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youtube ,tiktok,在中美之间赚信息差?视频?
  2. 学习中文视频?
  3. 要么你把自己变专业,要么你把钱给专业的人打理。
  4. 秒杀商品专卖?茅台?
  5. 脚本技术,让你和别人的起点不一样
  6. 技术是如此的有趣,还记得高中为什么选择软件嘛,莫忘初心
  7. 为什么以前工作8小时制度,劳动型社会,工作时间代表着成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工作时间越长并不一定成果越好,类如高数,编程
  8. 田忌赛马是黄峥的哲学之一,即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9. 现在这个社会 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少,想通过信息差赚钱,难
  10. 光盯着涨跌就和光盯着分数一样,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分析之后的选择
  11. 不确定性永远是游戏的精髓,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想想炉石的酒馆战棋
  12. 去挖矿的永运没有比卖铲子的赚得多
  13. 不要在晚上云决定,不要在气头上做决定
  14. 现在的贫富差距没哟了中产阶级,所以产品应当两级化,未来走高端,特斯拉下沉
  15. 以后孩子读书第一件事情就是教记忆宫殿,弥补大脑的bug
  16.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世界观改变
  17. 小说逐渐文化化?精神消费?堵车卖烧饼?只卖几天顶一年工作?
  18. 相亲公众号全是讨论基金,股票的?
  19.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质,金融简史
  20. 男士护肤和保健?新赛道?理然
  21. 马太效应
  22. 个人IP的时代已经来临?
  23. 美国牛逼啊,光刻机扶植谁谁就第一
  24. 贩卖焦虑,各种课程,辅导班?
  25. 晚上的时间用来学习ps,java技术等,副业赚钱,多技能的乐趣,想想毕业证的理想
  26. 金融,心理 书籍
  27. 时间即金钱
  28. 资金总是在寻找成本的洼地
  29. 迷茫的时候就去读书,寻找方向
  30. 医疗,消费,还有个啥,永远的神
  31. 有时候慢才是真正的快,下跌买入,反人性?既然7亏一赢,那我如果反着来呢?与多数人逆向操作核心资产
  32. 很喜欢一个故事:如果给每一个英文字母A~Z相应的数值,A=1,B=2,…,Z=26,那么每个单词中的字母相加都可以得到一个总值。知识(Knowledge)得分是96,勤奋工作(Hardwork)得分是98,态度(Attitude)得分才是100。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态度决定一切,投资更是这样
  33. 一个25岁才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如果他试图在60岁退休的时候有100万元的资产,他只需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如果按照平均年收益12%来计算,他只要每月投资175元,那在60岁的时候,他的投资账户上就有101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只是7.35万元。但对一个40岁的人来讲,要每月投资1000元,在同样的收益情况下,才能在60岁的时候有97万元,而他的实际投资成本却是24万元。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多拿出来了14万元,多付出了两倍的成本,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投资晚了15年。
  34. 25岁的时候,一次性投资2万元,按12%的复利增长,60岁的时候,会有105万元;而如果在40岁的时候才开始投2万元,60岁的时候,只有19万元。差距达到4倍多。
  35. 迷茫是现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你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做出决定,是知识量不大的表现,要多读书
  36. 做真实的自己,天生不合群没必要和那些人一样
  37. 我觉得我可以当一个心理咨询师,看各种人生,解决各种难题
  38. 等等,不和人聊天一样嘛。。。
  39. bat的方向选择基本都是对的,跟着巨头走
  40. https://www.cnblogs.com/k1two2/p/5415400.html
  41. https://www.cnblogs.com/k1two2/p/5415400.html
  42. 这就是忙碌和缺乏专注的代价:缺乏成就。如果你总是忙于这样那样的事情,你就永远不会享受到全身心投入完成大项目的乐趣。你只是从一件事移到另一件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过程。

    这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专注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工作时保持高效率,能让你很快实现最大的目标,在业余时间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少工作,但要高强度工作

  43. 学到深处,万物相通,金融即人生,代码同建筑

  44. 代码简洁之道

  45. 看完设计模式,首先spring 和 mybatis ,学习其应用

  46. 如果想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效率,就得建立其正确的心态和心理习惯:

    要管理好精力,而不是时间

    要利用强制功能

    跟高效能人士多呆在一起

    对待自己的失败要温柔一点

  47. 中国凡是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都挺有趣,第一个叫共产党,后来是拼多多,现在是蜜雪冰城

  48. 如果每天8点到公司,效率最高的时间会多两小时

  49. 一天之计在于晨,当别人才起床的时候,你已经处理完了一天的工作,早上效率最高

  50. 边看pdf电子书,边进行csdn博客的书写记录

  51. 想要实现什么功能,先上github上查询

  52. 每天一个水果

  53.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查理芒格90几了还天天读书,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型

  54. 将自己的java资源整理,放咸鱼和淘宝?

  55. github 或者 外网知识,项目 在国内 咸鱼,淘宝,拼多多赚钱

  56. 用自己的知识,认知,经历  去赚钱

  57. 曝光途径 抖音,大学生聚集地,csdn,博客园 等

  58. 知乎宣传 ,csdn部分免费,收费

  59. 我始终认为造车如智能手机一般,将要颠覆一个时代

  60. 一定早找个崇拜,满眼是你,会赞美的女人    —————  2021-2-11  —————

  61. 机遇,不破不立,变才意味着机会,危险和机会共存

  62. 利用求职网看各种招聘人的信息,找相亲对象,真人才

  63. 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64.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65. 医美行业,新风向?

  66. 摄影与修图

  67. 想想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 时间

  68. 要知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数问题,前人其实已经“给予答案”,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对应的方法研究透所有的底层逻辑,而学习阅读对应的书,就可以进化思维认知,从而才能找到相对应的路。 -- 承认自己的无知和先人的智慧

  69. 底层:思维进化的过程

    从成长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维修大脑”,通过“新知识的输入”,不断让它成为大脑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累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的速度迭代,最后达到自我认知的提高。

    若我们没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就无法意识到其实身边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沉淀形成复利效应,而知识体系是支撑大脑运转的一切底层。

    我们大脑所学习的过程,是外界信息经过短期记忆(思考)后,进入长期记忆的过程,过程中短期记忆会把外界信息和“长期记忆的信息”放到一起进行加工,然后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这时,如果你大脑里没有新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例如我们第一次读一些历史,哲学书籍,可能就会觉得特别困难,一句话要回味好久可能才理解其本意。

    大脑里面若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概念和认知,就无法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呈现的形态便是“难以理解”,譬如小时候死记硬背的书,复杂的物理公式等

  70. 如果我们有很多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思考的时候就容易很多,那么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会变的很快,这整个的过程是一个正面反馈。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习惯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这样

  71. 中层:知识带来能力圈的放大

    知识的底层是认知世界的方法,从小学到大学摄入脑中的各种知识本质都在教育我们认知周围的一切,这里面包括每一项学科的基础理论。

    虽然它们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变现行为”,但在步入社会后会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更高效率的产生可以变现的实用技能。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有个著名的桥段,孙悟空用棒子在地上画个圆圈,让唐僧呆在里面就不会被妖怪抓走,孙猴子画的圈就是能力圈,唐僧一出圈就会遭殃。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做的事情都会超乎“认知范围以外”的圈,你看到别人开个饮品店很赚钱,自己也想投资,结果开起来后发现人力,房租成本减去后,盈利很少,这一切的过程就是“出圈”。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能力出圈又决策正确呢?最笨的方法便是打造学科的认知“底层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张蜘蛛网,在网状上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知识点”的串联和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而自己知识体系的扩张能让碎片化知识也不再成为孤岛,在大脑中从而进行更多排列组合,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好比是“打地基”,一旦基础打牢,后面的认知升级就不在是“线性的增加”,而是指数的发展。

    你想做经营,就给大脑摄入经营方面的底层知识体系,你想做市场,就给大脑摄入“底层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体系。

  72. 知识体系分为“底层”与“应用层”两种,底层解决的是本质,应用层解决的是方法论怎么做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学底层知识?核心在于“万物的本质”是相通的。

    应用层知识体系的广度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圈能覆盖的领域,你的知识体系越广,能力圈也就越大,所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

    当自己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级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时候,自己的认知能力圈便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73. 应用层知识:能力圈放大后带来的变现方式。

    能力圈背后是知识的储备,在你的知识结构中,学习的底层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与此画等号的是“时间”。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有一个投资理财的规划,每年赚10%左右,年底就会有一个利润分配的问题,通常你会拿出来一部分花掉,然后在拿出一部分继续在投资。

    而花掉的就像是“应用层的知识”,在投资的部分就是你的底层知识,这个比例在你人生不同的阶段属性也是不同的。

    比如你刚毕业走入社会的时候,通过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储备,然后工作学习应用知识的技能,拿到手固定的工资,那么“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总和便是你的“能力圈”范围。

    而随着发展时间拉长,你的底层知识可能是不变的,但应用层知识在不断的增加,比如工作中你学会了怎么做运营,怎么做营销,怎么搞定客户,但这些只能是你能力的表现。

    那么能力的表现怎么让它变成“底层”呢?答案就是打造成为“高效的体系”,记住信息时代,信息反而不值钱,值钱的是对信息的处理效率。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新手编剧写剧本往往是大俗大雅的模仿前人的套路,你看到后肯定会说:“要是我,结尾一定写的足够震撼”。

    但一个资深编剧看东西则是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尾,在第一幕的建构上一般是普通人的视角,然后在把主角光芒露出,提供足够的情节张力,最后结尾。

    同一个领域,新手和专家的知识区别其实是不同的,新手往往看的是表面特征,专家往往看到的是本质能力,所谓的大牛,就是把学习任何事物背后的逻辑,抽成几条公式的能力。

    然后通过归纳成为“体系”进行输出,最后达到放大的效果,把应用层的知识也就变成了“底层能力”,它的能力圈也就不断的增加了。

    随着能力圈的增加,在回归到应用层变现的方式也就多样化了。

    比如从原本的只能靠“单一贩卖时间“工资的形式,发展到了可以多元化售卖时间,例“顾问”“咨询”“培训”,这些都适合素人。

    而有的人则是通过更多的收益,进行资金的再分配。

    例如买股票,基金,开店,小投资,而这一切原理其实就是“底层+应用层知识”的分配的机制,所以可变现方式少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灵活的分配问题与“认知的瓶颈问题”。

  74. 复利的“本金”要扎实。

    如果你的底层不够扎实,靠努力的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复利是很小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不信你可以纵观市场看看。

    从金钱角度,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做“复利”投资,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答案便是年轻人本金少,财富积累比较慢,而中年人收入高,风险成本也相对比较大。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作为一个工作3年的人,每个月收入1.2万,一年便是14万左右,你拿出5万作为股票投资,如果你不小心亏损了一半,也就是2.5万,那么你努力奋斗几个月工资就可以把这个坑给填满。

    但是一个每月收入5万的中年人拿出年总收入的20%作为股票投资,一不小心亏损了50%可能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现金流才能填满这个坑。

    虽然比例相同,同样的亏损,前者可弥补的核心在于“年轻”可以支配力比较强,后者则是“信心上面的打击”。

    这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年轻人的财富积累不仅仅表现在“金钱层面”,还有金钱以外的“知识价值”。

    那么复利要把底层基本功做扎实的核心就在于“知识价值”要足够稳,这样你会在要投资的事情面前“少走弯路”。

    在财富投资(股票,基金)复利的表现中,“底层”所代表的便是自己的本金部分,换到其他场景的运用中(工作,成长),“本金便是你的基础能力”。

    打好基本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你的基础能力更加扎实呢?你要先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分层,找到有效信息进行学习。=

    我们市面上很多学习都是可以找到源头的,比如你现在所做的任何工种,运营,市场,产品,营销,增长,技术开发等等。

  75. 信息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四手:

    一手的信息往往比较难找,一般存在某个领域的资深多年研究从业者,博士,学者身上。

    它们还正在被研究,被验证,是新鲜的思考,可能还存在这些“学者”的脑中,笔记本上,并没有加工完成被发布,但新鲜度很高。

    二手的信息一般含金量高,是一手信息的转述,比如你看到将底层逻辑的书,比如《国富论》,比如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白皮书”,还有一些是经过系统整理,提炼后的培训教材等。

    而三手的信息往往是“为传播而简化或极端化观点的陈述”,像一些领域类的畅销书籍,已经被改变为“公众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因为被简化,加入了一些大量案例,故事,可能在表达层面就会出现不精准。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市场营销圈,多数人都看过一本书叫做“定位”,主要讲的是“满足顾客需求,抢占用户心智,是定位之父特劳特的成名作,美国史上最佳商业案例”。

    在市面上除了这本书以外,还有一些“译意相同”的书籍,本质内容讲的都很相似,而这些书往往是为了让大众更容易理解。

    四手信息是“各种动机充满个人情绪的表达”,例如你常常看到的各种碎片化公众号文章,标题常为“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赚几十万”,也有很多导师解读“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努力都可以成功等等。

    现在你可以检索下,自己在上面的几种信息中花费了多长时间,其实任何一种信息都是有效的,核心在于“利用的方式”。

    若从底层复利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掌握“一手信息”,这样加上“应用层”的知识实践,基本功才会更加扎实,但一手信息比较难以读懂,这里一般建议选择”二手信息“去学习会更有效些。

  76. 我们如何找到所需信息的源头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知到自己需要的是“方法论”层的还是“底层”的,底层一般是教科书类较多,专业的理论知识,比如你想学习播音,那么从“大专到本科”一系列的教材值得自己挖掘。

    如果是“方法论”层,则需要在行业内寻找,我一般会采用找“牛人”,听“干货”,譬如你想学电商运营,那就找电商圈“运营”厉害的人,去买他的书,听他的课程。

    钱作为复利的结果,只是附和在“某种东西”上呈现的一种方式,比如“开门店”,“做公司”,但想经营好它,则背后需要“知识体系“的支撑。

    所以当我们想做任何一种“投资”的时候,最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够不够完善,把底层知识做实,然后学习“行动层的知识”相对更容易一些。

  77. 复利的底层“怎么持续”。

    钱要持续增值,就需要把它投入到一个能够持续创造利润的经济中去,那么不管是底层知识还是“行动层”知识想要增值,就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来看“复利”的核心定义:

    持续并且稳定的增长,升值,不追求快速的收益,核心避免亏损。

    对于“底层知识复利”的持续,需要做的也是“小规模”的学习,核心是“不间断”,很多人常常说自己在读书的时候非常有文化,考个本科,读个硕士等,但在毕业以后就不学习了。

    如果结了婚生了孩子,可能有时“孩子”的一道函数题就能把自己给难道了。

  78. 为什么我们学过的知识会被遗忘?

    学习不是像电脑下载文件一样,可以进行长期存储需要的时候及时调取,学习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之间的。

    人的大脑里面大概有一亿多个神经元,当我们在学习和思考新知识的时候,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被点亮,当你经常去运用和练习的时候,这些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更加牢固。

    甚至有时会变成条件反射,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正正的属于你,反之如果你只是思考过,却没有经常使用,那么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神经元就会很快“暗淡”甚至被“遗忘”。

    一件事情长期不做,就会脑生。

    金钱的投资也是一样,如果你久久不登录一个“基金”的账号,几年后再去从大脑中调取,可能就要思考一下,如果最后忘掉了,不但复利没有了,本金可能都找不回来。

    所以不能忘记学过的知识的方法便是“多练习运用”和“对外输出”的能力,为什么要持续学习知识呢?

  79. 认知升级:比复利思维更重要的是“底层复利”

    王智远 · 19小时前关注

    底层复利,才是真正的复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36氪经授权发布。

    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千万富翁和普通阶层每个人每天都掌握着24小时的支配能力,贫富差距大的核心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外,还有一项巨大差距就是“思维”。

    思维决定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刻的想法以及决定,如果你想自我提升,改变人生轨迹,就一定要不断训练“自我的思维方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而是时间和复利,而我觉得决定复利的,除了两者之上,背后最核心的应该是支撑思维形成的“底层知识体系”与行动层知识体系。

    简单概括复利思维:

    找到某件事物的底层规律,使得事物按照一定的指数不断反复增强的思维模式,利用金融场景中的解释方法为“利息获得利息”,不断循环的计算,像滚雪球一样倍增。

    复利最著名的案例是在“国际象棋盘”上:

    从左上角的格子上依次放一粒米,第二个上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依次类推下一个格是前一个的一倍,直到第64个格,总共可以达到多少粒米呢?答案是1840亿左右,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经济学家也曾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复利:(1+r)N,R代表你做的事情,N代表时间,只要R是正数,即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拉长,就会带来奇迹效应。

    01.复利的底层是“知识”。

    多数人一想到复利,第一思考会放在“金钱”上,从事物本质角度来说复利不单单是“金钱”,在我看来,它的内在核心其实是"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对“知识的认知”。

    一次投入多元持续收益是每个人都想要的,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我们花时间做的任何事情都该带着一鱼多吃的“思维”。

    理解虽是如此,有句老话说的也好,认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怎么算?如果利用复利思考,答案就是:“沉淀下来什么”。

    复利的第一步我总结认为是“建立知识体系”,决定思维是否持续成长,知识体系的输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好比技术开发一样分为三个层面:应用层,中台,底层。

    底层是什么:“一个人知识储备带来的认知升级”

    中层是什么:“基本面扩张带来的能力圈放大”。

    应用层是什么:能力圈放大后带来的变现方式。

    曾国藩曾经说过,“我在年轻的时候无一日不读书”,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也曾在节目中表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一种时间,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给自己带来回报”。

    如果你把这两句话浅薄的理解为鸡汤,那只能说明“书读的太少”。

    要知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数问题,前人其实已经“给予答案”,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对应的方法研究透所有的底层逻辑,而学习阅读对应的书,就可以进化思维认知,从而才能找到相对应的路。

    底层:思维进化的过程

    从成长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维修大脑”,通过“新知识的输入”,不断让它成为大脑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累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的速度迭代,最后达到自我认知的提高。

    若我们没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就无法意识到其实身边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沉淀形成复利效应,而知识体系是支撑大脑运转的一切底层。

    我们大脑所学习的过程,是外界信息经过短期记忆(思考)后,进入长期记忆的过程,过程中短期记忆会把外界信息和“长期记忆的信息”放到一起进行加工,然后存储到长期记忆中。

    这时,如果你大脑里没有新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例如我们第一次读一些历史,哲学书籍,可能就会觉得特别困难,一句话要回味好久可能才理解其本意。

    大脑里面若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概念和认知,就无法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呈现的形态便是“难以理解”,譬如小时候死记硬背的书,复杂的物理公式等。

    如果我们有很多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思考的时候就容易很多,那么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会变的很快,这整个的过程是一个正面反馈。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习惯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这样。

    中层:知识带来能力圈的放大

    知识的底层是认知世界的方法,从小学到大学摄入脑中的各种知识本质都在教育我们认知周围的一切,这里面包括每一项学科的基础理论。

    虽然它们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变现行为”,但在步入社会后会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更高效率的产生可以变现的实用技能。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有个著名的桥段,孙悟空用棒子在地上画个圆圈,让唐僧呆在里面就不会被妖怪抓走,孙猴子画的圈就是能力圈,唐僧一出圈就会遭殃。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做的事情都会超乎“认知范围以外”的圈,你看到别人开个饮品店很赚钱,自己也想投资,结果开起来后发现人力,房租成本减去后,盈利很少,这一切的过程就是“出圈”。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能力出圈又决策正确呢?最笨的方法便是打造学科的认知“底层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张蜘蛛网,在网状上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知识点”的串联和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而自己知识

  80. 复利并不是自动化”的过程,而是考验人性的过程。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从今天起你不要喝酒了,每月剩下来的钱10年后你可以换一辆保时捷,请问你愿意吗?

    80%的人都不会这么干,所以“复利的投资” 也是这样,它是一种常识。

    如果所有的复利后期都可以“葛优躺”,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早就不用学习了,他们还费那么大劲学习干嘛呢?难道是自找不痛快吗?

    在复利的要素中:

    底层知识的认知比例和金钱的本金是一样的,“底层知识”,相当于你能力范围内的认知,你要不断增加,这样投资出去的基金,股票,创业“所做的事情”,你才会有中长期长远的增长。

    而如何持续呢?则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让自己专注,克服一切让自己“熵增”的杂念,这样才能做时间的朋友,像滚雪球一样,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最考验人的。

    想拥有复利思维,不如先学会让“思维复利”。

    你在看中别人“基金”盈利的利息时,其实别人在关注你手里“本金”的筹码怎么增长。

    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本金等于“能力圈”变现的本事,本金等于“底层知识体系与行动层知识体系”的认知度,复利等于“长期学习的能力”,理解了真正”复利的底层逻辑“,其他的交给时间来见证它的增长。

  81. 医疗 + 互联网 + AI,中国人口不断老龄化

  82. 只要当你叫别人帮你做事一次,才能看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位置

  83. 一定有3件事情不能放弃,阅读,写作,健身

  84. 内容视频审核技术?

  85. 人年龄越大,拼的越是身体,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精力,适当的进行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无形资产能否增值,强身也蛮重要的。

  86. 选择可以复利的工作或者事业

  87. 突然想去游戏公司体验体验

  88. 2021年无疑是波谲云诡的一年,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卷进变革旋涡,突围之路唯有新的价值创造

  89. 人是由情绪引导的动物,脱离情绪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判断才是神人  -- 天道

  90.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91. 从生命到宇宙万物,假如真有造物主,他主宰的工具就是概率

  92. 概率思维,已经成为当今在社会上行走必备的基础能力。

  93. 概率统治世界

    时间只负责“统计”,不负责“判决”。

    概率层面,这是简单的常识:

    假如一个不规则的硬币落在正面的概率是55%,你下注于正面。

    结果,硬币落在了反面。你输了钱。

    时间并没有说:你错了。

    时间的意义是,你不断重复这个游戏,最后你有55%的概率赢。

    可是,我们对时间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它是最英明的裁判。

  94. 举例B:(来自《黑天鹅》作者)

    塔勒布在投资研讨会说:“我相信下个星期市场略微上涨的概率很高,上涨概率大概70%。”但他却大量卖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赌市场会下跌。他的意见是:市场上涨的可能性比较高(我看好后市),但最好是卖空(我看坏结果),因为万一市场下跌,它可能跌幅很大。

    分析如下:

    假使下个星期市场有70%的概率上涨,30%的概率下跌。

    但是如果上涨只会涨1%,下跌则可能跌10%。

    未来预期结果是:70%×1%+30%×(-10%)=-2.3%。

    因此应该赌跌,卖空股票盈利的机会更大。

    如芒格所言,巴菲特每天做的,都是算这个简单数学问题。与其说是一种数学能力,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知道容易,做到极难。

  95. 一道趣题的8个解答

    如上,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你按红色按钮?还是绿色?

    这道题比想象中有趣,我试着回答一下:

    1、根据期望值理论,绿色按钮价值5千万;

    2、很多人仍然愿意选拿到确认的100万,因为他们无法忍受50%几率的什么都拿不到;

    3、换而言之,假如一个人无法承受“什么都没有”,那么右边的选择就相当于“你有50%概率得到一个亿,有50%概率死掉”。你当然无法承受死,何况高达50%几率;

    4、开放地想,假如你拥有这个选择的权利,你可将右侧价值五千万的选择权卖给一个有承受力的人,例如两千万(甚至更高)卖给他;

    5、继续优化上一条,考虑到增加“找到愿意购买你该选择权利的人”的可能性,你可以只用100万(低首付)卖掉这个权利,但要求购买者中得一个亿时和你分成;

    6、再进一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彩票公开发行,将选择权切碎了零售,两块钱一张,印两亿张。头奖一个亿。对比5,风险更低,收益更大;

    7、鉴于6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募集下一笔一个亿作为头奖,令其成为一项生意。

    8、按照P/E估值,募集20亿,公开上市,市值100亿。

https://www.36kr.com/p/1130233645854724

人生记录 2020-12-31 - 2021-3-10相关推荐

  1. STEMA 考试每日一练 2020.12.7 - 2021.11.30 试题及答案 - 刷题

    2020.12.7 在以下几个选项中,正确的从小到大的排序是( ) A 地球<太阳系<可观测宇宙<银河系B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C 太阳系<地球& ...

  2. python文件实时同步_python文件自动同步备份v1.2【运维必备】2020/12/31

    本帖最后由 We. 于 2021-1-4 08:18 编辑 v1版本打包在这里了,感兴趣的自己下来看: 同步备份v1.rar (1.6 KB, 下载次数: 8) 2020-12-30 16:12 上传 ...

  3. 安卓牛客专项练习2020.12.31

    1.窗口dialog或半透明 2.Pracelable性能比serializable高

  4. JAVA牛客专项练习2020.12.31

    1.使用迭代器的remove方法,可以边遍历边删除元素 2.线程 启动线程 new thread().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start() 普通方法(顺 ...

  5. 最后一周 | 微生物组-扩增子16S分析第10期(报名直播课免费参加线下2020.12)

    福利公告:为了响应学员的学习需求,经过易生信培训团队的讨论筹备,现决定安排扩增子16S分析.宏基因组.Python课程和转录组的线上直播课.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课的老师可在1年内选择参加同课程的一次线下课 ...

  6. 证券从业资格证2021年10月31的考试什么时候能报名?

    现在就可以开始报名了!9月17日下午3点到9月30日12点都可以报名! 但是建议小伙伴尽快报名!考位有限,以免到时候报不上! <2021年10月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公告 >发布,2021 ...

  7. 2021年10月11月总结12月计划

    2021年10月11月总结12月计划 综合评价: 面子并不值钱.不要动不动就觉得伤自尊了.不要让面子问题成为自己的负资产.什么事情理性一些,做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情,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让自己吃亏,反 ...

  8. miui11开发版升级Android10,小米9透明版MIUI11开发版系统刷机包(最新固件系统升级包MIUI11.9.12.31开发版安卓10)...

    小米9透明版搭载骁龙855处理器,27W有线快充,20W无线闪充,目前已经可以系统刷机升级最新版本了,优化耗电管理,提升了电池续航能力,改善滑动平滑效果.触控敏感度.滑动速度,在这里分享的是最新版MI ...

  9. 计算机视觉最新进展概览2021年10月31日到2021年11月6日

    参考计算机视觉最新进展概览2021年10月31日到2021年11月6日 - 云+社区 - 腾讯云 1.Learning Distilled Collaboration Graph for Multi- ...

  10. 输入月份、年份判断天数:1、3、5、7、8、10、12 -------- 31天4、6 、9、11--------30天 2------------28/29天

    public class HomeWork2 {//输入月份.年份判断天数: 1.3.5.7.8.10.12 -------- 31天 4.6 .9.11--------------------30天 ...

最新文章

  1. mysql常见增量恢复方式_MySQL 全备份与增量备份 全恢复与增量恢复
  2. pip 或者conda 下载安装torch-{cluster,geometric,scatter,sparse,spline-conv}的时候报错
  3. 腾讯公布 23 年前第一间办公室照片
  4. 【九度OJ】题目1078-二叉树遍历
  5. [Java] 蓝桥杯ALGO-139 算法训练 s01串
  6. 《程序设计技术》第七章例程
  7. CentOS 7 使用ip addr查询不到IP
  8. 排序构造 GYM 101149 F - The Weakest Sith
  9. [RK3399][Android7.1] Pinctrl的默认配置
  10. 问题解决办法:pip tensorrt成功,PyCharm import出错
  11. SpringMVC中请求的转发和重定向
  12. 时序数据库 VS 工业实时数据库
  13. 计算机防雷安全标语,防雷电安全标语
  14. word论文页码排版
  15. 加强财务知识细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6. [周更]5.unity3D 三体运动(简易版)
  17. 微信小程序总结(阶段第一次总结)
  18. mac 下webstorm调节字体大小
  19. 用html代码制作一个歌单,歌单.html · 李岢恩/MusicClub - Gitee.com
  20. 吴洪声十问戴跃: 域名圈巴菲特是如何炼成的?

热门文章

  1. java 字符串长度截取,实现java字符串长度截取功能,java字符串长度截取
  2. 西门子g120变频器接线图_西门子G120变频器使用小的注意事项!!!
  3. 异步操作及定时任务框架quzrtz在donet平台的使用
  4. 物联网项目设计(一)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5. OpenCV调用工业相机
  6. java登录验证_java实现登录验证码
  7. 【雕爷学编程】Arduino动手做(3)---微波雷达感应开关模块
  8. AD不显示封装3D模型
  9. 等保基本要求三级通用要求
  10. 如何把大写金额变为小写数字_如何将小写金额变成大写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