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盘结构

文件系统结构,理解文件系统,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硬盘结构:


硬盘相关专业术语:

硬盘的内部是金属盘片,将圆形的盘片划分成若干个扇形区域,这就是扇区。若干个扇区就组成整个盘片。为什么要分扇区?是逻辑化数据的需要,能更好的管理硬盘空间。以盘片中心为圆心,把盘片分成若干个同心圆,那每一个划分圆的“线条”,就称为磁道。

硬盘内的盘片有两个面,都可以储存数据,而硬盘内的盘片往往不止一张,常见的有两张,那么,两张盘片中相同位置的磁道,就组成一个“柱面”,盘片中有多少个磁道,就有多少个柱面。盘片两面都能存数据,要读取它,必须有磁头,所以,每一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一张盘片就有两个磁头。

硬盘的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道扇区字节数

磁道从外向内自0开始顺序进行编号,各个磁道上的扇区数是在硬盘格式化时确定的。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比较古老的CHS(Cylinder/Head/Sector:磁头(Heads)、柱面(Cylinder)、扇区(Sector))结构体系.因为很久以前,在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即是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3D寻址方式。


互动:如上的磁盘结构有没有问题???
这种结构有问题:
以前老式的磁盘,每个磁道的扇区都一样,这样外磁道整个弧长要大于内部的扇区弧长,因而其磁记录密度就要比内部磁道的密度要小。最终,导致了外部磁道的空间浪费。


如果你是磁盘设计工程师,你打算怎么解决?你选择下面哪种方法?

方法1:每个磁道的宽度不一样,从而让每个扇区面积尽量一样
方法2:不再一刀切,让磁道中的扇区数量可以不一样

现在硬盘都采用这种技术:ZBR(Zoned Bit Recording)区位记录 (Zoned zōnd )
Zoned-bit recording(ZBR 区位记录)是一种物理优化硬盘存储空间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将更多 的扇区放到磁盘的外部磁道而获取更多存储空间。

ZBR磁盘扇区结构示意图

互动:从外面读数据快?还是从里面快?

使用ZBR区位记录法做的磁盘有以下特点:读外圈的数据快,读内圈的数据慢,所以测试硬盘经常看到读取速度越来越慢的曲线图就很正常了。


互动:windows 安装系统的 C 盘或 Linux boot
          分区一般安装在磁盘最外面还是最里面?
          windows : C 盘安装最外,速度也是最快
          Linux : boot 分区和 swap 分区,装最外面
          磁盘写数据时,先从外面往里。



2.簇和block

windows上的簇类似于Linux系统中的block

可以理解为簇是Windows上的说法,而块是Linux上的说法


例:在win10系统,新一个文本文件“新建文本文档. txt”,只输入aa两个字符。

右击属性查看大小:说明我的NTFS文件系统中默认的簇大小为4KB

3.文件系统结构

Linux文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文件名,inode,block
Linux文件系统:ext3,ext4,xfs
windows文件系统:FAT32,NTFS

3.1、文件名

[root@exercise1 ~]# cp /etc/passwd /opt/a.txt[root@exercise1 ~]# ls /opt/a.txt   #a.txt就是文件名
/opt/a.txt

3.2、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文件的字节数

*文件拥有者的UserID

*文件的GroupID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 指 inode 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 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文件数据 block 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 inode 信息

[root@exercise1 ~]# stat /opt/a.txt 文件:"/opt/a.txt"大小:933           块:8          IO 块:4096   普通文件
设备:803h/2051d    Inode:16784851    硬链接:1
权限:(0644/-rw-r--r--)  Uid:(    0/    root)   Gid:(    0/    root)
环境:unconfined_u:object_r:usr_t:s0
最近访问:2022-02-02 09:37:44.598359017 +0800
最近更改:2022-02-02 09:37:44.598359017 +0800
最近改动:2022-02-02 09:37:44.598359017 +0800
创建时间:-

inode 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 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 inode 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假 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表的大小就会达到 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

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例子:

例1: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root@exercise1 ~]# ls -i /opt/a.txt
16784851 /opt/a.txt
[root@exercise1 ~]#

例2: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root@exercise1 ~]#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3      9334272   39225 9295047       1% /
devtmpfs        122504     390  122114       1% /dev
tmpfs           124962       1  124961       1% /dev/shm
tmpfs           124962     477  124485       1% /run
tmpfs           124962      16  124946       1% /sys/fs/cgroup
/dev/sr0             0       0       0        - /mnt
/dev/sda1       102400     327  102073       1% /boot
tmpfs           124962       1  124961       1% /run/user/0
[root@exercise1 ~]#

注: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3.3、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例:ls-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root@exercise1 ~]# ls -i /opt/
16784851 a.txt  16784824 grub2.tar.gz

3.4、block块大小

block是真正存储数据的地方。
block是文件系统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扇区是磁盘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在linux下中叫:block,在windows中叫:簇

互动:为什么要有block,直接使用扇区可以吗?,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512字节)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1KB,即连2个sector扇区组成一个block。


情景:如果没有block?会怎么样?夜深人静,下了3.6G 的电影,一次读512KB,寻址次太多,太慢了。。。结果。。。你懂得。。。?
结果:电影看成了jpg


案例

例1:格式化修改磁盘,修改簇大小

实战:簇和 block 大小设定
簇和block调大:
优点:速度快,节约寻找时间,缺点:空间浪费
比如:2T硬盘,前1.5T,使用4K簇,把剩下的500G格式化成64K簇。用空间换时间

例2:查看Linux系统块大小

[root@exercise1 ~]# stat /etc/passwd |grep IO大小:933          块:8          IO 块:4096   普通文件
[root@exercise1 ~]#
#block是4K

总结:
硬盘的结构:ZBR区位记录

inode(inode表中主要看inode号)
inode号唯一标识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系统里面)
inode用完了,文件就不能创建了。
inode数据量设置大一些:可以创建多个文件。占用空间比较大
inode数据量设置小一些:可以创建很少文件。占用空间比较小

block
block设置大:效率高,利用率低。
block设置小:效率低,利用率高。


3.5使用du命令查看文件大小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
-s 列出目录容量(只列出目录以及当前目录下的内容,不会把下一级的内容列出)
-h 较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root@exercise1 opt]# du   #显示目录或者文件所占空间
3048    .

​ [root@exercise1 opt]# du -a #显示目录占用的磁盘空间大小,还要显示其下目录和文件占用磁盘空间的大小
​ 3044 ./grub2.tar.gz
​ 4 ./a.txt
​ 3048 .

​ [root@exercise1 opt]# du -ah #查看所有文件和目录大小以较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 3.0M ./grub2.tar.gz
​ 4.0K ./a.txt
​ 3.0M .

​ [root@exercise1 opt]# du -sh #查看当前目录总共占的容量。而不单独列出各子项占用的容量
​ 3.0M .

​ [root@exercise1 opt]# du -sh /* #查看指定文件大小
​ 0 /bin
​ 87M /boot
​ 0 /dev
​ 60M /etc
​ 36K /home
​ 0 /lib
​ 0 /lib64
​ 0 /media
​ 4.3G /mnt
​ 3.0M /opt
​ du: 无法访问"/proc/3635/task/3635/fd/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du: 无法访问"/proc/3635/task/3635/fdinfo/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du: 无法访问"/proc/3635/fd/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du: 无法访问"/proc/3635/fdinfo/4":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 0 /proc
​ 104K /root
​ 13M /run
​ 0 /sbin
​ 0 /srv
​ 0 /sys
​ 4.0K /tmp
​ 983M /usr
​ 1.2G /var

4、文件的硬链接和软链接

4.1、Linux链接概念

Linux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Link),另一种被称为软链接,即符号链接(SymbolicLink)。默认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号来进行连接。inode是可以对应多个文件名的
在Linux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Index)。
在Linux中,多个文件名可以指向同一索引节点。一般这种连接就是硬连接。
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
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真正删除的条件是与之相关的所有硬连接文件均被删除。

【软连接】:另外一种连接称之为符号连接(Symbolic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


4.2、实战-1:ln命令创建硬链接

语法格式: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root@exercise1 opt]# echo 1111>a.txt

硬链接的原理就是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因此多个文件名共用一个inode号,达到共享与备份的目的
注意:源文件被删除,不影响链接文件的正常使用

硬链接不能针对目录创建

硬链接不能跨分区进行创建

硬链接的特点:无法针对目录,跨分区无法实现。因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独立的INDOE编号

4.3、互动:为什么刚创建的一个目录,链接数就是2?

[root@exercise1 opt]# ln a.txt b.txt

​ [root@exercise1 opt]# ll
​ -rw-r–r–. 2 root root 0 2月 2 14:49 b.txt

​ 默认新一个空目录,此目录的第二字段就是2(包含两个隐藏目录,因为每一个目录都有一个指向它
​ 本身的子目录".“和指向它上级目录的子目录”…"),所以隐藏目录.是一个链接,隐藏目录…是第二个链接


​ [root@exercise1 opt]# ll -id test/ #两个inode号是一样的
​ 2453723 drwxr-xr-x 2 root root 6 2月 2 15:55 test/

​ [root@exercise1 opt]# ll -id test/.
​ 2453723 drwxr-xr-x 2 root root 6 2月 2 15:55 test/.

4.4、ln -s创建软连接

软链接:相当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语法:ln -s 源文件 软链接的名字

[root@exercise1 opt]# cp /etc/passwd /opt/a.txt [root@exercise1 opt]# ln -s /opt/a.txt /opt/a-link.txt[root@exercise1 opt]# ll /opt/a-link.txt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2月   2 20:04 /opt/a-link.txt -> /opt/a.txt[root@exercise1 opt]# rm -rf /opt/a.txt [root@exercise1 opt]# ll /opt/a-link.txt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2月   2 20:04 /opt/a-link.txt -> /opt/a.txt


注:源文件被删除,链接文件失效


例2:能针对目录和跨分区创建软链接

[root@exercise1 opt]# ln -s /boot/grub /opt/grub-link
[root@exercise1 opt]# ll -d /opt/grub-link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2月   2 20:08 /opt/grub-link -> /boot/grub

能跨分区创建(源文件必须写绝对路径)

[root@exercise1 opt]# cd /boot/
[root@exercise1 opt]# ln -s ./grub/root/aaa
[root@exercise1 opt]# ll /root/aaa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2月   2 20:08 /root/aaa->./grub  #报错了

5.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 inode 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 inode 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 inode 号码得知文件名。


互动:为什么每次修改完服务器配置文件后,都需要重新加载一下配置文件?
因为 vim(vi) 每次修改完后,Inode 号都会变。

[root@exercise1 opt]# cp /etc/passwd /opt/passwd
[root@exercise1 opt]# ls -i /opt/passwd
16784824 /opt/passwd
[root@exercise1 opt]# vim /opt/passwd   #添加一些内容
[root@exercise1 opt]# ls -i /opt/passwd
16784851 /opt/passwd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修改完服务器的配置文件,都要重启服务,重新读一下配置文件。

注:当生成硬链接时,修改文件,不会改变inode号码

[root@home abc]# ll -i
总用量 8
67 -rwxr-xr-x 2 root root 4 7月  26 14:52 a.txt
67 -rwxr-xr-x 2 root root 4 7月  26 14:52 a.txt.bak
68 -rw-r--r-- 1 root root 0 7月  26 15:18 b.txt
[root@home abc]# vim a.txt
[root@home abc]# ll -i
总用量 8
67 -rwxr-xr-x 2 root root 40 7月  26 15:19 a.txt
67 -rwxr-xr-x 2 root root 40 7月  26 15:19 a.txt.bak
68 -rw-r--r-- 1 root root  0 7月  26 15:18 b.txt

总结:

硬链接与软链接的区别:

1.硬链接文件与源文件的inode节点号相同,而软链接文件的inode节点号与源文件不同

2.软链接能针对目录和跨分区创建软链接,硬链接只能针对文件 ==> 软链接可以跨文件系统,硬链接不可跨文件系统

3.删除软链接文件,对源文件及硬链接文件无任何影响;删除文件的硬链接文件,对源文件及软链接文件无任何影响;删除链接文件的源文件,对硬链接文件无影响,会导致其软链接失效;同时删除源文件及其硬链接文件,整个文件才会真正的删除

6.实战:解决磁盘有空间但创建不了文件-修复服务器文件系统

解决磁盘有空间但创建不了文件

实战场景:在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data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
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发现/data分区只使用了80%,还有1.9G的剩余空间,但是无法创建新的文件。当时使用的是root用户。服务器没有被黑。

[root@exercise1 opt]#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18G  2.3G   16G   13% /
devtmpfs        479M     0  479M    0% /dev
tmpfs           489M     0  489M    0% /dev/shm
tmpfs           489M   19M  470M    4% /run
tmpfs           489M     0  489M    0% /sys/fs/cgroup
/dev/sr0        4.3G  4.3G     0  100% /mnt
/dev/sda1       197M   97M  100M   50% /boot
tmpfs            98M     0   98M    0% /run/user/0
/dev/sdb1         5G    4G    1G   80% /opt/abc

常识:只要权限够,磁盘上有空间一定可以创建文件。这个是错的。

排查:

模拟情况
[root@base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b1     5242880  5242880      0               100%            /

后来用df-i查看了一下/data所在的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
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查找原因:
/data/cache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删除/data/cache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data分区的一部分inode。
解决方案2: 在/data备份好一些文件,然后删除这些文件,释放一些inode,然后创建一个文件 夹/data/cache2。在cache2下挂载一个新分区:sda4,下次写数据需要写到新分区cache2目录下。

inode分区完后,可以增加吗?不可以。inode总数是在格式化时定下来。

格式化给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指定大小

[root@base  ~]# mkfs.xfs  -I  500000000000  /dev/sda1#可以指定大小
参数:
[-ibytes-per-inode][-I  inode-size]

13.Linux文件系统结构相关推荐

  1. linux学习零基础教学课程:Linux文件系统结构

    全套学习资料移步至公众号[学神来啦]更多学习资料添加扣扣资源群:661308959 本节所讲内容:   13.1  硬盘结构   13.2  文件系统结构   13.2  硬链接和软链接   13.4 ...

  2. Linux 文件系统结构

    Linux 文件系统 简介 将二进制的数据还原为人类能看懂的文件形式,这个工作就是由文件系统来完成.由于使用场合.使用环境的不同, Linux 有多种文件系统,不同的文件系统支持不同的体系. 文件系统 ...

  3. linux fdisk 权限不够,Linux 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管理

    1.linux文件系统内没有文件的创建时间. 2.个人版RHEL8.0,RHEL9.企业版RHEL5U4,RHEL5U5. 3.cat /etc/issue查看系统版本的文件. 4.ext2无法灾难恢 ...

  4. unix/linux 文件系统结构浅析

    一.物理磁盘到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用来存储文件内容.文件属性.和目录.这些类型的数据如何存储在磁盘块上的呢?unix/linux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如图所示. 它将磁盘块分为三个部分: 1)超级块,文 ...

  5. Linux 文件系统结构介绍

    Linux中的文件是什么?它的文件系统又是什么?那些配置文件又在哪里?我下载好的程序保存在哪里了?在 Linux 中文件系统是标准结构的吗?好了,上图简明地阐释了Linux的文件系统的层次关系.当你苦 ...

  6. 查看linux文件系统结构,linux的文件系统架构

    linux的文件系统是由若干个树形以及链表的结构组成的,其中众所周知,所有的目录和文件组成了视觉上"一棵"树,在这"一棵"树背后有一条挂载链表,如果说每一个文件 ...

  7. Linux文件系统结构

    一. / ---- 根目录(唯一) /- --bin:(binary的简写),存的是一些系统级别的命令文件,轻易不要在该文件夹下操作文件. --dev:(device的简写),可以挂载一些其它设备. ...

  8. 查看linux文件系统结构,如何查看Linux系统架构类型

    如何查看Linux系统架构类型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查看当前 Linux 系统是 32 位还是 64 位系统架构类型,本文中我将向大家推荐 5 条常用命令.无论你使用的是桌面版或是只装了文本界面的 L ...

  9. linux 文件操作 编程,Linux系统编程------------文件操作(基础)

    一.文件操作 1.1 Linux文件系统结构 1.1.1  Linux常见系统目录 /bin  :  存放普通系统可执行的命令(ls wc等) /sbin  :  存放系统管理程序(fsck等) /b ...

最新文章

  1. 应有尽有!这可能是最全的 AI 面试笔记了
  2. aspnet_Applications表结构
  3. 【Python】append和extend的区别
  4. Redis学习笔记五:独立功能之事务
  5. 有赞美业微前端的落地总结
  6. android 照片特效,android触摸时扭曲变形图片照片,图片特效
  7. Kafka Producer 发送消息源码阅读
  8. 使用WebStorm将项目部署到IIS
  9. 实录:oracle下大表清理整改
  10. python-学生管理系统--7-显示功能模块
  11. 如何通过钉钉群接收报警通知
  12. linux日志过大怎么查看,Linux查看日志常用命令
  13. vscode中设置切换终端快捷键
  14. 中文简繁转换项目 OpenCC
  15. 家庭计算机如何共享打印机共享,win7系统怎么设置家庭组共享打印机
  16. 阿拉尔市谷歌高清卫星地图下载
  17. 需要细读的好文章(搜集)
  18. mysql触发器不起作用_mysql – 授予模式触发器不起作用
  19. 在线 面对这样一个在线世界,唯一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想象力
  20. Race_Condition实验

热门文章

  1. 将汉字转化为拼音,正则表达式和得到汉字的Unicode编码
  2. 2db多少功率_功率和dB的关系很详细
  3. rails kaminari 分页插件 find_by_sql查询
  4. 为什么收藏了这么多3D游戏建模教程,还是没达到可以就业接包的水准?
  5. eWebEditor不能正常使用的解决办法
  6. 树莓派产生PWM控制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踩坑
  7. vue使用mintUI踩坑——不显示样式/导入mui.css报错/build不了
  8. 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
  9. php中的pecl是什么,什么是PEAR?什么是PECL?PHP中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解释
  10. MariaDB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