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一个web项目来说,日志框架是必不可少的,日志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以及维护过程中快速的定位错误。相信很多人听说过slf4j,log4j,logback,JDK Logging等跟日志框架有关的词语,所以这里也简单介绍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文章首发于个人博客:【www.xiongfrblog.cn】

关系

首先slf4j可以理解为规则的制定者,是一个抽象层,定义了日志相关的接口。log4j,logback,JDK Logging都是slf4j的实现层,只是出处不同,当然使用起来也就各有千秋,这里放一张网上的图更明了的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logback是直接实现的slf4j,而其他的中间还有一个适配层,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logbackslf4j的作者是一个人。关于这几个框架详细介绍信息,在网上找到一篇讲解的通俗易懂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传送门】

为什么使用slf4j+logback

我使用这个框架是因为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用的这个,后来在网上了解到slf4j+logback也确实当下最流行的日志框架,并且自己用着也确实很顺手,也就一直用了下来,关于这个框架相比于其它日志框架的优势,因为我没用过其它的框架,这里也就不做那误人子弟的事了,也只是在网上做过了解,这里给出一篇介绍的比较详细的博文【传送门】

在Spring boot中使用slf4j+logback日志框架

添加配置文件

Spring boot使用是非常方便的,不需要我们有什么额外的配置,因为Spring boot默认支持的就是slf4j+logback的日志框架,想要灵活的定制日志策略,只需要我们在src/main/resources下添加配置文件即可,只是默认情况下配置文件的命名需要符合以下规则:

  • logback.xml
  • logback-spring.xml

其中logback-spring.xml是官方推荐的,并且只有使用这种命名规则,才可以配置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日志策略这一功能。

配置文件详解

首先介绍配置文件的关键节点:

框架介绍

<configuration>:根节点,有三个属性:

  1. scan:当配置文件发生修改时,是否重新加载该配置文件,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true
  2. scanPeriod:检测配置文件是否修改的时间周期,当没有给出时间单位时默认单位为毫秒,默认值为一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属性只有在scan属性值为true时才生效。
  3. debug:是否打印loback内部日志信息,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false

根节点<configuration>有三个重要的子节点,正是这三个子节点的不同组合构成配置文件的基本框架,使得logback.xml配置文件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 <appender>:定义日志策略的节点,一个日志策略对应一个<appender>,一个配置文件中可以有零个或者多该节点,但一个配置文件如果没有定义至少一个<appender>,虽然程序不会报错,但就不会有任何的日志信息输出,也失去了意义,该节点有两个必要的属性:

    1. name:指定该节点的名称,方便之后的引用。
    2. class:指定该节点的全限定名,所谓的全限定名就是定义该节点为哪种类型的日志策略,比如我们需要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就需要指定class的值为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需要将日志输出到文件,则class的值为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等,想要了解所有的appender类型,可以查阅官方文档【传送门】
  • <logger>:用来设置某个包或者类的日志打印级别,并且可以引用<appender>绑定日志策略,有三个属性:

    1. name:用来指定受此<logger>约束的包或者类。
    2. level:可选属性,用来指定日志的输出级别,如果不设置,那么当前<logger>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3. additivity:是否向上级传递输出信息,两个可选值true or false,默认为true

在该节点内可以添加子节点<appender-ref>,该节点有一个必填的属性ref,值为我们定义的<appender>节点的name属性的值。

  • <root>:根<logger>一个特殊的<logger>,即默认name属性为root<logger>,因为是根<logger>,所以不存在向上传递一说,故没有additivity属性,所以该节点只有一个level属性。

介绍了根节点的三个主要的子节点,下面再介绍两个不那么重要但可以了解的子节点:

  • <contextName>:设置上下文名称,每个<logger>都关联到<logger>上下文,默认上下文名称为default,但可以使用设置成其他名字,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记录,一旦设置,不能修改,可以通过 %contextName 来打印日志上下文名称,一般来说我们不用这个属性,可有可无。
  • <property>:用来定义变量的节点,定义变量后,可以使${}来使用变量,两个属性,当定义了多个<appender>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1. name:变量名
    2. value:变量值

好了,介绍了上边的节点我们就已经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配置文件框架了,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一般根节点不需要写属性了,使用默认的就好 -->
<configuration><contextName>demo</contextName><!-- 该变量代表日志文件存放的目录名 --><property name="log.dir" value="logs"/><!-- 该变量代表日志文件名 --><property name="log.appname" value="eran"/><!--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内容待定 --></appender><!--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内容待定 --></appender><!-- 指定com.demo包下的日志打印级别为INFO,但是由于没有引用appender,所以该logger不会打印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向上传递 --><logger name="com.demo" level="INFO"/><!-- 指定最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root level="debug"><appender-ref ref="STDOUT" /></root>
</configuration>
复制代码

上面搭建了框架,定义了一个输出到控制台的ConsoleAppender以及输出到文件的FileAppender,下面来细说这两个最基本的日志策略,并介绍最常用的滚动文件策略的RollingFileAppender,这三种类型的日志策略足够我们的日常使用。

输出到控制台的ConsoleAppender的介绍:

先给出一个demo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appender>复制代码

ConsoleAppender的功能是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有一个<encoder>节点用来指定日志的输出格式,在较早以前的版本还有一个<layout>节点也是相同的作用,但是官方推荐使用encoder节点,所以这里我们介绍encoder节点即可。

<encoder>节点介绍

该节点主要做两件事:

  • 把日志信息转换成字节数组
  • 将字节数组写到输出流

该节点的子节点<pattern>作用就是定义日志的格式,即定义一条日志信息包含哪些内容,例如当前时间,在代码中的行数线程名等。需要哪些内容由我们自己定义,按照%+转换符的格式定义,下面列出常用的转换符:

  • %date{}:输出时间,可以在花括号内指定时间格式,例如-%data{yyyy-MM-dd HH:mm:ss},格式语法和java.text.SimpleDateFormat一样,可以简写为%d{}的形式,使用默认的格式时可以省略{}
  • %logger{}:日志的logger名称,可以简写为%c{},%lo{}的形式,使用默认的参数时可以省略{},可以定义一个整形的参数来控制输出名称的长度,有下面三种情况:
    1. 不输入表示输出完整的<logger>名称
    2. 输入0表示只输出<logger>最右边点号之后的字符串
    3. 输入其他数字表示输出小数点最后边点号之前的字符数量
  • %thread:产生日志的线程名,可简写为%t
  • %line:当前打印日志的语句在程序中的行号,可简写为%L
  • %level:日志级别,可简写为%le,%p
  • %message:程序员定义的日志打印内容,可简写为%msg,%m
  • %n:换行,即一条日志信息占一行

介绍了常用的转换符,我们再看看上边的例子中我们定义的格式: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
复制代码

日志的格式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我们在最前面加了[eran]的字符串,这里是我个人的使用习惯,一般将项目名统一展现在日志前边,而且在每个转换符之间加了空格,这更便于我们查看日志,并且使用了>>字符串来将%msg分割开来,更便于我们找到日志信息中我们关注的内容,这些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输出到文件的FileAppender

先给出一个demo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D:/test.log</file><append>true</append>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appender>
复制代码

FileAppender表示将日志输出到文件,常用几个子节点:

  • <file>:定义文件名和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 , 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 如果路径不存在则会自动创建
  • <append>:两个值truefalse,默认为true,表示每次日志输出到文件走追加在原来文件的结尾,false则表示清空现存文件
  • <encoder>:和ConsoleAppender一样

显而易见,样例中我们的日志策略表示,每次将日志信息追加到D:/test.log的文件中。

滚动文件策略RollingFileAppender介绍

按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

demo如下:

<appender name="ROL-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滚动策略,按照时间滚动 TimeBasedRollingPolicy--><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maxHistory>7</maxHistory><!--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rollingPolicy> <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appender>
复制代码

RollingFileAppender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日志类型,表示滚动纪录文件,先将日志记录到指定文件,当符合某种条件时,将日志记录到其他文件,常用的子节点:

  • <rollingPolicy>:滚动策略,通过属性class来指定使用什么滚动策略,最常用是按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即负责滚动也负责触发滚动,有以下常用子节点:

    1. <fileNamePattern>:指定日志的路径以及日志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一般根据日志文件名+%d{}.log来命名,这边日期的格式默认为yyyy-MM-dd表示每天生成一个文件,即按天滚动yyyy-MM,表示每个月生成一个文件,即按月滚动
    2. <maxHistory>:可选节点,控制保存的日志文件的最大数量,超出数量就删除旧文件,比如设置每天滚动,且<maxHistory> 是7,则只保存最近7天的文件,删除之前的旧文件
    3. <encoder>:同上
    4. <totalSizeCap>:这个节点表示设置所有的日志文件最多占的内存大小,当超过我们设置的值时,logback就会删除最早创建的那一个日志文件。

以上就是关于RollingFileAppender的常用介绍,上面的demo的配置也基本满足了我们按照时间滚动TimeBasedRollingPolicy生成日志的要求,下面再介绍一种常用的滚动类型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即按照时间和大小来滚动。

按时间和大小滚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

demo如下: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maxHistory>7</maxHistory><!--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rollingPolicy><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appender>
复制代码

仔细观察上边demo中的<fileNamePattern>会发现比TimeBasedRollingPolicy中定义的<fileNamePattern>多了.%i的字符,这个很关键,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中是必不可少的。

上边的demo中多了一个<maxFileSize>节点,这里介绍下,其他的节点上边已经解释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maxFileSize>:表示单个文件占用的最大内存大小,当某个文件超过这个值,就会触发滚动策略,产生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日志过滤

级别介绍

在说级别过滤之前,先介绍一下日志的级别信息:

  •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上述级别从上到下由低到高,我们开发测试一般输出DEBUG级别的日志,生产环境配置只输出INFO级别甚至只输出ERROR级别的日志,这个根据情况而定,很灵活。

过滤节点<filter>介绍

过滤器通常配置在Appender中,一个Appender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过滤器,有多个过滤器时按照配置顺序依次执行,当然也可以不配置,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需要配置,但是有的情况下又必须配置,所以这里也介绍下常用的也是笔者曾经使用过的两种过率机制:级别过滤器LevelFilter和临界值过滤器ThresholdFilter

在此之前先说下<filter>的概念,首先一个过滤器<filter>的所有返回值有三个,每个过滤器都只返回下面中的某一个值:

  • DENY:日志将被过滤掉,并且不经过下一个过滤器
  • NEUTRAL:日志将会到下一个过滤器继续过滤
  • ACCEPT:日志被立即处理,不再进入下一个过滤器
级别过滤器LevelFilter

过滤条件: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格式如下: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复制代码
  • <level>:日志级别
  • <onMatch>:配置满足过滤条件的处理方式
  • <onMismatch>:配置不满足过滤条件的处理方式

就如上边的demo中的配置一样,设置了级别为INFO,满足的日志返回ACCEPT即立即处理,不满足条件的日志则返回DENY即丢弃掉,这样经过这一个过滤器就只有INFO级别的日志会被打印出输出。

临界值过滤器ThresholdFilter

过滤条件:只处理INFO级别之上的日志,格式如下: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复制代码

当日志级别等于或高于临界值时,过滤器返回NEUTRAL,当日志级别低于临界值时,返回DENY

带过滤器的<Appender>

下面给出一个带过滤器的<Appender>: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maxHistory>7</maxHistory><!--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rollingPolicy><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只处理INFO级别以及之上的日志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
</appender>
复制代码

上边的demo中,我们给按时间和大小滚动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的滚动类型加上了过滤条件。

异步写入日志AsyncAppender

都知道,我们的日志语句是嵌入在程序内部,如果写入日志以及程序执行的处于一个串行的状态,那么日志的记录就必然会阻碍程序的执行,加长程序的响应时间,无疑是一种极为损耗效率的方式,所以实际的项目中我们的日志记录一般都用异步的方式来记录,这样就和主程序形成一种并行的状态,不会影响我们程序的运行,这也是我们性能调优需要注意的一个点。

AsyncAppender并不处理日志,只是将日志缓冲到一个BlockingQueue里面去,并在内部创建一个工作线程从队列头部获取日志,之后将获取的日志循环记录到附加的其他appender上去,从而达到不阻塞主线程的效果。因此AsynAppender仅仅充当事件转发器,必须引用另一个appender来写日志。

<appender name ="ASYNC" class= "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 不丢失日志.默认的,如果队列的80%已满,则会丢弃TRACT、DEBUG、INFO级别的日志 -->  <discardingThreshold >0</discardingThreshold>  <!-- 更改默认的队列的深度,该值会影响性能.默认值为256 -->  <queueSize>512</queueSize>  <!-- 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  <appender-ref ref ="FILE_LOG"/>
</appender>
复制代码

常用节点:

  • <discardingThreshold>:默认情况下,当BlockingQueue还有20%容量,他将丢弃TRACEDEBUGINFO级别的日志,只保留WARNERROR级别的日志。为了保持所有的日志,设置该值为0
  • <queueSize>:BlockingQueue的最大容量,默认情况下,大小为256
  • <appender-ref>: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logger><root>节点介绍

上边花费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appender>的相关内容,现在来详细介绍下<logger>节点以及<root>节点的相关内容。

上文已经简单介绍了<logger>节点的属性以及子节点,这里我们就举例来说明在logback-spring.xml文件中,该节点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他的运行原理,看下边的demo

首先在这里给出项目结构:

下面定义两个<logger>以及<root>

<!-- logger1 -->
<logger name="com.example" level="ERROR"><appender-ref ref="STDOUT" />
</logger><!-- logger2 -->
<logger name="com.example.demo.controller" level="debug"><appender-ref ref="STDOUT" />
</logger><!-- 指定最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
<root level="INFO"><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复制代码

当存在多个<logger>时,会有父级子级的概念,日志的处理流程是先子级再父级,当然<root>是最高级别,怎样区分级别大小呢,根据name属性指定的包名来判断,包名级别越高则<logger>的级别越高,跟我们定义<logger>的顺序无关。

上边我们定义了logger1logger2,很明显看出logger1logger2的父级,以本例给出多个<logger><root>之间的执行流程图:

流程图看着一目了然,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是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一般都不让<logger>输出日志,统一放在<root>节点中输出,所以一般不给<logger>节点添加<appender>,当然这个按实际需要可以灵活配置。

配置profile

profile即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日志策略,这里举例开发和生产环境:

<!-- 开发环境输出到控制台 -->
<springProfile  name="dev"><root level="INFO"><appender-ref ref="STDOUT" /></root>
</springProfile><!-- 生产环境输出到文件 -->
<springProfile  name="prod"><root level="INFO"><appender-ref ref="FILE_LOG" /></root>
</springProfile>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我们只需要在<root>节点的外边再套一层<springProfile>就可以了,并且指定name属性的值,在配置文件里边配置好之后,怎么启用,这里介绍两种方式:

  1. 执行jar包时添加参数:
java -jar xxx.jar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复制代码
  1. 在项目的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添加:
spring.profiles.active=prod
复制代码

整合

最后将所有的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配置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的appender,名称为STDOUT --><appender name="STDOUT"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encoder><pattern>[%contextName]%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appender> <!--定义一个将日志输出到文件的appender,名称为FILE_LOG --><appender name="FILE_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FileAppender">  <file>D:/test.log</file><append>true</append>  <encoder>  <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appender>  <!--  按时间滚动产生日志文件 --><appender name="ROL-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滚动策略,按照时间滚动 TimeBasedRollingPolicy--><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maxHistory>7</maxHistory><!--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rollingPolicy> <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appender><!-- 按时间和文件大小滚动产生日志文件 --><appender name="ROL-SIZE-FILE-LOG"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SizeAndTimeBased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D:/logs/test.%d{yyyy-MM-dd}.%i.log</fileNamePattern><!-- 单个文件的最大内存 --><maxFileSize>100MB</maxFileSize><!-- 只保留近七天的日志 --><maxHistory>7</maxHistory><!-- 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rollingPolicy><encoder><pattern>[Eran]%date [%thread %line] %level >> %msg >> %logger{10}%n</pattern></encoder><!-- 只处理INFO级别以及之上的日志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INFO</level>   </filter><!-- 只处理INFO级别的日志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LevelFilter">   <level>INFO</level>   <onMatch>ACCEPT</onMatch>   <onMismatch>DENY</onMismatch>   </filter></appender><!-- 异步写入日志 --><appender name ="ASYNC" class= "ch.qos.logback.classic.AsyncAppender">  <!-- 不丢失日志.默认的,如果队列的80%已满,则会丢弃TRACT、DEBUG、INFO级别的日志 -->  <discardingThreshold >0</discardingThreshold>  <!-- 更改默认的队列的深度,该值会影响性能.默认值为256 -->  <queueSize>512</queueSize>  <!-- 添加附加的appender,最多只能添加一个 -->  <appender-ref ref ="FILE_LOG"/></appender><!-- 指定com.demo包下的日志打印级别为DEBUG,但是由于没有引用appender,所以该logger不会打印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向上传递 --><logger name="com.example" level="DEBUG"></logger><!-- 这里的logger根据需要自己灵活配置 ,我这里只是给出一个demo--><!-- 指定开发环境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DEBUG,并且绑定了名为STDOUT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控制台 --><springProfile  name="dev"><root level="DEBUG"><appender-ref ref="STDOUT" /></root></springProfile><!-- 指定生产环境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为INFO,并且绑定了名为ASYNC的appender,表示将日志信息异步输出到文件 --><springProfile  name="prod"><root level="INFO"><appender-ref ref="ASYNC" /></root></springProfile>
</configuration>
复制代码

代码中使用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上边介绍了怎么配置logback-spring.xml配置文件,下面介绍怎么在项目中引入日志对象,以及怎么使用它输出日志,直接上代码:

package com.example.demo.controller;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etho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Log {private final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TestLog.class);@RequestMapping(value="/log",method=RequestMethod.GET)public void testLog() {log.trace("trace级别的日志");log.debug("debug级别日志");log.info("info级别日志");log.warn("warn级别的日志");log.error("error级别日志");}
}复制代码

在每一个需要使用日志对象的方法里边都要定义一次private final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Factory.getLogger(xxx.class);其中xxx代指当前类名,如果觉得这样很麻烦,也可以通过@Slf4j注解的方式注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添加pom依赖并且需要安装lombok插件,这里就不概述了,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google

结语

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更新了,春节期间休息没写,节后一直加班,每天到家都差不多十点多了,从上周开始每天抽点时间写完这一篇博客,自认为写的还算详细,一方面是自己的加深印象,因为这一类的配置文件在实际的项目中不会每次都去配置,就拷贝粘贴一直用的,很多概念也早就忘记了,借着这次机会自己再巩固下,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点帮助吧。

转载于:https://juejin.im/post/5c7e2445f265da2de71370f2

Spring boot学习(七)Spring boot配置slf4j+logback日志框架相关推荐

  1. SLF4J和Logback日志框架详解

    SLF4J和Logback日志框架详解 作者:chszs,转载需注明.博客主页:http://blog.csdn.net/chszs 本文讲述SLF4J和Logback日志框架.    SLF4J是一 ...

  2. Spring Cloud(七):配置中心

    Spring Cloud Config项目是一个解决分布式系统的配置管理方案.它包含了Client和Server两个部分,server提供配置文件的存储.以接口的形式将配置文件的内容提供出去,clie ...

  3. 【Spring MVC学习】spring mvc入门示例

    之前进公司就直接使用spring mvc做项目了,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后来再回头去总结的时候发现我只是在项目中会使用,但是有关spring mvc的配置,还有注解什么的想起来会感觉很混乱,趁着这几天不忙 ...

  4. SpringBoot——slf4j+logback日志处理及配置详解

    SpringBoot--sl4j+logback日志处理及配置详解 日志的级别 打印级别:ALL > TRACE > FATAL > DEBUG > INFO > WAR ...

  5. slf4j+logback 日志

    1.SLF4J(Simple logging Facade for Java) slf4j 供了统一的日志使用接口,使用时只需要按照其提供的接口方法进行调用即可,由于它只是一个接口,所以还需一个日志框 ...

  6. SpringBoot整合Logback日志框架+Slf4j注解使用

    文章目录 1.基本介绍 2.使用说明 2.1 引入maven依赖 2.2 创建logback-spring.xml 3.编写一个HTTP接口 3.1 通过创建LoggerFactory实例 3.2 通 ...

  7. logback日志框架的配置

    一.logback-spring.xml配置文件 集成到springboot的yml格式配置文件的示例: logging:config: classpath:logback-spring.xml 下面 ...

  8. spring boot 学习(七)小工具篇:表单重复提交

    注解 + 拦截器:解决表单重复提交 前言 学习 Spring Boot 中,我想将我在项目中添加几个我在 SpringMVC 框架中常用的工具类(主要都是涉及到 Spring AOP 部分知识).比如 ...

  9. spring boot 学习(二)spring boot 框架整合 thymeleaf

    spring boot 框架整合 thymeleaf spring boot 的官方文档中建议开发者使用模板引擎,避免使用 JSP.因为若一定要使用 JSP 将无法使用. 注意:本文主要参考学习了大神 ...

  10. Spring Boot学习笔记——Spring Boot与ActiveMQ的集成

    Spring Boot对JMS(Java Message Service,Java消息服务)也提供了自动配置的支持,其主要支持的JMS实现有ActiveMQ.Artemis等.这里以ActiveMQ为 ...

最新文章

  1. mysql mybatis 返回值类型_使用MyBatis时接收值和返回值选择Map类型或者实体类型
  2. FPGA实现VGA显示(二)——————color_bar显示及方框移动(参考开拓者FPGA开发指南)
  3. 蓝桥杯web:2.【Bug 调试】修复注册验证问题
  4. N1刷armbian,安装cups(惠普打印机)
  5. 说说关于访问控制模型
  6. C#学习笔记:什么是哈希值
  7. 反向题在测试问卷信效度_运动员积极心理品质结构模型与问卷信效度
  8. latex如何使文字不空格_latex空格怎么打_latex空格
  9. 计算机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冯_诺依曼的计算机科学哲学思想.doc
  10. Simulink模块介绍
  11. studio 和mac快捷键
  12. 好玩的表情包机器人微信小程序源码下载支持直接搜索仿聊天界面获取支持流量主
  13. 单卡就能运行AI画画模型,小白也能看懂的教程来了,还有100万卡时免费NPU算力可用丨昇思MindSpore...
  14. 笔记本电脑远程另一台电脑(无网络)
  15. android app自动拍照6,6款手机拍照处理软件,大片生成,值得点赞收藏,不快来看一下?...
  16. win10系统 开启蓝牙服务器,win10系统蓝牙在哪开启?
  17. 医疗IT系统在手术部供配电间的应用
  18. 嵌入式linux驱动-LCD液晶屏驱动
  19. 20155305乔磊第三次随笔
  20. java 0xff byte 越界,PClint错误码大全

热门文章

  1. android stadio 编译报错:download fastutil-7.2.0.jar
  2. SRS之SrsRtmpConn::publishing详解
  3. AngularJS transclude 理解及例子
  4. ABAP中的枚举对象
  5. ApiException
  6. 常见网络协议端口号整理
  7. JVM第四节:JVM 执行子程序
  8. MYSQL语句和多表查询
  9. Pixel 3a 开箱及 Google Fi 服务评测视频
  10. 20172327 2017-2018-2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第九周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