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将告诉我们,内向者和外向者该如何沟通;内向者如何建立社群关系,以及在商场中谈判;如何教养内向的小孩建立自信;内向者如何找工作、伴侣,解决家庭、婚姻中的冲突。本书以大量实例探讨内向、外向在不同文化、家庭,以及学业、职场里的表现,并教导内向者如何重试自信,遵从自己的本性,将独特性格转化为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发挥更大力量,去改变世界。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苏珊·凯恩

237个笔记

◆ 引言 南北性格

>> 赞扬了帕克斯的勇气并拥抱了她。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她的出现就足以激励那些悸动的人群。权利促进协会发动的这次全市范围的黑人抵制公交行动,持续了长达381天之久。黑人们每天徒步行走数公里去上班,或者与陌生人一起使用汽车,完全拒绝搭乘公共汽车。他们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 我们在这个统一的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我们对朋友和配偶的选择,也影响着我们同他人交谈的方式、消除个人差异的方式,甚至影响着我们示爱的方式。它还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的选择,以及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性格决定了我们会不会去锻炼、敢不敢承认婚外情、失眠的情况下身体机能如何、从所犯的错误中能得到多少教训、在股票市场中会下多大的赌注、存在多大程度的延迟满足需求,或者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以及谈论“如果”的可能性。

>> 即使你本身不是一个内向者,你也一定想要找一个内向的人做你的另一半。

>> 然而,我们在不假思索宣扬外向理想型的同时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伟大的思想、艺术还有发明——从进化论,到梵·高的《向日葵》,再到个人电脑——都来自安静而理智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发现宝藏。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内向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将不会有:

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

叶芝的《第二次降临》

肖邦的《夜曲》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彼得·潘

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

戴帽子的猫

查理·布朗

《辛德勒的名单》、《外星人E.T.》和《第三类接触》

谷歌

哈利·波特系列

>>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应该知道对沉默的偏见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精神痛楚。如果你是个孩子,也许会在无意间听到父母因为你的羞涩而必须向他人道歉。(“你怎么就不能更像个肯尼迪男孩呢?”

>> 一个名叫“内向撤退”的电子邮件列表中的成员写道,“当我长大一点儿,成熟到可以认清我只不过比较内向,那是我的一部分,之前对我的种种假设其实都是不对的。我多么希望那个时候我能够证明这些,然后让别人改变这种偏见。”

>> 就像关于谈判的教科书里所说的那样,劳拉用简单的询问扭转了剑拔弩张的气氛。银行家们被迫停止了自顾自的演说,失去了主导地位,而劳拉一度觉得无药可救的场面也有了转圜,他们开始了一场切实的洽谈。

>> 一个内向者在喧闹的世界里最本性的东西。

>> 荣格说,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 许多心理学家同样认为,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心理机制有所不同。外向者倾向于“速战速决”。他们习惯迅速作决定(有时是冲动的),而且更适合处理复杂和带有冒险性质的任务,他们享受这种为了奖赏(如金钱和地位)而“追逐的快感”。

内向者在处理问题时,步调更缓慢而且更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一件事情,认为这样也许会更加专注。这类人往往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表现得相对淡泊。

>> 羞涩的人和内向的人可能会选择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比如发明、科研、救死扶伤或者担任一些低调的领导执行工作。这些都不是阿尔法角色,但是扮演这些角色的人依然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内向必然有其作为性格特征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 第1章 那群“不可一世又招人喜欢的家伙”的崛起

>> 新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型人才的出现,即营销人员或社交人员,这类人需要有随时挂在嘴边的微笑、熟练的社会礼节,同时还要有既使自己一枝独秀又能跟同事融洽相处的能力。

>> 人们的观念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还是那些历史上的英雄,比如亚伯拉罕·林肯,但这些人物并不是作为一个天才传播者而受人尊敬,人们推崇的是他们身上那种谦逊的品格,就像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的那样,这些人身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优越感”。

>> 然而随着个性文化的到来,对于人们来说,礼节的价值开始渐渐崩塌。如今,男士们已经不会像从前那样给自己心仪的女子打几通礼貌的电话,严肃地向对方宣告自己追求的意图,而是都变成了情场高手,口头上随便说说就开始调情。

>> 我们现在的文化价值观,似乎在给那些有着咄咄逼人性格的人、那些‘拼命三郎’太多的褒奖。

>> 所有的婴儿和儿童都会觉得自卑,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大人和兄长的世界里。在他们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学着把这些感觉融入到他们对目标的追求中。但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他们就很有可能被可怕的自卑感附身——这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所造成的沉重负担。

>> 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卑情结,而对一些人来说,自卑在性格中是矛盾的存在。

>> 20世纪中叶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沉默都是不被认可的,孩子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合群。有些家长甚至还会劝阻自己的孩子远离那些个人主体性过强或过于严肃的爱好,比如古典音乐,因为他们觉得那些东西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合群。孩子上学的年纪越来越趋于幼龄化,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着接受社会化。内向的孩子经常会作为问题案例的典型被挑出来(那种情形跟如今那些内向孩子的家长很相似)。

>> 甲丁双脲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焦虑和紧张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 而这些外向的特征就会遗传给他们的后代,以及后代的后代

>> 正如这些不屑的言词所表明的,早期的美国人崇尚行动、怀疑智慧,他们认为从事脑力劳动是懒惰的表现,那都是英国贵族留下的毫无见地的行为。

>> 个性文化的兴起加深了这种偏见,其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家和宗教领袖身上,在大众身上也开始凸显。

>> 这些学生们处在一个社会地位、收入和自尊都要建立在迎合个性文化需求的能力之上的时代。不得不娱人的压力、自我营销的压力,乃至抑制焦虑明显化的压力都在不断滋长。

>> “这完全是个杜撰的故事啊。”希拉得意扬扬地揭晓答案

>> 这些事件引发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是怎样从“品格为上”走向“个性为上”的道路,一边走一边丢弃了那些意义重大的东西的呢?

◆ 第2章 魅力领导的迷思

>> 这个社会自我施教于外向价值观,而且很少会有一个社会系统如此强调这一传统。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 一群人的狂欢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 要克服社交恐惧就要尽可能表现得外向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活力和自信,我们必须抛弃犹豫的外衣,我们必须保持微笑,这样与我们交谈的人才会对我们笑脸相对。按照这些步骤来,我们会感觉好一些——感觉越舒服,我们就能越好地推销自己。

>> 他会跟我们分享自己从自卑到满是优越感的历程。

>> 从个性文化发端起,我们就出于种种自私的原因,陷入了被迫发展成外向性格的境地——为了在一个全新的带有匿名性且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但如今,我们总认为变得外向些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成功,还会让我们出类拔萃。我们把营销手段当成向世界宣告一个人天赋的方式。

>> 哈佛商学院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人们走路的方式。没有一个人优哉游哉,没有一个人闲逛,也没有一个人四处徘徊。他们大步走着,充满一往无前的气势。

>> 有些人像模特一样,只是她们脸上挂着社交和愉快的笑容,而非模特脸上的孤傲和冷漠。

哈佛商学院

>> 毕业生名单中还有一些人们熟悉的名字:世界银行行长,美国财政部部长,纽约市市长,以及各种公司的总裁,比如通用电气、高盛、宝洁,当然也有声名狼藉的,比如杰弗里·斯基林——那个安然丑闻的主角

>> 毕业生名单中还有一些人们熟悉的名字:世界银行行长,美国财政部部长,纽约市市长,以及各种公司的总裁,比如通用电气、高盛、宝洁,当然也有声名狼藉的,比如杰弗里·斯基林——那个安然丑闻的主角

>> 他每天清晨要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与他的“学习小组”一起度过,这是一个由学院预先分配的强制性的学习组别(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几乎连洗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 而另一位同学则担心自己的声音不够洪亮:“我天生就是这种偏柔的声音,所以当我的声音听起来属于正常音量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在大喊了。我不得不在这方面努力一下。”

>> 用一种坚定的方式讲话。即使你对某些事情只有35%的确定性,你在讲话的时候也要表现出对其100%的肯定。”

如果你是一个人准备这门课程,那你就错了。因为在哈佛商学院,永远没有让你一个人单独完成的任务。

不要苦思冥想那些所谓的完美答案。你最好走出自己的世界并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永远不要让那些想法和观点只停留在你的脑子里。

>> “如果你离开哈佛商学院却没有建立起广泛的社交网络,那你就荒废了你在哈佛的经历。”

>> 在美国,他觉得,对话往往围绕你是如何有效地把你的经历变成故事讲述出来——对于中国人来说,他担心的可能是自己无效的信息会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

>> 在美国,他觉得,对话往往围绕你是如何有效地把你的经历变成故事讲述出来——对于中国人来说,他担心的可能是自己无效的信息会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

>> 在一个以商业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口头表达的流畅性和社交技巧是成功的两大法宝。

>> 很多时候,那些表现得最活跃、最健谈的人的观点往往会占上风,并且最终成为决定性的意见。

>> 一个人讲得越多,小组的其他成员就会将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人身上,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讲话多的人会随着会议的进行而在小组中变得越来越有分量。加快语速也能起到作用,因为我们总是认为那些语速快的人会比那些语速慢的人更有能力,也更有号召力。

>> 我担心的是有些人因为口齿伶俐而被重用,可是他们又缺乏好的想法。闲聊的能力与真正的工作能力很容易被混淆。有的人看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演说者,很好相处,而这些特点在当今都是被嘉奖的。好吧,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看重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对于表现——这个花里胡哨的问题——看得太重了,相反,对于实质性的和批判性的思考却不够重视。

>> 与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音量领导力模型相反,那些榜上有名的、最有领导手段的总裁都是些内向者,包括查尔斯·施瓦布、比尔·盖茨、莎莉集团总裁布伦达·巴恩斯以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前任总裁詹姆斯·科普兰。

>> 那些被认为领导力卓越的总裁通常是有高薪水的人,而不是有高绩效的人。

>> 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总裁的脚步

>> 与这些领导者一起工作的员工形容他们的词语有:从容,谦逊,绅士,矜持,腼腆,亲切,温和,自谦,低调……

>> 当中校与其他人接触太多之后,就会觉得迷失了方向,所以他经常空出一些时间来思考和充电。

>> 人们对中校的尊敬并不仅仅出于他的权力,同样还有他的领导方式:通过鼓励下属努力来获得主动。他给予下属参与重要决策的机会,采纳合理的意见,自然,他会明确地告诉他的手下,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他。

>> 内向型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

>> 但是外向型领导者天生具有鼓舞人心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能在那些偏消极的员工身上产生更佳的效果。

>> 《纽约时报》刊登了两个头版消息来庆祝马丁·路德·金的胜利,但丝毫没有提及帕克斯。

>> 人们之所以跟随摩西,并不是因为他讲得多好,而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深思熟虑的产物。

>>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之间的联系来连接世界,你便可以享有最深沉的精神价值。

>> 我有角色要去扮演,但事实上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 也许社会化媒体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社交控制:那个屏幕就像是隔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

>>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也许他永远不会在一个200人的讲堂里举手发言,但他却可能不假思索地发一篇受众可能达到2 000人甚至200万人的博客。或者同一个人会觉得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却可能通过网络与他人建立某种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带进现实世界中。

可怕,一个优秀的领导不仅限于组织,最重要的还是大方向的判断,否则会把团队带到沟里面去

>> “他是一个有着极高领导才能却在商业意识上差到极点的人,每个人都毅然决然地跟着他走了绝路。”

>> “他是一个有着极高领导才能却在商业意识上差到极点的人,每个人都毅然决然地跟着他走了绝路。”

>> 对于很多内向者来说,他们生活中表现出的远远不够张扬的性格是件长久困扰他们的事情。

>> 在外向型文化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最近关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有点迷茫,确切来讲是短期内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快速提升所带来的焦虑感

>> 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人生的规划。

>> 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人生的规划。

>> 外向型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个人特征了,它也渐渐成为一种美德的指标。我们关起门来行善,没有人会称颂;正义的行为就是我们“拿出来给别人看的”。

◆ 第3章 当合作扼杀了创造力

>> 他说他是故意为之。在他的回忆录里,他给那些想要获得伟大创造力的孩子们提出了建议:

多数我所见过的发明家和工程师都是我这样的——他们很腼腆,他们活在自己的思想里。他们很像艺术家。事实上,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家工作的时候,最好能够保持独处,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一项发明的设计,而不被其他人要把这个东西设计成市场需要或其他委员会需要的想法所干扰。如果你是那种稀有的工程师,既是一名发明家又是一名艺术家,那我就要给你一点可能很难做到的建议了。这个建议就是:独立工作。如果你一个人工作,那你最有可能设计开发出革命性的产品和功能——不是在一个委员会里,也不是在一个小组中。

>> 其中一个后来经常被重复测试的有趣发现显示,那些创造力更强的人往往在社交活动中扮演内向者的角色。他们往往具有人际交往的技能,“却没有足够社会化或热衷参与的性格”。他们称自己是独立而带有个人主义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往往是腼腆而孤独的。

>> 内向者喜欢独立工作,而孤独是创新的催化剂。

>> 如果你在后院的一棵苹果树下坐着,而其他人在院子里举杯畅饮,那你就更有可能成为被苹果砸中的人。

>> 在商界,人们对其他人的尊重不是基于他们的创造力和洞察力,而是源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你要做一个会讲话的人,还要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一个以其他标准而非功绩来衡量的精英主义。”

>> 虽然外向者通常会在公共领域获得领导权,但内向者则会在理论和美学领域获得话语权。

>> 我们没有意识到,那些在网络条件下对异步性和相对匿名性的互动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在面对面的、政治味十足、有噪声限制的开放办公空间里起不到任何作用。

开放的资源会吸引内向者,我在csdn博客就有700篇博文的沉淀,有些可爱的技术人会点赞评论,觉得在精神上可以得到认可

>> “开放的资源会吸引内向者,这是一个从科学上讲得通的真理。”一位硅谷的顾问及软件开发商戴夫·史密斯说。他所指的是通过向网络公众开放源代码,并允许他人复制、改进和传播的方式来生产软件。许多人的动力源于渴望投身于开拓应用更广泛的产品,并希望他们的成就能够在人们看重的领域里获得认可。

>> “开放的资源会吸引内向者,这是一个从科学上讲得通的真理。”一位硅谷的顾问及软件开发商戴夫·史密斯说。他所指的是通过向网络公众开放源代码,并允许他人复制、改进和传播的方式来生产软件。许多人的动力源于渴望投身于开拓应用更广泛的产品,并希望他们的成就能够在人们看重的领域里获得认可。

>> 埃里克森告诉我,只有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直面让你觉得有挑战的部分。如果你想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上有所突破,那你就要成为产生这种变化的人。想象在一个小组的集体里,你即使是那个推动这种变化产生的人,也只能起一小部分作用”。

>> 如果不是因为太过内向而不愿意外出,他就不会有时间学到那么多电脑方面的知识。

没有人愿意选择这种苦不堪言的青春期,而事实是,沃兹尼亚克青少年时期的孤独,以及一心一意专注的事情最终成了他终其一生所热爱的事业,这便是典型的创造力非凡之人。

>> 当查尔斯·达尔文还是个孩子时,他很容易就能交到朋友,可相比于此,他更喜欢一个人独自散步。

>> 那些表现最佳的员工大部分都选择为那些能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隐私、个人空间并能自主控制其工作环境的公司服务,而这些公司也能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利。62%的表现最佳者称,他们的办公环境允许个人隐私存在,而表现最差的那部分程序员,只有19%认为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允许个人隐私;76%的表现最差者称他们在工作中会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打断,而相同的情况在表现最佳者中只有38%。

>> 你曾经说你想在我写作的时候坐在我旁边。可是,那样的话,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写作意味着自我剖析,最大限度地自我启发和服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旦被牵引到别人的世界里,就会深感自我迷失,因此,只要他还沉浸在思想中,他就会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写作的时候,会觉得孤单永远不能填满自己的心,身旁的静谧永远不能满足自己的灵魂,连夜都不再是夜。

>> 如果你的员工才华横溢并且积极进取,那你就应该在创造性和效率为上的任务中,鼓励他们独立工作。”

>> 但他们都未解释的是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容易去迎合别人的观点。这些迎合众人的脑子里究竟想了些什么?

>> 事实究竟是什么呢?在这种迎合的过程中,大脑的活动并不主要集中在额叶皮层部分,而是集中在控制个人观点的区域上。换句话说,同侪压力并不只是会让人觉得不愉快,还会真切地改变你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 而伯恩斯及其同事最近又发现,在这些实验中,受试者观念发生微妙变化的时刻与杏仁核的活动相关,杏仁核是位于大脑中的一个小器官,控制着人们情绪的释放,比如对于排斥的恐惧。

>> 事实上,研究表明,面对面的互动所带来的彼此之间的信任,是网络在线互动所不能及的。

>> 这是个社交场所,却给人以休闲之感,来去自由,会让我彻底从不受欢迎的纠结中解脱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刻意练习”我的写作。

◆ 第4章 性情=天生的命运?

性情为地基,个性为上层建筑

>> 性情通常指与生俱来的,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基于行为和情绪的,而这些是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就能观察出来的;个性的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酝酿过程,是文化熏陶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 性情通常指与生俱来的,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基于行为和情绪的,而这些是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就能观察出来的;个性的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酝酿过程,是文化熏陶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 杏仁核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中较深的部位,这是一个古老的脑部网络系统,即使在那些较为原始的动物如小白鼠体内也存在着。这个网络有时也会被称为“情绪脑”,我们很多同动物相似的基本欲望都是受其控制的,如食欲、性欲、恐惧等。

>> 性情这个东西,要比我想象中的、比我情愿相信的还要强大。

>> 据社会生物学家E·威尔逊的论著所言,人们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当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时候,凝视就只意味着一件事情:我们被某个野生动物盯上了。当我们想到自己要被吃掉了,我们还会自信地站在原地吗?不会,我们会逃跑。

>> 精神病人同英雄“有着相同的基因分布”。

>>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形成良知和教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他们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时被监护人指责,久而久之形成了其价值观。责备会让他们感觉焦虑,而焦虑又是一种难受的心理状态,因而他们学会了去避开那些反社会的行为。这也就是所谓的规范父母行为的内部准则,其核心就是焦虑感。

>> “兰花假说”(the orchid hypothesis)。这个理论认为,很多孩子就像蒲公英一样,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而有些孩子,包括卡根研究中所提到的那些高度应激类型,则更像是兰花:他们很容易枯萎,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茁壮成长。

>> 两者的关系就像那些生活艰难的人易患抑郁症一样

>> 4岁左右的高度应激儿童会在道德困境中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亲社会倾向,但是只有在母亲始终以温和的态度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以斥责为主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才可能会持续到5岁时。研究还发现,那些在支持性环境中成长的高度应激儿童要比其他的小孩抗感冒,也更抗其他呼吸道疾病,但如果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压力,那么生病的概率就会很高。

>> 可以读懂孩子的暗示并且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要求是温和而坚定的,绝对不会给孩子下苛刻或是敌对的要求;鼓励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延迟满足和自我控制;不苛刻,不忽视,也不会出尔反尔。

>> 如果父母之间总是争吵,还把孩子夹在中间,看着吧,这个孩子慢慢就会形成屈服的性格。

研究没有考虑到物质基础这个变量,如果想要重塑自我,提高物资基础尤为重要,进而改变思维方式和惯性

>> 除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情,除了我们童年那些幸运的经历之外,我们同样想要相信,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可以重塑自我,获得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

>> 除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情,除了我们童年那些幸运的经历之外,我们同样想要相信,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可以重塑自我,获得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

◆ 第5章 超越性情

>> 施瓦茨的研究实质上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性格可以延伸,但是非常有限。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无论今后我们生活的境况如何。如今的我们,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基因、大脑和神经系统决定的。

实习时候觉得一天最舒服的时间从地铁站出来回宿舍的那段路,现在觉得最舒服的时间是自己开车回家的路上

>> 她觉得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刻就是沿着绿树成荫的街道,从社区步行到巴士站那安静的10分钟。

>> 她觉得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刻就是沿着绿树成荫的街道,从社区步行到巴士站那安静的10分钟。

>> 内向者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都要比外向者更加敏感

>> 透视自身性格的可能。一旦你认识到内向和外向可以理解为某种对于刺激程度的偏好,你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环境——不会过度刺激,也不会刺激不足;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感觉焦虑。你可以将你的生活组织成人格心理学家所定义的“最佳唤起水平”(optimal levels of arousal)的状态,这种状态我称之为“甜蜜点”(sweet spots),这样你会觉得生活更加有能量,也比从前更有活力。

你的甜蜜点是你获得最佳刺激的地方。

>>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信念所驱使的行为更勇敢的了。

◆ 第6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政治家, 而埃莉诺却道出了良知”

>> 你可真幸运。你未来的妻子是那么出色,这个世界上能娶到如此淑女的男人真是屈指可数。

>> 根据阿伦的研究,大多数敏感人群都是内向者。

>> 我不需要再努力满足别人的期望了。在这里我也不用感觉抱歉或者防范任何人

>>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伦也开始走出家庭的轨道,她不断发现自己似乎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她能独自驱车数小时,而不用打开收音机。她在夜里常常会做梦,有时这些梦境甚至让她困扰不已。她常常“神经兮兮”的,时常会被一些强烈的情绪所困扰,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又是消极的。她无法感受到神灵的存在,似乎只有当她离开这个世界以后,神灵才会出现。

>> 比如,高度敏感的人往往是敏锐的观察家,秉持“三思而后行”的原则。

>> 这些高度敏感群体往往会在他们的人生方向上偏向于哲学或精神价值,而不会向物质主义或享乐主义靠拢。他们不喜欢闲聊,往往会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而且直觉很准(就像阿伦丈夫眼中的她一样)

>> 这些敏感类型的人通常会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复杂方式进行思考。也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对于闲谈如此不感兴趣

>> 阿伦发现高度敏感人群的另外一个特质是,有时他们会高度移情。这似乎是因为分隔他们与他人的情绪,以及世界上的悲剧和残酷现实的界限更小一些。他们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良知,他们从来不看暴力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会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在一段时间之后带来的影响。在社交场合,他们所聚焦的问题往往是别人认为“太过沉重”的话题,如个人问题等。

>> 当敏感人群看到正在经历强烈情绪的人的脸时,他们大脑中掌管移情与控制强烈情绪的部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激活。

>> ”埃莉诺说。但也正是这种敏感性,让她很容易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也正是这种敏感,让她如此认真地成为劳苦大众的代表。罗斯福当选总统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后来人们永远缅怀他的怜悯之心

>> 在我们的文化中,“内疚”通常是一个偏负面的词,但也可能是搭建良知的一块积木。

>> 阿伦说,当他们被消极的情绪所控制时,比如羞愧或焦虑,他们会完全无视他人的需要。

>> 嗨,来一杯让你外向的东西。’”

>> 她相信高度敏感性之所以会作为一种性状保留下来,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伴随这一特征出现的仔细和深思熟虑的性格特质。

>> 敏感人群中只有70%是内向者,而余下的30%是外向者

>> 权衡理论似乎同样适用于人类。科学家们发现,游牧民族中那些遗传了某种与外向型相关的基因的人(尤其是探求新鲜的人),要比那些没有这种基因的人营养均衡。然而在定居人口中,那些携带了这种基因形式的人则会营养不良。那些让游牧民族足够勇猛地狩猎、保护牲畜不被袭击的性状,可能会阻碍那些久坐不动的活动,比如养殖、在市场售货,或者在学校上课。

>> 一个有较高生育率的人(外向者),在防御方面能力较差,个人的寿命也较短;而另外一个(内向者)会用多种自我保护手段武装自己的人,生育率会很低。

所以敏感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优点

>> 在动物群体中,群体的生存依赖于那些敏感成员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试想在一群吃草的羚羊中……总会有那么几只时不时停下来,用它们敏锐的感觉去观察周围有没有捕食者出现。”

>> 在动物群体中,群体的生存依赖于那些敏感成员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试想在一群吃草的羚羊中……总会有那么几只时不时停下来,用它们敏锐的感觉去观察周围有没有捕食者出现。”

>> “大多数政治人物会从热烈的欢迎、握手中获得能量,”戈尔说,“而我的能量则需要从对问题的探讨中获得。”

但是,如果将对于思考的热情和对于细微之处的关注结合起来——两者皆为内向者的共同特征——你就会获得一个非常强大的组合。

>> 如果你是个敏感的人,你可能会习惯去假装自己更像一名政治家,不要凡事都过分小心,或者假装自己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而事实上的你并非如此。然而,在这个章节中,我想让你重新思考一下这个观点。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像你这样的人,我们便会不复存在。

>> 敏感人群往往会以一种轻柔的语气讲话,因为这正是他们希望别人同他们交谈的方式。

>> 当那些敏感的人处在能让他们培养出真实感的环境中时,他们就会像其他人一样开怀畅谈了。

>> 我爱他自然散发出的魅力,我爱他永远都有有趣的事情可以讲,我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件事情上、每一个他爱的人身上,尤其是我们的家。

◆ 第7章 华尔街崩溃了,巴菲特成功了

回报敏感

>> 回报敏感的人热衷于寻求奖赏——从推销到彩票奖金,再到某次与朋友的聚会。回报敏感性会让我们去追求性、金钱、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等目标,它会促使我们爬上梯子去摘取远在高枝上的最甜蜜的果子。

但有时我们对于这种奖赏又太过敏感。过度的回报敏感会为人们招来各种各样的麻烦。我们会因为那些诱惑太美而兴奋过头,比如为了在股市上大赚一笔,我们会冒巨大的风险而忽略了那些明显的危险信号。

>> 回报敏感的人热衷于寻求奖赏——从推销到彩票奖金,再到某次与朋友的聚会。回报敏感性会让我们去追求性、金钱、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等目标,它会促使我们爬上梯子去摘取远在高枝上的最甜蜜的果子。

但有时我们对于这种奖赏又太过敏感。过度的回报敏感会为人们招来各种各样的麻烦。我们会因为那些诱惑太美而兴奋过头,比如为了在股市上大赚一笔,我们会冒巨大的风险而忽略了那些明显的危险信号。

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感性认识

>> 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那些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也拥有的大脑构造,多恩称之为“原生态大脑”,是控制我们的情感和本能的部分。大脑边缘系统由多种结构构成,杏仁核是其中之一,它与伏隔核密切相连,有时也被称为大脑的“愉悦中心”。我们探索杏仁核在高度敏感和内向者身上的作用时,也观察了这个古老的大脑焦虑的一面。

>> 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也就是那些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也拥有的大脑构造,多恩称之为“原生态大脑”,是控制我们的情感和本能的部分。大脑边缘系统由多种结构构成,杏仁核是其中之一,它与伏隔核密切相连,有时也被称为大脑的“愉悦中心”。我们探索杏仁核在高度敏感和内向者身上的作用时,也观察了这个古老的大脑焦虑的一面。

大脑皮层负责理性认识

>> 我们同样也有一个“新生代大脑”,即大脑皮层,是在边缘系统产生后数千万年的岁月中进化而来的。大脑皮层掌管思考、计划、语言和作决定——某些人类特有的属性。虽然新生代大脑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主要负责我们的理性。多恩称,它的职责包括告诉我们:“不,不,不!不要这样做,这样太危险了,这样没有意义,而且这样对你不是最好的,或者对你的家庭、对社会而言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 我们同样也有一个“新生代大脑”,即大脑皮层,是在边缘系统产生后数千万年的岁月中进化而来的。大脑皮层掌管思考、计划、语言和作决定——某些人类特有的属性。虽然新生代大脑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主要负责我们的理性。多恩称,它的职责包括告诉我们:“不,不,不!不要这样做,这样太危险了,这样没有意义,而且这样对你不是最好的,或者对你的家庭、对社会而言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 兴奋构建于获取某种资源的期望,而快乐则随着资源的获取而来。

>> 奖赏网络系统中神经元对信息的传导工作,部分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的。这种神经递质是存在于脑细胞之间携带信息的化学物质,人们称其为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人们在对预期的快乐之事做出回应时,所释放的一种“奖赏化学物质”。很多科学家认为,你的大脑对多巴胺越敏感,或者你释放的多巴胺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喜欢性、巧克力、金钱以及地位。

>> 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走向自负的境地——这里的“自负”可定义为与自身能力不符的过度自信。

>> 每次在谈判桌上迫切追求更高利益、冒更大风险的人,总会在未来的几年里证明他们的‘正确性’。这些人底气十足,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并且获得了控制更多资本的权力。同时,那些当权却对这种冒险的决定表现出犹豫的人、那些提醒大家谨慎的人,却被证明是‘错误’的。谨慎的人们在这种拉锯战中被他们所压倒,因而这种激进的决策最终被通过,他们也失去了手中所持有的资本。这种情况在金融机构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循环往复,直到最后掌权的人都变成了某一种特定的类型。

>> 问题是,一方面,你公司里有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可以为公司谋取很多经济利益,所以大家都会把他当大明星一样去追捧;而另一方面,公司里还有个内向的书呆子。你觉得谁会被重用呢?”

>> 外向者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时总是想得少、做得快,内向者“面向思索”而外向者“面向反应”。

>> 如果你正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一名外向者,你不希望任何事物阻挠你——无论是反对的声音还是数字9。你会试图用加速的方式来清除这些路障。

>> 内向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用一种极为严谨的程序来淡化期望奖赏的欲望——扼杀他们胸中涌动的亢奋之情,或者说浏览一遍问题。“当他们兴奋时,”纽曼说,“他们会踩下刹车,思考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相关性问题。内向者似乎是有意或者训练自己变成这样的,当他们发现自己开始兴奋并专注于某个目标时,他们的警惕性也会随之增强。”

>> 如果我们有100%的认知能力,那么一个内向者可能会在这个任务上消耗75%,任务之外还会有25%,而外向者则有可能把90%都花在任务上。这是因为大部分的任务是目标导向的。外向者会将他们大部分的认知能力分配到既定的目标上,而内向者则会用一部分认知能力来检测这项任务的走向。

>> 毅力并不总是那么迷人。如果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那么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倾向于崇拜那1%的组成部分。我们爱它的光芒万丈,爱它的闪耀如星,但是真正伟大的力量却存在于那99%之中。

>> 训练自己花一些精力在那些对你真正有用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看似会在短时间之内给你带来金钱、地位或兴奋的活动上。

>>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哲学家们就观察到,这两种模式——都会去接触那些会带来快乐的事情,也都会不自觉地避开那些会引起痛楚的东西——是人类活动中最本能的表现。

心流是理想的状态了

>> 心流是一种让你感觉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的极佳状态——无论是长距离的游泳,还是写作曲、摔跤抑或性爱。处在心流的状态下,你既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感到焦虑,你不会怀疑自己的充实性。时间就在不经意间被消磨了。

进入心流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追求某种事物本身,而非将目光锁定在其带来的回报上。心流并不取决于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奇克森特米哈伊写到的关于心流的很多例子都是单纯追求本身,全然无关乎对于回报的追求:阅读、培育一个果园或一个人的海洋之旅。他在书中写到,心流时常会出现,只要人们“变得独立于社交环境之外,达到不再只在意奖赏和惩罚的程度。想要达到这样的自觉性,你要学会为自己提供奖赏”。

>> 心流是一种让你感觉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的极佳状态——无论是长距离的游泳,还是写作曲、摔跤抑或性爱。处在心流的状态下,你既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感到焦虑,你不会怀疑自己的充实性。时间就在不经意间被消磨了。

进入心流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追求某种事物本身,而非将目光锁定在其带来的回报上。心流并不取决于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奇克森特米哈伊写到的关于心流的很多例子都是单纯追求本身,全然无关乎对于回报的追求:阅读、培育一个果园或一个人的海洋之旅。他在书中写到,心流时常会出现,只要人们“变得独立于社交环境之外,达到不再只在意奖赏和惩罚的程度。想要达到这样的自觉性,你要学会为自己提供奖赏”。

>> 所以,请保持自己的本性。如果你喜欢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那就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而迫使自己加速。如果你喜欢深度的探索,那就不必苛求自己去追求广度。如果你喜欢单项任务而头疼多重任务,那就坚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为获得回报所动,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力量。正是你的选择决定了这种独立于世的结果。

>> 内向者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尽可能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意味着要刻意模仿外向者;意见也可以通过安静的方式传达,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传达,可以被包装成高度商品化的讲座,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得以提升。对内向者而言,其诀窍便是要发扬自身风格而不是让自我在普遍规范下随波逐流。

>> 在投资中,恐惧总是要比懊悔来得好。

>> 与其说这是个投资策略,倒不如说是种生活哲学——一种多数情境下都是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汹涌的信仰。

>> 巴菲特可以在周围的人都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谨慎思考。“投资的成功与否同你的智商高低无关。”他说,“你只要有普通的智商,你所需要的就是能控制让别人陷入投资困境的那种冲动的性情。”

>> 他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本能认知上,另一类则随波逐流。

◆ 第8章 软实力

>> 不必强硬,亦无须暴力,你也可以撼动世界。

——圣雄甘地

>> 如果你是亚裔,你就必须要向自己表明你是聪明人;而如果你是个白人,你就得向别人证明这一点。

>> “做个成绩好的人会让你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即使你的性格有些古怪。”

>> 那里有很多异常聪明的人,但是他们通常都独来独往。而在这里,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们会热心地帮助其他人完成任务

每次放假回家都带一本书,然后原封不动的带回来

>> 小时候去父母的朋友家里,我不想说话的时候,就会带上一本书。那本书就像是个挡箭牌,他们会欣然同意,还会赞许说‘她真好学’。”

>> 小时候去父母的朋友家里,我不想说话的时候,就会带上一本书。那本书就像是个挡箭牌,他们会欣然同意,还会赞许说‘她真好学’。”

>> 你是在中国式学习中给自己降级了,因为你觉得其他人的想法要比你的好很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亚裔美国学生的主要问题。

>> 也许,这些大学应该学着去聆听他们沉默的声音,而不是试图去改变他们。

>> “亚洲是内向者的聚集地,而欧洲则是外向者的天下”。这幅地图也把美国画了进去,其代表色是深灰色。美国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外向的民族之一。

集体认同

>> 许多亚洲文化都以集体为向导,但完全不是西方文化中所认同的集体。亚洲文化的个体把自己视为整体的一部分,不论是在家庭、公司还是社团中,他们会把集体的和谐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个人利益完全服从集体利益,他们在集体中欣然处于从属的地位。

>> 许多亚洲文化都以集体为向导,但完全不是西方文化中所认同的集体。亚洲文化的个体把自己视为整体的一部分,不论是在家庭、公司还是社团中,他们会把集体的和谐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个人利益完全服从集体利益,他们在集体中欣然处于从属的地位。

>>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则是组织围绕个人的。西方人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命运赋予他们的使命是自我表达,追随内心的幸福感,从那些禁锢自由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最终完成那些应该完成的任务。

>> 于是西方对于胆略和口头技能的重视以及提升自我技能特征的嘉奖,就都可以讲得通了,而亚洲人看重的安静、谦逊和敏感则促进了集体内部的凝聚力。如果你过着集体的生活,只要你能够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妥协,那么你的一切就会很顺利。

>> 重点不在于究竟是哪一种文化传统更好,而是这种文化价值间更为深远的不同之处有一种魔力,影响到了每种文化中对于理想性格类型的评判。

>> 论是哪种方式——安静或健谈,仔细还是大胆,克己抑或奔放——都是我们的文明所赋予的特征。

>> 在他们看来,那些不爱说话的人不是能力不济,就是心不在焉。

>> 这些内向的美籍华人青少年在12岁时还会自我感觉良好——大概是因为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依照父母的传统价值系统来衡量自我,而一旦他们长到17岁左右,开始接触到美国的外向理想型这一价值观念,他们的自我评价就开始急转直下。

>> 帮助那些非本土的专业人士通过提升软技能来获得成功

>> 在美国,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的个性和你的本领同等重要。这可能有点不公平,也可能并不是判断一个人的贡献究竟有多大的最佳方式,“但是,如果你没有这种魅力,即便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记住,在硅谷,你可能是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但是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表达你自己,不能向别人表现你做了多少工作,别人就会低估你的能力。很多外国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顶多是个劳动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

>> 正如“非暴力不合作”所包含的意义,甘地的被动丝毫不软弱。他的被动意味着专注于一个终极目标,并不会为了沿途中不必要的小冲突而消耗自己的能量。甘地坚信,克己是他最大的资产之一,而这种克制源于他的腼腆:

>> 沉默的毅力需要持久的注意力——要能有效克制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

>> 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认知能力,还要有一个受用的性格特点:沉默的毅力。

>> 信念就是信念,无论你以多大的分贝来表达。

◆ 第9章 何时你该戴上外向的面具?

情境主义

>> 世界上不存在核心的自我,有的只是在X情境下的自我、在Y情境下的自我,以及在Z情境下的自我。

>> 世界上不存在核心的自我,有的只是在X情境下的自我、在Y情境下的自我,以及在Z情境下的自我。

>> 社会生活是种表现,而社会生活中的这张面具其实就是真实的自我。

>> 我们会在傍晚6点钟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属性,也会在夜里10点的时候感觉到孤独,而这些波动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也取决于情境。

>> 那我们是应该尝试操控自己的行为使其在一个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还是应该简单地做回自己就好呢?在什么情况下控制自己的行为会成为徒劳,在什么情况下又会让我们苦不堪言?

>> 如果你是个内向者,那么你可能知道拿厕所当庇护所实在是个见怪不怪的现象。

>> 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当一个内向的人在遇到自己很喜欢的人时,会变得很勇敢

>> 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 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 可是怎样才能从A到B呢?“我开始研究社会动态学,我保证我知道得比你认识的任何人都要多。”亚历克斯这么告诉我。他观察人们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占据主导地位的男士。他开始调整自己的性格,既能让他保持腼腆、可爱的孩童本性,又能不再受人欺负:“任何强硬到可以摧毁你的东西,我都会想‘我要去学’。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刀枪不入、无坚不摧。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给你小鞋穿。”

>> 只不过他已经能深深地进入他外向者的角色中,

>> 似乎低度自我监控者和高度自我监控者是为不同的受众准备的,斯奈德曾经说过:一个是内在的,其他的都是外在的。

>> 如果你可以伪装自己,你也能熟练掌握这些表演的技巧,并且能够发现社交情境中的微妙变化,那么你愿意根据自我监控的要求来调整你的社交规范吗?如果你能够恰当地运用,自由特质策略就会变得很有效,如果你用过头了,只会适得其反。

>> 我告诉他们,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谈判代表,事实上,这种能力是需要一点沉默和亲和力的,而且要少说多听,因为创造和谐的本能远比造成冲突来得重要。

我小时候想做一个物理学家,研究汽车发动机,哈哈哈哈

>> 我发现,在确定核心个人项目时有三个关键步骤。

首先,回想一下你孩提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可能那时你给出的明确答案是不着边际的,但那背后隐藏的渴望却是真实的

>> 我发现,在确定核心个人项目时有三个关键步骤。

首先,回想一下你孩提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可能那时你给出的明确答案是不着边际的,但那背后隐藏的渴望却是真实的

>> 其次,注意那些吸引你的工作。

>> 最后,重视让你觉得嫉妒的事情。嫉妒是一种邪恶的情绪,却能说明真实情况。你通常会嫉妒那些拥有你所渴望的一切的人。

是啊,每个人都希望在恋爱中是最真实最放松的状态

>> 朋友和爱人之间达成自由特质协议并非难事,因为他们是你想要用你真实的自我来取悦的人,你也希望他们爱的人是真实的你。

>> 朋友和爱人之间达成自由特质协议并非难事,因为他们是你想要用你真实的自我来取悦的人,你也希望他们爱的人是真实的你。

>> 望谈一场长久的恋爱,在这种恋爱关系中,你可以同你的恋人和几个亲密的朋友分享温馨的夜晚,促膝长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你跟自己做了笔交易,你强迫自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希望遇见一个伴侣,以此来减少日后参加各种聚会场合的次数。而当你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你就只需要参加你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社交场合。你要提前决定这个数量是多少——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一个季度一次。而且一旦遇到了你的另一半,你就赢得了可以安心待在家中的权利。

>> “情绪劳动”指的是我们为了控制以及改变我们的情感而做出的努力,它与压力、倦怠甚至身体病变症状(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率等紧密相关。利特尔教授认为,长期从事超性格的行为可能也会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反过来讲就会损害免疫功能。

>> “那些经常抑制消极情绪的人,世界观可能会变得更加消极。”

◆ 第10章 沟通障碍

>> 外向者并不一定会从他们的社交行为中寻求亲密关系。“外向者通常需要他人以座谈会的形式来填补他们对于社交影响的需要,就像一个将军需要士兵来填补他领导的欲望一般。”心理学家威廉·格拉齐亚诺说,“当外向者在一次聚会上出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知道他们的存在。”

>> 内向—外向性、和悦性、经验开放性、负责性,以及情绪稳定性

做一个和悦的内向者也很不错

>> 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内向者——比如埃米莉,有着经营一段友情的天赋,表明了她是个非常和悦的人——会倾注注意力在家人和亲密的朋友身上,却不喜欢闲谈。所以格雷格给埃米莉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埃米莉经营婚姻的方式只是一个和悦的内向者出于本能的反应,她把格雷格当成了她社交世界的中心。

>> 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内向者——比如埃米莉,有着经营一段友情的天赋,表明了她是个非常和悦的人——会倾注注意力在家人和亲密的朋友身上,却不喜欢闲谈。所以格雷格给埃米莉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埃米莉经营婚姻的方式只是一个和悦的内向者出于本能的反应,她把格雷格当成了她社交世界的中心。

>> 两种状态——压倒性的情绪或超然的沉着。

>> 内向者喜欢在友好的情境下认识的朋友,外向者则喜欢在竞争中的对手。

>> 换言之,同亚洲人之间的协商,态度同物质一样重要,而以色列人更关注传递的信息,不会因为对方表现出的态度是否和善而有所动摇。

>> 很多亚洲人通过冲突最小化来表现自尊。研究人员称,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不会把‘分歧’视为无礼的标志,反而把它当成对方对此是关心的,并且是热情投入其中的标志”。

>> 这种“宣泄假说”指的是攻击性会在我们的内心滋长,直到我们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发泄为止。

>> 外向者善于交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可以很好地处理吸引他们注意的多种信息,聚会谈话中所包含的内容往往就是如此。相反,内向者会排斥那些强迫自己一次性面对很多人的社交活动。

>> 向者往往会探讨一些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或冲突,例如上学、工作、友情等。

>> 很多人认为推销要求你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或者成为一个了解如何运用个人魅力进行劝说的人。这些东西是一种外向的沟通方式所必需的。但是在营销界有一个真理:‘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所以要多倾听少说话。’我相信这就是让很多人在营销或咨询方面做得出色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懂得倾听。在我的公司里,我观察到那些顶尖的营销人员,没有一个是因为某个外向的品质而获得成功的。

◆ 第11章 鞋匠与将军

>> 开始是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和脆弱的事物,因为正是在此时,性格开始形成,好的事情最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柏拉图,《理想国》

>> 我们应该留意那些鞋匠,因为他们很可能成为最伟大的将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留心身边那些内向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才能可能会被扼杀,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里,还是在操场上。

>> 父母需要从自己的喜好中退一步,来理解他们沉闷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 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来说,你能为他做的就是在他对新鲜事物做出反应时,陪在他身边予以指导。内向者不只是会对陌生人有所反应,也会对新的环境和事件有所反应。所以,不要错把孩子对于新环境的谨慎当成与他人交往的无能。他的畏缩源于新事物或过度刺激,而不是惧怕同他人的接触。

>> 慢慢地,你的孩子就会发现,打破她为自己筑起的保护墙,她会在另一端发现乐趣,也会学会自己去打破这堵墙。

>> 通过向陌生人平静而友好地问好以及跟自己的朋友时不时地聚会,来为你的孩子做榜样。同样,邀请他的同学来你家里做客。让他知道,当你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可以轻轻跟你耳语或者拉拉你的裤腿告诉你他需要什么,但是他必须张口讲话。选择那些不带有过分攻击性的玩伴和对他友好的小组,来确保他的社交际遇会是愉快的。跟那些年纪小的孩子在一起玩可以让你的孩子增加自信,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起到鼓励作用,当然,这些也都要视情况而定。

>> 其实她的报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她是那么自信、那么和善,以至于让她所讲的内容好坏与否都不再重要。

>> 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职业、配偶,以及适应自己的交际圈。他们根本不需要生活在让自己难受的境地之中。

>> 一句话就足以改变她女儿对于整个人生的看法。那么想象一下,一个随意的评论会给一个年幼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 研究发现,积极地参与以及对于某项活动的忠诚度,是通往幸福和安康的必由之路。得以良好发展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是孩子们信心的源泉,无论他觉得自己与同龄人之间有多大的不同。

>>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很敏感、很容易受到刺激的人,让她从事艺术或长跑类的活动是个不错的主意,这类活动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 激情的释放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 我想给那个时候的我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一切顺利。我觉得在我9岁的时候,我能收到来自未来的信号,这便是给我力量、支持我一路走来的很重要的东西。我可以创造出现在的我和那时的我之间的循环。

>> 让你摔倒的地方就是宝藏埋藏之地。

>> 对于很多像戴维一样的内向者而言,青春期是他们一生中最黑暗、纠结的时光,他们往往深陷在自卑和社交困境之中难以自拔。在初中和高中期间,主流价值观就是活泼和合群,而深沉、敏感这样的特征并不为人们所认可。但是,很多内向者像戴维一样成功书写了他们的人生故事:我们生命中的那些“查理·布朗”时刻,是我们在那些年为快乐地击鼓所付出的代价。

◆ 终章 仙境

>> 生活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对于有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灯光是百老汇的聚光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一盏青灯便足矣。有效利用你的禀赋,比如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破解问题,潜心艺术,深沉思考。

>> 如果你是一名经理,要记得你的员工里有1/3~1/2的人可能是内向者,无论他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对于公司办公室的布局安排,你需要三思而后行。别指望内向者会对开放的办公室计划报以兴趣,或者会热衷于午餐生日派对、团队建设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掘内向者的能量,他们是可以帮你深思、运筹、解决复杂问题和找寻宝藏的人。

>> 如果你有积极主动的团队(当然,我希望你有),要记得,比起那些外向或散发着魅力的领导,一个内敛的领导者更能激发他们的出色表现。

◆ 后记二 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

>> 头脑禀性、内心生活丰富、良知感强烈、时常会感觉相当程度的焦虑(尤其是那些腼腆的人)以及反对冒险,这些都属于独立的内向分类

>> 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忧郁气质总是同哲学、诗歌和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着极深的渊源。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2.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一)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3. 洛克菲勒的38封信pdf下载_《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 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 ...

  4. 股神大家了解多少?深度剖析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金融界里的传奇,大家是否都对股神巴菲特感兴趣呢?大家对股神了解多少?小编最近在QR社区发现了<阿尔法狗与巴菲特>,里面记载了许多股神巴菲特的人生经历,今天小编简单说一说关于股神 ...

  5. 2014巴菲特股东大会及巴菲特创业分享

     沃伦·巴菲特,这位传奇人物.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的被喻为"股神",巴菲特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 ...

  6. 《成为沃伦·巴菲特》笔记与感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沃伦·巴菲特传记的纪录片 http://www.bilibili.co ...

  7.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嗯嗯管理,通过增进了解眼睛和大脑功能 ...

  8.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开动大脑>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大脑可以进行比我们预期多得多的工作:我们可以最 ...

  9.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思维发展的新概念--放射性思维: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施你的放射性思维,实现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出一种深刻的智 ...

  10. 产品读书《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撰写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相识.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与巴菲特亲密接触,她不仅是巴菲特别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个向巴菲特建 ...

最新文章

  1. (原)ubuntu中使用conda安装tensorflow-gpu
  2. 018对象——对象 get_class get_declared_classes get_declared_interfaces
  3. 《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第二版)》——6.7 本章小结
  4. C语言结构体指针的使用方法
  5. leetcode 795. Number of Subarrays with Bounded Maximum | 795. 区间子数组个数(Java)
  6. 如何给SAP C4C的产品主数据division配置出新的下拉选项
  7. 一张图看懂字节跳动8年创业史,太励志了吧
  8. Pr 入门教程,如何创建序列?
  9. 在ubuntu下怎么安装和使用Github
  10. 数据集标签_数据分享 | LiDAR点云数据汇总
  11. Kafka权威指南-学习笔记---第四章
  12. kindeditor 上传图片 php,Kindeditor编辑器添加图片上传水印功能(php代码)
  13. Panel的基本用法
  14. 去除枕头异味的两种方法
  15. 半透明导航栏css代码,纯CSS实现的紫罗兰风格导航条效果代码
  16. 轻量级自动化测试框架 UFT 初学者 学习编写
  17. com.netflix.client.ClientException: Load balancer does not have available server for client: userser
  18. Java面试重点_4. 一文彻底搞懂Java中的反射 0.5
  19. 有会用正则表达式解这个吗?
  20. 关于前端的一些学习记录(1)

热门文章

  1. 柳传志:我是任正非的知音
  2. Windows server 2008 R2 企业版、标准版、数据中心版哪个适合
  3. 51nod 1912 咖啡馆
  4. 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关系还是挺复杂的,去同存异分析一波
  5. 华为od与中软外包哪个更好_记录下入职中软一个月(外包华为
  6. MailServer配置Foxmail
  7. 关于为什么不能减小rb来消除截止失真
  8. 世界著名管理定律:管人用人育人留人定律
  9. C++类的定义和声明怎么写
  10. 夜深人静了,我们来学学分布式锁