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 两个层次。 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 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以前非常喜欢看, 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 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

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 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李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 做的过程中很郁闷,非常羡慕我同学的项目,但是感觉李老师和郑老师讲的总有他们道理,所以我就专门看JSSC运放方面的文章,基本上近20多年的全看了。当时以为很懂这个了,后来工作后才发现其实还没懂。 所谓懂,是要真正融会贯通,否则塞在脑袋里的知识再多,也是死的。但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基石,只有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工作以后才明白。总的来说,在复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的严谨治学之风和李老师的这句话

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当时有几个offer。 我师兄孙立平, 李老师的关门弟子,推荐我去新涛科技,他说里面有个常仲元,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很厉害。我听从师兄建议就去了。新涛当时已经被IDT以8500万美金收购了,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的芯片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总经理Howard. C. Yang(杨崇和)。 Howard是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的博士,锁相环专家。面试时他当时要我画了一个两级放大器带Miller补偿的, 我很熟练。他说你面有个零点,我很奇怪,从没听过,云里雾里,后来才知道这个是Howard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 等效模型中有个电阻,他自己命名为杨氏电阻。 当时出于礼貌,不断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很满意,反正就这样进去了。我呢,面试的惟一的遗憾是没见到常仲元, 大概他出差了

进入新涛后,下了决心准备术业有专攻。因为本科和研究生时喜欢物理,数学和哲学,花了些精力在这些上面。工作后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每天上班仿真之余和下班后,就狂看英文原版书。第一本就是现在流行的Razavi的那本书。读了三遍。感觉大有收获。那时候在新涛,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来说,我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因此得到常总的赏识,被他评价为公司内最有potential的人。偶尔常总会过来指点一把,别人很羡慕。其实我就记住了常总有次聊天时给我讲的心得, 他大意是说做模拟电路设计有三个境界:第一是会手算,意思是说pensile-to-paper, 电路其实应该手算的,仿真只是证明手算的结果。第二是,算后要思考,把电路变成一个直观的东西。 第三就是创造电路。  我大体上按照这三部曲进行的。Razavi的那本书后面的习题我仔细算了。公司的项目中,我也力图首先以手算为主, 放大器的那些参数,都是首先计算再和仿真结果对比。久而久之,我手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一些小信号分析计算,感觉非常顺手。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中,一个保护回路AC仿真总不稳定, 调来调去,总不行,这儿加电容,那儿加电阻,试了几下都不行,就找常总了。因为这个回路很大,所以感觉是瞎子摸象。常总一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他仔细看了,然后就导出一个公式,找出了主极点和带宽表达式。通过这件事,我对常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知道直观的威力。所以后来看书时,都会仔细推导书中的公式,然后再直观思考信号流, 不直观不罢手。一年多下来, 对放大器终于能够透彻理解了,感觉学通了, 通之后发现一通百通。最后总结:放大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频率响应,一个是反馈。其实所谓电路直观,就是用从反馈的角度来思考电路。每次分析了一些书上或者JSSC上的“怪异”电路后,都会感叹:反馈呀,反馈!然后把分析的心得写在paper上面

学通一个领域后再学其他相关领域会有某种“加速”作用。 常总的方式是每次做一个新项目时,让下面人先研究研究。我在离开新涛前,做了一个锁相环。 我以前没做过,然后就把我同学的硕士论文,以及书和很多paper弄来研究,研究了一个半月,常总过来问我:锁相环的3dB带宽弄懂了吧? 我笑答:早就弄懂了。我强大的运放的频率响应知识用在锁相环上,小菜了。我这时已经去研究高深的相位噪声和jitter了。之后不久,一份30多页的英文研究报告发出来,常总大加赞赏!。 后来在COMMIT时,有个项目是修改一个RF Transceiver芯片, 使之从WCDMA到TD-SCDMA。里面有个基带模拟滤波器。我以前从没接触过滤波器,就花了两个月时间,看了三本英文原版书,第一本有900多页,和N多paper, 一下子对整个滤波器领域,开关电容的,GmC的,Active RC的都懂了。提出修改方案时, 由于我运放根基扎实,看文章时对于滤波器信号流很容易懂,所以很短时间就能一个人提出芯片电路原理分析和修改方案。最后报告写出来(也是我的又一个得意之作),送给TI. TI那边对这边一下子肃然起敬,Conference call时,  他们首先说这份报告是“Great job!”,我英文没听懂,Julian对我夸大拇指,说“他们对你评价很高呢”。后来去Dallas, TI那边对我们很尊敬, 我做报告时,很多人来听。总之,现在知道,凡事情,基础很重要,基础扎实学其他的很容易切入, 并且越学越快

我是02年 11月去的COMMIT,当时面试我的也是我现在公司老板Julian。 Julian问我:你觉得SOC (system on chip)设计的环节在哪儿? 我说:应该是模拟电路吧,这个比较难一些。Julian说错了,是系统。我当时很不以为然, 觉得模拟电路工程师应该花精力在分析和设计电路上。 Julian后来自己run了现在这公司On-Bright,把我也带来, 同时也从TI拉了两个,有一个是方博士。我呢,给Julian推荐了朱博士。这一两年,我和朱博士对方博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方博士是TI华人里面的顶级高手, 做产品能力超强。On-Bright现在做电源芯片,我和朱博士做了近两年,知道了系统的重要性。芯片设计最终一定要走向系统, 这个是芯片设计的第四重境界。电路如同砖瓦,系统如同大厦。芯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电源芯片中,放大器,比较器都是最最普通的, 其难点在于对系统的透彻理解。在On-Bright,我真正见识了做产品,从定义到设计,再到debug, 芯片测试和系统测试,最后到RTP  (release to production)。 Julian把TI的先进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方式引入On-Bright,我和朱博士算是大开眼界,也知道了做产品的艰辛

产品和学术是两片天地,学术可以天马行空,做出一个样品就OK了。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N多的人一起协作,最终才能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芯片领域,我以前非常崇拜学术界牛人, 现在发现工业界水平还是较学术界领先,  朱博士说他以前在瑞士理工黄秋亭(IEEE的著名Fellow)那儿做过半年研究, 当时很崇拜黄,现在发现方博士水平更高。所以就像(天龙八部)中,一个无名扫地老僧是顶级高手。但无论工业界还是学术界,这四重境界却是共同的, 每个模拟芯片设计者都应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逐次跨越这四重境界。

(原文地址:http://www.eetop.cn/blog/html/23/95223-1735.html)

[转]模拟芯片设计的四重境界相关推荐

  1. 干货丨大规模机器学习框架的四重境界(经典长文,值得收藏)

    作者:carbon zhang 1. 背景 自从google发表著名的GFS.MapReduce.BigTable三篇paper以后,互联网正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显著特点是大,哪里都大的大.本 ...

  2. C++教程:C++开发的四重境界是什么?

    学编程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每一个牛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动手写程序,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应用范畴优化实现方法.十多年来,虽然不是一线编程高手,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程序设计强调的 ...

  3. 【职业发展类】程序员职业生涯的四重境界,你处于哪一重?

    导师:James 咕泡学院CEO,10年行业经验,7年互联网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惠普.大众点评.互联网金融行业.三年面试官经验,有丰富的教学和实战经验. 程序员职场小白如何规划未来? 丸子:导师,我刚工 ...

  4. [机缘参悟-72]:深度思考-人生自省的四重境界:不觉、自觉、觉他、圆满

    前言: 人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阐述了人生自省的三重状态,把"不觉"也放入其中,作为在芸芸众生的起点. "福"看天下,众生皆苦 从"福&quo ...

  5. 四重境界:人渣、小人、君子、圣人

    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暗示做人有两重境界.时过境迁,两重境界的分类已经不能囊括全部人等,尤其是在我前文所说的"试验国家".在试验国家,小人居多,人渣也不少见,君子少,圣人 ...

  6. 模拟电路设计的九段境界

    此文多年前发布时,被广泛称赞,可谓好文.记得读研期间看过,已忘却,今天又看到,实在感叹原作者的文笔和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模拟IC designer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争取修炼到更高的段位. 看 ...

  7. 模拟集成电路学习心得(不见牛人,不懂世界之大!!!)

    在我对模拟集成电路的作用迷茫和怀疑时,终于发现了一篇大牛的文章,醍醐灌顶,学了四年,却是连入门都算不上,真是惭愧!!! 转自:http://bbs.eetop.cn/thread-254807-1-1 ...

  8. 关于几本模拟IC设计书

    1.P.R.Gray的书 这本书被业界誉为模拟IC的Bible,盛名之下,必无虚士.现在已经出到第四版,作者无一例外是业界大牛,该书论述严谨,思路清晰,对电路分析透彻,定义严格明确,无愧Bible之名 ...

  9. IC设计书籍信息收集

    偶然从博客园上看到的.放到这里权作收集. 关于几本模拟IC设计书 1.P.R.Gray的书 这本书被业界誉为模拟IC的Bible,盛名之下,必无虚士.现在已经出到第四版,作者无一例外是业界大牛,该书论 ...

最新文章

  1. 训练模型前数据是不是这样处理会更好
  2. 算法函数:得到一个字符串中的最大长度的数字
  3. Python中单下划线开头的特性
  4. python里面的函数
  5. first-class type 一等类型的含义
  6. 如何自学python知乎-初次接触python,怎么样系统的自学呢?
  7. IDEA 卡成球了 !咋优化 ?
  8. 构建postfix邮件服务器(五)extmail和extman的安装,实现web使用和管理邮件系统...
  9. 松柏先生:从《功守道》看电商品牌最后的机会!
  10. python中的单引号和双引号有什么区别_python中双引号和单引号的区别是什么
  11. mysql瀑布流布局插件_瀑布流JS插件
  12. 网页版红警的资源加载的实现
  13. C语言期末设计不在是千篇一律的学生管理系统,新题设值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数组)。
  14. 微信小程序WebView嵌入别人网页的解决办法
  15. 人口密度修正后的全球疫情热力图,看各国疫情严重程度
  16. RT-Thread在16届智能车竞赛双车接力组中的应用
  17. 透彻理解“对数”概念及其在量化交易中的意义
  18. 动态规划python_手把手教你用Python+可视化工具制作漂亮地图
  19. 一次微信朋友圈投票破解的尝试
  20. 蝉联AI专业全球冠军!清华力压CMU再夺CSRankings高校AI排行王座

热门文章

  1. python学习1(下载、安装)
  2. WCF 第五章 行为 事务之选择一个事务协议-OleTx 或者WS-AT
  3. LDMS 8.8 简明使用手册之客户端配置及部署
  4. 黄聪:C#操作Word表格的常见操作
  5. 关于IIS连接数限制的介绍
  6. 用动态规划解决最长公共子序列
  7. 表达式求值(from leetcode 241)
  8. Oracle Tuning ( instance 级别 ) 01
  9. Windows下编译eXosip、osip,以及UAC和UAS的例子
  10. 数据层(DAL)自动生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