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 block与inode
    • 1.1 inode和block概述
    • 1.2 inode的内容
    • 1.3 inode的号码
    • 1.4 inode的大小
    • 1.5 inode的特殊作用
    • 1.6 inode节点耗尽故障处理
    • 1.7 用户访问过程如图
    • 1.8 查看该系统的inode节点的大小
  • 二 硬链接和软连接
    • 2.1硬软链接的定义
    • 2.2 链接文件分类
  • 三 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 3.1 EXT 类型文件恢复
      • 3.1.1 操作步骤
    • 3.2 备份dump
      • 3.2.1 操作步骤
  • 四 日志文件
    • 4.1 日志文件概述
    • 4.2 Linux主要包含的日志文件
      • 4.21 实例
    • 4.2、日志消息的级别
    • 4.4 Linux系统中用户日志的查询命令及日志记录格式
    • 4.5 程序日志分析
    • 4.6 日志管理策略
    • 4.7 系统服务rsyslog

一 block与inode

1.1 inode和block概述

  1. 文件数据包含元信息与实际数据,元信息存储inode,实际数据存储在block
  2. 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硬盘最小存储单位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3.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4.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认别不同的文件。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认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
  5. 所以,当用户在Linux系统中试图访问一个文件时,系统会先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它对应的inode号码。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 block(块)

    • 连续的八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4k)
    • 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操作系统在读取硬盘时,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个块一个块的读取
  • inode(索引节点)
  • 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称“i节点”
  • 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1.2 inode的内容

  • 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
    • 但不包含文件名

用stat命令可以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例如:stat qz.txt

  • Linux系统文件三个主要的时间属性
命令 说明
ctime(change time) 最后一次改变文件或目录(属性)的时间
atime(access time) 最后一次访问文件或目录的时间
mtime(modify time) 最后一次修改文件或目录(内容)的时间

更改mtime, ctime也会跟着更改
仅仅更改ctime,mtime不会更改

  1. 每个indo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2. 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doe号码来识别文件
  3. 对于用户,文件名只是indo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
  4. 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1.3 inode的号码

  • 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时,系统内部的过程

    • 系统先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 通过indo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 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 查看inode号码的方法
    • ls -i(查看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例如:ls -i qz.txt
    • stat(查看文件inode信息中的inode号码)
      例如:stat qz.txt
ls -i 文件名:查看对应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

1.4 inode的大小

  1. 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每个inode的大小一般为128字节或256字节)
  2. 格式化文件系统时会确定inode的总数
  3. 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会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4. df -i可以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
  5. 创建文件时,内存不够无法创建,查询磁盘空间df -h有剩余,这时就需要查询inode的空间大小,使用

1.5 inode的特殊作用

  •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一些Unix/Linux系统具有以下的现象

    • 1.当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文件,这时直接删除inode,能够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 2.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时,只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 3.打开一个文件后,系统通过inode号码来识别该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
    • 4.文件数据被修改后,会生成一个新的inode号码
  • 使用find命令可以删除inode号
find ./ -inum 52201242 -exec rm -i {} ;
find ./ - inum 55156844 -delete

1.6 inode节点耗尽故障处理

  1.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因为实验用,所以分区大小30M即可 fdisk /dev/sdb

  2.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使用ext4文件类型,因为更准确)

  3. mkdir /test 创建目录

  4. mount /dev/sdb1 /mnt 挂载

  5. df -i 查看

  6. for ((i=1; i<=7680; i++));do touch /test/file$i;done 使用for命令通过循环的方式创建目录

  7. touch {1…7680}.txt ///或者使用touch命令创建目录

  8. df -i 或 df -hT //查看还有多少空间

  9. rm -rf /test/* //删除该文件后即可恢复

  10. df -i 或df -hT //查看

1.7 用户访问过程如图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一个文件必须占一个inode号,但至少占一个block。

1.8 查看该系统的inode节点的大小

xfs_info 文件系统名:查看xfs文件系统的inode节点的大小

**isize**表示为inode大小;agcount为存储区群组(allocation group)的个数。
**sectsz**指逻辑扇区(sector)的容量大小。
**bsize**指block容量大小。
**sunit**与swidth与stripe相关。
**internal**指登录区(log p)在文件系统内部,而不在外部。
**bsize**指占用区块大小,blocks为数量。

stat -f :查看指定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inode的空闲情况用

二 硬链接和软连接

2.1硬软链接的定义

  1. 硬链接:由于linux下的文件是通过索引节点(Inode)来识别文件,硬链接可以认为是一个指针, 指向文件索引节点的指针,系统并不为它重新分配inode。每添加一个一个硬链接,文件的链接数就加1。
  2. 软链接克服了硬链接的不足,没有任何文件系统的限制,任何用户可以创建指向目录的符号链接

2.2 链接文件分类

  • 硬链接

    • ln 源文件 目标位置
  • 软链接
    • ln [-s] 源文件或目录… 链接文件或目标位置

三 恢复误删除的文件

3.1 EXT 类型文件恢复

extundelete 是一个开源的 Linux 数据恢复工具,支持ext3、ext4(只能在CentOS6版本中恢复)文件系统。

3.1.1 操作步骤
  1.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c1 fdisk /dev/sdc

  2. 格式化 : mkfs.ext3 /dev/sdc1

  3. 创建:mkdir /test

  4. 挂载:mount /dev/sdc1 /test

  5. 查看:df -hT

  6. 通过yum安装依赖包:yum -y install e2fsprogs-devel e2fsprogs-libs

  7. 编译安装:extundelete

  8. cd /test
    wget 使用wget通过该网站下载进行安装链接

  9. 解压: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cd extundelete-0.2.4/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extundelete && make && install  //使用源码编译进行安装
ln -s /usr/local/extundelete/bin* /usr/bin/

模拟删除并恢复操作

cd /testecho a>a
echo a>b
echo a>c
echo a>dls
  1. extundelete /dev/sdc1 - -inode2
    查看文件系统/dev/sdc1下存在哪些文件,i节点是从2开始的,2代表该文件系统最开始的目录
rm -rf a b
extundelete /dev/sdc1 - -inode 2cd~
  1. 解挂:umount /test

  2. 恢复/dev/sdc1 文件系统下的所有内容。然后会在当前目录下出现一个RECOVERED_FILES/目录,里面包含了已经恢复的文件

extundelete /dev/sdc1 - -restore-all

ls RECOVERED_FILES/ 查看

3.2 备份dump

  1. CentOS7 系统默认采用xfs类型的文件,xfs类型的文件可使用xfsdump与xfsrestore工具进行备份恢复
  2. xfsdump的备份级别有两种
    0表示完全备份
    1-9表示增量备份
    xfsdump的备份默认级别为0

xfsdump的命令格式

命令 说明
-f 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 指定标签session label
-M 指定设备标签 media label
-s 备份单个文件,-s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 xfsdump使用限制

    • 1.只能备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 2.必须使用root的权限才能操作
    • 3.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 4.备份后的数据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 5.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可用blkid命令进行查看
3.2.1 操作步骤
  1. 使用fdisk创建分区: fdisk /dev/sdv

  2. 刷新: partprobe /dev/sdb

  3. 使用-f进行强制格式化 :mkfs.xfs -f /dev/sdb1

mkdir /datamount /dev/sdb1 /data/cd /datacp /etc/passwd ./mkdir testtouch test/a
  1. 使用xfsdump命令备份整个分区
rpm -qa | grep xfsdump
yum install -y xfsdump
xfsdump -f /opt/dump_sdb1 /dev/sdb1 [-L dump_sdb1 -M sdb1]
  1. 模拟数据丢失并使用xfsrestore命令恢复文件
cd /data/
rm -re ./*
lsxfsrestore -f /opt/dump_sdb1 /data/

四 日志文件

4.1 日志文件概述

  • 日志功能

    • 用于记录系统(安全性、邮件)、程序运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 通过阅读日志,有助于诊断和解决系统故障。
  • 日志分类

    • 内核及系统日志
      由系统范围reyslog统一进行管理,日志格式进步相似
    • 用户日志。
      记录系统用户登录及退出系统的相关信息
    • 程序日志
      由各种应用程序独立管理的日志文件,记录格式不统一
  1. 系统日志默认保存在:/var/log目录下

  2. 系统日志主要程序:/sbin/rsyslogd

  3. 系统日志配置文件:/etc/rsyslog.conf

  4. 系统日志软件包:rsyslog-7.4.7-16.el7.x86_64

4.2 Linux主要包含的日志文件

  1. 内核及公共消息日志
    /var/log/messages:记录Linux内核消息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公共日志信息,包括启动、IO错误、网络错误、程序故障等。对于未使用独立日志文件的应用程序或服务,一般都可以从该日志文件中获得相关的事件记录信息。

  2. 计划任务日志
    /var/log/cron:记录crond计划任务产生的事件信息。

  3. 系统引导日志
    /var/log/dmesg: 记录Linux系统在引导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信息。

  4. 邮件系统日志
    /var/log/maillog:记录进入或发出系统的电子邮件活动。

  5. 用户登录日志

    • /var/log/secure:记录用户认证相关的安全事件信息(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开关机)。
    1. /var/log/lastlog:记录每个用户最近的登录事件。二进制格式
    • /var/log/wtmp:记录每个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启动和停机事件。二进制格式
    • /var/run/btmp:记录失败的、错误的登录尝试及验证事件。二进制格式(与用户验证相关的安全性事件 )
    用户登录日志/var/log/lastlog最近用户登录时间,是二进制的,无法查看,可以直接查看lastlog。lastlog:记录所有账号的登录信息(排序默认时间从近到远)。last:最近登录的信息。lastb:记录错误登录的信息;比如密码输入错误,正确登录进来之后,错误密码信息记录在lastb内。

vim /etc/rsyslog.conf
查看reyslog.conf配置文件
例如:

4.21 实例
  1. 记录用户认证相关的安全事件信息
cd /var/log
tail secure

  1. tail lastlog :是二进制的,无法查看,可以直接查看lastlog

  1. lastlog:记录所有账号的登录信息(排序默认时间从近到远)

  1. last:最近登录的信息

  1. lastb:记录错误登录的信息

    /var/log/wtmp: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开关机

    /var/run/utmp: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的详细信息

4.2、日志消息的级别

Linux系统内核日志消息的优先级别(数字等级越小,优先级越高,消息越重要)

4.4 Linux系统中用户日志的查询命令及日志记录格式

  • users、who、w、last、lastb
  • last命令用于查询成功登陆到系统的用于记录
  • lastb命令用于查询登陆失败的用户记录

日志记录的一般格式

时间标签;主机;进程;消息
/var/log/tailf messages 等同于tail -f:时时查看日志文件。

4.5 程序日志分析

  1. Web服务:/var/log/httpd/
    ① access_log 记录客户访问事件
    ② error_log 记录错误事件
  2. 代理服务:/var/log/squid/
    ① access.log 记录客户访问事件
    ② cache.log 记录缓存事件
  3. 分析工具
    ① 文本查看、grep过滤检索、Webmin管理套件中查看
    awk、sed等文本过滤、格式化编辑工具
    ② Webalizer、Awstats等专用日志分析工具
    ③ 一般通过Windows和Linux挂载的方法,从Linux系统中导出日志查看,或者在Windows中使用WinSCP查看

4.6 日志管理策略

  1. 及时做好备份和归档
  2. 延长日志保存期限
  3. 控制日志访问权限,因为日志中可能会包含各类敏感信息,如账号、口令等
  4. chmod 640 (主成员能读、能写,自己组成员能读,其他用户没有任何权限)
  5. 集中管理日志
    将服务器的日志文件发到同一的日志文件服务器
    便于日志信息的同一收集、整理和分析
    杜绝日志信息的意外丢失、恶意篡改或删除

4.7 系统服务rsyslog


软件包:rayalog-7.4.7-16.el17.x86_64
主要程序:/sbin/rayalogd
配置文件:/rtc/rsysylog.conf

centos7系统-journal;q:退出编辑

jouralct选项 用法
-k 查看系统内核
-u 文件名 查看服务文件
-e 从尾部往前看(最新的)
-b 系统启动日志
-xe 提供网址信息;网络无法启动时

inode文件与系统日志相关推荐

  1. Linux系统.xsesion日志文件,linux系统日志

    ##日志记录系统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监控系统的状况,排查系统的故障等.你可以通过日志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时留下的痕迹.日志的主要功能是审计和监测,还有实时的监测系统状态,监测 ...

  2. 无core文件根据系统日志查找 程序core信息

    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由于系统没有设置core文件大小 [828][@zw_52_72 iproxy]# ulimit -a core file size ...

  3. 如何查看linux系统下的各种日志文件 linux 系统日志的分析大全

    如何查看linux系统下的各种日志文件 linux 系统日志的分析大全 日志分类: 1. 连接时间的日志 连接时间日志一般由/var/log/wtmp和/var/run/utmp这两个文件记录,不过这 ...

  4. 失物招领php_我的Mac上“失物招领”文件夹中的大型iNode文件是什么?

    失物招领php If you're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s taking up space on your Mac, you might stumble upon so ...

  5. linux中的inode文件编号和软硬链接

    目录 inode编码 磁盘 扇区 目录下的data block inode 和 文件名的关系 软硬链接 硬链接 软连接 inode编码 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属性节点,inode编号,linux ...

  6. 清除linux系统日志文件,LINUX系统日志的清除

    常用的日志文件如下: access-log纪录HTTP/web的传输 acct/pacct纪录用户命令 aculog纪录MODEM的活动 btmp纪录失败的纪录 lastlog纪录最近几次成功登录的事 ...

  7. android 服务日志文件,Android系统日志文件位置

    有几种方法可以查看系统日志 – 但是查找日志文件的位置要比较困难.我将列出3个选项,允许您查看日志(在设备或计算机上),但我不知道它们保存在哪里.我可能错了,但从我收集的内容来看,Android系统并 ...

  8. linux网络日志文件,系统日志文件 进程配置文件 进程信息文件 网络连接文件

    一.linux系统常用文件 /var/log/messages:系统日志文件,记录进程被系统kill.段错误等: /var/log/dmesg:硬件启动日志: /proc/sys/kernel/pid ...

  9. linux 文件inode,linux文件系统-inode学习整理

    linux文件系统-inode学习整理 介绍 linux文件系统可讲的模块有很多,包括文件系统整体架构.文件系统分类.虚拟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系统存储结构等等,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文件系统的存储结构,也就是本 ...

最新文章

  1. 5G到底有多块?刚刚5G商用牌照正式发布,一共 4 张!
  2. c++语言中如何写入文件,C++:在多线程程序中写入文件
  3. 【深度学习】单位高斯化
  4. 在html中取消或加上超链接的下划线
  5. poj 3517
  6. oracle 分组后取每组第一条数据
  7. oracle system用户创建job 其他用户,oracle创建表空间、用户和表以及sys和system的区别...
  8. sublime快捷键代码对齐_Python配置sublime运行环境
  9. 嵌入式C语言编程——.h文件与.c文件
  10. 吴恩达机器学习(二)多元线性回归(假设、代价、梯度、特征缩放、多项式)
  11. FIRST集和FOLLOW集的构造
  12.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3. c 语言程序设计文献,c语言程序设计参考文献
  14. 笑得肚痛!程序猿的 46 张 GIF 搞笑图
  15. 领域词汇知识库的类型、可用资源与构建技术漫谈
  16. 伴随 XP 系统消逝的,还有那张蓝天白云草原的经典壁纸
  17. AD软件自动安装部署
  18. Python办公自动化 5.1 Python操作ppt:win32com 使用教程 操作复制ppt PowerPoint
  19. 【Educoder作业】问题求解——while 循环
  20. 共享自习室无人自习室源码

热门文章

  1. 《软件工程教程》(第2版) 主编:吴迪 马宏茹 丁万宁 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使用 SQL 创建公司数据库的最快方法
  3. Mac 下FTP软件
  4. python如何开发解压及压缩软件工具
  5. OpenPose论文解析
  6. 新旧图幅号转换(Python3)
  7. 国开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答案3实操题,2021年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形考任务1-3题库.docx...
  8. 海贼王ed15永久指针(完整版)铃声 海贼王ed15永久指针(完整版)...
  9. 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量化金融分析师?
  10. 【Deep Learning 1】GA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