subList(indices.start, indices.endInclusive + 1).toList()
}public fun <T> List<T>.slice(indices: Iterable<Int>): List<T> {val size = indices.collectionSizeOrDefault(10)if (size == 0) return emptyList()val list = ArrayList<T>(size)for (index in indices) {list.add(get(index))}return list
}
  • 3、源码解析

首先,slice函数是List<T>的一个扩展函数,它有两个重载函数,一个是接收IntRange对象,另一个是接收元素下标的集合对象,最终函数是返回一个List<T>集合。接收IntRange对象的函数实现很简单,主要是通过IntRange对象拿到对应的start,end位置,然后利用subList拿到子集合,最后返回这个子集合。接收元素下标的集合的函数,是内部创建一个新的集合对象,然后遍历整个原集合把元素下标集合中的元素加入到新创建的集合中,最后返回这个新的集合对象。

  • 4、原理图解

  • 5、使用场景

slice by IntRange一般使用场景: 用于切取一段下标范围的子集合

slice by itertar index一般使用场景: 用于切取某个或者某些下标元素组成的集合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numberList = listOf(1, 2, 3, 4, 5, 6, 7, 8, 9)val newNumberList1 = numberList.slice(IntRange(3, 6))print("slice by IntRange: ")newNumberList1.forEach {print("$it ")}println()val newNumberList2 = numberList.slice(listOf(1, 3, 7))print("slice by iterator index: ")newNumberList2.forEach {print("$it ")}
}

filter和filterTo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根据用户定义的条件筛选集合中的数据,并且由此产生一个新的集合。这个新的集合是原集合的子集。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filter(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return filterTo(ArrayList<T>(), predicate)
}public inline fun <T, C : MutableCollection<in T>> Iterable<T>.filterTo(destination: C, predicate: (T) -> Boolean): C {for (element in this) if (predicate(element)) destination.add(element)return destination
}
  • 3、源码解析:

首先,从整体上可以看出filter是一个Iterable<T>的扩展函数并且是一个内联函数,该函数接收一个以接收T类型返回一个Boolean类型的lambda表达式predicate作为参数,所以它还是一个高阶函数,返回一个List<T>集合

然后,看具体的内部实现是调用了另一个函数filterTo,并传入新创建的ArrayList<T>()可变集合对象,然后继续把lambda表达式作为参数传递到filterTo函数中,在filterTo函数去实现真正的过滤操作。传入的lambda表达式predicate实际上就是外部调用者传入的过滤条件,可以看到在filterTo内部是利用一个for循环进行筛选判断符合lambda表达式条件的,就添加到filter调用filterTo函数传递的参数ArrayList<T>新集合对象中,最后就是返回这个ArrayList<T>新集合对象。所以filter最后筛选出来的还是一个集合。

  • 4、原理图解:

  • 5、使用场景:

filter的操作符使用场景: 从一个集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元素,并以一个新集合返回。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numberList = listOf(0, 1, 2, 3, 4, 5, 6, 7, 8, 9, 10)val newNumberList = numberList.filter { number ->number % 2 == 0//筛选出偶数}newNumberList.forEach { print("$it   ")}
}

filterTo的操作符使用场景: 从多个集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元素,并最终用一个集合进行收集从每个集合筛选出的元素。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numberList1 = listOf(23, 65, 14, 57, 99, 123, 26, 15, 88, 37, 56)val numberList2 = listOf(13, 55, 24, 67, 93, 137, 216, 115, 828, 317, 16)val numberList3 = listOf(20, 45, 19, 7, 9, 3, 26, 5, 38, 75, 46)//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从源码看到filterTo第一个参数destination是一个可变集合类型,所以这里使用的mutableListOf初始化val newNumberList = mutableListOf<Int>().apply {numberList1.filterTo(this) {it % 2 == 0}numberList2.filterTo(this) {it % 2 == 0}numberList3.filterTo(this) {it % 2 == 0}}print("从三个集合筛选出的偶数集合: ")newNumberList.forEach {print("$it   ")}
}

filterIndexed和filterIndexedTo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filterIndexed操作符定义和filter几乎是一样的。他们之前唯一的区别是filterIndexed筛选条件的lambda表达式多暴露一个参数那就是元素在集合中的index.也就是外部可以拿到这个元素以及这个元素的index. 特别适合需要集合元素index参与筛选条件的case。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filterIndexed(predicate: (index: Int, T) -> Boolean): List<T> {return filterIndexedTo(ArrayList<T>(), predicate)
}public inline fun <T, C : MutableCollection<in T>> Iterable<T>.filterIndexedTo(destination: C, predicate: (index: Int, T) -> Boolean): C {forEachIndexed { index, element ->if (predicate(index, element)) destination.add(element)}return destination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forEachIndexed(action: (index: Int, T) -> Unit): Unit {var index = 0for (item in this) action(index++, item)
}
  • 3、源码解析:

首先,要了解filterIndexed实现原理还需要涉及两个操作符: filterIndexedTo、forEachIndexed。从整体上可以看出filterIndexed是一个Iterable<T>的扩展函数并且是一个内联函数,该函数接收一个以接收Int类型和接收T类型两个参数返回一个Boolean类型的lambda表达式predicate作为参数,所以它还是一个高阶函数,返回一个List<T>集合。

然后,大部分实现的原理和filter类似,filterIndexedTo和filterIndexed类似,唯一可以说下的就是index,index实际上是forEachIndexed内部的一个迭代自增计数器,可以在内部每次迭代,就会计数器就会自增一次,并且把这个index回调到外部。

  • 4、使用场景: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numberList = listOf(0, 1, 2, 3, 4, 5, 6, 7, 8, 9, 10)val newNumberList = numberList.filterIndexed { index, number ->index < 5 && number % 2 == 0 //筛选出集合中前五个元素中是偶数的数}newNumberList.forEach {print("$it  ")}
}

filterIsInstance和filterIsInstanceTo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filterIsInstance操作符是filter操作符一个特定应用,从集合中筛选出instance某个特定类型元素并把该元素强转成该类型,最后返回这些元素集合。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reified R> Iterable<*>.filterIsInstance(): List<@kotlin.internal.NoInfer R> {return filterIsInstanceTo(ArrayList<R>())
}public inline fun <reified R, C : MutableCollection<in R>> Iterable<*>.filterIsInstanceTo(destination: C): C {for (element in this) if (element is R) destination.add(element)return destination
}
  • 3、源码解析

首先,filterIsInstance是一个扩展函数,它的主要实现是借助于filterIsInstanceTo,通过外部传入的R泛型,创建一个R泛型的ArrayList可变集合,用于收集原集合中instance R类型的元素.可以看出在filterIsInstanceTo内部是遍历集合然后利用is判断属于R类型的元素就加入到集合中,最后返回该集合。

  • 4、使用场景

filterInstance使用场景: 适用于一个抽象类集合中还有多种子类型的元素,可以很方便筛选对应子类型的元素,并组成一个集合返回。

filterInstanceTo使用场景:
基本作用和filterInstance一致,不过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可变集合ArrayList<R>不是在内部创建,而是由外部创建,非常适合筛选多个集合的情况。

下面看个例子,我们来看下不使用filterInstance和使用filterInstance情况对比。

没有使用filterInstance,而是使用filter和map集合相结合。(当你不知道有filterInstance操作符,估计很多都是这种实现的)

abstract class Animal(var name: String, var age: Int){abstract fun eatFood(): String
}
class Bird(name: String, age: Int): Animal(name, age){override fun eatFood() = "bird eat worm"
}
class Cat(name: String, age: Int) : Animal(name, age) {override fun eatFood() = "Cat eat Fish"
}
class Dog(name: String, age: Int) : Animal(name, age) {override fun eatFood() = "dog eat bone"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animalList: List<Animal> = listOf(Bird(name = "Bird1", age = 12),Cat(name = "Cat1", age = 18),Cat(name = "Cat3", age = 20),Dog(name = "Dog2", age = 8),Cat(name = "Cat2", age = 8),Bird(name = "Bird2", age = 14),Bird(name = "Bird3", age = 16),Dog(name = "Dog1", age = 18))//筛选出个所有Dog的信息,借助filter和map操作符animalList.filter {it is Dog}.map {it as Dog}.forEach {println("${it.name} is ${it.age} years old, and ${it.eatFood()}")}
}

使用filterInstance操作符实现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animalList: List<Animal> = listOf(Bird(name = "Bird1", age = 12),Cat(name = "Cat1", age = 18),Cat(name = "Cat3", age = 20),Dog(name = "Dog2", age = 8),Cat(name = "Cat2", age = 8),Bird(name = "Bird2", age = 14),Bird(name = "Bird3", age = 16),Dog(name = "Dog1", age = 18))//筛选出个所有Dog的信息,借助filterIsInstance操作符animalList.filterIsInstance<Dog>().forEach { println("${it.name} is ${it.age} years old, and ${it.eatFood()}") }
}

filterNot和filterNotTo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一个集合筛选出符合条件之外的元素,并以一个新集合返回,它是filter操作符取反操作。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filterNot(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return filterNotTo(ArrayList<T>(), predicate)
}
public inline fun <T, C : MutableCollection<in T>> Iterable<T>.filterNotTo(destination: C, predicate: (T) -> Boolean): C {for (element in this) if (!predicate(element)) destination.add(element)return destination
}
  • 3、源码解析

实际上filterNot没什么可说的,它也是借助于filterNotTo操作具体,和filterTo唯一区别就是判断条件取反

  • 4、原理图解

  • 5、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就是filter使用的取反条件使用,当然你也可以继续使用filter操作符,并且筛选条件为取反条件。

filterNotNull和filterNotNullTo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filterNotNull操作符可以过滤集合中为null的元素,那么同理filterNotNullTo才是真正过滤操作,但是需要从外部传入一个可变集合。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 Any> Iterable<T?>.filterNotNull(): List<T> {return filterNotNullTo(ArrayList<T>())
}public fun <C : MutableCollection<in T>, T : Any> Iterable<T?>.filterNotNullTo(destination: C): C {for (element in this) if (element != null) destination.add(element)return destination
}
  • 3、源码解析

filterNotNull是集合的扩展函数,该集合中的元素是可null的T泛型,那么这个筛选条件也就是判断是否为null,筛选条件内部确定好的。filterNotNull还是继续传入一个可变集合,然后在filterNotNullTo内部判断把null的元素直接过滤,其他元素就会被加入传入的可变集合中。

  • 4、使用场景

filterNotNull操作符使用场景: 一般用于过滤掉集合中为null的元素,最后返回一个不含null的元素集合。

filterNotNullTo操作符使用场景: 一般在外部传入一个可变的集合,然后过滤多个集合中为null的元素,最后将这些元素放入可变集合中,并返回这个集合。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animalList: List<Animal?> = listOf(Bird(name = "Bird1", age = 12),Cat(name = "Cat1", age = 18),Cat(name = "Cat3", age = 20),Dog(name = "Dog2", age = 8),null,Bird(name = "Bird2", age = 14),null,Dog(name = "Dog1", age = 18))animalList.filterNotNull().forEach { println("${it.name} is ${it.age} years old and it ${it.eatFood()}") }
}

drop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根据传入数值n,表示从左到右顺序地删除n个集合中的元素,并返回集合中剩余的元素。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Iterable<T>.drop(n: Int): List<T> {require(n >= 0) { "Requested element count $n is less than zero." }if (n == 0) return toList()//要删除元素为0,说明剩余元素集合正好取整个集合val list: ArrayList<T>//声明一个可变集合if (this is Collection<*>) {//如果原集合是一个只读的Collection或者其子类,那么原集合的size是可确定的,那么创建新集合size是可以做差计算得到的val resultSize = size - n//拿原集合的size与起始下标做差值确定最终返回的集合的大小resultSizeif (resultSize <= 0)//集合的size小于或等于0直接返回空集合return emptyList()if (resultSize == 1)//resultSize等于1说明就直接返回原集合的最后一个元素return listOf(last())list = ArrayList<T>(resultSize)//创建resultSize大小的可变集合if (this is List<T>) {if (this is RandomAccess) {//RandomAccess是一个集合标记接口,如果集合类是RandomAccess的实现,则尽量用index下标 来遍历而不要用Iterator迭代器来遍历,在效率上要差一些。反过来,如果List是Sequence List,则最好用迭代器来进行迭代。for (index in n until size)//采用下标遍历list.add(this[index])} else {for (item in listIterator(n))//采用迭代器遍历list.add(item)}return list}}else {//如果原集合是一个可变的集合,那么就无法通过计算确切的新集合的size。list = ArrayList<T>()}var count = 0for (item in this) {if (count++ >= n) list.add(item)//对于可变集合通过遍历,计数累加的方式,当计数器超过起始下标就开始往集合中添加元素。}return list.optimizeReadOnly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drop操作符一般是适用于把集合元素去除一部分,drop是顺序的删除,n则表示顺序删除几个元素,最后返回剩余元素集合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numberList = listOf(1, 2, 3, 4, 5, 6, 7, 8, 9)numberList.drop(5).forEach { print("$it   ") }
}

dropLast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根据传入数值n,表示从右到左倒序地删除n个集合中的元素,并返回集合中剩余的元素。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List<T>.dropLast(n: Int): List<T> {require(n >= 0) { "Requested element count $n is less than zero." }return take((size - n).coerceAtLeast(0))//这里应该是this.take(),this指代List,然后传入(size - n)必须满足大于或等于0
}//这是一个Int类型的扩展函数,用于判断某个值是否大于传入默认最小值,如果大于就直接返回这个值,否则返回这个默认最小值
public fun Int.coerceAtLeast(minimumValue: Int): Int {return if (this < minimumValue) minimumValue else this
}//take也是一种操作符
public fun <T> Iterable<T>.take(n: Int): List<T> {require(n >= 0) { "Requested element count $n is less than zero." }if (n == 0) return emptyList()//这里n 实际上是size - dropLast传入n的差值,n为0表示dropLast传入n为原集合size,相当于删除原集合size个数元素,那么剩下就是空集合了if (this is Collection<T>) {//如果是一个只读类型集合,就可以确定该集合的sizeif (n >= size) return toList()//如果这里n等于size表示dropLast传入n为0,那么表示删除集合元素个数为0,那么剩下来就是整个原集合了if (n == 1) return listOf(first())//如果n等于1,表示dropLasr传入n为size-1,那么表示删除集合个数size-1个,由于删除顺序是倒序的,自然原集合剩下的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了。}//以下是针对this是一个可变集合,由于可变集合的size不太好确定,所以采用另一方式实现dropLast功能。var count = 0val list = ArrayList<T>(n)//创建剩余集合元素size大小n的可变集合for (item in this) {//由于是从右到左递增删除的,取剩余,现在是采用逆向方式,从左到右加入新的集合中,一直等待count计数器自增到n为止。if (count++ == n)breaklist.add(item)}return list.optimizeReadOnly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使用的场景和drop相反,但是整体作用和drop类似。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kotlin", "java", "javaScript", "C", "C++", "python", "Swift", "Go", "Scala")strList.dropLast(3).forEach { print("$it   ") }
}

dropWhil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集合的第一项开始去掉满足条件元素,这样操作一直持续到出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元素出现为止,返回剩余元素(可能剩余元素有满足条件的元素)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dropWhile(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var yielding = false//初始化标志位falseval list = ArrayList<T>()//创建一个新的可变集合for (item in this)//遍历原集合if (yielding)//该标志一直为false直到,不符合lambda表达式外部传入条件时,该标记为置为true,才开始往新集合添加元素list.add(item)else if (!predicate(item)) {//判断不符合外部传入的条件,才开始往新集合添加元素,标记置为true,//这样就满足了需求,一开始符合条件元素不会被添加到新集合中,不符合条件才开始加入新集合,这样产生新集合相对于原集合而言也就是删除符合条件元素直到出现不符合条件的为止list.add(item)yielding = true}return 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适用于去掉集合中前半部分具有相同特征的元素场景。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python", "Swift", "Go", "Scala")strList.dropWhile { it.startsWith("java") }.forEach { print("$it  ") }
}

dropLastWhil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集合的最后一项开始去掉满足条件元素这样操作一直持续到出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元素出现为止,返回剩余元素(可能剩余元素有满足条件的元素)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List<T>.dropLastWhile(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if (!isEmpty()) {val iterator = listIterator(size)//表示从原集合尾部开始向头部迭代while (iterator.hasPrevious()) {//当前元素存在上一个元素进入迭代if (!predicate(iterator.previous())) {//直到出现上一个元素不符合条件,才开始取相应后续元素,加入到新集合中return take(iterator.nextIndex() + 1)}}}return empty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使用的场景和dropWhile类似,不过删除元素顺序不一样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 "python","Go", "Swift", "Scala")strList.dropLastWhile { it.startsWith("S") }.forEach { print("$it  ") }
}

tak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原集合的第一项开始顺序取集合的元素,取n个元素,最后返回取出这些元素的集合。换句话说就是取集合前n个元素组成新的集合返回。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Iterable<T>.take(n: Int): List<T> {require(n >= 0) { "Requested element count $n is less than zero." }if (n == 0) return emptyList()//n为0表示取0个元素的集合,返回空集合if (this is Collection<T>) {//如果是只读集合,可确定集合的sizeif (n >= size) return toList()//如果要取元素集合大小大于或等于原集合大小那么就直接返回原集合if (n == 1) return listOf(first())//从第一项开始取1个元素,所以就是集合的first()}var count = 0val list = ArrayList<T>(n)//创建一个n大小可变集合for (item in this) {//遍历原集合if (count++ == n)//自增计数器count大小超过要取元素个数,就跳出循环breaklist.add(item)}return list.optimizeReadOnly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适用于顺序从第一项开始取集合中子集合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 "python","Go", "Swift", "Scala")strList.take(2).forEach { print("$it ") }
}

takeLast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原集合的最后一项开始倒序取集合的元素,取n个元素,最后返回取出这些元素的集合。

  • 2、源码定义
public fun <T> List<T>.takeLast(n: Int): List<T> {require(n >= 0) { "Requested element count $n is less than zero." }if (n == 0) return emptyList()//n为0表示取0个元素的集合,返回空集合val size = sizeif (n >= size) return toList()//如果取的元素集合大小大于size直接返回整个集合if (n == 1) return listOf(last())//从最后一项开始取1个元素,自然就是返回last()val list = ArrayList<T>(n)//创建一个n大小的可变集合if (this is RandomAccess) {//RandomAccess是一个集合标记接口,如果集合类是RandomAccess的实现,则尽量用index下标 来遍历而不要用Iterator迭代器来遍历,在效率上要差一些。反过来,如果List是Sequence List,则最好用迭代器来进行迭代。for (index in size - n until size)//采用下边遍历list.add(this[index])} else {for (item in listIterator(size - n))//采用迭代器遍历list.add(item)}return list
}
  • 3、原理图解

  • 4、使用场景

适用于倒序从最后一项开始取集合中子集合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 "python","Go", "Swift", "Scala")strList.takeLast(2).forEach { print("$it ") }
}

takeLastWhil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集合的最后一项开始取出满足条件元素这样操作一直持续到出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元素出现为止,暂停取元素,返回取出元素的集合。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List<T>.takeLastWhile(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if (isEmpty())//如果当前集合是一个空的,那么直接返回空集合return emptyList()val iterator = listIterator(size)//表示从集合index = size开始迭代,那么size - 1也是最后一个元素,也即是迭代器的previous,也就是从集合尾部开始向头部迭代while (iterator.hasPrevious()) {//含有上一个元素的元素继续进入迭代if (!predicate(iterator.previous())) {//直到某个元素的前一个元素不符合条件,也是从最后一项开始遇到第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元素,不进入以下操作iterator.next()val expectedSize = size - iterator.nextIndex()//由于从尾部开始迭代,那么符合条件元素集合的expectedSize等于原集合size与当前下一个元素的index的差值if (expectedSize == 0) return emptyList()//差值为0的话说明,在原集合尾部开始迭代就不符合条件被终止,所以返回空集合return ArrayList<T>(expectedSize).apply {//拿到符合条件元素集合size,创建expectedSize大小新集合,并把迭代器中的元素遍历加入到新集合中while (iterator.hasNext())add(iterator.next())}}}return toList()
}
  • 3、源码解析

takeLastWhile操作符是一个集合的扩展内联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它接收一个以接收T泛型参数返回一个Boolean类型的Lambda表达式,也是即是takeLastWhile取元素的条件的实现。

  • 4、原理图解

  • 5、使用场景

适用于取出集合中后半部分具有相同特征的元素场景。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 "python","Go", "Swift", "Scala")strList.takeLastWhile { it.startsWith("S") }.forEach { print("$it ") }
}

takeWhile操作符

  • 1、基本定义

从集合的第一项开始取出满足条件元素这样操作一直持续到出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元素出现为止,暂停取元素,返回取出元素的集合。

  • 2、源码定义
public inline fun <T> Iterable<T>.takeWhile(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T> {val list = ArrayList<T>()//创建一个可变集合for (item in this) {//遍历原集合if (!predicate(item))//不符合传入条件就直接跳出训练breaklist.add(item)//符合条件的直接加入到新集合}return list//最后返回新集合
}
  • 3、源码解析

takeWhile操作符是一个集合的扩展内联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它接收一个以接收T泛型参数返回一个Boolean类型的Lambda表达式,也是即是takeWhile取元素的条件的实现。遍历整个原集合,符合条件的加入到新集合中,一旦遇到不符合条件元素直接跳出循环,也就是遇到第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就终止取元素的操作,最后返回这个新集合。

  • 4、原理图解

  • 5、使用场景

适用于取出集合中前半部分具有相同特征的元素场景。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val strList = listOf("java", "javaScript", "kotlin", "C", "C++", "javaFx", "python","Go", "Swift", "Scala")strList.takeWhile { it.startsWith("java") }.forEach { print("$it ") }
}

最后,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上篇只详细解析了过滤类的函数式API操作符,在下篇会继续接着解析其他几类操作符,欢迎持续关注~~~

欢迎关注Kotlin开发者联盟,这里有最新Kotlin技术文章,每周会不定期翻译一篇Kotlin国外技术文章。如果你也喜欢Kotlin,欢迎加入我们~~~

Kotlin系列文章,欢迎查看:

Kotlin邂逅设计模式系列:

  • 当Kotlin完美邂逅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一)

数据结构与算法系列:

  • 每周一算法之二分查找(Kotlin描述)

翻译系列:

  • [译] Kotlin中关于Companion Object的那些事
  • [译]记一次Kotlin官方文档翻译的PR(内联类)
  • [译]Kotlin中内联类的自动装箱和高性能探索(二)
  • [译]Kotlin中内联类(inline class)完全解析(一)
  • [译]Kotlin的独门秘籍Reified实化类型参数(上篇)
  • [译]Kotlin泛型中何时该用类型形参约束?
  • [译] 一个简单方式教你记住Kotlin的形参和实参
  • [译]Kotlin中是应该定义函数还是定义属性?
  • [译]如何在你的Kotlin代码中移除所有的!!(非空断言)
  • [译]掌握Kotlin中的标准库函数: run、with、let、also和apply
  • [译]有关Kotlin类型别名(typealias)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译]Kotlin中是应该使用序列(Sequences)还是集合(Lists)?
  • [译]Kotlin中的龟(List)兔(Sequence)赛跑

原创系列:

  • 教你如何完全解析Kotlin中的类型系统
  • 如何让你的回调更具Kotlin风味
  • Jetbrains开发者日见闻(三)之Kotlin1.3新特性(inline class篇)
  • JetBrains开发者日见闻(二)之Kotlin1.3的新特性(Contract契约与协程篇)
  • JetBrains开发者日见闻(一)之Kotlin/Native 尝鲜篇
  • 教你如何攻克Kotlin中泛型型变的难点(实践篇)
  • 教你如何攻克Kotlin中泛型型变的难点(下篇)
  • 教你如何攻克Kotlin中泛型型变的难点(上篇)
  • Kotlin的独门秘籍Reified实化类型参数(下篇)
  • 有关Kotlin属性代理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 浅谈Kotlin中的Sequences源码解析
  • 浅谈Kotlin中集合和函数式API完全解析-上篇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lambda编译成字节码过程完全解析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Lambda表达式完全解析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扩展函数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顶层函数、中缀调用、解构声明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如何让函数更好地调用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变量和常量
  • 浅谈Kotlin语法篇之基础语法

Effective Kotlin翻译系列

  •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考虑使用原始类型的数组优化性能(五)
  •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使用Sequence来优化集合的操作(四)
  •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探索高阶函数中inline修饰符(三)
  •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遇到多个构造器参数要考虑使用构建器(二)
  •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考虑使用静态工厂方法替代构造器(一)

实战系列:

  • 用Kotlin撸一个图片压缩插件ImageSlimming-导学篇(一)
  • 用Kotlin撸一个图片压缩插件-插件基础篇(二)
  • 用Kotlin撸一个图片压缩插件-实战篇(三)
  • 浅谈Kotlin实战篇之自定义View图片圆角简单应用

Kotlin系列之集合和函数式API完全解析-上篇相关推荐

  1. Java集合之TreeMap源码解析上篇

    上期回顾 上期我从树型结构谈到了红黑树的概念以及自平衡的各种变化(指路上期←戳),本期我将会对TreeMap结合红黑树理论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红黑树的5条基本规则. 1.结点是红色或者黑 ...

  2.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探索高阶函数中inline修饰符(三)

    简述: 不知道是否有小伙伴还记得我们之前的Effective Kotlin翻译系列,之前一直忙于赶时髦研究Kotlin 1.3中的新特性.把此系列耽搁了,赶完时髦了还是得踏实探究本质和基础,从今天开始 ...

  3. Kotlin系列之基础语法

    标签: Kotlin      Kotlin基础语法 目录: 一.包的声明 二.函数的定义 三.常量和变量 四.注释 五.字符串模板 六.使用条件表达式 七.NULL检查机制 八.类型检测以及自动类型 ...

  4. Kotlin系列之Lambda编译成字节码过程完全解析

    简述: 今天带来的是Kotlin浅谈系列第七弹,上篇博客我们聊到关于Kotlin中的lambda表达式的一些语法规则和基本使用.然而我们并没有聊到Kotlin的lambda表达式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都知 ...

  5. [译]Effective Kotlin系列之考虑使用原始类型的数组优化性能(五)

    翻译说明: 原标题: Effective Kotlin: Consider Arrays with primitives for performance critical processing 原文地 ...

  6. Kotlin系列之let、with、run、apply、also函数的使用

    标签: Kotlin      常用技巧 目录: 一.回调函数的Kotin的lambda的简化 二.内联扩展函数之let 三.内联函数之with 四.内联扩展函数之run 五.内联扩展函数之apply ...

  7. Android学习-Kotlin语言入门-变量、函数、语法糖、when、for-in、主构造函数、单例类、函数式API、集合遍历、隐式Intent、Activity生命周期、四种启动模式、标准函数

    探究java语言的运行机制 变量.函数.语法糖 when条件语句 for循环 主构造函数.次构造函数 数据类和单例类 集合的创建与遍历 集合的函数式API 创建菜单 隐式使用Intent Activi ...

  8. Kotlin系列之Lambda表达式(1)

    今天开始后续的几篇Kotlin的文章会介绍Kotlin中Lambda表达式相关的内容. 什么是Lambda表达式 在Java8中引入了Lambda表达式,这是最令Java开发者激动和期待的一个功能.那 ...

  9. python深度学习--Keras函数式API(多输入,多输出,类图模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ylab from pandas impo ...

最新文章

  1. 交叉分解(Cross decomposition)、典型关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2. linux下IPTABLES配置详解
  3. 004_Maven构建生命周期
  4. 【Matlab】dde23解时滞时延微分方程
  5. 使用squid代理时出现“The requested URL could not be retrieved”
  6. mysql导入导出数据
  7. c++ try catch语句_再问你一遍,你真的了解try..catch(finally)吗???
  8. sql server 高可用故障转移(6)
  9. python中绘制散点图的函数_如何使用python的pygame模块绘制随机散点图
  10. 毕业设计项目,微博语料情感分析,文本分类
  11. FatMouse’ Trade
  12. 文本相似度计算--余弦定理和广义Jaccard系数
  13. html 拦截境外ip,网站怎样屏蔽所有国外IP访问? 一个小技巧可以搞定!
  14. ffmpeg 命令行多视频轨/音频轨合并,播放
  15. domian index域索引和全文索引
  16. linux 查看 操作系统位数
  17. csgo 机器人模式_csgo怎么单机跟电脑打只有每队5人,怎么增加BOT
  18. 如何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19. 作茧自缚or破茧成蝶?墨菲定律下,华为P40搭档鸿蒙OS奋力一击
  20.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二)

热门文章

  1. 罗斯蒙特CNG050S290NQEPMZZZ流量计
  2. 小鲁客栈---预告篇
  3. el-table-column嵌套el-autocomplete使用
  4. 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F/ECGS)丨艾美捷解决方案
  5. 【洛谷P1605 迷宫】
  6. int计算机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什么程序执行?
  7. 基于Highcharts箱线图实现k线图
  8. 匹配问题: 匈牙利算法 、最优指派、相等子图、库恩—曼克莱斯 (Kuhn-Munkres) 算法
  9. 数据处理:数据的几种简单处理
  10. 2021年国网计算机考试难吗,2021想要通过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到底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