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数位视频广播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的缩写, 是由DVB项目维护的一系列国际承认的数字电视公开标准。DVB项目是一个由300多个成员组成的工业组织,它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欧洲电子标准化组织(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ENELEC)和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 联合组成的“联合专家组”(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JTC)发起的。这些标准在注册后可以从ETSI网站自由下载。

几项DVB子标准的关系在《DVB指南》(DVB-Cook)中描述之。

传输

DVB系统传输方式有如下几种:

  • 卫星 (DVB-S 及 DVB-S2)
  • 有线 (DVB-C)
  • 地面无线 (DVB-T)
  • 手持地面无线 (DVB-H)

这些标准定义了传输系统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设备通过同步并行接口(synchronous parallel interface, SPI),同步串行接口(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SSI),或异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ASI)与物理层交互。数据以MPEG-2传输流的方式传输,并要求符合更严格的限制(DVB-MPEG)。对移动终端即时压缩传输数据的标准(DVB-H)目前正处于测试之中。

这些传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调制方式,因为不同它们应用的频率带宽的要求不同。利用高频载波的DVB-S使用QPSK调制方式,利用低频载波的DVB-C使用QAM-64调制方式,而利用VHF 及 UHF载波的DVB-T使用COFDM调制方式。

内容

除音频与视频传输外,DVB也定义了带回传通道(DVB-RC)的数据通信标准(DVB-DATA)。它支持几种媒介,包括 DECT、GSM、PSTN、ISDN等。也支持一些协议,包括(DVB-IPI: Internet Protocol, DVB-NPI: network protocol independent).

为使升级更方便,DVB标准也支持以往的技术,例如图文信息(DVB-TXT),(DVB-VBI)数据。但DVB提供了替代的技术,例如DVB-SUB。

加密与描述信息

条件接收系统(DVB-CA)定义了通用加扰算法 (DVB-CSA)和获取加扰内容的通用接口(DVB-CI)。DVB系统提供商根据这些标准开发各自的条件接收系统。DVB系统传送被称为SI(DVB-SI)的描述信息,它们描述了不同的基础流(elementary streams)如何组成节目,并对电子节目指南提供了描述。

软件平台

DVB多媒体家庭平台(DVB-MHP)定义了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平台,用于支持视频系统应用。它提供了对众多DVB及MPEG-2概念的抽象,另外还支持其他一些特性,如网卡控制,应用下载,分层图像显示等。

MHP http://www.mhp.org/

回传通道

DVB在DVB-S/T/C基础上标准化了一系列回传通道,用于建立双向通信。其中的卫星回传通道(Return Channel Satellite, RCS)定义了在C-, Ku-和Ka波段的回传通道,其带宽可以达到最多2 Mbit/s。

应用

DVB-S 和 DVB-C 在1994年发布。 DVB-T 在1997年发布。第一个商用的DVB-T广播系统是由英国的Digital Terrestrial Group (DTG)在1998年建立的。在2003年,德国柏林成为第一个彻底停播模拟电视信号的地区。许多欧洲国家准备在2010年停播PAL/SECAM,实现全面数字电视化。

在其发源地欧洲,在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DVB已经或正在普及。在多数的亚洲,非洲及南美国家,有线和卫星采用了DVB标准。但许多国家的地面广播标准(DTTV)尚未确定。阿根廷、韩国则采用了DVB的替代标准:ATSC标准。在日本,除SkyPerfect公司外,都采用了由日本自行另外研发的数字电视标准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它同DVB标准很类似。SkyPerfect是一家卫星供应商,利用卫星提供DVB业务。

在北美,主要使用DVB-S作为卫星传输的标准,有线也大规模采用DVB标准。不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采用8VSB调制的ATSC标准。

在台湾,以地面传输的DVB-T为标准,于2004年6月1日起开播14个数字电视频道。目前只播放480p标准分辨率内容,于2006年底开始实验性制播1080i节目。并预计于2010年全面停止地上波模拟电视播映。

在香港,多家收费电视台,如无线收费电视、有线电视已经分别采用 DVB-S 和 DVB-C 作广播。而地面广播方面,香港政府已决定于2007年开始数字电视广播,制式由两家电视台: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自行决定。两家电视台原定计划,如中国大陆于2006年年中仍未决定使用何种制式,两家电视台将以 DVB-T 作广播。有报导指两间电视台在2006年10月19日宣布以中国大陆制式作数码广播,但其后无线电视表示对此仍未有最终决定,并表明倾向采用欧洲DVB制式[1],只有亚洲电视表明坚决采用中国制式。2006年10月19日无线电视宣布和亚洲电视“已达成共识”,选用大陆制式。

应用地域图

  • DVB-S,
  • DVB-C,
  • DVB-T,
  • MH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节目指南 (EPG) ,又名节目指南电子节目表,是一种电视节目单, 通常伴随数字电视信号或数字广播信号传送。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有线广播,卫星广播或地面广播被接收。

通过在接收设备上浏览EPG,典型的接收设备包括电视机及机顶盒,用户可以看到当前节目及未来节目的更多的信息。通常EPG是图形界面,包括节目名称,频道,播出时间等,并可以选择观看每个节目的更详细的内容。广播节目可能包含一个简单的基于文字的显示。

EPG允许浏览者利用这些节目介绍信息。例如根据节目或频道主题搜索节目,快速定位到选择的节目,备忘功能,父母控制功能等。它也支持VOD应用,或者以授权方式或PPV方式。如果设备支持,EPG支持对节目的录制功能,例如通过无线遥控器控制VCR。

EPG通常在传输流中广播,包括类似MPH的图文信息,或者通过专门的数据频道。例如:数字电视ATSC标准使用每个电视台的PSIP表发送EPG。如果只有模拟信号可用,某些系统,例如TiVo,使用调制解调器从第三方服务器来接收EPG信息。在美国,这些设备从本地广播服务提供商接收时间信号,这样它们可以定时进行节目录制。

 过去电视节目经营者是靠广告经营为主要收入,随着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发展,经营者 为了拥有更多的用户就要设法开办大量丰 彩的电视节目来吸引用户;消费者对节 息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近年来VCD市场的火爆反应来看观众们更乐意在家庭轻温馨的环境下来欣赏质量高的影视节目(家庭影院),这就需要经营者不断地注入资金、更新技术、增添设备和购买高档次的节目;单靠广告 收入已支撑不了迅速增长的网络建设和运营费用。用户付费既支持了CATV和STV(卫星电视)的财政,反过来又促进了节目制作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好方法。让用户直接为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投资这种高层次精神产品的合理消费已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国外许多CATV网和DBS(直播卫星)已从纯商业广告经营方式转向采用节目分层次付费的营运管理方式。

  国际上有条件接收系统的运行已有20多年历史,在我国付费电视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一 些行政区域有线台已开始实施台网分离的管理 体制,一些企业有线台也着手尝试从福利体制向有偿服务体制的全面过渡。这一系列发生在服务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的变革是影视产业化最重要的特征和内涵的体现,它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产业功能的开发将对广播电视带来巨大影响,产业化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有偿服务运营机制。

  
  广电部孙家正部长在1997年4月29日召开的全国有线台台长会议上指出:“目前有线电视一般 传送30套左右的节目,预计到本世纪末可用频道将达到60个左右,要对这些频道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适度控制基本业务频道,现有规模不宜再扩大,基本业务属于公益性实行低收费。要积极研究开发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根据用户需要自愿消费,实行计次、计时或计量收费”。这个讲话对我国付费电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10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Y/T114-94“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确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加扰可采用“两级加扰”或“多级加扰”的体制并规定了一些技术要求;同时还发布了广发技字

  
  1994]374号文“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加解扰技术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有关电视加解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同时也刺激国外厂商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想打进中国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我国有线电视的节目体系目前尚未形成,节目频道的运行也还很不规范,这种现状已给节目的择优收转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出于对广 告分流上的考虑,一些CATV网在收转外来(无线、卫星)节目时持保留态度,如果采用有条件接收 系统引入有偿提供节目的机制,一方面将有利 于各方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地方有 线台自身加快节目体系的形成。开发多功能新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并以此开辟广播电视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出这一步将为电视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总之,采用有条件接收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业向高层次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有条件接收

  有条件接收(ConditionalAccess――CA)就是保证已付费的用户(称之为授权)能收到他已预订的电视节目和服务业务,而对未付费用户则无 法获取该种业务,付费电视就是指这样一种概 念。它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如何从用户处收取 费用和如何阻止用户收看那些未经授权的付费频道。在前端对节目进行加扰或接收控制,对用 户进行寻址控制;在用户端进行可寻址解扰是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个有条件接收系统是由两个截然不同而且往往是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即加解扰部分 和接收控制(数据加解密)部分,其中每一部分 均是一个特殊的信息过程。

  
  加扰(Scrambling):是在发送端有条件接收系统控制下改变或控制被传送业务(节目)的某些 特性,使这些业务对未授权用户无用。

  
  接收控制:是向授权用户提供一个“与解相关的信息”使对业务进行解扰。该信息以加 (Encryption)的形式配置于加扰信息中,防止授权用户直接利用该信息进行解扰。通常都采用寻址控制。

  
  有条件接收系统中的加解扰技术应满足以

  
下基本技术要求:

加扰后的图像、语音要有足够的隐匿性,经解扰时应无法收视收听。解扰后的图像、语音与原图像相比质量的化应在允许范围内系统的安全性要高,加扰方式不易被跟踪窃密者不易用非法手段将加扰信号还原用户端的解扰设备通用性要好性能价格比要高。加扰信号应符合现行电视传输系统对信号的要求。附载的解扰信息不应对本频道及其它频道的图像和伴音信号产生干扰。解扰后的电视信号应符合“GB3174彩色电视广播”标 准。

  加解扰技术有两类方法:其一,是在用户终端通过预先约定的方式来解扰而无需由前端进行寻址遥控;其二,是通过前端对用户寻址控制来解扰。现时以及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的加解扰系统都采用寻址模式,用户终端要根据前 端送来的解扰信息来决定是否解扰。在发送端 通过加密算法和加扰密钥将原始信息“原图像” (包括话音、数据)转换成加扰信息传送出去, 在用户接收端再通过解密算法和解扰密钥将加 扰信息还原。图1中示出了三级密钥管理体制的加解扰系统基本运行框图。

  加密算法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机密密钥方法和公开密钥方法。机密密钥算法具有完 的可逆性和对称性(图2),机密密钥系统在保密性方面具有很强优势,但在通用性方面就差一些。公开密钥算法是一种非对称系统―加密 解密算法是不同的(图3),在公开密钥系统里需要用一种密钥来加密而用另一种不同的密钥来 解密,虽然加密密钥可以公开,但人们无法通过 它去发现解密密钥。公开密钥系统有两个重要 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你只需要记住你自己的 解密密钥,这样可极大地简化密钥的分配和管理;第二个好处是具有实现“电子签名”的能力,这在诸如家庭银行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应用 领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尽管公开密钥加 密技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机密密钥系统却 一直享有远为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公开密钥 算法要求有大得多的计算资源才能赶上机密 钥系统的加密/解密速度,而这会导致无法接受的高成本。在付费电视加解扰系统中绝大多数 都采用机密密钥技术。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加解扰技术中普采用了伪随机二进制数序列(Pseudorandombinary sequence――PRBS)的处理方式。伪随机序列的特性是,一方面它的结构(或形式)是可以预先确 定的,并且是可以重复地产生和复制的(所以它 是一个确定序列);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某种随机 序列的随机特性(统计学中称为统计特性),即 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序列的预先不可确定性和不 可重复实现性。序列的码位越长,这种随机特性 越明显。

  PRBS发生器应具有下列特性: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输出比特的相关性必须很小; 同一个发生器中来自两个不同初始状态(由初始值启动)的两个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一定要很小,而对应一个初始状态只有唯一的一 个序列; 即使知道部分的伪随机序列,也一定不能推 算出发生器中的预置数据参数。

  寻址模式的加解扰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在发送端的原始信息(包括图像、语音、数据)通 PRBS进行实时扰乱控制(对于模拟加扰系统来说,即是伪随机地改变信息的某个特性使信息 变成不可辩认,对于数字加扰系统来说,即是 随机地改变RAM中数据的存取地址)。在接收端扰器中也有一个和发送端结构完全相同的PRBS生器,当发送端和接收端两个PRBS发生器同步(即由同一个初始值启动),两者的PRBS完全同,接收端的PRBS(解扰序列)就可用来将加扰信息恢复为原始信息。为了达到同步的要求,必须 由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一个起始控制字(是 个随机数,可由单片机程序产生)去同步PRBS生器,这个起始控制字又称为“种子(Seed)”作为加扰密钥Ks使用。控制字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素,该值虽是在不断地随机变更(1秒或几秒钟变一次),但还是不够安全,因为种子是随 加扰信息一起传送的,任何人都可以读取研究 它。一旦种子被窃密者读取破解,那么整个系统 就瘫痪了,所以必须保护种子。为此,对种子本 身(以及系统数据的其它部分)要用一个加密密 钥通过加密算法对它进行加密,这个加密密钥 只是一个用来变化加密算法的任意数,它应该 怎样选取呢?固定密钥是不适用的(安全性 差),应当采用变化密钥,而且应该是通过加扰 控制器键盘人工地将新的随机数输入产生。从理论上讲,这个密钥可以按节目经营商要求经 常加以更改,实际上通常是将授权用户的授权 信息用来作为种子的加密密钥,所以又称为( 权)工作密钥Kw。Kw和用户付费条件有关,一般况下用户可以一个月付一次费,Kw也按月变化因此该密钥经常被称为月密钥(Key-of-the-Month)。然而采用变化密钥也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在 何时间只有一个有效的工作密钥Kw,在新旧密更换时期新密钥要通过寻址数据包(ADP)格式给每个解扰器输送。一些授权解扰器将获得新的 密钥,而未授权解扰器仍是原来的密钥,寻址需 要一段时间间隔,在一个大系统中这种转变期 间可能是数小时甚至几天。在此期间哪个密钥 应被用来加密系统数据?解决的方法就是给每 个解扰器存储两个密钥:一个当前使用,一 ?下一次”使用。这两个密钥分别称作“偶密钥”和“奇密钥”(该称呼与密钥使用的实际数字没 有任何关系,仅仅是个名称),它含有识别它为 偶数或奇数密钥的数据比特,解扰器接收到后 将该密钥存储在其存储单元的适当位置。如果 目前正在使用偶密钥加密数据并开始要分配新 密钥,则送出的新密钥就是奇密钥。当奇密钥已 分配给所有授权解扰器,发送端控制器开始用 奇密钥加密系统数据,解扰器就从其存储单元 取出奇密钥来解密系统数据,下一次密钥的分 配就以新的偶密钥开始。

  现在节目经营商通过选择性地分配密钥Kw可以控制种子的存取了,但是这个密钥还是可以 让任何非法收视者读取,安全性还存在隐患, 此必须对Kw也加以保护,这意味着在Kw以ADP传输之前必须对它再进行加密。如果重复前述的 密程序,则将出现超密钥、超超密钥和……会变无止境地来传输密钥,安全性隐患依然存在 那么选什么数再作为“种子”用于加密Kw呢?

  由于寻址模式中的ADP是单个地按地址传输给解扰器的,每个解扰器有一个不重复且唯一 的地址码。这就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用地 址码作为“种子”来对Kw和ADP进行加密。这个地址码(又称主密钥Km或分配密钥KD)在生产解扰器时就已将该序列数通过程序编进解扰器,而且不能读出。一个解扰器还可以内存几个地址码作备用,一个KD泄漏还可以升级,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安全性的破坏。KD是一个必须绝对保密的数,它是存放在解扰器的安全微处理器中的PROM中,用任何物理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都不能将它读出。非法收视者不知道ADP寻址的解扰器的地址码就不能发现密钥Kw进而找出Ks。即使当某一个解扰器的KD被泄露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况发生时,节目经营商只要停止传送或更换该解扰器的地址码即可。

 

  用户地址码的码位不仅和用户数量有关,也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户地址和付费授权识别信息(Kw)虽然在前端已进行了加密处理,但由于这些信息不像解扰密钥Ks在不停地作随机变化,因此还是可能被窃密者找出来。一旦窃密者找到了地址码(分配密钥KD)和授权码(Kw),就可使非法用户进行视听。一个有100万用户的电视网,至少需要20位的地址码,如果地址码位增加到32位则可容纳40亿用户,在这样大的范围内去寻找100万个真正用户等于在大海中捞针。此外,地址码中的冗余数据也可以不定期地自己变化,更增加了寻找的难度,即便是运营操作人员也无法知道此信息。这样使窃密者即使采用现代化手段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破译,从而得不到经济效益。

 解扰器中的解扰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条件接收―授权的鉴定和确认;信号处理――将加扰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

----为了要对前端送过来的授权信息进行鉴定和确认,在解扰器中必须事先内存有与前端授权控制密钥相应的解密算法。解扰器将前端送来的授权控制密钥数据和内存的密钥和解密算法进行计算比较一致后才能作出确认―脱出密钥。

  授权密钥Kw基本上是属于群体性质的,而用户(每个解扰器)的地址都是单独唯一的,所以授权访问(寻址)第一步就是寻找地址。每一个解扰器有一个唯一的出厂序号(这是公开的),但它不是寻址中要找的地址码,地址码和出厂序号之间有着唯一对应的关系,但地址码(ID)是经过加密保护的,每次授权都要首先匹配此地址码。为了提高安全性,存储器都制作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上(ASIC)。为了防止ASIC芯片被仿制或窃密,芯序可制作成自毁型,一旦被人解剖数据就全部消失;并可采用多层集成电路;还可采用外接电池支持保密,一旦断电数据即消失。ASIC中ID存储靠电池支持的另一优点是利用专门设计的工装可以很方便地更改保密地址(重新加载),这在工厂生产解扰器时有方便之处,但想靠这种方法来进行保密升级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升级只能靠启动备用密钥和解密算法来达到。

  密钥是保证安全性的重要数据,单靠复杂的加密算法还不够,还要用产生、分配、设置和管理密钥的安全程序来加以保护。此外,密钥数据在前端传输时还可动态分布在各逆程之中随机变化,使窃密者难于识别。

  综上所述,一个加解扰付费系统应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能:

  1、信息的加扰和解扰功能。这个功能的程度取决于所选用的加扰方式。在可寻址的加解扰系统中,无论采用那一种加扰方式都要求在发端和收端同步使用一个控制字,这个控制字用来启动加扰和解扰的处理过程,控制字可以随时更换。

  2、系统运行的操作功能。此功能的目的是向接收端解扰器发送对加扰节目进行解扰的数据或密码,它包括Kw和KD。在解扰器中要有解密装置来对此密码解密。解密装置可以安装在解扰器内部(埋入式结构),也可以采用附加件如智能卡、IC卡方式(分离式结构),欧洲的有条件接收系统中采用了智能卡方式。智能卡中包含有硬件CPU、ROM、RAM、EPROM或EEPROM和软件――内置的解密算法、用户保密地址(KD)、授权识别参数以及密钥生成(含备份密钥)等。智能卡的优点是:其加解扰功能以及授权内容和范围可扩展升级,一切秘密都在卡内,防窃密的升级措施只要通过换卡即可,不用改动解扰器。因此,用不着在现时生产的解扰器中将所有将来要扩展的业务功能都事先考虑好和设计在内。解扰器可以按通用性产品进行生产,运营操作简单。赞成埋入式一体化解扰器者则认为,由智能卡构成的系统因为可以通过监视在卡和解扰器接口之间的数据流而会使安全性降低。此外分离式解扰器的成本肯定比一体化的要高,随着超大规模ASIC芯片制作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储存容量大大提高,密钥的升级和多种不同算法在芯片中启用已不成问题,通过前端控制即可完成,比之换卡更经济有效。日本东芝公司设计出一种折衷方案,即首先启用ASIC芯片中内置的密钥(包括升级密钥),一旦内置密钥被破密用完则可以再外附加扦入一个IC芯片作再升级处理。总之,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是众口不一,欧洲DVB有条件接收系统对机顶盒的设计就作出了两种方式均可采用的规定。看来还需时日根据进一步的发展才能作出比较。

  
  3、可寻址授权管理功能。任何一种付费电视系统所提供的业务收费有三种形式:预订节日付费。用户可以按时间段(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等)预订一种或多种的节目。

  按次收费(Pag-Per-View――PPV)。用户每收看 一次电视节目就要交一次费,有两种付费方 式:预先付费和即兴付费。 计时付费。按收看节目的时间长短计费。

  授权管理功能就是根据用户的各种付费情

况前端管理中心可向用户发送授权管理信息,授权管理信息的传送不需要与节目同步。

  术语“可寻址”代表了加解扰系统的数据通

信内容,这种通信协议通常是特定专用的,由前端的计算机授权管理控制中心、用户付费管理系统和加扰器结合通过信道依序将数据传送给各个解扰器。在寻址系统中当用户数量比较大时,一次循环的寻址时间可能很长,提高寻址速度又可能影响误码率,比较好的办法是采取分区、分时间的寻址方式,可大大降低寻址速度。

数据传输

  寻址式数据传输主要有两种方法:带内数据传输和带外数据传输。带内传输是指数据在同一个被传输电视频道频带范围内传输。带内传输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虽然数据和视频信号都在同一个频道内,但在不同的频谱段上频分复用传输,比如调幅在伴音载波上。

  
  另一种是数据插入在视频信号逆程空隙内作同信号时分复用传输。在场消隐期(VBI)内插入的数据通常是数码型;在行消隐期(HBI)内传输的数据通常是每行传1比特,可以是数码型,也有用双相键控型(BPSK)相位调制方式。

----带外数据传输是指数据在常规视频频道外的一个独立载频上传输。这个载频可以是任意频率,但它通常放在FM广播频段或附近,数据信道可以是FM型或AM型,带外传输要求解扰器有数据接收的附加电路。随着数字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内同信号传输因其能节省频谱资源,简化接收端数据检取电路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

  寻址式数据传输的优点是可周期性反复传输,也可对指定用户传输。传输过程中保密性好,随机更改数据(密钥)简单易行,无需用户操作。但这种传输方式对信号和信道(特别是CATV网络)的系统指标有一定要求(比如误码率),否则可能会影响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当前有一些系统采用脱机数据传输方式,即将数据通过非电视信道(诸如用户交费收据、邮寄、IC卡等)传送给合法用户。这种传输方式虽然不能随机控制数据的传输,安全性也差,但因不需通过信道传输,无误码,无传输周期,对信号和信道的质量要求相应降低。将脱机传输方式(传送专用密钥信息给付费用户)和带内传输方式(传送随机通用密钥信息给未付费用户)结合起来的折中密钥传输方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安全性高,随机密码随时更改,未交费用户既不易窃密又躲不开它。

可以采用低速率传输随机密码,因为随机密码是控制不交费用户的,他们毕竟是少数。因此误码率低,可靠性高。用户交费和密钥脱机传递同步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用户自行向解扰器输入密钥虽然麻烦一些,但只要输入方法简单,用户可以接受。最重要的一点是解扰器的成本可以降低,适合用户的消费水平。

  场消隐期间的逆程行基本上都已安排有指定的用途,其中图文电视占11、12、13、14四行,电视台内部控制占第15行,时间码占第16行,插入测试信号占第17、18、22三行,偶次场类同。第10行以前不占用,否则光栅容易出现回扫亮点。目前空的逆程行第19、20、21行。已指定安排的逆程行一般不可随意占用,但在有线付费电视频道中这些逆程行中的一部行(如图文电视)可专门用来传输解扰信息用,已指定的各种数据信息可以安排在CATV基本频道上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电视信号中的多余时间空隙,加大数据传输量。

安全性

  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决不能因此认为在我国发展付费电视事业非具备高安全性的加扰技术不可。衡量一种加扰技术究竟有多高的安全性是很困难的,它要能经受得住在技术上、时间上以及用户数量规模上的考验。所以对于用户数量比较大(几十万户―包括计划发展的潜在用户在内)的大、中型电视网系统在选择加解扰技术时要取慎重态度。

  
  加扰的技术越复杂,一般来说,安全性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解扰器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再说没有哪一种加扰技术可以自认为永不被破密的。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NCTA)在1990年对 美国有线电视网所作的窃密调查指出:“不正当视听使得工业界的收入损失估计达3亿美元”,1991年高达47亿美元。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拥有几百万用户采用智能卡号称坚不可摧的Videocrypt加扰系统也多次受到所谓地下魔卡、超智能卡的冲击。我国当前正处于开展付费电视业务的萌芽阶段,对此自然不应掉以轻心。

  所谓安全性的保证是指在一定时间期间该项加扰技术和解扰信息不应有被窃密和被跟踪的普及性。

  
  在设计一个加扰系统时,解扰器是设计重点之一,因为数量大,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和安全性主要是由它来体现的。为了加强安全性,当前解扰器的设计原则之一是采用专用的大规模集成芯片(ASIC),使暴露的泄漏接口尽量少。

DVB and EPG相关推荐

  1. DVB amp; EPG

    DVB & EPG     2007-08-04 11:17:31 大 中 小 标签: 学习公社 科学 DVB,数位视频广播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的缩写, ...

  2. html5游戏 遥控器按键,遥控器按键功能说明汇总

    遥控器按键功能说明汇总 发布时间:2017-06-12 遥控器按键功能说明汇总 在日常的遥控器使用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品牌遥控器厂家推出的遥控器上面有着不同的遥控器术语按键,这些遥控 ...

  3. 探求DVB+OTT商业模式,推动有线电视平台化运营

    http://m.sarft.net/a/149555.aspx#wechat_redirect 继12月12日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CBIT2013)成功举行之后,12月13日,第二届DVB+OT ...

  4. DVB数字电视系统简介(DVB-C,DVB-S,DVB-T)

    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零基础,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欢迎大家转载本篇文章.分享知识,造福人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一段时 ...

  5. STB 应用手册术语 2 - CA,EPG,VOD,CDN

    1.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是认证机构的国际通称,它是对数字证书的申请者发放.管理.取消数字证书的机构.CA的作用是检查证书持有者身份的合法性,并签发证书(用数学方法 ...

  6. DVB机顶盒的概念与分类

    一.机顶盒(STB,Set Top Box),是指利用网络(电视网络或信息网络)作为传输平台,以电视机作为用户终端,用来增强或扩展电视机功能的一种信息设备.由于人们通常将它放置在电 视机的上面,所以又 ...

  7. 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EPG)的实现原理分析

    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EPG)的实现原理分析 张剑   武汉广电数字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技术部副经理 文章来源:局技术论文获奖文章 近几年来,数字电视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 ...

  8. [转]DTV(数字电视)扫盲-DVB介绍

    转载:DTV(数字电视)知识扫盲 - 轻轻的吻 - 博客园 DVB介绍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数字视频广播的缩写,包括卫星.电缆(有线)电视.地面广播的数字电 ...

  9. 【DVB】DVB业务信息PSI/SI综述

    DVB业务信息PSI/SI综述 一.SI信息的构成 1.信息构成 SI信息内容是按照network(网络)→transport strem(传输流)→service(业务)→event(事件)的分层顺 ...

最新文章

  1. duilib 显示内存图片
  2. 通过组策略禁用U盘执行病毒文件
  3. linux 下的lamp的简单安装
  4. Nginx流媒体支持配置
  5. Sharding-JDBC改写自己查询规则思路
  6. 【2018.10.20】noip模拟赛Day3 二阶和
  7. QML控件拖动并靠边停留
  8. 1114D . Flood Fill
  9. 计算机考研落榜了怎么办,考研落榜了怎么办
  10. 有必要月底Linux内核,如何确定linux内核是否会在月底插入闰秒
  11. iOS开发拓展篇—UIDynamic(捕捉行为)
  12. WannaCry深度详细分析报告 转
  13. Appium环境搭建
  14. Java GUI 表白程序 | 源码
  15. FIL到底是什么?IPFS是什么?IPFS和FIL是什么关系?FIL参与方式
  16. android 跳转oppo应用中心_Android 遍历手机应用,跳转应用市场详情页面
  17. 电脑中毒了老是自动安装软件怎么办
  18.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 kmeans
  19. 使用websocket实现“你画我猜”
  20. 百度如何搭建智能小程序

热门文章

  1. linux安装rvm,RVM 简易使用教程
  2. 面试需要的准备(面试官可能问道的题目)
  3. 带你的团队玩“杀人游戏”
  4. axure绘制tab
  5. 45度角Tile地图通过具体位置获得地图的行列数详解
  6. 清除浮动的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7. 华为nova刷Android10,华为nova(CAZ-AL10)6.0 ROM刷机包 极致精简流畅
  8. 【刘文彬】区块链 + 大数据:EOS存储
  9. ARCore快速入门--使用GLSurfaceView和ARCore绘制3D模型
  10. onlyoffice的Linux下的安装、中文字体、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