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之Attention: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简介、应用领域之详细攻略

目录

Attention的简介

1、Why Attention?

2、Attention机制的分类

3、Attention机制的计算流程

4、Attention机制的变种

5、吊炸天的Attention机制:为什么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在长距离序列中如此强大?

Attention的应用领域

1、神经机器翻译

2、图像描述生成


相关文章
Paper:翻译并解读《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源自2017年的Google机器翻译团队

Attention的简介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源于对人类视觉的研究。在认知科学中,由于信息处理的瓶颈,人类会选择性地关注所有信息的一部分,同时忽略其他可见的信息。上述机制通常被称为注意力机制。人类视网膜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处理能力,即敏锐度(Acuity),只有视网膜中央凹部位具有最强的敏锐度。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视觉信息处理资源,人类需要选择视觉区域中的特定部分,然后集中关注它。例如,人们在阅读时,通常只有少量要被读取的词会被关注和处理。综上,注意力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决定需要关注输入的哪部分;分配有限的信息处理资源给重要的部分。

Attention机制最早是在视觉图像领域提出来的,但是真正火起来应该算是2014年google mind团队的论文《Recurrent Models of Visual Attention》,他们在RNN模型上使用了attention机制来进行图像分类。随后,Bahdanau等人在论文《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中,使用类似attention的机制在机器翻译任务上将翻译和对齐同时进行,他们的工作算是第一个将attention机制应用到NLP领域中。接着attention机制被广泛应用在基于RNN/CNN等神经网络模型的各种NLP任务中。2017年,google机器翻译团队发表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大量使用了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来学习文本表示。

关于注意力机制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考原始论文《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
此外还有改进 版的注意力机制《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论文地址:http://cn.arxiv.org/pdf/1409.0473v7

以下主要转自知乎:目前主流的attention方法都有哪些?

1、Why Attention?

根据通用近似定理,前馈网络和循环网络都有很强的能力。但为什么还要引入注意力机制呢?

  • 计算能力的限制:当要记住很多“信息“,模型就要变得更复杂,然而目前计算能力依然是限制神经网络发展的瓶颈。
  • 优化算法的限制:虽然局部连接、权重共享以及pooling等优化操作可以让神经网络变得简单一些,有效缓解模型复杂度和表达能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如循环神经网络中的长距离以来问题,信息“记忆”能力并不高。

可以借助人脑处理信息过载的方式,例如Attention机制可以提高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

2、Attention机制的分类

当用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的输入信息时,也可以借鉴人脑的注意力机制,只 选择一些关键的信息输入进行处理,来提高神经网络的效率。按照认知神经学中的注意力,可以总体上分为两类:

  • 聚焦式(focus)注意力: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注意力,主动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依赖任务的、主动有意识地聚焦于某一对象的注意力;
  • 显著性(saliency-based)注意力:自下而上的有意识的注意力,被动注意——基于显著性的注意力是由外界刺激驱动的注意,不需要主动干预,也和任务无关;可以将max-pooling和门控(gating)机制来近似地看作是自下而上的基于显著性的注意力机制。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注意力机制一般就特指聚焦式注意力。

3、Attention机制的计算流程

Attention机制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寻址(addressing)的过程,如上图所示:给定一个和任务相关的查询Query向量 q,通过计算与Key的注意力分布并附加在Value上,从而计算Attention Value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Attention机制缓解神经网络模型复杂度的体现:不需要将所有的N个输入信息都输入到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只需要从X中选择一些和任务相关的信息输入给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可以分为三步:一是信息输入;二是计算注意力分布α;三是根据注意力分布α 来计算输入信息的加权平均。

step1-信息输入 N个信息输入,X=[x1,x2……xN]
step2-注意力分布计算

令Key=Value=X,则可给出注意力分布

αi=softamx(s(keyi,q))=softamx(s(Xi,q))

将αi称为注意力分布(概率分布),s(Xi,q)为注意力打分机制,打分机制常见的有:

step3-信息加权平均

注意力分布αi可以解释为在上下文查询q时,第i个信息受关注的程度,采用一种“软性”的信息选择机制,对输入信息X进行编码为

这种编码方式为软性注意力机制(soft Attention),软性注意力机制有两种:普通模式(Key=Value=X)和键值对模式(Key!=Value)。

4、Attention机制的变种

与普通的Attention机制(上图左)相比,Attention机制常见的变种有:

变种1-硬性注意力

之前提到的注意力是软性注意力,其选择的信息是所有输入信息在注意力 分布下的期望。还有一种注意力是只关注到某一个位置上的信息,叫做硬性注意力(hard attention)。
硬性注意力有两种实现方式:

  • 1、一种是选取最高概率的输入信息;
  • 2、另一种硬性注意力可以通过在注意力分布式上随机采样的方式实现。

硬性注意力的缺点:硬性注意力的一个缺点是基于最大采样或随机采样的方式来选择信息。因此最终的损失函数与注意力分布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可导,因此无法使用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
       为了使用反向传播算法,一般使用软性注意力来代替硬性注意力。硬性注意力需要通过强化学习来进行训练。——《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变种2-键值对注意力

即上图右边的键值对模式,此时Key!=Value,注意力函数变为

变种3-多头注意力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是利用多个查询Q = [q1, · · · , qM],来平行地计算从输入信息中选取多个信息。每个注意力关注输入信息的不同部分,然后再进行拼接:

5、吊炸天的Attention机制:为什么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在长距离序列中如此强大?

1、卷积或循环神经网络难道不能处理长距离序列吗?

当使用神经网络来处理一个变长的向量序列时,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卷积网络或循环网络进行编码来得到一个相同长度的输出向量序列,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卷积还是循环神经网络其实都是对变长序列的一种“局部编码”:卷积神经网络显然是基于N-gram的局部编码;而对于循环神经网络,由于梯度消失等问题也只能建立短距离依赖

2、要解决这种短距离依赖的“局部编码”问题,从而对输入序列建立长距离依赖关系,有哪些办法呢?

如果要建立输入序列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一 种方法是增加网络的层数,通过一个深层网络来获取远距离的信息交互,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全连接网络。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连接网络虽然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建模远距离依赖的模型, 但是无法处理变长的输入序列。不同的输入长度,其连接权重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动态”地生成不同连接的权重,这就是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由于自注意力模型的权重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可以处理变长的信息序列。
       总体来说,为什么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如此强大: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动态”地生成不同连接的权重,从而处理变长的信息序列。

3、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具体的计算流程是怎样的呢?

同样,给出信息输入:用X = [x1, · · · , xN ]表示N 个输入信息;通过线性变换得到为查询向量序列,键向量序列和值向量序列,

公式可以看出,self-Attention中的Q是对自身(self)输入的变换,而在传统的Attention中,Q来自于外部。

注意力计算公式为:

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中,通常使用缩放点积来作为注意力打分函数,输出向量序列可以写为

Attention的应用领域

1、神经机器翻译

注意力机制最成功的应用是机器翻译。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模型也叫做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一般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采用“编码-解码”的方式进行序列到序列的转换。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

  • 一是编码向量的容量瓶颈问题,即源语言所有的信息都需要保存在编码向量中,才能进行有效地解码;
  • 二是长距离依赖问题,即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在长距离信息传递中的信息丢失问题。

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我们将源语言中每个位置的信息都保存下来。在解码过程中生成每一个目标语言的单词时,我们都通过注意力机制,直接从源语言的信息中选择相关的信息作为辅助。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 一是无需让所有的源语言信息都通过编码向量进行传递,在解码的每一步都可以直接访问源语言的所有位置上的信息;
  • 二是源语言的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解码过程中的每一步,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

2、图像描述生成

图像描述生成是输入一幅图像,输出这幅图像对应的描述。图像描述生成也是采用“编码-解码”的方式进行。编码器为一个卷积网络,提取图像的高层特征,表示为一个编码向量;解码器为一个循环神经网络语言模型,初始输入为编码向量,生成图像的描述文本。
        在图像描述生成的任务中,同样存在编码容量瓶颈以及长距离依赖这两个问题,因此也可以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有效地选择信息。在生成描述的每一个单词时,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入除了前一个词的信息,还有利用注意力机制来选择一些来自于图像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章
目前主流的attention方法都有哪些?
NLP 中的attention和self-attention

DL之Attention: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的简介、应用领域之详细攻略相关推荐

  1. DL之self-attention: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机制的简介、应用之详细攻略

    DL之self-attention: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机制的简介.应用之详细攻略 目录 self-attention的简介 1.self-attention的影响 2.self-at ...

  2. DL框架之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简介、安装、使用方法之详细攻略

    DL框架之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的简介.安装.使用方法之详细攻略 目录 Tensorflow的简介 1.描述 2.TensorFlow的六大特征 3.了解Tensorf ...

  3. DL之Attention: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算法的起源与盛行及其长距离有效的原因、概述(背景/本质/与ED框架关系/架构/优缺点/扩展,理解,本质,变种)、案例应用(CV/NLP)之详细攻略

    DL之Attention:Attention注意力机制算法的起源与盛行及其长距离有效的原因.概述(背景/本质/与ED框架关系/架构/优缺点/扩展,理解,本质,变种).案例应用(CV/NLP)之详细攻略 ...

  4. Attention使用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 动手学深度学习v2

    1. Attention使用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 2. Attention使用注意力机制的seq2seq 代码实现 3. Q&A attention在搜索的时候,是在当前句子搜索. 一般 ...

  5. DL之FasterR-CNN:Faster R-CN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DL之FasterR-CNN:Faster R-CN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目录 Faster R-CN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 1.实验结果 2.三者架构对 ...

  6. NLP之PT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预训练大模型时代的各种吊炸天大模型算法概述(Word2Vec→ELMO→Attention→Transfo→GPT系列/BERT系列等)、关系梳理、模型对比之详细攻略

    NLP之PT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预训练大模型时代的各种吊炸天大模型算法概述(Word2Vec→ELMO→Attention→Transformer→GPT系列/BERT系列等).关系梳理.模型对比之 ...

  7. DL之SegNet:SegNet图像分割/语义分割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DL之SegNet:SegNet图像分割/语义分割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导读 基于CNN的神经网络SegNet算法可进行高精度地识别行驶环境. 目录 SegN ...

  8. DL之BN-Inception:BN-Inceptio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DL之BN-Inception:BN-Inceptio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架构详解.案例应用等配图集合之详细攻略 目录 BN-Inception算法的简介(论文介绍) BN-Inception算 ...

  9. DL之DNN优化技术:DNN中参数初始化【Lecun参数初始化、He参数初始化和Xavier参数初始化】的简介、使用方法详细攻略

    DL之DNN优化技术:DNN中参数初始化[Lecun参数初始化.He参数初始化和Xavier参数初始化]的简介.使用方法详细攻略 导读: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随着BN层的提出,权重初始化可能已不再那么紧 ...

最新文章

  1. 华为云计算之ebackup了解
  2. MySQL(六)常用语法和数据类型
  3. linux驱动模块命令大全insmod/rmmod/modprobe/depmod/lsmod
  4. Factors of Factorial(AtCoder-2286)
  5. 内卷太厉害怎么办?多读好书破万“卷”
  6. NIST 发布关于使用“行政令-关键软件”的安全措施指南
  7. win7系统没有telnet服务器,Win7系统没有telnet协议服务解决方法
  8. 用c语言绘制小猫图案,【科研猫·R】R语言从入门到精通:Day8
  9. mysql中year函数算年龄_MySQL中的YEAR函数
  10. GBase XDM集群服务配置
  11. WebRTC市场价值到2026年将达到550亿美元
  12. odbc连接数据库(MYSQL)以及在页面中显示其中数据
  13. linux IO_FILE 利用
  14. 在PC体验sailfishos(旗鱼)系统
  15. cesium---图加载
  16. WebStorm license server
  17. 公安部:“净网2018”侦破网络犯罪案件57519起
  18. Matlab进行射频TRL校准,如何使用TRL校准方式进行波导校准?
  19. Fabry-Perot antenna(法布里-珀罗天线)
  20. cBioPortal 数据库

热门文章

  1. vector notes
  2. Yocto的使用实例
  3. STL标准库-容器-set与map
  4. [Linux实用工具]munin-node插件配置和插件编写
  5. python基础-装饰器
  6. 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使用system账户
  7. IDEA无法识别pom.xml文件,内容全部显示为灰色,或者无颜色
  8. 小教活动总结-VB即时通讯小程序
  9. ServiceMesh究竟解决什么问题?
  10. POI各Jar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