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互联网、以太网、因特网、万维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这些概念常常对理解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困扰。并且在很多文章中,这些概念经常被混为一谈。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时就会发现,清楚地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国际标准组织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存在很多国际标准组织,虽然它们工作领域不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比较模糊。很多国际标准组织会互相合作,制定一些共用的标准,也有很多组织是专注于互联网的某些部分而定制标准。下面是一些与互联网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标准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法语: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UIT)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信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官方网站是 https://www.itu.int/。下图是 ITU 的组织结构:

  国际电信联盟主要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电信援助,促进全球电信发展。它也是联合国的 15 个专门机构之一。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

  国际电信联盟多数标准由其管理下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ITU-T)制定。ITU-T 制定的标准被他们自己称为 ITU-T Recommendations(ITU-T RECS) 。ITU-T 的下属机构这样划分:

  标准的名字由分支字母加上一个点 “.” 再加一个数字组成,例如著名的 ITU-T 标准 V.24(串行)、H.264(视频压缩)或者 E.164(国际电话号码)。ITU-T 制定的标准可以在 https://www.itu.int/en/ITU-T/publications/Pages/recs.aspx 免费下载。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成立于1947 年 2 月 23 日,是制定全世界工商业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建立机构。官方网站是 http://www.iso.org。ISO 的组织结构 如下图所示:

  ISO 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但在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方面,则主要是与 IEC 密切合作(很多标准以 ISO/IEC 开头)。ISO 的国际标准以数字表示:ISO 标准号:年份,例如:ISO 11180:1993,其中的 11180 是标准号码,而 1993 是出版年份。ISO 的标准需要付费下载,可以在 https://www.iso.org/standards.html 搜索并下载。 下面是从 ISO 官网截取的一些比较流行的标准:

  1984 年,ISO 发布了著名的 ISO/IEC 7498 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 7 层框架,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国际电工委员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或称为国际电工协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1906 年成立,主要是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官方网站是 http://www.iec.ch/。IEC 组织结构如下所示:

  IEC 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IEC 标准的格式与 ISO 标准基本是一致的:IEC 标准号:年份。标准可以在 https://webstore.iec.ch/ 付费下载。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是一个建立于1963 年 1 月 1 日的国际性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官方网站是 http://www.ieee.org/。IEEE 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IEEE 定位在 “科学和教育,并直接面向电子电气工程、通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原理研究的组织,以及相关工程分支的艺术和科学”。它也是一个广泛的工业标准开发者,主要领域包括电能、能源、生物技术和保健、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通讯、消费电子、运输、航天技术和纳米技术。

IEEE SA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协会(IEEE SA)是 IEEE内 的一个运营单位,负责制定广泛行业的全球标准,包括:电力和能源,人工智能系统,物联网,消费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生物医学和医疗保健,学习技术,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电信和家庭自动化,汽车,运输,家庭自动化,纳米技术,信息保障,新兴技术等等。

IEEE 802

  IEEE SA 中比较出名的是IEEE 局域网标准委员会(IEEE Local Area Network Standards Committee,LMSC),也就是 IEEE 802 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 年 2 月,它的任务是制定局域网的国际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图是 IEEE 802 委员会 在 IEEE SA 中的组织结构:

IEEE 802 委员会下面设置了很多工作组,分别来处理不同的标准。他们研究的内容如下:

  • 802.1 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等;

    • 802.1d (生成树协议 Spanning Tree)
    • 802.1p (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
    • 802.1q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ANs:VLan)
    • 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 RSTP)
    • 802.1s (多生成树协议 MSTP)
    • 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 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LLC;
  • 802.3 总线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 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3u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 802.3z (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 802.3af(基于以太网供电 POE:Power On Ethernet)
  • 802.4 令牌环总线 Token-Passing Bus (单一/多信道速率 1,5,10 MBit/s)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5 令牌环 Token-Passing Ring (基带速率 1,4,16 MBit/s) 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6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MAC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DQDB 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7 宽带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技术的建议;
  • 802.8 光纤技术咨询组,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光纤网络技术的建议;
  • 802.9 综合话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9a (IsoENET (proposed))
  • 802.10 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
  •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A 及其物理层技术规范;
    • 802.11b11 Mbps802.11b+ 是一个非正式的标准,称为增强型 802.11b。802.11b+ 与 802.11b 完全兼容,只是采用了 pbcc 数据调制技术,所以能够实现高达 22Mbps 的传输速率。
    • 802.11g54Mbps是 IEEE于 2002 年 11 月 15 日批准的一种实验性新标准。802.11g 和 802.11b一样也是工作在 2.4Ghz 频带,所以完全兼容 802.11b,但是速度却比 802.11b 快 5 倍,能达到 802.11a 的水平。
  • 802.12 100Mb/s 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00VG-AnyLAN(Voice Grade - Sprache geeignet)
  • 802.14 (有线电视 (CATV))
  • 802.15(无线个域网,WPAN )
  • 802.15.4 描述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它属于 IEEE 802.15 工作组。
  • 802.16(无线城域网,WMAN)
  •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IEEE 802 委员会最先制定的标准是 802.1 ~ 802.6,这 6 个标准已被 ISO 采纳为国际标准,包含在 ISO 8802-1~8802-6 等文件中。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把 IEEE 802 标准作为美国国家标准。标准可以在 https://standards.ieee.org/ 付费下载(貌似也可以免费获取部分 PDF 格式的标准)。

互联网协会

  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性组织,成立于 1992 年,以促进使用互联网使用为目的。由它产生的主要标准,会交到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和互联网结构委员会(IAB)。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是一个开放的标准组织,负责开发和推广自愿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STD),特别是构成 TCP/IP 协议簇(TCP/IP)的标准。官方网站是 https://www.ietf.org/。自 1993 年以来,它在互联网协会 ISOC 的支持下作为标准制定职能运作。在 IETF 的发展过程中,IETF 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地变化: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征求意见稿) 是互联网标准以及 IESG、IAB 和 IRTF等机构发布文档的正式渠道,每个 RFC 有唯一的编号,RFC 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下载。或者直接在 IETF 官网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search 搜索下载。注意,并不是所有的 RFC 都是标准。

万维网联盟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又称 W3C 理事会。1994 年 10 月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是 Web 技术领域内最具权威的中立的机构,关于 Web 的一切标准均由此论坛讨论制定。官网是 http://www.w3c.org。

  从管理角度,W3C 由设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欧洲数学与信息学研究联盟(ERCIM)、日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及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四个全球总部机构联合运营。由 Web 发明者、W3C 理事 Sir Tim Berners-Lee 及首席执行官 Dr. Jeffrey Jaffe 直接领导,由一个小型管理团队(Management team)负责团队的日常运行、资源分配以及战略规划。

  从标准流程角度,W3C 的标准流程(Process Document)、会员协议(Member Agreement)及专利政策(Patent Policy)约定了W3C参与各方的职责和利益。其中,W3C 的一些主要机构包括顾问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咨询委员会(Advisory Board)、技术架构组(Technical Architecture Group, TAG)及各个讨论组(chartered groups)。

  到目前为止,W3C 已制定了400多项影响深远的标准及实施指南,包括语言使用规范,开发导则和解释引擎行为等等,并督促应用开发与内容提供方遵循这些标准,例如广为业界采用的 HTML、XML、CSS、WCAG、WebAuthn、WebAssembly 等,有效促进了 Web 技术的互相兼容,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支撑作用。

物联网、互联网、因特网

  互联网也称为国际互联网,国际标准写法是 internet首字母 i 一定要小写,这就是个普通名称。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理论上来说,所有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都属于互联网的范畴。小到任意两台机器大到两个星球之间,只要能通过任意方式实现通信,那他们组成的通信网络就可以叫互联网。所以,在范围上互联网有广域网、城域网及局域网等概念之分。

  因特网的国际标准写法是 Internet字母 I 一定要大写,这是个专有名词。它是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对当前地球上所有计算机组成的通信网络的称呼。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NET。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及发展,现在并不严格区分互联网和因特网,因为我们普通用户接触到的网络基本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网络,所以平时我们说的互联网就是因特网。而且在国网很多文献中,互联网和因特网都是指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网络,而且更多的是使用互联网这个称呼来代指。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就是对互联网的扩展,突破了计算机的范围,增加了一些传感器、智能化终端设备后形成的网络。


  以下是维基百科给出的互联网定义:互联网是指 20 世纪末期兴起电脑网络与电脑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系统。它是由从地方到全球范围内几百万个私人、学术界、企业和政府的网络所构成,通过电子、无线和光纤网络技术等等一系列广泛的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些网络以一些标准的网络协议通信。互联网承载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比方说相互关系的超文本文件,还有万维网(WWW)的应用、电子邮件、通话,以及文件共享服务。可见互联网就是指的因特网。

OSI 参考模型与 TCP/IP 参考模型

  1984 年,ISO 发布了著名的 ISO/IEC 7498 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 7 层框架: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OSI Model),中文中也被称为 OSI 模型 或 OSI 参考模型或者 OSI 七层模型。OSI 参考模型引入了服务、接口、协议、分层的概念,TCP/IP 借鉴了 OSI 的这些概念建立 TCP/IP 参考模型,也被称为 TCP/IP 模型或 TCP/IP 四层模型。

  OSI 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先有标准,后进行实践;而 TCP/IP 则相反,先有协议和应用再提出了模型,且是参照的 OSI 模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OSI 参考模型与 TCP/IP 参考模型并没有严格的(官方的)对应关系,所有的对应关系仅仅是一些文献作者为了理解或者说讲解做的映射,尤其是具体到某些协议之后。

  TCP/IP 参考模型最初的描述应该可以追溯到 RFC 1122,其中描述了 4 层基本结构。但是, RFC 1122 的重点强调架构原则而不是分层,也不能认为是 TCP/IP 参考模型的定义。此外,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在很多文献中也被分为两层以与 OSI 参考模型最后两层对应,因此,TCP/IP 参考模型有时候也被称为 TCP/IP 五层模型。

  OSI 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它表征和标准化了电信或计算系统的通信功能,而不考虑其底层的内部结构和技术。其最大的贡献就是给出了 服务、协议和接口 这三个独立概念。 TCP/IP 参考模型由于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下图是一个我们实际网络的通信模型:

   除了我们熟知的 OSI 参考模型 和 TCP/IP 参考模型,在众多文献或者组织内部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互联网的参考模型(主要是介绍层的对应关系)。下表是维基百科给出罗列出的一些已知的互联网参考模型:

协议战争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之间,计算机科学领域发生了一场名为 “协议战争”(Protocol Wars) 的长期争论。当时,工程师、组织和国家在哪种通信协议能产生最好、最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极分化。这场辩论在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的 Internet - OSI 标准之战中达到了顶峰,最终在 90 年代中期由 Internet 获胜,并导致大多数其他协议消失。

详细内容参考Network 之五 TCP/IP 协议族、工作流程、常用协议格式

  为了保证网络的互通性,各大国际组织根据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制定了很多标准。这些标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软件协议标准和硬件连接标准这两大类。其中软件协议标准主要就是由 IETF 负责的 TCP/IP 协议族相关标准及应用层协议相关标准,硬件连接部分主要就是 IEEE 802 负责的相关标准。

  IEEE 802 的相关标准主要规定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且将数据链路层又分为了介质访问控制 (MAC) 层 和逻辑链路控制 (LLC) 层 这两层。其中,前者负责控制网络中的设备如何获得对介质的访问权限和传输数据的权限,后者负责识别和封装网络层协议,并控制错误检查和帧同步。

  此外,按照范围来划分,互联网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IEEE 802 制定了一些列的 局域网标准,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 IEEE 802.3 以太网标准。IEEE 802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于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它决定着局域网的技术特性。三种特殊的局域网拓扑实现如下:

    • 以太网: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局域网,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或拓展星形结构。标准是 IEEE 802.3
    • 令牌环(Token Ring):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结构。标准是 IEEE 802.5
    • 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双环结构。标准是 IEEE 802.8
    •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使用无线电波或电场与磁场作为数据传送的介质的局域网。标准是 IEEE 802.11
  • 广域网通常是指覆盖范围很广(远超一个城市的范围)的长距离网络。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其任务是长距离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广域网由一些结点交换机及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广域网的一些标准有:
    • HDLC、PPP、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LIP(串行链路网间协议)等
    • EIA/TIA-232、EIA/TIA-449、V.24、V.35、X.21等

TCP/IP 协议族

  TCP/IP 协议族,也称为互联网协议套件(Internet Protocol Suite,IPS)是一组实现支持因特网和大多数商业网络运行的协议栈的网络传输协议。这个名称来源于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它们也是最先定义的两个协议。目前,TCP/IP 协议族的相关标准由 IEFT 负责。

  由于在网络通讯协议普遍采用分层的结构,当多个层次的协议共同工作时,类似计算机科学中的堆栈,因此又称为 TCP/IP 协议栈(TCP/IP Protocol Stack)。所有这些协议都在相应的 RFC 文档中讨论及标准化。

详细内容参考Network 之五 TCP/IP 协议族、工作流程、常用协议格式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 组织的 IEEE 802.3 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控制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 和 ARCNET。

  以太网的相关标准(IEEE 802.3)目前由 IEEE 802 负责制定与发布。各种以太网类型参见博文 Network 之三 Ethernet(以太网)物理介质(10Base、100Base-T、100Base-TX等)介绍。

  这里还有个点需要注意,以太网的雏型是施乐以太网(Xerox Ethernet),在 1982 年,Xerox 与 DEC 及 Intel 组成 DIX 联盟,并共同发表了 Ethernet Version 2(EV2)的规格,并将它投入商场市场,且被普遍使用。而 EV2 的网络就是目前受 IEEE 承认的10BASE5。EV2 与 IEEE 802.3 在 MAC 层定义的帧上有区别!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承载着众多应用程序和服务,包括万维网、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移动应用程序、多人电子游戏、互联网通话、文件分享和流媒体服务等。提供这些服务的大多数服务器托管于数据中心,并且通过高性能的内容分发网络访问。常用的互联网服务:

  •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提供全球信息资源浏览服务,即通过浏览器上网;
  •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 Usenet 网络新闻组服务 ,即电子公告牌服务,如 BBS;
  • 文件传输服务(FTP 服务);
  • 远程登录服务;

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应该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互联网服务。万维网只是互联网(因特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是靠着互联网(因特网)运行的一项服务。它实现让 Web 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 Web 服务器上的页面。

  万维网资源通常使用 HTTP 或 HTTPS 访问,是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其中之一。其相关标准由万维网联盟(W3C)负责制定与发布。万维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三个标准构成的:

  • 统一资源标识符(URL),这是一个统一的为资源定位的系统。
  •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它负责规定客户端和服务器怎样互相交流。
  •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作用是定义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参考

  1. https://www.edu.cn/xxh/zt/tj/202007/t20200710_1737681.shtml
  2.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557/2702546
  3. https://slideplayer.com/slide/15780846/
  4. https://www.51cto.com/article/639717.html
  5. https://www.ibm.com/docs/zh/i/7.1?topic=communications-common-networking-standards
  6. https://blog.csdn.net/luomoweilan/article/details/3279665
  7. https://www.cnblogs.com/qishui/p/5428938.html
  8. https://cntsp.github.io/2019/12/11/OSI%E4%B8%83%E5%B1%82%E6%A8%A1%E5%9E%8B%E4%B8%8ETCP-IP%E5%9B%9B%E5%B1%82%E7%BB%93%E6%9E%84%E7%9A%84%E5%8C%BA%E5%88%AB-%E8%81%94%E7%B3%BB/
  9.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604162/category_10111508.html

Network 之一 国际标准组织介绍、互联网/因特网、以太网概念区分、协议标准相关推荐

  1. 【历史上的今天】7 月 3 日:第一篇介绍互联网的新闻稿;人体工程学标准法案;育碧发布 Uplay

    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是 2023 年 7 月 3 日,在 1928 年的今天,电视机在美国开始普及.当时,美国人只需花 75 美元就可买一 ...

  2. 【车载以太网】【组织】最详国际标准组织与标准介绍

    前言: 以下6个国际标准组织,不断推动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下面主要介绍各个组织历史.使命.制定的相关标准.访问网址等: 一.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1.组织介绍 IEEE(Institu ...

  3. 因特网,互联网,以太网,局域网的区别

    先讲一下计算机网络(network),就是将一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互连的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通信,实现信息共享,这就是网络.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英文是 internet,它的意思是&quo ...

  4. 惠普与4PS联络中心国际标准组织达成战略合作

    2019年7月25日-2019(第十二届)中国客户联络中心与大数据应用产业(夏季)峰会(ACCC夏季峰会)在北京举行,4PS国际标准组织及CNCBA联盟主席颜晓滨先生亲自为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颁发4PS- ...

  5. 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的区别

    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 者的关系是:互联网包含因特网,因特网包含万维网,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所以,即使仅有两台机器,不论用何种技术使其彼此通信,也叫互联网.国际标准的互联网写法 ...

  6. 互联网因特网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因特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原标题:因特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没有多大的区别,因特网是互联网中的一种. 1.凡是由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即使仅有两台机器(计算机.手机等),不论用何种技术使其彼此通信,都叫互联网,所 ...

  7. 简单介绍互联网领域选择与营销方法

    在我看来,互联网领域的选择是"安家",而营销方法的不同则表现了"定家"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选对了,"家"才得以"安定". ...

  8. 国际标准组织 ISO 3166 的国家或地区代码

    国际标准组织公布的 ISO 3166 国际标准针对国家或地区进行编码,它有三部分: * ISO 3166-1 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国家代码.1974 年首次出版.每个国际普遍公认的国家或地 ...

  9. 网络基础2(分层模型,通信过程,以太网,ARP协议格式和具体功能详解)

    分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 ...

最新文章

  1. Hash 函数资源链接汇总
  2. 别再傻傻地用这些软件G转P了,修复后不稳定的真相在这里
  3. scroll-view如何自适应页面剩余高度
  4. oracle 提取首字母,oracle 取字段文字拼音首字母
  5. 【MySQL随手记】字符集编码的查看、指定与修改语句
  6. LeetCode 627. 交换工资
  7. activity销毁时执行执行方法是_[Android开发 VIII ]销毁一个activity
  8. [Silverlight]实战WCF RIA gzip压缩
  9. #ardiuno #蓝牙 #if函数判断 #串口中米思齐
  10. C语言4位BCD码加法器,四位二进制8421BCD码加法器.doc
  11. 不懂APS系统?十个问答让你瞬间了解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
  12. 零基础学习微信小程序(7):组件
  13. php开启websocket服务,php实现简单的websocket服务
  14. 翻译(5): 技术债务墻:一种让技术债务可见并可协商的方法
  15. 数据分析指标大收集!互联网行业必备!
  16. 数据结构与算法——树和二叉树***
  17. 以网游服务端的网络接入层设计为例,理解实时通信的技术挑战
  18. 手机版 Ubuntu
  19. 在wps上使用Endnote
  20. 红旗linux 龙芯,红旗Linux龙芯版上线

热门文章

  1. Linux /etc/skel目录
  2. AE After Effect 如何分段渲染
  3. bzero, memset ,setmem 区别【转】
  4. 流媒体开发之开源项目live555---live555 server 编译 包括更改帧率大小
  5. 翻转句子中单词的顺序
  6. Android借助Application重写App的Crash(简易版)
  7. mongodb系列教程
  8. Win7下VS2008升级补丁
  9. 一步一步学Silverlight 2系列(23):Silverlight与HTML混合之无窗口模式
  10. 查询本机公网ip地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