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sheng Zhang, Junjie Yang, Hai Zh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Retrospective Reader for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论文原文:https://arxiv.org/pdf/2001.09694v4.pdf
源码:https://github.com/cooelf/AwesomeMRC (**official)

当前是 SQuAD 上第四名的成绩(2020/3/16)看了看作者主页应该是被 AAAI2021 接收了

文章目录

  • 1 introduction
  • 2 Our Proposed Model 模型介绍
    • 2.1 overview
    • 3.2 Sketchy Reading Module 泛读模块
      • Embedding
      • Interaction
      • External Front Verification (E-FV)
    • 3.3 Intensive Reading Module 精读模块
      • Embedding + interaction
      • Question-aware Matching
      • Span Prediction
      • Internal Front Verification (I-FV)
      • Threshold-based Answerable Verification
    • 3.4 Rear Verification
  • 4 experiment 实验部分

1 introduction

当前大多机器阅读理解模型大多建立在(所给定的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 = 在原文的某一个范围内一定存在答案)的假设上,但是真实的业务场景并不如此。举个例子(来自 SQuAD2.0 MRC task):


此时要求机器能够判别当前的问题是否真的是可以回答的,而不是对于任何问题都勉强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基于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1)检查问题的可回答性 answerability 2)对可以回答的问题再作进一步的阅读理解

也就是说此时除了传统的 MRC 所重点关注的 encoder 模块,我同时需要一个 verification 的部分来区分这些不可回答的问题,而当前的大多数模型要么直接假设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要么就是单纯地将所有的 verification 的模块简单地集成入了 encoder 或者 decoder 的部分,而这样的操作往往效果不是很好

传统的 MRC 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结构设计:

  • 直接的 encoder + decoder 的模型,也就是说此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回答的,直接不对本身的问题作 verification
  • 将 verification 的部分包括在 encoder 内或者 decoder 内,但相对地效果不佳

本文考虑一种新的架构:

来考虑一下真的人类是怎么做的:先通读一遍文章 + 再重新回到文章中进行精度进一步确认答案。基于人类的行为,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模型 retrospective reader (Retro-Reader),主要执行以下两个步骤:

  • 粗略地阅读文章,并掌握文章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给出一个初始的判断
  • 进一步精度文章,再验证答案并给出最后的预测

简单表示如下:


2 Our Proposed Model 模型介绍

2.1 overview

这里主要关注的还是抽取式的阅读理解问题( span-based MRC task),也就是目标为在文档中划出一个 span 来作为答案。

也就是说此时给定的信息为一个 <文章 P ,问题 Q,答案 A > 的三元组,则此时我们的任务是 1)从给定的文章 P 中进行 A 开始和结束位置的预测 = 在文中划出一个 span 作为候选答案 2)或对于不可回答的问题,回复一个 null 表示此问题本身是得不到答案的

本文将阅读理解任务分为两个阶段(two-stage reading process):

  • sketchy reading:通过略读大概掌握关系并给出一个粗糙的判断,这一步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回答的
  • intensive reading:通过精读进一步得到候选答案(也就是得到 answer span)+ 最后判断问题是否是可以回答的 + 给出最后的预测

整体模型结构如下:

3.2 Sketchy Reading Module 泛读模块

Embedding

这部分的目标是通过一些预训练模型得到 P 文章和 Q 问题的向量表示(embedding),将两个向量表示作拼接,再将这些表示作为输入扔给后面的部分

具体来说,首先将输入的句子通过 tokenizer 切割为词语 / subword,比如此时切割为 n 个,记作 T={t1,...,tn}T = \{t_1, ... , t_n\}T={t1,...,tn};每一个 subword 的 token 都是三个部分的加和:自身的 token + 位置 embedding + token 类型 embedding,设最后的输出为 X={x1,x2,...,xn}X = \{x_1 ,x_2, ... , x_n\}X={x1,x2,...,xn}

Interaction

将上一步 embedding 得到的最后输出 X 作为输入,目标为得到输入的上下文表示

这里可以通过一个多层 Transformer(multi-layer Transformer)的 encoder 部分来实现(本身 Transformer 就是编码器 - 解码器的结构,Transformer 详解 戳这里),设最后一个隐藏层的输出为 H={h1,h2,...,hn}H = \{h_1,h_2,...,h_n\}H={h1,h2,...,hn}

External Front Verification (E-FV)

得到上一步给出的上下文表示,可以认为此时机器已经完成了通读任务,但是此时需要机器给出一个粗糙的判断,此时通过 E-FV 来构造一个二分类器,让机器来初步判断此时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回答的

这里的输入是上一层输出的隐藏层的值 H,将 H 的第一个 token,也就是 [CLS] 对应的部分,也就是 h1 作为整个序列的表示,直接扔进一个全连接层(注意不是扔全部的 H,只要 h1 部分就行)来判断此时的问题是否是可以回答的。给出的输出是预测概率 yi^\hat{y_i}yi^yi^∝softmax(FFN(h1))\hat{y_i}\varpropto softmax(FFN(h_1))yi^softmax(FFN(h1))

用交叉熵函数来训练:

注意这里同时计算了一个 external verification score,在后面的部分会用到这个值:scoreext=logitna−logitansscore_{ext} = logit_{na} - logit_{ans}scoreext=logitnalogitans,注意这里的 na 表示问题不能回答,ans 表示可以回答

3.3 Intensive Reading Module 精读模块

这一部分的模型需要完成:

  • 最后拍板到底是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
  • 给出候选答案,也就是预测 span
  • 给出最后的预测结果

Embedding + interaction

和前面略读部分是一样的(原理一样但并不是共享参数,是两个独立训练的部分),最后获得文章 P 和问题 Q 的上下文表示 HHH,但是注意到和普通的 BERT 模型之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此时并不是直接将上下文表示送进一个线性层来预测结果,而是后续备用继续处理

个人感觉这里不太对,问题在于等于要作两遍上下文表示训练,因为本身这个模型的略读和精读模块就是并行的,只是将它们的输出做了一个融合,而并不是让它俩耦合从而存在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则这里的两个上下文表示应该是并行训练的,这内存消耗(一言难尽(

Question-aware Matching

此时的输入是 embedding + interaction 得到的表示 H,首先注意到 H 本身是带有位置 embedding 的,将 H 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应文章 HPH^PHP 和问题对应的 HQH^QHQ(或者说这里的输入表示本身就是 [CLS],Q,[SEP]P,[SEP][CLS],Q,[SEP]P,[SEP][CLS],Q,[SEP]P,[SEP] 的形式,切分还是很方便的)

这里想要作 question aware,这里可以用如下两个注意力:(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再往下看,注意力机制详解 戳这里)

  • 交叉注意力 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CA):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多头注意力,查询向量为 HPH^PHP,键K = 值V = HHH

    • 这里的 Q 共有 p 个 token,此时也就是 p*d 的维度(d 是 embedding 的维度),此时是多头注意力,也就相当于存在 p 个查询向量,每一个向量都能够对应得到一个注意力分布,得到一个综合后的 V = H 的表示,也就是一个向量
    • 这里的多头注意力的最后的输出的维度应该是和 HPH^PHP 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一个文章 embedding 经过 question 的注意力后的一个表示
  • 匹配注意力 Matching Attention: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注意力模块,利用问题表示 HPH^PHP 来计算 H 的注意力分布

    • 这里的 H 的注意力后的表示计算如下,W b 可学习,e 是一个全是 1 的向量
    • 和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直接用 HQH^QHQ 作为整个查询,也就是说最后得到的表示和 H 本身是同大小的,可以认为这里得到的 H‘ 是一个 passage + question 集合的上下文表示 H 对应的 question 注意力后的表示
    • 这里有个问题:

对于matching attention 最后得到的 H’ 应该是和 H 相同大小的,也就是 问题的维度 +
文章的维度,但是后面的预测需要的大小应该是和 HPH^PHP 同大小的,原论文直接把这里的 H‘ 扔进后续部分了是咋搞的(。难道是直接取了 H‘ 对应的前面的 HPH^PHP 的部分(?
如果有思路欢迎交流指正 ~

Span Prediction

将上面得到的 H’ 扔进来预测候选答案,也就是确定 span

具体操作也就是扔进一个全连接层 + softmax 输出每一个 token 分别是 start 位点 和 end 位点的概率 s,e∝softmax(FFN(H′))s,e \varpropto softmax(FFN(H'))s,esoftmax(FFN(H))

这里的损失函数还是用的交叉熵函数:

这里对应的 yisy_i^syis 也就是第 i 个位置到底是不是 gold answer 的开始位点的 0-1 标签,后面的 yiey_i^eyie 同理

Internal Front Verification (I-FV)

再来进一步确认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回答的,输入为上面得到的表示 H′H'H 的第一个表示 h1h_1h1,将 h1 扔进一个全连接层,再通过(基于分类方法)或(基于回归方法)得到最终的概率

这里还是给定几个可选的方法:

  • 直接作 softmax:也就是将全连接层的输出通过一个 softmax,再利用交叉熵进行训练
  • 用二元交叉熵函数作损失函数:也就是说这里通过一个 sigmoid:
  • 用回归 regression 的思想来处理:直接用 MSE 来作损失函数:
    注意到这里实际上我们存在两个任务 → 也就是预测是否是可以回答的问题,一个是确定此时的答案 span,则此时的最终损失函数应该是 verification 部分的损失函数和 answer predicate 两个部分的损失函数:

    这里以某一个权重 αi 来对两个损失函数作融合

Threshold-based Answerable Verification

最后拍板问题是不是可回答的

此时令该问题对应的文章中各个 token 为开始 / 结束位置的概率的向量分别为 s 和 e,则分别计算:存在答案的得分 scorehasscore_{has}scorehas 和不存在答案的得分 scorenullscore_{null}scorenull

这里继续计算上面两个概率的差值:scorediff=scorehas−scorediffscore_{diff} = score_{has} - score_{diff}scorediff=scorehasscorediff留下备用

3.4 Rear Verification

也就是最后确认到底有没有答案

注意到这里同时有两个 verification,也就是 E-FV 和 I-FV,分别代表(略读后对问题是否有答案的判定)和 (精读后对问题是否有答案的判定),此时考虑以某种方式将它们融合起来

定义:

这里的 β1 和 β2 是对应权重,将这里的 v 认为是最终判断有答案的概率,如果这个 v > 预先设定的阈值 δ,此时认为问题确实存在答案,反之不存在,且返回一个空字符串作为 span 预测的结果


4 experiment 实验部分

用到的数据集包括 SQuAD2.0NewsQA,是两个确实引入了回答不了的问题的数据集

看看在 SQuAD 上的效果:

这里的 TAV 也就是直接使用 score_diff 的部分(上面 3.3 的最后一部分)来判断到底有没有答案,如果 score_diff 确实大于某一个阈值 δ 则认为有答案。也就是说 TAV 本身没有用到 E-FV 给出的判断。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此时同时设置 E-FV 和 I-FV 或许真的可以帮助提升

再看看在 newsQA 的效果:


阅读仓促,存在错误 / 不足欢迎指出!期待进一步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知识见解与想法理应自由共享交流,禁止任何商用行为!

【论文笔记】Retro-Reader:基于回溯式阅读器的机器阅读理解模型相关推荐

  1. PDF 阅读器福昕阅读器 Foxit Reader v9.7.0.29455 中文便携版

    Foxit Reader (福昕阅读器) 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免费PDF阅读器,相比官方的 Adobe Reader,它除了兼容性同样优秀外,无论在速度和占用资源方面都比前者有着相当的优势! 如果你经常需 ...

  2. PC端超好用的阅读器(EPUB 阅读器测评)(转载)

    PC端超好用的阅读器(EPUB 阅读器测评)(转载) 在电脑上看书有许多方便之处,无论是使用键盘记笔记.或者是大屏幕处理网络与工作资源.确实,无论大学生还是工作族每天与电脑端网络资源相接触已经成为了我 ...

  3. pdf阅读器,pdf阅读器大全,最好pdf阅读器排行,pdf阅读器下载

    pdf阅读器第一名:Adobe Reader V8.1.0 简体中文版 PDF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格式是电子发行文档的事实上的标准,Adobe Acrobat R ...

  4. 安卓pdf阅读器_电子书阅读器选哪个好?这篇文章告诉你!

    电子书是一种采用电子纸的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它辐射小.耗电低.不伤眼睛.携带方便,而且它的显示效果逼真,看起来和纸质书本的效果一样,备受读书一族的喜爱.那么,电子书哪个牌子好?电子阅读器哪个品牌 ...

  5. 如何在漫画阅读器中离线阅读Webcomics

    Read a lot of webcomics? No need to stay tied to a browser to catch up on the episodes you've missed ...

  6. 可用于电子书阅读器的开源阅读器软件项目

    可用于电子书阅读器的开源阅读器软件项目 经过2009年电子书市场红红火火的发展,计划进入电子书市场的品牌厂商及供应链上相关的厂商大概有二三十家,相信当下很多进行MP3.MP4/5.GPS 开发的Des ...

  7. 手机PDF阅读器如何设置阅读模式

    用手机PDF阅读来阅读PDF文件已经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那么多种PDF阅读模式PDF阅读器说来还是很少能够见到的,今天就来看看怎么去使用多种阅读模式. 1.我们先打开手机的APP商城,搜索PDF阅读器 ...

  8. 【论文笔记】《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研究》阅读笔记

    作者及其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张俊遥,2019年6月,硕士论文 摘要 实验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的新闻文本数据:用随机欠采样和过采样的方法解决分类不均衡问题:使用BIO格式的标签识别5类命名实体,标注11 ...

  9. 【ACL19 论文笔记】EPAr:探索+提议+组装:多跳阅读理解的可解释模型

    Yichen Jiang, Nitish Joshi, Yen-Chun Chen Mohit Bansal ; UNC Chapel Hill Explore, Propose, and Assem ...

最新文章

  1. 离不开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
  2. 第九章 关联数组/哈希表
  3. linux 电池管理软件,Linux电源管理(2)_Generic PM之基本概念和软件架构
  4. css3正方体选中父层 子层解体_CSS3 :nth-child(n)选择器 匹配属于其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
  5. 18 安装zlib报错_scalapack win安装及mingw64环境配置
  6. ENVI标准库下光谱分析
  7. PAIP.ASP技术手册
  8. 一文搞懂利用Flask-Babel实现网页多语言翻译切换
  9. IOUtils常用方法的使用
  10. CMD启动MySQL常用命令
  11. CMDN Club每周精选(第7期)
  12. Flixel横板游戏制作教程(七)—VictoryState(胜利状态)
  13. 软件测试面试题: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修复吗?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要修复吗?
  14. linux底层播放器,[转载]媒体播放器三大底层架构:MPC、MPLAYER、VLC
  15. java tiff 压缩_java – 多页Tiff压缩
  16. 应用内moniter
  17. 计算机技能大赛 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英语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18. 2022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考题及在线模拟考试
  19. 科学计算机算余切,科学计算机在线算(科学计算器如何算正态分布)
  20. 计算机科学见刊之后多久检索,论文见刊后多久可以检索

热门文章

  1. CodeIgniter 框架分析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军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的作用
  3. 小马识途:问答营销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
  4. 业界大盘点!文本相关性在搜广推三大场景中的应用!
  5. (十八)享元模式详解(都市异能版) - 转
  6. BNU4209:Triangle(求三角形内切圆圆心)
  7. Windows7+IE8 无法使用网银Ukey的解决方法
  8. 区块链技术的理想值与现实相比,还差的很远
  9. 面试官问你:你有什么想问的,你这么回答会给你加分
  10. Unity 2D检测物体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