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论文信息
  • 2. Introduction
    • 2.1. 驱动系统的目标
    • 2.2 控制器的设计趋势
    • 2.3 电机设计趋势
  • 3. 控制器
    • 3.1 功率器件
    • 3.2 器件封装
    • 3.3 直流电容
    • 3.4 分段控制器,降低电容体积
    • 3.5 控制器优化设计
      • 3.5.1 换流回路电感最小化
      • 3.5.2 EMI
  • 4 电机
    • 4.1 先进材料
      • 4.1.1 铜绕组材料
      • 4.1.2 磁钢
      • 4.1.3 硅钢片
    • 4.2 无重稀土设计
      • 4.2.1 Halbach结构的外转子电机
      • 4.2.2 无槽Halbach带嵌入冷却的永磁电机
      • 4.2.3 磁钢分段电机
    • 4.3 宽禁带对电机绝缘影响

1. 论文信息

论文名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Tren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Electric Vehicles
作者 IQBAL HUSAIN
单位 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系
期刊 Proc. IEEE
时间 2021
DOI 10.1109/JPROC.2020.3046112
内容 这是一篇邀稿综述,结合美国 DOE 2025, 介绍了电动乘用车电驱系统(电机+电控)的技术发展趋势。该论文受美国能源部和橡树岭试验室支持。

2. Introduction

汽车电气化发展,给驱动系统提出了更大功率、更高效的要求。近几年,宽禁带器件和电机材料的发展,给驱动系统性能突破带来了机遇。

2.1. 驱动系统的目标

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规划,到2025年,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要到达33kW/L,成本降到$6/kW.

2.2 控制器的设计趋势

控制器的主电路如上图所示。功率器件和直流电容,是控制器的主要器件。其中功率器件占了成本的约50%。目前,Si-IGBT在控制器中广泛应用。直流电容用于抑制PWM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纹波,车上主要用薄膜电容。共模电感用于抑制由于电缆和绕组的杂散电容造成的dv/dt和EMI。

市场上常见车型的控制器参数如上表所示。除了Tesla Model3采用的SiC MOSFET外,当前大部分车型采用的是硅基IGBT。这其中,除了Tesla的Model S采用的是36颗TO-247封装的单IGBT外,其他都是用的功率模块。直流电池电压基本上都在350~400V之间。
随着SiC的应用,800V平台得以应用。更高的电压等级,意味着同样功率的电流更小,电缆更轻。SiC宽禁带器件更耐高温,便于和电机进行集成。

2.3 电机设计趋势

车用电机要求更大的启动转矩,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效率,同时具有较宽的恒功率转速范围(CPSR)。由于能实现高功率密度,采用汝铁硼的嵌入式永磁电机目前是行业主流。

最近几年常见车型的电机如上表所示。除了Tesla的Model S 60是异步电机以外,其他都是永磁电机。
更高的峰值转速,能提高功率密度,降低系统质量,但会增加减速齿轮的压力。同时高转速会增加电机的基波频率到1200Hz,同时硅基IGBT的开关频率最高10kHz,这会限制电机的控制带宽。如果采用宽禁带器件,就可以采用高于10kHz的开关频率,突破器件对转速的限制。

电机是由定转子组成的。常见的转子结构有三种,V型,双V型和U型,如上图所示,每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双V有更高的转矩密度和效率(凸极率大),但磁钢发热较高。磁钢利用最好的是V型,但其反电动势更高。U型介于前面两者之间。

定子侧,绕组的设计在分布式和集中式,捆线式和发卡式之间。
分布式绕组能提供正弦磁通,分为单层和双层。相对于集中绕组,分布式绕组能提供更大的凸极转矩和更小的谐波。但集中绕组的端部更短,槽满率更高,而且能实现模块化。
相对于传统的捆线式绕组,发卡式绕组具有更高的槽满率,功率密度,过载能力和散热能力。劣势就是在高速段,绕组的交流导电损耗更高(绕线相对较粗,肌肤效应,导致高频下电阻大),导致电机功率在高速段迅速下降。
市场上主流的每极每相槽q为2,也即三相电机,8极,48槽。
电机主流的散热方式是强制液冷,也即通过电机的外水套,将绕组和铁芯的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带走。主要的问题是绕组端部的热阻较大,散热不充分。

3. 控制器

本节主要介绍控制器重点器件的发展、特点以及设计挑战。

3.1 功率器件

如上图所示,相对于传统的硅基器件,宽禁带器件(SiC, GaN)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和更低的导通电阻,能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

3.2 器件封装

传统电机控制器,对冷却液的入口温度要求是不高于65℃,通常都是单独或优先供冷却液。宽禁带器件由于更耐高温,所以其冷却回路可以和电机等共用,更有利于集成。
当前主流的功率模块封装,还是利用硅基IGBT的封装外壳。这样做虽然成本更低,技术更成熟,但较高的杂散电感和热阻并不利于宽禁带器件性能发挥,所以需要设计更适用于宽禁带器件的封装模块。

上图是一种三明治平面结构的封装,功率器件在中间,上下层为基板(DBC),实现了双面水冷。传统的绑定线用铜片替代,降低了杂散电感和导通电阻。
相对于硅基IGBT,SiC MOSFET对短路保护的要求更严格,因为其短路电流更大,热容更小,短路后升温更快。需要设计一种响应速度更快、抗扰能力更强的短路退饱和电路。

3.3 直流电容

行业现在主流都是薄膜电容,但其容值低,最高工作温度低(105度),需要进行主动散热。
锆钛酸铅镧陶瓷(PLZT)电容,具有更高的电流纹波和耐高温,是个应用方向。但陶瓷电容不易于做大,所以需要上百个串并联集成。

3.4 分段控制器,降低电容体积

通过绕组并联,实现多重化,降低50%左右直流电容的纹波电流。

3.5 控制器优化设计

3.5.1 换流回路电感最小化

在器件关断时,换流回路中母排的杂散电感产生的尖峰电压,会造成器件的过压失效。随着宽禁带器件的应用,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快的开关速率,使得直流母排的杂散问题更突出。

直流母排的电气设计,追求更低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这取决于铜排的厚度、宽度、长度以及正负母排之间的叠层距离,并尽量追求尽量追求对称。热设计方面,在最大电流应力下,温升不应超过80K。同时,机械设计需要考虑电流冲击应力和振动。

上图是一种将厚铜排集成到PCB上的技术,在最大化增加叠层面积的同时,能给功率器件、电容、交直流母排的集成带来更大灵活性。在PCB上,可以很方便的增加屏蔽层,就是简单的铺一层铜箔。同时,pcb上也能方便的布置性能更优的陶瓷电容,取代常规的膜电容。

3.5.2 EMI

宽禁带器件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快的开关速率,对EMI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噪声源头的抑制方法中,有减小环流回路的杂散电感、优化门极驱动和应用变开关频率控制等措施。屏蔽和滤波能在传播途径上抑制噪声,但宽禁带器件的噪声频率更高,滤波器设计需要更有针对性。

4 电机

4.1 先进材料

4.1.1 铜绕组材料

碳纳米管铜绕组能增加绕组的导电能力14%~28%,但现在还无法商业化。

4.1.2 磁钢

现通用的烧结钕铁硼,其中主要的稀土原料为轻稀土氧化镨钕、重稀土氧化镝及氧化铽等。加入镝和铽的原因是为了增强高温下矫顽力和稳定性。重稀土镝和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价格极不稳定,所以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或去除重稀土的使用。
降低重稀土的方法是晶界扩散技术(GBD)。将重稀土扩散至磁钢的表面晶界中,而不扩散到磁钢内部晶界。扩散工艺会造成磁钢的拐角或边缘重稀土含量更多,刚好这些地方是易失磁的部位。
目前无重稀土材料在室温下剩磁和重稀土近似,但无重稀土材料的高温性能较差,高温下易失磁。

4.1.3 硅钢片

相比于传统硅钢片,6.5%硅钢片有更低的铁损,用在高频变压器和电感中,但其易脆性限制了在高速电机中大规模应用。
GE发明了一种双相材料,可以在特定区域控制材料的磁导率。这种材料可以在转子的磁桥位置表现为非导磁性,而在其他位置表现为强导磁性。这样既能降低磁桥处的漏磁,又能保持转子结构的完整性。双相材料的缺点就是和M19无取向硅钢片相比,其饱和磁通密度较低(1.56T)。
另外一种叠层材料Hyperco 50, 饱和磁通密度2.4T,0.15mm的屈服强度435Mpa,铁损22W。虽然性能非常适合用于电机的硅钢片,但价格太贵。

4.2 无重稀土设计

4.2.1 Halbach结构的外转子电机

外转子电机转矩密度较高,而且高速下磁钢的离心力自然得到了解决。
转子中间空的部分,还可以考虑放置控制器。

4.2.2 无槽Halbach带嵌入冷却的永磁电机

4.2.3 磁钢分段电机

大概意思就是将磁钢分段,在重要位置用重稀土材料,其他位置用无稀土材料。应该是论文作者的一个专利,属于广告植入。

4.3 宽禁带对电机绝缘影响

宽禁带器件的高dv/dt对电机绕组绝缘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电缆和电机的阻抗不匹配,导致电机端部出现两倍额定的尖峰电压。电缆越长或电压上升越快,端部的过压越高。这个问题通常通过将电机和控制器集成,缩短中间电缆的长度来解决。特斯拉的动力系统给出了设计典范。
二是高dv/dt会在电机的绕组和线圈上产生不平衡电压,破坏电机绝缘层。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提高电机绝缘,要么串入dv/dt滤波器(后者在汽车应用里想都不要想)。

[读论文]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Tren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Electric Vehicles相关推荐

  1. 【论文阅读】A Survey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Sensing and Analytics for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

    论文阅读:A Survey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Sensing and Analytics for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 ...

  2. 【读论文】Loop Closure Detection for Visual SLAM System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读论文]Loop Closure Detection for Visual SLAM System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发表于2017年,作者是南 ...

  3. 转: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9

    未来5年,可能会带来颠覆式变化的技术,不懂,先了解. 趋势1,自动化一切(Trend NO.1 :Autonomous Things) 趋势2,增强分析(Trend NO.2:Augmented An ...

  4. 我的读论文经验总结!

    ↑↑↑关注后"星标"Datawhale 每日干货 & 每月组队学习,不错过 Datawhale干货 作者:胡来,Datawhale成员 从入门到精通一个领域,绕不开文献阅读 ...

  5. 记录理解程度、一篇至少读3遍,吴恩达建议这样读论文!

    ↑↑↑关注后"星标"Datawhale 每日干货 & 每月组队学习,不错过 Datawhale推荐 作者:Richmond Alake,来源:机器之心 在科研领域中,读论文 ...

  6. 沈向洋:读论文的三个层次

    Datawhale干货 来源:AI科技评论,沈向洋博士 作者 | 蒋宝尚 编辑  | 丛  末 5月14日,沈向洋博士在全球创新学院(GIX)课程上曾做了一场线上公开课<You are how ...

  7. 如何高效读论文?剑桥CS教授亲授“三遍论”:论文最多读三遍,有的放矢,步步深入...

    鱼羊 编译整理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嗑盐之始,在于读论文. 一方面,把握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激发自身研究灵感.另一方面,不做好文献调研,自己的绝妙想法变成了重复造轮子,这种体验可不太 ...

  8. 读论文七步走!CV老司机万字长文:一篇论文需要读4遍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LRS [新智元导读]读论文对于AI新手和工程师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最近一位从业超5年的CV老司机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讲述了读论文七步法,从找论文到总结,每篇论文由浅 ...

  9. 覆盖近2亿篇论文还免费!沈向洋旗下团队「读论文神器」登B站热搜

      视学算法报道   编辑:小咸鱼 好困 [新智元导读]无意中发现B站上有个叫ReadPaper的在线论文阅读笔记神器冲上了热榜!ReadPaper由沈向洋博士创办的IDEA旗下团队研发,其收录了近2 ...

最新文章

  1. [转载] Python 列表(list)、字典(dict)、字符串(string)常用基本操作小结
  2. elasticsearch 查询模板
  3. ABAP TC 响应双击事件
  4. 【C++】如何提高Cache的命中率,示例
  5. [SQL]查询及删除重复记录的SQL语句
  6. C语言描述信息的结构体,(c语言)游戏中由人物各种信息组成的结构体
  7. 库 v10怎么安装_22000Pa强劲吸力加高续航,追觅V10无线吸尘器体验
  8. 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9. 用Multisim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0. mysql 错误问题_Mysql常见的几个错误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微信小程序入门开发教程
  12. gcs服务 oracle,gcs resource
  13. 荣耀50和荣耀50se参数对比 哪个更值得入手
  14. 各大搜索引擎网站登录入口
  15.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四:串的模式匹配(BF算法、KMP算法)
  16. 干货分享|PRD 模板
  17. ffmpeg 视频抽取音频,视音频分离
  18. 模块“XXX.dll”加载失败
  19. QA之道知多少(一) 初出茅庐
  20. python中answer_Python初学之学生和老师的question和answer问题

热门文章

  1. redis set设置有效时间问题
  2.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3. tkinter在Mac下运行主界面显示黑色
  4. 超快速!10分钟入门Keras指南
  5. 活动报名 |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高阳:视觉机器人学习
  6. WPF真入门教程02--新建WPF工程
  7. 时间序列之holt-winters(三次指数平滑)
  8. 服务器地址怎么查 如何远程登录服务器教程
  9. UltraEdit32常用快捷键
  10. bitly短网址v4版本的操作及sampl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