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是一个全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分布式架构领先方案,是谷歌严格保密十几年的秘密武器----Borg系统的一个开源版本,于2014年9月发布第一个版本,2015年7月发布第一个正式版本。

kubernetes的本质是一组服务器集群,它可以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运行特定的程序,来对节点中的容器进行管理。目的是实现资源管理的自动化,主要提供了如下的主要功能:

  • 自我修复:一旦某一个容器崩溃,能够在1秒中左右迅速 启动新的容器
  • 弹性伸缩: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对集群中正在运行的 容器数量进行调整
  • 服务发现:服务可以通过自动发现的形式 找到它所依赖的服务
  • 负载均衡:如果一个服务起动了多个容器,能够自动 实现请求的负载均衡
  • 版本回退:如果发现新发布的程序版本有问题,可以立即 回退到原来的版本
  • 存储编排:可以根据容器自身的需求 自动创建存储卷

一、概述

在前面已经提到,容器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会被频繁地创建和销毁。那么容器在销毁时,保存在容器中的数据也会被清除。这种结果对用户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乐意看到的。为了持久化保存容器的数据,kubernetes引入了Volume的概念。

Volume是Pod中能够被多个容器访问的共享目录,它被定义在Pod上,然后被一个Pod里的多个容器挂载到具体的文件目录下,kubernetes通过Volume实现同一个Pod中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持久化存储。Volume的生命容器不与Pod中单个容器的生命周期相关,当容器终止或者重启时,Volume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kubernetes的Volume支持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下面几个:

  • 简单存储:EmptyDir、HostPath、NFS
  • 高级存储:PV、PVC
  • 配置存储:ConfigMap、Secret

二、基本存储

2.1 EmptyDir

EmptyDir是最基础的Volume类型,一个EmptyDir就是Host上的一个空目录。即容器目录只是挂载在Pod上

EmptyDir是在Pod被分配到Node时创建的,它的初始内容为空,并且无须指定宿主机上对应的目录文件,因为kubernetes会自动分配一个目录,当Pod销毁时, EmptyDir中的数据也会被永久删除。 EmptyDir用途如下:

  • 临时空间,例如用于某些应用程序运行时所需的临时目录,且无须永久保留
  • 一个容器需要从另一个容器中获取数据的目录(多容器共享目录

接下来,通过一个容器之间文件共享的案例来使用一下EmptyDir。

使用案例

在一个Pod中准备两个容器nginx和busybox,然后声明一个Volume分别挂在到两个容器的目录中,然后nginx容器负责向Volume中写日志,busybox中通过命令将日志内容读到控制台。

  1. 创建配置文件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Pod:volume-emptydir.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volume-emptydir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ports:- containerPort: 80volumeMounts:  # 将logs-volume挂在到nginx容器中,-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var/log/nginx   # 对应的容器中的目录-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command: ["/bin/sh","-c","tail -f /logs/access.log"] # 初始命令volumeMounts:  # 将logs-volume 挂在到busybox容器中-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logs    # 对应的容器中的目录volumes: # 声明Pod的存储卷, name为logs-volume,类型为emptyDir- name: logs-volumeemptyDir: {}
    
  2. 查看Pod详细信息

  3. 验证:访问nginx,查看busybox的是否有nginx的日志输出

    通过kubectl logs命令查看指定容器的标准输出

    [root@master ~]# kubectl logs -f volume-emptydir -n test -c busybox
    

2.2 HostPath

上节课提到,EmptyDir中数据不会被持久化,它会随着Pod的结束而销毁,如果想简单的将数据持久化到主机中,可以选择HostPath。

HostPath就是将Node主机中一个实际目录挂在到Pod中,以供容器使用,这样的设计就可以保证Pod销毁了,但是数据依据可以存在于Node主机上。即容器目录挂载在node节点上

但是一旦Node节点故障了,Pod如果转移到了别的节点,又会出现问题了

使用案例

  1. 创建配置文件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Pod,查看Pod所在节点:volume-hostpath.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volume-hostpath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ports:- containerPort: 80volumeMounts:-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var/log/nginx-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command: ["/bin/sh","-c","tail -f /logs/access.log"]volumeMounts:-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logsvolumes:- name: logs-volumehostPath: path: /root/logstype: DirectoryOrCreate  # 目录存在就使用,不存在就先创建后使用
    
    关于type的值的一点说明:DirectoryOrCreate 目录存在就使用,不存在就先创建后使用Directory   目录必须存在FileOrCreate  文件存在就使用,不存在就先创建后使用File 文件必须存在 Socket  unix套接字必须存在CharDevice  字符设备必须存在BlockDevice 块设备必须存在
    
  2. 验证:查看Pod对应节点上是否存在相应的存储卷,且是否存储了nginx的日志信息

    由第1步可只PodIP为:10.244.2.122,存储节点为:node1

    [root@node1 ~]# ll /root/logs
    [root@node1 ~]# tail -f /root/logs/access.log
    [root@master ~]# curl 10.244.2.122:80
    

  3. 删除Pod

  4. 验证:判断节点上的存储卷是否会随Pod的删除而删除

    [root@node1 ~]# ll /root/logs
    [root@node1 ~]# more /root/logs/access.log
    

2.3 NFS

HostPath可以解决数据持久化的问题,但是一旦Node节点故障了,Pod如果转移到了别的节点,又会出现问题了,此时需要准备单独的网络存储系统,比较常用的用NFS、CIFS。

NFS是一个网络文件存储系统,可以搭建一台NFS服务器,然后将Pod中的存储直接连接到NFS系统上,这样的话,无论Pod在节点上怎么转移,只要Node跟NFS的对接没问题,数据就可以成功访问。即容器目录挂载到NFS服务器上

使用案例

  1. 准备nfs的服务器,这里为了简单,直接是master节点做nfs服务器

    # 在nfs上安装nfs服务
    [root@master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 准备一个共享目录
    [root@master ~]# mkdir /root/data/nfs -pv
    # 将共享目录以读写权限暴露给192.168.5.0/24网段中的所有主机
    [root@master ~]# vim /etc/exports
    # 启动nfs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restart nfs
    

  2. 在的每个node节点上都安装下nfs,这样的目的是为了node节点可以驱动nfs设备

    注意:不需要启动

    [root@node1 ~]# yum install nfs-utils -y
    

  3. 创建配置文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Pod:volume-nfs.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volume-nfs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ports:- containerPort: 80volumeMounts:-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var/log/nginx-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command: ["/bin/sh","-c","tail -f /logs/access.log"] volumeMounts:- name: logs-volumemountPath: /logsvolumes:- name: logs-volumenfs:server: 192.168.100.100  #nfs服务器地址path: /root/data/nfs #共享文件路径
    
  4. 验证:查看NFS服务器是否存在相应的存储卷,且是否存储了nginx的日志信息

    由第3步可知:podIP为10.244.1.130,创建在node2上

    [root@master ~]# ll /root/data/nfs/
    [root@master ~]# tail -f /root/data/nfs/access.log
    [root@node2 ~]# curl 10.244.1.130
    

三、高级存储

3.1 引言

前面已经学习了使用NFS提供存储,此时就要求用户会搭建NFS系统,并且会在yaml配置nfs。由于kubernetes支持的存储系统有很多,要求客户全都掌握,显然不现实。为了能够屏蔽底层存储实现的细节,方便用户使用, kubernetes引入PV和PVC两种资源对象。

  • PV(Persistent Volume)是持久化卷的意思,是对底层的共享存储的一种抽象。一般情况下PV由kubernetes管理员进行创建和配置,它与底层具体的共享存储技术有关,并通过插件完成与共享存储的对接。

  • PVC(Persistent Volume Claim)是持久卷声明的意思,是用户对于存储需求的一种声明。换句话说,PVC其实就是用户向kubernetes系统发出的一种资源需求申请。

使用了PV和PVC之后,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细分:

  • 存储:存储工程师维护
  • PV: kubernetes管理员维护
  • PVC:kubernetes用户维护

3.2 PV 配置文件

PV是存储资源的抽象,用来声明可获得的存储资源

配置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2
spec:nfs: # 存储类型,与底层真正存储对应capacity:  # 存储能力,目前只支持存储空间的设置storage: 2GiaccessModes:  # 访问模式storageClassName: # 存储类别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 回收策略

PV 的关键配置参数说明:

  • 存储类型

    底层实际存储的类型,kubernetes支持多种存储类型,每种存储类型的配置都有所差异

  • 存储能力(capacity)

目前只支持存储空间的设置( storage=1Gi ),不过未来可能会加入IOPS、吞吐量等指标的配置

  • 访问模式(accessModes)

    用于描述用户应用对存储资源的访问权限,访问权限包括下面几种方式:

    • ReadWriteOnce(RWO):读写权限,但是只能被单个节点挂载
    • ReadOnlyMany(ROX): 只读权限,可以被多个节点挂载
    • ReadWriteMany(RWX):读写权限,可以被多个节点挂载

    需要注意的是,底层不同的存储类型可能支持的访问模式不同

  • 回收策略(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当PV不再被使用了之后,对其的处理方式。目前支持三种策略:

    • Retain (保留) 保留数据,需要管理员手工清理数据
    • Recycle(回收) 清除 PV 中的数据,效果相当于执行 rm -rf /thevolume/*
    • Delete (删除) 与 PV 相连的后端存储完成 volume 的删除操作,当然这常见于云服务商的存储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底层不同的存储类型可能支持的回收策略不同

  • 存储类别

    PV可以通过storageClassName参数指定一个存储类别

    • 具有特定类别的PV只能与请求了该类别的PVC进行绑定
    • 未设定类别的PV则只能与不请求任何类别的PVC进行绑定
  • 状态(status)

    一个 PV 的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处于4中不同的阶段:

    • Available(可用): 表示可用状态,还未被任何 PVC 绑定
    • Bound(已绑定): 表示 PV 已经被 PVC 绑定
    • Released(已释放): 表示 PVC 被删除,但是资源还未被集群重新声明
    • Failed(失败): 表示该 PV 的自动回收失败

3.3 PVC 配置文件

PVC是资源的申请,用来声明对存储空间、访问模式、存储类别需求信息

配置文件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pvcnamespace: test
spec:accessModes:           # 访问模式selector:             # 采用标签对PV选择storageClassName:    # 存储类别resources:            # 请求空间requests:storage: 5Gi

PVC 的关键配置参数说明:

  • 访问模式(accessModes)

用于描述用户应用对存储资源的访问权限

  • 选择条件(selector)

    通过Label Selector的设置,可使PVC对于系统中己存在的PV进行筛选

  • 存储类别(storageClassName)

    PVC在定义时可以设定需要的后端存储的类别,只有设置了该class的pv才能被系统选出

  • 资源请求(Resources )

    描述对存储资源的请求

3.4 实验案例

第一步:使用NFS作为存储,来演示PV的使用,创建3个PV,对应NFS中的3个暴露的路径。

第二步:创建3个PVC,匹配对应的PV:2个PVC可获得、1个PVC等待匹配合适的PV

第三步:创建2个POD,使用可获得的2个PVC

第一步

  1. 准备NFS环境

    # 创建目录
    [root@master ~]# mkdir /root/data/{pv1,pv2,pv3} -pv
    # 暴露目录
    [root@master ~]# vim /etc/exports
    /root/data/pv1     192.168.100.0/24(rw,no_root_squash)
    /root/data/pv2     192.168.100.0/24(rw,no_root_squash)
    /root/data/pv3     192.168.100.0/24(rw,no_root_squash)
    # 重启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restart nfs
    

  2. 创建PV配置文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PV,查看PV:pv.yaml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v -o wide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1
    spec:capacity:                                  # 存储能力storage: 1GiaccessModes:                              # 访问模式- ReadWriteMany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tain      # 回收策略nfs:                                      # 存储类型path: /root/data/pv1                      # NFS目录server: 192.168.100.100                      # NFS服务器地址---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2
    spec:capacity: storage: 2GiaccessModes:- ReadWriteMany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tainnfs:path: /root/data/pv2server: 192.168.100.100---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
    metadata:name:  pv3
    spec:capacity: storage: 3GiaccessModes:- ReadWriteManypersistentVolumeReclaimPolicy: Retainnfs:path: /root/data/pv3server: 192.168.100.100
    

第二步

  1. 创建 PVC 配置文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 PVC 并申请PV:pvc.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pvc1namespace: test
    spec:accessModes:       # 访问模式- ReadWriteManyresources:     # 想要获得的存储资源需求requests:storage: 1Gi
    ---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pvc2namespace: test
    spec:accessModes: - ReadWriteManyresources:requests:storage: 2Gi
    ---
    apiVersion: v1
    kind: PersistentVolumeClaim
    metadata:name: pvc3namespace: test
    spec:accessModes: - ReadWriteManyresources:requests:storage: 5Gi
    
  2. 查看 pv、pvc 状态

    #查看pv状态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v
    #查看pvc状态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vc -n test
    

第三步

  1. 创建pod配置文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创建pod:pods.yaml

    让Pod使用相应的pvc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1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command: ["/bin/sh","-c","while true;do echo pod1 >> /root/out.txt; sleep 10; done;"]volumeMounts:- name: volumemountPath: /root/volumes:- name: volumepersistentVolumeClaim: # 使用pvc1claimName: pvc1readOnly: false
    ---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2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1.30command: ["/bin/sh","-c","while true;do echo pod2 >> /root/out.txt; sleep 10; done;"]volumeMounts:- name: volumemountPath: /root/volumes:- name: volumepersistentVolumeClaim: # 使用pvc2claimName: pvc2readOnly: false
    
  2. 验证:pod挂载的相应路径上的输出是否存在nfs文件系统对应的目录上

    [root@master ~]# ll /root/data/pv1/
    [root@master ~]# tail -f /root/data/pv1/out.txt
    

3.5 生命周期

PVC和PV是一一对应的,PV和PVC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以下生命周期:

  • 资源供应:管理员手动创建底层存储和PV

  • 资源绑定:用户创建PVC,kubernetes负责根据PVC的声明去寻找PV,并绑定

    在用户定义好PVC之后,系统将根据PVC对存储资源的请求在已存在的PV中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

    • 一旦找到,就将该PV与用户定义的PVC进行绑定,用户的应用就可以使用这个PVC了
    • 如果找不到,PVC则会无限期处于Pending状态,直到等到系统管理员创建了一个符合其要求的PV

    PV一旦绑定到某个PVC上,就会被这个PVC独占,不能再与其他PVC进行绑定了

  • 资源使用:用户可在pod中像volume一样使用pvc

    Pod使用Volume的定义,将PVC挂载到容器内的某个路径进行使用。

  • 资源释放:用户删除pvc来释放pv

    当存储资源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删除PVC,与该PVC绑定的PV将会被标记为“已释放”,但还不能立刻与其他PVC进行绑定。通过之前PVC写入的数据可能还被留在存储设备上,只有在清除之后该PV才能再次使用。

  • 资源回收:kubernetes根据pv设置的回收策略进行资源的回收

    对于PV,管理员可以设定回收策略,用于设置与之绑定的PVC释放资源之后如何处理遗留数据的问题。只有PV的存储空间完成回收,才能供新的PVC绑定和使用

四、配置存储

4.1 ConfigMap

ConfigMap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储卷,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存储配置信息的。

  1. 创建 ConfigMap 配置文件,使用配置文件创建 ConfigMap:configmap.yaml

    apiVersion: v1
    kind: ConfigMap
    metadata:name: configmapnamespace: test
    data:info: |username:adminpassword:123456
    
  2. 查看 configmap详情

    [root@master ~]# kubectl describe cm configmap -n test
    

  3. 创建一个Pod配置文件,将上面创建的configmap挂载进去:pod-configmap.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configmap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volumeMounts: # 将configmap挂载到目录- name: configmountPath: /configmap/configvolumes: # 引用configmap- name: configconfigMap:name: configmap
    
  4. 验证:进入容器查看挂载情况

    更新configmap的内容, 容器中的值也会动态更新

    [root@master ~]# kubectl exec -it pod-configmap -n test /bin/sh
    # cd /configmap/config
    # ls
    # more info
    

4.2 Secret

在kubernetes中,还存在一种和ConfigMap非常类似的对象,称为Secret对象。它主要用于存储敏感信息,例如密码、秘钥、证书等等。

  1. 使用base64对数据进行编码

    [root@master ~]# echo -n 'admin' | base64
    YWRtaW4=
    [root@master ~]# echo -n '123' | base64
    MTIz
    

  2. 创建 secret 配置文件,创建并查看 secret:secret.yaml

    [root@master ~]# kubectl describe secret -n test
    

    apiVersion: v1
    kind: Secret
    metadata:name: secretnamespace: test
    type: Opaque
    data:username: YWRtaW4=password: MTIz
    
  3. 创建pod配置文件,创建Pod并将上面创建的secret挂载进去:pod-secret.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secretnamespace: test
    spec:containers:- name: nginximage: nginx:1.17.1volumeMounts: # 将secret挂载到目录- name: configmountPath: /secret/configvolumes:- name: configsecret:secretName: secret
    
  4. 验证:进入容器查看挂载情况

    [root@master ~]# kubectl exec -it pod-secret /bin/sh -n test
    # ls /secret/config/
    password  username
    # more /secret/config/username
    admin
    # more /secret/config/password
    123
    #
    

至此,已经实现了利用secret实现了信息的编码。

【Kubernetes】Pod数据存储相关推荐

  1. 学习笔记之-Kubernetes(K8S)介绍,集群环境搭建,Pod详解,Pod控制器详解,Service详解,数据存储,安全认证,DashBoard

    笔记来源于观看黑马程序员Kubernetes(K8S)教程 第一章 kubernetes介绍 应用部署方式演变 在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上,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 传统部署:互联网早期,会直接将应用程序部署 ...

  2. [k8s] 第八章 数据存储

    ​ 在前面已经提到,容器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会被频繁地创建和销毁.那么容器在销毁时,保存在容器中的数据也会被清除.这种结果对用户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乐意看到的.为了持久化保存容器的数据,kubern ...

  3. kubernetes系列10—存储卷详解

    kubernetes系列10-存储卷详解 1.认识存储卷 1.1 背景 默认情况下容器中的磁盘文件是非持久化的,容器中的磁盘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当一个容器损坏之后,kub ...

  4. 容器编排技术 -- Kubernetes Pod概述

    容器编排技术 -- Kubernetes Pod概述 1 了解Pod 1.1 Pods如何管理多个容器 1.1.1 网络 1.1.2 存储 2 使用Pod 2.1 Pod和Controller 3 P ...

  5. 让Kubernetes成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一等公民

    人们经常听到专家谈到混合IT基础架构,数据中心资源内部和由外部供应商托管的云服务组合,作为最终的企业IT设置.这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云计算的敏捷性的好处,并且仍可以保留其控制部署基础设施. 在2015C ...

  6. 让Kubernetes成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DCOS)的一等公民

    本文讲的是让Kubernetes成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DCOS)的一等公民,[编者的话]Mesosphere与Google工程师一道将Kubernetes集成到DCOS中,本文对其进行了说明.有兴趣的 ...

  7. Kubernetes之持久化存储

    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dkfajsldfsdfsd/article/details/81319735 ConfigMap.Secret.emptyDir.hostPath ...

  8. Kubernetes pod的生命周期

    本文翻译自:Kubernetes: Lifecycle of a Pod 原文出处:Kubernetes: Lifecycle of a Pod - DZone Integration 参考:Cont ...

  9. Kubernetes K8S之存储Volume详解

    K8S之存储Volume概述与说明,并详解常用Volume示例 主机配置规划 服务器名称(hostname) 系统版本 配置 内网IP 外网IP(模拟) k8s-master CentOS7.7 2C ...

最新文章

  1. mac mysql premium_详解 Navicat Premium Mac 版常用功能
  2. SpringMVC响应Restful风格请求404
  3. SQL语句之left join、right join、inner join的区别
  4. ASP.NET Core 替换 Action 实际执行方法
  5. WriteN, RTMP send error
  6.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读书笔记(一)
  7. Linux查看:crontab开启状态
  8. Android\OPhone自定义视图(View)
  9. struts教程笔记3
  10. docker build报错解决:error creating overlay mount to .../overlay
  11. ROC曲线和AUC面积理解
  12. 因子分析法之因子旋转
  13. ORACLE常用工具介绍
  14. LSTM股票预测模型
  15. 中国广电明年推进5G覆盖乡镇,用户:和中国移动相比信号有何优势?
  16. 在架构师眼里,一份美团外卖是如何做出来的?
  17. 微信又双叒更新了!这次的隐藏功能,又一大型集体游街示众的 “社死“ 现场......!
  18. p2p断开的两种情况:WLAN_REASON_DISASSOC_DUE_TO_INACTIVITY(4)和WLAN_REASON_DEAUTH_LEAVING(3)
  19. Password verification failed
  20. 工具分享:linux中的rar解压安装包(tar)请自行下载(附下载链接)

热门文章

  1. 【论文简述及翻译】A ConvNet for the 2020s(CVPR 2022)
  2. ipset源代码分析之kadt和uadt回调函数
  3. 【橙子日记21】从零开始的毕业设计
  4. nohup忽略SIGHUP信号
  5. 2023 安卓 iapp画质助手源码
  6. python爬虫实践-爬取京东商品图片
  7. MySQL添加数据 insert 命令详解
  8. 小程序 a标签_微信小程序设计你必须知道的规范总结(内附资源)
  9. day7 多线程和多进程
  10. 快点进来!加深你对spring框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