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上free命令的输出。  
下面是free的运行结果,一共有4行。为了方便说明,我加上了列号。这样可以把free的输出看成一个二维数组FO(Free Output)。例如:

  • FO[2][1] = 24677460
  • FO[3][2] = 10321516
1          2          3          4          5          6
1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2 Mem:      24677460   23276064    1401396          0     870540   12084008
3 -/+ buffers/cache:   10321516   14355944
4 Swap:     25151484     224188   24927296

  free的输出一共有四行,第四行为交换区的信息,分别是交换的总量(total),使用量(used)和有多少空闲的交换区(free),这个比较清楚,不说太多。

  free输出地第二行和第三行是比较让人迷惑的。这两行都是说明内存使用情况的。第一列是总量(total),第二列是使用量(used),第三列是可用量(free)。

第一行的输出时从操作系统(OS)来看的。也就是说,从OS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上一共有:

  • 24677460KB(缺省时free的单位为KB)物理内存,即FO[2][1];
  • 在这些物理内存中有23276064KB(即FO[2][2])被使用了;
  • 还用1401396KB(即FO[2][3])是可用的;

这里得到第一个等式:

  • FO[2][1] = FO[2][2] + FO[2][3]

FO[2][4]表示被几个进程共享的内存的,现在已经deprecated,其值总是0(当然在一些系统上也可能不是0,主要取决于free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FO[2][5]表示被OS buffer住的内存。FO[2][6]表示被OS cache的内存。在有些时候buffer和cache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过在一些比较低层的软件里是要区分这两个词的,看老外的洋文:

  •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也就是说buffer是用于存放要输出到disk(块设备)的数据的,而cache是存放从disk上读出的数据。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

Linux和其他成熟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为了提高IO read的性能,总是要多cache一些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FO[2][6](cached memory)比较大,而FO[2][3]比较小的原因。

第二行的输出是从一个应用程序的角度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 对于FO[3][2],即FO[2][2]-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被用掉多少内存;
  • 对于FO[3][3],即FO[2][3]+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还有多少内存;

因为被系统cache和buffer占用的内存可以被快速回收,所以通常FO[3][3]比FO[2][3]会大很多。

这里还用两个等式:

  • FO[3][2] = FO[2][2] - FO[2][5] - FO[2][6]
  • FO[3][3] = FO[2][3] + FO[2][5] + FO[2][6]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两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说,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并非应用自己分配的内存,而是OS自己根据需要对空闲内存进行的额外利用。因为这部分只是缓存,降低IO,提升性能,只要应用程序有需要,OS可以直接将buffer写入磁盘,将cache删掉来得到空闲内存给应用程序使用。
buffer是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因此:
-/+ buffers/cache的含义即:使用内存是实际当前使用内存减去buffers/cache之和;空闲内存是实际空闲内存加上buffers/cache之和。 所以是-/+
查看空闲内存,确定应用是否有内存泄漏时,只能以Free的第三行为依据,第二行其实作用不大,只是可以看到OS当前的buffer和cache大小。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一直以来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争辩和猜想这两个cache到底有什么区别,讨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和正确的结论,在我工作的这一段时间,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的概念曾经困扰过我,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概念实际上非常的清晰。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两个cache的本质,那么我们在分析io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逻辑层需要映射到实际的物理磁盘,这种映射关系由文件系统来完成。当page cache的数据需要刷新时,page cache中的数据交给buffer cache,但是这种处理在2.6版本的内核之后就变的很简单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ache操作。

Buffer cache是针对磁盘块的缓存,也就是在没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直接对磁盘进行操作的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例如,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都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
简单说来,page cache用来缓存文件数据,buffer cache用来缓存磁盘数据。在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对文件操作,那么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如果直接采用dd等工具对磁盘进行读写,那么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

补充一点,在文件系统层每个设备都会分配一个def_blk_ops的文件操作方法,这是设备的操作方法,在每个设备的inode下面会存在一个radix tree,这个radix tree下面将会放置缓存数据的page页。这个page的数量将会在top程序的buffer一栏中显示。如果设备做了文件系统,那么会生成一个inode,这个inode会分配ext3_ops之类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是文件系统的方法,在这个inode下面同样存在一个radix tree,这里会缓存文件的page页,缓存页的数量在top程序的cache一栏进行统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6内核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在处理上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存在概念上的差别,page cache针对文件的cache,buffer是针对磁盘块数据的cache,仅此而已。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Difference Between Buffer and Cache
对于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主要用于在UNIX 环境下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应用程序不会申请使用共享内存,笔者也没有去验证共享内存对上面等式的影响。如果你有兴趣,请参考:What is Shared Memory?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必会非常小。

  Linux上free命令的输出。  
下面是free的运行结果,一共有4行。为了方便说明,我加上了列号。这样可以把free的输出看成一个二维数组FO(Free Output)。例如:

  • FO[2][1] = 24677460
  • FO[3][2] = 10321516
1          2          3          4          5          6
1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2 Mem:      24677460   23276064    1401396          0     870540   12084008
3 -/+ buffers/cache:   10321516   14355944
4 Swap:     25151484     224188   24927296

  free的输出一共有四行,第四行为交换区的信息,分别是交换的总量(total),使用量(used)和有多少空闲的交换区(free),这个比较清楚,不说太多。

  free输出地第二行和第三行是比较让人迷惑的。这两行都是说明内存使用情况的。第一列是总量(total),第二列是使用量(used),第三列是可用量(free)。

第一行的输出时从操作系统(OS)来看的。也就是说,从OS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上一共有:

  • 24677460KB(缺省时free的单位为KB)物理内存,即FO[2][1];
  • 在这些物理内存中有23276064KB(即FO[2][2])被使用了;
  • 还用1401396KB(即FO[2][3])是可用的;

这里得到第一个等式:

  • FO[2][1] = FO[2][2] + FO[2][3]

FO[2][4]表示被几个进程共享的内存的,现在已经deprecated,其值总是0(当然在一些系统上也可能不是0,主要取决于free命令是怎么实现的)。

FO[2][5]表示被OS buffer住的内存。FO[2][6]表示被OS cache的内存。在有些时候buffer和cache这两个词经常混用。不过在一些比较低层的软件里是要区分这两个词的,看老外的洋文:

  •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也就是说buffer是用于存放要输出到disk(块设备)的数据的,而cache是存放从disk上读出的数据。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

Linux和其他成熟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为了提高IO read的性能,总是要多cache一些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FO[2][6](cached memory)比较大,而FO[2][3]比较小的原因。

第二行的输出是从一个应用程序的角度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 对于FO[3][2],即FO[2][2]-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被用掉多少内存;
  • 对于FO[3][3],即FO[2][3]+buffers/cache,表示一个应用程序认为系统还有多少内存;

因为被系统cache和buffer占用的内存可以被快速回收,所以通常FO[3][3]比FO[2][3]会大很多。

这里还用两个等式:

  • FO[3][2] = FO[2][2] - FO[2][5] - FO[2][6]
  • FO[3][3] = FO[2][3] + FO[2][5] + FO[2][6]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两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说,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这二者是为了提高IO性能的,并由OS管理,并非应用自己分配的内存,而是OS自己根据需要对空闲内存进行的额外利用。因为这部分只是缓存,降低IO,提升性能,只要应用程序有需要,OS可以直接将buffer写入磁盘,将cache删掉来得到空闲内存给应用程序使用。
buffer是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因此:
-/+ buffers/cache的含义即:使用内存是实际当前使用内存减去buffers/cache之和;空闲内存是实际空闲内存加上buffers/cache之和。 所以是-/+
查看空闲内存,确定应用是否有内存泄漏时,只能以Free的第三行为依据,第二行其实作用不大,只是可以看到OS当前的buffer和cache大小。
分类: Linux,转载
标签: linux内存占用率查看
好文要顶 关注我 收藏该文

dzqabc
关注 - 2
粉丝 - 260

+加关注

1
0

« 上一篇:【转】深入理解C++的动态绑定和静态绑定 & 不要重定义虚函数中的默认参数
» 下一篇:代理自动配置脚本

posted @ 2014-06-15 10:45 dzqabc 阅读(620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刷新评论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退出 订阅评论

[Ctrl+Enter快捷键提交]

【推荐】超50万VC++源码: 大型工控、组态\仿真、建模CAD源码2018!
【推荐】微信小程序一站式部署 多场景模板定制
最新IT新闻:
· Airbnb“体验”项目表现不佳 发布至今亏损超1亿美元
· Uber CEO:亏损也要投资东南亚 不会拱手让给软银
· 美图任命张首晟教授为独立董事 加速区块链领域布局
· 亚马逊开售自有品牌非处方药 可能进军处方药市场
· 乐视网:未形成任何实质性的重整方案及意向
» 更多新闻...
最新知识库文章:

· 作为一个程序员,数学对你到底有多重要
· 领域驱动设计在互联网业务开发中的实践
· 步入云计算
· 以操作系统的角度述说线程与进程
· 软件测试转型之路

» 更多知识库文章...

昵称:dzqabc
园龄:7年4个月
粉丝:260
关注:2

+加关注

搜索

linux page buffer cache深入理解相关推荐

  1. linux buffer 刷到磁盘,Linux下的磁盘缓存 linux page buffer cache深入理解

    延伸:linux page buffer cache深入理解 描述:...么我们在分析io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 ...

  2. linux清除内存buffer,Linux清理Buffer/Cache内存空间让系统变流畅

    Linux 中 Buffer/Cache内存占用过高解决方法 在Linux系统中,我们经常用free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一个RHEL6的系统上,free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

  3. Linux系统中的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

    Free命令显示内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内存的使用情况: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total:表示物理内存总量(total = used + free) used: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 ...

  4. 和linux关系_Linux内核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关系及演化历史

    在我们进行数据持久化,对文件内容进行落盘处理时,我们时常会使用fsync操作,该操作会将文件关联的脏页(dirty page)数据(实际文件内容及元数据信息)一同写回磁盘.这里提到的脏页(dirty ...

  5. linux刷新磁盘_Linux内核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关系及演化历史

    在我们进行数据持久化,对文件内容进行落盘处理时,我们时常会使用fsync操作,该操作会将文件关联的脏页(dirty page)数据(实际文件内容及元数据信息)一同写回磁盘.这里提到的脏页(dirty ...

  6. linux buffer cache 过高_你真的理解Linux的内存监控吗?

    如果你平时工作使用Windows系统,对Windows的内存监控应该不陌生,在"任务管理器"中显示90%的内存占用,这些内存就全部由进程占用了,如果这时产生了新的进程,没有内存可用 ...

  7.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转1]

    http://www.cnblogs.com/mydomain/archive/2013/02/24/2924707.html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 ...

  8.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

    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是文件的缓存,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逻辑层需要映射到实际的物理磁盘,这种映射关系由文件系统来完成.当page cache的数 ...

  9. Linux buffer/cache 内存占用过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表现现象 在Linux系统中,我们经常用free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一个 CoreOS 的系统上,free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core@localhost ~ $ free ...

最新文章

  1. 【SDCC 2016·杭州站】9月22日大数据实战专场精彩呈现
  2. 分布式ActiveMQ集群--转载
  3. 五家共井java_算法练习02:五家共井
  4. Linux IPC实践(4) --System V消息队列(1)
  5. Excel表格模板:记帐汇总凭证表下载
  6. sourceforge_SourceForge依旧re憬未来
  7. win10 中午未使用 内存占用增高_清理磁盘空间【win10篇】
  8. 买的首套房开发商指定的银行是5.88的利率,朋友都说利率有点高,怎样才能省点钱呢?
  9. UVa340 Master-Mind Hints
  10. 沫沫金::jqGrid插件-弹窗返回值
  11. 异常连接导致的内存泄漏排查
  12. 计算机菜单界面无法缩小怎么办,如何解决Win10个性化设置最小化任务栏后不能弹出的问题?...
  13. (转)Steve Cohen:重出江湖?(上)
  14. java使用redis的demo,Javaredisdemo
  15. 软件测试工程师思维逻辑题汇总
  16. mac上装windows10
  17. 网易2019实习生招聘编程题
  18. 影视广告之神器Cinema 4D
  19. 软件测试 - 测试基础知识
  20. Android之BroadcastReceiver

热门文章

  1. 学习OpenCV——Gabor函数的应用
  2. 决策的五个要素 by 彼得。德鲁克
  3. Drupal第三方库jQuery UI起死回生,多个漏洞影响网站、企业产品等
  4. KONG网关 — 插件开发
  5. Linux中zip和tar处理软链接的差异与选择
  6. windows curl ssl版本号编译
  7. tuning 02 Diagnostic and Tuning Tools
  8. Java: Queue
  9. linux 一句话备忘
  10. 浅谈Linq to Sql 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