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FORMER[CV:图像分类、目标检测]

  • 1.资源链接
    • 1.1论文
    • 1.2代码
  • 2.论文解析
    • 2.0 摘要
    • 2.1 基本介绍
    • 2.2 背景
    • 2.3 本文模型
      • 2.3.1 Cross-Scale Embedding Layer(CEL)
      • 2.3.2 CrossFormer Block
        • 2.3.2.1长短距离注意力机制 (LSDA)
        • 2.3.2.2 Dynamic Position Bias(DPB)
        • 2.3.2.3 Variants of CrossFormer
    • 2.4 实验
      • 2.4.1 图像分类
      • 2.4.2 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
      • 2.4.3 语义分割
      • 2.4.4 消融研究
    • 2.5 总结
  • 3.代码复现
      • 3.1下载之初
      • 3.2环境搭建
        • 3.2.0 下载数据集
        • 3.2.1图像分类
          • 3.2.1.1 环境配置
          • 3.2.1.2 修改代码
          • 3.2.1.3 运行代码
        • 3.2.2目标检测
          • 3.2.2.1 环境配置
    • 问题一:安装报错 error: command ':/usr/local/cuda/bin/nvcc' failed with exit status 1
    • 问题二:安装mmdet时各种爆红
      • 3.2.2.2 修改代码
      • 3.2.2.3 运行代码
  • 4. 代码解析
    • 4.0 进入算法
    • 4.1 CrossFormer
    • 4.2 PatchEmbed
    • 4.3 Stage
    • 4.4 CrossFormerBlock
    • 4.5 Attention
  • 5.个人总结

1.资源链接

1.1论文

《CrossFormer: A Versatile Vis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Cross-scale Attention》

1.2代码

github代码链接

2.论文解析

2.0 摘要

  • Transformers在处理视觉任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具备一种对视觉输入很重要的能力:在不同尺度的特征之间建立注意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
    (1)各层的输入嵌入是等尺度的,没有跨尺度特征
    (2)一些vision transformers牺牲了嵌入的小尺度特征,以降低自我注意模块的成本

  •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提出了跨尺度嵌入层(CEL)和长短距离注意(LSDA)。
    CEL将每个嵌入与不同尺度的多个patch混合在一起,为模型提供了跨尺度嵌入。
    LSDA将自我注意模块分成短距离和长距离两个模块,既降低了成本,又保留了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嵌入特征。通过这两个设计实现跨尺度的关注。

  • 此外,本文还提出了vision transformer的动态位置偏差,使流行的相对位置偏差适用于可变尺寸的图像。
    在这些模块的基础上构建了视觉架构CrossFormer。实验表明,CrossFormer在几个典型的视觉任务,特别是目标检测和分割方面优于其他转换器。

2.1 基本介绍

Transformer在NLP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得益于它的自我注意模块,Transformer天生就具有建立远程依赖的能力,这对许多视觉任务也很重要。因此,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基于transformer的视觉体系结构。

transformers需要一系列嵌入作为输入。为了使其适应视觉任务,大多数现有的vision transformers通过将图像分割成相等大小的块来产生嵌入。例如,一幅224×224的图像可以被分割成大小为4×4的56×56块,然后这些块通过线性层投影成为嵌入序列。在transformer内部,自我关注模块可以在任何两个嵌入之间建立依赖关系。这样的成本对于视觉输入来说太大了,因为它的嵌入序列比NLP的嵌入序列要长得多。因此,最近提出的视觉转换器开发了多种替代品,以更低的成本近似香草模型(vanilla)的自我注意模块。

虽然上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现有的vision transformers仍然存在一个制约其性能的问题–未能在不同尺度的特征之间建立关注度,而这种能力对于视觉任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幅图像通常包含许多不同尺度的对象,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跨尺度的注意机制。此外,一些任务,如实例分割,需要大规模(粗粒度)特征和小规模(细粒度)特征之间的交互。现有的vision transformers无法处理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两个:(1)嵌入序列是由大小相等的块生成的,因此同一层中的嵌入只具有单一尺度的特征。(2)在自我注意模块内部,相邻嵌入的键/值经常被合并,以降低成本。因此,即使嵌入同时具有小尺度和大尺度特征,合并操作也会丢失每个单个嵌入的小尺度(细粒度)特征,从而使跨尺度注意力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设计了嵌入层和自我注意模块如下:(1)跨尺度嵌入层(CEL)-采用了金字塔结构,这自然会将模型分成多个阶段。CEL出现在每个阶段的开始处。它接收上一阶段的输出(或图像)作为输入,采样具有不同尺度(如4×4、8×8等)的多个核的patch。然后,每个嵌入都是通过投影和连接这些patch来构建的,而不是只使用一个单一比例的。(2)长短距离注意(LSDA)-提出了一种替代原始的香草模型自我注意的方法,但为了保留小尺度特征,嵌入(以及它们的键/值)不会合并。相反,我们将自我注意模块分为短距离注意(SDA)和长距离注意(LDA)。SDA建立相邻嵌入之间的依赖关系,而LDA负责远离彼此的嵌入之间的依赖关系。LSDA还降低了自我注意模块的成本,但与其他模块不同的是,LSDA既不损害小规模的特征,也不损害大规模的特征,因此可以关注跨尺度的交互。

此外,相对位置偏差(RPB)是vision transformer的一种有效位置表征。然而,它仅适用于输入图像/组大小固定的情况,这不适用于像物体检测这样的多任务。为了使算法更加灵活,我们引入了动态位置偏置(DPB)训练模块,它接受两个嵌入的距离作为输入,并输出它们的位置偏差。该模块在训练阶段进行了端到端的优化,代价可以忽略不计,但使RPB适用于不同的图像/组大小。

我们建议的每个模块都可以用大约十行代码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构造了四种大小不一的多功能视觉转换器CrossFormer。在四个典型的视觉任务(即图像分类、对象检测和实例/语义分割)上的实验表明,CrossFormers在所有这些任务上都优于以往的视觉转换器,特别是密集预测任务(对象检测和实例/语义分割)。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图像分类只关注一个对象和大尺度特征,而密集预测任务更多地依赖于跨尺度关注。

2.2 背景

  • Vision Transformers

受自然语言处理的transformers的启发,研究人员为视觉任务设计了vision transformer,以利用其巨大的注意机制。特别是ViT和DeiT,将原始transformer转移到视觉任务,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准确性。后来,PVT、HVT、Swin等将金字塔结构引入变压器,大大减少了模型后续层的patch数量。transformer还被扩展到其他任务,如对象检测和分割。

  • Self-attention及其变体

作为transformers的核心,自我注意模块的计算和存储开销为O(N2)O(N^2)O(N2),其中N为嵌入序列的长度。虽然这样的成本对于小型图像分类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具有大图像的模型就不太好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win限制了对局部区域的注意,放弃了远程依赖。PVT和Twin使相邻嵌入共享相同的键/值,以降低成本。同样,其他vision transformer也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以较低的成本近似普通的自我注意模块。

  • Position representations(位置表示)

transformer是组合不变的,也就是说,打乱输入嵌入不会改变transformer的输出。然而,嵌入的位置也包含重要信息。为了使该模型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嵌入位置表示,其中相对位置偏差(RPB)就是其中之一。对于RPB,每对嵌入都会在它们的注意力上添加一个偏差,这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以前的工作中,RPB被证明比其他位置表征对视觉任务更有效。

2.3 本文模型

图1

CrossFormer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采用了金字塔结构,这自然地将模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个跨尺度嵌入层(CEL)和几个CrossFormer block组成。CEL接收上一阶段的输出(或图像)作为输入,并生成跨尺度嵌入。在这个过程中,CEL(第一阶段除外)将金字塔结构的嵌入次数减少到四分之一,而将其维数增加了一倍。然后,在CEL之后放置几个CrossFormer块(包含LSDA和DPB)。在特定任务的最后阶段之后,紧随其后的是专门的head函数做分类。【LN指LayerNorm正则化】

(博主推荐:为什么要用LN不用BN)

2.3.1 Cross-Scale Embedding Layer(CEL)

图2

跨尺度嵌入层用于生成每个阶段的输入嵌入。如图2所示,以第一个CEL为例,它位于Stage-1之前。它接收一幅图像作为输入,使用四个不同大小的内核对patch进行采样。四个内核的步长保持相同,以便它们生成相同数量的嵌入。正如我们在图2中看到的,每四个相应的patch具有相同的中心但不同的比例。这四个patch将被投影并连接为一个嵌入。在实际应用中,采样和投影过程可以通过四层卷积来实现。

对于跨尺度嵌入,一个问题是如何设置每个尺度的投影尺寸。考虑到较大的核更容易导致较大的计算量,我们对较大的核使用较低的维数,而对较小的核使用较高的维数。图2在其子表中提供了具体的分配规则,并给出了一个128维的示例。与平均分配维数相比,我们的方案节省了大量的计算开销,但不会明显影响模型的性能。其他阶段中的跨比例嵌入层的工作方式与此类似。如图1所示,阶段2/3/4中的CEL使用两个内核(2×2和4×4)。步长设置为2×2,以将嵌入次数减少到四分之一(相较于步长为1x1来说)。

2.3.2 CrossFormer Block

每个CrossFormer模块由短距离注意(SDA)或长距离注意(LDA)模块和多层感知器(MLP)组成。特别是,如图1(b)所示,SDA和LDA交替出现在不同的块中,动态位置偏置(DPB)在SDA和LDA中都适用于嵌入的位置表示。此外,在块中使用残差连接。

2.3.2.1长短距离注意力机制 (LSDA)

图3

我们将自我注意模块分为两部分:短距离注意(SDA)和长距离注意(LDA)。对于SDA,每个G×G相邻嵌入被分组在一起。图3(a)给出了当G=3时的例子。对于输入大小为S×S的LDA,以固定间隔I对嵌入进行采样。例如,在图3(b)(I=3)中,所有具有红边的嵌入属于一组,而具有黄色边框的嵌入属于另一组。LDA的组高度/宽度计算为G=S/I,在本例中为G=3。在对嵌入进行分组后,SDA和LDA都在每个组中使用了普通的自我注意模块。结果,自我注意模块的存储和计算成本从O(S4)O(S^4)O(S4)降低到O(S2G2)O(S^2 G^2)O(S2G2)

在图3(b)中,我们绘制了两个嵌入的组件patch。由此可见,两个嵌入体的小比例patch是不相邻的,没有大比例patch的帮助很难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这两个嵌入仅由小规模的patch构建,将很难在它们之间建立依赖关系。相反,相邻的大型patch提供了足够的上下文来链接这两个嵌入。因此,在大规模patch的引导下,远程跨尺度的关注变得更容易、更有意义。

2.3.2.2 Dynamic Position Bias(DPB)

相对位置偏差(Relative Position Bias,RPB)通过增加嵌入对象注意力的偏差来表示嵌入对象的相对位置。正式地说,LSDA与RPB的注意力图变成了:
Attention=Softmax(QKT/d+B)VAttention = Softmax(QK^T/\sqrt d+B)VAttention=Softmax(QKT/d

+B)V
其中Q、K、V∈RG2×DQ、K、V\in R^{G^2×D}QKVRG2×D分别表示自我注意模块中的query、key、value,d\sqrt dd

是常量归一化子。B∈RG2×G2B∈R^{G^2×G^2}BRG2×G2是RPB矩阵。在前人的工作中,Bi,j=B^∆xij,∆yijB_{i,j}=\hat B_{∆x_{ij},∆y_{ij}}Bij=B^xij,yij,其中B^\hat BB^是一个固定大小的矩阵,(∆xij,∆yij)(∆x_{ij},∆y_{ij})(xijyij)是第i个和第j个嵌入之间的坐标距离。很明显,在(∆xij,∆yij)(∆x_{ij},∆y_{ij})(xijyij)超过B^\hat BB^的大小的情况下,图像/组的大小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图像/组的大小不能超过B^\hat BB^的大小)。相反,我们提出了一种称为DPB的基于mlp的模块来动态地产生相对位置偏差,即
Bi,j=DPB(∆xij,∆yij)B_{i,j}=DPB(∆x_{ij},∆y_{ij})Bi,j=DPB(xijyij)
DPB的结构如图3(c)所示。其非线性变换由三个带有层归一化和ReLU的完全连通的层组成。DPB的输入维度为2,即(∆xij,∆yij)(∆x_{ij},∆y_{ij})(xijyij),中间层的维度设置为D/4,其中D是嵌入的维度。DPB是一个与整个模型一起优化的可培训模块。它可以处理任何图像/组大小,而无需担心(∆xij,∆yij)(∆x_{ij},∆y_{ij})(xijyij)的界限。

2.3.2.3 Variants of CrossFormer

表1列出了CrossFormer用于图像分类的四个变体(-T、-S、-B和-L,分别代表极小、小、基础和大,对应本博客下面的部分中提到的yaml)的详细配置。为了重用预先训练的权重,用于其他任务的模型使用与分类相同的主干,除了它们可能使用不同的G和I。具体地说,除了与分类相同的配置外,我们还使用G1=G2=14、I1=16和I2=8测试检测/分割模型的前两个阶段,以适应更大的图像。具体架构载于附录(A.3)。值得注意的是,组大小(即G和I)不影响权重张量的形状,因此在ImageNet上预先训练的主干可以直接在其他任务上进行微调,即使它们使用不同的(G,I)。

表1 用于图像分类的CrossFormer变体。示例输入大小为224×224。D和H分别表示多头注意模块的嵌入维数和头数。G和I分别是SDA和LDA的组大小和间隔。

2.4 实验

实验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和语义分割四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上进行。为了进行公平的比较,我们尽可能保持与其他视觉转换器相同的数据增强和训练设置。竞争对手都是竞争激烈的视觉transformer,包括DeiT、PVT、T2T-ViT、TNT、CViT、Twin、Swin、NesT、CVT、TransCNN、Shuffle、BoTNet和RegionViT。(博主惊叹:全部都是2021年的新模型)

2.4.1 图像分类

  • 实验配置

分类实验是使用ImageNet数据集进行的。模型在1.28M训练图像上进行训练,并在50K验证图像上进行测试。使用与其他vision transformer相同的训练设置。特别是,我们使用AdamW优化器训练300个epoch,使用余弦衰减学习率调度器,并使用20个epoch的线性预热。batch size为1024个,拆分在8个V100 GPU上。使用0.001的初始学习率和0.05%的权重衰减率。此外,对于CrossFormer-T、CrossFormer-S、CrossFormer-B、CrossFormer-L,我们分别使用0.1、0.2、0.3、0.5的dropout。此外,类似于Swin、RandAugment、Mixup、CutMix、随机擦除和随机深度被用于数据增强。

  • 实验结果
表2

结果如表2所示。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那样,CrossFormer在相似的参数和FLOPs的情况下达到了最高的准确率。特别是,与流行的DeiT、PVT和Swin相比,我们在小模型上的准确率至少高出1.2%。此外,尽管RegionViT在小型模型上与我们达到了相同的准确率(82.5%),但在大型模型上比我们低0.7%(84.0%对83.3%)。

2.4.2 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

  • 实验配置

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的实验都是使用COCO 2017数据集进行的,该数据集包含118K训练图像和5K验证图像。我们使用基于MMDetect的RetinaNet和Mask-RCNN作为对象检测或实例分割的头部。对于这两个任务,主干都使用在ImageNet上预先训练的权重进行初始化。检测/分割模型在8个V100GPU上以batch size为16进行训练,并使用初始学习率为1×10−4的adamW优化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1×训练方案,即对模型进行12个epoch的训练,对图像的短边调整到800像素。

  • 实验结果
表3 Coco Val 2017上的对象检测和实例分割结果。Swin的结果取自Twin,因为Swin没有在RetinaNet和Mask-RCNN上报告结果。蓝色字体的结果排在第二位。

结果放在表3中。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那样,排在第二位的体系结构随着实验的进行而变化,也就是说,这些体系结构可能在一个任务中表现良好,但在另一个任务中表现不佳。相比之下,我们在任务(检测和分割)和两个模型大小(小的和基本的)上都优于所有其他人。此外,当扩展模型时,CrossFormer相对于其他体系结构的性能增益会增加,这表明CrossFormer具有更高的潜力。

2.4.3 语义分割

  • 实验配置

ADE20K被用作语义切分的基准。它涵盖了150个语义类别的广泛范围,包括用于训练的20K图像和用于验证的2K图像。与检测模型类似,我们用在ImageNet上预先训练的权重来初始化主干,并以基于MMS监管的语义FPN和UPerNet作为分割头。对于FPN,我们使用学习率和权重敏感度为1×10−4的AdamW优化器。模型被训练为80K迭代,batch size为16。对于UPernet,我们使用初始学习率为6×10−5,权重衰减为0.01的AdamW优化器,模型被训练为160K迭代。

  • 实验结果

结果如表4所示。与目标检测类似,CrossFormer在放大模型时表现出比其他算法更大的性能增益。例如,CrossFormer-T的IOU比TwinsSVT-B高1.4%,但CrossFormer-B的IOU比TwinsSVT-L高3.1%。此外,CrossFormer在密集预测任务(如检测和分割)上比在分类上表现出更显著的优势,这表明注意模块中的跨尺度交互对于密集预测任务比对分类更重要。

表4:ADE20K验证集上的语义分割结果。“MS IOU”表示可变输入大小的测试。

2.4.4 消融研究

表5
  • Cross-scale Embeddings vs. Single-scale Embeddings.

我们通过将所有跨尺度的嵌入层替换为单尺度的嵌入层来进行实验。单尺度嵌入意味着只有一个核(Stage1为4×4,其他Stage为2×2)用于模型中的四个CEL。表5a中的结果表明,跨尺度嵌入获得了很大的性能增益,即它比没有跨尺度嵌入的模型的准确率高0.9%。

  • LSDA vs. Other Self-attentions

比较了PVT和Swin中使用的两种自关注模块。具体地说,PVT在计算自我注意时牺牲了小范围的信息,而Swin将自我注意限制在局部区域,放弃了远程注意。如表5a所示,与PVT和Swin类自我注意机制相比,我们的准确率至少高出0.6%。结果表明,长短距离的自我注意最有利于提高模型的绩效。

  • DPB vs. Other Position Representations

我们比较了绝对位置嵌入(APE)、相对位置偏差(RPB)和DPB之间模型的参数、FLOP、吞吐量和精度,结果如表5b所示。DPB-residual表示具有残差连接的DPB。DPB和RPB均优于APE,准确率为0.4%。DPB实现了与RPB相同的精确度,但额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描述的,它比RPB更灵活,并且适用于可变图像大小或组大小。此外,DPB中的剩余连接无助于提高模型的性能(82.5%比82.4%)。

2.5 总结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视觉架构,称为CrossFormer。其核心设计包括跨尺度嵌入层和长短距离注意(LSDA)模块。此外,我们提出了动态位置偏差(DPB),使相对位置偏差适用于任何输入大小。实验表明,CrossFormer在几个典型的视觉任务上取得了比其他vision transformer更好的性能。特别是CrossFormer算法在检测和分割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跨尺度嵌入和LSDA对于密集预测视觉任务尤为重要。

3.代码复现

3.1下载之初

  • 这是从github上刚下载后的目录树
configs/:    内部包含四个yaml文件,在运行图像分类时可以使用,用来运行不同大小的网络
data/:      内部文件用于加载数据集
detection/: 目标检测相关代码
figures/:   README文档用到的图片
models/:    图像分类的模型代码
segmentation/:  图像分割相关代码
其他py文件:     图像分类相关代码

3.2环境搭建

3.2.0 下载数据集

数据集是imagenet,可在kaggle上下载
修改文件夹的结构和名称,该项目需要的数据集目录树为

images/train/n01443537/ # 每一个类别一个文件夹images/xxx.JPEGxxx.JPEGn01629819/images/xxx.JPEGxxx.JPEGval/n01443537/ # 每一个类别一个文件夹images/xxx.JPEGxxx.JPEGn01629819/images/xxx.JPEGxxx.JPEG

3.2.1图像分类

在CrossFormer文件夹(即最外层文件夹)下运行。

3.2.1.1 环境配置
  • win10和linux都一样,以下以win10为例,(linux只需要将命令中的python换成python3,pip换成pip3即可),之后不建议使用win10运行,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用到的mmcv-full等package没有win10对应的版本
  • 注意需要GPU和cuda环境
  • 安装
pip install numpy scipy Pillow pyyaml yacs torch==1.7.0 torchvision==0.8.1 timm==0.3.2
3.2.1.2 修改代码
  • 卑微博主没有集群,无法使用torch的分布式训练技术,因此需要将所有torch.distributed相关的代码删除。
  • 如果某些位置无法删除,将dist.get_rank()(进程编号/优先级)改成0,dist.get_world_size()(执行脚本的进程数)换成1。
  • 随即运行,如果出现问题是dist相关的,说明没有删干净,将这行删掉或按照上一点修改。
3.2.1.3 运行代码
python main.py --cfg configs/tiny_patch4_group7_224.yaml --batch-size 128 --data-path path_to_imagenet --output ./output

可见成功的结果如下

3.2.2目标检测

在detection文件夹下运行

3.2.2.1 环境配置
  • 该项目所使用的mmcv-full等package,在win10环境下博主找了两天没找到本项目对应的版本,不同的版本又无法运行,网上的各种教程也都不好用,所以非常不建议在win10下运行本项目。以下均在ubuntu20.04下运行。
  • 安装package依赖
pip3 install mmcv-full==1.2.7 mmdet==2.8.0

问题一:安装报错 error: command ‘:/usr/local/cuda/bin/nvcc’ failed with exit status 1

解决方式:仔细观察发现nvcc的绝对路径前加了个“:”,说明是环境变量出了问题
修改~/.bashrc文件:将export CUDA_HOME=$CUDA_HOME:/usr/local/cuda修改为
export CUDA_HOME=/usr/local/cuda
随即就能安装啦!

问题二:安装mmdet时各种爆红

解决方式:无需解决,爆红的原因是缺少mmpycocotools等依赖,爆红之后会自动安装

  • 将之前图像分类训练好的模型保存下来(建议存到detection目录下,比较好找)
import torch
ckpt = torch.load("crossformer-s.pth") ## load classification checkpoint
torch.save(ckpt["model"], "backbone-crossformer-s.pth") ## only model weights are needed
  • 下载数据集
    去COCO数据集官网下载,需要下载train、val、annotation放在某一个目录中(下一小点需要填写这个目录)值得注意的是,数据集大小为40G+,劝退。
  • 修改config文件,将detection\configs\_base_\datasets\coco_detection.pydetection\configs\_base_\datasets\coco_instance.py第二行的data_root的值修改为自己的coco数据集所在目录
  • 给Crossformer_S注册mmdet的BACKBONE
    • 找到mmdet安装包的源目录,博主的在~/.local/lib/python3.8/site-packages/mmdet
    • 将本项目代码中的model/crossformer_backbone.pydetection/crossformer_factory.py复制到~/.local/lib/python3.8/site-packages/mmdet/model/backbones目录下
    • 修改~/.local/lib/python3.8/site-packages/mmdet/model/backbones/crossformer_factory.py的前十一行
    from ..builder import BACKBONES
    from .crossformer_backbone import CrossFormer# 删掉多余的行,保证“@BACKBONES.register_module()”之前只有这两行
    
    • 修改~/.local/lib/python3.8/site-packages/mmdet/model/backbones/__init__.py
    # 新增一行
    from .crossformer_factory import CrossFormer_S, CrossFormer_B
    # 在__all__里加入'CrossFormer_S', 'CrossFormer_B'
    __all__ = ['源码前面的东西......','CrossFormer_S', 'CrossFormer_B']
    
3.2.2.2 修改代码
  • 和上一节的图像分割一样也用到了分布式训练技术,这里将11行:
from mmcv.runner import get_dist_info, init_dist

注释或删掉

  • 100行左右的
    if args.launcher == 'none':distributed = Falseelse:distributed = Trueinit_dist(args.launcher, **cfg.dist_params)# re-set gpu_ids with distributed training mode_, world_size = get_dist_info()cfg.gpu_ids = range(world_size)

修改为

distributed = False
3.2.2.3 运行代码
  • 训练: 修改dist_train.sh文件
# 将python xxxxxx。。。那条命令改成
python3 train.py $CONFIG --cfg-options model.pretrained=$PRETRAIN --work-dir ./det-output --launcher pytorch ${@:4}
# 博主这里是选择直接在py文件的parser里添加了default参数,可以在运行train.py文件时没这么长的参数要写。
  • 如果显存炸了的话,前往detection/configs/_base_/datasets将里面的两个文件中的samples_per_gpuworkers_per_gpu改成1。如果还不行,可以尝试将图像检测项目中的batch_size调小,重新训练模型再回来尝试,但不一定能成功。如果还不行,建议购买更好的显卡。如果还不行,建议放弃项目。

  • 测试:直接运行指令

python3 test.py configs/mask_rcnn_crossformer_s_fpn_1x_coco.py det-output/epoch_12.pth --eval bbox

4. 代码解析

注:本节只简单介绍CROSSFORMER算法相关代码

4.0 进入算法

# 在源代码的main函数加载完数据后创建模型
model = build_model(config, args)
# 进入build_model函数后(在build.py中)有如下代码,在这里创建了CrossFormer类,搭建起了整个网络
model = CrossFormer(img_size=config.DATA.IMG_SIZE,  # 224patch_size=config.MODEL.CROS.PATCH_SIZE,  # [4, 8, 16, 32]in_chans=config.MODEL.CROS.IN_CHANS,  # 3num_classes=config.MODEL.NUM_CLASSES,  # 1000embed_dim=config.MODEL.CROS.EMBED_DIM,  # 64depths=config.MODEL.CROS.DEPTHS,  # [1, 1, 8, 6]num_heads=config.MODEL.CROS.NUM_HEADS,  # [2,4,8,16]group_size=config.MODEL.CROS.GROUP_SIZE,  # [7,7,7,7]mlp_ratio=config.MODEL.CROS.MLP_RATIO,  # 4qkv_bias=config.MODEL.CROS.QKV_BIAS,  # Trueqk_scale=config.MODEL.CROS.QK_SCALE,  # Nonedrop_rate=config.MODEL.DROP_RATE,  # 0.0drop_path_rate=config.MODEL.DROP_PATH_RATE,  # 0.1ape=config.MODEL.CROS.APE,  # Falsepatch_norm=config.MODEL.CROS.PATCH_NORM,  # Trueuse_checkpoint=config.TRAIN.USE_CHECKPOINT,  # Falsemerge_size=config.MODEL.CROS.MERGE_SIZE,  # [[2,4],[2,4],[2,4]])

4.1 CrossFormer

# 为了减少代码量,增加博客的可读性,以下全将不重要的代码省略了
# 可以看图1下面的简介,CrossFormer是由前面的forward_features函数(包含了论文中的全部算法模块)和后面的head函数(一层全连接)组成
class CrossFormer(nn.Module):def __init__(......):super().__init__()......self.patch_embed = PatchEmbed(......)  # 4个不同维度的卷积cat在一起self.layers = nn.ModuleList()  # 下面加了4个Stagefor i_layer in range(self.num_layers):  # 0 ~ 4, merge_size = [[2,4],[2,4], [2,4]]patch_size_end = merge_size[i_layer] if i_layer < self.num_layers - 1 else Nonenum_patch_size = num_patch_sizes[i_layer]  # num_patch_sizes = [4,2,2,2]layer = Stage(......)self.layers.append(layer)......self.norm = norm_layer(self.num_features)self.head = nn.Linear(self.num_features, num_classes) if num_classes > 0 else nn.Identity()  # Identity()占位,没有实际意义def forward_features(self, x):x = self.patch_embed(x)  # 4个卷积叠在一起,第一层CELif self.ape:x = x + self.absolute_pos_embedx = self.pos_drop(x)  # 0.0 dropoutfor layer in self.layers:  # 4个Stage(就是Cross Former block + 后续CEL)x = layer(x)x = self.norm(x)  # B L C 正则化x = self.avgpool(x.transpose(1, 2))  # B C 1 转置、平均池化x = torch.flatten(x, 1)  # 平铺return xdef forward(self, x):x = self.forward_features(x)x = self.head(x)  # 全连接return x

4.2 PatchEmbed

# 第一层的CEL,使用4个不同大小的卷积核进行处理,随后拼接到一起作为输出
class PatchEmbed(nn.Module):def __init__(......):super().__init__()......self.projs = nn.ModuleList()  # 一个存放layer的容器列表,下面的循环添加了四个卷积层for i, ps in enumerate(patch_size):......  # 计算卷积网络中的参数以确保后续能拼接在一起self.projs.append(nn.Conv2d(in_chans, dim, kernel_size=ps, stride=stride, padding=padding))def forward(self, x):B, C, H, W = x.shapexs = []for i in range(len(self.projs)):tx = self.projs[i](x).flatten(2).transpose(1, 2)xs.append(tx)  # B Ph*Pw Cx = torch.cat(xs, dim=2)  # 在这里拼接了if self.norm is not None:x = self.norm(x)return x

4.3 Stage

# 如图1中所示的Stage1,2,3,4,内部包含了CrossFormerBlock
class Stage(nn.Module):def __init__(......):super().__init__()......self.blocks = nn.ModuleList()for i in range(depth):self.blocks.append(CrossFormerBlock(......))if downsample is not None:self.downsample = downsample(......)else:self.downsample = Nonedef forward(self, x):for blk in self.blocks:if self.use_checkpoint:x = checkpoint.checkpoint(blk, x)else:x = blk(x)if self.downsample is not None:  # 下采样,通过PatchMergeing函数实现,内部包含了一些卷积、改变维度和转置等操作x = self.downsample(x)return x

4.4 CrossFormerBlock

# 每个CrossFormerBlock块包含了一些正则化、自注意机制和多层感知机
class CrossFormerBlock(nn.Module):def __init__(......):super().__init__()......self.attn = Attention(......)  # 自注意模块self.mlp = Mlp(......)  # 多层感知机......def forward(self, x):......x = self.norm1(x)......x = self.attn(x, mask=self.attn_mask)......x = x + self.drop_path(self.mlp(self.norm2(x)))return x

4.5 Attention

class Attention(nn.Module):def __init__(......):super().__init__()# 全是一些运算必须的参数,看这块的代码还不如看论文能理解得更明白,赋值来赋值去眼花缭乱......self.qkv = nn.Linear(dim, dim * 3, bias=qkv_bias)self.attn_drop = nn.Dropout(attn_drop)self.proj = nn.Linear(dim, dim)self.proj_drop = nn.Dropout(proj_drop)self.softmax = nn.Softmax(dim=-1)def forward(self, x, mask=None):# 全是一些运算,看这块的代码还不如看论文能理解得更明白,赋值来赋值去眼花缭乱......attn = (q @ k.transpose(-2, -1))  # @是pytorch中的矩阵乘法运算符......return x

5.个人总结

  • 博主吐槽:

    • mmcv断断不可尝试windows(脸上笑嘻嘻)
    • mmdet的模型注册机制也零新手比较头疼,本文只是尝试了一个可以用的方法,理论上应该有更好的实现方式,毕竟python的注解机制这样用就显得一文不值了
  • 待深入列表:
    • Transformer、self-attention机制
    • 2021年新出的这么多Transformer模型:DeiT、PVT、T2T-ViT、TNT、CViT、Twin、Swin、NesT、CVT、TransCNN、Shuffle、BoTNet和RegionViT

项目-1.CROSSFORMER论文与代码解析(CrossFormer: A Versatile Vis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Cross-scale Attention)相关推荐

  1. 【Transformer】CrossFormer:A versatile vis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cross-scale attention

    文章目录 一.背景 二.动机 三.方法 3.1 Cross-scale Embedding Layer(CEL) 3.2 Cross-former Block 3.2.1 Long Short Dis ...

  2. ECCV2020|图像重建(超分辨率,图像恢复,去雨,去雾等)相关论文汇总(附论文链接/代码/解析)

    转载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80551773 原帖地址: ECCV2020|图像重建/底层视觉(超分辨率,图像恢复,去雨,去雾,去模糊,去噪等)相关论文汇总(附论 ...

  3. Adaptive Personalized Federated Learning 论文解读+代码解析

    论文地址点这里 一. 介绍 联邦学习强调确保本地隐私情况下,对多个客户端进行训练,客户端之间不交换数据而交换参数来进行通信.目的是聚合成一个全局的模型,使得这个模型再各个客户端上读能取得较好的成果.联 ...

  4. Contextual Transformer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论文以及代码解析

    Contextual Transformer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 1. Abstract 2. Introduction 3. Approach 3.1. ...

  5. EfficientNet-V2 论文以及代码解析

    参看视频:论文解析 论文地址:论文地址 源码地址:tensorflow官方源码 pytorch代码地址:pytorch代码 这里的代码解析参考的是博主噼里啪啦的源码,下面对EfficientNetV2 ...

  6. Decoupled Knowledge Distillation论文阅读+代码解析

    本文来自2022年CVPR的文章,论文地址点这里 一. 介绍 知识蒸馏(KD)的通过最小化师生预测对数之间的KL-Divergence来传递知识(下图a).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从中间层的深 ...

  7. Gradient Episodic Memory for Continual Learning 论文阅读+代码解析

    一. 介绍 在开始进行监督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收集一个训练集 D t r = { ( x i , y i ) } i = 1 n D_{tr}=\{(x_i,y_i)\}^n_{i=1} Dtr​={( ...

  8. ONLINE CORESET SELECTION FOR REHEARSAL-BASED CONTINUAL LEARNING 论文阅读+代码解析

    本篇依旧是针对持续学习的工作,也是FedWEIT的团队进行的研究,论文地址点这里 一. 介绍(简单描述) 在持续学习中为了应对灾难性遗忘,常见的方法有基于正则化.基于记忆重塑以及基于动态架构.其中基于 ...

  9. Data-Free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or Heterogeneous Federated Learning论文阅读+代码解析

    论文地址点这里 一. 介绍 联邦学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面临着来自数据异构的挑战,因为在现实世界中用户数据均为Non-IID分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联邦学习算法可能会导致无法收敛到各个客户端的 ...

  10. 3D目标检测 | PointPillars论文和代码解析

    作者丨周威@知乎 来源丨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626425 编辑丨3D视觉工坊 1 前言 本文要解析的模型叫做PointPillars,是2019年出自工业界 ...

最新文章

  1. Transformer不比CNN强!Local Attention和动态Depth-wise卷积的前世今生
  2. 3D Slicer实现纤维追踪(大脑纤维束成像)+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处理
  3. python hello world程序编写_编写高质量代码 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
  4. OUYA游戏开发核心技术剖析大学霸内部资料
  5. 汇编语言LENGTHOF运算符:计算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6. ubuntu 20.04 设置网关_如何把Ubuntu升级到Ubuntu 20.04 LTS 最新版本
  7. Boost:BOOST_ASSERT_MSG扩展的用法测试程序
  8. android中的线程池学习笔记
  9. 7-137 凯撒密码 (20 分)
  10. 毕业五年同是程序员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他年薪百万,他月薪一万
  11. expect实现自动通过堡垒机登陆
  12. 快速学习Linux-网络管理
  13. 二重积分计算(几何法)
  14. shell内建命令--Linux
  15. Python数据分析_电商数据分析报告
  16. SAS EM之SAS Credit Scoring不能使用
  17. 关于自然语言处理之one hot模型
  18. 解决U盘变为2m大小的问题
  19. ren(rename-重命名)命令的使用方法
  20. [总结] 漫谈HDR和色彩管理(四)HDR标准和ACES

热门文章

  1. 知乎上的有哪些较好的壁纸网站?
  2. ROS新手问题 [rospack] Error: package '***' not found
  3. 开源接口测试平台BTest
  4. syslinux和grub引导linux,syslinux引导GRUB4DOS
  5. jsp获取主机地址和主机名
  6. windows2003 序列号
  7. PyTorch-训练可视化
  8. 冰箱味道很臭?那你真的该学学这些除臭妙招
  9. oel6安装oracle报错,OEL6.1下安装Oracle 11gr2 RAC
  10. 【翻译】Flux安全审计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