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懂事”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不是问题,甚至是优点。其实,表面的“懂事”不过是讨好,是尽量让别人舒服,以憋屈自己来迎合别人。

  1. 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幸福——你的孩子在本该“率真自我”的童年时期就被迫放弃成为自己,她生命的能量无法用于正常成长,过多地消耗在了应付他人上。这种痛苦极为深刻,可能会成为携带一生的厄运和诅咒。
  2. 不是你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不是你感觉不到的沉重就不重要,请用心去看孩子,体味一下她作为一个小小的人,每天如何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伤害,如何惊恐地战栗着,如何竭尽全力地挣扎着。
  3. 人若想去做一件事,总有办法;人若不想做一件事,总有借口。
  4. 把爱和自由还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一点点疗愈创伤并恢复天性。
  5. 在家庭成员之间,“纵容”是更理想的相处模式。孩子是不会被“惯”坏的,一个人的生命受到的阻碍越少,越能活出自我,就越能成长得健康。

作为家长,应深谙自然教育之美,拒绝庸俗,通过自己的影响,让周围的人更好地学会尊重孩子。

如果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求回报的,斤斤计较的,那么这种爱就不纯粹,是交换型的。有条件,其本质就是自私的——那么大人教给孩子的正是自私。

  1. 儿童是可爱的,哪怕他在表达一些貌似“自私”的意愿,由于其真实,在一般成年人看来,也只会觉得他纯洁无邪。人们甚至把活得“像个孩子一样”当作对一种生命状态的赞美,所以也就有了“成年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的提法。但当一个成年人将自己的精神高度降低,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和一个孩子较真儿时,却是实实在在地表达着他的“智慧身高”严重不足。
  2. 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母亲纯粹地、无条件地疼爱自己的孩子。
  3. 人的第一个正义感是自爱,这是人的天性,是人能够生存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出善待他人的能力,即同理心,这是一种社会属性。你的孩子才3岁,还是一个幼儿,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如果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达出对父母的极度依恋,那完全是出于获得安全感的需求。小小的人还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他们只诉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示范,引导孩子逐渐发展道德意识。
  4.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敢于对父母说“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正是这些孩子,迫使父母们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善自己。所以你要珍惜孩子对你的“不关心”,就像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告诉你哪块儿可能有了疾病,需要赶快治疗了。如何做父母,往往是孩子教给我们的。
  5. 请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心思简单些,放下一切猜疑。如果你想把最好的鱼肉给孩子吃,就给他好了,不要指望孩子会一边吃,一边孝顺地让爸爸妈妈也吃,甚至如果父母不吃,他也不舍得吃——那只是你的理想,或只是故事。但如果你也想吃,就一起吃,你作为家长也有吃最好的鱼肉的权利,如果孩子不让你吃,你要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爱吃的东西妈妈和爸爸也爱吃,大家一起吃。表明态度即好,不要在这事上附加道德评判。
  6. 不要去试探孩子对父母的爱,因为孩子对你的爱,是由你对他的爱来决定的,你越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越会爱你。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绝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或害怕,给孩子带来羞辱、担忧和失落。

  1. 真和善,是美好生命的两大基石,也是教育的两大基石。我们喜爱孩子,就是喜欢她的纯洁和天真。孩子原本信任一切,尤其对父母没有任何提防心,如果他发现爸爸都不可信任,他怎么能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呢?这样的“逗”在爸爸看来只是个玩笑,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欺骗,是栽面子。
  2.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认真的,是随着成人的塑造和摆布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说谎的心理及习惯。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孩子在被爱与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发生成的。爱与安全感的来源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3. 任何人,只要发现他“逗”孩子的方式错了,都要礼貌而坚决地阻止,哪怕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样做,也要坚定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母爱注定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当孩子真正长大了,自然会逐渐在空间上和妈妈保持距离。

  1. 正因为有死亡在前方等待,它时刻提醒我们,用心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享受每一餐饭、每一本书、每一份工作、每一次旅行,依恋亲人、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是好好珍爱当下的生活。我们迟早会死去很久,趁我们还活着,好好地做自己,好好享受生活吧。

孩子什么事情都往坏里想,这是一种以恐惧为基础的负面思维方式,导致这种负面思维方式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受家庭成员中一些持有负面思维及情绪的人影响。

  1. 你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上可以依靠的东西或办法,甚至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防患未然”,当孩子有了最坏的打算时,她也许就能安心些了。
  2. 和孩子谈论这些事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认真,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这是“小题大做”就应付了事。虽然成人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眼里都是非常真实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3. 另外成人应该多和孩子玩耍。看书、玩游戏、去户外游玩、运动,让孩子尽量玩得开心,慢慢地她就把负面思维抛到九霄云外了。

孩子掩饰和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避大人的责怪。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爱的,他对父母有全然的信赖,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闯祸”后慌乱,也不需要隐瞒——没有害怕就没有谎言。

  1. 我最后想做的一点补充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无论孩子是否在场,都应该是真实的。很多事情,孩子也许看不到,但他一定能感受。“真”和“善”永远要成为我们自己做人坚守的原则,无论对谁。

如果一个孩子想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羡慕成年人的特权;如果一个成年人希望一个孩子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厌烦孩子带来的负担。

  1. 几乎所有亲子沟通问题最后其实都是一个“视角”问题,即“同理心”问题——它既简单,又复杂;它是一个母亲的一念之差,也是一些父母永远不能觉悟的高度。所以学会爱孩子就是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会如何跟孩子说话。

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中,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有时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

  1. 鼓励孩子尊重内心的愿望,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自己努力成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这样可以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的情绪更流畅。

孩子大发脾气时,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况,然后对他的坏情绪进行“转移”——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

  1. 接纳”是让孩子的坏情绪向外宣泄,“转移”是帮孩子构建好情绪。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如果一直停留在“接纳”中,有可能会放大孩子的坏情绪,这对孩子和家长都不是好事。

不是孩子的每个动作或语言我们都能听懂,听不懂就听不懂吧。只要是无害的,都应该允许发生。

  1. 也有可能是孩子太寂寞,她在“哄”自己玩。你们要注意多和孩子互动,多带她玩耍、阅读、活动。
  2. 不要打扰她,理解不了的不必强行去理解,更不必刻意“引导”。喜欢她的每一种表现,这就够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允许孩子慢点长大相关推荐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非常棒的教育类书籍,行文.引用.还是作者亲身的教育经历,都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此书的付出. 之前已经买了实体书,但还是觉得用Kindle看书比较方便,所以还是找来电 ...

  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书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非常棒的教育类书籍,行文.引用.还是作者亲身的教育经历,都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此书的付出.之前已经买了实体书,但还是觉得用Kindle看书比较方便,所以还是找来电子 ...

  3. 教育类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优秀读后感2400字

    教育类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优秀读后感2400字: 太阳老高了,儿子还窝在温暖的被子里,美美地看着电视."还不起床?今天的古诗.单词要不要背了?年前的作业能不能按时写完了?& ...

  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优秀读后感3300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优秀读后感3300字: 自从学校推荐我接触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童年生长的环境对他\她成年后的身心发展有多重要.其中家庭的教 ...

  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读后感 作者:尹建莉 荣获二十多项大奖,现象级家庭教育图书!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qu ...

  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摘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前言 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 ...

  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大人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管得越少孩子会越好. 你一定要意识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下属,你必须尊重她的自主选择,不要再 ...

  8. 早上坐车时,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受到些启发,记录一下~

    前两天,读的是古诗滋润的孩子,说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读古诗的兴趣,而不是去强迫孩子死记硬背.只是让孩子把这个作为一种享受~当然对孩子以后只会有益而无害. 今天读到的是说孩子从小学,乃至初中,没有真正的 ...

  9. 在此像各位推荐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

最新文章

  1. 当产品上线前出了 Bug | 每日趣闻
  2. Java设计模式(二十二):原型设计模式
  3. Homebrew是什么?怎么关闭自动更新?
  4. idea中HTML可以打debug吗,Intellij IDEA中使用Debug调试
  5. JavaScript运算符的优先级(案例讲解)
  6. React性能优化记录(不定期更新)
  7. 玩转VIM编辑器-自动补全
  8. Keras基础项目实践
  9. c语言程序设计徐立辉答案,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及习题指导
  10. 英文数字字母听力模拟的简单实现
  11. 最新仿淘宝详细页头部渐变效果
  12. 首行缩进,文字之间的间距
  13. 云原生与业务可观测性
  14. python运动目标绘制轨迹_实时轨迹绘制Matplotlib
  15. 黑群晖折腾之百度网盘云同步
  16. 学习机器视觉的数学书本推荐
  17. 小红书变现方式分别有哪些?分享5种变现方式,让你轻松赚米
  18. 【漏洞复现】锐捷RG-UAC统一上网行为管理审计系统信息泄露漏洞(CNVD-2021-14536)
  19. 逆变器的输出外特性分析
  20. 简单了解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和流程、思想

热门文章

  1. SAT词汇记忆方法【zhasite】
  2. ubuntu 16.04与win7双系统安装图解
  3. java毕业设计微服务在线考试Mybatis+系统+数据库+调试部署
  4. 华创期货:日内交易简单方法有效规避亏损
  5. XAudio2学习之混音
  6. 通配符(泛域名)https证书
  7. 基于C++结构体的通讯录系统
  8. LocalDate时间生成
  9. Android Studio 使用 WIFI 连接手机
  10. Android应用如需获取设备SN,需申请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